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319-015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愚庵小集卷十三
             吴江朱鹤龄撰
 杂著一
  读周本纪
太史公记三代事多疏谬本纪尤甚其有可考者当据
尚书左传国语正之又不妨取汲冢纪年帝王世纪及
秦汉以上之书参伍其说如幽亡平立本纪不载岁月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319-0150d.png
诸侯年表骊山之祸在庚午平王东迁洛邑在辛未世
家却尽连书于一年以愚考之西周亡后不即东迁本
纪云犬戎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诸侯
乃即申侯共立故太子宜臼是为平王据此则平王先
逃在申诸侯求而立之立后乃迁洛也又左传云幽王
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携
王不言何人曰奸命必不当立而立者杜预以为幽王
少子伯服非也幽王在位十一年三年嬖褒姒伯服之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319-0151a.png
生不过数龄且幽王以褒姒亡国褒姒既为犬戎虏去
必无复立其子之理考竹书纪年幽王见弑申侯鲁侯
许男郑子立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
(携地未/详所在)是谓携王竹书之言虽非可深信而携王则不
妄当是幽王既陨携王僣位诸侯乃共举兵黜之而迎
立太子宜臼其迁洛未定何时大抵自犬戎发难至平
王东迁必非止一二年事正月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
之又云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乃西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319-0151b.png
周既亡王位未定时作也竹书又云携王为晋文侯所
杀观文侯之命有用会绍乃辟多修捍于艰等语以此
验之正合其时卫武公郑武公秦襄公同奖王室而平
王于文侯独加殊礼有秬鬯弓矢之赐殆以杀携王之
故欤太史公纪幽平间事甚略故为考之如此
  读货殖传
太史公货殖传将天时地理人事物情历历如指诸掌
其文章瑰玮奇变不必言以之殿全书之末必有深指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319-0151c.png
或谓子长身陷极刑家贫不能自赎故感愤而作此何
其浅视子长也赵子常(汸/)云货殖传当与平准书参观
平准讥横敛之臣货殖讥牟利之主此论得之而有未
尽愚以为此篇大指尽于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又次
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夫天子之富藏于山海高祖初
兴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
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此非所谓因之与利道之者乎
迨至武帝征伐四夷大兴神仙土木之事国用耗竭其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319-0151d.png
势不得不出于争与贫民争而千里负担馈粮率十馀
钟致一石益漕馀粟关中太仓甘泉皆满矣与富民争
而鬻爵输粟入羊为郎之令下矣与诸王列侯争而朝
贺皮币荐璧以酎金失侯者百馀人矣与商贾争而铸
铁煮盐算轺告缗之法纵横四出矣至于京师置平准
受天下委输太农诸官尽笼天下货物贵即买之贱即
卖之则天子自为商贾子长心伤之而不忍尽言故首
举计然之贵极徵贱贱极徵贵白圭之人弃我取人取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319-0152a.png
