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724-037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双桥随笔卷一
            凤县知县周召撰
户枢不转则必腐锁腹不开则必锈人心不用则必灰
苏长公言人心不可纵放閒散既久毛发许事便自不
堪笔畴云自小以读书为业除把笔攻文外世故茫然
不知才有毛发事则蹙蹙不自宁矣盖懒惰之害也如
此陶侃豪杰士也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百甓于斋内
卷一 第 1b 页 WYG0724-0375d.png
岂无所用其心哉正以人心一懒则百骸俱怠百骸俱
怠则心日荒而万事废矣训子弟者不得不以读书为
急而世情不谙又多蒙然张口如坐云雾中人况于玩
日愒月而不自惜其年者可无猛省
昔诸葛武侯与司马仲达治军渭水克日交战宣王戎
服莅事使人视武侯独乘素舆指挥三军随其进止宣
王叹曰诸葛君可谓名士矣仲达此评为卧龙写照隽
永堪思然必如武侯乃称名士饮酒读离骚辄冒此称
卷一 第 2a 页 WYG0724-0376a.png
谈何容易
诗文皆不厌改杜子美云新诗改罢自长吟欧阳永叔
作文先贴于壁时加窜定有终篇不留一字者黄鲁直
长年多改定前作张文潜云世以白乐天诗为得于容
易尝于洛中一士人家见白公诗草数纸点窜涂抹及
其成篇殆与初作不侔是当时所传每作诗令一老妪
解之问曰解否不解则又易之故唐末诗近于鄙俚云
云乐天之诗实未尝浅易若此也魏菊庄极言冷斋夜
卷一 第 2b 页 WYG0724-0376b.png
话之谬极是
蜀先主临终戒后主曰可读汉书礼记历观诸子六韬
商君书益人意智孙权尝谓吕蒙及蒋钦曰卿今正当涂
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
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令涉猎见
往事耳北魏主问李光何事益人神智对曰惟有读书
陈眉公云小儿辈不当以世事分读书当令以读书通
世事盖书者神智所由以生而世事所由以达者也世
卷一 第 3a 页 WYG0724-0376c.png
有童而习之迄于白首而问以世务则蒙然张口如坐
云雾者是岂书之过也哉
谈阴阳风水而不为之惑虽贤智之人百无一二焉即
先辈集中亦有畅言其非者然所言者理也而世人犹
未悟请以情动之可乎今夫父母之于子自怀胎堕地
以迄成人其间察其啼笑伺其饥饱候其寒煖疾痛疴
痒呴喔抱持艰辛万状既离襁褓则又为之延师为之
择室在目下既营衣食之谋忧异日又悉田园之计生
卷一 第 3b 页 WYG0724-0376d.png
前之心血为儿孙作马牛已尽枯矣既归黄土似可以
息肩矣乃一切得丧荣枯穷通寿天与夫至纤极细者
仍无不归其责于就木之人嗟乎父母欲受人子之报
生未必能而人子不恤父母之劳死犹不免易不云乎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吾身幸为男子戴圆履方不能
自立而欲邀庇于冢中之枯骨使有迁徙暴露之忧起
讼破家之患不但不仁亦不智甚矣且风水之利听之
父母乎父母有知未有不爱其后者也不待风水也听
卷一 第 4a 页 WYG0724-0377a.png
之地理乎则父母既无权矣但觅佳地而供奉之可矣
不待葬吾父母也然使风水有灵夫块然之土与人相
隔非有手足耳目也何所施为何所营运能使其家独
蒙福利而无枯丧贫夭之忧哉不思及此而致父母不
获安于土甚矣世人之愚也子思曰君子居易以俟命
孟子曰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不能修己而妄意风水
之可以庇人则已近于行险侥倖之计矣考亭而在吾
将正言以问之
卷一 第 4b 页 WYG0724-0377b.png
立心清恕而体质稳重者乃福德贵人也开卷有益积
善降祥常以此八字自勉并以此告知己此司马温公
语也欧阳永叔不誇文章蔡君谟不誇书吕济叔不誇
棋柯公南李公素不誇饮酒司马君实不誇清约大抵
不足则誇也此范蜀公语也学者当以书绅可以陶汰
性情变化气质于进德修业之功所裨不浅
黄金满籯不如贻子一经所可恨者积书与子孙而子
孙未必能读且有鬻之以供衣食者矣至于先人手撰
卷一 第 5a 页 WYG0724-0377c.png
之书尤宜珍惜即不幸而罹兵火之厄必用心设法守
之护之勿使遗燬乃有不肖子孙绝无手泽之念覆瓿
投溷有若刍灵昔人制作因之不传于世者不知凡几
矣更有甚者如宋司马伋畏秦桧有私史害正之语遂
言洓水记闻非其曾祖光所论者李光家亦举光所藏
书万卷悉焚之嗟乎祖宗何罪且书亦何罪而为之后
