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 第 1a 页 WYG1316-050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午亭文编卷三十五
            大学士陈廷敬撰
 序
御制文集拟后序
盖闻天行垂象则云汉昭回地德含章则山川经纪此
河洛呈其精蕴苞符阐其秘奥也圣人参两仪而则二
曜该物序而察民彝演为图畴以教万世则人文化成
卷三十五 第 1b 页 WYG1316-0500d.png
之道懋焉是知觉世牖民开物成务必赖亶聪首出躬
文德以表建于上而昭宣于修辞立训英华发于和顺
笃实著为辉光然后三物以惇四术以备户佩诗书之
泽人游儒雅之林而一时之生其际者即山陬海澨靡
不涵濡盛化以近天子之光则岂非上圣之宏规太平
之骏烈也哉钦惟
皇上逊志典学励精勤政德业之隆治功之盛赫赫巍
巍不可殚悉自莅阼迄今斋庄祗肃对越
卷三十五 第 2a 页 WYG1316-0501a.png

祖孝敬
两宫勤劳天下兴起教化修明制度文经武纬礼序乐
和宽冲以体群下之情惠怀以普黎庶之德销金革而
四海永清垂衣裳而八荒在宥至若天时之盈虚地利
之险易邦用之丰约兵师之因革民风之情伪吏治之
贪廉莫不悉归
睿照潜纳
卷三十五 第 2b 页 WYG1316-0501b.png
皇衷故凡施为建立见于诏号命令之中出话吐辞之
际所谓二帝三王之言语行事而典谟训诰之文也若
圣藻天葩形诸篇翰时而咨儆有位元首股肱之歌也
时而讽谕民俗荡平正直之训也时而切指物类户牖
杖履之铭也时而流览景光阜财解愠之奏也盖惟
皇上徇齐性成缉熙时敏质本生知而犹好学圣由天
纵而又多能以故蓄诸中而彰诸外者抒写化工浑涵
元气镕裁古今陶铸万汇炳煌焜耀至于此极(臣/)叨尘
卷三十五 第 3a 页 WYG1316-0501c.png
法从久侍经帷每聆
玉音推解经传奥旨发前圣未发之微言传古人不传
之深意下及诸史百家罔不旁通曲畅而
深宫清燕未尝一时辍书册不观(臣/)固知
圣谟洋洋并六艺而昭天壤者洵有原本也虽义蕴高深
同体冲漠神明于意言之表非臣庶所能仰窥万一而
即而求之引伸而䌷绎之则仰观俯察之机时行物生
之妙可以想见端倪沐浴鼓舞于不自已矣然而
卷三十五 第 3b 页 WYG1316-0501d.png
至德谦光富有若虚久藏缃帙近因廷臣敦请再三始
命汇次编为四十卷将见流布寰区昭垂典则咸得瞻
日月之末光挹河海之馀润彬彬乎有所感发兴起以
永成夫道一风同之治猗与盛哉
  癸丑武会试录后序
岁癸丑九月天下贡材武士于京中枢臣请举会试奉
命拔骑步射及格者七千有奇
上曰尔廷敬其副卿冯溥往衡其文前此未有以词臣
卷三十五 第 4a 页 WYG1316-0502a.png
副执政大臣典会试者盖异数也(臣/)谫劣闻
命战栗黾勉祗役既取数如额录当献(臣/)得缀言未简
(臣/)惟国家取士文武殊科然革前代武学师太公之陋
学统于儒师统于孔子文不兼骑射武顾兼策论何也
此非难武士也诚重之也夫武而不文其人任卒伍而
不足任偏裨任偏裨而不足任大将者也兵家者言毋逾
孙吴吕李司马尉缭诸书今武士合而治之闱中发策
则汉唐宋诸名将已然之迹与夫天下塞障耕屯保伍
卷三十五 第 4b 页 WYG1316-0502b.png
诸事旁及莫遗又明示以七书之外之书无不当肆力
矣士苟雅能明习得其要领发为文辞具有伦贯异日
干城貔虎之选取诸此不已裕哉且夫粗犷桀骜者武
士之习也一变其习使人不得以赳桓目之而庶几于
古之雅歌投壶羽扇纶巾者非沐浴书册渐靡师儒不
为功若此者非皆论策宜重之明验乎盖自古承平既
久势渐轻武不惟文士轻武武亦自厌其武驯至尽堕
武备而不可振今重武兼重文正所以常重武而不至
卷三十五 第 5a 页 WYG1316-0502c.png
于轻也草莽鄙生妄谓先之骑射武士所事也重之也
至于论策则已略允若兹当其罄控纵送无不及格尽
收之奚不可而乃决去留于操觚不亦可以已乎(臣/)
棘闱中从(臣/)溥后慎简诸士所作登其可者冀或可仰
佐得人以无辜任使至意复著其说喻天下继起诸士
使皆知国家文武无畸重决拾之暇即咿唔而不敢有
略文之心昔周之盛也左之而文无不宜右之而武无
