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724-01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思辨录辑要卷十二
             太仓陆世仪撰
  治平类
治天地人之道一而已天无纪治之以纬度地无纪治
 之以经界人无纪治之以礼法故纬度也经界也礼
 法也皆所以为分数也分数理也理者条理也
有治人无治法此言虽是然后世每每借此为言废法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724-0100b.png
 不讲则非也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又曰为政不
 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譬有攻木之工于此虽善治
 木必求规矩斧斤之器规矩斧斤者亦匠人之法也
 规矩必求其端斧斤必求其利此必然之理有贱工
 焉颠倒规矩错杂斧斤主人不责匠而归过于规矩
 斧斤有是理哉
理学须一贯经济亦须一贯理学不知一贯则鬻拳以
 为忠申生以为孝临大杖而不能走遇管蔡而不能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724-0100c.png
 诛经济不知一贯则勤于事上者不知恤民专于恤
 民者不知事上哀贫穷则抑富户杜关节则绝缙绅
 惠而费劳而怨者多矣故理学不知一贯则害及于
 身心经济不知一贯则害及于家国天下
绥来动和方是经济一贯经济一贯必从理学一贯中
 出
治一国与治一事不同治天下与治一国又不同须是
 把个天下大势完完全全在胸中纲目井然源委毕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724-0100d.png
 见然后左之右之无不宜之
吏户礼兵刑工讲究时是六事若行时止是一事须是
 联络贯穿始得周礼六官皆设联事正谓此也
不读周礼不识治天下规模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具此心胸方能治天下
凡事皆有一贯不识一贯皆有害禹之治水得水之一
 贯者也鲧之九载绩用弗成由不识一贯故耳
当今治效必六十年三十年教人三十年出治教人十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724-0101a.png
 年小成三十年大成出治三十年小成六十年大成
凡学经济须有路头若泛泛探取徒劳无益
拨乱不难致治难拨乱如十人之材足矣致治非五人
 之德不可三代以下但有能拨乱者未有能致治者
孔子而后有真学周公以来无善治汉唐宋竭力经营
 只做得补偏救弊耳三代规模全未梦见
三代以上立法常使人有为善之利三代以后立法常
 恐人有为恶之弊使人有为善之利者是以至诚待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724-0101b.png
 人也故人亦以至诚应之恐人有为恶之弊者是以
 不肖疑人也故人亦以不肖欺之
圣人治天下无一民一物不入规矩
收人才去文法二者是当今最要务
古人治天下以礼今人治天下以法法胜则礼亡礼亡
 则人心绝法尚不可治天下而况于无法乎
汉唐以下治天下之法最密然实处处渗漏以其意欲
 一网收尽天下故也古人有言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724-0101c.png
 天下之大岂能一网收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看周礼一部书止办得王畿千里以内事
 何等乾圆洁净
人一身之间耳目口鼻手足腹心俱不可相无也然必
 元首在上股肱在下而后一身顺天下之大大贤小
 贤大德小德俱不可相无也然必小德役大德小贤
 役大贤而后天下治不然有一人焉首居下足居上
 腹心居外四肢居内则见者皆以为怪物而群击杀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724-0101d.png
 之矣乃治天下者贤奸颠倒大小易位有国者初不
 以为怪其不至于群起而击杀者几希
圣人治天下只是使饮食男女各得其所饮食男女不
 得其所而天下治者未之有也
周礼是治国之书盖古人封建王者所治止于王畿以
 内故书中所详止于一国之事使诸侯各如是以治其
 国则天下皆治矣后世治郡县之天下不然𦂳要在
 择守令明黜陟若守令得人则青苗保甲之法自可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724-0102a.png
 徐举而无弊王荆公不识此意才执政柄便立制置
 三司条例司不问守令若何概以青苗保甲之事强
 诸天下是以治国之道治天下也所以不终朝而坏
 试观荆公治临川时青苗保甲原自有成绩则知治
