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319-013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愚庵小集卷十二
             吴江朱鹤龄撰
 辨
  弼鄘卫三国辨
郑氏诗谱云武王封纣子武庚为殷后乃三分其国置
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弼
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三监导武庚叛成王讨之更于此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319-0135b.png
建诸侯以殷遗民封康叔于卫使为之长子孙稍并彼
二国混而名之按弼鄘始封不详以事理揆之二国盖
不与卫同封也武王既克殷其封武庚必以大国又虑
武庚不靖乃使三叔为之监监者监而治之盖以殷之
畿内渐纣化日久未可建国且使三人为之监领如王
制使大夫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之类非所封也封国
则管蔡霍是已管即今管城蔡即今上蔡霍即今霍邑
皆不在殷旧都之内蔡仲改行率德周公复邦之蔡此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319-0136a.png
可证三叔各有所封弼鄘卫非其国明矣汉志云弼以
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
三监(按三叔监殷不知何以独遗霍叔帝王世纪云/管叔监卫蔡叔监鄘霍叔监弼其说与此不同)
氏云成王以殷遗民封康叔于卫二说皆非其实也郑
氏之误盖因于康诰书序考康诰酒诰梓材三篇皆武
王所命则武王时康叔已封卫矣康诰称康叔曰孟侯
时已为诸侯之长矣卫既以封康叔而又使蔡叔尹之
则将置康叔于何地耶梓材曰王启监厥乱为民康叔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319-0136b.png
封地参错于三监之间故当时亦谓之监若弼鄘之地
即武庚国都三监所莅无庸更以封他诸侯也周书作
雒篇云武王克纣建管叔于东(卫在殷东此与世纪管/叔监卫语合岂未封康)
(叔以前/事耶)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监殷臣注云邶(弼/同)鄘为殷
此亦一证也揆之事理当时天下初定殷民反侧未安
苟非同气懿亲必不授之以监抚之任而史记载武王
同母兄弟十人各有封土并无及弼鄘者此以知弼鄘
之为武庚国都无疑也迨乎武王既崩三叔挟武庚叛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319-0136c.png
周公东征定之殷之顽民悉迁于洛邑其未迁者乃就
其地封建诸侯分为弼鄘二国不知更历几世而并于
卫焉汉志云周公诛三监尽以其地益封康叔故弼鄘
卫三国同风亦非其实也郑氏谓三国并建不从汉志
云云盖以益封弼鄘则全得殷畿国大非制然郑氏知
益封非制而不知封康叔不在成王时此诗谱之所以
失也史传失纪弼鄘本末无从考证汉儒率以意为之
说近人为伪子贡诗传者乃云管叔封弼霍叔封鄘并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319-0136d.png
康叔封卫为三监弼风雄雉诸诗刺管叔也鄘风芄兰
刺霍叔也疑误后学不小故特著之
 (考史记康叔在武王时继苏忿生为司寇意其虽封/于卫而尝入为王官故康诰有外事及外庶子等语)
 (盖卫对王朝为外也三监叛时康叔不与其乱成王/嘉之必有加地进律之典后人遂以为成王封康叔)
 (又以为益封弼鄘/其误皆由此耳)
  周颂大武分章辨
诗序武奏大武也左传武王克商作武其卒章曰耆定
尔功其三曰(赉为第/三篇)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其六曰(桓/为)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319-0137a.png
(第六/篇)绥万邦屡丰年篇次与今不同疑未正乐以前如
是耳自传诗者以武为大武之首章桓为大武之六章
赉为大武之三章华谷严氏因其说谓酌与般亦大武
篇内之一章以愚考之其说误也周颂告神其辞简严
故篇止一章无有叠章者左传既以耆定尔功为大武
之卒章即不得以武为大武之首章而下之其三其六
断皆以篇言而非以章言矣(杜预注/本如此)传之意盖谓武为