不有方其奉璋峨峨髦士攸宜皆卿大夫之材及其淠
卷三十五 第 5b 页 WYG1316-0502d.png
彼泾舟烝徒楫之皆将帅之选(臣/)知自今以始人材蔚
起克文克武虽成周之盛无多让矣
  辛未会试录序
洪惟我
皇上圣神文武勤俭宽仁道隆化洽德厚恩滂是以府
修事和绩熙功叙典章文物粲然光昭煌煌乎驾三古
迈百王洵
圣作之崇闳
卷三十五 第 6a 页 WYG1316-0503a.png
帝载之显懿也岁在重光协洽当试士于南宫礼臣请
典厥事者
上命(臣/)玉书(臣/)廷敬偕(臣/)光地(臣/)士正以往(臣/)廷敬闻
命惶恐自惟驽材下质忝窃遭逢迂疏暗僿无所建明
涓埃莫报感悚徒深伏睹我
皇上天纵至圣好古敏求经史百家兼综并贯
手撰御集盈溢缥缃
圣诣精微
卷三十五 第 6b 页 WYG1316-0503b.png
天章炳蔚朗乎如日月之垂照渊乎如江海之回澜自
载籍所称未尝有也至若评较古今文字
睿鉴超然片言论定迥出群臣之上盖得乎学者至矣
(臣/)从诸臣后固所日仰高深而弗能飏赞者也我
皇上功德文章之盛巍焕若此如(臣/)之愚备员尸素衡
文钜务曷克勉称
圣心曩壬戍之役既奉
诏使今复荷兹任敢不益矢精白毋负初心(臣/)伏思易
卷三十五 第 7a 页 WYG1316-0503c.png
书诗之言矣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书曰万邦黎
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诗曰蔼蔼王多吉士自古帝王
宰化出政诞造鸿休悉本贤材之盛弼成襄赞之隆也
明甚今者
圣主雅化作人振兴文运敦励士风美意良规甚悉甚
备而
睿文藻翰勒金石而光简册者昭垂于太学之庭邹鲁
之邦白鹿鹅湖之祠崇重表章靡所弗至林庙之豆笾
卷三十五 第 7b 页 WYG1316-0503d.png
载荐阙里之修葺维新广頖宫之搜罗设八旗之科目
人材辈出仕进途宽盖
圣天子在上而名山大川之钟秀诗书礼乐之甄陶伏
处而讴歌悠悠于宽閒寂莫之乡欲效一得出一长以
佐王事而策勋名其怀抱有素固愿司衡者善择识之
使不矢公慎以集事将何以上酬
皇命下不愧于多士乎矧天地神明临之在上质之在
旁早夜乾惕兢兢以自持者殆食无宁晷而寐不安席
卷三十五 第 8a 页 WYG1316-0504a.png
也臣甫入闱遂与同事诸臣誓告司盟冀答
主知于万一风帘月案披阅维严大抵士习不同文体
各别摛藻掞华英采外绚者才之胜也抱朴含章情文
内蕴者养既具也若夫才以学敛养与识优探六艺之
秘微芟群言之浮蔓沈浸醲郁光辉发越而准以先民
之矩矱可为继起之津梁前古后今不可多见兹值
盛化之渐摩休风之光被亦庶几乎其遇之他如蹈空袭
虚支离其辞说者皆摈而弗敢以录盖仰体我
卷三十五 第 8b 页 WYG1316-0504b.png
皇上崇实学黜虚声之至意焉夫一朝之取舍即吏治
之攸关民事之所系若所录之不当又且以负天下矣
(臣/)又谓多士自昔文行一致盖道德文章出于一而言语
事功不得岐而视之也多士于严更漏刻之馀殚思竭
虑聚寒窗之攻苦以进于校士者皆所以阐明圣贤之
绪言备国家异时之实用岂其出身事
主而忘之多士自今以往其益居敬穷理推诚致行盟
心于幽独立身于家邦宣力于猷为竭忠于
卷三十五 第 9a 页 WYG1316-0504c.png
君父求副
圣天子敷奏明试之盛心则今日者无负
简命之谆谆无愧于多士之济济且无惭于天下之大矣
多士勉焉(臣/)方与多士共勉焉
  癸未会试录序
钦惟我
皇上统天建极治定功成于今四十有二年岁在癸未
春二月当大比天下士礼臣请典试事者(臣/)自陈昏瞀
卷三十五 第 9b 页 WYG1316-0504d.png
既列状上奏
上弗允命(臣/)廷敬偕(臣/)赐履(臣/)(臣/)汝霖典厥事(臣/)
敬闻
命仿偟震悚移日伏念(臣/)备官铨曹侍直
内殿恐滋陨越常怀冰兢兹当校士之重寄敢弛夙夜
之初心且多士来自草泽山陬海涯皆知
圣人在上道济群生文明之化光昭下土夫既人思淬
砺俗向陶甄(臣/)又何敢不益自鞭策以上思答夫
卷三十五 第 10a 页 WYG1316-0505a.png
圣恩下不愧于多士乎今锁闱毕事录文以献例得飏
