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1316-062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午亭文编卷四十四
            大学士陈廷敬撰
 志铭一
  资政大夫刑部尚书致仕谥敏果魏公墓志铭
国朝以理学名儒为时用有清节直声谋议劳烈闻天
下则刑部尚书致仕魏公自公卿大夫以至穷阎委巷
有识之士莫不乐道其行事而慨然叹慕其为人盖公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WYG1316-0625d.png
之学用于时而天下信之久矣若夫
朝廷之知公与公之受知于
朝廷
君臣遭遇之隆俾得以行其所学世之人容有不得尽
知者焉今欲志公而传之无已亦第举其世之所能知
者而于其所不能知者则俟之百世以后之知公者而
已此亦公之意也公起家
先朝为名谏议其始弹击封疆大吏中外惮之由刑科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1316-0626a.png
给事中转工科右给事中刑科左给事中时
世庙初亲万几公言慎起居尽启沃责备时宰人为公

上曰给事言是因灾异言天变为人事所致语多忤权
贵者
诏廷臣集议左给事故事不与议公则抗疏请与议议
时面折诸贵人无所阿避由是众皆侧目矣迁吏科都
给事中掌大计戒僚友绝赇赂日夜宿省中邸寓则令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WYG1316-0626b.png
兵马司传檄关防于是言四事其一事
上尤嘉允谓言官纠拾例当复虽失实不当反坐得
旨比年纠拾反坐言官坏吏治塞言路其已之所纠拾
与丽八法同科编之令敕又言言官得罪宜治以考功
法不可置重典在谏垣前后疏凡三十馀上其大要崇
治本别人才修实政通民隐皆关时大政于是忌者思
有以中之而未得其牙蘖也会故相溧阳得罪遂藉是
以倾公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1316-0626c.png
上察其诬释勿坐然方其时倚重言官比事未发不纠
举谓何于是则空垣皆镌级而黜之公坐是黜为詹事
府主簿稍迁光禄寺寺丞寻乞养母太夫人以去讲学
读书修身教家以化其乡人居十年太夫人殁丧葬悉
准古礼当是时
今天子锐意尧舜三代之治政具毕张进贤退不肖思
得学问经术有名迹可用佐国家兴理平者于是相国
益都冯公首荐公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1316-0626d.png
上召公以病辞再召趋朝授贵州道御史公初进见退
而喜曰
圣主在上以弘太平无疆之业实惟其时矣一切小功
近利姑且补苴之论非所以告
君也乃言教化为王道所先满汉臣僚宜敦家教以广
盛化言督抚有不容不尽之职分有不容不去之因循
宜责成互纠并请慎重督抚之选言科臣余司仁欺罔
不法言湖南布政使刘显贵侵公帑不当内升言制禄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1316-0627a.png
所以养廉今罚俸例太严密请纪过以示罚增秩以示
恩言朝仪祀事贵肃言戒淫巧以正人心言辑礼书以
励天下前后所言
上多褒纳比一年升京卿留管御史事未几迁左佥都
御史是时方急滇事用兵公所言战守机宜有密奏辄
削其藁累迁顺天府尹大理寺卿户部左右侍郎措兵
食察帑藏公经营擘画为多盖公十九在言官言官有
章疏故其议论风采在人耳目间恒易有所竖立六曹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1316-0627b.png
卿贰以循分尽职为贤而巳其可传于世者尝少公则
不然至是又上三疏言事曰确估值以杜浮冒曰核关
课以防侵渔曰简藩司以清赋税皆命确议以闻公在
户部稍久声绩益著左都御史阙
上特简任公公则首请申明宪纲其言曰国家根本在
百姓百姓安危在督抚督抚忍肥家误国以属官之奇
贪为一已之奇货耶臣愿诸臣为
国家培元气为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1316-0627c.png
朝廷正纪纲为臣子励名节列十事以上
俞旨嘉焉次言吏治渐坏公道宜彰今贪官廉官参处
同例尽职溺职保荐无分岂称赏罚至意举清廉知县
陆陇其劾知州曹廷俞最贪宜斥既又举督学道公明
者二人贪墨者二人廉者或复其官或不次用贪者悉
置诸法其时为吏者肃然知警动矣为左都御史九月
迁刑部尚书上言