武王之乐桓与赉亦皆武王之乐故以其三其六数之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319-0137b.png
虽当时篇次已不可详考然桓赉四篇必无属武乐分
章之理今即以左传证之随武子引汋曰于铄王师遵
养时晦又引武曰无竞维烈以酌与武对举则酌非大
武篇中之一章而其馀可知已况颂各一章章各一义
武颂功酌颂成桓颂志赉颂封赏般颂巡行皆为武王
作也如酌桓以下不过武乐内之一章而已则作诗者
何必各立篇名以系之耶后之伪作申公诗说者遂以
武为大武之首章赉为二章时迈为三章般为四章酌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319-0137c.png
为五章桓为六章巧合武乐六成之数此又以说诗为
舞文实误解左传启之也不可不辨
  禹贡三江辨
三江之说不一班固汉书以一从吴县南东入海为南
江一从芜湖西东至阳羡东入海为中江一从毗陵北
东入海为北江郭璞尔雅注以为岷江浙江松江韦昭
国语注以为松江浙江浦阳江(水经浦阳一名潘水在/会稽界考一统志浦阳)
(在金华浦江县界史记正义曰韦注/非也钱塘浦阳其源俱不通太湖)庾仲初吴都赋注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319-0137d.png
张守节史记正义顾夷吴地记皆以为松江东江娄江
苏氏书传即据禹贡以岷山之江为中江嶓冢之汉为
北江自豫章入彭蠡而东为南江其说似可信乃蔡氏
书传及黄东发金吉甫诸家皆主吴都赋注盖以此三江
连派震泽吞吐百川吴越诸水皆从此泄又周礼荆州
川曰江汉扬州川曰三江可证扬州自有所谓三江而
非即江汉况南江未见经文必增此以合三江之说亦
所未安也金吉甫谓彭蠡既为三江之一则上文已出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319-0138a.png
彭蠡不应又出三江且经文二既字对举皆本效之词
彭蠡既猪矣则阳鸟攸居三江既入矣则震泽厎定是
三江乃震泽下流之三江耳然经云既入者入于海也
必入海之道有三然后可以当三江之目吴都赋注曰
今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
东南入海为东江史记正义曰三江在苏州东南三十
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曰松江古笠
泽江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至白蚬江曰上江亦曰东江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319-0138b.png
一江东北下三百馀里入海曰下江亦曰娄江其分处
号三江口据吴都赋注则娄江东江入海据史记注则
惟娄江入海似三江口既分娄东二江复合为一江而
入海者考朱长文吴郡续图经今松江大黄浦入海者
古东江太仓刘河入海者古娄江(陈继儒曰娄讹/作刘盖土音也)二江
皆松江支流入海之道未见有三也近世归太仆(有/光)
国语吴之与越三江环之谓当从郭璞岷江浙江松江
然吴越春秋云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319-0138c.png
中则三江自在吴地货殖传吴有三江五湖之利是也
所云三江环之者本言三江控带吴越之境包举之词
非可深泥自桑钦许慎辈误云江水至山阴合浙江故
郭璞以浙江为三江之一郦道元已经辨正岂足据乎
愚按三江既入与震泽厎定连书则此三江者必与岷
江震泽相为吐纳今大江东过江阴许浦入海班固所
云北江也永阳江在溧阳西北下流入宜兴界注太湖
入海班固所云中江也吴淞江分东娄二江入海班固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319-0138d.png
所云南江也水经江水自石城东出过毗陵县北为北
江其南江东北为长渎历河口(郦注即/太湖)东则松江出焉
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即松东/娄三江)又云中江在丹阳芜湖
县南东至阳羡县入海所分三江与班志正同王荆公
谓一江自义兴一江自毗陵一江自吴县亦取班固说
吾谓禹贡职方之三江必指此无疑矣古时五堰未筑
江水挟金陵宣歙诸水南东注于太湖北江中江为太
湖上流南江为太湖下流上下流皆入海故系之以厎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319-0139a.png
定学者特疑中江北江之名与导水之文相乱故多主
松东娄为言不知此以讲求水利可耳以之说经岂有
当乎三江错书于彭蠡震泽之间气势苞络必为广远
而仅仅以震泽下流当之此泥传注而不求博通之失