言篇端(臣/)不敢为枝言芜辞谨识其大者仰冀
省览焉盖(臣/)今奉
命而论者文也夫文以载道道命于天传于人知天之
所以命知人之所以传夫然后道尊而学正学正而文
兴则今日道统之传文运系焉此其大者也(臣/)谨识焉
惟天阴骘下民笃生圣人作之君作之师自伏羲神农黄
帝尧舜禹汤文武皆以圣人之德居君师之位以行其
卷三十五 第 10b 页 WYG1316-0505b.png
政教道统之传常在上而不在下也若有其德而无其位
则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之实故自孔子以来道
统之传常在于下揆之天降生民之意岂适如此哉且
夫天道贞观无往不复故知今日者道统之传果在
上而不在下矣在下者传之师儒仅寄于语言文字而
在上者则见诸行事之实我
皇上以圣德而居天位天下大治生民乂安故知道统
之传果在上而不在下也昔孟子谓五百年必有王者
卷三十五 第 11a 页 WYG1316-0505c.png
兴历叙其传亦大率以五百年为断以今考之在上者
莫不皆然而在下者则或不尽然也然而其始之自上
以及下其后之由下以归上者亦莫不皆然也孟子谓
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馀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
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馀岁若伊尹莱
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所谓在上者莫不
皆然也又谓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馀岁若太公望
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此所谓始之
卷三十五 第 11b 页 WYG1316-0505d.png
自上以及下者莫不皆然也又谓由孔子而来至于今
百有馀岁自是以降或千有馀岁或百馀岁或不必百
馀岁若周子若二程子若朱子此所谓在下者或不尽
然也若是者何也天之郑重夫在上者之传故以五百
年为断其不必五百年者盖仅寄之语言文字以衍斯
道于绝续之交特在下者之事耳惟是师儒之统转而
属之帝王则五百年之期断然其不爽者将复合焉此
所谓后之由下以归于上者莫不皆然也盖自周子二程
卷三十五 第 12a 页 WYG1316-0506a.png
子朱子而来至于今五百年矣我
皇上论世知人崇朱子之学颂其诗读其书存诸德行
见于文章举而措诸天下之民使尧舜禹汤文武之道
常在上而不在下故道统之传由下以归于上者此正
其时也此乃天之所以降生下民之意也臣尝伏而思
之天下之士涵濡于雅化鼓舞于
皇风者亦已久矣而圣人之道传之在我
皇上者天下之人将皆知之而其所以朝斯夕斯实用
卷三十五 第 12b 页 WYG1316-0506b.png
其力者天下之人或未能窥其详也(臣/)日侍
内廷因得胪举焉
皇上总揽八纮日有万几举凡立纲陈纪制治绥猷诸
大政事发于
圣衷行于天下者既莫不与古先圣王之道异世而同
符矣而勤思至道博极群书燕閒之顷耽情六籍慈诲
青宫训督
皇子诗书讲诵
卷三十五 第 13a 页 WYG1316-0506c.png
殿陛之地俨若邹鲁之乡作为文章巍巍乎与典诰同
风至于帖括之文百家之艺尽在
圣明之鉴岂非道统所归实有本未兼该源流共贯者
与今日者亲得
圣人而为君师虽不敢与于大道之传而亦幸在见知
之列将见由文王以来济济之多士蔼蔼之吉人复生
于王国以上佐
寿考作人之雅化而时雍风动万邦黎献共惟帝臣驯
卷三十五 第 13b 页 WYG1316-0506d.png
至于矢谟赓歌亮采惠迪之风以几乎唐虞郅治之盛
则道之在上而下被其政教者将永永焉传之千万岁
而无穷又岂五百年之可以数计者哉谨以告多士者

黼扆献焉
御定全唐诗后序
大庭轩辕遐哉邈矣唐虞之称诗也帝舜则曰敕天之
命惟时惟几而申以喜起之义曰百工熙哉以勉其臣
卷三十五 第 14a 页 WYG1316-0507a.png
