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 第 50236b 页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0143-110.png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二十四淡四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郑思远
郑思远少为书生善律历候纬晚师葛孝先
受正一法文三皇内文五岳真形图太清金
液经洞玄五符入庐江马迹山居仁及鸟兽
所住山虎生二子山下人格得虎母虎父惊
逸虎子未能得食思远见之将还山舍养饲
虎父寻还依思远后思远每出行乘骑虎父
二虎子负经书衣药以从时于永康横江桥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0143-111.png
逢相识许隐具煖药酒虎即拾柴然火隐患
齿痛从思远求虎须欲求热插齿间得愈思
远为之拔之虎伏不动
 臣道一曰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思远可谓上善者也至于养道
 林泉仁及鸟兽且虎乃害人之兽人共恶
 之思远乃怜虎子之失母收而饲之古人
 所谓养虎自患者此必然之理而思远不
 见其为患且负经书衣药以从及拾薪而
 然火可谓道之高德之厚上善之感也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0143-112.png
   葛洪
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少好学家贫躬自
伐薪以货纸墨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
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樗蒲齿
名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时或寻书问义不远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
得遂览究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
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炼丹秘术
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晋成帝
咸和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后选为散骑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0143-113.png
常侍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炼丹
以期遐寿闻交趾出丹砂乃求为句漏令帝
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尔帝
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
不听去洪乃止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
闲养著述不辍其自序云洪体乏进趣之才
偶好无为之业假令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
足则能追风蹑景犹欲戢劲翮于斥鴳之群
藏逸迹于跛驴之伍何况大块禀我以寻常
之短羽造化假我以至驽之蹇足自卜者审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0143-114.png
不能者止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
鳖而追飞兔之轨哉是以望绝于荣华之涂
而志安乎穷圮之域藜藿有八珍之甘蓬荜
有藻枕之乐也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
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
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馀剥难通
释名曰外篇内外凡一百一十六篇虽不足
藏之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自号抱
朴子因以名书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
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赜祈理深微后忽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0143-115.png
与岳疏云当游行寻师尅期便发岳得疏狼
