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724-000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思辨录辑要卷一
              太仓陆世仪撰
  小学类
古者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自是正理然古者人
 心质朴风俗淳厚孩提至七八岁时知识尚未开今
 则人心风俗远不如古人家子弟至五六岁已多知
 诱物化矣又二年而始入小学即使父教师严已费一
卷一 第 1b 页 WYG0724-0004d.png
 番手脚况父兄之教又未必尽如古法乎故愚谓今
 之教子弟入小学者决当自五六岁始
小学之书文公所集备矣然予以为古人之意小学之
 设是教人由之大学之教乃使人知之今文公所集
 多穷理之事则近于大学又所集之语多出四书五
 经读者以为重复且类引多古礼不谐今俗开卷多
 难字不便童子此小学所以多废也愚意小儿五六
 岁时语音未朗未能便读长句窃欲彷明道之意采
卷一 第 2a 页 WYG0724-0005a.png
 择礼经中之曲礼幼仪参以近礼斟酌古今择其可
 通行者编成一书或三字或五字节为韵语务令易
 晓名曰节韵幼仪俾之即读即教如头容直即教之
 以端正头项手容恭即教之以整齐手足合下便教
 他知行并进似于造就人材之法更为容易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古人教人自幼便教他礼乐所以
 德性气质易于成就今人自读书之外一无所事不
 知礼乐为何物身子从幼便骄惰坏了愚意自节韵
卷一 第 2b 页 WYG0724-0005b.png
 幼仪外更欲参酌古今之制辑冠婚祭及乡饮乡射
 诸礼为礼书(丧礼不可豫习拟另辑为/一卷俾学者居丧时读之)文庙乐舞及
 宴饮升歌诸仪为乐书俾童子十数岁时仍读四书
 兼习书数暇日则序于一处教升歌习礼如古人舞
 勺舞象之类务使之郁郁彬彬则涵养气质薰陶德
 性或可不劳而致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
 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
卷一 第 3a 页 WYG0724-0005c.png
 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
 以前使之熟读不但四书五经即如天文地理史学
 算学之类皆有歌诀皆须熟读若年稍长不惟不肯
 诵读且不能诵读矣今人村塾中开蒙多教子弟念
 诗句直是无谓
凡弟子学写仿书不独教他字好即可兼识字及记诵
 之功
先儒教小儿习字先令影写赵子昂大字千字文稍长
卷一 第 3b 页 WYG0724-0005d.png
 习智永千字文每板影写十纸既毕后歇读书一二
 月以全日之力通影写一千五百字添至二千三千
 四千字如此一二月乃止必如此方能日后写多运
 笔如飞不至走样亦是一法
四明程端礼有家塾分年读书法教童子读四书五经
 先令读正文既毕然后却读注亦可盖弟子读书大
 约十岁以前有记性以后渐否若令先读正文虽子
 弟至愚未有不于十岁以前完过者此亦读书之一
卷一 第 4a 页 WYG0724-0006a.png
 法况孟子一书分章甚长今子弟读孟子连集注读
 多不知首尾每每易于漏脱若先读正文亦可免此
 病
文公有言古有小学今无小学须以敬字补之此但可
 为年长学道者言若童子则可由不可知定须教以
 前法
阳明先生社学法最好欲教童子歌诗习礼以发其志
 意肃其威仪盖恐蒙师惟督句读则学者苦于简束
卷一 第 4b 页 WYG0724-0006b.png
 而无鼓舞入道之乐也然歌诗则近于鼓舞习礼则
 便有简束的意在古人十三学乐诵诗二十而冠始
 学礼盖人当少年时虽有童心然父兄在前终有畏
 惮故法不妨与之以宽宽者所以诱其入道也年力
 既壮则智计渐生矣此时而纯用诱掖则将有放荡
 不制之患故法又当与之以严严者所以禁其或放
 也二者因其年力各有妙用故古时成就人多今之
 社学止以句读简束童子固失鼓舞之意矣若误认
卷一 第 5a 页 WYG0724-0006c.png
 阳明之意纯用鼓舞又岂古人之意乎立教者当知
 所以善其施矣
近日人材之坏皆由子弟早习时文盖古人之法四十
 始仕即国初童子试亦必俟二十后方许进学进学
 者必试经论养之者深故其出之者大也近日人务