大禹则曰九功惟叙九叙惟歌而申以董戒之义曰劝
之以九歌俾勿坏以训其民是诗之所以训勉其臣民
而通于政教者见于虞夏之书可考而知也周之兴也
武王既定天下巡狩述职陈列国之诗以行其庆让孔
颖达述巡狩之礼引王制曰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是
二南之诗得于巡狩此周初政教之美所由传也宣平
以还正变迭奏邶鄘而下失得互陈微独当时采风知
列国之政教而考古论世者亦可以得其升降污隆之
卷三十五 第 14b 页 WYG1316-0507b.png
故焉汉魏去古未远六朝以来馀波绮靡洎夫有唐太
宗起而振之本国风雅颂之遗有古歌今律诸体上倡
其鸿制下衍其清音彬彬盛哉以及中晚之际与周诗
正变约略相仿故观全唐之诗愈有以知政教之所关
为尤重焉我
皇上接唐虞之统阐文武之传躬致升平协和万国士
咏于室农讴于田蒸蒸然有诗书礼乐之风而
九重深念时省兆民黄发歌衢垂髫击壤何其盛与盖
卷三十五 第 15a 页 WYG1316-0507c.png
天下涵濡于
圣泽之中者于今久矣惟我
皇上以道德之纯粹发为事功以性情之中和孚于民
物举凡彰施于政令诏诰之间皆原本六经度越前史
而下之观感而化咏歌蹈舞于不自知者则有近乎诗
教之兴传曰王者之风必本圣人之化夫惟功德之隆
有以致此也至若
御制诗文经纬天地陶铸万汇炳炳琅琅留
卷三十五 第 15b 页 WYG1316-0507d.png
玉几而秘金函者犹未尽登琬琰昭布域中而往往蒐罗
编缉百家有用之书足以佐邦政裨世教者亟令剞劂
以训勉臣民焕乎文教之美莫与京矣会翰林侍读徐
倬进全唐诗录
皇上览而嘉焉迁倬礼部侍郎以风厉天下
命以大府之金校刋于其家既
亲制宸章冠之简首复
(臣/)等为后序(臣/)廷敬自以爝火萤光在
卷三十五 第 16a 页 WYG1316-0508a.png
日月之下屏营累息经涉岁时伏念我
皇上功德之巍巍既如彼文教之煌煌又如此此即大
舜之敕时几熙百工大禹之劝九歌俾勿坏之至意也
即诗教之所感孚遂可因全唐之诗录溯成周之二南
而永媲美于中天之盛也矣
  刻朱子增损吕氏乡约序
周礼比闾族党州乡有相保相受相葬相救相赒相宾
之义各立其长教令以行之下士为比长中士为闾胥
卷三十五 第 16b 页 WYG1316-0508b.png
上士为族师下大夫为党正中大夫为州长命卿为乡
大夫比五家耳递累而至于乡盖万有二千五百家焉
比闾族党州乡为地六而乡最大比长闾胥族师党正
州长乡大夫为长六而乡大夫最尊又司徒所领乡老
二乡则公一人郑氏曰三公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
外与六卿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盖乡者民之
聚也故后世言民之聚者必曰某乡某乡云然古之乡
比于后世之郡邑今所谓乡不过古之比闾族党而已
卷三十五 第 17a 页 WYG1316-0508c.png
几于州者亦鲜矣考比闾族党州乡之制比长各掌其
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亲有罪奇邪则相及闾胥各掌
其闾之徵令凡春秋之祭祀役政丧纪之数聚众庶既
比则读法书其敬敏任恤者族师各掌其族之戒令政
事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睦姻有学者党正
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孟月则属民而读邦法祭祀则
以礼属民州长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正月之吉各属
其州之民而读法考其德行道艺纠其过恶而劝戒之
卷三十五 第 17b 页 WYG1316-0508d.png
三年大比则大考州里以赞乡大夫废兴乡大夫三年
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