 国之道贵密治天下之道贵疏也古今异宜为治者
 不可不审
天下利而已矣善言利者使天下皆利其利故已亦得
 利其利不善言利者欲一己独利其利故天下亦各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724-0102b.png
 利其利
古之天下礼乐尽之今之天下赋役尽之能平赋役治
 天下为得半矣
欲兵之精不如省兵而增粮欲官之廉不如省官而增
 俸
周礼有云禄以驭其富又曰夺以驭其贫盖古者禄以
 公田既予以爵则随予以禄田故筮仕者无患贫之
 心而不营心于财利后则俸禄甚薄而听入仕者各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724-0102c.png
 以私计谋生若守礼安分徒资俸禄则饔飧不给失
 驭富之道矣古者禄田之外别无私田既夺其爵随
 收其禄田则无所藉以资生故贪墨知畏后则贪墨
 者无所限制田连阡陌即被削夺而拥资甚厚无能
 损其毫毛失驭贫之道矣然则廉吏何所藉而为廉
 贪吏何所戒而不为贪乎
古者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甘誓曰大战于甘乃召六
 卿盖古之天子寄军政于六卿居则以守行则以战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724-0102d.png
 文武未尝分途也自战国始有将军之称秦乃因之
 位上卿金印紫绶而文武乃分途矣夫周官军政皆
 寄于司马亦未闻有尾大之患苟必欲以文武互相
 制驭岂君臣相信之道也哉
吏部虽有用人之权然须有职要之法假如方面大吏
 及州县正官此吏部之所当选择也至于州县之佐
 贰与夫师儒之职倅贰之官则听州县自行辟召可
 矣后则一命之微必由铨部总揽既广人之贤否岂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724-0103a.png
 能尽知
吏部所治既广贤否难知势不能不循资格非不欲去
 资格也势不可也故议者不察不清吏部用人之权
 而欲去朝廷资格之弊此必无之事也以资格用人
 加以避嫌即使皋陶伊尹为铨冲亦不过掣签唱名
 期于无弊而已断不能自展一筹也事权之多出吏
 胥盖有由矣
用人循资格最是大弊人才不同各有所宜有宜大者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724-0103b.png
 有宜小者有小大无不宜者小大无不宜圣人之才
 也或宜大或宜小贤人之才也求才于后世其为圣
 贤人者寡矣而朝廷用人不问其才之大小与否槩
 以资格迁升之是以圣人望一切也奚可哉
人才极是难得善用人者必审定其才之所宜授之以
 职而终身任之务使竭尽其才以唐虞之际而致治
 止于五人此人才之难得也以五人之圣而各专一
 事此才之各有所宜也且各专一事而至于终身不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724-0103c.png
 易此任之而竭尽其才也使治不及唐虞而三岁试
 士多至四百则人才何其多圣不及五臣而吏户兵
 刑无所不堪则才何其大历官如传舍旦至暮去而动
 辄奏绩又何其才之易竭也
爵禄二字其用不同用人当以爵赏人当以禄爵者量
 材而授者也其人才堪于兵则授之以兵才堪于户
 则授之以户此如董工役者其人而善木则使之为
 木工其人而善土则使之为土工用各有所宜也禄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724-0103d.png
 者量功而授者也其人而于兵有功则即于兵加俸
 其人而于户有功则即于户加俸此如木工善木则
 即加以木工之厚饩土工善土则即加以土工之厚
 饩报各有所称也后之注铨者其人方有功于兵则
 升之使户其人方有功于户则升之使吏此如董功
 役者其人而善土则赏之使为木其人而善木又赏
 之使为铁为银也
孟子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724-0104a.png
 庆庆以地此赏人以禄之一證也
考察之权最忌专一周礼六计弊群吏皆各属长官主
 之而共听于冢宰然其所察者特王畿之内而已故
 听睹真而举措当后则合天下之铨选皆听之吏部
 甚至州县佐贰之微亦属于铨司欲举措之当不可
 得矣
铨司每虑人才壅滞往往设法迁升即有识者亦欲巧
 为法以疏通之此以人才用国家而未尝为国家用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724-0104b.png
 人才也古者论定后官量才后禄故三德者为大夫
 六德者为诸侯凡用之之法皆求其德与位称耳由
 此言之其人而才足卿相即布衣而立授卿相可也
 其人而才止百里即筮仕而终身郡邑可也以至才
 堪户者终于户才堪兵者终于兵如舜世五臣终身
 不易何尝有流转迁升如后日也哉天下事有烦而
 无谓者此类是矣乃当事者方以人多官少为病以