 捷得聪明者读摘段数叶便可拾青紫其胸中何尝
 一毫道理知觉乃欲责其致君泽民故欲人材之端
 必先令子弟读书务实昔人之患在朴今人之患在
卷一 第 5b 页 WYG0724-0006d.png
 文文翁治蜀因其朴而教之以文也今日之势正与
 文翁相反使民能反一分朴则世界受一分惠而反
 朴之道当自教子弟始有心世道者慎毋于时文更
 扬其波哉
教小儿不但是出就外傅谓之教凡家庭之教最急每
 见人家养子当其知识乍开时即戏教以打人骂人
 及玩以声色玩好之具此等气习沁入心腑人才何
 缘得成就
卷一 第 6a 页 WYG0724-0007a.png
家庭之教又必原于朝廷之教朝廷之教以道德则家
 庭之教亦以道德朝廷之教以名利则家庭之教亦
 以名利尝有友人问建文时何多忠义予曰此父兄
 之教严耳友人问何以知之曰以朝廷之教知之盖
 当时朝廷之教甚严其子弟苟或居官而不肖则累
 及父母累及宗族故孩提之时苟或不肖则其父兄
 必变色而训之语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积累
 既深所以居官之时虽九死而靡悔也
卷一 第 6b 页 WYG0724-0007b.png
洒扫应对进退此真弟子事自世俗习于侈靡一切以
 仆𨽻当之此理不讲久矣然应对进退贫士家犹或
 有之至于洒扫则贫士家亦绝无之矣偶过友人姚
 文初家见其门庭萧然一切洒扫应对进退皆令次
 公执役犹有古人之风文初现闻先生之后也其高
 风如此为贫士者可以愧矣
或问六艺童子十五以内恐未必能习曰玩礼乐射御
 书数之文文字则与义字有别文是习其事义是详
卷一 第 7a 页 WYG0724-0007c.png
 其理礼乐虽精微然礼记云十三学乐诵诗又曰十
 三舞勺成童舞象则知由粗以及精自有因年而进
 之法射御虽非童子事然北人与南人不同曹丕典
 论论文自言八岁即学骑射是射御亦非难事也至
 于书数尤易为力
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汉兴
 萧何草律令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
 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
卷一 第 7b 页 WYG0724-0007d.png
 史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𨽻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
 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则知古人皆以字学
 为小学故人皆识字今俗崇尚制科人务捷得至贵
 为公卿而目不识古文奇字且并音画亦多讹谬者
 少此一段工夫也
人少小时未有不好歌舞者盖天籁之发天机之动歌
 舞即礼乐之渐也圣人因其歌舞而教之以礼乐所
 谓因其势而利𨗳之今人教子宽者或流于放荡严
卷一 第 8a 页 WYG0724-0008a.png
 者或并遏其天机皆不识圣人礼乐之意欲蒙养之
 端难矣
朱子蒙卦注曰去其外诱全其真纯八字最妙童子时
 惟外诱最坏事如摴蒱博奕及看搬演故事之类极
 易使人流荡忘返善教子者只是形格势禁不使得
 亲外诱乐记所谓奸声淫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
 接心术是也然其要尤在端本清源使父兄不为非
 礼之戏则子弟自无从得接耳目
卷一 第 8b 页 WYG0724-0008b.png
人家教子弟固是要事教女子尤为至要盖子弟失教
 至长大读书知世事犹有变化气质之时若女子失
 教终身无可挽回大则得罪姑嫜败坏风俗小则隳
 坏家事贻讥亲党岂细故哉
教女子只可使之识字不可使之知书义盖识字则可
 理家政治货财代夫之劳若书义则无所用之古今
 以来女子知书义而又闲礼法如曹大家者有几不
 然徒以𨗳淫而已李易安朱淑真使不知书义未必
卷一 第 9a 页 WYG0724-0008c.png
 不为好女子也
诗云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二语真教女子良法少读
 内则怪其多载酒浆笾豆之事由今思之知古人良
 有深意人家儿女教坏多由乳母婢仆此主人主母
 之所不及觉也故古人于乳母必曰择于诸母与可
