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725-05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鱼堂剩言卷七
      监察御史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
庄渠遗书内有与余子积书云朱子晚年定论近始见
之似不计年之先后论之异同但合己意即收载之耳
今亦无论其他如载答何叔京书所谓因良心发见之
微猛省提撕使心不放便是做工夫本领此正中年以
前未定之论与中和旧说相同也文公论心学凡三变
卷七 第 1b 页 WYG0725-0593b.png
如存斋记所谓心之为物不可以形体求不可以闻见
得惟存之之久则日用之间若有见焉此则少年学禅
见得昭昭灵灵意思及见延平尽悟其失后会南轩始
闻五峰之学以察识端倪为最初下手处未免阙却平
时涵养一节工夫别南轩诗所谓惟应酬酢处特达见
本根答何叔京书尾谓南轩入处精切皆谓此也中和
旧说论此尤详其后自悟其失改定已𤼵未发之论然
后体用不偏动静交致其力工夫方得浑全此其终身
卷七 第 2a 页 WYG0725-0593c.png
定见也祭南轩文始所同哜而终所共弃其此类也夫
大抵先生自其初年固已卓然有志圣学然未免为言
语文字分却工夫至于中年以后方有一规模今日正
当因先生已定之论而反证其未定者庶几有所持循
也观此条庄渠之学颇正
唐荆川编诸儒语要十卷高景逸序云前六卷皆诸先
生所自得语后四卷则辨析同异然前六卷载周程张
朱五先生上蔡龟山五峰南轩之语而终以象山慈湖
卷七 第 2b 页 WYG0725-0593d.png
白沙阳明之语如河津馀干不得与焉则去取未当也
后四卷杂取先儒之言而不注明姓氏则条例未善也
又有续语要六卷则系薛文清吴康斋陈剩夫章枫山
胡敬斋曹月川蔡虚斋魏庄渠徐养斋尤西川吕泾野
王心斋罗念庵罗近溪钱绪山王龙溪邹东廓十七人
之言宛陵黄一腾所纂辑也然遗罗整庵邵二泉亦不
能无议徐养斋尤西川未详其为何人 曹月川余未
见其书今观此编所载如云人气聚而生气散而死犹
卷七 第 3a 页 WYG0725-0594a.png
旦昼之必然安有死而复生为人生而复死为鬼往来
不已而为轮回哉其言卓然又此编载其太极图说述
解序存疑录序儒者宗统谱序家规辑略序则其书皆
传于世 尤西川大约是良知家然其言有甚精当者
如云凡人有向善之心而又使人怪者多是自己胜心
气浮有以致之且如讲说事理或论文说书少有所见
即思压人或是挟知故问人言未毕即伸己意此等处
虽善亦恶也又或被人规警不肯认过改悔委曲辗转
卷七 第 3b 页 WYG0725-0594b.png
寻路出脱则是彼有爱我之心我反拒之以此交人人
谁容乎必须虚心平气谦己下人求益不求胜可也又
云未悉人言而辄伸己意此学者通病却在未悉辄伸
之间不在议论是非处又云后生于前贤及前辈语言
有与我不合者尤须下气抑心反覆详味必不可从然
后断之尤须克去胜心勿以一言得失轻议前人苟同
之与立异皆私心也更学何事又云正大光明之士未
免有以善服人之病又云风水家说坏人心术断以大
卷七 第 4a 页 WYG0725-0594c.png
义禁而绝之可也六经四书不言风水苟于礼义有关
孔孟当详说之矣又云我儒言仁统四德然四德亦各
统仁随时随事立名非有偏全之异理一而已按几亭
学言第一卷内又云礼义智皆仁也言心也若以事则
仁义智皆礼而已矣是故教人为国以礼礼也者三者
之畅于四支发于事业者也非礼则三者不可见亦无
自行
叶讱庵谆谆以躬行为重论学不以阳明为不是出卫
卷七 第 4b 页 WYG0725-0594d.png
尔锡潜斋寤言相示卫亦微向阳明者寤言中云立大
志审几微踏实地又云初学不制俗情无以见至情然
至情未能𤼵动终摆脱俗情不来故致曲集义皆因其