主上宵旰忧勤臣不敢计身家恤嫌怨奉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1316-0627d.png
陛下之法与海内臣工共相遵守臣忝风纪之司职多
末尽敢援汉臣汲黯自请为郎故事得拾遗补阙辞新
命而就见所领职
上鉴其无欺从之仍加刑部尚书衔一日拜三疏言抚
臣溺职司官不法等事疏甫入而地震公言地臣道臣
失职则地反常臣总风宪咎实在臣是日独被召对近
御座前语移时或至泣下其言秘不传公既于言无所
不尽尤留意人才所荐引皆蒙擢用至是又列荐侍郎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1316-0628a.png
以下十人寻复申刑部之命始去言路然公始终以言
表著者如此其为司寇持法不挠尝曰法自天子宽之
则为施仁刑官市恩则为骪法至遇
上所矜宥则又未尝不对僚属感颂德意宛转以求其
法之可生也康熙甲子春以病乞归
上温旨慰留八月再乞归
降旨称其实心任事令以原官致仕驰驿回籍恩礼有
加焉盖公之进退不违乎礼而其所建白施设彰彰如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1316-0628b.png
是可谓能行其所学者矣夫公之所以能致此者本
主上知公公受知之深故也不然公抱其学修于身施
于家而已矣化其乡人而已矣其所建白施设岂能彰
彰如此之盛哉又岂能进退不违乎礼如此哉是以记
公之事而推本于
君臣遭遇之隆以见君之得臣臣之得行其所学非偶
然也戊午乡试特命公磨勘顺天试卷与公偕命者兵
部侍郎孙公光祀及余余时为翰林学士从公后公则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1316-0628c.png
相率宿礼闱如锁厅校士竭日夜力继晷焚膏覃思品
骘盖是科黜者三人其临事精审有力皆此类也大臣
巡察畿辅则特简命公与公偕行者吏部侍郎科尔坤
公两人同心咨访诛剪奸慝称使命焉奏事殿廷
命侍臣传谕居官勤慎每当敷奏剀切详明不负职任

御书唐诗一卷清慎勤格物大字各一幅廷臣间赐貂
朝衣于公则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1316-0628d.png
谕以今年暂著来年别制更赐公卧疾数日朝
上见之命近侍问公饮食如何他日赐参膏一器人参
二觔自馀恩意与群臣同者不书书公之特被者如此

上之于公为何如也公之归也陛辞
上曰比行当三入朝入则赐大内珍馔
命内侍视公所食几何再入则赐茶三入则赐
御笔题寒松堂额古北口诗一卷以荣其行去国之日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1316-0629a.png
朝士大夫祖饯国门之外道旁观者相与感叹以为
君臣相遇近古未有所谓进退以礼者不其然与公归
而张额于堂藏书于阁更有书数百卷无长物顾瞻而
乐之笑曰尚书门第秀才家风贻子孙足矣公归三年
而卒康熙丁卯七月二十九日也得年七十有一
上闻悼惜敕所司给祭葬如礼谥曰敏果盖此皆公事
之可记世之所知其所不能知虽余亦不得记焉公讳
象枢字环溪别号庸斋以赐额故晚而称寒松老人蔚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1316-0629b.png
州人也其先江南凤阳人明永乐初从军北渡河以武
功显世授明威将军随侍代王之国大同袭指挥有迁
蔚州者数传至儒官公讳宦有德行隐居不仕王考讳
九经考讳卿孝义闻乡国为新城主簿两世皆以公赠
资政大夫刑部尚书祖妣刘氏妣蒋氏李氏皆赠夫人
李夫人生二子公其仲也公生而聪颖英异稍长孝弟
忠信出天性壬午以春秋举于乡癸未上公车比入试
矣闻王父病急驰归时流贼披猖所至以官职浼人士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1316-0629c.png
公奉母居山洞中贼慕公名大索不得我
朝丙戌首设科举进士选庶吉士历今官公娶李氏太
学生名经权女封夫人男三人学诚壬戌进士内阁试
办事中书舍人学谦学谧俱庠生幼某嗣公兄某为后
女三人一适天城参将刘君三汲子邹平县丞天赐一
适大同府中路通判李君浚子候补内阁中书舍人恒
烑一适陜西平凉府通判姚君永康子之稷孙一人吉
祥公将葬学诚以状来乞铭以余公之乡人也谓稔知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1316-0629d.png
公呜呼余何以铭公公自少至老未尝一日辍书不读
读有所得未尝不见之行事而尤邃于宋儒之书故所
得于理学者为尤深所著有儒宗录知言录若干卷公
尝谓余曰昔孔子殁群弟子各以其学传四方自子夏
教授于西河之上彬彬乎文学之风晋有人哉薛公文