 者至于婢仆尤当时时切戒
卷一 第 10a 页 WYG0724-0009a.png
  大学类
古者十五入大学自稍有知识合下便教他为圣为贤
 故后来成就得大人物今则惟读书取科第矣大字
 之义不知何居
玩朱注大人之学四字则知若不如此便是小人之学
 不知今之学者肯自居于小人之学否不肯自居于
 小人之学而于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何茫茫也
今人见人讲学便指为道学不知人自十五入大学时
卷一 第 10b 页 WYG0724-0009b.png
 已个个讲道学矣习而不察反以为非笑盍反而自
 思乎
今之学校即古之大学古者入而后学今者学而后入
 古者之学主于修己治人今则口耳佔毕而已不知
 于朝廷何补
今人好学佛学仙而不好学圣人不知圣贤大学之道
 也未尝见人立地成佛而欲立地成佛未尝见人白
 日升天而欲白日升天明明地放着尧舜禹汤文武
卷一 第 11a 页 WYG0724-0009c.png
 周公孔子而决不肯明德新民止至善此之谓大惑
西铭不可不读不读西铭不识万物一体气象学者心
 胸终不得开拓有语之以大学之道者乃反以为分
 外也
陆象山人物甚伟其语录议论甚高气象甚阔初学者
 读之可以开拓心胸
陆象山曰此是大丈夫事么么小家相者不足以承当
 又曰大世界不享却要占个小蹊径大人不做却要
卷一 第 11b 页 WYG0724-0009d.png
 为小儿态直是可惜又曰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中
 须是做得人方不枉读以上数语皆可令人感发兴
 起志于圣人之道朱子曰人为学当如筑九层之台
 须大做脚始得具此胸襟方可与入道今人自待甚
 薄何与语此
全仁义礼智之德而不能得位行道是为天地负我具
 耳目聪明之质而不能为圣为贤是为我负天地
此理上际天下际地皆须着人承当非大其心胸坚其
卷一 第 12a 页 WYG0724-0010a.png
 骨力却如何承当得
人处天地之间无不学而成其能者农学为耕工学为
 艺商贾学为转移贸易无非学也惟士则学为圣贤
 所以谓之大学以此思之士而不为大学与农工商
 贾何以异乎或问不识字人亦可与言大学之道否
 予曰大在心性不在语言文字今者读书之人借径
 于语言文字所以复其心性也若不识字之人识得
 自己心性何不可与言大学之道陆象山有言若我
卷一 第 12b 页 WYG0724-0010b.png
 则不识一字亦须堂堂地还我一个人正是此意
学而开章第一便说一学字在上古说这一个字不难
 在今日便须要认清这一个字盖三代以上一道同
 风学出于一三代以下百家争鸣学散为百自孔氏
 没而或为杨或为墨或为申韩或为黄老驯至后世
 而为词章为训诂为功名为禅玄种种不一而学之
 一字败坏分岐极矣且不特异学一途有以坏正学
 即正学一途又有无限分争树帜阳顺阴逆为正学
卷一 第 13a 页 WYG0724-0010c.png
 之蠹者学之一字至今日而遂不可复问举世读圣
 贤书不知圣贤之学为何物矣吾党既读圣贤书欲
 学圣贤之为人岂可不先认清这一个字
莫道做人是一样看书是一样作文又是一样只是一
 个道理如此做人则人便端正如此看书则书便亲
 切如此作文则文章便有识力有议论都是一贯将
 去
为学之弊有五端而好异学攻时文者不与焉谈经书
卷一 第 13b 页 WYG0724-0010d.png
 则流于传注郑玄王弼之类是也尚经济则趋于权
 谲管韩申商之类是也看史学则入于泛滥明道讥
 上蔡为丧志朱子以伯恭为眼粗是也务古学则好
 为奇博扬子云玄而无当张茂先华而不实是也攻
 文辞则溺于词藻卢骆王杨皆名士毕竟称为小才
 韩柳欧苏为大家亦不免于夹杂是也要之只不知
 大道不知大道故胸无主宰到处差错
问如何为道学曰道者天地自然之道学者学其所谓
卷一 第 14a 页 WYG0724-0011a.png
 道也
一部中庸止说得一道字一部大学止说得一学字
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
 道之衰也三代之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务躬行
 各敦实行庠序之中诵诗书习礼乐而已未尝以口
 舌相角胜也嘉隆之间书院遍天下讲学者以多为
 贵呼朋引类动辄千人附影逐声废时失事甚至有
 借以行其私者此所谓处士横议也天下何赖焉
卷一 第 14b 页 WYG0724-0011b.png