者止以权奸之燄恐为所累而弃之惟恐不速子孙之
不肖抑至于此
卷一 第 5b 页 WYG0724-0377d.png
秦熺恃其父气燄薰灼手书移郡将欲取王姓之所藏
书且许以官其子长子仲信苦学有守号泣拒之曰愿
守此书以死不愿官也郡将以祸福诱胁之皆不听熺
亦不能夺而止有子若是司马光李光两家儿泉下有
知能无愧死
凡书之成帙者必不可纂韩柳欧苏之文各自为篇拔
其尤以便初学犹为近可若夫集有专名另成一种亦
各摘其数条捃摭为部以示博综非窥豹斑实截鹤胫
卷一 第 6a 页 WYG0724-0378a.png
蹈此说者无如陶氏说郛草草拈出仅一二则亦标曰
某书某书虽云多种但可谓之书目而已其所撰辍耕
录则甚佳
汇辑诸家所撰而无割裂冗碎之伤者古今逸史汉魏
丛书稗海秘笈秘书九种诸子文归纪录汇编汉魏名
家诸刋其经删订而不害为全书则古文互删为最他
若陈明卿先生八编纂潜确类书皆足以馈贫拯乱士
人案头不可不备
卷一 第 6b 页 WYG0724-0378b.png
集古今经济要务以成一书惟邱琼山大学衍义补朱
子撰古今治平略所谓一屋散钱而又有绳以贯之者
真金科玉律之文也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此言
岂愿世人惟务繁文俗套而绝无人子悲哀痛苦之情
哉古之为制殓葬有制哭踊有节服制有数祭奠有时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
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
卷一 第 7a 页 WYG0724-0378c.png
耳矣人子不幸而丧其亲考之古制酌而行之合天理
而审人情富贵贫贱各称其家敛形悬棺可以无恨后
世之人不知法古而惑于僧道因果之言阴阳风水之
术罔极之哀置之局外以七日为超荐之期奉为玉律
以十殿为回轮之地妄语阴司钟鼓嘈杂梵呗纷纭习
俗相沿有如儿戏其间以父母起见者十无一二或为
体面宜妆支撑勉力发引之前延宾演剧笑语喧哗就
道之辰结䌽扬旌笙箫鼎沸当是时也吊客之帐少实
卷一 第 7b 页 WYG0724-0378d.png
多文孝子之容有声无泪噫嘻异哉昔乐正子春之母
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乌乎
用吾情夫过于情而尚自以为悔况乎不用其情者哉
余以为居亲之丧宜考文公家礼称贫与富斟酌行之
而悉去时人之陋习庶不至遗恨于大事之不克襄耳
因语儿辈即以此为余异日归山之盟如背斯言是违
父之命不孝莫大焉倘虑有招物议以为俭亲者持此
篇约略数语奉告姻朋乡党诸先生大人可也
卷一 第 8a 页 WYG0724-0379a.png
周世宗明达英果议论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
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燬天下铜佛
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
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有所
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即此一事三代以后之君几
人能及
太平清话云先秦两汉诗文具备晋人清谈书法六朝
人四六唐人诗小说宋诗馀元人画与南北剧皆是独
卷一 第 8b 页 WYG0724-0379b.png
立一代余谓秦汉诗文晋人书法唐人诗宋词元画尚
矣至于清谈四六小说南北剧开人疏狂靡丽荒诞淫
哇之习为厉不浅人有宜束于高阁而文有当付之冷
灰者或但取其言与文供人耳目之玩则可耳
颜之推家训勉学篇文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
日十年一思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
便至荒芜矣柳子厚云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
古之著书者皆是也宋元近欲务此然才薄力劣无异
卷一 第 9a 页 WYG0724-0379c.png
能解虽欲秉笔覼缕神志荒耗前后遗忘终不能成章
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复省录每读古
人一传数纸以后则再三伸卷复观姓氏旋又废失秦