清以来曹公真予而后斯道将犹未绝也子得无意于
斯乎余愧公言而莫之能学也余又乌乎铭公既不得
辞则排纂公事而系以铭铭曰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1316-0630a.png
斯文未坠谁与作者四祀孔明河东磊砢参井之墟有
烂其书于代有光岂适乡闾惟蔚州公翼翼崇崇敬我
桑梓惠我颛蒙开来继往为天下宗相彼洛闽诵言满
家干禄则已吐弃如遐公喟然云岂谓是耶其辞金雘
其道瓦砾或饰其貌或腾其说公探密微老而弥乐公
有令问流于海邦公有伟行勒之钟镛铭公宜此永藏
幽宫
  翰林编修汪钝翁墓志铭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1316-0630b.png
康熙二十九年十二月十日翰林编修汪先生琬卒明
年其学者为状以其孤书币走京师乞铭于其友人陈
廷敬曰先生治命也公毋辞予是以不辞而铭先生字
苕文又字钝庵晚而天下学者皆称曰钝翁云顺治中
廷敬在翰林大宗伯端毅龚公以能诗接后进先生与
今宰相合肥李公天馥今户部侍郎新城王公士正吏
部郎中颍州刘公体仁监察御史长洲董公文骥及海
内名能诗之士后先来会顾予亦以诗受知龚公日与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1316-0630c.png
诸子相见于词场先生初见予诗大惊语新城曰此公
异人也盖是时予年踰弱冠矣先生虽以诗与诸公游
实已岿然揽古文魁柄自立标望抗前行而排后劲嘬
锋踣坚腾踔万夫之上予既感先生知已之言又方年
少志锐雅不乐以诗人自命至是始学为文先生又语
人曰我固以为异人也龚公既殁诸子或散去或留其
后先生以户部主事病免归长洲廷敬尝侍
上禁中问今能为古文者谁与辄举先生以对先生方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1316-0630d.png
卧尧峰不肯起学者又皆称尧峰先生王公以户部郎中
召见
懋勤殿曰廷敬与俱来各以所为诗来既进见退留臣
问士正学行明日改翰林侍读自是
上锐意向用文学之士矣
诏举博学鸿儒廷敬遂奏疏荐先生兵部尚书宋公德
宜亦别为疏同日以荐而余以母夫人忧去京师有司
敦迫先生以来实康熙十七年也明年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1316-0631a.png
诏试
上亲拔其文授翰林编修与修明史先生既以道德文
章为己任由是有侧目之者益思归故山在史馆六十
日撰史藁百七十五篇杜门称疾者一年以病免而归
归十年而卒年六十有七始先生以孤童自奋读书一
目能五行俱下尽三遍不忘顺治十一年经魁其乡明
年举进士时进士观政于诸曹先生以二甲得通政未
几假而归研古纂辞一埽绝今文陋迹尝慨然念前明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1316-0631b.png
隆万以后古文道丧沿溯宋元以上唐韩柳宋欧苏迄
明之唐应德王道思归熙甫诸家盖追宗正派而廓清
其夹杂不醇者卓然思起百数十年文运之衰此先生
之志也自户部福建司主事分司大通桥岁满进云南
司员外寻改刑部河南司迁山东司郎中以例降北城
兵马司指挥转户部山西司主事选𣙜江宁西新仓还
而归卧尧峰也凡职事之馀觞咏之次无时不以古文
自娱而四方贤士大夫苟知文之可贵求为金石镂刻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1316-0631c.png
传叙之作以示后裔附不朽者惟先生是归先生由文
见道务为经世有用之学故向所历京朝官及一再分
司皆有名迹可称纪为刑部郎时河南巡按御史覆奏
部民张潮儿手格杀其族兄生员三春罪当死
诏法司核议先生以潮儿母先为三春所杀宜下御史
复讯为复雠论引律文祖父母父母被杀而子孙擅杀
行凶人者杖六十又引罪人本犯应死而擅杀者杖一
百为据他疑狱必援经附律务毋枉纵降而为兵马指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1316-0631d.png
挥也不变易刚直阁学某公欲并其邻人居会邻人之
母自经死阁学欲因以重其罪巡城御史故阁学所取
士也以之属先生先生卒辨其枉诬阁学怒必欲置邻
人于理先生毅然争于同官同官欲上闻事乃得解旗
人与民争缚民至司其党数十人皆偃仰卧踞厅事中
官出视事岸然屹不动先生举手让众人厉声言曲在
民当尽法若曲在旗敢厉民乎卒直民而惩旗人关忠
义庙道士弟子为人所杀无主名祷于神神告以梦鞫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1316-0632a.png
