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1316-03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午亭文编卷二十四
            大学士陈廷敬撰
 杂著
  困学绪言如干则(有叙/)
韩退之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又曰世无孔子不当在弟
子之列自孔子以来世无孔子矣既不当在弟子之列
而学者又不可无师则是虽不必孔子焉可也孔子之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1316-0356b.png
言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予生也其地则唐虞夏之故
都而近圣人之居者也由汉唐及宋明名世代兴贤人
君子未易悉数其有能明孔子之道如龙门河汾涑水
三数公者尤彰彰显著焉河津薛子起而振理学之传
继河汾之业庶几乎可进于孔子者也予童稚之年即
知向慕今老矣言行之尤悔丛生动与时违心焉乖忤
殆所谓困而不学者与窃不度其愚陋仿中说读书录
之义记数则以寄其志之所存非敢以为学也然曰困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1316-0357a.png
学绪言者犹将引而伸之以毕其志焉惜乎其老也
微尘六合一息千古正谓微尘一息具有元亨利贞之

率性为道道不可离即此已见性善矣如使性而恶也
有善有恶也则亦何为须臾不离此性而恶者及有善
而又有所谓恶者哉故观乎此而纷纷之说其为谬妄
益信矣
太极图括尽天地人物之理然其所以接圣道之统开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1316-0357b.png
理学之传者所贵学者以此理实体于心耳若不实体
于心则天地万物亦何与于吾事乎故曰君子修之吉
修者修此而已
无极而太极所谓神无方而易无体也无方无体无极
也神也易也太极也
无极而太极与性善之旨同功贤哉周子弗可及已
克已复礼礼言复本有也礼即性也夫曰礼其善可知
乌有所谓恶哉故绝天下之恶而成天下之善者性善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1316-0357c.png
两字之功也
性善两字体贴在心上大有功效
善乎二程子之遗书也吾诵之得吾心焉由是以求孔
子之道不远矣
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有害于仁所以不处贫与贱不
以其道得之无害于仁所以不去处不以其道得之之
富贵去不以其道得之之贫贱是去仁也君子去仁何
以谓之君子所以然者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何有于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1316-0357d.png
富贵贫贱哉故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贪生怖死恒人常情人能尽其道而死者鲜矣故委心
任化达人之情尽性至命圣人之学
扬子云谓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程子曰岂有通天地
而不通人如止云通天文地理虽不能之何害为儒然
则儒之所贵可知矣岂天文地理之谓哉世之惟务从
事于此者谅矣
诚无不动实理如此亦有不然者时之为也故泰之时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1316-0358a.png
为君子易为小人难而否之时为小人易为君子难
敬则可至于诚诚则无有不敬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寂感非有二也寂之时无感不足
以为天下之大本感之时无寂不足以为天下之达道
人心中有一物则滞于物而不能物物知志于道而不
能一者有物焉以二之也然真能志于道者尚不知道
之为道而又何有于物哉
吾学亦屡变矣其始学诗当其学诗而见天下之学无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1316-0358b.png
以加于诗矣其继学文当其学文而见天下之学无以
加于文矣其继学道及其学道而见天下之学无以加
于道矣
安定不扰求仁之方
薛子读书录言其心之所得以备不思而遗忘非如今
之言道者窃道之似以成其说也
信非诚也而惟诚为能信爱非仁也而惟仁为能爱
身即诚也诚即身也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1316-0358c.png
乐莫大焉
至诚而动者其常不动者其变要之不动犹是诚未至

二礼必求圣人之意
学贵立志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今去孔子志学之年
几何年矣能不惕然惧耶
程子曰便儇佼厉之人去道远而吾知其免夫
与其言而不行宁行而不言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1316-0358d.png
为学不得厌动喜静酬酢万变正以验吾功力之浅深
程子曰孜孜而为善者当其接物之际也未与物接则
敬而已自敬而动所谓善也此内外交养之道也
群居最夺人志学者言貌必恭谨如以谑浪笑傲为能
便辟儇巧为才亦甚失其本心矣日入其中几何而不