太虚云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成诵疏之亦不甚失然
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此数年来颇发愤自
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
一事必寻数次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
卷一 第 9b 页 WYG0724-0379d.png
劳而常废于善忘嗟乎羲毂难停桑榆易晚有才之士
回忆少年情犹如此中下子弟其何以堪盖老而好学
有如秉烛之明往日蹉跎虽悔何及所以禹惜寸阴而
吾辈宜惜分阴尚恐坐荒岁月耳
郑玄自徐州还高密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
戒不敢入县境孙期习京氏易古文尚书家贫不仕事
母至孝饔膳莫供乃于大泽中牧豕以资奉养远人从
学者皆执经陇畔黄巾贼起适期里陌辄相饬约曰莫
卷一 第 10a 页 WYG0724-0380a.png
犯孙先生舍海寇黎盛犯潮州悉毁城堞且纵火至吴
子野近居盛登开元寺塔见之问左右曰是非苏内翰
藏图书处否麾兵救之吴氏岁寒堂民屋附近者赖以
不毁甚众嗟乎今之弄兵于萑苻者所在见告矣虽如
郑康成孙仲彧苏和仲者甚少然亦岂无好善喜文之
人戒不入境犯舍麾兵救火者乎世上如今半是君是
所望于挂书投剑出绿林中而独称豪士者
吾子彦书室中修行法心閒手懒则观法帖以其可逐
卷一 第 10b 页 WYG0724-0380b.png
事放置也手閒心懒则治迂事以其可作可止也心手
俱閒则写字作诗文以其可兼济也心手俱懒则坐睡
以其不强役于神也心不定宜看诗及杂短故事以其
易于见意不滞于久也心閒无事宜看长篇文字或经
注或史传或古人文集此又甚宜于风雨之际及寒夜

明胡维庸之狱有诉浦江郑氏与惟庸交通者时四方
仇怨相告许凡指为胡党率相收坐重狱郑氏素以孝
卷一 第 11a 页 WYG0724-0380c.png
义闻兄弟六人吏捕之急诸兄弟急欲行其弟郑湜曰
弟在乃使诸兄罹刑辟耶独诣吏请行仲兄濂先有事
京师暨弟至迎谓曰吾家长当任罪弟无与焉湜曰兄
老吾往辨之万一不直弟当服辜二人争入狱太祖闻
俱召至廷劳勉之谓近臣曰有人如此而肯从人为非
耶即宥之此与孔褒一门争死事同乃濂等幸遇圣明
遂蒙鉴宥而褒生无道之世罪竟坐焉何所遭之异耶
东魏高欢西魏宇文泰并出一时枭雄权谲足以相抵
卷一 第 11b 页 WYG0724-0380d.png
沙苑邙山之战机谋迭见胜负互分泰为彭乐所追身
几擒而幸逸欢为破胡所窘刃垂及而旋生至于李檦
隐身鞍甲令贵血溅征裳李穆扶主背而追骑不疑蔡
祐挟一矢而四面拒敌泰既仗用命之臣彭乐内肠复
战高昂奋首示人兴庆尽百箭而捐躯段韶射敌马以
救主欢亦多死绥之士两虎相争势均力敌所谓棋逢
敌手鼠斗穴中胜败死生之机转在俄顷当异常急迫
时槊下之危欢气殆绝而泰亦惊不得睡枕蔡祐股而
卷一 第 12a 页 WYG0724-0381a.png
始安古来两军酣战左传所载秦晋齐楚为奇而此则
钜鹿昆阳之后亦令人口呿舌挢者矣
古之用兵者如周瑜赤壁之焚谢玄淝水之捷韩世忠
镇江之战虞允文采石之功皆能料敌出奇以少击众
然而虽系人谋亦有天幸焉又未若岳武穆兵不满万
屡获奇功如以八百人破群盗王善等五十万众于南
薰门以八千人破曹成十万众于桂岭其战乌珠于颍
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则以五百皆破其众十馀
卷一 第 12b 页 WYG0724-0381b.png
万王善曹成犹云乌合之众摧之不难乌珠兵精力锐
所向无前而一遇岳家军辄谓撼山犹易用兵之善诚
未有如武穆者也
武穆御兵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
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其严如此然在军中卒有疾武穆亲为调药诸将远戍
武穆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
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取盖抚循其下不异
卷一 第 13a 页 WYG0724-0381c.png
于家人妇子故能得众心而法令所施毫不忍犯惟恩
与威并行故也今之为将者平时不恤士卒刻薄寡恩
驱之战斗人无固志则有纵之剽掠以悦其心而已矣
孰肯出死力以赴敌而有不敢草菅民命之心哉
