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725-05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朱随笔卷二
           监察御史陆陇其撰
  朱子大全集卷三十九
答林峦云足下之词富矣其主意立说高矣然类多采
摭先儒数家之说以就之耳足下之所以自得者何如
哉夫子所谓德之弃者盖伤此也愚按今之好著述者
须自度果非道听涂说乎
卷二 第 1b 页 WYG0725-0500b.png
又答林峦云凡读书且虚心看此一处文义令语意分
明趣味浃洽乃佳切不可妄引他处言语来相杂非唯
不相似且是乱了此中正意血脉也愚按此段与袁机
仲论易要分别层数一例姚江之良知山阴之慎独无
论其所指不是即使所指不差亦如其相杂何
答杨宋卿论诗惟视志之所向高下至于用韵属对比
事遣词之善否魏晋以前诸贤之作未有用意于其间
者愚按今人所谓诗之工拙非朱子所谓工拙矣
卷二 第 2a 页 WYG0725-0501a.png
答柯国材云谓之自得则是自然而得岂可彊求也哉
今人多是认作独自之自故不安于他人之说而必己
出耳愚按独自之自以人对我而言自然之自以我对
理而言
答许顺之云所有发明条示数端得反覆焉亦胜空书
往来耳愚按吾人于同志之友书信往来不可不知此
又答许顺之云夫子二字古人用之本非尊称如伐颛
臾之季氏毁仲尼之叔孙皆得以称然以孔门弟子称
卷二 第 2b 页 WYG0725-0501b.png
仲尼以此故后之人往往避其号盖不惟不敢使人以
是加诸已亦不敢以是加诸人也愚按此则夫子二字
自孔子而后人皆不当称犹之朕字是古人之通称后
世非天子则不敢称也 按卷四十二答石子重云顺
之终有桑门伊蒲塞气味又寄书与此间亲戚问湘中
议论而曰谤释氏者不须寄来愚按观此则顺之全是
佛学
答许顺之书一云幸秋来老人粗健心閒无事得一意
卷二 第 3a 页 WYG0725-0501c.png
体验比之旧日渐觉明快方有下工夫处日前直是一
盲引众盲耳其说在石丈书中更有一绝云半亩方塘
一鉴开天光云影共裴回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
活水来一云大学之说近日多所更定旧说极陋处不
少大抵本领不是只管妄作自误误人深为可惧耳一
云细读二书如所谓栖心淡泊与世少求玩圣贤之言
可以资吾神养吾真者一一勘过只此二十馀字无一
字不有病痛夫人心是活物当动而动当静而静动静
卷二 第 3b 页 WYG0725-0501d.png
不失其时则其道光明矣是乃本心全体大用如何须
要栖之澹泊然后为得且此心是个什么又如何其可
栖也即圣贤之言无精粗巨细无非本心天理之妙若
真看得破便成己成物更无二致内外本末一以贯之
岂独为资吾神养吾真者而设哉若将圣贤之言作如
此看直是全无交涉愚按读后一书始知前二书所谓
源头所谓本领非栖心澹泊之谓不然则本领源头等
字与姚江金溪之学何异哉
卷二 第 4a 页 WYG0725-0502a.png
又答许顺之云心一也操而存则义理明而谓之道心
舍而亡则物欲肆而谓之人心自人心而收回便是道心
自道心而放出便是人心顷刻之间恍惚万状所谓出
入无时莫知其乡也愚按此则孔子所谓心亦即孟子
所云仁义之良心而非空指知觉之心也说者谓孔子
是指心之为物与孟子指仁义之良者不同恐未是
又答许顺之云旧说太高之弊如君子不谓命止是以
所值于外者而言如舜之于瞽瞍文王之于纣晏婴之
卷二 第 4b 页 WYG0725-0502b.png
于孔子孔子之不得时位之类不须说气质不同愚按
集注既引程子所禀之说又引张子晏婴智矣之说乃
是兼所禀所值言
又答许顺之云顺之既有室家不免略营生理此固不
得不尔也粗有衣食之资便免俯仰于人败人意思此
亦养气之一助也但不可急急皇皇役心规利耳愚按
此即鲁斋所云学者以治生为急也但急字要看得好
不要认做汲汲皇皇之意
卷二 第 5a 页 WYG0725-0502c.png
又答许顺之云相见似无可说别后又觉得有无限说
话合商量愚按此二语曲尽朋友间光景
答陈齐仲云格物之论伊川意虽谓眼前无非是物然
其格之也亦须有缓急先后之序岂遽以为存心于一
草木器用之间而忽然悬悟也哉且如今为此学而不
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
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
欲其成饭也愚按明季讲学之儒亦多以知本讲格物
卷二 第 5b 页 WYG0725-0502d.png
然与朱子所谓缓急先后之序则又不同不可不辨
答徐元聘云周公东征不必言用权自是王室至亲与
诸侯连衡背叛当国大臣岂有坐视不救之理帅师征