与之俱化哉
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则可死不闻道直是死不得也
故不闻道而生罔之生也不闻道而死桎梏死者也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1316-0359a.png
克已复礼闲邪存诚不过得其本心而已
王荆公与明道论新法公子雱囚首跣足携妇人冠以
出箕踞大言枭韩琦富弼之首则新法行矣出邵氏闻
见录雱虽愚疑其无此事是以君子恶下流也
王介甫言乾之九三知九五之位可至而至之程子曰
使人臣每怀此心大乱之道也安石解经如此悖谬其
败人国事宜哉
理气犹形影不相离惟有形而后有影未有有形而无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1316-0359b.png
影者也然无形则无影矣
凡事之难当尽其道处之不得有已有已则自私自私
则用智愈觉其难矣故凡未尽其道者皆有已者也
凡事最忌急迫急迫皆有已之见存也
凡事入手皆须忍耐稍缓则其理自著应之庶几少错

易言而受责其为益多矣思而改之可也逆而报之大
不可也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1316-0359c.png
小人者贤者恨之圣人怜之是圣与贤之别也
盗胎夺荫之说虽不可谓其必无要非吾道之所贵也
忘与助长其失则均正所谓中庸不可能也
观天则知人矣观天之理则知人之心矣圣人学天学
圣人者学天而已矣
天动也人亦动也天无言人有言言以天而不以人由
天之动也
喜怒在事物而不在吾心喜怒其事物者诚也喜怒其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1316-0359d.png
心者妄也喜怒其事物者君子喜怒其心者小人
古者养老之理有扶有杖有鲠噎之祝盖其诚意周至
如此老者安之圣人之志也大夫七十致其事亦是此

窒欲莫要于思
人心不能无思读义理之书所以善其思而养其心也
若陷溺于词章之学其思既乱其心甚危有志于道者
可勿戒诸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1316-0360a.png
完养思虑涵泳义理真积力久自然有得发而为言辞
自当中理而无鄙倍之虞所谓有德者必有言也若学
未至而汲汲于为文正如小儿学语虽道得一两句亦
不得通贯晓畅也
心勿忘即必有事勿助长即勿正曰必有事则此段尤

今且须知必有事是何物事然后勿正心勿忘勿助长
有下手用功处是以学问思辨居其四笃行居其一则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1316-0360b.png
岂独行之为难哉
此道正如人之于饮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其事最平
常其理最切要今人只作一件奇特高远事看了莫肯
寻向上去偶见学者从事于此即自耻其不能指目为
立异可叹也
凡心之所思四肢百骸之所职视听言动之所以然皆
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知其为天非人之所能为者则
何可不敬以守之爱之护之珍之惜之以无失其正耶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1316-0360c.png
明道程子曰视听思虑动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识
得真与妄尔
心之于道犹腹之于饮食饮食之至于腹不假安排布
置而自能疏贯流通道之体于心亦岂待造作矫揉而
后能神明变化耶
古人读书直是要将圣贤说话实体于身心如尹彦明
见伊川后半年方得大学西铭看其郑重如此今童蒙
初学读书未有不取大学熟烂诵习者其后果能行得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1316-0360d.png
一言一字否父师之所以教子弟之所以习为作文辞
取科名之具而已盖以是为固然而莫之能知古人为
学之意也书虽读而道益不明不行矣谓之未尝读书
可矣
子弟轻俊古人之所忧而今人之所喜可以观世矣
毋意必固我天心也圣人之心与天心合一惟孔子绝
此四者颜子三月不违馀子日月而至学岂易言哉
西铭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自子思孟子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1316-0361a.png
以来无人见及此惟程子云天人本无间断语义约而
能尽此皆学者切要入德功夫极其至虽圣人莫能外

西铭天地之塞塞字尤难下与孟子塞乎天地之间塞
字别孟子言直养之气横渠言天地之气故此塞字尤
是奇妙学者明得此一字其于入德之功亦思过半矣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西铭从此义得来
横渠谓范巽之曰吾辈不及古人病源何在巽之请问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1316-0361b.png
先生曰此非难悟设此语者盖欲学者存意之不忘庶
游心浸熟有一日脱然如大寐之得醒耳横渠此语正
接引学者苦心且如吾人今日亦各有病源知之亦各
明了直是无好方药治疗好方药亦不难得只畏苦口
不肯吃却所谓吾末如之何也巳矣者是也
或言道学不可不行而可不讲曰是也然虽讲之庸何
伤讲之所以求为君子不为小人也若心慕君子之名
