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119-084.png
全真集玄秘要光八
    清庵李道纯著
   注读周易参同契(推明火候/之大本)
大丹妙用法乾坤
 大者极致之谓丹者至圆之谓大颠云还
 识这个○么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
 喻其圆圣师云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假为
 炉鍊作团是知大丹者真性之谓也法乾
 坤者即效天法地也
乾坤运兮五行分
卷首 第 1b 页 0119-085.png
 乾坤即身心也五行即精神魂魄意也乾
 坤运行而生五行即身心运动五气具也
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
 祖师云五行顺行法界火坑所谓五行运
 动而生万物五常之道也五常之道属生
 灭法也
五行逆兮丹体长灵长存
 祖师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所谓逆行者
 攒簇五行真常之道也真常之道常存而
 不坏也
卷首 第 2a 页 0119-086.png
一自虚无兆质
 老子云道生一虚无自然之谓者道自虚
 无生一气即人之虚化神也
两仪因一开根
 老子云一生二一气判而两仪立焉即人
 之立性立命故也
四象不离二体
 邵子云二分为四易云两仪生四象即人
 之性立命故也
八卦互为祖孙
卷首 第 2b 页 0119-087.png
 易云四象生八卦所谓祖孙者乾坤生六
 子六子生六十四卦乾坤祖也诸卦孙也
 达者返穷诸己自得之也
万象生乎变动
 人卦变动六十四卦生焉即人之一动诸
 缘万虑生也
吉凶悔吝兹纷
 周子云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噫吉一而
 已可不慎乎故知吉凶悔吝由变动而生
 也
卷首 第 3a 页 0119-088.png
百姓不知日用
 百姓日用无非此理百姓日用而不知者
 为情识之所蔽也故君子之道鲜矣
圣人能究本源
 圣人仰观俯察究本推源体天立极设象
 垂辞易之书自此作矣
顾易道妙尽造化之体用
 易之为书尽造化之体用也通天下之变
 定天下之事极广大尽精微故曰周易
遂托象于斯文
卷首 第 3b 页 0119-089.png
 易之道广大悉备以之学佛则佛以之学
 仙则仙以之修齐治平则修齐治平故魏
 伯阳托象于丹道参同契也
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
 否泰二卦阴阳交际之要津也泰卦三阳
 升当此之时宜防危否卦三阴降当此之
 时宜固守
屯蒙作则动静在朝在昏
 屯蒙乃下手之初也以年言之冬至后六
 日为屯六日为蒙以月言之初一日子至
卷首 第 4a 页 0119-090.png
 巳为屯午至亥为蒙以身言之天癸才生
 曰屯山下出泉曰蒙
坎离为男女水火
 坎为中男离为中女坎离交则水火既济
 也平叔云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
 里阴
震兑乃龙虎魄魂
 震为龙为魂兑为虎为魄总而言之性情
 也祖师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遗丹此之
 谓也
卷首 第 4b 页 0119-091.png
守中则黄裳元吉
 守中则无过不及也退符之时至坤六五
 守中行下则无过不及之患故曰黄裳元
 吉
遇亢则无位而尊
 亢谓乾上九亢龙有悔也进火至上九要
 识持盈不识持盈前功俱废
既未慎万物之终始
 既未火候周也周而复始故曰慎万物之
 终始
卷首 第 5a 页 0119-092.png
复媾昭二气之归奔
 乾坤为八卦之门复媾为六十四卦之二
 气往来无穷无息造化成焉
月亏盈应精神之衰盛
 月盈亏表抽添加减之则
日出没合荣卫之寒温
 日出没表运养调燮之法
本立言以明蒙
 立言明蒙者鼎用乾坤药须乌兔之类是
 也
卷首 第 5b 页 0119-093.png
既得象以忘言
 金丹之道种种异名皆是比喻欲知其要
 当咀言玩味既得其要忘其言可也
犹设象以指意
 既得其象犹当求其意
悟其言则象须捐
 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
达者惟简惟易
 乾生物之道易坤成物之道简达者推而
 行之易简之理得矣
卷首 第 6a 页 0119-094.png
迷者愈烦愈难
 苟或执象安炉按图索骏愈烦愈难终身
 无成矣
故知修真志士读参同契不在乎泥象执文
 修真高士读参同契者当咀味求玄必得
 之也执文泥象奚益者哉
   太极图解
无极而太极
 ○虚无自然之谓也始于无始名于无名
 亦无言说因说不得强名○曰圣人有以
