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五 第 1a 页 WYG0114-06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五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违礼二
   居丧释服
曲礼席盖重素不入公门苞屦极衽厌冠不入公门(疏/席)
(盖者丧车盖也重素衣裳皆素遭丧之服也苞屦藨蒯/之草所为齐衰屦也扱衽者亲始死则扱上衽也厌伏)
(也丧冠厌帖无梁五服丧所著也熊氏云父之丧唯扱/上衽不入公门冠绖衰屦皆得入也杖齐衰则屦不得)
(入不杖齐衰衰又不得入其大功绖又不得入其小功/以下冠又不得入此厌冠者谓小功以下之冠故云不)
卷一百十五 第 1b 页 WYG0114-0609b.png
(入公门凡丧冠皆厌大功/以上厌冠宜得入公门也)
檀弓季武子寝疾蟜固不说齐衰而入见曰斯道也将
亡矣士唯公门说齐衰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注/时)
(无如之何佯若/善之表犹明也)及其丧也曾点倚其门而歌(疏武子鲁/之上卿时)
(人畏之如君入其门皆说衰唯蟜固不说言依正礼士/唯入公门乃说齐衰入大夫之门不合说也言将亡者)
(其时向馀大夫之门犹有著齐衰者故云将亡将亡者/未绝之辞也武子心虽恚恨无奈之何佯称其为善所)
(以善者若失礼显著凡人皆知失礼微细唯君子乃能/明之今说齐衰是失礼之微故云君子表微此谓不杖)
(齐衰若杖齐衰虽入公门/亦不说之具在上曲礼注)
卷一百十五 第 2a 页 WYG0114-0609c.png
 (阎若璩曰有以季武子之丧曾点倚其门而歌来问/者余曰此子虚乌有之言也春秋昭公七年季孙宿)
 (卒孔子年十七曾点少孔子若干岁未可知然论语/叙其坐次于子路则必少九岁以上也可知孔子年)
 (十七时子路甫八岁点实不过六岁七岁孩童耳乌/得有倚国相之门临丧而歌之事檀弓多诬莫此为)
 (甚石堂陈普极其辨駮犹/未及此子聊为补之云尔)
服问凡见人无免绖虽朝于君无免绖唯公门有税齐
衰傅曰君子不夺人之丧亦不可夺丧也(注见人谓行/求见人也无)
(免绖绖重税犹免也古者说或作税有免齐衰谓不杖/齐衰也于公门有免齐衰则大功有免绖也 疏以绖)
(重纵往朝君亦无免税于绖也唯至公门已有不杖齐/衰则税去其衰绖犹不去也若杖齐衰及斩衰虽入公)
卷一百十五 第 2b 页 WYG0114-0609d.png
(门衰亦不税也其大功非但税衰又免去绖也君子以/己恕物不可夺人丧礼故君所以许臣著绖亦不可自)
(夺丧所以已有重丧犹/绖以见君申己丧礼也)
开元礼三年之丧凡见人皆不去绖父母之丧宾客己
吊而重来者主人哭而见其去也又哭之其未葬必备
衰服而后见
唐律不孝条(注/)居父母丧释服从吉
 疏议释服从吉谓制未终而在二十七月之内释去
 衰裳而著吉服者
卷一百十五 第 3a 页 WYG0114-0610a.png
诸有父母若夫之丧丧制未终释服从吉徒三年
 疏议丧制未终谓父母及夫丧二十七月内释服从
 吉其父卒母嫁及为祖后者祖在为祖母若出妻之
 子并居心丧之内未合从吉亦徒三年
期亲尊长丧丧制未终释服从吉杖一百大功以下尊
长各递减二等卑幼各减一等
 疏议期亲尊长谓祖父母曾高父母亦同伯叔父母
 姑兄姊夫之父母妾为女君丧制未终谓未踰期月
卷一百十五 第 3b 页 WYG0114-0610b.png
 释服从吉者杖一百大功尊长未踰九月释服从吉
 杖八十小功尊长未踰五月释服从吉杖六十缌麻
 尊长未踰三月释服从吉笞四十其于卑幼释服从
 吉各减当色尊长一等出降者谓姑姊妹本服期出
 嫁九月若于九月内释服从吉者罪同期亲尊长科
 之其服数止准大功之月馀亲出降准此若有殇降
 为七月之类亦准所降之月为服数之限罪依本服
 科之其妻既非尊长又殊卑幼在礼及诗比为兄弟
卷一百十五 第 4a 页 WYG0114-0610c.png
 即是妻同于幼
旧唐书吕諲丁母忧起复上元元年加同中书门下三