今人未尝学道使先要立一个腔拍凡一言一动一巾
 一服必先要求异于人惟恐人不知为学道此皆是
 名心名心德之贼也道学畏人知固不可必求人知
 亦不可畏人知者必至半涂而废必求人知者必至
 索隐行怪
近世讲学多似晋人清谈清谈甚害事孔门无一语不
 教人就实处做论语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又
 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又曰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卷一 第 15a 页 WYG0724-0011c.png
 又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都是恐人言过其实正
 嘉之间道学盛行至于隆万日甚一日天下靡然成
 风惟以口舌相尚意思索然尽矣此即真能言圣人
 之言已谓之徒言已谓之清谈况于夹杂混乱拾二
 氏之唾馀乎
道学不可着意着意便是有所为而为予丙子冬间有
 志斯道时只是发念要做一个人字字句句要依四
 书做初未尝知所谓道学一向只是如此使知所谓
卷一 第 15b 页 WYG0724-0011d.png
 道学反多一番着意矣
人谓出家修道愚谓只出家便不是道人苟欲出家必
 所遭之父母如伋寿申生所值之事变如伯夷叔齐
 而后可原于天者谓之道修于人者谓之学贯天人
 而一之方可谓之道学此两字正未易当乃今人动
 以相戏何也
道学不可过于畏人知若过于畏人知其流必为乡愿
 盖此事原无不可对人言且士憎多口在孔孟皆不
卷一 第 16a 页 WYG0724-0012a.png
 免吾辈岂可过于求全而自馁其气耶
学道贵能自任盖既自任则便有一条担子轻易脱卸
 不得若嗫嚅进退或有或无吾见其终于叛道也
要实见得道为天地间不可无之道学为天地间不可
 无之学我为天地间不可少之人然后能担当自任
道生天地天地生人无是道则天地且不成天地人于
 何有念及此则弘道君子岂可不竭力从事乎
道在天地间原不可见惟学道者能见之鸢飞戻天鱼
卷一 第 16b 页 WYG0724-0012b.png
 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满腔中俱是道在
人初生时本自天人合一其岐而二之者气禀物欲害
 之也圣人能赞化育参天地只是全受全归
天地间只有此个道理人人在内人人要做本无可分
 别自宋以来横为蔡京章惇韩侂胄辈分出个门户
 目为道学甚至读史者亦因而另立道学传不知自
 居何等日用不知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道之外无学道学之外无人乃世往往骇且笑不知何
卷一 第 17a 页 WYG0724-0012c.png
 故正昔人所谓少所见多所怪下士闻道大笑之也
不必说道学只是做人做得一分是一分做得两分是
 两分做得八九十分是八九十分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欲为人尽人道
人只是是与不是两者而已无不是者圣人也全然不
 是者盗贼乐户之属也其馀俱在是与不是之间
人须是做正经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正经
 为本
卷一 第 17b 页 WYG0724-0012d.png
怕人说道学只是自己力量小不能有恒若果有恒自
 能转世界而不为世界所转
做道学使乖必入乡愿做道学退怯必入乡愿此处直
 是一间大家须着力主意
人得力多在少年每见人至五六十往往喜谈少年得
 力处又喜读少时所熟一路书其精神在是故也可
 知闻道贵早二程十四五时便慨然有学圣人之志
 故后来所造甚大若晚年闻道而能自弃所习一依
卷一 第 18a 页 WYG0724-0013a.png
 乎正则又豪杰之士不可以一例论矣
人一刻不进学对草木亦皆可愧馆中有隙地种蔬不
 数日已长成矣因感记此
人非至诚安能不息惟好学与无息相近学诚而至于
 诚者亦惟好学而已
孔子圣人其自言曰我学不厌又曰不如丘之好学颜
 子大贤孔子称之不过曰好学后世周程大儒亦不
 过一好学至于朱子好学尤甚故能集诸儒之大成
卷一 第 18b 页 WYG0724-0013b.png
 其间尽有天资绝人者只不好学学术便颇僻矣乃
 知传千圣之正脉者好学而已