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
遂不及见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
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
云史臣曰稚川束发从师老而忘倦䌷奇册
府总百代之遗编纪化仙都穷九丹之秘术
谢浮荣而捐杂艺贱尺宝而惜分阴游德栖
真超然方外全生之道其最优乎(出晋/书)眉山
唐庚子西赞云江左日陋无复德辉翔而不
集翩然南飞邓岳细儿处仲馀党岂有识知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0143-116.png
亦复瞻仰吾缘内丹遂居罗浮岂以岳故而
议去留所就者大宁恤其小吾与岳游如狎
鸥鸟(出罗浮/图志)
 (臣)道一曰道德经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
 身葛洪以才学之优弃功名之贵夫岂无
 其故哉盖晋室自东迁之后奸臣搆祸王
 道衰微奇士异人不一二作纷纷江左何
 时定乎葛洪之见可谓出于类拔乎萃矣
 是以遁世无闷乐道全真遗宠而辱不及
 忘身而患不至卒能终始于学仙道克成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0143-117.png
 后之道者宜取则焉
   黄野人
黄野人葛仙之弟子也(或云葛/仙之隶)稚川栖山炼
丹野人随之葛既仙去留丹于柱石之间野
人自外至得一粒服之为地行仙今肉身常
在世间有缘者或遇之(出罗浮/图志)后有人游罗
浮宿留岩谷间中夜见一人身无衣而绀毛
覆体意必仙也乃再拜问道其人了不顾但
长笑数声响振林木歌诗云云来万岭动云
去天一色长笑两三声空山秋月白其即野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0143-118.png
人明矣又宋度宗咸淳中客有戴为方帽著
靴往来罗浮山中见人则大笑反走三年不
言姓名它日醉归忽取煤书壁上云云意不
知沧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间一堕千劫犹爱
梅花未归书毕度海而去岂非野人之俦侣

   杨羲
真人杨君名羲晋成帝咸和五年庚黄九月
生似是吴人来居句容学道于茅山为人洁
白美姿容善言笑攻书好学该涉经史性渊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0143-119.png
懿沉厚幼有通灵之鉴与二许早结神明之
交二许者远游许迈长史许穆也长史荐于
相王用为公府舍人以穆帝永和初受中黄
制虎豹法六年又就刘璞传灵宝五符璞即
魏夫人长子也君渊沉应感虚抱自得若燥
湿之引水火冥默幽欻相袭无朕矣年三十
六以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岁众真降授道要
有若上相青童君太虚真人赤君上宰西城
王君太元茅真人清灵裴真人桐柏王真人
紫阳周真人中茅君小茅君范中候荀中候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0143-120.png
紫光夫人南岳夫人右英夫人紫微夫人九
华安妃昭灵夫人中候夫人莫不霓旌暗曳
神辔潜竦纷纷属乎烟霄沦踪收于俗蹊宴
声金响于君月无旷日岁不虚矣君师魏夫
人俪九华而朋于诸真故九华安妃云明君
灵质虚闲秘搆玉朗兰渊高流清响金宫必
高佐四辅承制圣君理生断死赏罚鬼神摄
命千灵封山召云主察阴阳之和气为吴越
鬼神之君也后二十二年将乘龙驾云白日
升天矣今苦不耐风火之烟可寻剑解作告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0143-121.png
终之术也又玄清真人谓羲曰夫学道当如
射箭箭直往不顾乃造堋的操志入山惟往
勿疑乃获至真羲恭受勤行得仙晋简文帝
后师羲得道羲后果剑解隐化真诰算以孝
武帝太元十二年丙戌去世弟子许翙翙父
穆亦因君遇真故许氏九人虽道庆自先数
至神发如尘鉴凝照挥莹之功并归于君矣
太元十三年君乃乘云驾龙西谒太素北朝
玉清辅佐东华总括吴越人鬼神灵之司丹
台录云为东华上佐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0143-122.png
   许翙
雷平山真人许翙字道翔小名玉斧父穆晋
护军长史真位上清左卿母陶氏名科斗先
于长史入洞为易迁宫夫人真人幼独标挺
含真渊嶷长史器异之郡举上计掾主簿并
不赴清秀莹洁糠秕尘务如泉去蒙盈其科
而自进居雷平山下师杨君传三天正法曲
素凤文后定录真人授其上道告之曰学道
当如穿井井愈深士愈难出若不坚心正行
岂得见泉源耶真人常愿早游洞室不欲久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0143-123.png
停人间遂诣北地告终即居方隅山洞方原
馆中常去来四平方台故真诰云幽人在世
时心常乐居焉又杨君与长史书亦云不审
方隅真人设座于易迁户中后十六年当度
东华授书为上清仙公上相帝晨谱云年三
十而不记去岁按二录晋海西公太和二年
丁卯时年二十七岁则是成帝咸康七年辛
丑生(真诰注云咸和六年生/司徒辟掾皆为非实)自太和三年以
后无复显迹依谱年三十则庚午年去世耆