品赐门戟既立于第门或谓諲曰吉庆之事不宜凶服
受之諲遂权释衰麻当中而拜人皆笑其失礼
李义府居母服起复有制朔望给哭假义府辄微服与
占候人杜元纪临晨出城东登古冢候望哀礼都废
唐书李林甫闻萧颖士名欲拔用时颖士寓居广陵居
母丧即衰麻诣京师谒林甫于政事堂林甫素不识遽
卷一百十五 第 4b 页 WYG0114-0610d.png
见衰麻大恶之即令斥去颖士大怒乃著伐樱桃赋以
刺林甫
 (顾湄曰李林甫恶见衰麻固非达理而颖士一闻拔/用遽舍苫块远诣京都安得为孝且作赋亦非孝子)
 (之所宜春秋责备贤/者不能为颖士解矣)
唐律丧制未终释服从吉参预吉席者杖一百
 疏议丧制未终谓父母及夫丧二十七月内父卒母
 嫁及为祖后者祖在为祖母若出妻之子并居心丧
 之内未合从吉若遇礼宴之席参预其中者杖一百
卷一百十五 第 5a 页 WYG0114-0611a.png
宋史刘瑾父沆亡得褒赠知制诰张环草词语涉讥贬
瑾泣涕不能食阖门衰绖邀宰相自言朝廷为改书命
黜环为州瑾亦坐衰服入公门罢职
 (万斯同曰刘瑾之衰绖入公门诚为有罪矣然彼以/爱父之故宁冒大禁至于罢职而不恤君子亦有取)
 (焉可见宋时风俗之古虽天子之门犹有不脱衰绖/而入者视今之士大夫入郡邑之门而辄改服从吉)
 (者其贤不肖之/相去何如哉)
明律十恶不孝条(注/)居父母丧释服从吉 不义条(注/)
居夫丧释服从吉
卷一百十五 第 5b 页 WYG0114-0611b.png
凡居父母丧(若嫡孙承重/与父母同)及夫之丧丧制未终释服从
吉者杖八十期亲尊长丧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者杖六

 (姚翼家规通俗编今世人谒见有司贵官及临吉事/往往衷凶服而袭吉服亦曰墨衰夫或我非贵官既)
 (不可凶服入公门而事关身家不得不谒有司者则/从权而墨可也若我与有司相敌可以凶服见者则)
 (不必墨其馀若乡之贵官及亲友吉事视吾亲轻重/何如也何以墨哉今酌为权制齐衰之服可服以出)
 (见尊者大功之服可服以出见长者小功之服可服/以出见同辈缌麻之服可于家庭见客而情义轻重)
 (及丧在门内门/外又于中权之)
卷一百十五 第 6a 页 WYG0114-0611c.png
丧制未终释服从吉参预筵晏者杖八十
    乾学案古人居丧既葬之后始食疏食既练
    之后始食菜果未有饮酒而食肉者彼于酒
    肉犹不忍食而况参预筵燕乎屡朝之定律
    非不森严世之能秉礼而怀刑者谁也古礼
    既不知遵而国宪又不知畏人心之澌灭将
    何时而正乎
 黄佐乡礼凡居丧孝子不许易凶为吉赴他人酒席
卷一百十五 第 6b 页 WYG0114-0611d.png
 乡俗有旬七会饮及葬有山头等酒会皆深为害义
 犯者有罪
大清律文与明律同
 (张文嘉齐家宝要诗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又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宁子欲养而)
 (亲不在每一展诵之辄不禁肝肠寸断淫淫雨泣也/乃世之人当亲在堂不知承观孝养或听枕畔之言)
 (或乖兄弟之好或子富而亲贫或亲懦而子逆以致/凄凉迟暮饮泣衰年及一旦遘亲之变又不知哀痛)
 (徬徨居丧尽礼或泛营斋事或厚款亲宾惟务华盛/为荣施但以酒食相徵逐此固从前陋规尝致慨于)
 (有道者也然昔之人哀毁虽不足于内容服犹致饰/于外故出入必衰麻在身庆贺必杜门不往尚存饩)
卷一百十五 第 7a 页 WYG0114-0612a.png
 (羊之意曾未尝以粗鄙为丑也乃今则大异焉服饰/乔妆嘻笑自若噫竟不思此身何自而来今亲死之)
 (谓何而沦胥以溺至于此也亦尝怪而叩之则解曰/今时则类然也若似乎当世以持服为重禁者然窃)
 (观教国朝稽古定制清律丧服诸条煌煌典制何常/不 人以孝而禁人持服邪不惟不禁而且违犯者)
 (得大罪奈何今之居丧者无日不释服无日不从吉/而且无筵宴不参预邪又期功缌麻之戚非其伯叔)