 (田髴渊曰以古迹解古经的/不可易今人能信此者鲜矣)
  震泽太湖辨
禹贡震泽厎定孔氏传震泽吴南太湖名孔颖达正义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319-0139b.png
因之云馀州浸薮皆异惟扬州浸薮同处论其水谓之
浸指其泽谓之薮周礼职方氏扬州泽薮曰具区浸曰
五湖郑氏注具区五湖在吴南尔雅十薮吴越之间有
具区郭璞亦因仍旧说以余详考具区为禹贡震泽班
固地志得之古文无可疑孔氏郑氏所云在吴南者是
也但以为即五湖则其说不然按风俗通云水草交厝
曰泽又云薮厚也有草木鱼鳖厚养人也周礼凡言薮
者皆人可资之以为利故曰薮以富得民而浸则但为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319-0139c.png
水之渊渟而己如颖达所云则一水而故殊其名于义
何取乎诸州皆有泽薮不应扬州水国反独无之而与
浸同处况孔郑所云吴南者谓吴县治之南也吴县治
之南为今吴江至嘉兴一带禹时具区当于其地求之
若五湖乃今太湖自环吴郡之西北岂可合之为一哉
石林叶氏(梦/得)曰今平望八斥震泽之间水瀰漫而极浅
与太湖相接而非太湖惟浅而瀰漫故积潦暴至无以
泄之则溢而害田所以谓之震然蒲鱼菱芡之利人所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319-0139d.png
资者甚广亦可堤而为田与太湖异所以谓之泽薮他
州之泽无水暴至之患则一名而已具区与三江通塞
为利害故二名以别之禹贡方以既定为义是以言震
泽而不言具区也斯言也可以释孔郑之惑而折其角
矣然则禹贡之不及五湖何欤曰怀襄未平三吴一壑
湖水西来汜溢则泽水奔腾震荡陂障难施且下夺松
江入海之路经书震泽厎定而五湖之治从可知矣况
松江为太湖下流上云三江既入则上流之治自见不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319-0140a.png
必复出五湖此固史臣书法也然则震泽何源曰山海
经云浮玉之山北望具区苕水出乎其阴后人既以具
区为太湖遂谓湖水发源天目然古时大江之水直注
太湖其西北上源有宣歙金陵诸水由荆溪百渎以入
焉其西南则纳苕霅七十二溪之水具区之源当亦来
自苕水而浅而易溢与太湖相为盈缩所以其害甚大
自厎定之后泽水可陂沮洳十百里民仰其利故尔雅
谓之薮职方谓之泽薮而五湖则别之曰浸迨乎日久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319-0140b.png
填淤生殖日繁渐成沃壤汉以后诸儒求其地而不得
遂合五湖而一之颖达又曲为之说岂知三代以前固
有泽浸之不同也哉吾意今吴越之交凡滨湖而沃衍
者皆古震泽地特世代荒远川隰更移其故迹不可详
耳抑非独此也尔雅周礼所载泽薮如冀州之阳纡并
州之昭馀祁幽州之貕养兖州之大野荆州之云梦青
州之望诸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周之焦穫今皆变为原
隰不能定其所在盖川浸通流终古不改薮泽稀水最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319-0140c.png
易淀淤历数千年而湮没不可考无足怪者奚独于具
区而不然耶然则扬州薮浸之非一处章章矣近吾友
王子寅旭有论亦持叶氏之说而其义未尽余故详著

  嶓冢汉源辨
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解者多纠结于水经地志诸
书迄无归一之论班固地理志云陇西郡西县嶓冢山
西汉水所出桑钦水经云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319-0140d.png
沔水出武都沮县狼谷中东西流注常璩华阳国志云
汉水东源出武都漾山为漾水西源出陇西嶓冢山径
葭萌入汉所谓西汉者径阶沔利剑东南至渝州入江
所谓东汉者径梁洋房均襄郢东南至汉阳入江郦道
元云东西两川俱出嶓冢而同为汉水其说与班桑微
异杜佑通典云秦州上邽县嶓冢山西汉所出径嘉陵
曰嘉陵江径阆中曰阆江汉中金牛县嶓冢山禹导漾
水至此为汉水亦曰沔水其说与桑郦又微异宋文叔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319-0141a.png
黄氏(度/)书说始正之曰汉有漾沔之名皆东汉水也地
理志西汉出西县嶓冢山南入广汉白水盖潜汉也经
不言其所出自古以为东西两汉俱出嶓冢则或然矣
而西汉固无漾沔之名汉志漾水出陇西氐道至武都
为汉武都汉水受氐道水名沔是则漾沔俱为东汉也
独氐道武都川渠阻隔武都受漾别无可据而桑钦遂