 予言方虑其官多而人少也季世之法不主于用贤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724-0104c.png
 专主于防不肖夫既知其不肖则去之而已不务去
 之而务防之不肖者未必受制而贤已不胜其掣肘
 也安得谓非立法之弊乎
宽收严试久任超迁此八字用人之良法
偶行荐举最是良法然有三弊一曰行之大拘盖荐举
 之法所以通科目之穷破资格之弊也倘必曰某官
 得荐某官不得荐某官荐得任某职某官荐不得任
 某职是仍重科目仍拘资格也一曰任之无法盖善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724-0104d.png
 恶有类邪正有党君子所荐大抵多君子小人所荐
 大抵多小人若不立法详试而概任之且宜兵而工
 宜礼而刑用违其才者又不可胜计也即有真才亦
 乌能效用乎一曰绳之太急连坐之法所以待小人
 非所以待君子故同是人也或始终变节或穷达易
 操当其举之未可谓非也举之而受举者变节易操
 则非举之者之罪也且仕途倾险诡谲百出或丛忌
 举主而阴中伤所举之人或倾排所举之人而并累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724-0105a.png
 及乎举主种种株连为害不可胜道则虽有贤士在
 下举主亦安能不顾身家不惜禄位奋然以举之乎
 无怪乎勉强塞责而以柔滑善媚之徒虚应故事也
荐举不可尚虚文当疏其实或其人才德兼备或有德
 无才或有才无德或其才长于某事短于某事用可
 任某职不可任某职皆一一疏列不拘大小臣工有
 即荐举多多益善天子临轩亲策之分类而试试以
 经义治事择其尤者更召对面试之可者擢用不可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724-0105b.png
 用者散归庶无前弊而收实效
日者观匠人得教人与器使之道凡木之大小枉直皆
 材也规矩绳墨皆法也材有不齐而法无不一故能
 使之咸就条理至于奇瑰之材不可拘以绳墨者则
 又随材而器使之故天下无不可用之材而亦无不
 可成之事秦以后教法废矣而器使之道则又弃而
 不讲使细者为梁短者为柱大者为椽长者为节乃
 谓天下无材谓天下之事必不可成岂不冤哉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724-0105c.png
看筛米得取人之法虽疏节阔目不无遗珠之叹然往
 往拔十得五旧制举进士必分试九卿衙门观政每
 衙门约三十馀人堂长司僚与之朝夕而试之事会
 其实以上于天官天官籍注以定铨选随材授职职
 必久任故洪永时得人为盛后之观政则不过随班
 作揖而已名存实亡可慨也夫
用人之法古今不同三代以上开诚布公主于用君子
 虽或间容小人然君子易于展布三代以后禁制束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724-0105d.png
 縳主于防小人小人终不能防而君子之进退掣肘
 为己极矣问设有小人如何曰小人惟有不用法更
 无防法
中庸曰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
 来所以怀诸侯也则知古人治天下全在怀诸侯今
 人治天下全在择守令
谚语清官不出吏人手非官愚而吏智也官不久任而吏
 多积年故耳诚能一切反之吾知吏必不能出官手也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724-0106a.png
人非圣人不能无过故君有过臣谏之父有过子谏之
 代不乏人独为长吏令一邑未闻辟一言路令群下
 得言其过失近为民父母而骄亢反过于至尊无拒
 谏之名而有弭谤之实诚所不解也今后吾党得第
 为县令时必尊礼有道祈闻得失月朔必置一匮令
 士民投牍于中言我一月中过差庶无冒昧妄行之
 弊
治天下以求才为先治一邑亦当以求才为急今之郡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724-0106b.png
 县非无才也而有司不知作兴鼓舞之道其有留意
 人才者不过季考月课为文字相知耳夫文字之责
 上有督学下有学师何烦有司更为数数也愚谓有
 司季考月课当另为一法分理学经济二科设为条
 问理学如颜子所好何学之类经济则举时务之切
 要者每科数条观其所答优劣德行优者养之庠序
 经济优者措之施行不惟贤才可以立得而闻风兴
 起者吾知且不可胜计矣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724-0106c.png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724-0106d.png
 
 
 
 
 
 
 
 思辨录辑要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