之乃是正义不待可与权者而后能也若马郑以为东
行避谤乃鄙生腐儒不达时务之说可不辨而自明愚
按朱子于此说得斩截如此乃蔡氏书传则不从朱子
而从马郑未知何故
王近思问霍光小心谨厚而许后之事不可以为不知
卷二 第 6a 页 WYG0725-0503a.png
马援戒诸子以口过而裹尸之祸乃口过之所致二人
之编在小学无亦取其一节耶答云采葑采菲无以下
体取人之善为己师法正不当如此论也愚按知此则
随所见闻皆可取益矣
答魏元履云欲为春秋学甚善但前辈以为此乃学者
最后一段事盖非理明义精则止是较得失考同异心
绪转杂与读史传摭故实无以异愚按此可见读书之
次序
卷二 第 6b 页 WYG0725-0503b.png
又云自家身心尚且奈何不下如何说得行道救时底
话愚初看此却与吾斯之未能信相似细看知漆雕开
所言也有身心信不过处也有身心信得过而救时行
道信不过处
又答魏元履云先主见几不明经权俱失当刘琮迎降
之际不能取荆州乌在其知权耶至于狼狈失据乃不
得己而出于盗窃之计善言权者正不如此若声罪致
讨以义取之乃是用权之善权不离正正自有权二者
卷二 第 7a 页 WYG0725-0503c.png
初非二物也子房用智之过有微近谲处其小者如蹑
足之类其大则挟汉以为韩而终身不以语人也若武
侯即名义俱正无所隐匿其为汉复仇之志如青天白
日人人得而知之有补于天下后世非子房比也愚按
此论先主孔明最明但不知当日孔明何以不谏先主
却未论及
与魏应仲一书切中小学工夫可与程氏读书日程参

卷二 第 7b 页 WYG0725-0503d.png
答范伯崇第三篇论蒯瞆父子事最详明
范伯崇云乾元亨利贞犹言性仁义礼智答云此语甚
稳当愚按性是人人所同若乾与坤则便不同此不知
当如何看
又答范伯崇论在丧废祭斟酌最精(另见读/礼随笔)
  朱子大全集卷四十
答吴耕老云忠恕便已在一贯之中若耕老之说则是
鸢鱼飞跃内外精粗合为一贯矣而一贯之外零却忠
卷二 第 8a 页 WYG0725-0504a.png
恕二字恐非圣贤之意也愚按耕老之意谓飞跃不同
其实则一是为一贯而朱子以为非则知近来讲义之
解一贯未可据矣
答何叔京云李先生教人大抵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
发时气象分明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此乃龟山门下
相传指诀然当时亲炙之时贪听讲论又方窃好章句
训诂之习不得尽心于此至今若存若亡无一的实见
处辜负教育之意每一念此未尝不愧汗沾衣也愚按
卷二 第 8b 页 WYG0725-0504b.png
此书恐尚未是朱子定论其后又答何叔京一书云昔
闻之师以为当于未发已发之几默识而心契焉然后
文义事理触类可通莫非此理之所出不待区区求之
于句章训诂之间也向虽闻此而莫测其所谓由今观
之始知其为切要至当之说而竟亦未能一蹴而至其
域也此正与前一书意相同而后书之首有杜门奉亲
之语则知其为朱子亲在时语而非其晚年之论也
按年谱朱子四十岁丁母祝夫人忧
卷二 第 9a 页 WYG0725-0504c.png
又与何叔京论二程语录云大抵刘质夫李端伯所记
皆明道语馀则杂有至永嘉诸人及杨遵道唐彦思张
思叔所记则又皆伊川语也愚按观此则二程语亦必
有原不可分别者
又答何叔京云孟子论养浩然之气以为集义所生而
继之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盖又以居
敬为集义之本也夫必有事焉者敬之谓也若曰其心
俨然常若有所事云尔愚按今集注解必有事焉似不
卷二 第 9b 页 WYG0725-0504d.png
专以敬为说
又答何叔京云向来妄论持敬之说亦不自记其云何
但因其良心发见之微猛省提撕使心不昧则是做工
夫底本领本领既立自然下学而上达矣若不察于良
心发见处即渺渺茫茫恐无下手处也愚按此书之首
亦有奉亲遣日之语则亦是中年以前之论尚未定论
也其中段又云所喻多识前言往行固君子之所急某
向来所见亦是如此近因反求未得个安稳处却始知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25-0505a.png
此未免支离如所谓因诸公以求程氏因程氏以求圣
人是隔几重公案曷若嘿会诸心以立其本而其言之
得失自不能逃吾之鉴耶此等语亦易为姚江之徒所

又答何叔京云大学之序格物致知至于知至意诚然
后心得其正今只持志便欲心正义明不亦太草草乎
愚按此因叔京云持志则心自正心正则义自明故以
是箴之观此亦可见孟子之持志在知言之先矣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25-0505b.png