旧传云在北洞北石坛上烧香礼拜因伏而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0143-124.png
不起明旦视形如生坛今犹在又云从张镇
南受衣解法盖夜于坛上去耳娶建康令黄
演女生男黄民乃还家
   许黄民
临沮令许仙人名黄民字玄文上清仙公翙
之子上清左卿穆之孙以晋穆帝升平五年
辛酉生娶西阳令葛万安女(万安是抱朴/子第二孙也)
掾年二十一仕郡主簿察孝廉司农丞南蛮
参军临沮令惠帝永兴三年京畿纷乱令乃
奉经入剡为马朗所翘敬朗从父弟罕亦相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0143-125.png
周给时人咸知许先生得道又父祖皆有名
称各加崇敬宋文帝元嘉六年欲移居钱塘
乃封其真经一厨作朗静中语此是仙灵之
迹纵有书亦勿与人及至杜道鞠家停少时
而终时年六十九(真诰言黄民及伯祖迈姑/婆娥皇伯联与黄民子荣)
(弟孙女琼辉并得度世马朗敬经若君父每/有神光灵气见于堂宇朗妻数见有青衣玉)
(女空中去来其家皆保富寿朗忿山阴何道/窃书泄意复洋铜灌厨钥令家人不得复开)
(朗终子洪嘉兴殳季真又复宗事废帝景和/元年居士楼惠明讽殳季真启敕开取季真)
(善道术为当时所知及至奉呈于华林园既/见真迹坏异朱黄焕赫不敢穷览至明帝登)
(祚季真乃启还私廨陆简寂南下立崇虚馆/经亦归于馆何神真巧运既閟于马又发于)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0143-126.png
(殳终授于陆君马殳犹巾几负/籍幂之宗而无容入其妙焉)
   陆修静
庐山陆先生吴兴懿族陆氏之子讳修静道
降元气生而异俗其色怡恰其德熙熙明以
启著虚以贯幽少宗儒氏坟索谶纬靡不总
该以为先天辅化混一精气与真宰为徒者
载在金编玉字遂收迹寰中冥搜潜衡熊湘
暨九嶷罗浮西至巫峡峨嵋如云映松风丽
乎山而映乎水功成叩玄感神授神灵诀适
然自得通交于仙真之间矣宋元嘉末因市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0143-127.png
药京邑文帝素钦其道风作停霞宝车使左
仆射徐湛宣旨留之先生固辞弗顾拂衣而
去后帝有太初之难人咸异之先生时溯江
南尤嗜匡阜之胜概孝武帝大明五年爰搆
精庐于白云峰下太始三年明帝复加诏命
使刺史王景文敦劝不得已而就焉及登车
日乃有熊虎猿鸟悲鸣满路出山而止先生
既至阙帝设崇虚馆通仙台以待之于是顺
风问道妙沃帝心朝野识真之士若水奔壑
如风应虎其谁能禦之先生拨雾开日汰沙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0143-128.png
引金指方以倒之中人已上皆自盈其分司
徒袁粲之流是也既立崇虚馆殳氏所宝经
诀并归于彼由是翕然一变颓俗朝野宗师
焉明年帝不豫韶请先生修涂炭之斋是夕
坛宇间卿云纷郁翌日疾瘳桂阳王用兵暴
白骨遍野先生具棺榇收而瘗之其阴德密
运盖多此类先生屡求还山帝不许迨苍梧
王元徽五年春正月忽谓门人曰吾迫于恩
命违其宿尚今将还旧山尔可饬装整驾弟
子皆迓之至三月二日忽偃然解化其肤体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0143-129.png
晖映异香芬馥后三日庐山诸徒共见先生
霓旌霭然还止旧隐斯须不知所在相与惊
而异之遗命盛以布囊投所在崖谷门人不
忍遂奉还庐山时春秋七十二所谓炼形幽
壤腾景太微者矣有诏谥曰简寂先生始以
故居为简寂观宗有道也先是洞真之部真
伪混淆先生刊而正之泾渭乃判故斋戒仪
范为将来典式凡撰记论议百有馀篇并行
于世门徒得道者孙游岳李果之最著称首
后孔德彰与果之书论先生云先生道冠中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0143-130.png
都化流东国帝王禀其规人灵宗其法微言
既绝大法将谢法师禀神定之资居入室之
品学悟之美门徒所归宜其整葺遗踪提纲
振纪光先师之馀化纂妙道之遗风可以导
引末俗开晓后途者矣初先生之赴诏也尝
曳布囊及逝而归忽有布囊挂于岩树今所
居西涧一峰名布囊岩有醮石高六七尺方
广丈馀其向乾亥亦名礼斗石门外有炼丹
井有连理树其干合抱其根蟠罩又有石磬
其声清越又有药苗苦竹亘于山谷皆遗迹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0143-131.png
也唐天后太极元年敕醮于观有黑龙群鹤
之异降诏褒崇仍付史馆宋徽宗宣和元年
七月一日封丹元真人其词曰朕惟前古高
蹈之士名迹不泯而称号未称者议所以追
显之简寂先生陆修静精真内得是正遗经
垂范一时脱然超世庐阜故隐有祠至今考
实定名礼以真人之号非特用褒往躅亦俾
后之闻风者知道之所在而加勉焉可特封
丹元真人(陆修静解化于宋之元徽而释氏/通鉴载梁敬帝绍泰元年道士陆)
(修静等初为梁武所弃遂奔入魏至是其徒/颇盛而齐帝事佛静等嫉之诣阙请与释子)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0143-132.png
(触法且以年代考之元徽去绍泰/六十馀年其所载事迹岂非谬乎)
   孙游岳
先生姓孙名游岳字颖达东阳人吴之裔也
幼而恭长而和其静如渊其气如春甄汰凡
流潜神希微尝步赤松涧缙云堂卜终焉之
地宋文帝太初中简寂先生至庐岳乃执籍
事之遂授三洞经法及杨许二真人墨迹其