而身冒小人之行不愧于己必愧于人愧夫人之以小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1316-0361c.png
人目之也既愧小人之名将慕君子之实矣愧于人必
愧于已其致一也若都不知愧又何须讲且犹讲之必
至于愧愧其不为君子则必不至于为小人矣使天下
群然愧为小人慕为君子此道学之所以行也
气一也而有直养之气有助长之气与天地相似所谓
直养也毫发不与天地相似则助长而巳矣故西铭天
地之塞吾其体此义最当𤍨玩
直养便自得助长则索然非徒索然所谓尽心力而为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1316-0361d.png
之后必有灾者也
食指动则尝异味吾尝验之矣可见饮啄皆前定况其
大者乎盖人之吉凶祸福往往动乎四体虽事物之至
微亦莫不有其感召之理是以君子日兢兢于修避之
道也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惟风雷有声然雷在天风行
地则是在天者止有雷一物有声而巳阴阳抟击其为
声也有时而然其馀则默然都无声臭之可言矣人能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1316-0362a.png
静观此理久而不息便与天地同体
人见天之为静而不见天之为动也日月动者也人知
天之为动而不知天之为静也无声无臭静者也
一草木之理皆可体会于吾身况天地之大乎人生于
天地而不能与天地相似是自绝其所生也
作圣之功莫如睿求睿之道莫如思
程子说经平易尽理而止学者沉潜反复自能义味融
洽有悦心之益今人虽钩深索远牵引附合于圣人之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1316-0362b.png
经毫发无补盖程子解经是以心之所得者笔之于书
故与圣人之心若合符节今人直是生硬强解先巳失
其本心更何能使人读之而自得其心乎
程子解经笔笔有生意且如文章虽非学者切𦂳事亦
有有生意者韩退之之文是也其馀作者则不能及矣
吾于程子之解经亦不敢不云尔也
向来病痛只是言语不慎以言乎存养难矣可勿戒诸
言语当快意时截然而止勇之端也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1316-0362c.png
明道曰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
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下学而上达也此是彻上
彻下工夫
伊川曰心要在腔子里又曰人心常要活此即必有事
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之义
多言多悔而凶吝随之至于吉一而己往往生于不得
己而有言故凡可已而不已皆多言也是以君子常贵
简默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1316-0362d.png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与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同是
一义学者于慎独求之当自得矣
学者变化气质最难固是要读书养气也须更历事务
且如孟子云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可见不易其言
者须从有责后始知悔改所谓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群居见人扰扰已心能不动此处正验学力未能至此
切须加勉强之功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1316-0363a.png
一日之间于言语应接不失其道而中心浩然有所得
者学之验也
舍已从人惟无我者能之有我起于自私伊川曰人有
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
圣人之心本无喜怒也圣人之于事物非无喜怒也可
喜可怒在事物故心无喜怒也
伊川曰一月之中十日为举业馀日足可为学又曰科
举之事不患妨功惟患夺志朱子曰科举亦不害为学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1316-0363b.png
但今人把心不定所以为害才以得失为心理会文字
意思都别了又曰科举特一事耳自家工夫到后那边
自轻由二先生之言观之科举与为学截然二事今人
直以科举为学岂不大错
役役于富贵利欲者盖惟此之为乐而不复知有义理
之可乐也诚知有义理之可乐而实从事焉则必有朝
闻夕死之意有不暇于富贵利欲者矣彼役役于富贵
利欲之中而忽焉以死者耻孰甚焉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1316-0363c.png
无声无臭两个无字紧对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
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个有字非二无无以为天下
之大本非五有无以为天下之达道
心易动者理不明也亦气不足也故穷理至焉养气次

天以仁爱为心其生斯人也非故欲其烦苦艰难也盖
必有易简可乐之道焉人则不能而自陷于烦苦艰难