又答何叔京云鸢飞鱼跃明道以为与必有事焉勿正
之意同者今乃晓然无疑日用之间观此流行之体初
无间断处有下工夫处乃知日前自诳诳人之罪盖不
可胜赎也此与守书册泥言语全无交涉幸于日用间
察之知此则知仁矣愚按此书陈清澜以篇首赈粜事
考之知亦是中年未定之论
又答何叔京云存心养性便是正心诚意之事然不可
谓全在致知格物之后但必物格知至然后能尽其道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25-0505c.png
耳愚按大学八条目之次序皆当如此看
又答何叔京云公羊分陜之说可疑盖陜东地广陜西
只是关中雍州之地耳恐不应分得如此不均周公在
外而其诗为王者之风召公在内而其诗为诸侯之风
似皆有碍陈少南以其有碍遂创为分岐东西之说不
惟穿凿无据而召公所分之地愈见促狭盖仅得今陇
西天水数郡之地耳恐亦无此理愚按陜以东不必直
管到东海只主近畿而言公羊之说似不必疑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25-0505d.png
又答何叔京云二先生拈出敬之一字真圣学之纲领
存养之要法一主乎此更无内外精粗之间固非谓但
制之于外则无事于存也愚按此以敬为存养之要法
则存养固不止于敬乎
又答何叔京云所喻先存其心然后能视听言动以礼
则是存则操亡则舍而非操则存舍则亡之谓也愚按
观此则知所谓操存不专是内面工夫又答何叔京云
根本枝叶本是一贯身心内外原无间隔今曰专存诸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25-0506a.png
内而略夫外则是自为间隔而此心流行之全体尝得
其半而失其半也曷若动静语默由中及外无一事之
不敬使心之全体流行周浃而无一物之不遍无一息
之不存哉观二先生之论心术不曰存心而曰主敬其
论主敬不曰虚静渊默而必谨之于衣冠容貌之间其
亦可谓言近而指远矣按此即前一书之意 又别集
卷四有与叔京书曰人心无形出入不定须就规矩绳
墨上守定便自内外帖然亦此意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25-0506b.png
又答何叔京云濂溪之子元翁与苏黄游学佛谈禅盖
失其家学之传已久愚按濂溪之子一变至此而程朱
之子则不然者辟邪之功有严有不严哉
又答何叔京云未发之前太极之静而阴也已发之后
太极之动而阳也其未发也敬为之主而义已具其已
发也必主于义而敬行焉愚按观此则知敬义之于动
静是迭为宾主的
又答何叔京云能不改乐仁便在此亦未安唯仁故能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25-0506c.png
不改乐耳愚按如此说则孔颜乐处方有把柄
又答何叔京云体用一源者自理而观则理为体象为
用而理中有象是一源也显微无间者自象而观则象
为显理为微而象中有理是无间也既曰有理而后有
象则理象便非一物故伊川但言其一源与无间耳其
实体用显微之分则不能无也愚按此论显微体用比
第三十卷答汪尚书之言尤明
又答何叔京云天命之谓性有是性便有许多道理总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25-0506d.png
在里许故曰性便是理之所会之地非谓先有无理之
心而待其来会于此也但以伊川性即理也一句观之
亦自可见矣又云天下之理皆宗本于此则是天下之
理从性生出而在性之外矣其为两物不亦大乎记得
前书所引程吕答问者似己尽之愚按前书云吕与叔
云中者道之所由出程子以为若谓道出于中则道在
中内别为一物此段发明性即理也之意最明然中庸
首章注讲大本云天下之理皆从此出者盖此是以理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25-0507a.png
之体对理之用言而非以理与性对言也
  朱子大全集卷四十一
答冯作肃论吾亦欲无加诸人云博施济众之问与此
语先后不可考疑却因能近取譬之言用力有功而有
欲无加人之说也某尝谓欲立人欲达人即子贡所谓
欲无加人仁之事也能近取譬求仁之方即孔子所谓
勿施于人恕之事也愚按此于先后无考之中推出一
个先后来非精义如朱子便易入于凿
卷二 第 14b 页 WYG0725-0507b.png
答连嵩卿云所谓天地之性即我之性岂有死而遽亡
之理此说亦未为非但不知为此说者以天地为主耶
以我为主耶若以天地为主则此性即自是天地间一
个公共道理更无人物彼此之间死生古今之别虽曰
死而不亡然非有我之得私矣若以我为主则只是于
自己身上认得一个精神魂魄有知有觉之物即便目
为己性把持作弄到死不肯放舍谓之死而不亡是乃