所𤼵而扩充之使有火然泉达之势又云学者未能中
行宁为狂狷未可与权先求有立未能温良恭俭让先
为刚毅木讷此皆名言
陆桴亭性善图说大旨谓人性之善正要在气质上看
此只说得朱子不离气质一边而略了不杂气质一边
卷七 第 5a 页 WYG0725-0595a.png
此图甚不必作至论高顾大旨而深取高子无声无臭
即至善也一语谓阳明以善为有声臭故说无善无恶
岂知善固无声无臭者乎不知高子此语亦未是谓善
无声无臭是知无极而未知太极也知冲漠无朕而未
知万象森然已备也虽若异乎阳明之说而实与阳明
之说同归也张干臣困知记序云始也以儒而托于禅
既也以禅之实篡儒复以儒之名攻禅有崇正学之称
而已非正学有辟异端之论而已趋异端此数语曲尽
卷七 第 5b 页 WYG0725-0595b.png
嘉隆以来讲学之弊
较对困知记见整庵论薛文清气有聚散理无聚散之
说云气之聚便是聚之理气之散便是散之理惟其有
聚有散是乃所谓理也若云一有一无则非理气无缝
隙之论矣此一段说得最好与整庵别处论理气不同
余前疑文清之言未融得此豁然
容城孙奇逢(字钟/元)理学宗传一书混朱陆阳明而一之
盖未知考正晚年定论也但慈湖龙溪近溪海门则列
卷七 第 6a 页 WYG0725-0595c.png
在末卷补遗之中盖亦知其非矣
理学宗传章本清心性说曰心学传自虞廷虽曰观诸
孩提之爱敬则人生之初其心本无不善观之行道乞
人不受嘑蹴虽牿亡之后本心犹有未尽泯者不知此
乃圣贤多方引诱或指点于未丧之前或指点于既丧
之后无非欲人自识其本心以自存也不然人莫不为
孩提也曾有渐长不为物引习移者乎乞人不受嘑蹴
曾有永保此心而勿丧者乎譬之榖种不种不生譬之
卷七 第 6b 页 WYG0725-0595d.png
真金不淘不净近之论心学者如之何竞指众人见在
之心即与圣人同也其说甚正然观其意却似以心为
主而以理从之不是以理为主而以心从之 又见钱
绪山论师门虚寂之旨曰变动周流虚以适变无思无
为寂以通感大易之训也自圣学衰而微言绝学者执
于典要泥于思为变通感通之旨遂亡彼佛氏者乘其
衰而入即吾儒之精髓用之以主持世教为吾儒者仅
仅自守徒欲以虚声拒之不足以服其心言及虚寂反
卷七 第 7a 页 WYG0725-0596a.png
从而避忌之不知此原是吾儒家常茶饭沦落失传以
至此耳此其援儒入墨推墨附儒可谓巧矣又论无善
无恶曰目无色故能尽天下之色耳无声故能尽万物
之声心无善故能尽天下万事之善直是放言无忌愚
思王氏与高弟语言流传者宜仿阳明要书例摘而辨
之庶使后世不再惑也
象山云六经皆我注脚率天下之人而祸六经者必此
言也夫此正朱子所谓以意捉志而非以意逆志也
卷七 第 7b 页 WYG0725-0596b.png
学者不知正学而轻于信人如理学宗传所载贺克恭
之于白沙南元善徐珊等之于阳明此正朱子所谓笃
信而不好学则所信非其正者也(南元善字大吉渭南/人阳明座师闻讲学)
(遂列弟子列徐珊师阳明举乡试癸未南宫以心学为/问阴以辟阳明珊读策问叹曰吾乌能昧吾知以倖时)
(好耶不对而出闻者难之曰尹彦明后一人也同门欧/阳德魏良弼等直发师旨不讳亦在取列克恭刻白沙)
(像悬/于室)
黄太冲有沈清溪墓志言心性之辨亦明大约自罗整
庵痛言象山阳明之后如高景逸刘念台皆不敢复指
卷七 第 8a 页 WYG0725-0596c.png
心为性但心性之辨虽明亦不过谓心为气而性为理
心之中有性而性非即心云尔其欲专守夫心以笼罩
夫理则一也特阳明则视理在心外高刘则视理在心
内高则以静坐为主刘则以慎独为主而谓无动无静
高则似周子主静之说刘则似程子定性之说及朱子
中和初说而皆失其真
江陵请开经筵疏有圣功已密而益密圣德日新而又
新之语因思大学曰又日新孟子曰又从而振德之此
卷七 第 8b 页 WYG0725-0596d.png
两又字最有味凡为学教人俱不可不知此又字
汪苕文与计甫草书曰宗门之教固有不可思议者然
