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725-061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鱼堂剩言卷十一
      监察御史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太仓王石隐刻说文论正自云此书十年静悟十年考
正汇成三十万言诚宇内所未有之书亦宇内不可少
之籍其自喜如此诸庄甫言石隐少习医壮而友桴亭
确庵乃勉于学二子皆兄事之其学不从八股入而能
刻励成一家言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725-0613d.png
陆翼王博闻而朴实君子也家多藏书如仪礼经传通
解金仁山许白云真西山魏鹤山文集及西山读书记
其家多有学蔀通辨一书孙北海亦从翼王借得韩元
少徐彦和皆从借抄翼王言北海学博而才敏其所著
诸书虽不皆精然多有益于学者博学之士皆收入门
下相助挍对朱锡鬯顾宁人其尤也顾宁人有日知录
多发先儒所未发又言桴亭确庵当娄东二张盛行之
时独卓然以实学自励不肯随声附和桴亭上马抚台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725-0614a.png
二十四款皆切中时务
胡敬斋集三卷目录自第五叶后缺疑其书尚不止此
查焦弱侯经籍考不载此书卷首有门人鄱阳余祐
其第一篇奉于生书托其于京中寻程子遗书朱子语
类伊洛渊源晦庵文集等书噫先辈于书亦得之难如

陆翼王言嘉定四先生之文皆本于归震川盖震川一
脉独传于嘉定而及于馀子也震川墓志系唐叔达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725-0614b.png
笔托名于王文肃初文肃欲自作数日不成卒使叔达
为之
翼王又言黄陶庵每在神前以三事自誓不妄取不二
色不谈人过其就馆于常熟也时张公国维巡抚吴中
取陶庵观风第一张公至主人所请与相见甚欢时适
有以千金之事求主人为言于张公者主人适别有一
事干张公不便又言劝陶庵言之陶庵坚不肯其人不
得已索太翁一书与之曰子言此则我甘旨之奉有馀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725-0614c.png
孝莫甚焉陶庵卒不肯曰不可破我不妄取戒既第后
不肯干渎有司太翁每以家贫为言卒不能移其意盖
其誓于神前者皆能力践其言又言明季士大夫相聚
上者言道德次者论文章最下宁可涉声色无有及于
货利者余言陶庵之学间入于禅翼王言陶庵本从濂
洛入门后喜静坐又喜阅坛经诸书因不无夹杂又言
此事是非诚难辨在江宁得学蔀通辨乃始知之又言
魏环极言孙北海诸书以考正晚年定论为第一又言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725-0614d.png
嘉定前辈之书严永思通鉴是一好书虽有云温公通
鉴有资于治者取之无关于治者略之今严书所详温
公非不知之乃其所不取者也然严书亦不为无益又
言徐九一虽溺于声色而晚节甚好宜其有子昭𤼵(名/枋)

吴淞江之白鹤港南有宣圣衣冠墓读其碑乃孔子四
十四代孙稹仕隋为苏州刺史因家焉而以宣圣衣冠
葬于此循其墓道过一小桥桥北即先师庙先圣及四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725-0615a.png
配皆塑像左为启圣祠祠有孔子周流列国图右为子
之燕居有吴道子画圣像石碑二庙后即先圣衣冠墓
墓后有书院守祠僧圣归居之僧云道子圣像碑其大
者相传为徐文真家摹刻乱后埋没于瓦砾中康熙九
年移置于此其小者相传为松江顾氏家物则在此已
久又云塑像先是万历时陆古堂仿阙里像为之岁久
圯坏今年八月邑中士大夫改塑以旧像为不文俱从
改易然失其真矣陆古堂即纂广舆记者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725-0615b.png