私意之尤者尚何足语死生之说性命之理哉释氏之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25-0507c.png
学本是如此今其徒之黠者往往自知其陋而稍讳之
却去上头别说一般玄妙道理虽若滉漾不可致诘然
其归宿实不外此若果如此则是一个天地性中别有
若干人物之性每性各有界限不相交杂改名换姓自
生自死更不由天地阴阳造化而为天地阴阳者亦无
所施其造化矣是岂有此理乎愚按此段发明生死之
理十分透彻尤妙在起手将天地为主我为主两意反
诘之与论语何哉尔所谓达者同一法
卷二 第 15b 页 WYG0725-0507d.png
又答连嵩卿论克已复礼云仁其统体而礼其节文耳
愚按观此可想颜子问目之意大抵一部仪礼一部周
礼皆是此礼之目约而言之则视听言动四言犹之论
治者总而言之则曰实心实政分而言之则曰清慎勤
又分言之则曰抑强扶弱兴利除弊
又答程允夫洵云苏公早拾苏张之绪馀晚醉佛老之
糟粕愚按此虽指子由言其实子瞻亦是如此又云古
史中论黄帝尧舜禹益子路管仲曾子子思孟子老聃
卷二 第 16a 页 WYG0725-0508a.png
之属皆不中理仆数年前亦尝惑焉近岁始觉其缪盖
苏氏之辨虽朱子早岁亦不能无惑甚矣其误人也
又答程允夫云二程之学始焉未得其要是以出入于
佛老及其反求而得诸六经也则岂固以佛老为是哉
如苏氏之学则方其年少气豪固尝妄抵禅学如大悲
阁中和院等记可见矣及其中岁流落不偶郁郁失志
正剔子先病后瘳先瘳后病之说愚按答程允夫论苏
学诸书当与第三十卷答汪帅书同看
卷二 第 16b 页 WYG0725-0508b.png
程允夫问易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以养其心无一
毫私念可以言直矣由此心而发所施各得其当是之
谓义此与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相表里中庸言理易言学朱子答云此说是
也愚按言理言学即工夫本体之谓
又答程允夫言竿头进步狂妄之言非长于譬喻者愚
按此可见譬喻之法
程允夫问克己之道笃敬致知而已非礼勿视听言动
卷二 第 17a 页 WYG0725-0508c.png
笃敬也所以知其为非礼者致知也朱子答云克己乃
笃行之事固资知识之功然以此言之却似不切只合
且就操存持养处说方见用力切要处愚按观此则注
虽明健并言而就此章言则自重在健
程允夫问张子曰天性在人犹水性之在冰凝释虽异
其为物一也观张子之意似谓水凝而为冰一凝一释
而水之性未尝动气聚而为人一聚一散而人之性未
尝动此所以以冰喻人以水性喻天性也然极其说恐
卷二 第 17b 页 WYG0725-0508d.png
未免流于释氏朱子答云程子以为横渠之言诚有过
者正谓此等𤼵耳观孔子子思孟子论性似皆不如此
康节云性者道之形体也心者性之郛郭也身者心之
区宇也物者身之舟车也愚按张子冰水之喻似指义
理之性言不指气言然朱子亦谓其过不知何故
程允夫问濂溪横渠之学不知所造孰深朱子答云此
未易窥测亦非学者所当轻议也愚按观此可知朱子
教不躐等之意
卷二 第 18a 页 WYG0725-0509a.png
又答程允夫云魏公好佛敬夫无如之何愚按观此则
曹月川夜行烛一书其精神力量岂是寻常
答黄子厚云忠信只是一事但自我而观谓之忠自彼
而观谓之信此先生所以有尽己为忠尽物为信之论
也愚按以子以四教观之恐此说尚未妥
  朱子大全集卷四十二
答胡广仲云来谕谓动静之外别有不与动对之静不
与静对之动此则尤所未喻动静二字相为对待不能
卷二 第 18b 页 WYG0725-0509b.png
相无乃天理之自然非人力之所能为也若不与动对
则不名为静不与静对则亦不名为动矣愚按此等说
斩尽葛藤
又答胡广仲云上蔡虽说明道先使学者有所知识却
从敬入然其记二先生语却谓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
又自云诸君不须别求见处但敬与穷理则可以入德
矣二先生亦言根本须先培拥然后可立趋向又言庄
整齐肃久之则自然天理明五峰虽言知不先至则敬
卷二 第 19a 页 WYG0725-0509c.png
不得施然又云格物之道必先主敬以持其志此言皆
何谓耶熹窃谓明道所谓先有知识者只为知邪正识
趋向耳未便遽及知至之事也上蔡五峰既推之太过
而来谕又谓知之一字便是圣门授受之机则是因二
公之过而又过之试以圣贤之言考之似皆未有此等
语意却是近世禅家说话多如此若必如此则是未知
以前可以怠慢放肆无所不为而必若曾子一唯之后
然后可以用力于敬也此说之行于学者日用工夫大
卷二 第 19b 页 WYG0725-0509d.png
有所害恐将有谈玄说妙以终其身而不及用力于敬
者非但言语之小疵也上蔡又论横渠以礼教人之失