 (则其昆侄非其妻子则其懿亲今自初丧以后一概/置而不持衣冠犹昔逍遥都市遂使识者咨嗟叹息)
 (逝者饮恨黄泉岂不悲哉盖总缘孝衰于父母因而/菲薄于众亲第恐相观而化习以成俗久之而世风)
 (颓败纲常灭绝伊谁之责欤我今稽首致敬哀垦世/人趁父母康健之时思古人爱日之诚承颜顺志力)
 (行孝道富贵则累裀列鼎贫贱则菽水承欢万一亲/遭不幸不敢望汝寝苫枕块泣血三年且止望汝白)
卷一百十五 第 7b 页 WYG0114-0612b.png
 (衣素冠挨熬岁月从来行孝之家墓产芝兰树生连/理子孙贤善奕世簪缨其不能者不有人非必有鬼)
 (责清夜思之宁不愧邪伏祈仁人孝子达礼高贤念/罔极之深恩感风木之馀恫遵朝廷之制典挽晚世)
 (之颓波互相劝勉持服报亲世道幸甚人心幸甚之/又曰近世以来人多忌讳孝冠白衣不敢登常人)
 (门况公府乎孝冠白衣绝无行于都市者况麻衣麻/绖乎明季之时凡缙绅入公门必用麻衣孝巾麻绖)
 (草屦不敢坐漆椅自备竹椅随行其士民交际宾客/必以麻衣孝巾为公服曾未有假青玄之色者新年)
 (贺节必著麻衣麻绖往拜亲戚影神及尊长拜/者不以有服为愧受者亦不以孝衣为嫌也)
    乾学案释服从吉律文载于十恶之条即期
    丧释服亦有杖六十之律国家之立法不綦
卷一百十五 第 8a 页 WYG0114-0612c.png
    严哉此非特脱衰易吉为不终丧制者言即
    偶然而易之亦法之所禁也乃今世之人其
    以衰绖终丧而一日未尝去体者有几人乎
    或行庆贺而释或赴燕会而释或干有司而
    释甚者寻常出行道上而亦释群相习为固
    然而不以为怪视煌煌国典之所禁竟不一
    寘怀焉噫不亦大可异也哉夫今人之居丧
    其于古人居处饮食言语之节所谓居丧之
卷一百十五 第 8b 页 WYG0114-0612d.png
    实者一切无之独其外之素服存耳今且并
    其素服而易之则是竟未尝有居丧之文也
    重服且然又何论乎轻服人心之日漓而国
    典之不振也一至此乎彼庶人之无知者固
    不足责矣章逄之子搢绅之徒亦且内不顾
    乎名教而外不畏乎王章滔滔之世夫安从
    而救之是在有世道之责者举律文之所载
    而实行之有不率者罪无赦庶乎人心稍知
卷一百十五 第 9a 页 WYG0114-0613a.png
    警觉而风俗可以渐回不然国典具在犹且
    不能防制吾独奈之何㦲
 (张文嘉曰今多有为嫁娶庆贺诸事冒禁忘哀释服/从吉者而且公然于简帖之中直书从吉二字因而)
 (华服悖典礼蔑王章肆行无忌真可/痛哭流涕矣知礼者慎勿踵其敝焉)
   丧中产子
左传定公九年春宋公使乐大心盟于晋且逆乐祁之
尸辞伪有疾乃使向巢如晋盟且逆子梁之尸子明谓
桐门右师出曰吾犹衰绖而子击钟何也右师曰丧不
卷一百十五 第 9b 页 WYG0114-0613b.png
在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已衰绖而生子余何故舍钟(注/见)
(下丧中/用乐条)
    乾学案礼经言丧制详矣初不及服内生子
    之禁者盖孝子三载之中寝处于外原无入
    室之礼则自不必有此禁子明衰绖生子即
    见贬于右师则知礼文所不载非宽以待人
    子正以天下绝无此事也不然岂有居丧之
    制纤悉具备反于此等节目而置之不道哉
卷一百十五 第 10a 页 WYG0114-0613c.png
后汉书陈蕃傅蕃为乐安太守民有赵宣葬亲不闭埏
隧居其中行服二十年蕃与相见问及妻子而宣五子
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
众诬于鬼神遂致其罪
 (阎若璩曰圣人制礼无过不及故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宣乃行服二十年且寝宿冢藏立异钓名反)
 (蹈服内生子之罪所以伪儒之行一败/有求齿于庸众人而不得者可不戒哉)
    乾学案服内生子汉人未必有此律然既为
    礼之所禁自为刑之所加也观陈公此举可