卷首 第 6b 页 0119-095.png
 示天下后世溯流求源不忘其本故立象
 垂辞字之曰无极而太极是谓莫知其极
 而极非私意揣度可知也亦非谓太极之
 先又有无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达者但于
 而字上着意自然见之也释氏所谓历劫
 之先明妙本即此意也老子所谓象帝之
 先亦谓此也大颠云遗识这○个么天地
 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明收来小者
 无内放开大者无外此非太极之妙乎返
 穷诸己无极而太极即虚化神也物之大
卷首 第 7a 页 0119-096.png
 者终有边际惟神之大周流无方化成天
 地无有加焉由其妙有难量故字之曰神
 神也者其无极之真乎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
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者太极之变也太极未判动静之理已
 存二气肇分动静之机始发太极动而生
 阳太极变动也动而复静阳变阴也静而
 生阴静而复动阴变阳也互为其根者阴
 错阳而阳错阴也一动一静分阴分阳清
卷首 第 7b 页 0119-097.png
 升浊沦二气判矣清而升者曰天浊而降
 者曰地天动地静二气运行变化之迹不
 可掩也老子云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此
 谓玄牝阖辟而生天生地玄牝即阴阳动
 静之机也反穷诸己则知虚化神有神则
 有感神感动而生气即动而生阳也气聚
 而生精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也精化而
 有形即静极而复动也静气相生性命立
 身心判矣气运乎心天道所以行也精主
 乎身地道所以立也是知身心即两仪也
卷首 第 8a 页 0119-098.png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
行也
  者两仪之变也两者二也不言二而言
 两者何也两者配合之谓也合则有感感
 则变通也阳变阴合阴阳感合而生五行
 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
 金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数也五行运化机
 缄不已四时行而百物生焉以身言之身
 心立而精气流行五脏生而五神具矣天
 一生水精藏于肾也地二生火神藏于心
卷首 第 8b 页 0119-099.png
 也天三生木魂藏于肝也地四生金魄藏
 于肺也天五生土意藏于脾也五行运动
 而四端发矣达是理者则能随时变易以
 从道也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

 天一天三天五阳数也地二地四阴数也
 故曰五行一阴阳也阳者太极之动阴者
 太极之静动静不二则返本故阴阳一太
 极也返本则合乎元虚故曰太极本无极
卷首 第 9a 页 0119-100.png
 也修鍊之士运气回遗周而复始惟神不
 变由其不变故运化无穷攒簇五行者神
 也会合阴阳者亦神也神本虚也鍊精化
 气鍊气化神鍊神遗虚谓之返本遗元遗
 元者复归于无极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五行各一其性者谓五行各具一太极也
 五行生数各以五数加之即成数也天一
 生水加五地六成水也地二生火加五天
 七成火也天三生木加五地八成木也地
卷首 第 9b 页 0119-101.png
 四生金加五天九成金也天五生土加五
 地十成土也是谓五行各具五行也前文
 谓五行一阴一阳也阴阳一太极者言其
 体也此谓五行各一其性者言其用言其
 体则五行同一太极言其用则五行各具
 一太极也言其体反本遗元也言其用设
 施之广也体者逆数也用者顺数也逆数
 知其所始顺数知其所终知始而不知终
 则不能致广大知终而不知始则不能尽
 精微原其始则浑浑沦沦合乎无极推其
卷首 第 10a 页 0119-102.png
 终则生生化化运乎无穷逆顺相须则始
 终不二显微无间则性理融通是谓体用
 兼而合道也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元极之真者元神之妙应也二五之精者
 五行之妙合也妙合而凝者作成万有也
 大哉无极之真也先天之祖太乙之根三
 元之母众妙之尊上下不变古今常存天
 得之确然而定位地得之隤然而立形乾
 定位而万物资始坤立形而万物资生至
卷首 第 10b 页 0119-103.png
 哉二五之精也非有非无非浊非清恍恍