我与以深致其意若曰平准之法权衡物价轻重间者
乃陶朱白圭猗顿诸人治生家之所为也奈何以万乘
之尊而出此乎中言五方都会百货所出商贾辐凑苟
得其道以御之何至患贫且求富者人之同情也自廊
庙岩穴从军任侠以至赵女郑姬游閒公子诸技术之
人皆为财利天子之职当重本抑末使贫富不相耀以
和其心而乃笼货利以导之争则杂业何所不至乎末
又历数程卓宛孔曹邴刁间之徒以及奸事辱处者皆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319-0152b.png
得比于素封以见天子与商贾争利则人皆化为商贾
所以深叹汉业之衰而高祖之开关梁弛山泽为不可
复见也特子长以滑稽行文故子贡与陶朱白圭例称
而于程卓辈则云当世贤人所以富若曰今世所称贤
人特此曹子耳时桑弘羊以贾人子进天子方尊显之
讥切之意见于言外班孟坚不达乃非之曰传货殖则
崇势利而羞贱贫呜呼以子长之材贯穿经传上下数
千载而乃津津艳慕市儿贾竖著之于书何以为子长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319-0152c.png

  读汉书
古者史官世守其传为专家之业至东汉犹然故汉书
叙传首述班氏世系次述叔皮及已之文章以见源流
相续其体同于史记但史记曰作某纪作某传而汉书
曰述言不敢自居于作云尔其高五王文三王景十三
王武五子宣元六王皆次其时代序列传之中王楙谓
诸王合叙一处如陈书唐书之类不应混入各传梁萧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319-0152d.png
琛传云得古本汉书叙传自列项籍传前不知班书规
模多依仿史记其混入各传者正沿迁史楚元王诸世
家体尔又云古本外戚传在帝纪下不知叙四夷而后
及外戚者斥之也汉熸于外戚故斥之次及元后著汉
之所以亡也终于王莽而汉室之兴亡具焉若以外戚
次本纪后则全失作史微旨至于述韩彭英卢吴传今
本云信惟饿𨽻布实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云起龙
骧化为侯王而古本云淮阴毅毅伏剑周章邦之杰兮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319-0153a.png
实惟彭英化为侯王云起龙腾此是传本各有异同非
必古本是而今本非也琛传云有北僧南度惟赍一葫
芦中有汉书叙传三辅耆老相传为汉书真本其书非
篆非𨽻纸墨亦古琛得之甚秘以饷鄱阳王此恐出好
事者之言未足为据
  读后汉书
范晔后汉书帝后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卷本删取刘珍
等东观汉记及谢承薛莹司马彪刘义庆华峤谢沉袁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319-0153b.png
山松七家后汉史而成志三十卷则司马彪所撰梁郯
令刘昭注因范书阙志后人乃借以补之晔高自矜诩
谓过于班固至论后有赞尤自命杰作无一字虚设通
考陈氏直讥为赘洪容斋云人苦不自知班固岂可过
哉余谓范书非止不及固其于史家之法盖有未备也
考马迁史记帝纪之后即有十表八书表以纪治乱兴
亡之大略书以纪制度沿革之大端班固改书为志而
年表视迁史加详焉盖表所由立昉于周之谱牒与纪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319-0153c.png
传相为出入凡列侯将相三公九卿其功名表著者既
系之以传此外大臣无积劳亦无显过传之不可胜书
也而姓名爵里存没盛衰之迹要不容以遽泯则于表
乎载之又功罪事实列传中有未及悉备者亦于表乎
载之年经月纬一览瞭如作史体裁莫大于是而范书
阙焉使后之学者无以考镜二百年用人行政之节目
良可叹也其失始于陈寿三国志而后来作者又援范
书为例年表皆在所略不知作史无表则立传不得不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319-0153d.png
多传愈多文愈繁而事迹或反遗漏而不举欧阳公知
之故其撰唐书也有宰相表有方镇表有宗室世系表
宰相世系表始复班马之旧章云
  读唐书孝友传
孝友传始重于唐史两汉以下无之汉重力田孝弟科
如江革申屠蟠李昙姜肱之俦非不孝友足称然史臣