一瞽者得其情其人匿西山中杂逮徒党与督索之遂
正厥辜道路死暴尸者亲为收瘗笞治奸民之以假命
噬人者惩豪家奴以势凌胁人者当任满且去空北城
民炷香于道提酒浆送者填溢衢巷当道大官呼殿至
者挤塞不得行问之曰民送兵马司也兵马司秩卑而
职冗士大夫左官于此往往偃蹇不屑其事故前此无
得民心至去时请留遗爱如先生者也及再入户部部
设左右饷司先生在左司尚书王公弘祚以郎拜侍郎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1316-0632b.png
晋秩正卿故尝物色诸郎雅重先生曰君异日当继此
席也先生亦感王公言尽心郎事勾校递年存贮钱粮
得移文十四司及右司会户科都给事中姚君文然疏
言夏税以五六月秋粮以九十月请下部察粮项果足
充一季兵饷则缓徵实便于是先生大集诸司穷日夜
会计得存贮银二百四十万两有奇以复于王公曰兵
饷可以无虞而缓徵可行矣退而缉其遗意撰为兵饷
一览书成朝议格不行书置箧衍中先生曰异日有为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1316-0632c.png
缓徵之政者吾书可取而视也议民输粮加漕赠外五
米十银为官收官兑法而旗弁之横息议裁吴三桂兵
饷以充国用而强藩之势沮其端皆自先生发之分司
于北则条议三闸及车户利弊数事分司于南则上其
羡馀金如干一皆洗手莅事有洁清名世徒目先生为
文章之士岂知其施于用者卓卓自持守树立有如此
哉先生性狷介虽交游天下贤人文士而庸众人往往
不悦其所为而深中者尤忌畏之以故自登仕籍前后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1316-0632d.png
退而閒居者二十馀年虽其不合于流俗亦先生泊然
有以自乐于中也自史职归也日犹手一编书穷年矻
矻若为诸生攻苦者客问之曰吾老犹冀有所得也四
方贤士从游请业者日益众为设科以诲之使学者悠
然以得快然以解如春风时雨也世有知先生所张设
于时者如彼岂知其归而老也以其所自得使人各得
其所得有如此哉以先生之才所施于隐见之际者于
世贤豪之士不无望而先生之所自得者固亦已厚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1316-0633a.png
矣惟
上重念文学砥行之儒尝论
本朝人物首称数先生则先生之所以自得者亦不可
谓徒然已矣予自踰弱冠与先生游既数年而别别而
复合又别十年而先生殁始终之际先生惓惓于予者
是岂可漠然忘于心也哉先生先世徽州人明初叶迁
苏州隶卫官籍曾大父禧万历丙子举人赠中大夫江
西右参政大父起鹤赠参政公第三子有文名父膺天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1316-0633b.png
启丁卯举人赠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妣徐赠宜人先生
丧父方十有一龄家贫自立为世大儒贤矣哉子男五
人长筠诸生次蘅殇次是穮监生次谷诒廪膳生次景
苏殇女四人皆嫁士人其学者顾君希哲实为状贤而
有文者也铭曰
生不夔皋显且颠仕以乐行否己焉退斯进学文乃传
惟汪夫子佥谓然五湖钦心岳岳贤斗杓所建四气旋
汉津海梁回狂澜雾雺披抉光晶穿末流俗学相夤缘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1316-0633c.png
取青媲白子所怜遗经独抱老愈专迥如一手障百川
生徒婉娈相后先宗鳞集翼风气还天长地极元会残
斯文不没星芒寒鄙夫斯宽薄者敦光我铭石永不镌
  汾州府推官窦公云明墓志铭
顺治中
天子思以廉隅风厉天下一时朝著歙然从欲于是始
有君子小人之目皆知较邪正而别黑白矣顾外则督
抚大吏其人虽多贤者而其不肖者亦盘互错厕于其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1316-0633d.png
间贪惏之风犹未衰止也呜呼士君子读书服官未始
不欲以功名自见而或见诎于上官进不得行其所志
退而泯焉以终老者可胜道哉况又有耆儒长德奋立
崛起守合则留不合则去之义而不肯诡随以就功名
者也公释褐为汾州推官大吏疾其刚直以事中公罢
官去始公之在汾州也搜剪大奸劈解重狱侃侃自持
有不可犯之色虽贲育不能过其勇而诚信乐易推赤
心待吏民所至厨传萧然不知有官汾州人称曰窦佛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1316-0634a.png
行部沁州沁州守怀金十镒夜视寝潜置床下公察知