舟中看山晓阁明文选见曾异撰弗人送刘汉中教授
广信序云信州鹅湖古朱陆辨论同异处也自弘正以
前则朱胜隆万以后则陆胜嘉隆之间朱陆争而胜负
各半说得明白然曾意却是要调停于朱陆之间曾又
送林守一序云使司马子长而与人交必不能成史记
其意谓必目中无人独往独来然后其气无碍而能著
作此不成议论又曹峨雪贺施存梅八十序十分回护
谓昭代奄竖之祸三为振为瑾为忠贤而忠贤为烈颂功德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725-0615c.png
如莽迫帝后如操私人典兵室有藏甲如产禄南北军
文负文定不能尼振文正文恪不能尼瑾如扬方沸之
羹而欲澹洒之以仙掌之露势所甚难为时计者独有
抽薪一法耳自寅秋膺简命缇骑不复出诏狱之威亦
稍杀止则以曲逆之沉思运仲弓之妙用委蛇调剂师
既不言世亦不得尽知不然一跌而为蕃武再跌而为
训注往事可鉴又何幸焉噫存梅所处何时所居何位
所行何事可以抽薪两字塞责耶共阅倪鸿宝黄石斋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725-0615d.png
文湛持陈明卿谭友夏章大力罗文止艾千子张受先
文数十首惟千子宋史礼乐志论差为有用文字金正
希文嫌其多衰飒之气张天如文颇精寔而气多滞有
陈弘绪号石庄者文气甚爽未详其为何人陈卧子平
内盗议颇佳田一俊罗念庵祠田记李维桢告信陵君
祠文俱可人意于慎行与司寇丘公论江陵事书最是
有关系文字冯琢庵寄山阴王相公书伍容庵上首辅
书是有用之文陈眉公袁石公等书俱纤细无足取又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725-0616a.png
冯琢庵文昌阁记云今祠家多援周天列星而以人事
之取斗四星图绘其象而谓之魁指戴筐六星为缟衣
素舄青童白马而谓之文昌夫以悬象著明列宿之次
乃能下而与人通其言语文字听其钟鼓管籥飨其牲
牢酒醴此其说宜儒者所不道最足醒人
程孟阳耦耕堂集纤细无可取
常熟志修于嘉靖己亥平湖冯汝弼作县时也查有明
一代人物当以吴讷为第一传称其非圣之书不读文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725-0616b.png
非关于世教不为所著有小学集解北汉字义等书永
乐时人其所著尊经阁记发明朱子子游祠记甚明朱
子记中引隋书儒林传序南方之学得其精华及荀卿
非十二子篇媮懦惮事无廉耻嗜饮食是子游氏之儒
虽引之而不明言其所出得讷记而愈明讷云荀去子
游几二百载其时弟子乡人或狃于习俗遂议及子游
故朱子云云修志者邑人邓韨
古微书者华容人孙㲄纂古谶纬之书而自附以论解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725-0616c.png
偶捡其一段颇好曰三坟以伏羲为燧人之子矣郑玄
六艺论又谓遂皇之后历六纪九十一代至伏羲皇甫
世纪云女娲氏亦风姓伏羲之妹也谯周古史考则云
遂人次有三姓乃至伏羲伏羲次有三姓乃至女娲郑
玄以大庭氏为神农之别号而谯周以神农炎帝非一
人自神农至炎帝一百三十三姓罗泌路史至以为轩
辕之前别有轩辕而有巢之上更一有巢何上古之多
茫冥也夫以帝王至贵而隐泯曶汨犹若此而况于后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725-0616d.png
世一介里巷修名者其孰为表而传之使声施不朽哉
见张尔公四书大全辨大约好因史以证经此其所长
而多翻朱注非纯正之书也比之见圣编则较敛然才
又不如内引陈几亭则称嘉善陈氏引谭梁生顾麟士
则称或曰
齐东野语系南宋周密字公谨所著内有辨复覆伏三
字音义一段甚好曰复覆伏三字音义相出入易于混
乱今各疏于左复有三音房六切者复归之复也字书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725-0617a.png
训以往来是也易卦之复毛诗复古复竟土语言可复