不以是立传者其时民行近古不可胜纪也迨李唐之
世文皇胁父起兵推刃同气内行亏而人纪不立欧阳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319-0154a.png
公特传孝友所以悲风尚之益偷而仅有者为足贵也
夫孝友之道经典言之详矣从未有以剜心刲股为孝
者自陈藏器注本草谓人肉治羸疾于是民间始尚之
虽间以诚感而愈其亲欧阳公亦有取焉然毁伤肢体
或徒以戕生而无益于亲之疾固不若谨方药虔祷祈
为可尽人子之心而无憾也昌黎鄠人对言剔股不当
旌门良为有见后世有司曾不讲风化之原而崇台绰
楔往往加之糜肉名孝者则胡不取正于昌黎乎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319-0154b.png
  读旧唐书
石晋宰相刘煦撰旧唐书二百卷(一云二百/十四卷)因吴竞韦
述令狐峘崔龟从等旧文而增缉之宋庆历中宋景文
欧阳永叔重修削传六十一增传三百三十七续撰四
志四表事加于前文减于旧一时称为良史刘书遂废
格不行然议者谓新书用字奇涩颇为失体又刋削诏
令使有唐三百年王言堙蔑无考吴缜至作纠谬一书
以排斥之唐子西又极推旧史举其决海救焚引鸩止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319-0154c.png
渴为名言余尝翻阅其书事详文覈诚不可废所憾者
笔法冗长论赞尤令人厌观若求闳博简练有典有则
洵无踰于新史矣岂可以五代卑靡之格与之同论哉
削诸诏不录盖因骈偶非古且当时自有大唐诏令单
行刘器之乃谓事增文损正新书之失此不可晓也新
书疏漏虽或不免然旧书亦多有之段秀实定郭晞乱
卒事出柳子厚纪录上之史馆者而旧史失书李邺侯
周旋肃代间甚多权略及相德宗安太子辨说尤伟旧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319-0154d.png
史全略之反云诡道求容不为时君所重太白讥子美
饭颗山头诗此流俗妄传也而遽以之入传退之经师
人表文章百代钻仰乃诋其恃才肆意有盭孔孟之旨
则此书得失大略可睹矣嘉靖间督学闻人诠以宋板
阙佚蒐刻吴中得纪志于文恪王公得列传于光禄张
氏长洲贺氏遂成完帙然书中文义多龃龉难读又太
平御览所引唐书皆旧书也如王栖曜游虎丘一箭贯
云中双雁梁肃诸文士作歌咏之李义山诗所以有将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319-0155a.png
军一箭歌之句而本传未之见然则今之所行亦非全
书矣
  读五代史
吾尝历览史书儒林文苑何代蔑有独五代无闻岂五
十馀年无一通经之彦著作之才可以卓然自鸣者耶
及读欧阳公史记乃叹其致此者有由也夫彝伦为经
术之权舆教化乃文章之根柢五代自梁开德讫周显
德凡十三帝不得其死者七天下视改号建国如置奕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319-0155b.png
棋更戍长而君臣之纪斁矣天位传袭多属义儿朱温
则刲割于其子杨彦珣之弯弓射母晋出帝之臣父敬
儒恬然不以为怪而父子之恩微矣唐庄宗以嫡母为
太妃生母为太后朱温淫其子妇出帝纳其叔母而夫
妇嫡庶之伦俱紊矣天子居丧用乐寒食野祭而焚纸
钱古礼废矣买宴有钱合欢有杖牧守刺史多率家财
得之至枢密头子可以易置宰相而政刑纪纲皆不可
问矣冯道事九君更四姓而时人共称誉之其没也叹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319-0155c.png
以为与孔子同寿人心死清议亡矣朝野上下无一非
椎埋驵侩贪冒无耻之徒相与腼颜视息生其时者即
奋然有志于先王之教六经百代之说其孰从而讲明
之孰从而风厉之无怪乎五十馀年之久而文章行谊
之士邈然如祥麟威凤不可复见于当时也吾观古来
篡弑之恶莫甚于朱梁而中国之祸莫甚于石晋敬瑭
之臣事契丹自谓有父子之戚矣卒之妻子为虏求死
不得杨光远杜重威张彦泽诸人引契丹而求为帝自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319-0155d.png
谓可攘石氏之位矣未几而屠脍之惨身先受之盖三
纲汨而五教堙其祸必至此极彼文章行谊之士彫零
磨灭又岂足道哉欧阳公深究治乱之源故其序五代
之事特起变例传义儿戒乱本也传伶官惜灭梁之功