夜深召守来检还守守大惭谢公亦不使人知曰畏人
知我清也汾寖以大治而上官愈益不悦汾有富贾人
监司某阴以事欲致其赂否则坐以法公曰此人无罪
符牒往复至十六七卒格不行巡按御史某性素刚好
嫚骂人藩臬以下动遭诟斥独知重公最后公属官有
升秩者大吏谓其美迁也挟其阴事讽以货贿公执不
可遂以此投劾去脂车之日摒挡箧笥无长物典敝衣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1316-0634b.png
裹糗粮以归汾州人念公贫竞献钱帛公悉慰而却之
自汾晋至铜鞮山南数百里执香华夹道两旁呼号之
声殷地公去后汾人勒碑石道上父老至今过其下时
时堕泪云当
世庙时主威不测赃吏触法缧绁系阙下
天子亲临问伏辜立置重典不少贷亦稍稍知屏敛矣
壬人犹罔上行私而使正人君子郁抑困蹇不获自尽
其才如此余是以睹公之轶事流连感叹而不能己也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1316-0634c.png
公归后筑一室于溪流篁竹之间饮水食蔬率诸子稚
戏娱母太夫人侧先人敝庐薄田尽以畀其弟母太夫
人益欢盖自公归养亲垂二十馀年回视一时与公为
难者或身为僇人为世所指目或声尘绝灭而无闻焉
果孰为得失哉公为诸生时与同郡两萧君某某娄君
某讲学论文结岳社丹林之曲至是娄君已殁两萧君
亦宦游不得志而归三人者晨夕相过从酒酣道故公
曰世与我违吾宁乐而忘忧焉嵩居天下之中于五岳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1316-0634d.png
为尊士生其间多忠信魁奇之人取义于岳殆谓是与
或曰今日服奇嗜古异时当官临事岳岳怀方勿随时
俗为波靡云尔然则公所自命盖可知已公先世为沁
水人上世祖始迁于怀历十世生春荣春荣生三经公
考也公讳可权字云明儿时遇群儿戏则竦肩袖手危
坐旁观稍长衣冠伟岸拟而后言翔而后趋磊砢自异
盖性生也丙戌秋再举乡试荐贤书己丑登进士第公
乐道好修务为经术实学以天下之重自任一仕辄不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1316-0635a.png
利卒摈弃以老则岂独公之不幸也哉公以康熙十七
年闰三月初五日卒年六十有九娶尚孺人继贺孺人
又继赵孺人男子子三人贺孺人生旭晼赵孺人生焜
女子子二人一适福建福清知县申锡子念慈贺孺人
出一许聘常德府知府高明子璜赵孺人出将以某年
某月某日葬公于某原晼来请铭念受知于公不敢辞
乃受状而诠次公生平节概如此铭曰
世祖英明刚断知人善任使尤加意节钺大僚而公诎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1316-0635b.png
于上官如此此岂非其命哉然假令公不诎或既诎复
用将尽瘁王事以终其身欲优游讲诵丹林岳社间得
乎此亦可谓公之幸也呜呼遇
圣主而不见用沉于下吏诎于上官揽公之轶事可为
太息矣
  故奉政大夫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苏山卫君墓
   志铭
君故为卢龙吏吾昔之卢龙见其俗满汉杂处多逋逃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1316-0635c.png
盗贼难治自君为令以廉能闻于四方境内大治会
诏下郡国察吏之贤当行取为给事中御史者君在选
中既上竟除曹属官及余承乏户部郎署中老吏每称
君犹惮慑其无私不为利诱威怵吾又以是益知君贤
当君之为曹属官数年曹上下胥赖之君每谓其同侪
吾殆将老矣不乐与少年治吏事会迁秩福建福州府
知府引见
朝廷悯其年至以原官致仕君喜曰吾初志也兹获遂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1316-0635d.png
焉君故为宿儒缉学学使者每临试则取以冠诸生录
其文以示学者使为楷模君故为邑中师至是归益以
倡道论学为事邑中学者尊礼之居数年卒卒时嘱其
子咸萃曰吾生平慕陈先生为人先生之文能传道当
世名迹以永于后汝曹必往求铭吾君既殁咸奉命徒
跣走京师蒲伏阶下泣以请时余出入
禁中戒作文字固辞咸请益亟越明年乃克为之公之
在卢龙也当两京孔道驿使者冠盖相望不绝差役旁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WYG1316-0636a.png
午送往迎来昼夜不遑息诸所供张糗刍什器之需丐
贷于人锱黍不以累民稍以其间履田亩劝农桑劳来
董诫之卢龙额徵米二干八百石草万六千束先是勺
杪以下无器可指率用升合量至相倍蓰草徵银而仍