也克己复礼皆是也易注云还语注犹覆与诗为恢复
之复其义一也扶富切复又之复也字书训以又是也
书复归于亳诗复会诸侯语复梦周公则不复也及复
见复闻之类皆是也芳六切与覆同音者反复之复也
易乾象赞反复道也释文芳六切本亦作覆是也覆亦
有三音芳六切者反覆之覆也字书训以反是也中庸
倾者覆之注败也与易反复道也之复音同义异敷救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725-0617b.png
切者覆帱之覆也字书训以盖是也扶又切者伏兵也
左传君为三覆以待之是也伏亦有二音房六切者伏
羲之㐲也字书训以伺也匿也隐也是也三伏之伏及
伏羲伏生赤伏符皆是也扶富切者鸟抱卵也庄子越
鸡不能伏鹄卵及后汉大丈夫当雄飞安得雌伏皆是
也前五行志元帝初年中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颜云
房富反用字者不可以不辨焉
王元美望太湖诗云青天不道向外生白日如从此间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0725-0617c.png
没此二句虽是形容太湖之寥廊然亦可见人之见识
易局于一隅若不从太湖之外看而只就太湖中看则
几疑天日只在太湖边上矣
江陵答大同巡抚贾春宇曰俺答既死彼中无主争王
争印必有一番扰乱在我惟当沉几处静以俟其自定
有来控者悉抚以好语使人人皆以孟尝君为亲己然
后视其胜者因而与之不宜强为主持致滋仇怨也此
纯是战国机械以程朱处此当如何曰程朱亦不强为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0725-0617d.png
主持但其来控则以至诚告之曰朝廷无成心但尔众
共推服能效顺者当主之
妹婿陈耐庵好学不倦藏书甚富余为颜其堂曰万卷
尝云穷达天也若不读书便不识义理不识义理何以
为人余首肯其言
魏永叔禧延陵书院记云汉唐之党祸君子与小人相
攻也至雒蜀之党分而君子与君子相攻矣雒蜀之争
是君子之讲学与君子之不讲学者相攻也至朱陆之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0725-0618a.png
党分近日程朱阳明之说异而君子之讲学与讲学者
相攻矣为学者各有所得力之处要归于圣贤之道而
己又蔡忠襄传云姚江王文成公以道学立事功为三
百年一人洒北宋以来儒者之耻于此二文可窥其学
孙北海禹贡山水考其中考核亦多可据但每将他人
之说与己意夹持间架不清
汪苕文钝翁类稿有云古之君子欲进则进欲退则退
未有不浩然自得者也今之君子侧身迟回于进退之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0725-0618b.png
际恒皇皇焉不能自主何也非其人为之其时为之也
古之君子力耕以为食力蚕以为衣俛仰身世无求而
皆给故当其不得志而退也毕其生可以无闷今之君
子仰无以养其亲俯无以育其妻子饥寒之患迫于肌
肤此其时与古异矣虽不得志其能遁世长往浩然于
寂寞无人之地哉吾以是知其难也读此一段不觉为
之慨然不得不令人思许鲁斋治生为急一语
钝翁类稿内有王西樵传载其所作伪诗传论略云近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0725-0618c.png
世所传子贡诗传申公诗说皆伪也明有鄞人丰道生
好撰伪书自言其家有鲁诗世学一书传自远祖稷实
自撰也又作诗传托之子贡以为张本而所谓世学者
若相与发明寻有妄人依旁诗传别撰诗说其体类小
序其说与丰氏尽同惟篇次小异道生叙诗传源流又
诡其所从出云魏正始中虞喜奉诏摹石而宋王子韶
开河得之其说最支离而同时诸公无觉之者郭子章
刻之于楚李维桢为序亦不一致疑惟道生同郡周应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0725-0618d.png
宾者著九经考异辨之特详然微周氏其伪亦灼然也
凡古书源流存亡真赝汉艺文隋经籍降及郑通志马