徙氐道漾水为西汉之源由是纷错郦道元委曲迁就
通之以潜伏之流证之以难验之论更觉龃龉故当尽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319-0141b.png
废诸说一以经文为断也先朝苑洛韩氏(邦/奇)又正之曰
巩昌嶓冢是汉源汉中无嶓冢沔水出金牛山(在沔/县西)
误为汉水遂以金牛为嶓冢耳愚按自古称汉有东西
二源禹贡漾流为汉此东源也但班志以西汉水出陇
西嶓冢于武都东汉止言受陇西氐道漾水而不著其
所出之山则是东汉之源与西汉同出氐道明矣汉中
嶓冢杜佑以前未闻常璩亦止言武都漾山不明言嶓
冢也韩苑洛汉中无嶓冢之说正足与班固相发明(韩/关)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319-0141c.png
(中人其/言可信)孔安国曰汉上曰沔汉上者汉水之上流也嶓
冢漾水出沔阳(今沔/县)为沔水经南郑为汉水谓沔水即
汉水不可谓沔水非汉水亦不可也氐道武都川渠阻
隔诚如黄氏所疑然汉水多伏流故别曰潜汉漾之为
名特泉始出耳东行武都其流始大今汉中沔县即汉
武都地也其曰受漾者正谓氐道至武都自源徂流水
脉相接而岂必有川渠之可求哉盖大禹导汉与导江
不同江水导其流故岷山直曰导江汉水导其源故嶓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319-0141d.png
冢不曰导汉若嶓冢近在沔阳则汉水已津流浩瀚不
应有漾水之月矣桑钦误分漾水为西汉沔水为东汉
遂滋后人之惑今之撰通志一统志及雍大记诸书者
类皆沿袭旧说此不可以不急正也至于潜汉非即西
汉诸家亦从无辨明尚书正义引尔雅注云有水从汉
中沔阳县南流至梓潼汉寿入大穴中通罡山下西南
潜出旧俗云即禹贡潜水也史记正义云潜水源出利
州绵谷县东龙门山大石穴下庾仲雍以垫江(晋/县)有别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319-0142a.png
江出晋寿县此即潜水余按今保宁府广元县汉广汉
地也蜀汉曰汉寿晋改晋寿隋改绵谷石穴水当是经
绵谷出宕渠(今渠/县)杜少陵诗绵谷元通汉此一证也郑
康成云汉别为潜其穴本小禹自广汉疏通即为西汉
盖即指绵谷水耳然此水既从沔阳南流则是东汉枝
派与西汉水迥不相蒙地理志云潜水出巴郡宕渠符
特山西南入江不云潜即西汉康成始合之为一郦道
元孔颖达辈因之疑康成说不足信及考水经注西汉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319-0142b.png
水自嶓冢而下即西南流过祁山入嘉陵道为嘉陵水
又东南流经宕渠合宕渠水乃知西汉水入潜故世遂
以潜即西汉耳若必如注疏解求所为出汉入汉者为
潜则今之宕渠水与西汉水皆至合州入大江何尝与
沔汉相为沿注哉梁州贡道浮于潜逾于沔因潜水伏
流故阻漾枝津郦道元所谓汉水枝分斜出其说当不
妄而黄氏并此非之过矣郑端简又云梁州三十六江
皆是潜水此又非定论谨识之以俟博闻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319-0142c.png
 (苕文曰曰汉曰漾曰沔皆音相/近而讹此文出始有归一之论)
  春王正月辨
汉人说经多为宋儒掊击然实事求是汉人近古闻见
犹真学者不之考求而率为支离牵缀之谈则过信宋
儒之失也春秋聚讼莫甚于春王正月之一言谓周人
时月俱改者孔安国郑康成也(朱文公孟子/注主此说)谓改月不
改时者胡康侯也谓时月俱不改者蔡仲默也元人陈
定宇张敷言史伯璿吴渊颖等皆祖述汉人自胡传颁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319-0142d.png
学宫故夏时冠周月之说牢不可破余谓春秋本鲁史
记事之书说春秋者即据春秋事为衡断可已经文僖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昭十二年春王二月己
丑日南至杜预注当在周正月失闰也使非改时与月
冬至何以不书于十一月乎昭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
日有食之太史曰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伐
鼓用币此月朔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僖五年八月甲子
晋侯围上阳卜偃云丙之晨龙尾伏辰鹑之贲贲天策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1319-0143a.png