易草于民官辄减其直民用重困君令户合纳其米统
归之斛斗吏以是不得轻重上下其手草徵本色输而
无所困民皆大喜悦卢龙士不务学君兴行教化奖拔
文士丕变其俗士由是取科名者甚众君廉清无欲故
卷四十四 第 22b 页 WYG1316-0636b.png
精彊敏干事无巨细迎刃擘解裕如也于清端公抚畿
辅谓之曰廉吏固多能也后
驾幸霸州于公来谒白循良吏数人君与陆君陇其并
举焉
上遣刑部尚书魏公象枢偕吏部侍郎科尔坤公巡察
畿内至卢龙治具不为食啜茶一瓯曰令饮卢龙一杯
水耳吾亦饮令一杯水诸大狱悉以咨公公为引经准
律魏公益大称善君因言民无知宜哀矜勿喜魏公嘉
卷四十四 第 23a 页 WYG1316-0636c.png
纳之格文清公为直隶巡抚以事迂道至其县中迎谓
君曰令之苦无异秀才时然做秀才自苦耳今令苦而
百姓乐不犹愈乎居无何格公疏荐卢龙令第一灵寿
陆君次之疏上而格公殁人有言格公于公天下所称
清忠鲠亮真能荐引人才者非如托名忠直而阴以排
摈善类者比也向使格公不死于公不迁公所被荐达
而获知遇者当不仅于此然夫人患不自立耳诚能自
立如居官之大小何论焉不然则世之獧巧工媚邀誉
卷四十四 第 23b 页 WYG1316-0636d.png
于时以欺买而得大官者何限是亦足重耶假令君肯
如世人之所为而得大官今日浼予文以为铭子能腼
颜执笔而为之以自欺其心而愧于其辞耶此可以知
其轻重长短之所在巳按状君生三年而孤鞠育于王
父王父为学官于晋阳夜则令抱其足以卧口授经才
一过能背诵王父大奇之咸之言曰自咸记事以来见
先府君每岁时家祭未尝不涕泣也君讳立鼎字慎之
苏山其别字也泽州阳城县道济里三甲人其先迁自
卷四十四 第 24a 页 WYG1316-0637a.png
平阳代有甲乙科始祖仲贤仲贤生元凯元至正辛酉
科进士元亡不仕元凯生敏中敏中生旭皆读书有名
节旭生戊以明经试第一戊生弸弸生然然生永安永
安生尧孔皆世世有隐德或为乡饮宾尧孔生吾良君
王父也十应乡举弟子执经侍者尝数十馀辈以岁贡
生为太原府训导稍迁通渭王府教授学者称完真先
生吾良生明弼君父也为诸生以君赠文林郎直隶永
平府卢龙县知县再赠承德郎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
卷四十四 第 24b 页 WYG1316-0637b.png
母王氏前赠奉政大夫山东莱州府教授王公某女两
家皆尚儒术故深晓女诫大指有桓孟之风赠孺人再
赠安人娶田氏庠生田公允成女赠孺人再赠安人继
以田氏庠生田公衍祚女生男一曰泰早卒女一再继
以田氏宜城司训赠奉直大夫忠节公女生男一曰咸
乙卯科副榜候选学正教谕又再继以田氏处士田公
见祥女又再继以吴氏处士吴公临泉女生男二曰萃
岁贡生候选训导曰履少殇女一适名家吴夫人卒之
卷四十四 第 25a 页 WYG1316-0637c.png
明年而君殁康熙三十七年九月六日也距生之年前
明天启三年十一月三日盖年七十有六云以某年月
日葬于某山之原君所著有约斋诗文集辇下偶吟漫
堂和诗如干卷始余知君以卢龙故叙卢龙之事为特
详盖为吏于外专制百里之命操舍由己故得以自表
见于时及入而为曹郎官则否人众而事权不一也故
其表见为难夫人能自洁其身不隳其素守则亦可谓
贤矣嗟乎人众而事权不一难以自表见于时者岂独
卷四十四 第 25b 页 WYG1316-0637d.png
曹郎官为然哉使君得一郡卧而理之其治迹当不减
于卢龙时也而君顾老矣君之老也虽于君为得乎而
岂非福州一郡之不幸也哉君虽不大用于时而生平
学行政事可以坊表士林箴砭俗吏有裨于世道人心
非渺鲜也其所行皆应铭法余是以不辞而铭铭曰
我昔奉使之关东长亭短堠经卢龙江湖远涉无我踪
海日照眼波荡胸萧萧回马嘶春风滦河三日留征蓬
寒流断岸夷齐宫李广射石埋荒丛棠花旧雨村树浓
卷四十四 第 26a 页 WYG1316-0638a.png
岂知宰木栽新封公具众美书不穷我独记此情所钟
廉吏身往风益崇公乎精爽凭此中铭以歌诗情未终
魂兮归来悲哉公
  监察御史陆君墓志铭
余闻灵寿令陆君廉且贤清苑令邵君廉而刚将皆荐
于朝或谓余刚者易折且多怨恐及公余应之曰果贤
与虽折且怨庸何伤于是具疏草袖中将上会
上御宫门急召九卿举廉吏既进升阶未尽一级
卷四十四 第 26b 页 WYG1316-0638b.png
上独目廷敬班定又数目若诏使言者盖是时余待罪
掌都察院左都御史事以进言为职又尝数荐人以故
数目廷敬使言自念班下六卿既未承
明诏欲以次对六卿有言他守令廉语未竟
上乃问臣廷敬廉者果为谁臣奏言陆陇其邵嗣尧皆
天下清官虽治状不同其廉则一己而两人皆擢为御
史未几陆君以言事去职卒于家其门人张子云章排
缵君行实问铭于余按君以理学闻于世其于学术是
卷四十四 第 27a 页 WYG1316-0638c.png