卷一百十五 第 10b 页 WYG0114-0613d.png
    见东汉之世原以服内生子为非礼矣传言
    五子皆服内所生未必皆生于二十七月之
    内也既二十年不释服则生于二十年之中
    者皆可谓之服内所生矣
 (杨文言曰丧以三年为断宽以待小人正严以责君/子行服二十年而举五子已恶其伪矣况俨然冢藏)
 (之中而肆焉为拥妻抱子之地此仲举所以深疾之/也若反虞而安其室庐罪庸未减除服生子岂过责)
 (焉故天下伪君子/之罪浮于真小人)
 风俗通义俗传彭城相袁元服父字伯楚为光禄卿
卷一百十五 第 11a 页 WYG0114-0614a.png
 于服中生此子时年长矣不孝莫大于无后故取举
 之君子不隐其过因以服为字应劭曰谨案元服名
 贺汝南人也祖父名原为侍中安帝始加元服百官
 会贺临严垂出而孙适生喜其嘉会因名曰贺字元
 服原父安为司徒忠蹇匪躬尽诚事国启发和帝诛
 讨窦氏中兴以来最为名宰原有堂构之称矜于法
 度伯楚名彭清拟夷叔政则冉季历典三郡致位上
 列贺早失母不复继室云曾子失妻而不娶曰吾不
卷一百十五 第 11b 页 WYG0114-0614b.png
 及尹吉甫子不如伯奇以吉甫之贤伯奇之孝尚有
 放逐之败我何人哉清高举动皆此类也何其在服
 中生子而名之贺者乎虽至愚人犹不云尔
唐律在父母丧生子
 疏议在父母丧生子者皆谓二十七月内怀胎者若
 父母未亡以前怀胎虽于服内生子者不坐纵除服
 以后始生但计胎月是服内怀者依律得罪并合免
 所居之一官
卷一百十五 第 12a 页 WYG0114-0614c.png
居父母丧生子者徒一年
 疏议居父母丧生子已于名例免所居官章中解讫
 皆谓在二十七月内而妊娠生子者其服内生子事
 若未发自首亦原
 (万斯同曰上一条言免所居官当是有官之人下一/条言徒一年当是无官之人古人定律其严于居丧)
 (如此虽当时未必尽能遵行然学士大夫犹知有所/羞畏至明太祖始削去之则人益无所惮而风俗之)
 (薄更不/可言矣)
明太祖孝慈录序古不近人情而太过者有之禁令服
卷一百十五 第 12b 页 WYG0114-0614d.png
内勿生子朕览书度意实非万古不易之法若果依前
式人民则生理罢焉
 (周锡曰近年江东有朝士服内生子反诬其妻与/外人通其妻自缢死湖南有老儒服内生子乃沈)
 (之江中遂绝嗣此皆不/知本朝无服内之禁也)
    乾学案服内生子不孝之大世之稍有人心
    者莫不以为不可而明太祖乃独去之何哉
    论者谓啇之帝辛宋之兀凶劭明之武宗皆
    服内所生故终至悖戾而倾覆是则纵情背
卷一百十五 第 13a 页 WYG0114-0615a.png
    礼之事古固有之要所生必不肖之子非但
    得罪于名教并且贻祸于邦家亦可为世之
    殷鉴矣明祖因己之多欲反诋古礼为不情
    于是律文亦删去之而世之荡轶礼法者益
    放纵而不可禁夫律严其防虽不足遏人情
    之流然人心犹知有儆惕今并此律文而去
    之将更何所禁制哉愚以为服中所生在王
    家者既已召颠覆之灾则在士庶者必其致
卷一百十五 第 13b 页 WYG0114-0615b.png
    败乱之衅可知也公羊子论丧娶以为有人
    心者宜于此焉变矣愚于服内生子亦云
   停丧不葬
晋书贺循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回避数月停
丧不葬者循皆禁焉
山公启事晋山涛曰臣欲以郤诜为温令诏可寻又启
曰访闻诜丧母不时葬遂于所居屋后假葬有异同之
议请更选之诏曰君为管人伦之职此辈应为清议与
卷一百十五 第 14a 页 WYG0114-0616a.png
不便当裁处之
南史何承天傅时丹阳溧阳丁况等久丧不葬承天议
曰礼云还葬当谓荒俭一时故许其称财而不求备丁
况三家数十年中葬辄无棺榇实由浅情薄恩同于禽
兽者尔窃以丁宝等同伍积年未尝劝之以义绳之以
法十六年冬既无新科又未申明旧制有何严切歘然
相紏或由邻曲分争以兴此言如闻在东诸处比例既
多江西淮北尤为不少若但谪此三人殆无所肃开其