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
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晋
灭虢哀十二年冬十二月螽仲尼曰火伏而后蛰者毕
今火犹西流司历过也杜预注火伏在十月今西流是
九月夫日食在四月而书六月灭虢在十月而书十二
月螽在九月而书十二月此非时月俱改之明验乎桓
十年冬十月雨雪十四年春正月无冰成元年二月无
冰定元年十月陨霜杀菽如以夏正言之则十月雪霜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1319-0143b.png
与孟春仲春无冰何足为异此非时月俱改之明验乎
昭十七年星孛大辰梓慎曰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
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在宋卫陈郑乎以
此证时月之改最为显白胡氏乃云改月不改时夫子
特以夏时冠之夫谓不改时则是鲁史本书元年冬正
月也四时无首令何以成正朔且夫子生为周人而擅
更周制何以寒乱臣贼子之胆此其说之尤妄者也若
曰冬不可为春十一月不可为正月则先儒于此有说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1319-0143c.png
矣黄钟初九律之首阳之变也林钟初六吕之首阴之
变也子者一阳之生于卦为复至午而阳极焉午者一
阴之生于卦为姤至子而阴极焉子为星纪之次五星
起其初日月起其中夫律历皆以子为首则何不可以
首月令乎三正迭建时无失次夏正用木之著者也殷
周二正用木之微者也皆阳位也特孟陬之月尤切民
事故夫子曰行夏之时而岂谓子丑之必不可为正哉
秦人改建亥月盖自以水德代周且五行木生于亥故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1319-0143d.png
用之虽事不师古然改时与月必循三代之旧本纪元
年冬十月颜师古谓是太初正历以来史臣追书蔡氏
顾引之以为不改时月之证其亦疏矣或曰尚书者春
秋以前之史也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泰誓惟十
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其时月俱不改蔡传辨之甚悉
子今而反之何也余曰举此二端时月之改尤章章也
夫商人建丑十有二月夏正之十一月也下云伊尹祠
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先王自契至玄冥以下厥祖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1319-0144a.png
汤也商人宗庙之礼不可详考祭法云殷人禘喾而郊
冥祖契而宗汤岂非其月至日伊尹摄行郊祀配天之
礼因而陈训太甲乎班固以三统历推之汤伐桀之岁
在大火房五度故左传曰大火阏伯之虚实惟商人后
十三年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其日伊尹祀先王于方
明以配上帝此其证也十有三年之春即春王正月之
春谓十一月也何以明之武成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
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戊午师渡孟津癸亥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1319-0144b.png
陈于商郊牧野一月孔氏以为建子月是也师渡孟津
即大会于孟津也癸巳至戊午凡二十六日皆在一月
癸亥则十二月之四日也左氏外传引伶州鸠言武王
克商岁在鹑火日在析木月在天驷辰在斗柄星在天
鼋班固以三统历推之师方发为殷十一月戊子日日
在析木箕七度其夕月在房五度房天驷也后三日得
周正月辛卯朔合辰在斗前一度斗柄也明日壬辰晨
星始见癸巳武王始发戊午渡孟津明日已未冬至晨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1319-0144c.png
星与婺女伏历建星牵牛至于婺女天鼋之首至庚申
二月朔日也癸亥陈牧野甲子昧爽合战与书传无一
不符者此又其证也班史学有师承左氏与闻笔削必
非凿空剿说今不之信而群奉蔡氏之臆解为金科不
已颠乎商周之书明证如此独何疑于春秋乎或曰子
之说春秋可矣抑考之他经何多牴牾也豳风七月流