非邪正之辨有宜识其大者顾余荐君以廉吏而君以
学术为政事今以余所闻在官之事质之张子所为状
而学术邪正之辨亦由是以著明焉君筮仕为苏之嘉
定令嘉定大邑赋多俗侈掣格于上下素称难理君夙
洁清自励守约持俭至是苦节坚操屹不可动上官严
惮之境内肃然宁辑往时令馈遗上官动以千百君岁
时一起居通书问而己吏之宿猾𨽻卒之叫嚣扰里闬
者皆绝迹屏息桀黠民无敢复斗讼不逾岁而化理清
卷四十四 第 27b 页 WYG1316-0638d.png
平户有乐生之风民戴君如父母焉君不事刑威专用
德化而民畏爱之邑有某甲横行里中里中人患苦之
先是数数以利啖令长恃以无败至是知君不可动则
求君故人为之游说君遇故人气夷语和谈宴极欢察
其言涉甲事则变容易色客竟不得申其说会甲仆夺
鬻薪者妇被诉而仆匿甲家君发吏捕之且趣驾将自
往甲皇遽出仆寘之法甲以是胆落遂折节改悔卒为
善人民有讼子者君曰我无德化民以至斯也对之泣
卷四十四 第 28a 页 WYG1316-0639a.png
下民父子亦泣子号咷请罪掖其父归而善事焉有弟
以盗讼兄者君廉知其弟妇翁所导也杖数之曰为子
婿计乃忍断其手足耶兄弟皆感泣好如初盖君以德
化民而民化之如此俗多恶少聚党殴击君责其尤者
杖于衢出入诫视察其色悔而释之其党悉解散去邑
之舆台以千数君谕之曰若辈事我无所赖盍易业自
谋生乎众皆感泣去而归农有依恋不忍去者终公之
任乡闾不见吏胥民有宗族争者则以其族长逮之乡
卷四十四 第 28b 页 WYG1316-0639b.png
里争者则以其里耆逮之又有自追牌则两造要而来
不烦吏也徵粮用挂比法多者书其名以俟比而及数
者自归又立甘限法令民以今限之不足而倍输于后
民甘心焉一士人经月无所输君视其茜籍曰是非故
逋赋者询之以新遭忧也卒不呼而粮办旧有行杖钱
日数千缗自君不事敲扑而正供外民不费一钱矣嘉
定产米少岁额白粮常籴之邻境价高下由人缘为奸
利君为平籴定价民以不病自馀杂派悉除之民得休
卷四十四 第 29a 页 WYG1316-0639c.png
养益输将惟恐后为令之明年军兴徵饷十万君自度
必以不办免乃出令谓不恋一官顾无益于尔民而有
害于急公于是户给一县官名刺劝以大义民争先输
不匝月而十万之数具足君生日远近民扶老携稚填
塞县道取诸神祠中烛架列堂上燃烛焚香罗拜堂下
烟焰彻天父老有百岁者诣前愿一识令君曰自我为
民不知几甲子矣未见有如令君者也而为仕者或不
悦会徵市肆钱奉行者滥及村舍君报徵止于市肆于
卷四十四 第 29b 页 WYG1316-0639d.png
是上官劾君谓清绝一尘材非肆应部议降调嘉定民
罢市日相率号巡抚门巡抚不自安为请复君官章未
下又以盗案落职盗案者甲与乙讼甲遇盗伤而归语
其弟曰乙杀我言讫而绝甲弟诉于君君视乙非杀人
者以实报上官谓仇盗未可遽定无何捕得真盗七人
狱上部议以初不直指为盗坐讳盗例革职君曰邑有
盗长吏固宜有罪民闻之空邑诣督抚为辨莫之省民
既知不可留则架枅结䌽户设香案人持瓣香号泣以
卷四十四 第 30a 页 WYG1316-0640a.png
送或负粟豆及他物来献君不受有委之而去者即尝
所惩艾者咸谓有再造恩亦不自知涕泗之何从也民
刻木为位旌幢鼓吹迎归以祠旃檀之气溢于道路经
月不散君自莅嘉定实不满二年而德化入人之深如
此故吾于君之不事刑威而民畏爱者不惮郑重而叙
述之诚有感于凡为吏者之皆宜然而无贵以击断为
能也其在嘉定也蔚州魏公象枢为诗盛称之及魏公
为都御史抗章言陇其不宜罢又疏举廉吏十人以君
卷四十四 第 30b 页 WYG1316-0640b.png
为首得还职为真定灵寿县灵寿土瘠民贫役繁而俗
薄君劝课耕耨以尽地力请于上官与邻县更役以苏
民困省除公费以养民财贻书邑缙绅变陋俗以端风
尚反覆晓譬化斗狠轻生之习其为民厚生正德若谋
其子弟也尤申明乡约乡长保甲地方之制谓此周礼
比闾族党之遗意所以美风俗而遏奸宄盗贼之源也
请之上官重其任俾各专其职功罪有归无牵连推诿
之弊其举乡约必择知文义行端悫者亲为讲解孝弟
卷四十四 第 31a 页 WYG1316-0640c.png
睦姻之训使之教于乡规条备具巡抚于公成龙下其
法行之他郡县且访民利病于君君条六事上之曰请
缓征曰劝垦荒曰兴水利曰广积谷曰存留宜酌曰审
丁不宜溢额谓自古税敛必俟稼穑登场今正月开徵
民间尚未播种也且四方宁谧司农不至告匮可通融
总计以上年拨剩之银暂抵今年春夏之饷俟秋成催
解以补库额无损国赋而民力以舒先之畿辅推及天
下兴唐虞三代之政此其首务也其五条皆具有法则
卷四十四 第 31b 页 WYG1316-0640d.png
得其人皆可实见诸行事在灵寿七年徵入京师去之
日民号泣攀辕一如去嘉定时君吏治之绩如此此廷
敬之所为以君对也授四川道监察御史湖广巡抚于
养志有父丧督臣请在任守制下廷议未决君上疏谓
治天下不可不以孝在任守制非所以教孝也天下当