通考诸书可覆而按也汉书儒林叙诸家授受尤悉并
无一言及子贡诗传者考虞喜传亦无奉诏书石经事
独申公为鲁诗汉志鲁故二十五卷说二十八卷隋志
明言亡于西晋安得至今犹存耶此书本不足以欺后
世而姚氏诗疑问引传说与序等遂若诗传果出子贡
之手者按西樵氏论最有功于诗汪载之集中亦最有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0725-0619a.png
见余向固疑之然未知其出于丰坊也
又云公伯寮亲与七十子之列而敢于毁季路邢和叔
本程门高弟而遽诬宣仁以附绍述之说比例固好但
寮虽史记列弟子中而家语无之未可定为弟子也即
使果弟子矣或在七十人之外而未必在七十人之内
即使在内矣而或在执贽以后叛其师友或在执贽以
前未闻圣教皆不可知事辽远难以臆断也
读张文潜集喜其论汉曰文帝之所以裁绛侯者乃所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0725-0619b.png
以深爱之宣帝之所以宠霍光者乃所以深害之论德
宗曰德宗先讨田悦是先攻其坚故天下乱宪宗先平
元济是先攻其易故天下定又论鲁仲连曰孔子请讨
陈恒不可则止仲连以布衣而出身救天下之患此墨
子摩顶放踵之学论吴起曰起从事于法而不知权此
主少国疑众情未信时之所深忌子产所以欲焚载书
论商鞅曰善养生者和其血气平其心志有贱丈夫焉
不能忍岁月之勤而急其效于耳目之前于是服毒石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0725-0619c.png
饵恶草以激之方其效也刚壮勇力倍于平时然不过
数年而遗毒馀孽溃裂四出一日皆作而不可制又喜
其讥司马迁之反覆详叙聂政荆轲窦婴灌夫之事又
论邴吉曰虏入云中诏问丞相御史以虏所入郡御史
不能对得谴责而丞相能具知见谓忧边思职夫吉之
能知驭吏之力也吉当曰臣与御史等耳臣之仆有先
白臣臣是以知之此其为能岂独忧边思职而已哉吉
脱宣帝于死能绝口不道独贪一驭吏之功殆必不然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0725-0619d.png
传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吉未之思与论赵充国
云武帝战丐奴之强而不能引丐奴于弱而后战唐太
宗知颉利之方强虽足以胜之而未可以无患故与之
临渭水而盟其后李靖以孤军而功过于卫霍之百战
惟投其时故也勾践与范蠡谋吴勾践不能忍而欲𤼵
也数矣蠡独不可至稻蟹之变而遂起而不疑此即充
国之法也论李郭曰李光弼治军行兵出郭子仪之右
而当时诸将皆望风伏子仪子仪能使吐蕃为父而史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0725-0620a.png
思明乃上书请诛光弼大抵光弼之实不及子仪之名
子仪安坐而有馀光弼驰骋而不足余尝思其故读史
思明传见光弼使乌承恩潜杀史思明事而后知李郭
之优劣盖子仪之为人至诚不欺主于忠信其胸中洞
然大人也故静则人安其德动则人伏其义光弼则市
井之智盗贼之谋有时而用此于伏人之道小矣汉高
伪游云梦虽能执韩信而信之反心自此生矣当此时
高才智士亦有轻其君之心故英布贯高之徒继踵而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0725-0620b.png
起此非伏英雄之道也按文潜之论李郭最正然其论
治术则引老子曰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必固
与之天之将寒也不以霜雪为之也金石裂土山焦者
所以为今日之霰雪也天之将暑也不以蒸郁为之也
震风积雪者所以为今日之炎烈也故圣人未有不尚
乎术也此则苏氏之馀习大抵圣人言术必归之道苏
氏之徒言道必归之术
 三鱼堂剩言卷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