火九月涤场等语皆用夏正小雅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与四月维夏六月徂暑时月无改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1319-0144d.png
也周礼山虞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与冯相氏之冬
夏致日为冬至夏至春秋致月为春分秋分时月亦无
改也论语莫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明是夏
正之辰月此类难更仆数子何以解焉余曰诗礼所云
皆错举民风岁令而非史官记载之书也古者天子受
命凡改元颁历朝觐会同诸大政皆以正朔行之至于
分至启闭民事早晚之所关如所云火见而致用水昏
正而栽日至而毕者未尝不遵夏小正之书东莱吕氏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1319-0145a.png
谓三正通于民俗斯言当矣盖史官纪时事则从周正
月令纪岁功则从夏正从周正者多出于朝廷政令之
施设从夏正者多出于民间士女之话言二者并行不
悖诗书三礼约略同揆又何疑于春秋乎夫春秋本鲁
史旧文夫子因而笔削之系王于正月之上则出夫子
特笔若曰凡我之所为赏人罚人予人夺人者特奉行
天子之事云尔若如蔡氏之说则周之建子实与建寅
无异如胡氏之说则夫子以陪臣而𢵧然王制自为不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1319-0145b.png
韪之诛无乃身自冒之乎阳明先生有论足破胡氏膏
肓独谓商不改月秦不改时周则时月俱改援证犹有
未覈余故博考而衡断之使世之学者知汉儒说经不
可偏废也
 (陈确庵曰只左传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此便是商周时月俱改的证何必他求)
 (苕文曰證据确凿使/康侯仲默见而服膺)
 (甫草曰纵横贯穿可/与刘原父辈抗行)
  春秋讥世卿辨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1319-0145c.png
三传之文往往互有得失当以理揆断之如隐元年惠
公仲子之赗榖梁是而左氏非吾友顾子亭林已详辨
之矣至三年左氏书君氏卒以为声子也不书姓为公
故此尤谬也春秋十二公无有国母不书姓者惟僖元
年书夫人氏之丧至自齐此盖哀姜通乎共仲与弑二
君桓公召而杀之绝之于齐故春秋亦不书姜尊伯令
也若声子则固惠公之继室也无故而没其姓有此书
法乎隐公即自居于摄然己俨然立于臣民之上矣绌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1319-0145d.png
所生之母之姓以伸其弟之母之尊亦岂公之所安乎
必若此曷若不书之为愈乎盖君与尹相近乃史文之
讹若非公谷作尹则此疑万古不白矣然公羊以书尹
氏卒为讥世卿则又不然古者天子公卿不下交诸侯
故其死亦不赴告春秋惟刘卷王子虎以尝同会盟来
赴此书尹氏卒吴临川谓平王崩为诸侯之主而来赴
者或疑赴当书名此何以不名盖如隐七年滕侯卒之
例未同盟则不赴以名左氏所谓礼经者也书之实非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1319-0146a.png
讥也考周家用人不离世族故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
世则裳裳者华刺诗兴焉厉王之难周召共和周公召
公皆世卿也敬王之立单刘翼戴单子刘子亦世卿也
功臣之后即有非类亦在选择而用之此书尹氏本吉
甫之后其以告丧而交鲁未见必非忠贤安得以幽王
朝家父所刺者而追讥之又安得以敬王时之立子朝
奔楚者而预讥之哉若论侯国则大国三卿次国二卿
小国一卿皆命于天子若殄其世是无王也齐桓公之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1319-0146b.png
时国子高子为正卿管敬仲柄任虽专亦止下卿不敢
居王官之上也其五禁云士无世官取士必得盖即外
传所谓始于州长之推继于官长之选者止言士而不
及卿大夫此可證世卿在当时不可轻废矣胡康侯张
元德不从左传君氏深为得之但承用公羊讥世卿之
说愚窃以为未允
  季札不书公子辨
季札止一见于经襄二十九年聘鲁而不书公子杜氏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1319-0146c.png
以为其礼未同于中国止斋陈氏以为书札者同于楚
椒秦术皆非命大夫也常山刘质夫则云辞国而生乱