卷一百十五 第 14b 页 WYG0114-0616b.png
一端则互相恐动臣愚谓况等三家且可勿问因此附
定制旨若民人葬不如法同伍当即紏言三年除服之
后不得追相告引
唐书颜真卿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
十年有诏终身不齿(旧唐书作延祚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
圣历元年十月凤阁侍郎王方庆奏言准令期丧大功
未葬并不得参朝贺仍给丧不参宴会比来朝官不依
礼法身有哀惨陪列朝贺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
卷一百十五 第 15a 页 WYG0114-0617a.png
亏实玷皇化请申明更令禁断诏曰可
    乾学案此条非停丧不葬之谓也盖以未葬
    之前哀痛方深故不许其朝贺耳然唐世期
    功之丧犹且严于防制如此则今有亲丧久
    不葬而腼然入居朝列者视此宁不愧心哉
五代会要周广顺三年十一月敕应内外文武臣僚幕
职州县官举选人等今后有父母未经营葬其主家之
长不得辄求仕进所由司亦不得申举其合赴举选者
卷一百十五 第 15b 页 WYG0114-0617b.png
葬事礼毕敕所由于家状内具言不得调冒所司觉察
紏举犯者必行典法如是不加觉察罪在紏察之司
 (万斯同曰五代之季天下之乱极矣乃广顺诏书父/母未葬主丧者不许仕进且令于家状内具言而不)
 (觉察者有罪一何词严而义正也天下不孝之子其/爱亲之心每不胜其仕进之心惟不许其仕进则彼)
 (之急于荣利者不得不勉强以图葬其亲庶乎学士/大夫之家无有久而不葬者矣周祖此诏真敦厉薄)
 (俗之要道岂第一代之美政/哉即千万世遵行之可也)
宋史礼志嘉祐七年诏大宗正自今皇亲之丧五年以
上未葬者不以有无尊亲新丧并择日葬之初龙图阁
卷一百十五 第 16a 页 WYG0114-0617c.png
直学士向传式言故事皇亲系节度使以上方许承凶
营葬其卑幼丧皆随葬之自庆历八年后积十二年未
葬者几四百馀丧官司难于卒办致濮王薨百日不及
葬请自今两宅遇有尊属之丧不以官品为限而葬之
下判大宗正司太常礼院司天监议而有是诏元祐中
又诏御史台臣僚父母无故十年不葬即依条弹奏及
令吏部候限满检察尚有不葬父母即未得与关升磨
勘如失检察亦许弹奏
卷一百十五 第 16b 页 WYG0114-0617d.png
 周密癸辛杂识或谓停父母之丧久而不葬者则其
 子孙每岁缩小近见钱达可康自修二子之事皆然
 此其异也
 墓铭举例吕成公曰举立封竁窆之柄委之巫史甚
 者兄弟忿阋或谓是山于伯独吉或谓是水于季独
 凶狐疑相伏暴其亲之遗骨而不可掩是可哀也已
元典章延祐五年五月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司准本
道廉访使赵奉训牒检会至元十五年钦奉条画丙一
卷一百十五 第 17a 页 WYG0114-0618a.png
款节该提刑按察司官所至之处省察风俗宣明教化
若有不孝不悌乱常败俗皆紏而绳之开申御史台施
行钦此窃见江南民俗率多远丧稽葬习以成风是省
察宣明者有所未至耳盖尝闻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而丧具称家有无所以使贫富之葬咸遂人鬼之道俱
安也今闽中停丧不葬动经一二十年有一家累至三
四柩者问之则曰年月未利下地未得贫乏不能胜丧
案礼诸侯大夫士葬皆有月数是古者不择年月矣春
卷一百十五 第 17b 页 WYG0114-0618b.png
秋九月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是
不择日矣郑葬简公司墓之室当路毁之则朝而窆不
毁则日中而窆是不择时矣古之葬者皆于国都之北
兆域有常处是不择地矣经曰丧与其易也宁戚苟能
尽其哀痛之情称家有无贫而薄葬曷害于礼且纸衣
瓦棺犹可全其孝爱况留停于家者已具有棺衣耶而
下贫之户不即营葬辄作佛事欲为死者妄徼冥福先