承平之时湖广非用兵之地其人非贤耶固不当使之
在任诚贤耶则必不肯在任守制使之解任全孝正所
以深爱惜之若使因督臣题请而留皆将援此为例其
卷四十四 第 32a 页 WYG1316-0641a.png
不思侥倖夺情者鲜矣名教自此而弛纲常自此而坏
疏入养志解任又疏言捐纳县令贤愚错杂特立保举
法以防之近并保举亦得捐纳则贤否全无可凭夫保
举莫重于清廉若保举可以捐纳则清廉二字亦可捐
纳而得也不待辨而知其不可矣臣窃怪近日督抚于
捐纳之员有迟至数年既不保举又不参劾不知此等
果清廉乎非清廉乎即或在清浊之间然既以捐纳出
身又不能发愤自励则其志趣卑陋可知使之久踞人
卷四十四 第 32b 页 WYG1316-0641b.png
上不仅贻患小民亦且上干天和窃以为不但保举之
捐纳急当停止而保举之限期更当酌定乞
敕部察捐纳之员到任三年而无保举者即行开缺令
其休致庶吏治可清选途可疏时陈御史请停保举而
开先用之例君再疏请速停保举之捐永闭先用之例
谓捐纳先用之人皆奔竞躁进故多一先用即多一害
民之人又申言三年开缺之请词加激切奉
旨同往会议又议言捐纳一途惟恃保举以防其弊今
卷四十四 第 33a 页 WYG1316-0641c.png
并此而捐之且待次年三月停止此辈有不捐纳者乎
澄叙官方之大典荡然扫地矣此臣请停保举之捐不
得谓无容议者也议者或以三年无保举即令休致为
太刻夫此辈原系白丁捐纳得官踞于民上者三年亦
已甚矣况休致在家俨然缙绅为荣多矣即云设立限
期反生营求此在督抚不贤则诚有之臣不敢谓天下
必无贤明督抚也此臣请定保举限期一议不得谓无
容议者也时有谓捐纳所以给军需欲坐以迟误之律
卷四十四 第 33b 页 WYG1316-0641d.png
拟革职奉天安插
圣恩宽厚且察知无他俾仍旧职以是年秋改调归君
自以身在言路指陈无隐有所献纳宿斋豫戒
上每韪其言以为与朕意合及累陈捐纳事
圣明洞鉴其诚悃而嫉之者众矣及罢言路归后二年
因简贤臣视学政江南
上又独念君欲起用之而君已不能待矣观
上之所以知君与君之所以获
卷四十四 第 34a 页 WYG1316-0642a.png
上之知者不可谓非天下之厚幸也虽不究其用而一
时端人正士感发奋兴争思有所树立以荅
主知而裨国事其于世道人心所关者岂非以君之故而
有所激厉也哉君既屏居泖水之上布衣蔬食益以明道
觉世为己任而天不憖遗竟以康熙三十一年十二月十
七日启手足矣距生之时前明崇祯五年十月十一日得
年六十有三娶朱氏子二人长定徵早世次震徵女二
人夫学以致用余件系君治行不厌其烦细者将使后
卷四十四 第 34b 页 WYG1316-0642b.png
之学者任民社国家之责有所取法焉君充养完粹夷
然气清温然色和居常必肃衣冠端坐止静正而不拘
安详而不放事无巨细处之必以诚人无亲疏接之不
见其惰酬酢纷纭未尝不整以暇践履笃实不以论说
为先而发之于言书之于册者无非仁义中正之旨所
著三鱼堂文集问学录增删四书大全松阳讲义诸书
其得于心身而措之事物者可考镜其源流本末矣君
讳陇其字稼书原名龙有所引避改今名唐宰相宣公
卷四十四 第 35a 页 WYG1316-0642c.png
之后居嘉兴府平湖县华亭乡陆氏自宣公以来世以
文献为吴越间族望宋季有讳正者世称靖献先生入
元再徵不起靖献之曾孙宗季明永乐末以贤良辟至
京奏对仁宗称旨属疾辞职赐钞币还正统中倾其家
以活饥者有诏旌门曰尚义子圭出粟沽人尤多景泰
中赐爵迪功郎迪功之孙溥任丰城尉尝督运夜过采
石舟漏仰天跪而祝曰此舟中粒米非法愿葬江鱼之
腹漏旋止及旦视其罅有三鱼裹水荇塞之人咸以为
卷四十四 第 35b 页 WYG1316-0642d.png
神丰城之予东筑堂泖口颜曰三鱼君著书仍三鱼堂
之名者志世德也泖口即今所居华亭乡自东之迁五
传而至君大父讳瀗父讳元皆诸生以文学行义名于
邑中祖妣李氏妣钟氏曹氏君既仕封其父文林郎妣
皆赠孺人生君者曹孺人也君生而粹清端居寡言笑
经史上口辄成诵既长慨然以古圣贤人为必可师法
不为科举夺志讲学授徒非义不取崭然自立年二十
七始补邑弟子员食饩又十年举于乡又四年而成进
卷四十四 第 36a 页 WYG1316-0643a.png
士其令嘉定则康熙十四年也在灵寿七年为言官一
年计君前后仕不过十年而其所建立如此此余之所
谓廉而贤者也铭曰
天地之大敦化川流清任与和或刚或柔虽圣难兼往
路徂脩苟正其趋而亡险陂若适康庄我马不騺周行
载驰循途乃至伟哉英贤轩后轾前跂予望之如山不
骞如江如河赴彼九渊天下善士士皆知之我铭君藏
敢为我私曾吐荐口忍缄厥词
卷四十四 第 36b 页 WYG1316-0643b.png
 
 
 
 
 
 
 
 午亭文编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