之域乃厚诬天曰天实为之其亦大悖矣乎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1316-0363d.png
韩非任法其言悖理害道者多矣至有曰严刑重罚者
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
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又曰仁义惠爱不足用严刑
重罚可以治国尤悖妄之甚
君子之言动以天而不以人小人之言动以人而不以
天以天者顺而祥以人者逆而祸顺而祥易简之道也
逆而祸险艰之为也弃易简而乐险艰岂人情哉亦弗
思之甚而已矣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1316-0364a.png
读书有欲速之心便已生病更读甚书也朱子言看书
先须刷洗净那心有味哉又致其洁清而不轻自用其
说可通乎读书之法
焦赣易林言吉凶与圣经绝相悖盖术数之学谬妄乖
离之尤可鄙者沙随程氏偶有验乃神奇其书以为与
左氏传载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汉书所载大横庚庚予
为天王之语相类今考其言多俚谚如程氏所称亦未
之能及也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1316-0364b.png
明道作县凡坐处皆书视民如伤四字尝曰颢常愧此
四字此即万物一体之意学者当常存此心不特居官
临民宜然
明道曰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
所谓修辞立其诚也
人以料事为明其闇塞可知矣
南丰曾氏思政堂记有曰得于巳故谓之德正巳而治
人故谓之政朱子注为政以德正与此合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1316-0364c.png
好辩固不得已然学者须有近理著巳工夫若一向辟
缁黄斥异学虽其论议明快俊爽而不问其实践力行
自得乎巳者何在则亦徒托之空言而已矣人见其空
言也并其说之可信者而亦有疑焉此其于吾道不惟
无益而反滋害也
孔子生七十三年耳做得千万年事业
知妨贤病国之罪大则知荐贤为国之功钜矣
气质未变虽说得天花乱坠只是利口是以曾子告孟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1316-0364d.png
敬子以动容貌为第一件事
立言以明道而颛务责人终是涵养处少其害于心者
已大矣又何能感动得人也
先儒语录如文清读书录之类多是言其心中所得故
其自叙云以备不思而遗忘盖其为已之学绝不见责
人处也其气象自能动人所以有功于世
当战国时辟杨墨亦不止孟子观孟子言今之与杨墨
辩者如追放豚云云则可见矣然而后世独知有孟子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1316-0365a.png
者不惟以其辟杨墨以其有所以为孟子者在也其诸
与杨墨辩者以其专务辟之而不知所以自治所谓能
言而不能行不可以欺天下后世之人者也是亦杨墨
之徒而己乌足道哉
传称鲁有父子讼者孔子同狴执之三月不别其父请
止孔子赦之季孙不悦曰司寇欺予曩告予曰国家必
先以孝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何哉
冉有以告孔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非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1316-0365b.png
礼也夹谷之会齐有司请奏宫中之乐俳优侏儒戏于
前孔子趋进历阶而登不进一等曰匹夫而荧惑诸侯
者罪当诛请命有司加刑焉于是斩侏儒手足异处齐
侯惧有惭色愚谓侏儒虽贱一民物也不教而诛虽不
孝者圣人犹且不忍况侏儒有所受之彼无知者何罪
焉故斩侏儒之事愚尝疑其无也或曰方是时齐有司
请奏四方之乐莱人以兵鼓噪而至将以劫公孔子以
公退曰士兵之两公合好而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1316-0365c.png
诸侯也于是齐侯心怍麾而避之齐将劫公斩一侏儒
以惧齐而全公奚不可也虽然士兵之正也两君合好
而斩其俳优恐不足服齐之心而实以速公之劫圣人
不为是险道也杀一不辜得天下且弗为又况险道乎
故侏儒之事盖传之者过也圣人仁至义尽其行事之
传于万世者务得其实是尤学者之所宜尽心焉尔
孟僖子将死语其大夫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
而学礼焉其后孟懿子南宫敬叔师事孔子呜呼僖子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1316-0365d.png
之贤视列国君臣远矣考其时鲁昭公七年孔子年十
有七岁子虽尝自言我非生知信而好古然而天纵至
圣学为人师自少之时巳然不得以年岁限也后之鄙
生小儒已学未成遑遑于树立坛坫号召生徒辄以师
道自居者亦圣人之罪人矣
大德敦化小德川流予尝以此释一以贯之文清巳有
此言
君子以身言小人以舌言故欲知其人观其行而己言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1316-0366a.png
未可信也
问周子云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
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不知如何能见