故其学至于无传据二先生所论却不如此盖曰子厚
以礼教学者最善使人先有所据守但讥其说清虚一
大使人向别处走不如且道敬耳此等处上蔡说皆有
病如云正容谨节外面威仪非礼之本尤未稳当愚按
朱子置敬字于八条目之先最是学问本领姚江之徒
不但认知字差从知字做起便先差
卷二 第 20a 页 WYG0725-0510a.png
又答胡广仲云愿虚心平气勿以好高为意毋以先入
为主而熟察其事理之实于日用之间则其得失从违
不难见矣盖谓天命为不囿于物可也以为不囿于善
则不知天之所以为天矣谓恶不可以言性可也以为
善不足以言性则不知善之所自来矣知言中此等议
论与其他好处自相矛盾者极多却与告子扬子释氏
苏氏之言几无以异愚按五峰之学亦本程子而其蔽
如此若非朱子则混儒释而一之岂待金溪姚江也哉
卷二 第 20b 页 WYG0725-0510b.png
又答胡广仲云性无不该动静之理具焉若专以静字
形容则反偏却性字矣记以静为天性只谓未感物之
前私欲未萌浑是天理耳不必以静字为性之妙也伊
川所谓其本真而静者真静两字亦自不同盖真则指
本体而言静则但言其初未感物耳愚按此因胡氏谓
静字所以形容天性之妙故答之如此即前不与动对
不名为静之说也
又答胡广仲云程子所谓无截然为阴为阳之理即周
卷二 第 21a 页 WYG0725-0510c.png
子所谓互为其根也程子所谓升降生杀之大分不可
无者即周子所谓分阴分阳也两句相须其义始备愚
按宇内事莫不皆然
又答胡广仲云孟子知觉二字却恐与上蔡意旨不同
盖孟子之言知觉谓知此事觉此理乃学之至而知之
尽也上蔡之言知觉谓识痛痒能酬酢者乃心之用而
知之端也二者亦不同矣愚按大学之致知是孟子所
谓知也姚江之致良知是上蔡所谓知也
卷二 第 21b 页 WYG0725-0510d.png
又答胡广仲云大抵天下事物之理亭当均平无无对
者惟道为无对然以形而上下论之则亦未尝不有对
也盖所为对者或以左右或以上下或以前后或以多
寡或以类而对或以反而对反复推之天地之间真无
一物兀然无对而孤立者此程子所以中夜以思不觉
手舞而足蹈也究观来教条目固多而其意常主于别
有一物之无对故凡以左右而对者则扶起其一边以
前后而对者则截去其一段既彊加其所主者以无对
卷二 第 22a 页 WYG0725-0511a.png
之贵名而于其所贱而列于有对者又不免别立一位
以配之于是左右偏枯首尾断绝位置重叠条理交并
凡天下之理势一切畸零赘剩侧峻尖斜更无齐整平
正之处凡此所论阴阳动静善恶仁义等说皆此一模
中脱出也愚按明季讲学之弊往往多此类
答吴晦叔云春秋书正据伊川说则只是周正建子之
月但非春而书春则夫子有行夏时之意而假天时以
立义耳文定引商书十有二月汉史冬十月为證以明
卷二 第 22b 页 WYG0725-0511b.png
周不改月此固然矣然以孟子考之则七八月乃建午
建未之月暑雨苗长之时而十一十二月乃建戌建亥
之月将寒成梁之候又似并改月号此又何耶或是当
时二者并行惟人所用但春秋既是国史则必用时王
之正其比商书不同者盖后世之弥文而秦汉直称十
月者则制度之阔略耳愚按二者并行之说最确后又
有答吴晦叔一书云天时则不可改故书云秋大熟未
穫此即止是今时之秋盖非酉戌之月则未有以见夫
卷二 第 23a 页 WYG0725-0511c.png
岁之大熟而未穫也以此考之今春秋月数乃鲁史之
旧文而四时之序则孔子之微意伊川所谓假天时以
立义者正谓此也若谓周人初不改月则未有明据故
文定只以商秦为證以彼之博洽精勤所取犹止于此
则无他可考必矣愚按此一段亦发明程子周人改月
不改时之意愚意改月不改月二者既并行则改时不
改时二者亦应并行
又答吴晦叔云大学之书虽以格物致知为用力之始
卷二 第 23b 页 WYG0725-0511d.png
然非谓初不涵养践履而直从事于此也又非谓物未
格知未至则意可以不诚心可以不正身可以不修家
可以不齐也但以为必知之至然后所以治己治人者
始有以尽其道耳若曰必俟知至而后可行则夫事亲
从兄承上接下乃人生之所不能一日废者岂可谓吾
知未至而暂辍以俟其至而后行哉愚按阳明之徒所
以议朱子者朱子固已自辨之矣彼自将章句泥看耳
又答吴晦叔云仁者性之德而爱之理也爱者情之发
卷二 第 24a 页 WYG0725-0512a.png
而仁之用也公者人之所以为仁之道也元者天之所
以为仁之德也仁者人之所固有而私或蔽之以陷于
不仁故为仁者必先克己克己则公公则仁仁则爱矣
不先克己则公岂可得而徒存未至于仁则爱胡可以
先体哉至于元则仁之在天者而已非一人之心既有
是元而后有以成夫仁也若夫知觉则智之用而仁者
之所兼也元者四德之长故兼亨利贞仁者五常之长
故兼义礼智信此仁者所以必有知觉而不可便以知
卷二 第 24b 页 WYG0725-0512b.png
觉名仁也大凡理会义理须先剖析得名义界分各有