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
受之登之天府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
使治之呜呼先王之制何其善哉乡老乡大夫下近于
民而上达于天子故其时之政即其教其时之吏即其
师下至比闾族党州莫不皆然此所谓善也今之乡不
得齿于古之州独不可以齿于比闾族党乎亦犹有同
卷三十五 第 18a 页 WYG1316-0509a.png
于古之比长闾胥族师党正其吏其师者乎亦何怪夫
其政无其法其教无其道也今之学官犹秦汉以来之
博士官文学掾耳政与教殊途吏与师异趣矣然而能
举其教与师之职者十百而不一见也政与吏之不古
若又何足怪焉此贤人君子之所以大惧而思有以补
其法之所不及也余览朱子增损吕氏乡约有先王政
教之遗意惜吾不得见乡老乡大夫兴贤兴能之盛矣
而姑与比闾族党之人乐而服习焉非敢自以谓能之
卷三十五 第 18b 页 WYG1316-0509b.png
也聊窃附于贤人君子之所大惧云尔
  经义考序
朱竹垞先生归隐小长芦中以缉学著书自娱远屏声
迹独千里寓书于余曰彝尊所辑经义考三百卷今已
就九经之外旁及纬候唐宋以来碑版传说搜采颇多
公其惠践前诺畀以序言廷敬发书喟然曰经义之存
佚圣道之因以显晦而君子之所尤宜尽心者也凡经
之存佚不于其书于其人且于其时有佚而若存者有
卷三十五 第 19a 页 WYG1316-0509c.png
存而若佚者秦烧书坑儒经佚矣汉兴于残烟断烬之
馀掇拾其什一二其时专门名家引经制事虽守残抱
阙彬彬乎有近古之风焉其后以经选士设科射策乃
有通义之目经义之存莫盛于此夫其初所谓经者易
书诗礼春秋而已是以石渠之论称制临决者曰五经
同异孝章修甘露故事亦曰论五经于白虎观唐贞观
中乃分列九经而唐之经义不胜于汉若是乎佚者若
存而存者若佚也夫经以致用致用之实莫大乎教人
卷三十五 第 19b 页 WYG1316-0509d.png
取士之法则由唐宋以来其得失之故可睹矣唐初沿
隋旧置六科其后科目虽繁大要以明经进士为重明
经试经义进士试策诗赋杂文亦贴经故尤以是科为
重后虽稍浮滥终唐之世卒未有以易之也宋初制先
策次论次赋及诗次帖经墨义后所重者诗赋论三题
熙宁元祐之间诗赋经义罢复错互而王安石吕惠卿
创始之经义迄于今流毒无穷焉诗赋虽词章之学而
精其业非通经学古者则不克以为今之经义名虽正
卷三十五 第 20a 页 WYG1316-0510a.png
而实则乖盖王氏之经学行而经亡滋甚矣安石曰本
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呜呼岂知并
学究而失之乎今古经具在而学术如此则经之存佚
皆不可得而问矣今竹垞所著经义考至于三百卷之
多其或存或佚详载于编余以为经竹垞之考定存者
固森然其毕具而佚者亦绝其穿凿附会之端则经义
之存又莫有盛于此时者矣微竹垞博学深思其孰克
为之
卷三十五 第 20b 页 WYG1316-0510b.png
圣天子典学右文石渠白虎集议方殷诸儒必将以竹
垞为大师而正经学以淑人才有厚望焉余序竹垞经
义之书而及唐宋以来所以教人取士之法盖深有慨
于圣道显晦之故而重有幸于今兹也
  合刻吕氏二编序
康熙三十年夏六月予承乏刑官之长见诸犯法者士
与吏多有不幸出于无心而凡民之愚皆其所自取然
其始或皆以微故罹于刑辟至有以三铜钱杀人而抵
卷三十五 第 21a 页 WYG1316-0510c.png
者虽其气质之恶亦坐未尝深知人不可杀之故宁贸
贸焉即于死而莫能悟也是岂非其人之独不幸与今
国家修明法度中外凛然士大夫几几有怀刑之风而
鄙野之氓触禁未止夫
圣天子之加意教化至矣而民不悟意有司者文法密
深罕所譬晓无以发其天良使渐渍染濡驯至于刑措
之盛与予观宁陵吕新吾先生增述其先公渔隐闲翁
小儿语及所自为宗约歌自闾阎童稚闺阁妇人牧夫
卷三十五 第 21b 页 WYG1316-0510d.png
估人野谚巷语约以精理谐为音声是固无密深之艰
而有譬晓之易者也夫杀人者抵民未有不知乃犹贸
贸焉犯而莫之顾者非其不知人不可杀而人之所以
不可杀之故凡民之知之者或鲜矣此二编者虽非独
