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724-031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思辨录辑要卷三十四
             太仓陆世仪撰
  史籍类
凡作史志书须详于纪傅如天文地理舆服兵制之类
 不但志要详图亦要详后人方有凭据也今之作史
 不惟于志书太略如南北史之类并其志而无之使
 一时之典章事实俱无所考又何以为史乎文中子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724-0319d.png
 曰史之失也其于迁固乎记繁而志寡此言真千古
 确论亦千古绝识
吴白耳谓非经学烂熟天理烂熟未可与观史予谓此
 语无人知道盖近世读书人粗浅每谓史粗于经不
 知史与经何别春秋纲目即史也以其可与训世故
 谓之经然则非具春秋纲目之心胸岂可与读史乎
 乃学者槩以班马当之陋矣
史家志与纪傅是两项志以纪一代之法纪傅以纪一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724-0320a.png
 代之人物与事此不可偏轻重者也然志之一事较
 纪傅为更难盖纪傅不过即其人之行事纪其善恶
 志则如天文地理礼乐兵刑之类非学问淹博者不
 能历观全史大约皆详于纪傅而略于志即如史记
 之八书前汉之十志后汉之八志皆繁简失伦去取
 任意莫大于兵政赋役而三史俱不载莫无益于封
 禅而史记独载之世之谈史者津津以史汉之文笔
 为言彼文章家固无论大儒如程朱亦仅讥其是非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724-0320b.png
 之谬而已及乎后世志之荒略也固宜
作史之体记宜简志宜备记则惟取国家大政事大征
 伐及国家关系大臣与夫当世人才之善恶足以劝
 戒者其馀则略之志则如天文地理礼乐兵刑河渠
 赋役官职艺文之类每一志为一部择专家之精于
 此者撰辑成书书不厌详其有辞不能通者则益之
 以图盖志中如天文地理礼乐兵政河渠之类俱不
 可无图而志皆阙之万世而下何以考信任史官之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724-0320c.png
 责者其尚念诸
史文失实最多然褒贬失实后世犹为可辨至于纪事
 失实则不可考矣甚矣史官得人之难
世人多爱史记予亦素爱之以其善入人情也今复读
 之甚不喜盖其言愤懑不平大非中和之旨世人好
 之亦只是情欲之私胜悦史记之先得我心耳能正
 其心则乖戾之言自不能入
纲目虽称朱子所作然朱子止是作义例其书则诸门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724-0320d.png
 人分任其间恐尚多舛误及未合义理处即书法与
 提纲互有不同此汪克宽所以有考异之作读者须
 细细考阅以义理自斟酌之不可止据成说也
周赧王五十八年纲目书秦太子之子异人自赵逃归
 下分注吕不韦邯郸姬事按此为以吕易嬴一大关
 系提纲内未经标出而书法发明俱未之及岂以此
 事为傅疑耶果尔则分注亦当有傅疑之说不应凿
 凿如是若果真则当书曰秦太子异人纳吕不韦邯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724-0321a.png
 郸姬自秦逃归不应阙然也
晋地今之山西表里山河为东诸侯屏蔽故力能制秦
 者惟晋自三家分晋魏失河西秦始得蚕食山东卒
 并天下尹起莘纲目发明谓王泽之斩自秦并天下
 始秦并天下自三家分晋始其言可谓当矣
凡民谁不当恤而尹铎之于晋阳乃以茧丝保障为请
 此如冯煖之于孟尝为赵氏营三窟耳非实心为民
 也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724-0321b.png
魏惠王史记六国表云三十六年薨时周显王三十五
 年也子襄王十六年薨哀王二十三年薨汲冢竹书
 纪年惠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后十六年薨司马
 氏以世本有襄王无哀王且竹书魏史所记必得其
 真遂从魏书纲目亦因之按孟子晋国天下一章后
 即接襄王今按东败于齐是显王二十八年事西丧
 地于秦是二十九年事惟南辱楚若作昭阳战败事