归著然后于中自然有贯通处愚按此一段当与仁说
同看
答石子重云孔子言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
乡四句而以惟心之谓与一句结之正是直指心之体
用而言其周流变化神明不测之妙也若谓以其舍之
而亡致得如此走作则是孔子所以言心体者乃只说
得心之病矣圣人立言命物之意恐不如此兼出入两
卷二 第 25a 页 WYG0725-0512c.png
字有善有恶不可皆谓舍之而亡之所致也又如所谓
心之本体不可以存亡言此亦未安盖若所操而存者
初非本体则不知所存者果为何物而又何必以其存
为哉因此偶复记忆胡文定公所谓不起不灭心之体
方起方灭心之用能常操而存则虽一日之间百起百
灭而心固自若者方是好语但读者当知所谓不起不
灭者非是块然不动无所知觉也又非百起百灭之中
别有一物不起不灭也但此心莹然全无私意是则寂
卷二 第 25b 页 WYG0725-0512d.png
然不动之本体其顺理而起顺理而灭斯乃所以感而
遂通天下之故者云尔向来于此未明反疑其言之太
过自今观之却是自家看得有病非立言者之失也愚
按此当与三十九卷答许顺之论操存一段同看
答石子重云视听与见闻不同声色接于耳目见闻也
视听则耳月从乎声色矣不论心受与不受也愚按如
此分别甚细
石子重问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伊
卷二 第 26a 页 WYG0725-0513a.png
川解以为仁语录以为恕而未仁二义不同朱子答云
二先生说经如此不同处亦多或是时有先后或是差
舛当以义理隐度而取舍之如此说则当以解为正盖
其义理最长而亦先生晚年所自著尤可信也愚按今
人观朱子之书亦当如此分别
  朱子大全集卷四十三
与陈明仲云过割一条亦是民间休戚所系顷在同安
见官户富家吏人市户典买田业不肯受业操有馀之
卷二 第 26b 页 WYG0725-0513b.png
势力以坐困破卖家计狼狈之人殊使人扼腕每县中
有送来整理者必了于一日之中盖不如此则村民有
宿食废业之患而市人富家得以持久困之使不敢伸
理此最弊之大者愚按市人以持久困村民为吏者不
可不体此情
答陈明仲云苟欲闻过但当一一容受不当复计其虚
实则事无大小人皆乐告而无隐情矣若切切计较必
与辨争恐非告以有过则喜之意也愚按脩身者固当
卷二 第 27a 页 WYG0725-0513c.png
如此若言他人之过则岂可不辨虚实乎
答陈明仲云学固以至圣为极习固是作圣之方然恐
未须如此说且当理会圣贤之所学者何事其习之也
何术乃见入德之门所谓切问而近思也愚按切近二
字如此看即是循序渐进之意盖惟切近乃所以为广
远之阶也
答李伯谏云详观所论大抵以释氏为主而于吾儒之
说近于释者取之异于释者在孔孟则多方迁就以曲
卷二 第 27b 页 WYG0725-0513d.png
求其合在伊洛则无所忌惮而直斥其非愚按此书所
指正与嘉隆以来儒者之弊同
又答李伯谏云来书云韩退之排佛而敬大颠则亦未
能真排佛也熹谓退之称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能外形
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而已其与原道所称以之
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天下国家
则无所处而不当者果如何耶愚按朱子辨别古人之
语真如茧丝牛毛使异端一毫不可假借
卷二 第 28a 页 WYG0725-0514a.png
又答李伯谏云释氏果能敬以直内则便能义以方外
便须有父子有君臣三纲五常缺一不可今曰能直内
矣而其所以方外者果安在乎又岂数者之外别有所
谓义乎以此而观伊川之语可谓失之恕矣然其意不
然所谓有直内者亦谓其有心地一段工夫耳但其用
力却有不同处故其发有差他却全不管著此所以无
方外之一节也固是有根株则必有枝叶然五谷之根
株则生五谷之枝叶华实而可食稊稗之根株则生稊
卷二 第 28b 页 WYG0725-0514b.png
稗之枝叶华实而不可食此则不同耳愚按谓释氏
能直内犹之谓象山能尊德性耳皆是浅一层说明道
谓释氏唯务上达而无下学亦然
答李伯谏引上蔡云释氏之论性犹儒者之论心释氏
之论心犹儒者之论意此语剖析极精愚按上蔡二语
括尽儒释之道
答林择之云近世学者之病只是合下欠却持敬工夫
所以事事灭裂其言敬者又只说能存此心自然中理
卷二 第 29a 页 WYG0725-0514c.png
至于容貌辞气往往全不加功设使真能如此存得亦
与释老何异又况心虑荒忽未必真能存得耶程子言
敬必以整齐严肃正衣冠尊瞻视为先又言未有箕踞
而心不慢者如此乃是至论愚尝喜魏庄渠之言敬然