贤有言天堂无则已有则君子登地狱无则已有则小
卷一百十五 第 18a 页 WYG0114-0618c.png
人入今不以君子之道待其所亲而以小人目之岂得
为孝爱乎移饭僧所费为营葬之资固不患不胜丧也
矧有附郭僧寺系焚修之地公然顿寄灵柩尤为非宜
夫父子之亲兄弟之爱夫妇之恩人皆有之不幸遇其
死亡随家厚薄以时而葬则为尽孝爱之道停柩不举
旷岁历月使其流虫出汗过者掩鼻于汝安乎生者安
则死者亦安矣掩骼埋胔王政所先今民间死者各有
亲属及至暴露不葬深乖古者之典尤伤天地之和是
卷一百十五 第 18b 页 WYG0114-0618d.png
宜明白开谕限以月日使依期埋葬以厚人伦之道以
长孝爱之风其于教化岂小补㦲咨请照验施行更为
备申宪台照详行下各遵一体施行
明律凡有(尊/卑)丧之家必须依礼定限安葬若惑于风水
及托故停柩在家经年暴露不葬者杖八十(若弃毁死/尸又有本)
(律/)
 (丘浚大学衍义补按江浙闽广民间多有泥于风水/之说及欲繁其仪文以徇俗尚者故丧多有留至三)
 (五七年甚至累数丧而不举者前丧未已后丧又继/终无己时使死者不得归土生者不得乐生积阴气)
卷一百十五 第 19a 页 WYG0114-0619a.png
 (于城郭之中留伏尸于室家之内十年之间其家岂/无婚姻吉庆之事亲死未葬恬然忘哀作乐流俗之)
 (敝莫此为甚乞明为禁限留丧过三月不葬者律以/暴露之罪若有远行啇宦及期不至者明白告官方)
 (许踰/限)
 (魏校与余炰书昔者得汝书吾意汝先公葬也久矣/汝弟焕至亟问之涕泣而对乃知未也吾责之曰乃)
 (父身后暴露十有三年矣若此与无子何别乎何子/平有故不得葬尚自谓我情事未伸天地间一罪人)
 (耳况无故而不葬罪将安逃礼过时而不葬主丧者/不释服今汝兄弟俱释衰绖从吉施施焉于于焉与)
 (他人同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正以名教则汝兄弟/不可复入学校之门矣虽然此责在汝尤重以汝为)
 (一家之长也呜呼乃父学为大儒官至少宰身后暴/露不得安其体魄孤魂漂漂其竟何依汝兄弟恬然)
卷一百十五 第 19b 页 WYG0114-0619b.png
 (安焉是蛮貊之道非复/诗礼之家矣亦独何心)
 (黄佐乡礼凡停柩踰年不葬及溺于风水/兄弟相推托不葬者各行戒谕违者罪之)
 (沈鲤曰人子一生大事亦止此送终一事于此而心/有不尽则无复可尽之心矣奈何以兄弟众多彼此)
 (相诿使日久暴露或草草完事致有日后之悔窃以/为为长子者力能独办便当以为己任不必遍派众)
 (子各人行孝各人尽心争先致力才是人子若有心/靠众子一分便是自己心上有一分不能尽处岂不)
 (闻古之孝子遇亲之难争先赴死以求相代者/乎彼其于生命可舍何区区财物之足云也)
大清律文与明律同
 (张文嘉齐家宝要唐荥阳郑氏兄弟三人仕宦母亡/二十九年未葬颜清臣劾奏之三人放归田里终身)
卷一百十五 第 20a 页 WYG0114-0619c.png
 (勿齿宋崇宁间刘炳与弟焕皆官侍从而亲丧不葬/坐夺职罢郡徽宗朝虽奸党恣行而清议尚立如此)
 (今官国律虽有停柩经年之禁而卒无有举行者若/礼 援礼经未葬不除服之文而申暴露不葬亲之)
 (罚特请于不朝著为令甲凡服满未葬者仕宦不准/补官生儒 许应试其补官呈词必须明开某年月)
 (日成服某年月日安葬于某处某年月日服除仍取/宗族邻右及墓地人等结状方准补官其或未葬而)
 (诡言葬者如有首发俱以匿丧论罪连坐结状之人/若夫庶人服满不葬者许宗族邻里首其暴棺之罪)
 (庶乎人人知警无/有不葬其亲者矣)
 (韦人凤曰读魏恭简公与余炰书可见当时士大夫/鲜不葬其亲者故余焕兄弟不葬公痛罪之如此今)
 (则不胜责矣且亦习为固然欲责之而无从矣甚有/世家仕族累代尚未葬者皆由风水发福之说或因)
卷一百十五 第 20b 页 WYG0114-0619d.png
 (循怠缓误之也顾子孙而弃祖父为天地所不容不/孝之罪莫大于是维风者其亟明未葬不许袭职与)
 (试之制且严亲丧踰期不葬/之律庶几薄俗知所警尔)
    乾学案亲死不葬此人子莫大之罪况律有