东汉人争尚节义后世所难梁冀诬李固下固于狱门
生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鈇锧
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
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奏前事遂诛
卷一 第 13b 页 WYG0724-0381d.png
之而露固尸于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
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乃左提章钺右持鈇锧诣阙
上书乞收固尸不许因往临哭陈辞于前遂守丧不去
夏门亭长呵之曰李杜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
兴造无端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干试有司乎亮曰
亮含阴阳以生戴乾履坤义之所动岂知性命何为以
死相惧南阳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尸不肯去太后怜
之乃听得襚敛归葬二人由此显名曹节等矫诏下陈
卷一 第 14a 页 WYG0724-0382a.png
蕃黄门北寺狱即日害之徙其家属宗族门生故吏皆
斥免禁锢蕃友人陈留朱震时为铚令闻而弃官哭之
收葬蕃尸匿其子逸于甘陵界中事觉系狱合门桎梏
震受考掠誓死不言故逸得免此数公者立地顶天目
无奸佞千载而后死骨犹香蔡邕才名盖代而知己之
感乃付凶人瘐死狱中又何足惜所谓均为一死而有
泰山鸿毛之异者非耶又固女文姬预匿其弟燮难作
以付父门生王成成将燮入徐州令变姓名为酒家佣
卷一 第 14b 页 WYG0724-0382b.png
而成卖卜于市各为异人阴相往来燮从受学酒家异
之意非恒人以女妻燮燮专精经学梁冀伏诛以赦还
乡里后王成卒燮以礼葬之感伤旧恩每四节为设上
宾之位而祠焉后为河南尹先是颍川甄邰謟附梁冀
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邰邰伪纳而阴以告
冀即捕杀之邰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邰且埋母尸于马
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邰还至洛阳燮行途遇之使卒投
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謟贵卖友贪官
卷一 第 15a 页 WYG0724-0382c.png
埋母乃具表其状邰遂废锢终身其他廉方自守不愧
其父卒之日时人感其忠正咸伤惜焉
民间之害莫甚于盗盗起而大兵随之荆棘生焉乱离
之惨有不可言者昔周世宗与将相食于万岁殿因言
两日大寒朕于宫中食珍膳深愧无功于民而坐享天
禄既不能躬耕而食惟当亲冒矢石为民除害差可自
安耳旨哉斯言九重之上每念及此白波无警天下太
平矣盖世宗负英武之姿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
卷一 第 15b 页 WYG0724-0382d.png
城对敌矢石落左右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亲
冒矢石为民除害诚非虚语宜其登遐之日远迩哀慕

蜀之富人辇金馈扬子云乞附姓名于法言而子云不
许至于谷口郑子真则津津乐道焉以视索米为作佳
传者人品何啻霄壤昔人疑剧秦美新非子云之笔未
为无见乃余更于富人有取焉子云一官拓落寂寞自
甘其所著撰俗物见之应取以覆酱瓿耳而若人乃慕
卷一 第 16a 页 WYG0724-0383a.png
一儋石不充之人欲乞数字以为荣嗟乎今之守钱积
榖翁作夜郎王拥赀自大其视负薪行吟织帘苦诵之
辈方且厌而唾之以为不祥尚有若人在其目中哉是
今之富人比古之富人其面目肺肠又不堪相对矣子
云无剧秦美新事史疑辨之甚悉余咏史诗未免轻訾
古人书此以志率笔之悔
昔人谓天下才共一石惟曹子建得八斗乃其与杨德
祖书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丁敬礼常作
卷一 第 16b 页 WYG0724-0383b.png
小文使之润饰自以才不过若人为辞当时目子建者
以为绣虎而欿不自足若是李本宁谓其弱志强骨虚