欲合孔子之道与禅为一则辟诸倾乳入酒终于酒乳
俱贬此条似是而非如此言却似宗门原有妙处但不
可与吾儒合则亦何怪天下之从之哉 昔之佞佛者
多合三教今之佞佛者又多分三教
张瑶山文集内有玉山遗响一种其一条云居茅屋中
每从搜览之暇默坐观心焚香一炷虽本体照彻不得
卷七 第 9a 页 WYG0725-0597a.png
遽信觉山空人静诸缘屏退点尘不到精神收拾透里
快然又其序云建我师祠以俎豆薛胡罗高四先生则
其学大抵微近于梁溪
又一条云塘南王公云孔子曰无知阳明言知善知恶
是良知姑就初学所及言之使从此透入必透到水穷
山尽处乃可夫单提良知既为后人所疑而塘南又浅
视良知提出无知水尽山穷从何下手此说得好
又一条云水帘洞天半路断始以梯升继则甃石而上
卷七 第 9b 页 WYG0725-0597b.png
然空中阶级意在速成根脚不平未及旬日雨过则崩
程子曰须是大其心使开辟譬如九层之台须大做脚
始得又称康节空中楼阁朱子言其四通八达须实地
上安脚更好嗟嗟夫心之所之曰志学者立志当以君
子自待以希圣希贤希天自期最不可薄视此身隘视
此心掀天揭地全在脚根否则便小有成就亦非大规
模久则且如风中草任其波靡如水上萍听其飘荡做
得一分便损一分做得一层便坏一层予是以因山径
卷七 第 10a 页 WYG0725-0597c.png
之既成复倾不能不与学者求其所以立脚所以栽根
此一条最警切不可不猛省夫康节犹空中楼阁也而
况不如康节者乎
篑山集云执著有执著之失和平亦有和平之失此非
著实体认者不知
又与人书云人欲合知行为一我必分知行为二单提
致知不如直说笃行为明白切实若以力行工夫总以
致良知三字尽之虽是透脱恐学者竟走入空寂一边
卷七 第 10b 页 WYG0725-0597d.png
此条最足羽翼程朱又与熊青岳书云若提明善二字
谓可包知行则致良知亦可包知行姚江复起将有辞
于我矣与前言同意不知青岳何以有此论
又与罗先生书云令师青老见解不偏考䆒有年其闲
道录颇与某私淑罗文庄之意有合又孙北老学问渊
深所梓薛文清胡敬斋罗文庄高存之四先生学约俱
有不谋而同者按此则篑山所推重者此二人而已
又有一书言宗儒语略前序后跋议论参差予所取于
卷七 第 11a 页 WYG0725-0598a.png
篑山者正在于此人能勇于从善如此天下有何事哉
使象山有此心则必无无极太极之争使阳明有此心
则必不执良知之说必不为晚年定论之书今人挟一
偏之见耻屈于正论多方以求胜孰知先生之所以不
可及者乃在于能屈耶气能抗万乘之威力足以却纷
华靡丽之习乃区区整庵一书遂退然自下尽改其故
学者非天下之大勇其孰能之乎
阅张篑山与熊青岳书论学问经济虽不是两个毕竟
卷七 第 11b 页 WYG0725-0598b.png
经济有从学问来者亦有不从学问来者从学问来者
学颜子之学即志伊尹之志不从学问来者则为骄吝
为器小为执拗甚至为奸险非不自谓有猷有为而其
实毒苍生而误国事者即此自命为经济之人其论最

篑山谓夫子之道中以贯之愚谓曾子言忠恕是诚以
贯之若程朱重主敬则又是敬以贯之此当互看
篑山语录上卷云学问止有渐进工夫别无顿悟法门
卷七 第 12a 页 WYG0725-0598c.png
又云诸家言自然言顿悟不问元气虚实专用表散之
剂不害人不止矣此最足见其学之正又云儒者言学
谓人所说过者不必更说然舍人所说过者更何从说
圣贤言语愈读愈有味越讲越无穷又深取章枫山先
儒之言已尽之说此足见其学之朴实又论气云无动
无静以所行有动有静矣气无聚无散以所附有聚有
散矣论阴阳云阴阳有相生之时无未生之时此又足
见其体认之细
卷七 第 12b 页 WYG0725-0598d.png
又云儒者之学不宜单提静字以类于禅然静则悔吝
少亦收敛杂驰之一端此说得亦斟酌
 
 
 
 
 
 三鱼堂剩言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