而自弃也传唐六臣原唐之所以降为五代也六臣与
义儿伶官相次著其类也五代之臣传十一而杂传十
九明无适而非臣也无适而非臣故终五代无人臣焉
而惟王彦章以死节书甚矣其笔削严而垂戒切也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319-0156a.png
  读吴越世家
民生五代时如麋鹿之命悬于庖厨得苟活旦夕为幸
惟吴越以善事中国粗号小康然武肃父子世尝重敛
其民以事奢僭史称其下至鸡鱼卵鷇必家至而日取
每行笞以责负则诸案吏各持其簿列于廷以次唱负
之多少为笞数多者笞至百馀少亦不下数十人不堪
其苦云或谓欧阳公与钱惟演不协故暴扬其先世之
恶容有过辞然史以传信因私憾而溢恶以诬人祖先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319-0156b.png
此憸险小人之所为欧阳宁有是耶再考之他书钱俶
归朝以其臣江汉臣上赋税籍汉臣虑故籍之厉民无
已也沈诸河而自劾太宗欲诛之已而舍之凡随钱氏
来者皆得官汉臣独以废斥死复命右补阙王永均吴
越田税钱氏旧税亩五斗永更定为一斗太宗不悦永
曰亩税一斗天下之中正使新附之民颂朝廷宽大顾
不可耶遂从之厥后永曾孙圭相神宗封岐国公琪为
礼部侍郎而江氏子孙居衢睦间登显仕者七十有八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319-0156c.png
人东里杨公以为其先阴德之报理有不诬呜呼数百
年以来吴越之民更易姓者屡矣赋额之重比之钱氏
殆加甚焉而卒无江王二公者以少苏民困何天之重
困此一方耶
  读宋史曹彬传
曹武惠廉慎仁慈为良将第一而谋勇不足当雍熙之
北伐也太宗戒以潘美之师先趋云应大兵声言取幽
蓟持重缓行勿得贪利彼闻大兵至必悉众救范阳不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319-0156d.png
暇援山后矣盖山后诸州乃山前之屏蔽必定山后然
后可合势以取幽州武惠违诏取败优将略者固如是
乎岐沟既败潘美不得不拔众退师美之失利武惠为
之也维时宰相宋琪上言国家取燕从雄霸直入非我
战地当令大军于易州循孤山涉涿水抵桑乾河出保
安寨则东瞰燕城才及一舍此周德威取燕之路琪燕
人也其言宜可信然德威取燕之易实因李嗣源先下
山后八军刘守光坐守孤城故能以偏师克之元人取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319-0157a.png
金亦道由云中元人进金史表云劲卒捣居庸关北拊
其背大军出井陉口南扼其吭形势可槩见矣山后未
定而急图幽州故有岐沟之衄其失岂在由雄霸进师
乎至于宣和之时形势又重在平州与雍熙异考燕云
等州石晋以赂契丹平州路则契丹取之刘守光者海
上之盟但云燕云两路而不及平州不知平州之东为
渝关(即今山/海关)渝关以东乃金人来路不得平州为关隘
则蕃汉杂处虽全得燕云不能守也况山后诸州金人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319-0157b.png
旋背初约乎宋之武功不竞盖不待宣和而已然矣于
童贯诸人何尤
  读文选诸赋
赋为六义之一然赋可以兼比兴而比兴不可兼赋故
雅颂诸诗凡舂容大篇皆赋也荀兰陵后遂多以赋名
篇而厥体莫盛于汉孔颖达云赋之为言铺也直铺陈
时之政教善恶而班孟坚亦云赋以抒下情而通讽谕
盖古人文章未有无为而作者如孟坚两都为西京父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319-0157c.png
老怨明帝不都长安故盛称东都以风谕之也平子两
京为明帝时王侯以下多踰侈故作此以讽諌也明帝
欲废南都故特称此都之盛亦以讽也长卿子虚上林
意欲明天子之义故假称子虚乌有亡是三人以讽也
飞燕无子成帝往祠甘泉宫制度壮丽子云故赋甘泉
又成帝猎南山农民不得收敛故赋羽猎长杨皆以讽
諌也若太冲之赋三都则于义何取乎太冲晋人也作
赋时魏鼎之迁久矣东京铺扬德业以臣颂君溢美无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319-0157d.png
嫌太冲生为晋臣而右魏以贬吴蜀已乖古义况魏实
凉德岂炎汉之可方乎若曰晋统承魏右魏者为晋地