为此而作然童而闻之熟于口耳而悦于心人之所以
不可杀之故将深知其意长焉老焉谨而避之民之犯
于刑者亦鲜矣则以是仰佐
圣明教化之指岂谓无补哉初汶上岳镇九峰秀刻此
卷三十五 第 22a 页 WYG1316-0511a.png
二编以教其家人镇九去京师久刻本不可多得予谓
无以广其流播也乃取是二编合而刻之予不敢隐镇
九之美者亦窃附于君子与人为善之义云尔是年七
月朔日泽州陈廷敬书
  日下旧闻序
周礼大司徒掌邦教而其所亟者乃在以天下土地之
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
衍原陉之名物而其所重尤在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
卷三十五 第 22b 页 WYG1316-0511b.png
物生然后以十二教治五物焉夫以掌邦教之官而其
亟且重者顾乃在于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陉之名物
惟五地之物生既辨而后乃以施教焉则五地之物生
所系之亟且重可知也而其六官之篇必先曰惟王建
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若是乎先
王建邦设都凡以顺天道察地理宜壤土之所生以求
尽夫人物之性而施吾教焉亦岂犹后世凭险阻域封
疆角强力于天下如秦汉以来所谓攻守异势娄敬告
卷三十五 第 23a 页 WYG1316-0511c.png
汉高帝以力取不可以德守诸为说之陋者哉古者建
国其始见于书曰陶唐有此冀方榖梁谓冀者天下之
中州自唐虞夏殷皆都焉虞夏之时分天下为九州冀
州地最广河东河北皆在其域中舜分冀为幽并营幽
与并皆冀地也由此言之则今之
帝京正当冀之封域盖唐虞夏殷之所都而天子之常
居也梁襄言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崄南压区夏若坐
堂隍俯视庭宇虽王者建邦不务险阻之凭封疆之域
卷三十五 第 23b 页 WYG1316-0511d.png
而燕之形胜自古都会之雄卒莫有过焉者其至盛矣
哉易大传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惟燕当之
矣诗云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又云商邑翼翼四方
之极言封畿寰宇之表仪也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
陉之名物既不可以不辨而又将以为教所由施其系
之亟且重如此也则夫广览博观精识而详说之仰稽
天道俯察地理及壤土之所生人物之所宜推原先王
建邦设都之意布诸册书使因物而施教者于是乎有
卷三十五 第 24a 页 WYG1316-0512a.png
取焉讵不伟与朱君竹垞彊力嗜学著星土世纪一卷
形胜一卷宫室七卷城市九卷郊坰六卷京畿十一卷
侨治附焉边障二卷户版风俗物产一卷杂缀一卷终
以石鼓考三卷统名其书曰日下旧闻而采辑群书至
千二百馀种之多可谓广览博观精识而详说之者矣
以余观其意不颛务言险阻封疆之胜始之星土世纪
而终之以石鼓之文大抵与秦汉以来儒者形势之论
以及奉春君之陋说殆什伯不侔矣择而取焉吾望夫
卷三十五 第 24b 页 WYG1316-0512b.png
因物以施教者
  朱子论定文钞序
众言淆乱折诸圣去圣日远邪说害正不有其人排斥
而决择之以衷诸孔子则天下伥伥焉如瞽者之无相
暝行之无烛不及于颠踣陷溺无所底也当战国时去
孔子犹未远而杨墨告子之徒各倡异说塞仁义之途
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洎秦以来游士纵横捭阖倾动
世主其人皆诈谋诡论欲苟一时之得不复顾万世之
卷三十五 第 25a 页 WYG1316-0512c.png
害举先王所以成教化而美风俗者毁裂灭绝其害甚
于燔书浸淫既久中于人心由是百家纷出奋其私知
敢有显然非圣之书矣两汉虽表章六经而微言既湮