后茹芝却粒又专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色
精爽久而愈少暨简寂羽化还旧隐研味真
趣至齐武帝永明二年诏主兴世馆由是奇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0143-133.png
逸之士争相趋赴若孔德璋刘孝标辈皆结
方外之好虽常以病求归诏命未允以七年
五月中忽沐浴安坐而终门弟子数百人惟
陶弘景为入室以三洞经及杨许墨迹竭箧
相付后弘景因撰真诰行于世
   陶弘景
隐居先生姓陶名弘景字通明丹阳人也宅
在白杨巷南冈之东宋初土断仍割秣陵县
西乡之桐下里至今居之陶氏本冀州平阳
人帝尧陶唐之苗裔也尧治冀州平阳故因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0143-134.png
居焉汉兴有陶舍为高祖司马子青擢位至
丞相十三世祖超汉末渡江始居丹阳七世
祖浚交州刺史璜之弟仕吴为镇南将军封
句容侯食邑二千户与孙皓俱降晋拜议郎
散骑常侍尚书六世祖谟浚之第三子怀帝
永嘉中为东海王越司马领屯军随王出许
昌因败仍复过江为大将军王敦参军敦为
丞相转军咨祭酒后随敦南下而情惧祸及
乃启分属籍禁锢积年晚起为车骑丞相参
军不就穆帝升平四年卒始别葬白石山之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0143-135.png
阳瞻湖北高祖毗有理议器干高奇以文被
黜不肯游宦州郡辟命并不就后拔受南安
正佐亦不起安帝元兴三年卒曾祖兴公多
才艺颇营产植举郡功曹察孝廉除广晋县
令义熙二年卒祖隆身长七尺五寸美姿状
有气力便鞍马善射好学读书善写兼解药
性常行拯救为务行参征南中郎军事侍从
宋孝武伐逆有功封晋安侯除正佐固辞颜
峻恃宠就求宅以易佛寺弗与因辞官见谮
削爵徙广州后被恩除南海酉平县令后监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0143-136.png
新会郡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卒于彼父讳贞
宝字国重司徒建安王刘体仁辟为侍郎迁
南台侍御史除江夏孝昌相亦闲骑射善禀
隶书家贫以写经为业一纸直价四十书体
以羊欣萧思话法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好文
章美丰仪凡游从与萧思话王钊刘秉周旋
多为诸贵胜所赏遇苍梧王元徽四年冬奉
使虏庭通邻国之好甚得雅称顺帝升明元
年还都具撰游历记并诗数千字及所造文
章等刘秉索看后值石头事亡失无复别本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0143-137.png
不得传世先是贞宝携家随萧之郢州宋武
帝孝建二年萧亡其年九月母觉有娠仍梦
见一小青龙忽从身中出直东向而升天遂
视之不见尾(南史云母郝氏梦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唐李)
(渤作传云母初娠梦日精在/怀并二天人执金炉下降)既觉密语左右
云我当孕男子非凡人也然恐无后时年二
十五其冬仍随萧部伍还都住东府射堂前
参左廨中以孝建三年太岁丙申四月三十
日甲戌夜半先生诞焉是年乃闰三月明旦
即夏至也先生及生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0143-138.png
形长额耸耳右膝有数十黑子作七星文幼
而聪识成而博达年四五岁便好书今犹有
六岁时书已方幅成就九岁渐遍诵六经颇
究属文至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
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
远矣读书万馀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善琴
棋攻草隶年十一为司徒左长史王钊子吴
博士十三父移宅席卷随吏部尚书刘秉之
淮南郡十五归都寓憩中外除冑舍后仍立
别宅从此不复还旧庐十七乃冠常随刘秉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0143-139.png
尹之丹阳郡得给帐下食出入乘厩马秉第
二男俣少知名时为司徒祭酒俣雅好文籍
与先生日夜搜寻常共味而食同车而游俣
与江敩褚玄刘俟俱为顺帝四友故最以才
学得名俣作宋德颂连珠七警当世称绝俣
既亡后文章皆零落先生欲为纂集竟不能
得是岁升明元年冬先生年二十二随刘秉
入石头城就袁粲建事先生与韩贲糜谈同
掌文檄及事败城溃即得奔出俣及弟侅为
沙门以逃为人所获建康狱死人莫敢视先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0143-140.png
生躬自收殡瘗葬查刑旧墓营理都毕自此
弃世寻山而止值宋齐之际物情未安既结
刘宗常怀幽惕父乃因纪僧真求事齐高帝
于新亭即蒙帐内驱使二月沈攸之平从还
东府公仍遣使侍弟五息晔六息皓侍读兼
助公间管记事先生时年二十三除巴陵王
侍郎先生云革运之际颇有微勋何处不容
三两阶级遂不拜又明年随安城王出镇石
头次岁夏丁孝昌府君忧(南史云未弱冠齐/高祖作相引为诸)