 惚惚杳杳冥冥妙乎无体合乎无伦天地
 由之而立位日月由之而运行一气由之
 而融化万物由之而生成人只知受天地
 之生而不知受气于无极之真人只知立
 天地之中而不知立形于二五之精无极
 之精而不变神不足以化气二五之精不
 妙合气不足以变形欲鍊其神必先保真
 欲固其形必先保精真精不泄气固神灵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圣人之能事毕矣
卷首 第 11a 页 0119-104.png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
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者人之极也人之生也得乾道则成男
 得坤道则成女以卦言之乾初爻交坤成
 震震为长男坤初爻交乾成巽巽为长女
 乾中爻交坤成坎坎为中男坤中爻交乾
 成离离为中女乾爻交坤成艮艮为少男
 坤上爻交乾成兑兑为少女六子者乾坤
 之互体也六子互交六十四卦备矣六十
 四卦变动无穷万物生生化化而无息也
卷首 第 11b 页 0119-105.png
 以身言之乾为首坤为腹天地定位也离
 为目坎为耳水火不相射也震为足巽为
 手雷风相薄也艮为鼻兑为口山泽通气
 也此形体之八卦也若以性情言之乾坤
 身心也坎离精神也震兑魂魄也艮巽意
 气也八卦成列神行乎其中矣有无交入
 内外感动诸缘万虑自此出矣非一身之
 万物乎易系云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
 媾精万物化生正谓此也天地生成运化
 不息万物生生化化而无穷也○者万物
卷首 第 12a 页 0119-106.png
 之太极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
五气感动善恶分而万事出矣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位乎中天地万
 物父母人于万物最灵者得其中和之正
 故神与道浑浑沦沦一而不离也天地设
 位易行乎其中即身心立而神行乎其中
 矣天人初不间人自以为小何也盖由不
 知其原也推其本原人之未生之先抱养
 于太初纯纯全全未尝须臾离也人之既
卷首 第 12b 页 0119-107.png
 生气变有形形生气聚神发知矣本元灵
 觉之真即无极之真也五气感动真机妙
 应发于外也精感于耳谓之听地六成水
 也神感于口谓之言天七成火也魂感于
 目谓之视地八成木也魄感于鼻谓之嗅
 天九成金也意感于身谓之动地十成土
 也真机一发邪正分万事自此出矣若复
 有人收拾身心消遣情识聚五攒三抱元
 守一收视返听缄气调息外境勿令入内
 境勿令出一气归虚潜神入寂又岂有善
卷首 第 13a 页 0119-108.png
 恶之分也至于抱二五之精含太和之液
 复无极之真造虚无之域是谓返本遗元
 归根复命玉蟾曰父母未生以前尽有无
 穷活路身心不动之后复有无极真机其
 斯之谓欤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
 圣人钩深致远动必循理理之在乎天下
 莫能与之较故进修德业必先穷理穷理
 之要必先以中正仁义为本故圣人定之
 以中正仁义立极设教也中正者不性也
卷首 第 13b 页 0119-109.png
 仁义者天性之发也贯天充地干运枢机
 寂然不动体物无违曰中坦平蓦直柔顺
 大方安常主静应物无疆曰正克己复礼
 普济博施成全委曲接物无私曰仁出处
 语默感应随顺利己利人与物无竞曰义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正也者天下之至
 当也仁也者天下之大公也义也者天下
 之至和也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
 物足以和义是知仁义进修德业之要也
 中正者穷理尽性之要也中正仁义包罗
卷首 第 14a 页 0119-110.png
 天地揆叙万类以之修身则身修以之治
 国则国治周旋四海经纬天地巨细纤洪
 无不具备修进君子诚能三反昼夜用志
 不分吾见其成道也易矣
而主于静立人极焉
 所谓静者非不动若以不动为静土石皆
 可圣也通书云动无静物也是谓动中之
 静真静也立冬后闭塞而成冬谓静也日
 月星辰运行而不息谓之不动可乎冬至
 日闭关示民以静待动也是动中有静静
卷首 第 14b 页 0119-111.png
 中有动变化之机也静极而动天心可见
 矣子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是知万物之
 本莫贵乎静静而又静神得其正理所以
 穷性所以尽以至于命超凡越圣老子所
 谓清静为天下正大学云定而后静人生
 以静者天性也若复有人以静立基向平