其大曰且须理会古圣贤言语行事如理会得孔子疏
食曲肱乐在其中颜子陋巷箪瓢不改其乐此见得一
分则心泰一分见得十分则心泰十分既有所见须守
之勿失渐次扩充到纯熟处则化而齐也
徇欲最苦循理最乐舍乐就苦是诚何心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1316-0366b.png
有诸巳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每体认此理
立言无和平感人之意即明快俊爽于巳德所损己不
少笔之于书亦然
君子以身言所谓闇然而日章也小人以舌言所谓的
然而日亡也
惩忿窒欲是大关键
薛敬轩曰颜子终日不违如愚喋喋多言而能存者寡
矣曹月川曰颜子之学求至乎圣人之道今人记诵文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1316-0366c.png
辞岂可与颜子同日而语二子之言既可信不诬学者
宜知所决择矣
颜子曰舜何人也子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曰乃
所愿则学孔子也夫子所谓志学亦是如此故学者莫
大乎立志
先儒谓孔颜自有其乐不因疏食曲肱箪瓢陋巷而后
乐此论最是的当愚以谓大圣贤处富贵贫贱一以视
之若常人处富贵而淫处贫贱而忧者固不足道矣然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1316-0366d.png
常见膏粱华寝之人所忧有甚于蓬茅藜藿之士是则
疏食饮水陋巷箪瓢固亦自有乐在尔
颜子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直是大舜好问好察
之心
传言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而孔子皆不谓之好学好
学独称颜子然则六艺不足以尽学而学自有其重且
要者舍其重且要而沾沾焉从事于其末者谓之不学
可也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1316-0367a.png
吾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天地之量
曾子敝衣耕于野鲁公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
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不
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吾与其富而畏人不若贫而无
屈按曾子此言即孔子疏食饮水颜子箪瓢陋巷之意
齐欲聘曾子为卿曾子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
忧人之事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凡为人子者不可不
思此言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1316-0367b.png
曾子曰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是以君子之狎足以
交欢其庄足以成礼是与人之法
晏子一狐裘三十年可想其风操
曾子居卫缊袍无裘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
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蹝而歌商颂声满天
地若出金石其后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
曾子皆辞不就是处贫贱去富贵之法也
曾子易箦只是求心所安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1316-0367c.png
曾子曰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巳矣可见圣贤生
平只是求个正而巳矣
启手启足之时曾子亦自谓今而后吾知免夫及乎箦
之未易则曾子之意犹以为未得乎正也可见圣贤生
平自少至老自始至终无时不以寡过为事所谓一息
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易箦一事想见生平全副力量
子思有言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今之富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1316-0367d.png
贵反是
子思缊袍无里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遗之狐白裘子思
辞曰伋闻之妄与不若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不忍以身
为沟壑圣贤辞与之义如此
天命谓性上天之载两天字首尾呼应程子所谓中庸
首言一理末复合为一理此也
程子言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欲人将已放之心约之使