也斯其识比之习凿齿汉晋春秋又不逮远矣愚尝考
其序讥上林之引卢橘甘泉之陈玉树西都之出比目
西京之游海若方之玉卮无当知其作赋之意盖主于
稽土风验方志侈学士之闳览成一家之著作而于孟
坚所云抒下情以通讽谕之指则未有当也后人以两
京三都并称特体制相沿耳岂可同日而论哉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319-0158a.png
  读文中子
王仲淹元经十五卷唐萧颖士依春秋义类为之传中
说十篇初不甚显李翱司空图皮日休始重之宋柳开
孙何振而张之程子称其书胜于荀扬至有真以为圣
人可继孔子者温公谓其人诚好学笃行之儒惜自任
太重其子弟誉之太过朱子亦云仲淹之学近正稍有
可用之实至强引唐初名臣以为弟子乃其子福畤所
为非仲淹雅意此可为定论矣今观其书所称门人李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319-0158b.png
德林李靖窦威房玄龄杜如晦王圭魏徵陈叔达薛收
之徒皆位至公辅及考王无功游北山赋自注云吾兄
白牛溪之集门人常以百数董恒程元贾琼薛收姚义
温彦博杜淹等十馀人称俊颖而不及房杜魏则三人
非及门可知矣郑毅夫(獬/)论中说之妄谓李德林卒于
开皇十二年仲淹时年八九岁耳而云德林请见归而
有忧色援琴鼓荡之什门人皆沾襟关子明(朗/)魏太和
中见孝文帝至开皇间已百馀年矣而云问礼于子明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319-0158c.png
二者其妄显然夫仲淹没于大业十三年五月是岁唐
高祖入关房魏诸公或往来河汾相与讲说亦未可知
其子见诸公之盛也遂悉引为弟子以重其父岂知欲
重之而反以诬之也哉余因是而叹古今之史多不足
信名公钜卿没后必有碑铭志传往往据其子弟所撰
行状为之其状必增美掩瑕系师援友盖有十百于福
畤所云者而又广辇珍宝鬻文于有才无行者之手颠
倒玄黄眩乱黑白后世是非曷从而取衷焉至于名行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319-0158d.png
卓越者又或不为立传隋书儒林隐逸皆不及仲淹其
时撰隋史者陈叔达魏徵也陈魏而果门人耶不应遏
抑其师之美即非门人也仲淹之嘉言懿行夫岂不知
且文帝时尝诣阙献十二策通鉴亦特书之此而不传
谁当传乎以后如唐书不传卫逖薛景仙韦应物五代
史不传韩通宋史不传唐仲友王蘋丘岳谢翱以是叹
名贤轶行其沉沦磨灭而不彰于史册者盖不可胜数
也然则仲淹之书非得其子弟之溢誉又岂能传述至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1319-0159a.png
今哉家传之与国史并行不废有以也夫
  书太平御览后
太平御览一千卷宋太平兴国中李昉等所编与册府
元龟文苑英华号三大部太宗尤爱此书乙夜必读竟
四卷洪容斋谓御览引用书凡一千六百九十种今十
亡八九盖其时书皆抄本经靖康兵火之后散佚不传
幸御览犹存四库书籍得以考见其十之一二然近代
所梓行者多脱误难句疑非当时全本也中引孟子云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1319-0159b.png
人知粪其田而不知粪其心粪其心者学问是也引史
记云卫皇后以更衣得幸头解帝见其发鬓悦之因立
为后皆今本所无他如汉书注文选注水经注及艺文
类聚白氏六帖所引论语孝经汉书史记国策世说诸
书多有与今本互异者向尝疑之后见王伯厚纪闻云
汉七略所录若齐论之问王知道孟子之外书四篇今
皆亡传庄子逸篇十有九淮南多袭其语唐司马彪注
犹存又见陆俨山外集云古有后苍曲台礼记数万言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1319-0159c.png
今不传又有别本周礼郑康成尝引之以释周礼孟子
亦有别本与今之刻本不同然后知古时经史皆有别
本自汴宋以后诸儒校定雕刻盛行而诸本始归于一
矣御览所引三坟书汲冢书子华子鬻子孔丛子师旷
禽经之类都系伪书朱元晦方希直皆已辨之然出自
汉魏人之手虽珷玞亦与璠玙等价若宋人所撰云仙
散录唐史拾遗东坡杜诗释事等书则皆庸妄人假托
最为鄙陋后学不辨往往轻信类书中多引用之至近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1319-0159d.png