其流至于曲学阿世迨其后生心害政以致祸乱相寻
历晋唐洎五季之时弥甚矣中间二三贤哲之士如韩
欧诸君子出而力争之圣人之道赖以绵绵延延不坠
于地然亦莫有能集诸子之言而汇归于一是者也故
即濂洛之贤其言亦仅邈焉孤存于世逮及南宋紫阳
卷三十五 第 25b 页 WYG1316-0512d.png
奋兴于千载之下正百家而集大成迨于今世之学者
知道之有归而学之有统谓非朱子之功将谁属哉昔
苏子瞻论杨墨之害等于洪水降及后世曲学之患甚
于异端昌黎推尊孟子以为功不在禹下然则朱子之
为功亦不在孟子下矣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孟子
愿学孔子者也曰我知言夫言之淆乱难知也久矣由
孟子辨之而天下后世始因以知之今去孟子之时千
有馀岁群言之纷纶莫可纪极朱子从而别白是正焉
卷三十五 第 26a 页 WYG1316-0513a.png
而天下之言理者始归于一是朱子之知言继孟子而
兴起者也其言散见于群书及具本集中者石门吴子
青坛距户十年馀潜心蒐辑荟萃成编名曰朱子论定
文钞昔人谓仲尼驾说者朱子驾孔子之说者也今复
驾朱子之说可谓金口而木舌者矣
圣天子典学重道绍接洙泗诐邪新异之说不得至于
黼扆之前知言独至矣是书也上佐
乙夜之观益广文明之化又岂仅为学士大夫诵说服
卷三十五 第 26b 页 WYG1316-0513b.png
习之书而已也哉然学士大夫果皆能诵说而服习之
以求至乎成教化而美风俗则简册之所传即政教之
所布也知言之功不其伟与青坛以书问序于余余是
以乐为之序
  四书字画约序
四书之书髫发诵习白首茫然能得其意者鲜矣顾其
立言文从字顺非有聱牙诘曲棘㗋薄吻之音世之学
者动称古文奇字过矣其为书数万言约而取之凡二
卷三十五 第 27a 页 WYG1316-0513c.png
千三百二十五字耳而天地古今洪纤高下事物之理
修已治人之道不出此二千三百二十五字之中而罔
不备焉虽古之善立言者无以过之若是则圣贤之所
贵古文奇字云乎哉古文奇字亦有加于四子之书之
所言者哉传曰修辞立其诚又曰吉人之辞寡盖立诚
则辞自寡四子之书辞之寡者也而古文奇字不与焉
后世立言者将何所取法与阳城王君端木约取其字
参伍研极能审知其点画之所以然孟子所谓博学而
卷三十五 第 27b 页 WYG1316-0513d.png
详说之此非其一端与间尝谓小学之为功于经书甚
钜如陆德明释文颜师古刋缪正俗张参五经文字元
度九经字样贾昌朝群经音辨毛居正六经正误皆是
也四子之书约其字而详说之则自王君始王君且老
尚为诸生为此以诏后学亦小学之功也而余则进以
立言之说者以世所当治之书更无急于四子而其为
字如此其少其为用之大举天下所当治之书莫之能
或急于此则是立言之道不在彼而在此可知也王君
卷三十五 第 28a 页 WYG1316-0514a.png
好学深思亦喜古文奇字故为是说以告之
  传经堂集序
吾修胜国史至所谓靖难时忠臣义士盖揽其轶事而
悲之夫以燕之雄及其一时攀鳞附翼之人皆已灰沉
烟灭散漫于虫鱼牍简之中况其奸回邪佞苟富贵而
贼忠良此人皆泽已斩矣仅而存者亦黤黮而无闻也
而忠臣义士世皆知重其苗裔吾尝访而求之问其家
牒之所藏弆长老之所传闻苟遇其人乐与之游焉前
卷三十五 第 28b 页 WYG1316-0514b.png
年得一人华亭廖子樾阡今年得一人仁和卓子次厚
两人者之先余既采其行事编之史传于廖氏又别为
小传以记其家世之贤两人既世为通家又相好也而
樾阡从吾游且久于是次厚属樾阡别求余文序其所
谓传经堂集者盖卓氏自忠正公而后闻人辈出而入
斋莲旬蕊渊三先生尤以文章经术为世所宗蕊渊之
子火传贤而有文建祠祀三先生椟而藏其遗书于庙
岁时奉以出以教其子孙于是传经堂之名所由著也
卷三十五 第 29a 页 WYG1316-0514c.png
而海内文章之士慕其流风咏歌颂说其遗烈火传编
为大集而次厚继其先人之志收罗益多三先生之贤
凡名能为文章者亦既扬扢而纪载之矣而吾独悲忠
臣义士事人国家不幸而遭变故仗节死义虽其芳名
盛美足以传之于无穷然求其后世子孙有能念尔祖
而勿替厥休者亦寥寥其难焉今吾于廖氏既有遇也
又得卓子及闻其先世之流风遗烈而颂说之以窃附