 则在显王四十六年为魏王既薨十一年后事然古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724-0321c.png
 史荒略焉知显王三十五年前不尚有与楚战败之
 事乎改元之说战国亦无不应魏独改元也愚以为
 魏之纪年尚当从史记为是
秦败三晋撤东周之屏蔽矣而周更赐以命服自免之
 策何其卑哉
卫鞅未变法之前秦亦未尝有善政虽不善而无法以
 持之则虽恶而不至于极至变法一立而秦政之恶
 毒流后世矣此鞅所以为千古罪人也欤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724-0321d.png
刑名与黄老同学足知申韩出于黄老
六国合从当攻秦不当待秦攻盖攻秦则气锐而势聚
 待秦攻则气懈而势散成败胜负皆由于此苏秦非
 不知之而其志止于富贵相印得而苏秦之愿毕矣
 何暇图秦
魏伐韩齐伐魏以救韩魏伐赵齐伐魏以救赵看二以
 字俱所以著齐孙膑用兵之法以见用谋用术非仁
 义之师如文王遏密者比所谓春秋无义战也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724-0322a.png
乐毅伐齐独莒即墨未下人谗于昭王昭王置酒大会
 让言者而斩之封乐毅为齐王此真将将之法即使
 乐毅果叛处之之法亦不过如此汉高帝之于韩信
 必待张良蹑足然后封为齐王其不逮燕昭远矣
仪秦皆纵横而秦稍胜然仪能强秦而秦不能振六国
 者秦有君而六国无君也
秦太后幸嫪毐生二子事败而又为乱始皇夷嫪毐迁
 母于雍以茅焦之諌王自驾往迎太后予谓太后得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724-0322b.png
 罪宗祧焦不必諌王亦不必迎纲目不书往迎意可
 见矣
策士成功多通姬妾如郑袖如姬及秦王幸姬之类技
 俩不过如此
治兵之法齐以技魏以力秦以功技力犹试于虚而功
 则试之于实矣安得不强
安陵君缩高辞令未尝不善然安陵受封于魏则魏宗
 国也况当是时秦强魏弱秦能并魏魏不能并秦安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724-0322c.png
 陵缩高安得佐秦而拒魏以春秋诛心之法论之安
 陵缩高实以强弱为向背非真执守信义也
五德终始之说最无谓始于邹衍用于秦而历代多相
 沿取用何其愚也
战国之末天下斗争吞并习以成风非大反其习无以
 为治此时虽有圣人起亦必将改封建为郡县因时
 制宜不得胶执古法也秦之速亡自由强暴不由郡
 县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724-0322d.png
战国末处士横议已极异端蜂起非焚禁亦无以遏其
 势但不当并及三代诗书耳此李斯所以得罪万世
 也世云始皇坑儒恐此时被坑者亦无人可称儒者
 鲁仲连一狂生耳尚义不帝秦而欲赴东海况为真
 儒而尚甘处咸阳耶○因坑儒而逐扶苏因逐扶苏
 而失天下天意昭然可见
陈胜之起天下无人而力又弱故耳馀欲立六国后所
 以自树党益秦敌也项梁之兴天下自立者众矣而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724-0323a.png
 力又非不足何藉于楚后而乃为此楚怀王之举藉
 令羽竟成事则此怀王者将何所置之耶始谋不善
 卒有弑杀之祸反贻沛公以口实世谓范增智吾不
 知也明太祖始起欲设小明王御座刘诚意不肯曰
 此牧竖耳奉之何为其识见超于增万万矣
汉高为义帝发丧然于太公则曰幸分我一杯羹狙诈
 之人其言前后不相蒙如此使当时项羽竟烹太公
 汉高事立败矣即幸而不败不知汉高复何颜立于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724-0323b.png
 天下
商鞅徙木冒顿射爱姬名马赵高指鹿为马总之同一
 术数此皆所谓申韩也
前坑秦卒后又屠咸阳项羽即都关中亦断无久长之
 理韩生徒饶舌耳
观韩信一人人厌之少年辱之市人笑之居项梁麾下
 无所知名以策干羽羽不用亡楚归汉未知名坐斩
 幸遇滕公与语而悦似得遇知己矣然未之奇至与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724-0323c.png
 萧何语何奇之而后得为大将呜呼负天下才者知
 己岂易得哉
汉王约信越击楚不至张良劝王以土地封二人此亦