心实腹故当时独步鹰扬擅名振藻发迹高视之俦无
得而踰焉常见少年辈粗能握管或以帖括稍工辄至
足高气扬不能自主盖天下大矣身在井中而遽谓天
在是何异蜩与鸴鸠之见乎常举以戒儿辈稍有此心
受病不浅大约多读书广闻见使器量日开性情日厚
则神智日生而不入浅狭轻浮之陋习诸葛武侯训子
卷一 第 17a 页 WYG0724-0383c.png
宁静淡泊之言当书之座右时以自儆
司马温公家训云吾记天圣中先公为郡牧判官客至
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
于梨栗枣柿之类殽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
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参
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
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
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
卷一 第 17b 页 WYG0724-0383d.png
之古人居家宴客其俭如此吾乡迩来俗尚日侈祀神
演剧之际为费不赀余方以过盛为忧而今岁遂有三
山之变城中庐舍荡若丘墟居家器具如焚如洗偶与
徐元公谈及此后残喘幸存我辈聚首但有污樽抔饮
而实以太羹元酒耳忆曩时设客稍丰真觉无谓
东汉明帝时公车以反支日不受章奏帝闻而怪曰民
废农业远来诣阙而复拘以禁忌岂为政之意乎遂蠲
其制
卷一 第 18a 页 WYG0724-0384a.png
尧夫自号为安乐先生其西为瓮牖读书其中晡时饮
酒三四瓯微醺便止不使至醉喜吟诗作大字书然遇
兴则为之不牵强也大寒暑则不出每出则乘小车为
诗以自咏曰花似锦时高阁望草如茵处小车行司马
温公赠以诗曰林间高阁望已久花外小车犹未来尧
夫随意所之遇主人喜客则留三五日又之一家亦如
之或经月忘返性虽高洁而对客接人无贤不肖贵贱
皆欢然相视自言若至重疾自不能支其有小疾有客
卷一 第 18b 页 WYG0724-0384b.png
对话不自觉疾之去体也后李卓吾亦喜高洁而肆志
不经至取怪民之祸倘以先生为师辞荣履素杜门著
书弄月吟风自有乐地奈何读孔孟书博带峨冠为时
命吏一旦披缁杕锡蔑弃伦常而又赋资褊急傲物气
高以畔道离经致干国宪愤激自裁又将谁怼嗟乎
若此公者真所谓自贻伊戚辜负盛世之民耳以视尧
夫之平易近人翛然自得其度量相越何止霄壤
陈后山诗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
卷一 第 19a 页 WYG0724-0384c.png
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又云俗子推不去可人
期不来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后山此语两见于诗
其胸中纡郁甚矣然以余思之此不谙人情世故之语
也盖后山端洁人也其家必淡漠而无招权行贿问舍
求田经营阿堵之事是其门固俗人之望而却走者乃
有人焉推之而不去则其淡于势利爱恋后山而不忍
遽别可知矣是后山所谓俗子者余疑其为可人也易
不云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后山之人之文与诗大
卷一 第 19b 页 WYG0724-0384d.png
雅君子应不待谋而自合不待期而自集矣而乃至于
费招呼期不来此必趋炎附势之辈奔走不遑而懒与
文士亲近者也尚得谓之可人乎是后山之所谓可人
者余疑其为俗子也故曰此不谙人情世故之语也惟
快意书读之易尽实为苦事虽然处今之时尚有读易
尽之书而不可得者其怀抱之恶又当何如哉是欲求
如后山之所苦而不能矣岂不可叹
明朱君复有诸子斟淑一书历数成周鬻熊以至于唐
卷一 第 20a 页 WYG0724-0385a.png
马总凡五十一家俱有评论虽其间推扬弹射未必尽
确而数行之内古人面目其大略俱已拈出其论王充
之论衡也以为春秋战国以后著书者皆嗜信异理甚
舛者胶固前言守弗敢破仲任由千载之下而能独砥
狂澜刬虚黜谬即意有过激辞间近琐乃其精鉴卓识
自当凌厉千古使在圣门必不居狂狷之后孔子之所
必取也中郎子元之识岂其出后儒下而乃以迂腐酸
见力诋豪杰甚为之扼腕其论刘向也以为向之忠悃
卷一 第 20b 页 WYG0724-0385b.png
直与三闾大夫后先掩映身为宗臣而数困于谗不改
其操可谓社稷臣矣孟坚称为直谅多闻古之益友似