圣门自颜子而下好学惟曾子故曾子卒传道统
不好学最坏事狷者便入于俗狂者便入于禅非特粗
 浅已也
晦庵诗有云书册埋头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此晦
 庵著述之暇游衍之诗也凡人读书用工或考索名
 物或精究义理至纷赜难通或思路俱绝处且放下
卷一 第 19a 页 WYG0724-0013c.png
 书册至空旷处游衍一游衍忽地思致触发砉然中
 解有不期然而然者此穷理妙法又或发愤下帷三
 冬两夏满腹中诗书义理盈溢充足却出来游衍一
 两日真觉得水流花放云行乌飞满空中是活泼泼
 地景象此孟子所谓乐则生矣境界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者也晦庵之诗之意非此即彼盖自道其
 得意之境不觉词溢乎情耳后儒不察遂以此意为
 晦翁晚年亦厌其学问之支离而思为解脱真是痴
卷一 第 19b 页 WYG0724-0013d.png
 人前说不得梦试思若不是书册埋头而终日寻春
 却成个甚么人物
己卯五月初三日夜梦与人晤谈言读书穷理甚费精
 神譬如磨刀刀日犀利然锈去而铁渐减曰然则欲
 保养精神将废学乎曰不然不磨则锈日深刀且断
 烂欲求其减胡可得也
卧病而起静坐调息见日光斜入帐中如二指许因以
 息候之凡再呼吸而日光尽矣因念逝者之速如此
卷一 第 20a 页 WYG0724-0014a.png
 人安可一息不读书安可一息不进德为之悚然太
 息
静坐中意味最长人只忙碌过一生不知掉却多少义
 理也
学者于静坐中可识病痛若竟把静坐作工夫反发病
 痛减得一分势利才进得一分学问进得一分学问
 便减得一分势利所谓义利不容并立也
学者要淡得功名须是力学待学得有些滋味自然功
卷一 第 20b 页 WYG0724-0014b.png
 名心渐渐淡却不然无所事事而欲淡其功名不惟
 不能亦且未是
有言天下方乱恐无暇为学者予曰天下自乱吾心自
 治人当丧乱之馀自谓无意于世或悲愤无聊无所
 事事或佯狂放诞适意诗酒俱非中行之道也世界
 自是太平只贤者无所事事诗酒自适便做就今日
 许多丧乱是皆不学问之害贤者处此正当刻意自
 励穷极学问或切磋朋友或劝勉后学或教诲子弟
卷一 第 21a 页 WYG0724-0014c.png
 使之人人知道理人人知政事一旦天心若回拨乱
 反正皆出诸胸中素学此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立命若贤者人人自废学问种子断绝将来丧乱如
 何底止
学问从致知得者较浅从力行得者较深所谓躬行心
 得也
古者六艺学者皆当学之今其法不传吾辈苟欲用心
 不必泥古须相今时宜及参古遗法酌而行之如五
卷一 第 21b 页 WYG0724-0014d.png
 礼六乐今不可考矣然论其切身可行者礼则如大
 明集礼文公家礼之类所当究心也乐未便论到精
 微只弹琴一事虽非古调然亦当稍习时时操之使
 心气和平射不必五射只如今人射法务求志正体
 直足矣五御者古人所以御车今法不传当习御马
 使驰骤便捷亦男子一要事至于书古人亦止辨六
 书之体而已非若后世所谓羲之献之之笔法也今
 人论书动讲法帖废时失事何益于我若真草𨽻篆
卷一 第 22a 页 WYG0724-0015a.png
 四体亦不可不识斯亦博学之一端也若数学则九
 章算法今人亦有知之者得其人而从学焉可也要
 之六艺既非古法亦不必十分究心有亏正业但当
 时时留心遇可学处便学不至当面放过可也(六艺/已见)
 (小学类但游艺亦学者终身事/兹以其语近大学故附于此)
六艺古法虽不传然今人所当学者正不止六艺如天
 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于用世不可不讲俗儒
 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性命无补于世此当世
卷一 第 22b 页 WYG0724-0015b.png
 所以来迂拙之诮也
威仪整肃最易使人起敬今禅家丛林所在规矩最肃
 明道所以有三代威仪之叹不知此即成均法也国
 初太学每朔望走班行礼周旋折旋之间即步履毫
 不敢乱府州县学凡新附生员俱要捲班行礼今皆
 废坏殆尽委诸草莽矣所以每遇谒圣陪祭及迎送
 官府参差喧杂之态不可胜道令人望而厌恶此非
 细故也昔张子厚教学者必先习礼深得古人之意
卷一 第 23a 页 WYG0724-0015c.png