 一时权宜之计所以然者缘当时君臣皆以功名相
 合未尝真以伐暴救民为心也
郦生下齐亦韩信破赵之力也汉王宁不知而必与一
 竖儒争功乎蒯彻真隘人
每读史至汉高杀功臣未尝不深恶之以为汉高阴鸷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724-0323d.png
 忌刻同于越勾践由今观之亦诚是不得已盖汉高
 君臣本以智术合非有道德仁义之素又共逐秦鹿
 高材捷足者先得之非素定君臣之分其气各不相
 下特屈于智耳韩彭既杀之后犹有拔剑系柱者则
 其先可知也故汉高之杀功臣虽汉高之忍然亦诸
 将有以致之是以为功臣者贵早识天命
汉朝只张子房能见几明决善全君臣之际然亦是以
 智术用事非能以诚格君也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724-0324a.png
君臣之间以诚感乃以诚应汉高虽英明然天资刻薄
 以嫚骂为常道德仁义之人正其所深恶而痛绝也
 使当世果有王者之佐想望而却走亦乌能以诚格
 之哉
汉家应做事尚多参一遵何约束日饮醇酒非也然参
 亦自料不如何惠帝不如高帝虽有所为终不出萧
 何上耳又当时吕后用事非惟力不能为时亦不可
 为也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724-0324b.png
平勃素以安刘氏自许今必待陆贾言然后交驩则知
 两人皆富贵之徒实未尝存心为刘氏且观其交驩
 必用金钱则两人之鄙可知幸诸吕皆庸人天祚刘
 氏不然吾知其危矣
晁错之术纯是管商且入粟拜爵启后世卖官鬻爵之
 弊不可为训然其意欲损贫民赋并赦农民租则甚
 可嘉
文帝除肉刑苟充此心可复三代乃不聘礼儒臣详讲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724-0324c.png
 教法兴修礼义而止除肉刑亦可谓不知本务者矣
戾太子之事司马公归咎武帝使太子自通宾客其议
 论甚正然是时太子得罪非宾客之故至江充急持
 之时奸党四布即有佳宾客亦无能为矣
七国僭侈无制不能以礼格以德感而区区以削临之
 技亦穷矣而削之无渐同时开衅徒为天下藉口耳
 读此益令人致慨于逊国靖难之间
矫制发粟此非汲黯之能实汉法宽大及武帝好贤之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724-0324d.png
 所致也试问后世能复为此否
汉刺史行郡以六条问事其一为强宗豪右其五皆察
 二千石故为职要今之行郡者且下及负贩矣惟利
 是图何治之能为
霍光但谨慎耳日磾则有识有断能处大事故后能以
 功名终
假卫太子隽不疑引经断义送诏狱昔人谓其断狱是
 也其引经非也愚谓断狱亦非从容审辨真伪自得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724-0325a.png
 何必遽然送狱设太子果真不将重伤武帝之心耶
霍光既废长立少则当慎择贤良昌邑无道不在今日
 乃贸贸立之贸贸废之社稷无恙亦云幸耳
充国老谋深算其用兵有王者气象非卫霍辈所及也
 余尝言充国颇似武侯其便宜十二事计虑深密文
 章精妙亦可与出师之表并傅
顺决流以观水势此亦治河一法但当徙居民之当水
 冲者如止坐观则非策矣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724-0325b.png
高祖豁达大度然其中正自有权略演学高祖太过焉
 得不为贼所中
光武近王汉高纯霸
文吏为害人犹知之清吏无益人不能知非见其大者
 未可与语史言文吏习气谩廉吏清在一己无益百
 姓自是确论
汉时儒者原无大学识特以高名要誉耳故往往以不
 出为高出则遂丧其实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724-0325c.png
处党人之中而怨禄不及者郭泰也处党人之外而免
 于评论者申屠蟠也二人殆未易优劣
治流民及流寇初起皆当用杨赐所言宜敕刺史简别
 流民护归本郡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
操诛孔融史文谀操抑融然融实昩保身之理盖此时
 势已不可为矣洁身而去其庶几乎
吴虽僻处一隅然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人才辈出权皆