不足以尽之此其论又与东海何柘湖甚合其序说苑
略云数千百年之后凡成学治古文者欲考见三代放
失旧闻惟子政之书为雅驯今读说苑二十篇自君道
臣术而下即继以建本极于修文终于反质盖庶几三
王承敝易变之道又岂后代俗传所得究其旨要哉余
惧学者承误习谬使子政之心不白于天下乃为之辨
卷一 第 21a 页 WYG0724-0385c.png
如此以此序及君复之论论衡者合而观之则君复之
自名其书以为快谁曰不可
人但知郁林石故事而不知江革亦有之革自武陵王
长史除都官尚书将还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
乃于西陵岸取石数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士君子幸入仕版虽居下僚为百里长身去之后不可
使人骂而宜使人思宋王元之韩魏公皆居于黄州黄
州之民曰吾州虽小然王元之韩魏公皆辱居焉以誇
卷一 第 21b 页 WYG0724-0385d.png
于四方之人元之自黄迁蕲州没于蕲然世之人称元
之者必曰黄州而黄人亦曰吾元之也魏公去黄四十
馀年而思之不置至形于诗两公去后之思若此窃谓
黄州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
陋虽闾巷小民知尊敬贤者其私贤人君子以为宠也
固宜若夫荒山小邑僻而远僿而不文官此地者虽治
行如卓鲁龚黄无由自见仅博地方老幼几滴泪垂而
已或曰滴泪虽微胜于丰碑高峙满眼铺张者何啻霄
卷一 第 22a 页 WYG0724-0386a.png
壤因述之以告夫世之愿学王韩二公者
人生在世惟五伦之属乃系天常世人好异佛老外又
有神仙荒诞不经惑人非浅东坡云世传桃源事多过
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
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
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甘而芳民居三十馀家饮
其水者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
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
卷一 第 22b 页 WYG0724-0386b.png
龙蛇饮其水故寿从来所谓神仙者大约此等人耳而
陈眉公谓道士侯道华喜读书吕洞宾陈抟贺元施肩
吾皆本书生宋谯定雍孝闻尹天民亦皆以儒士得道
定百二十岁故在青城山中采药人有见之者读易尚
不辍也此则负天姿喜读书而为修炼之说以自奇者
世以其踪迹非常遂以神仙诧异之岂真有飞升腾举
之术哉虽然当此多故之时人如骇鸟惊鱼栖身无地
使有安土如桃源老人村者而托足焉理乱不闻而得
卷一 第 23a 页 WYG0724-0386c.png
以苟全其性命此即陆地神仙矣况以多寿之年优游
林壑者欤吾愿世之言仙者皆作此想毋为怪民如左
慈于吉之流应以左道伏诛也
世说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
同异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王敬
美云此得入德行者见子敬生平无隐慝耳余谓子敬
不如刘真长远甚真长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
舞正色曰莫得淫祠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答曰某
卷一 第 23b 页 WYG0724-0386d.png
之祷久矣勿复为烦如此方是士君子识力若子敬非
不自隐惟过信鬼神之说不敢不言耳然首过止此则
其为人可知以入德行未可尽非也
文徵仲先生以布衣徵入史局同事诸公皆以其不由
科目滥竽木天而嗤笑之乃江陵之败家奴箧中无非
翰林诸公题赠诗扇者而先生处刘瑾宸濠之际超然
远引二氏籍没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以视翰苑诸公
相去何如哉但以一时之遇为得意而不计其行与品
卷一 第 24a 页 WYG0724-0387a.png
不几为腐鼠之吓也夫
仕途之难惟县令为甚不难于剖繁理剧而难于承事
上官昔杜祁公有门生为令者公戒之曰子之材品一
县令不足施然切当韬晦毋露圭角毁方瓦合求合于
中可也不然无益于事徒取祸耳门生曰公平生以直
谅忠信取重于天下今反诲某以此何也公曰衍历任