于海内文章之士亦可谓幸已然吾闻金川门失守时
卷三十五 第 29b 页 WYG1316-0514d.png
忠正之子孙变易姓名乃得出避于塘西而廖氏窜流
之金山其后子孙稍得从申浦之南其艰危如此今卓
氏虽盛矣亦尚其敬念之哉
  洎水斋文钞序
阳城之西壤境相接仅三四十里许在行山溪谷之间
由明以来以科第显立名当世者其多至踰晋以南数
郡县阳城盖天下人材所自出也今未易殚数其尤为
天下所知者有若杨公继宗原公杰王公国光孙公居
卷三十五 第 30a 页 WYG1316-0515a.png
相张公铨或以清节或以事功或以直敢言或以忠死
事此五君者皆天下所知者也准以洙泗之四科则班
班乎德行政事言语之选焉疏庵有文而略拱阳长于
论事盖文学之难虽贤者不能兼而有之矣幸而有之
而其人苟不亟亟于表暴好名以求自异虽同时之人
知相推许而知者半不知者亦半迨其后声尘湮灭而
无闻此才人志士之所以椎心饮恨于斯文也吾于藐
山张公有慨焉向所谓文学之科公其人也始吾所居
卷三十五 第 30b 页 WYG1316-0515b.png
三四十里溪谷之间有常评事伦及吾祖副使容山公
(公讳/天祐)皆最能诗而莫为之继藐山先生奋然独兴于数
世之后其所与交游者类皆名流如竟陵钟伯敬亦当世
之文人固已知推许之矣里中则杨黄门沁湄以其学
与先生相周旋先生曰吾之畏友也其时白公东谷最
晚出先生亟称之自是先生之文益昌而里中名卿硕
人能文之士彬彬称盛焉则先生推挽之功也昔子夏
教授于西河言游崛起于东吴流风遗韵振往古而导
卷三十五 第 31a 页 WYG1316-0515c.png
来今孰谓先生之功为可诬也哉以公立朝之风槩晚
节之昭明不愧于向所称数公德行政事言语者而断
以谓文学举其盛也兵劫之馀篇章散落张公伯珩搜
录其遗文伯珩令子茂生锓版行世而先生裔孙太仆
君泰文式光前绪徵序于予予因慨夫吾祖容山公之
有文也容山公诗吾童稚时及见其钞本后略省记悉
索敝簏中不可得问之乡曲无有知者则遂将湮灭而
无传矣宁不可痛恨哉吾是以叹太仆君之贤能不殁
卷三十五 第 31b 页 WYG1316-0515d.png
其先人也同里寓人陈廷敬书
  愿学斋文集序
黄忍庵先生自定其所为愿学斋文集一百十卷以其
目录视余属为序曰吾求于世可序吾文者得四人焉
子其一也又曰始吾为学因文以见道子之求道也勤
故可以叙吾文余愧其言然卒不得辞而亦将以文与
道离合异同之故质之忍庵而亦因以求道于文焉易
书诗礼春秋皆非有意于文也自孔子殁后之能言之
卷三十五 第 32a 页 WYG1316-0516a.png
士其传于世者大扺皆有意于为文而其能不离异于
圣人之道者斯为至矣由孟子以来去圣人益远道益
不明其传于世而号为能言之士如司马迁班固刘向
扬雄之徒其所为文虽皆不离异乎圣人之道而语其
至不能无大醇而小疵也近代有八家之目其说始于
茅氏鹿门而传其书于天下后世此数子者果天下后
世之所未易几及者也而以言乎圣人之道此数子者
其马班刘扬之流亚与尝读晦庵朱子之文矣盖颛以
卷三十五 第 32b 页 WYG1316-0516b.png
明圣人之道于危微绝续之关而其言语之妙又有兼
数子之长者然而不在数子之列鹿门之意将以谓数
子者特以其文焉而已耳非果谓其果不离异乎圣人
之道也若是乎文与道离而不合异而不同而忍庵曰
吾以文见道又以为余之求道勤而可语于斯文也岂
无其故哉朱子自韩欧阳以下皆有讥焉而独称南丰
先生之文故朱子之文出于南丰今忍庵集曰愿学者
不知其谓谁何而以吾观忍庵之文则皆仲晦子固之
卷三十五 第 33a 页 WYG1316-0516c.png
文也由是以求至乎圣人之道则忍庵之所见必将超
然有得于此矣所谓因文以见道者其谓是与忍庵将
归与其徒讲道于江湖之上以求进其所未至而如余
者既无所自见于世将龃龉以终老忍庵亦何取于余
言哉使强为言亦朱子所谓已试不验之说者其果何
所取哉忍庵向所云四人者余问之孝感熊先生其一
也熊先生讲学为文忍庵试质之其以余言为何如耶
 
卷三十五 第 33b 页 WYG1316-0516d.png
 
 
 
 
 
 
 
 午亭文编卷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