 能抚而用之安得不霸一方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724-0325d.png
周瑜称鲁肃忠烈可以代己然瑜劝权拘备肃劝权借
 备荆州非两人之计有得失盖瑜之才力足以并蜀
 而图操则备之雄才瑜所忌也瑜死肃不过守成而
 已非与备并力则操且不可禦故两人之策不同要
 之各审已而量力也
操既破张鲁蜀中乘胜可克然操自邺趋汉中已二千
 馀里阳平险峻操心窃悔幸而得之兵众已敝又欲
 远图巴蜀倘刘备死战于内重险隔绝粮运不继张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724-0326a.png
 鲁之众反覆于汉中孙权之兵猝临于江上奸雄立
 朝人心侧目萧墙之变未可知也论者以操不图蜀
 为失策亦未知老瞒心事耳
据温公之意亦未尝帝魏特以纪年故用其年号遂因
 而帝之书辞多用魏纪未免失之过扬如受禅一段
 亦不必详悉若此且美多刺少
观司马公论一统列国之分前一段议论亦得然既有
 一统列国之分则纪年之法当一统时则用一统年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724-0326b.png
 号当列国时则但书甲子而诸国年号皆分注其下
 便不失纪事之实何至插入魏宋齐梁而启后人纷
 纷议论乎
曹丕篡汉天下同嫉而吴蜀搆难置之不问虽先主之
 急于报私仇然实自吕蒙袭荆州始故吾谓丕之篡
 汉权与有力焉
祈山在长安之西几七百里而魏之应兵如期而至攻
 犹不克况于径冲长安徼倖弃城邀功万一此必不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724-0326c.png
 得之数也世乃以孔明为不用延策何其谬乎
三年之丧天下通丧况贵为天子曾不得比庶人于情
 安乎晋武除服哀毁可谓不世之主而晋诸臣断断
 不欲无非谓其不便于己耳不知嗣君与臣民原自
 不同是当以差等议为定制使万世可遵而守岂可
 以此而废彼惜乎古今来无建此议者
王弥卑言以诱石勒辄为勒所图石勒卑言以诱王浚
 浚辄为勒所并在知与不知耳英雄成事只是细心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724-0326d.png
桓温能袭成都而不能守兵力不足且畏北赵乘虚急
 于归故也若再留成都一日足以集事不必再烦周
 抚之师矣
中原降将止一姚襄可用若御之得其道未必非恢复
 之机乃殷浩以庸奴驭之殊可惜也
谢安殷浩俱虚名之士相去无几其一成一败亦有幸
 有不幸耳肥水之捷天也非人也
坚平生不喜杀人虽反者亦皆宥之今杀姜协姚苌虑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724-0327a.png
 其及己矣此其所以反也可为刑赏失中之戒
檀道济立功如此而以威名疑而杀之则当时才能之
 臣孰肯以功名自保哉非臣弑君则君杀臣其篡相
 寻宜也
高允真理学经济终史册不可多得
高允生平人品学问无一事不合中庸几几乎大贤以
 上矣
魏行均田其意甚善然不得要领其法颇繁又桑田为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724-0327b.png
 世业使得买卖则仍为私田矣故不久而遂弊唐祖
 其法制未尽故也
文帝魏之圣主高允魏之至人视南朝君臣盖天壤矣
 当时天象亦应北魏可见天亦眷之
十二律管分寸难明陈仲儒欲于准之中弦画分寸以
 定十二声法最简便然必黄钟既定乃可为中弦之
 则
苏绰才德近于圣贤惜乎未闻大道使遇程朱其所成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724-0327c.png
 当未可量
苏绰才似管仲而心术胜之后人以其生于北国每抑
 置勿道真矮人之见
世民雀鼠谷之战此之谓苦战死战非胆识智力俱绝
 人者断断不能
世人总为祸福二字所愚傅奕疏请除佛法推勘至此
 无遁情矣
唐太宗以治之隆替为不由礼乐固非然杜淹以为止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724-0327d.png
 由礼乐亦非也尧舜率天下以咸英韶濩而民皆乐
 陈齐率天下以伴侣曲玉树后庭花而民皆怨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故议礼乐者必以诚为本