札实为之春秋因其来聘去公子以示贬胡康侯张元
德皆主其说愚考寿梦子四人长诸樊次馀祭次夷昧
札其季子也寿梦贤札欲立之札不可诸樊请兄弟迭
为君而致国乎季子诸樊卒馀祭立馀祭卒夷昧立迨
夷昧卒国宜之季子季子复不受于是立王僚僚者夷
昧子也诸樊之子光曰我王嗣也僚安得为君乃使专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1319-0146d.png
设诸刺僚杀之计光之杀僚去札之聘鲁凡三十年仲
尼安得以三十年后之事而预致其贬哉况让国大美
也太史公以泰伯首世家伯夷首列传惟进让而恶争
也曹之子臧其子孙犹见重于春秋札固自云愿附子
臧之节者也来聘一书本史策常体非让吴大节所系
若举其大节春秋必深嘉而亟许之岂反以之为贬哉
康侯谓泰伯采药而不返季历嗣位而不辞责季子何
不为季历呜呼达节而不守乃圣人之能事仲尼以平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1319-0147a.png
恕宅心奈何轻以之责札哉公羊又谓夷昧死则国宜
之季子季子使而逃焉夫札既辞位则终身为吴臣前
之使鲁也受命于馀祭后之使晋也受命于王僚安得
辞之考左氏昭二十七年春札聘晋夏四月公子光杀
僚是聘晋之时光篡弑之谋尚未露也安能逆料之而
不出哉近世邵国贤乃讥札之托使以逃僚为非义此
又惑于公羊之说而未审其情实者也然则札无可议
乎曰札之让美矣惜乎于让之义有未尽也夫行之高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1319-0147b.png
世者不当居其名事之行权者尤在晦其迹泰伯仲雍
之让必逃之荆蛮伯夷叔齐之让必逃之西山北海以
为不若是则志不可得而成也即春秋时子臧之辞曹
也诸侯欲见之于王子臧逃奔宋以自绝当寿梦未没
父兄皆欲致国乎季子札于此时即当逃吴而去之苟
一日立于吴廷国人必持以次传位之议馀祭夷昧所
以不当立而立也即不然于夷昧之嗣当请立光为世
子不从则力争之曰光为冢适国固光之国也光不立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1319-0147c.png
必有觊王位者是父子兄弟间相倾相敚无己时也嗣
定而后退耕于野如此则王僚不得立吴可免于篡弑
之祸矣今也负让国之美名而其迹不能自远一则奉
使再则奉使偃然就封延陵既无以绝吴人之望又无
以杜窥伺之心一旦逆谋猝发而札亦莫可如何夫然
后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呜呼晚矣大抵札智人也
智以全身必疏于谋国智以观物必务于立名知附子
臧而不知子臧逃宋之义此所以不免于贤者之责欤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1319-0147d.png
如徒以辞国生乱故不书公子以贬之则纷纷攘位窃
国者反得援之以藉口而春秋书法竟为深文凿说之
祖矣
  孔子用鲁年月辨
孔子用鲁左传载之不详惟定公十年书相夹谷郤莱
兵十二年书命申句须乐颀伐费人史记孔子世家以
堕三都为十三年事由大司寇与闻国政及季桓子受
女乐去齐为十四年事考之春秋十三年夏书筑蛇渊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1319-0148a.png
囿书大蒐于比蒲十四年秋复书大蒐于比蒲夫筑蛇
渊志逸游也大蒐志僭天子礼且明三卿专兵也其时
设孔子得闻国政必无是事鲁世家则以堕三都去鲁
皆序于十二年(年表亦以受齐/女乐书十二年)愚谓鲁世家是而孔子
世家非也何以言之孔子欲得志于鲁必先用三家用
三家必先用季氏夫季氏虽专可以礼服也臣无藏甲
大夫无百雉之城孔子既昌言之于朝而桓子以阳虎
侯犯之叛深患费郈强固堕都之举虽仲由主之亦季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1319-0148b.png
氏意也及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袭鲁孔子命申句
须乐颀伐而败之既顺季孙之欲又张公室之威桓子
盖阴为孔子用而不觉是举也声势震动义服邻国齐
人惧而恶之犁锄之计得行遂以女乐文马来馈三日
不朝桓子之意荒矣能无行乎经于是年夏书随郈堕
费十二月书公围成盖桓子耽于淫乐志不在疆埸之
事而一时阿附三家者如公敛处父之徒且以为无成
非孟氏利无成非孟氏利则无郈无费亦岂叔季氏利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1319-0148c.png
哉桓子惑于其说必于孔子之所为深疑且畏所以围
成之役三卿不行而使公行明知公之必不足以堕成