(王侍读除朝奉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惟以披阅为务朝议故事多所取则焉)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0143-141.png
祖武帝即位以振武将军起侍宜都王侍读
齐世侍读任皆总知记室手笔专选须大才
者先生于吉凶内外仪礼表章爰及笺疏启
牒莫不绝众数王书佐典书皆承授以为准
格诸侍读多有惭惮颇致谗嫉先生亦任之
不以介意年二十八服阕诏拜左卫殿中将
军颇慰时望先生惊亦不解所以即告庾道
敏论诸屈滞庾为面启武帝帝云先帝昔亲
命此官卿不知耶其何辞之庾告先生先生
喟然叹曰昔不受豫章王侍郎于今五年反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0143-142.png
为此职驿马非骥騄犹欲固辞庾切言之云
大元以来此官皆用名家如裴松之从此转
员外郎但问人才若官何所枉君恐为尔误
我事于时正被委任总知诸王府事先生不
获己而拜矣年二十九清溪宫新成帝宴乐
之先生拜表献颂又有伏曼容亦上赋于是
敕遣中书省舍人刘系宣旨褒赞并敕豫旧
宫金石会于时上意欲刻此颂于石碑王俭
沮议而止时献赋者五人惟以先生为最将
欲迁擢会丁母忧去职寻授振武将军起特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0143-143.png
赐酒食省禄随宜都王赴京帝欲幸武进宫
先生复作颂颂成而车驾废不复得奏云此
颂体制爽绝倍胜旧格三年还都除奉朝请
拜竟怏怏与从兄书云昔仕宦应以体中打
断必期四十左右作尚书郎出为浙东一好
名县粗得山水便投簪高迈宿昔之志谓言
指掌今年三十六矣方除奉朝请此头颅可
知矣不如早去无自劳辱明年五月遂拜表
解职求托山林青云之志于斯始矣是岁武
帝永明十一年壬申岁也先生初隐不欲辞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0143-144.png
省出乃脱朝服挂神虎门鹿巾径出东亭已
约语左右曰勿令人知尔乃往与王晏语别
晏云主上性至严治不许人作高奇事脱致
忤旨坐贻罪咎便恐违卿此志讵可作先生
默思良久答云予本徇志非为名若有此虑
奚为所宜于是即不诣省直上表陈诚(南史/云永)
(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赐帛十匹烛二十鋋又
别敕月给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先
生既遂命理舳东下公卿饯于征虏亭供帐
甚盛车马填咽咸云江东比来未有斯事乃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0143-145.png
见今日尔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先生云
此山是金坛洞宫周回百五十里名曰华阳
之天有三茅司命之府故名曰茅山乃中山
立馆自号华阳隐居亦犹士安之玄晏稚川
之抱朴凡人间书疏皆以此号代名先生善
稽古训诰七经大义备解而不好立义异于
先儒议论惟著纸不甚口谈尤好五行阴阳
风角气候太一遁甲星历算数山川地理方
国所产及医方香药分剂虫鸟草木考校名
类莫不该悉善隶书不类常式别作一家骨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0143-146.png
体劲媚琴棋骑射亦皆领括为性圆通谦谨
出入冥会心知明镜遇物便了言无烦舛有
亦随觉为人少忧戚无嫉竞淡哀乐夷喜怒
先生以甲子乙丑丙寅三年之中就兴世馆
主东阳孙游岳咨禀道家符图经法虽相承
皆是真本而经历摹写有意所未惬者于是
更博访斤以正之戊辰年始往茅山便得扬
许手书真迹欣然感激至庚午年又启假东
行浙越处处寻求灵异至会稽大洪山谒居
士娄慧明又到馀姚太平山谒居士杜京产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0143-147.png
又到始宁□山谒法师钟义山又到始丰天
台山谒朱僧标及诸处宿旧道士并得真人
遗迹十馀卷游历山水二百馀日乃还爰及
东阳长山吴兴天目山于潜临海安固诸名
山无不毕践身本轻捷登陟无艰(南史云履/历名山寻)
(访仙药身既轻捷性爱山永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谓门人曰吾见)
(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危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恤寒栖拯救危急救疗疾恙朝夕无倦其别
有阴恩密惠人莫得而知之虽借人书随误
治定东昏侯永元初更筑三层楼先生处其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0143-148.png
上弟子居其中宾客至其下与物遂绝惟一
家僮得至其所本便鞍马善射晚皆不为惟
听吹笙而已特爱松风庭院皆殖松每闻其
响欣然为乐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
人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