 常践履处摄动心除妄情息正气养元精
 自然于寂然不动中感通于万物也恁么
 则静亦静动亦静动而应物其体常静是
 谓真静真静久久则明妙明妙而后莹彻
卷首 第 15a 页 0119-112.png
 莹彻而后灵通莹彻灵通十方无碍是谓
 至清静也心清静则身清静定矣一身清
 静则多身清静多身清静则山河大地一
 切清静一切清静则天下将自正经云人
 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此之谓也古圣人
 云而主于静立人极焉此圣人教人之功
 也非观复知化者孰能及此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
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圣人之于天下犹天之于万物也故与天
卷首 第 15b 页 0119-113.png
 地齐德日月齐明四时合序造化合机也
 圣人体阴阳之运达事物之理先天也君
 子法则圣人奉顺天时后天也先天者天
 理自然不我违也后天者我弗敢违乎天
 也文言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君子奉顺天时正心诚意而修之故常吉
 小人背理违义肆情逐妄而悖之故常凶
 修之之要贵在顺时顺时之要莫若静静
卷首 第 16a 页 0119-114.png
 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
 可以合圣合圣而后知先天之道至是复
 矣广成子云无视无听抱神而静神将自
 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汝神守
 形形乃长生是知静者入圣之基也圣哉
 周夫子一言以蔽之主于静其为万世人
 天之师欤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之乾坤也立地之
卷首 第 16b 页 0119-115.png
 道曰柔与刚地之乾坤也立人之道曰仁
 与义人之乾坤也是谓三才肇形各具一
 天地也各具一太极也各有变化也推原
 其始则本同一太极也反穷诸己三才之
 道一身备矣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心之神
 气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身之精魄也立
 人之道曰仁与义意之情性也身心意定
 三花聚而圣功成矣
原始返终故知生死之说
 原其始则万物同出于一太极也反其终
卷首 第 17a 页 0119-116.png
 则万物复归于一太极也反穷诸己元气
 乃身之始也原乎元气先天而生后天而
 存周流六虚弥满八极彻地通天透金贯
 石三才由之而立位圣人体之而归根复
 命返性之初恍惚之中千和万合自然成
 真一切有形得之则生失之则亡卷之则
 藏于一毫端上放之充塞太虚之表包括
 万有至大难量原其所自先乎覆载混然
 成真身之元也由其始物强名曰元气故
 身此身因气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生变而
卷首 第 17b 页 0119-117.png
 有死生者气之聚万物出于机者也死者
 气之散万物入于机者也出生入死一聚
 一散即太极动静之机也动必终于静出
 必终于反生必终于死故原始返终故知
 生死之说也惟神莫测其始莫知其终历
 千万世而不变不易无古无今不生不灭
 由其不变故能运化生成无休无息也神
 也者圣而不可知之者也达是理者静坐
 而养神安寝以养气冥情于寂潜心于极
 长生久视之道得矣
卷首 第 18a 页 0119-118.png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易之在天下无时不变无时不化生生化
 化而无穷者易之妙也神无方易无体通
 天下之变者易也尽天下之变者神也易
 系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
 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
 者变化之始也两仪者太极之变也四象
 者两仪之变也八卦者四象之变也吉凶
 者八卦之变也六十四卦万事万理一切
 有情皆八卦之变始终不变者易也由其
卷首 第 18b 页 0119-119.png
 不变故变易无穷也原其始也一气生万
 有反其终也万有归一无始终不变者神
 也由其不变故能运化不息也散一无于
 万有者神也会万有归一无者亦神也神
 也易也至矣大矣




全真集玄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