时天禄阁外史本昆山人王某为之驾名黄宪眯目者
遂编入秦汉文选海虞人所刻女郎小青传出文士一
时戏笔而流俗群然据为故实至哀挽如林尤可笑也
  书北盟会编后
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乃荆湖安抚参议徐梦莘编集
所载靖康俘虏炎兴屈辱之状令人痛心指发宋史尽
讳之而不书赖此书犹存其实耳中引吕本中痛定录
曰靖康二年正月十四日上在青城斋宫召何㮚孙觌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1319-0160a.png
汪藻等赋诗遣兴上命用时韵觌诗云噬脐有愧平燕
日尝胆无忘在莒时藻诗云穷塞梦回惊日处都城思
切望云时有以此达之金帅帅见在莒之句又斥为穷
塞因摘此为名邀留车驾自古文士以诗文得祸者往
往有之帝王则仅见钦宗此可发一浩叹也梦莘所述
李纲宗泽韩世忠诸人事多与宋史不合今略举之中
兴记中兴遗史皆云宗泽以战车追袭金人至南华遇
伏大败车大而难运尽为金得泽微服夜遁仅免夫泽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1319-0160b.png
以车战致败此与房琯陈涛斜何异虽胜负兵家之常
今以泽故而没其事岂史法乎朱胜非著秀水閒居录
诋李纲为蔡京子攸之党渊圣受禅纲与吴敏以诡计
取执政台谏亦劾纲道君内禅攸先引纲为援使冒定
策之功其言宜非可信者然纲所自撰靖康传信录云
吴敏罢相言者谓内禅事敏承蔡攸密指及除门下侍
郎亦攸矫制为之责授散官安置余窃叹曰事已不可
为矣因入表劄奏状丐罢据此则纲之党攸盖已自吐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1319-0160c.png
其实矣朱子谓李纲入来方成朝廷而其进身乃若此
史岂可曲为之护乎世忠战功为中兴第一建炎四年
正月车驾避寇幸温州驻江心寺汪藻劾诸将疏曰世
忠逗遛秀州执縳县宰放兵四掠陛下亲洒宸翰召之
三四而不来元夕取民间子女张灯高会君父冒不测
之险而不恤也中兴遗史曰世忠晚年好赴诸统制宴
莫不以妻女侍饮必酣醉而出呼延通每忿忿不平一
日饮统制郭宗仪家世忠小寝通捉其佩刀宗仪急止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1319-0160d.png
之世忠觉而大惊急驰马归擒通至数其罪责令于淮
阴崔德明军自效世忠十月廿三日诞生诸军皆来上
寿通最后至世忠见即入内不出通怏怏而回德明数
通擅自离军决数十下通遂投淮阴运河而死人皆惜
之史称世忠持军严整所过民皆荷锄而观据此云云
特一粗暴武人耳本传绝不之及岂以细故当在所略
欤抑皆不足信欤宋史成于托克托识者都讥其卤莽前
辈谓若欲重修必当参以东都事略北盟会编二书今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1319-0161a.png
幸此书钞本犹存而字句多脱谬学士家亦无校雠及
之者甚矣史学之不讲也
  书王右丞集后
王右丞为子美前辈子美赠王中允诗何等推重且深
为湔雪其陷贼之故而右丞集中从无一诗及之何也
岂有之而集中偶佚耶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
松筠说者以王给事即右丞未免有不足之意然此语
亦惜之非讥之也右丞与郑虔同污禄山伪命乃子美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1319-0161b.png
诗皆无刺语可见古人用心忠厚非独以全交情也今
人于才名轧已者必欲发其瘢垢掊击不啻仇雠解之
者则曰文士相倾自古而然呜呼使诚为文士也岂有
相倾者耶
  书笠泽丛书后
陆鲁望先生笠泽丛书通考晁氏云四卷蜀本樊开序
不言卷数止云八十馀篇盖僖宗乾符六年春先生卧
病于笠泽之滨撰此书中分甲乙丙丁诗文混载无伦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1319-0161c.png
次先生自言平日所作点窜涂抹历年不能净写一本
或为好事取去此盖其未定之书也宋政和元年季夏
毗陵朱衮重其志节刻之于吾邑嘉泰某年三山王公
益祥来令因前令赵君广言此书多阙误且示以蜀本