太宗大徵天下名儒为学官此治天下第一要事惜乎
 时无真儒
勾驳省便四字太府妙诀凡理财者宜知之然非精敏
 之才不能也
兵不解便当有兵患唐籓镇之祸皆兵不解所致也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724-0328a.png
代宗时抗命者容忍入朝者诛戮所以酿成籓镇之祸
李晟真大臣较之郭李似更为缜密
李泌击骡军步步伏隘故能以少击众观其用兵之妙
 几不复逊孔明
朝廷苟存心利民何事不可为即如陆贽疏云耗其九
 而存其一盖以江淮之米合运漕之僦直率斗米为
 钱三百五十而京师米价斗止三十七钱也朝廷每
 循常例漫不经心民生物力耗于无谓者多矣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724-0328b.png
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作筹边图日召老于军旅习边事
 者访以山川城邑道路险易广狭远近未逾月皆若
 身尝涉历予谓凡人臣有地方边事之责者皆当如
 是
高仁厚出军六日五贼皆平盖平民为盗非贼能胁之
 实官军驱之耳负冤二字千古同病惜乎明季无高
 仁厚卒致丧国
律管用竹律准用丝丝声易定竹声难定故也然必丝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724-0328c.png
 声与竹声相合乃可
周世宗者不但聪明英武而知人爱民动得大体又御
 世无几而所为皆有经世之意盖仁智勇兼之者也
 愚谓三代而下人主中当以世宗为第一
宋兴先赠死节后封功臣得帝王大略
太宗好读书而读太平御览殊不得致治之要徒负虚
 名耳
知声莫如歌工知器莫如铸工知理莫如儒者故愚谓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724-0328d.png
 王者作乐莫如使歌工审音铸工铸器儒者察理而
 揆以中正庶或得之如仁宗时李照与胡瑗强所不
 知徒为工人所笑
荆公万言书一生学问尽见于此其书几万馀言大约
 以立法任人为主而归重于陶冶人才大意俱本孟
 子若与正人君子和同斟酌而力行之不惟不至于
 乱兼可大治后来弊病在起手不讲学校而讲财利
 舍众君子而谋于众小人自悖其书之所言非此书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724-0329a.png
 之言有不善也
先王之法先于教养安石先以泉府为言亦此意也但
 先王之世人才众多生养之道未备故当先富后教
 今则利孔已悉所患者人心不古不可与复三代之
 旧耳决当自学校做起安石入手遂谬安得不坏
安石与明道之学同本周官但安石先理财明道先学
 校安石得其末明道得其本此为天壤耳明道有言
 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法度善哉斯言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724-0329b.png
 安石心体未纯要之即知重学校亦不能致治也
方田法即横渠经界之意其法未尝不善自安石与众
 小人行之遂千古以为诟厉矣
按古法方千步当得田万亩今以二百四十步为亩故
 得田四十一顷零古法径而寡失今法繁而多弊欲
 行方田当先复古亩
刘几言律主于人声不以尺度强合器数最得制乐之
 大旨但未知几之所谓人声者何如耳恐非州鸠师
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724-0329c.png
 旷未易言也
宋最多君子然君子多不和安石在朝则攻安石司马
 光在朝又与司马争论至如哲宗时群贤济济可谓
 盛矣而又各立党安得不积渐以至于亡
程颐贬涪州渡江遭风而心存诚敬亦孔子迅雷风烈
 必变之义
宋之亡非道学之罪宋之后亡则道学之功也
救荒借粟于富人亦不可亏富人之息斯为可继之道
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724-0329d.png
 专务摧抑富人者非也王大中免徭为息庶几近之
虞伯生经济之学竟有三代气象惜乎生非其时耳
 
 
 
 
 
 思辨录辑要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