不若朱子此段之亲切
答林择之云三代正朔以元祀十有二月考之则商人
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而不改月号以孟子七八月十
一月十二月之说考之则周人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而
卷二 第 29b 页 WYG0725-0514d.png
不改时以书一月戊午厥四月哉生明之类考之则古
史例不书时以程子假天时以立义之云考之则是夫
子作春秋时特加此四字以系年见行夏时之意若如
胡传之说则是周亦未尝改月而孔子特以夏正建寅
之月为岁首月下所书之事却是周正建子月事自是
之后月与事尝相差两月恐圣人制作之意不如是之
纷更烦扰其所制作亦不如是之错乱无章也愚见如
此而考之刘质夫说亦云先书春王正月而后书二百
卷二 第 30a 页 WYG0725-0515a.png
四十二年之事皆天理也似亦以春字为夫子所加但
鲁史本谓之春秋则又似元有此字而杜元凯左传后
序载汲冢竹书乃晋国之史却以夏正建寅之月为岁
首则又似胡氏之说可为据此间无竹书烦为见拙斋
扣之或有此书借录一两年示及幸甚幸甚又汉书元
年冬十月注家以为武帝改用夏时之后史官追正其
事亦未知是否此亦更烦子细询考也愚按此条当与
四十二卷中答吴晦叔书参看 又按卷五十八答胡
卷二 第 30b 页 WYG0725-0515b.png
平一论正朔大略与此相同
答林择之云须把此事来做一平常事看朴实头做将
去久之自然见效不必如此大惊小怪起模画样也且
朋友相聚逐日相见晤语目击为益已多何必如此忉
忉动形纸笔然后为讲学耶如此非惟劳攘无益且是
气象不好其流风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可试思之非
小故也愚按嘉隆以后儒者讲学多是大惊小怪所以
其弊不可胜言
卷二 第 31a 页 WYG0725-0515c.png
又答林择之云龟山所云未发之际能体所谓中已发
之际能得所谓和此语为近之然未免有病旧闻李先
生论此最详后来所见不同遂不复致思今乃知其为
人深切然恨己不能尽记其曲折矣孤负此翁耳愚按
所云李先生论此最详者盖指观未发气象之言也所
云后来所见不同者盖指中和旧说也后又答择之云
近看南轩文字大抵都无前面一截功夫也大抵心体
通有无该动静故工夫亦通有无该动静方无透漏若
卷二 第 31b 页 WYG0725-0515d.png
必待其发而后察察而后存则工夫之所不至多矣又
云湖南诸友其病亦似此此皆翻中和旧说之论也
答林扩之云不成章不达此通上下而言所谓有节次
者是也伊川所引充实光辉特举一事以明之非必以
成章专为此地位也愚按今人以大而有本分贴成章
后达者观此可以知其误矣
  朱子大全集卷四十四
答方伯谟云志于道志字如有向望求索之意大学格
卷二 第 32a 页 WYG0725-0516a.png
物致知即其事也愚按格致不专是志而志则在格致

又答方伯谟云楚词抄得数卷大抵世间文字无不错
误可叹也愚按今人欲求宋板书然在朱子所叹已如
此如何如何
答江德功云格物可以致知犹食所以为饱也今不格
物而自谓有知则其知者妄也不食而自以为饱则其
饱者病也愚按此将致知格物竟看作一件
卷二 第 32b 页 WYG0725-0516b.png
又答江德功云絜矩者度物而得其方也以下文求之
可见今曰度物以矩则当为矩絜乃得其义矣愚按此
处今人皆误看
又答江德功云盛德至善盛也至也皆无以复加之词
而上下文规模气象皆圣人事则此不得复为贤人事
矣且赋诗断章此但取其咏叹不忘之意与卫武公初
无干涉也愚按此处今人亦多误看
又答江德功云圣贤之言意旨深远子细反覆十年二
卷二 第 33a 页 WYG0725-0516c.png
十年尚未见到一二分岂可如此才方拨冗看得一过
便敢遽然立论似此恐不但解释文义有所差错且是
气象轻浅直与道理不相似愿且放下此意思将圣贤
言语反覆玩味直是有不通处方可权立疑义与朋友
商量庶几稍存沈浸醲郁气象所系实不轻也愚按此
与答林择之论讲学大惊小怪一段俱切中今日学者
之弊
又答江德功云绝学捐书是病倦后看文字不得正缘
卷二 第 33b 页 WYG0725-0516d.png
前日费力过甚心力俱衰且尔休息耳然亦觉意思安
静无牵动之扰有省察之功非真若庄生所谓也愚按
观此则凡朱子主静之语别学俱不得而借矣
答曹子野云伐燕一节史记以为湣王通鉴以为宣王
史记却是考他源流来通鉴只是凭信孟子温公平生
不喜孟子到此又却信之不知其意如何愚按朱子于
此一节盖亦未敢断也 胡三省通鉴注不辨及此不
知何故
卷二 第 34a 页 WYG0725-0517a.png
  朱子大全集卷四十五
答吴伯起云一时意气易得消歇正要朝夕讲求义理