属校刋之益祥乃以属司教善著韩君是正千有馀字
益祥跋其末宝祐五年闰月里人叶茵始以此书合之
松陵集十卷凡四百八十一篇又别搜得一百七十一
篇总为二十卷刻置义庄以广其传而丛书原本学者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1319-0161d.png
遂罕睹此本予钞得于海虞钱氏益祥跋语在焉最为
完古惜字句不免漫漶耳其中有震泽别业自遣诗三
十首考先生本居郡城临顿桥又居甫里为先生躬耕
处别业则在吾邑之震泽镇自遣诗有云更感卞峰颜
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又云一派溪随箬下流春来无
处不汀洲而胡宿撰碑亦称震泽幽居南直弁峰之色
西带重湖之光弁峰即卞峰在吴兴境与震泽接壤镇
西桃源洞为宋杨侍郎绍云之居其后即养鸭阑故址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1319-0162a.png
相传先生尝戏内养弹鸭故东坡诗云却因养得能言
鸭惊破王孙金弹丸此事未定有无即果有之当亦在
居震泽时然则此书之应属吾邑无疑矣先生没年唐
史不载但云卢携李蔚素与善及当国召拜拾遗诏方
下而卒考卢李相于乾符元二年间五年皆罢而丛书
自序乃云乾符六年春卧病笠泽是二人罢时先生尚
在也若曰六年冬携尝再相则与蔚无与宋人林希逸
固已疑之史又云光化中韦庄表赠右补阙考表赠在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1319-0162b.png
光化三年十二月(表词载容/斋随笔)与李贺温廷筠等十五人
俱追赐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生者罗隐亦与焉未几
李询辟庄判官宣谕西川庄因往依王建而唐亡矣呜
呼先生诗文瑰异本因清风高节以传区区遗补一官
何足为先生重况卢携之附田令孜韦庄之相王建其
人龌龊无足数先生顾乐蒙其齿录也哉兴言及此为
之三叹
  书渭南集后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1319-0162c.png
班固良史也为窦宪作燕然山铭卒至下狱以死马融
大儒也为梁冀作西第颂遂为正直所羞甚哉文章之
不可以媚人也以韩退之名德之重而碑铭之作谀墓
得金未免见薄于刘叉况乎以文章媚权贵者欤陆务
观诗才丽逸在杨廷秀(万/里)之上立朝建论亦谠亮有声
史称其晚年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时议或不平
之考亭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牵挽今渭
南集中此记不载岂以物议故削而不存耶史又载侂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1319-0162d.png
胄欲记南园以属杨廷秀以掖垣许之廷秀曰官可弃
记不可作侂胄恚改命他人殆即务观也然记成而不
闻有掖垣之擢何欤务观为人非苟媚权贵者特笔墨
失于矜慎遂致牵挽之疑信乎文士当知自守而清议
之不可以不畏也
  书朱子大全集后
王伦字正道文正公旦弟勖之裔南渡后家于吴遂为
吴人建炎元年以和议奉使至金及得命而返金使有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1319-0163a.png
诏谕江南之名胡澹庵劾之丑诋为奸邪谓可与秦桧
同斩后世三尺童子皆戟手而诟厉之及观朱子所撰
朱奉使弁行状中并及伦事则伦固忠义人也考其始
末伦之使金本为奉迎梓宫及太后金人既如所请而
又归河南陜西地伦亦可告无罪矣迨后乌珠与达兰
富勒呼异议复渝盟执伦以去置之河间金之渝盟岂
伦所及料哉伦痛其言之不雠拒金伪命冠带南向再
拜恸哭就缢而死其心良足悲矣朱子于伦方与朱弁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1319-0163b.png
并称而世顾与秦桧同诋此不可不白也朱子劾知台
州唐仲友极论其促税扰民贪淫不法时相王淮怨之
致有道学之禁然考之他书仲友固名儒也所著有六
经解皇极经世图谱博闻洽识见称诸儒而其守台日
发粟赈饥抑奸拊弱创中津浮梁以利涉载在邑志其