    明禁而世人往往犯之何哉以为无其财邪
    则敛首足形还葬而无椁固圣人之所许也
    以为无其地邪则暴棺于中野而风水是求
    又君子之所不为也然则世人之停丧不葬
    者果何意㦲彼闾阎之小夫吾又何责独怪
卷一百十五 第 21a 页 WYG0114-0620a.png
    为士大夫者于一身之居处服食无不穷其
    财力以为之独父母之遗骸反不获一抔之
    土而掩蔽焉即旁观者尚且为之唏嘘太息
    而彼乃安焉不顾何人心之渐灭一至于斯
    也然则欲振救此弊者将何术而可曰有国
    典在一举律文以治之彼人之不畏礼义者
    独不畏刑罚乎其或仕宦之家有司不敢行
    法则必依周广顺之诏书亲丧未葬已仕者
卷一百十五 第 21b 页 WYG0114-0620b.png
    不许荣进未仕者不许应举且必于保状内
    明书依礼葬毕方许复官赴试而所司失于
    觉察者并罪则凡欲求利达者无不图速葬
    其亲而停柩不葬之风庶几可以少挽即先
    儒丘文庄之议亦然昭代之章程前王之法
    制昭昭具在何不可举而行之哉 又案今
    福建举人贡生等服满县报府府报布政司
    布政司申呈礼部并据本生邻里结状称二
卷一百十五 第 22a 页 WYG0114-0620c.png
    十七月服内己经安葬并取地师坟丁土工
    结状一并申报如无结状不准赴试余在礼
    部见之叹其风俗近古是考亭教思未坠然
    是笃终之礼岂可独使闽士无憾宜推行于
    诸布政使司一体饬遵者也
 (张尔岐后笃终论葬之习于侈也于是有久而不克/葬者是徒知备物丰仪之为厚其亲而不知久而不)
 (葬之大悖于礼也先王之制丧礼始死而袭袭而敛/三日而殡殡而治葬具其葬也贵贱有时天子七月)
 (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庶踰月先时而葬者谓之渴/葬后时而葬者谓之怠葬其自袭而敛自敛而殡自)
卷一百十五 第 22b 页 WYG0114-0620d.png
 (殡而葬中间皆不治他事各视其力日夕拮据至葬/而已以为所以计安亲体者必至乎葬而始毕也袭)
 (也敛也殡也皆以期成乎葬者也殡则不可不葬犹/之袭则不可不敛敛则不可不殡相待而为始终者)
 (也故不可以他事间也今有人亲死踰日而不袭踰/月而不敛踰时而不殡则人必警之矣其人非狂且)
 (痴必有痛乎其心者矣至于累年而不葬则相与安/之何也殡者必于宾位所以宾之也父母而宾之人)
 (子之所不忍也而为之者以将葬故宾之也所以渐/即乎远也殡而不葬是使其亲退不得反于寝进不)
 (得即于墓不犹之客而不得归归而未能至者欤此/非人事之至难安而人子之大不忍者欤丧服小记)
 (曰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疏曰久而不葬谓有/事碍不得依月葬者则三年冠服身皆不得祥除也)
 (陈氏曰主丧者不除谓子于父妻于夫孤孙于祖父/母臣于君未葬不得除衰绖也乃知古之人有不幸)
卷一百十五 第 23a 页 WYG0114-0621a.png
 (有故不得葬其亲者虽踰三年不除服其心所痛在/于未葬以为与未及三月者同实也与未及三月者)
 (同实斯不得计时而即吉矣何也丧之即吉始于虞/而成于禫虞之为礼起于既葬送形而往迎精而返)
 (故为虞以安之未葬则无所为而虞不虞则卒哭与/祔皆无所为而举卒哭与祔不得举又何为而可以)
 (练何为而可以祥且禫日月迈于上殡宫淹于下故/虽踰三年与未及三月者同实也未及三月而欲举)
 (祥禫之礼行道之人弗忍矣斯其所以可以除而弗/除欤斯其所以宁敛形旋葬县棺而封而必不敢为)
 (溢望奢求以至于久而不葬也欤不然古之人岂不/欲厚其亲者哉尽人皆子也生事显荣死葬华盛尽)
 (人之子皆有是心也尊卑制乎分盈绌限乎力斯诚/不可如何者耳孟子不云乎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
 (不可以为悦奈何以欲厚其亲之心反使其亲久客/而不得即于安岂非所谓去其小不备而就大不备)