以培植之不可专恃此便为究竟也愚按一时意气即
中庸之曲是也
答李深卿云圣贤议论虽未尝不推尊前辈而其是是
非非之际亦未尝有毫发假借之私若孟子之论伊尹
夷惠抑扬其辞不一而足亦可见矣若吕氏之学在近
世则亦近正矣然观正献对神祖空寂之问则以尧舜
卷二 第 34b 页 WYG0725-0517b.png
所知所急为两途观原明述正献学佛之事则见正献
所学所言为二致诸若此类不可殚举盖犹未免于习
俗之蔽而以前辈之故一例推尊禁不得复议其失是
孔子不当论臧文仲之不仁不智且当直许子文文子
以仁然后为可也愚按今人有谓不应议姚江山阴者
亦未考于朱子之言也
答吴德夫云去人欲存天理且据所见去之存之功夫
既深则所谓似天理而实人欲者次第可见今大体未
卷二 第 35a 页 WYG0725-0517c.png
正而便欲察及细微恐有放饭流啜而问无齿决之讥
也愚按观此则知八条目不是截然做完一件方做那
一件者其间各自有浅深先后
又答吴德夫云易之为义乃指流行变易之体而言此
体生生元无间断但其间一动一静相为始终耳程子
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
其用则谓之神正谓此也此体在人则心是己其理则
所谓性其用则所谓情其动静则所谓未𤼵已发之时
卷二 第 35b 页 WYG0725-0517d.png
也此其为天人之分虽殊然静而此理已具动而此用
实行则其为易一也若其所具之理所行之用合而言
之则是易之有太极者昨来南轩尝谓太极所以明动
静之蕴盖得之矣来谕以不易变易为未发已发恐未
安愚按此则易是气太极是理可见
答廖子晦云圣门之学下学而上达至于穷神知化亦
不过德盛仁熟而自至耳若如释氏理须顿悟不假渐
修之云则是上达而下学也其与圣学亦不同矣而近
卷二 第 36a 页 WYG0725-0518a.png
世学者每欲因其近似而说合之是以为说虽多用心
虽苦而卒不近也中庸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只是说情之未发无所偏倚当此
之时万理毕具而天下万物无不由是而出焉故学者
于此涵养栽培而情之所发自然无不中节耳故曰中
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此皆日用分明底事
不必待极力寻究忽然有感如来喻之云然后为得也
必若此云则是溺于佛氏之学而已然为彼学者自谓
卷二 第 36b 页 WYG0725-0518b.png
有见而于四端五典良知良能天理人心之实然而不
可易者皆未尝略见仿佛甚者披根拔本颠倒错谬无
所不至则夫所谓见者殆亦用心太过意虑泯绝恍惚
之间瞥见心性之影象耳与圣门真实知见端的践履
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之学岂可同年而语哉愚按此一
条说中和界限最明与中和旧说不同此必是朱子四
十以后之言大抵朱子与象山此时犹未甚冰炭其论
象山处尚属中年未定之见盖缘此时识象山未破也
卷二 第 37a 页 WYG0725-0518c.png
而其自家用工则固已本末兼备确有定见矣故学蔀
通辩所论朱子之学三变以朱陆异同而言也魏庄渠
与余子积书所论朱子之学三变以朱子自家用功而
言也(庚申岁/朝书)
又答廖子晦云鸢飞鱼跃道体无乎不在当勿忘勿助
之间天理流行正如是耳若谓万物在吾性分中如鉴
之影则性是一物物是一物以此照彼以彼入此也横
渠先生所谓若谓万象为大虚中所见则物与虚不相
卷二 第 37b 页 WYG0725-0518d.png
资形自形性自性者正讥此耳愚按此等处最精微
答廖子晦论设主立尸焫萧灌鬯一书最可悟理气之

又答廖子晦云所谕诗说先儒本谓周公制作时所定
者为正风雅其后以类附见者为变风雅耳固不谓变
者皆非美诗也愚按此说省了许多葛藤
又答廖子晦云智主含藏分别有知觉而无运用冬之
象也愚谓有运用前之知觉有运用后之知觉如冬之
卷二 第 38a 页 WYG0725-0519a.png
在秋后冬前也
答廖子晦引东坡湖州伊川涪陵及陈了翁被逮一书
可以处排遣不去之事
又答廖子晦云高坚前后者颜子始时之所见也博文
约礼者中间用力之方也欲罢不能以后者后来得力
之效验也愚按如此分析间架最明
又答廖子晦论宽严言为政须有纲纪文章此一条最
切于居官者
卷二 第 38b 页 WYG0725-0519b.png
又卷末答廖子晦一书论功夫只择善固执中正仁义
非是别有一段根原工夫又在讲学应事之外也最可
破异学直截之说与陈斋记中和旧说皆迥然不同
按此书篇末言韩文考异考异成于晚年则此为晚年
之论无疑
 
 
 读朱随笔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