治行如此乃有贪淫不法等状何欤宋史不为仲友立
传盖以朱子之故宋潜溪特传之以补史阙潜溪为仲
友邑人相去未及二百载其言当不诬而朱子劾仲友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1319-0163c.png
之章凡五上闽本集中不载(浙本/有之)学者诚不能无疑于
此也朱右又云永康陈亮与仲友不相能朱子提举常平
行部过其家乘间为飞语中仲友通判高文虎复以旧怨
倾之朱子遂为所惑然则仲友之事朱子殆有不及深察
者欤噫贤人君子之是非天下后世所以取信也然有不
尽然者今人乃欲据史策以定古今人贤不肖不亦难乎
  书阳明先生传习录后
阳明之学源于孟子即致良知亦大全吴季子之说非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1319-0163d.png
创论也天泉桥四语惟为善去恶是格物与朱子解异
若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此即正心章传文之旨后儒高
忠献顾端文陈几亭诸公皆力辨其非惟邹忠介深信
之余尝平心参勘知此言与朱子所云虚灵不昧者无
以异也人心惟虚故灵虚则安容着一物尘土固能眯
目即金玉屑亦岂不为目之障耶虞书颂尧德而曰光
被四表德之光正心之光也日月之有曜金石之能鸣
皆以中虚心若有一物焉光何从发昔儒尝以鸡子喻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1319-0164a.png
天体矣今试取鸡子验之中有白有红为受形之胚胎
其顶必有空虚少许此空虚者乃旋神孕气之处形之
所从变化也心之空洞无物所以能枢机万物亦犹是
也善与恶皆起灭于心而非心之所系也或曰若如子
言则仁义礼智非心之所生者耶余曰仁义礼智固根
心生而心之空洞无物自若也朱子尝言心如谷种矣
谷之为种则心也种之地而成禾则仁义礼智之性也
禾之中有稂焉粟之中有秕焉嘉谷不能免也然使未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1319-0164b.png
莳地之时而遽取而目之曰此为嘉谷此为稂与秕也
虽农师亦所不能则安得以善与恶为心之所有也惟
无善无恶而善恶俱根柢是君子是以有戒慎恐惧之
功焉涵之使不入于偏省之使不流于陂此之谓正其
心主于静以养其中和操之动以观其出入此之谓存
其心若龙溪以无善无恶为性则直祖告子之说与天
泉宗旨微有别矣高忠宪之驳阳明又以至善无恶者
为心夫至善无恶可以言性而不可以言心若验之人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1319-0164c.png
事性亦安得皆善孟子之说亦举其大凡耳后夔之子
实为封豕叔向之子生而豺声后世若齐文宣周天元
之流一日不屠脍人则惨然不乐也谓非得之性生者

 (魏凝叔曰阳明之学与考亭诚有异同然皆原本于/尊德性道问学之旨后儒当从异处證其同处必掊)
 (击阳明以伸考亭则过矣且考亭之教如日中/天何待诎阳明始伸之耶读此作实获我心)
  书夏瑗公幸存录后
明室之祸起于流寇不知流寇之所以披猖莫制者皆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1319-0164d.png
成于庙堂诸公但知争门户胜负而不知以盗贼为忧
生灵为急甚有以督抚为报怨修却之资朝任夕改致
天子茫无足恃自古败亡之烈其速如翻掌易如建瓴
未有甚于思陵之季者也江右王于一云朝廷严勒督
抚大臣讨贼督抚多畏缩不能击朝议又以朋党私隙
谋报复阳为推毂实借寇兵中之督抚出如驱羊就虎
甚则借招抚阴与贼通诸将益骄蹇不用命贼日益张
卒以亡国余每读于一斯言未尝不欷歔悲歌继之以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1319-0165a.png
泣下也瑗公先生此录所考门户本末最为详慎而以
修怨陷督抚致偾国则未之及窃欲补入此节传之信
史为千秋党祸之戒云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1319-0165b.png
 
 
 
 
 
 
 
 愚庵小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