 予辈诸同志及门人子弟自丁丑岁始每岁一祭先
 儒必为岁会少则数人多则数十人预定礼仪或参
 以成均之法至期行礼肃若无人观者无不起敬起
 慕惜乎时遇尚屯未能充广也
礼乐不相离乐者所以节礼也故古人行礼必听乐节
 升车则闻和鸾行路则闻佩玉又曰趋以采齐行以
 肆夏皆此物此志也如此则礼乐之道思过半矣
琴古音也调非古调矣思贤操之类皆后人妄为也然
卷一 第 23b 页 WYG0724-0015d.png
 闻造弦之家苟且省事即丝法亦递减则音亦非古
 音矣觚不觚觚哉觚哉
琴有浙操有吴操浙操有辞吴操无辞今之论琴者皆
 左浙而右吴以有辞为俗非也古者援琴而歌取瑟
 而歌古圣贤岂皆俗物耶但今之辞殊非古辞则辞
 不足取耳至于音调则浙操繁促吴操轻佻俱非大
 雅之遗音
音律之乐不传久矣至于琴庶几犹有知之者然琴家
卷一 第 24a 页 WYG0724-0016a.png
 指法最繁吟猱绰注恐古来未必有许多法语云三
 日不弹手生荆棘果尔则一艺之难且终身焉又安
 得工夫读书应务也愚谓古音必稀古弹必简古辞
 必不繁古调必不促如此则琴工之言自不足听不
 必屈吾古心勉从今乐也
太常有雅乐部其乐工能为雅奏礼乐志记其搏拊之
 法虽未必真为上古之遗然犹为近古琴中取声止
 用实声散声并不用吟绰泛音之类其指法亦去无
卷一 第 24b 页 WYG0724-0016b.png
 名指不用想古法当去此不远
琴中宫商之理尽于和弦和弦之理既得则遣辞布调
 直一以贯之耳今之琴工不务尽和弦之理而务尽
 曲调之巧故琴音益盛而音理益亡朱子与学者论
 琴欲作二图一具琴之形体徽弦尺寸散声之位一
 附按声声律之位一附泛声声律之位列于宫调图
 前真学琴之纲领
调弦法六弦隔一调之皆应于第十徽独第三弦应于
卷一 第 25a 页 WYG0724-0016c.png
 第十一徽世莫得其说朱子谓七弦散声为五弦之
 正而大弦十二律之位又众弦散声之所取正故逐
 弦之五声皆自东而西相为次第其六弦会于十徽
 则一与三者角与散角应也二与四者徵与散徵应
 也四与六者宫与散少宫应五与七者商与散小商
 应也其第三第五弦会于十一徽则羽与散羽应也
 义各有当初不相须故不同会于一徽其言最为明切
宋中兴礼乐志论又有黄钟大吕并用慢角调故于大
卷一 第 25b 页 WYG0724-0016d.png
 弦十一徽应三弦散声太簇夹钟并用清商调故于
 二弦十二徽应四弦散声姑洗仲吕蕤宾并用宫调
 故于三弦十一徽应五弦散声林钟夷则并用慢宫
 调故于四弦十一徽应六弦散声南吕无射应钟并
 用蕤宾调故于五弦十一徽应七弦散声以律长短
 配弦大小各有其序其说亦精因附记于此
朱子曰唐人纪音先以管色合字定宫弦乃以宫弦下
 生徵徵上生商上下相生终于少商下生者隔二弦
卷一 第 26a 页 WYG0724-0017a.png
 上生者隔一弦取之凡丝声皆当如此今人苟简不
 复以管定声其高下出于临时非古法也愚按以管
 定声固为古法然必管合黄钟始得
射者男子之所有事故古者问射而不能则辞以疾以
 男子无不习射之礼也今直以为鄙事矣何怪乎寇
 盗猖獗卒无一人为国家分忧也
古者射以观德是于强有力之中又欲择其德器所谓
 杀人之中又有礼焉也若尚力而不尚德固非然徒
卷一 第 26b 页 WYG0724-0017b.png
 取志正体直而射无济于实用亦用世者所不取
史称岳武穆能左右射少时读之不以为异及长习射
 乃知步射或可不必兼左右至于骑射则必不可不
 兼盖敌自吾右来者非左射不能中之也周世宗与
 契丹战赵太祖谓张永德曰公麾下士多能左射者
 请乘高出为左翼此其证也
古人读书当先识字自字学不讲六书之义举世茫然
 竟为绝学夫六书之义虽非身心切要之学然大而
卷一 第 27a 页 WYG0724-0017c.png
 天地细而万物理无不存要亦儒者格致所不废也
 岂可弃置不问吾友王子石隐有说文论正一书多
 能发前人所未发亦吾党所当考究
数为六艺之一似缓而实急凡天文律历水利兵法农
 田之类皆须用算学者不知算虽知算而不精未可
 云用世也宋崇宁中曾立算学假疑设数为算问是
 亦一法然至于另设庠序以黄帝为先即迂赘而近
 于戏矣
卷一 第 27b 页 WYG0724-0017d.png
泰西筹算不如中国珠算之便但珠算易差须精熟斯
 妙耳
算田不过积步开方自汉以二百四十步为亩而算法
 始繁遂有用二四归除双折六归者若依古法百步
 为亩则止用乘法尽人皆可晓矣
 
 
 思辨录辑要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