反复入身来自能寻向上去朱子言收敛此心不容一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1316-0368a.png
物乃是用功此本体功夫合一之至论
文清谓孟子言知言即孔子所谓知者不惑其言养气
即孔子所谓勇者不惧愚谓孟子之不动心即孔子所
谓仁者不忧
孔子不尤公伯寮孟子不尤臧仓伊川不尤邢恕其意
皆同
周子太极其本主于静而吃紧处全在修吉悖凶君子
修之吉小人悖之凶君子而不吉者有矣未有小人而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1316-0368b.png
不凶者也
横渠曰物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之既盈气日反而
游散物既盈而游散理之自然无可疑者况敢从而戕
伐之乎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统论此理辨
明性道教三个字使天下万世人不为异端所惑以致
走差了路头此三句子思一生大本领圣学大源头故
首揭以示人自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至君子慎其独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1316-0368c.png
也是指点人下手做工夫处既有此段工夫所以养成
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发而中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便是天命之谓性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便是率性之
谓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便是修道之谓教首
尾相应脉络分明学者默识而从事焉尽性达天之学
具于是矣
曹月川曰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者盖谓无形象无声
气无方所极谓至极理之别名也太者大无以加之谓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1316-0368d.png
天地间凡有形象声气方所者皆不甚大惟理则无形
象之可见无声气之可闻无方所之可指而实充塞天
地贯彻古今大孰加焉解无极而太极可谓言近指远
周子曰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
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
直则公公则溥明通公溥其庶矣乎此数言括尽太极
图之妙朱子所谓学者能深玩而力行之则有以知无
极之真两仪四象本皆不外乎此心者是也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1316-0369a.png
明道先生荐贤数十人而以横渠伊川为首不以父表
弟与弟之嫌所谓内举不避亲也
处富贵贫贱则不惮竭心力以趋避之至于死生之际
则委之曰有命焉盖不尽其道而死者众矣岂富贵贫
贱独无命而可以人力营之死生则不尽其道而可以
委之于命乎故能尽处富贵贫贱之道斯能尽生死之
道矣
伊川初以通直郎充崇政殿说书以孔文仲诋毁差管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1316-0369b.png
勾西京国子监丁大中公忧服除直秘阁判西京国子
监再辞董逸言怨望轻躁改授管勾崇福宫以疾辞哲
宗亲政申秘阁西监之命再辞不就绍圣间以党论放
归田里寻送涪州编管徽宗即位移峡州以赦复宣德
郎任便居住还洛复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寻追所
复官依旧致仕己而言者论其本以奸党论荐得官虽
尝明正罪讨而叙复过优今复著书非毁朝政于是追
毁出身以来文字其所著书令监司觉察后复宣义郎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1316-0369c.png
致仕而终伊川生平出处进退如此彼孔文仲董逸之
徒无足论矣而当其时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宋之为宋
竟何如也后世可以鉴矣
伊川云吾四十以前读诵五十以前研究其义六十以
后反覆䌷绎然后著书著书不得己也今人才学执笔
为文便思著述其书之不足信者无论矣果有可信者
亦未必其躬行心得发而为言者也天下后世之人不
可欺则亦终归于不足信而已矣至于不足信而害吾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1316-0369d.png
道也滋甚盖将并其当信者而疑之甚矣多言之害道

伊川言心即理也晦庵谓与横渠言心统性情此二句
颠扑不破愚按伊川横渠皆是指道心而言横渠言天
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愚谓此即神无方而
易无体也
程子拈出敬之一字示人即中庸戒慎恐惧四字也戒
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此二句括尽古今圣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1316-0370a.png
学大源头入德之门体道之极功悉在是矣