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国产物
医术本草帝代历年以算推知汉熹平二年
丁丑冬至加时在日中而先天实以乙亥冬
至加时在夜半凡差三十八刻是汉历后天
二日十二刻也又作浑天象高三尺许地居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0143-149.png
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二十八宿度数七曜行
道分明中星见伏早晚以机转之悉与天相
会云此修道所须非但史官家用又欲因流
水作自然漏刻使十二时轮转循环不须守
视而患山涧水易生苔垢参差不定是故未
立先生行步举动翩翩轻利颜仪和明不严
毅小大见之皆乐悦附而自令人畏服门徒
胥附承奉祇肃有如宫庭小来与人有隔数
岁便不与人共瓯箸饮食及长游处宿息常
安性不嘲调世中戏谑一切不为为人强精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0143-150.png
魂夜行独宿无所疑畏深慕张良之为人云
古贤无比率任轻虚飘飘然有云霞气其所
修为皆自得于心非傍识能及至永元二年
深托向晦及梁武帝革命议国号未定先生
乃引诸谶记梁是应运之符又择郊墠日灵
验昭著敕使入山宣旨酬谢帝既早与之游
及即位后恩礼弥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既
得秘诀以为神丹可成每苦无药帝皆给之
帝每得其书烧香虔受帝使造年历至己巳
岁而加朱点实太清三年也帝手诏招之锡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0143-151.png
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先生乃昼两牛一牛
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络头有人执绳以
杖驱之帝笑曰此人无所求欲效曳尾龟岂
有可致之理耶国家有大事无不前以咨询
时人谓之山中宰相武帝天监四年移居积
金东涧先生行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
许年逾八十而有壮容大通初献刀二口一
名善胜一名成胜为佳宝大同二年尅日告
化时年八十五颜色不变屈伸如常屋中香
气积日不散诏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仍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0143-152.png
遣舍人监护后事弟子数十人唯王远知称
上足焉先生妙解术数逆知梁祚覆没预制
诗云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
化作单于宫诗秘在箧里化后门人稍出之
大同末士人竞谈玄理不习武事后侯景篡
位果在昭阳殿所著学苑百卷孝经论语集
注帝代年历本草集注效验方肘后百一方
古今州郡记图象集要及玉匮记七曜新旧
术疏占疏合丹法式其秘密不传及撰而未
讫又十部惟弟子得之梁帝金楼子云于隐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0143-153.png
士重陶贞白于士大夫重周弘正其于义理
情转无穷真一时之名士也马枢得道传云
陶弘景授蓬莱仙监上文所载多同南史
 臣道一曰道德经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以无事取天下又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
 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惔为上胜而不
 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
 得志于天下矣老氏之意盖欲追还太古
 羲黄唐虞之风务质朴而不尚虚华使君
 臣上下远声色去奢侈而成清静之化不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0143-154.png
 至于穷兵黩武而灭无为之治也后世之
 人不省厥旨乃以清谈纵诞为奇其涖政
 或偏于姑息而不明赏罚或放于怠惰而
 不务勤恪或病于疏卤而不究精微或恃
 高才而骄傲忽略其弊不一至大败于晋
 朝君臣之间沦及后来有临兵而讲老子
 道德经者至是老子之道为之受污使能
 深识老氏之道者果如是乎陶弘景遭逢
 乱世栖逸山林其观朝政之弊有诗曰夷
 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意昭阳殿化作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0143-155.png
 单于宫时梁武以释学治天下朝臣亦竞
 谈玄理为政乖缪武备不修渐至覆亡其
 国故弘景之诗及之弘景学老氏之学者
 也后世学老氏之学而立人之朝者可不
 深味其旨哉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