也不然使孔子用鲁桓子信任不衰则成乃蕞尔邑何
忌又学于孔子者仲由专其谋申句须乐颀奋其力克
之乎何有乃至顿兵而不下哉公羊传云孔子行乎季
孙三月不违盖自摄相至去鲁不能浃岁围成之时孔
子已微罪行矣余丙仲云鲁郊在十月孔子以郊祭膰
俎不致而行是行时正值有事于郊之日公之围成不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1319-0148d.png
克自在十二月不相及也此可与吾说相證明胡文定
乃言围成之时孔子虽用事未能专得鲁政也越明年
始由大司寇摄相事岂非承史记疏谬而强为之说哉
又按定公十年孔子忽用于鲁论语左传皆不言其故
独孟子云于季桓子见行可之仕盖定公初年意如卒
阳虎专政五年囚桓子八年又将杀之仅而获免是时
季氏不振甚矣必与国人谋为靖乱之道而孔子年已
五十馀弟子多来自列国桓子心服其贤乃举而历试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1319-0149a.png
之已而政声四达齐归侵疆至十二年任之以堕三都
之事及齐人行间桓子之志中移遂去鲁适卫是孔子
之用舍皆由桓子也金吉父论之颇详特以齐归女乐
在围成不克之后犹未能考正史文之失
  周人禘喾辨
祭法曰周人禘喾而郊稷郑氏谓禘喾者祀昊天于圜
丘而以喾配之也王肃则云大祭于庙而以喾为祖之
所自出夫周人以后稷为太祖七庙至稷而止又推而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1319-0149b.png
上之曰后稷生于姜嫄乃立姜嫄之庙曰先妣姜嫄帝
喾之妃而特立庙是帝喾无庙矣无庙则无主无主则
无以禘将禘于后稷之庙耶是以父而下食于子孙之
庙非礼也苏子由诗传致疑于此故非肃而取郑然如
郑之说则禘与郊相乱且商周未闻以喾配天愚谓周
人之于喾盖以天事之也天无庙而南郊则设主配之
以稷喾无庙而大祭则设主配之以稷是等喾于天也
何不可哉赵伯循谓鲁禘本无文王庙止有周公庙只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1319-0149c.png
是临时立文王主与尸而祭之周之禘喾当亦如是耳
至禘祫之分诸儒尤聚讼郑氏谓禘三年祫五年禘大
于四时而小于祫此据纬书夫祭未有大于禘者矣禘
帝也三王始祖皆古帝之苗裔王者追祭始祖所自出
之帝故曰禘非审谛昭穆之谓也今世所尊信者谓禘
祭不兼群庙之主以其疏远不敢亵此赵伯循之说也
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此张纯答光武问之说也然稽之
经典实无明文惟曾子问云祫祭于祖为无主(祫祭则/庙虚而)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1319-0149d.png
(无/主)而不及禘王肃谓禘祫皆殷祭举祫则禘可知不言
禘不合食也公羊文二年传云大事者何大祫也五年
而再殷祭盖谓三年一祫五年再祫以象闰不言禘以
何年也康成臆揣为禘祫相因之论又妄引春秋鲁礼
及纬书以文致其说其谬可胜辨哉及考礼记大传则
禘祫本一祭而异名大传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
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太祖(诸侯不敢禘但/祫于太祖之庙)大夫士省于
其君干祫及其高祖(大夫士不敢祫必有勋劳见察/于君乃得与祫四世及其高祖)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1319-0150a.png
堂胡氏谓王者祭其所出之帝为东向之尊馀主合食
于前此之谓禘诸侯无所自出之帝则于太祖庙合群
庙之主而食此之谓祫天子禘诸侯祫大夫享上下之
杀也礼所谓不王不禘者也(程子说禘/祫与此同)鲁侯国当祫而
以赐天子礼乐得行禘礼故春秋论语言禘不言袷也
禘惟合祭其礼为重鲁僭用之夫子故每每致讥非禘
外又有祫也若王制所云春礿夏禘又云天子祫禘祫
尝祫烝又云诸侯禘一犆一祫又云诸侯礿则不禘禘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1319-0150b.png
则不尝其言棼错无统纪盖王制乃汉儒杂采传记为
之非孔氏之旧也又考诗序雍禘太祖也而其诗曰假
哉皇考曰既右烈考亦右文母长发大禘也而其诗曰
相土烈烈曰武王载旆以及与祭之阿衡则禘祭为合
飨群主明矣知禘祭之合飨群主则禘祫非二祭复何
疑乎
 (朱子蓉曰礼经疑义一/旦划然功在康成之上)
 愚庵小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