敬即戒慎恐惧而戒慎恐惧四字更痛切
戒慎恐惧此孔颜之所以乐也程子谓鸢飞鱼跃是子
思吃紧为人处盖有戒慎恐惧工夫故有鸢飞鱼跃境
界是戒慎恐惧正子思吃紧下工夫处也千古圣学相
传正脉断不外是程子谓静中有物始得盖有物谓敬
也敬即戒慎恐惧所谓必有事也戒慎恐惧则自然勿
正勿忘勿助若静中无物则是全无事也而正忘助之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1316-0370b.png
病不胜其纷纷矣此异学之空虚不可语于吾儒中正
之道禅家受病正坐此以之处静且不可况动乎故合
动静而交致其功断非戒慎恐惧不可
戒慎恐惧只是率性
戒慎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闻即非礼勿视听言动也
率性有乐天知命意在
戒慎恐惧所以乐天知命也
薛敬轩以复性为宗复性二字亦是统论话头未若子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1316-0370c.png
思言率性较真切
敬轩能率性者故修巳教人以复性为说
世多论白沙我大物小物有尽而我无尽至无而动至
近而神致虚所以立本谓为禅学夫白沙之禅学初不
自讳也其诗曰无奈华胥留不得起凭香几读楞严天
涯放逐浑间事消得金刚一卷经盖其不自讳如此初
何尝似王阳明支吾闪烁欲盖而弥彰耶然阳明犹知
释子之所谓道必不容于吾儒之道故文其说而阴用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1316-0370d.png
其实若白沙者则并不知释之不可容于儒故其沾沾
自喜者正在此也
无所为而为大人之学也美哉言乎与必有事焉而勿
正之意同
伊川涪州之行答门人云族子至愚不足较故人情厚
不敢疑常诵斯言省却多少怨尤此所谓无入而不自
得也
行莫善于思然戒在三思过莫贵于悔亦何堪数悔故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1316-0371a.png
曰再思曰不贰过
阴阳五行非太极无以为化生之本道家之说只是在
阴阳五行上用功所以愈劳愈远周子创无极而太极
之论直是使人穷阴阳五行之根柢学者诚于此而尽
心焉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
凡人役志于荣利纷华一旦小失意则戚然如不欲生
盖其生平患得患失至此而益不能以自持所谓不仁
者不可以处约乐也若夫有道之士不处非义之富贵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1316-0371b.png
不去非道之贫贱其自处有素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也焉往而不浩浩哉
处常人得意时无得意之为故能处英雄失意时无失
意之态
富贵贫贱视之如一
读书养气不得分为二事
天积气地积块就其已成者而言也气块既成之后若
不积则不能恒久故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己又曰天地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1316-0371c.png
之道贞观者也
列子之言有巧而不伤理奇而能正者贤者有取焉其
言曰飞卫学射于甘蝇而过其术纪昌者又学射于飞
卫飞卫教之不瞬归而偃卧其妻之机下目承牵梃二
年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飞卫曰未也视小如大视微
如著而后可昌悬虱于牖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三年如
车轮焉乃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昌既尽卫之术乃
谋杀卫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飞卫之矢先穷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1316-0371d.png
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捍之而无差焉紫阳
知其寓言也曰用心专一不知有他要当如此所见方
精庄子亦云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夫曲伎异端之学其
精专有如此者而吾儒之学反文具视之欲其有所至
也不亦难乎
黄文献公跋程敬叔进学工程有言易曰君子进德修
业欲及时也记诵辞章云乎哉记诵辞章末矣后生小
子犹有废而弗事者观公此论则后生小子记诵辞章固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1316-0372a.png
亦不可废也今未尝不以德业相勉其进修者果何如
耶而所谓记诵辞章又果能用其力否耶夫学以孔子
为归孔子之德业穷天地亘古今一人而已而犹曰好
古敏求修辞立诚若后生小子借口进修一槩束书不
观则是诗书不必删定韦编不必三绝矣盖诗书之删
定韦编之三绝正所谓进德修业也后生小子尚勉之
哉予老矣何足以知此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1316-0372b.png
 
 
 
 
 
 
 
 午亭文编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