多年上为帝王所知次为朝野所信故得以申其志今
子为县令卷舒休戚系之长吏夫良二千石者固不易
卷一 第 24b 页 WYG0724-0387b.png
得若不相知子乌得以申其志徒取祸耳非欲子毁方
瓦合求合于中也余忝凤令五年谬为上台所知以此
自恃乃欲稍申所志而厉声色于藩台之走𨽻册迟之
谗遂蕴于此倘得罪于长吏其取祸又当何如耶祁公
所示真历尽仕途中险恶之语然所谓毁方瓦合者贵
合于中耳若尽屈强项吏而为绕指柔亦非公告诫之
旨矣
文士驱笔纵横而胆气不副遂以毛锥安用为兜鍪所
卷一 第 25a 页 WYG0724-0387c.png
轻东魏高欢将出兵拒西魏行台郎中杜弼请先除内
贼欢问内贼为谁弼曰诸勋贵掠夺百姓者是也欢不
应使军士皆张弓注矢按槊夹道罗列命弼冒出其间
弼战慄流汗欢乃徐谕之曰矢虽注不射刀虽举不击
槊虽按不刺尔犹亡魂失胆诸勋贵人身犯锋镝百死
一生虽或贪鄙所取者大岂可同之常人也弼乃顿首
谢不及按史弼常为欢作檄移梁淋漓伉爽辞意并工
历数梁室祸败如其所料读者耸听夫既张胆陈言当
卷一 第 25b 页 WYG0724-0387d.png
鼎镬不避复何所惮而至于亡魂失胆战慄流汗乎此
言一出豪贵闻之势将益肆是弼助之燄而使滋毒于
民也悲夫
诗之恶谗人也曰如鬼余以为人比于鬼尤甚也夫使
世果有鬼焉其为物也天定之矣彼虽欲不为鬼焉而
不得也犹之蛇与蝎然天与之毒彼虽欲不螫人而亦
不得也若夫人天之所赋者仁义礼智其性也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伦也礼乐诗书其文也衣冠剑佩
卷一 第 26a 页 WYG0724-0388a.png
其仪也一旦而如鬼焉是天命之以人而彼乃自变而
为鬼也其罪加于真鬼一等矣魏徵有言若人渐浇诡
不复反朴今当为鬼为魅嗟乎此时世界竟多若是之
人矣然使为鬼魅者并其形而亦变焉可以知其为鬼
而避之矣乃五官四体犹人也声音笑貌犹人也甚而
文章议论犹人也犹然人而实则鬼人又乌得而知之
而又乌得而避之甚矣天下惟人而鬼者为不可测也
鬼神二字世人不解误为妖邪幻异之物在儿童妇女
卷一 第 26b 页 WYG0724-0388b.png
市井村落中人犹不足怪乃读书学道号为正人君子
者亦复如是不知何故中庸不云乎鬼神之为德其盛
矣乎程子曰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张子曰
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朱子曰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
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伸者为神反而
归者为鬼其实一而已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
知鬼神之情状本义云阴精阳气聚而成物神之伸也
魂游魄降散而为变鬼之归也陈紫芝曰天命无妄之
卷一 第 27a 页 WYG0724-0388c.png
理聚于人心者有情有性散于天地者为鬼为神性情
者人心之鬼神也鬼神者天地之性情也鬼神之义略
尽于此可谓深切著明矣而人皆梦梦何也然则孔子
所谓敬而远之者非欤曰孔子敬而远者谓所当祭之
鬼神即天子之天地诸侯之社稷大夫之五祀士之先
庶人之寝是也而今之谓鬼者判官狱卒木客山魈之
类非孔子之所谓鬼也今之谓神者天尊大王将军夫
人之类非孔子之所谓神也盖巫觋僧道禳灾忏过等
卷一 第 27b 页 WYG0724-0388d.png
事初不见于有道之时至于衰世而始盛大约不善之
人多而畏祸之心急故惟求庇于彼之所谓鬼神者而
跪之拜之耳噫嘻使鬼神果如人所谓而又可市以颠
倒其福善祸淫之柄则天且谴而责之不能自保矣又
何暇徇人之情以相庇护哉此盖必无之理而倡于惑
世诬民者之所为有心世道者当进而希孟夫子反经
之意可也余素持无鬼之论而詈人之为鬼是复有鬼
矣不可以不辩
卷一 第 28a 页 WYG0724-0389a.png
士君子身价之重轻有不系于科名者韩退之三子绾
衮皆擢第衮为状元退之名若泰山北斗而状元衮当
时及后世皆无称焉至于昶止以一字之差传之至今
人犹齿冷然则克家之子固有在此而不在彼者哉
孟辅明嗜学行辄载书随所坐之处不过容膝四面卷
轴盈满时人谓之书窟柳公绰自举进士至方面尝抄
书不辍九经三史一抄南北史再抄
 
卷一 第 28b 页 WYG0724-0389b.png
 
 
 
 
 
 
 
 双桥随笔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