卷一百十五 第 23b 页 WYG0114-0621b.png
 (者乎盍亦思/所以变计乎)
 (王蕙子曰杭人多停柩不葬每寄柩管坟人家康熙/辛亥仲冬岳坟寄柩有失火者烧棺十馀具灰骨难)
 (辨其寄柩子孙痛苦莫伸又前崇祯戊辰季夏淫雨/发横自天竺至雷院金沙滩漂去棺木数百具皆莫)
 (能辨号恸而已即此而观停柩日/久水火不测速葬之保全多矣)
   (附/)丧不即塞
后汉书乐安民赵宣葬亲不闭埏隧居其中行服二十
(详见上丧/中产子条)
北史王琼传琼女适范阳卢道亮不听归其夫家女卒
卷一百十五 第 24a 页 WYG0114-0621c.png
哀恸无己琼仍葬之别所冢不即塞常于圹内哭泣久
之乃掩当时深怪之
   丧中用乐
丧大记疾病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
杂记父有服宫中子不与于乐母有服声闻焉不举乐
妻有服不举乐于其侧(注宫中子与父同宫者也礼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不与于乐)
(谓出行见之/不得观也)大功将至辟琴瑟(注亦所以/助哀也)小功至不绝
(疏父有服在于宫中则子不与于乐谓出行见之不/得观也此谓命士以下与父同宫者若异宫则得与)
卷一百十五 第 24b 页 WYG0114-0621d.png
(乐崔云父有服齐衰以下之服也若重服/则期后犹有子姓之冠自当不得与于乐)
曲礼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注五家为邻相者/以音声相劝相盖)
(舂人歌以助舂也二十五/家为里巷歌歌于巷也) 檀弓文同
居丧不言乐
 (吕大临曰吉凶之事不得相干哀乐/之情不可以贰故丧凶事也不言乐)
间传小功缌麻议而不及乐 丧服四制文同
丧大记九月之丧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五月三月之
丧比葬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
卷一百十五 第 25a 页 WYG0114-0622a.png
檀弓大功废业或曰大功诵可也(注疏详见第八/十一卷通论)
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
丧大记祥而外无哭者禫而内无哭者乐作矣故也
左传杞孝公卒晋悼夫人丧之(注悼夫人晋平公/母杞孝公姊妹)平公
不彻乐非礼也礼为邻国阙(注礼诸侯绝期/故以邻国责之)
    乾学案平公乃孝公之甥于礼无服似可以
    作乐然服虽绝而甥舅之情不可抑庸可于
    初丧之际即聆钟鼓之音况母有服声闻焉
卷一百十五 第 25b 页 WYG0114-0622b.png
    不举乐又礼之明训邪左氏但以邻国之义
    责之犹其馀者也
定公九年春宋公使乐大心盟于晋且逆乐祁之尸辞
伪有疾乃使向巢如晋盟且逆子梁之尸(注巢向/戌曾孙)子明
谓桐门右师出(注子明乐祁之子溷也右师乐大心子/明族父也右师往到子明舍子明逐使)
(出门/去)曰吾犹衰绖而子击钟何也(注忿其不逆父丧因/责其无同族之恩)
右师曰丧不在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已衰绖而生子余
何故舍钟(注已子/明也)子明闻之怒言于公曰右师将不利
卷一百十五 第 26a 页 WYG0114-0622c.png
戴氏(注乐氏/戴公族)不肯适晋将作乱也不然无疾乃逐桐门
右师(注逐之在明年终/叔孙昭子之言)
晋书礼志汉魏故事将葬设吉凶卤簿皆有鼓吹新礼
以礼无吉驾导从之文臣子不宜释其衰麻以服玄黄
除吉驾卤簿又凶事无乐遏密八音除凶服之鼓吹挚
虞以为祥车旷左则今之容车也宜定新礼设吉服导
从如旧其凶服鼓吹宜除诏从之
 (顾湄曰魏武遗令云月朝十五辄向帐作伎晋书礼/志云魏武以正月崩魏文以其年七月设伎乐百戏)
卷一百十五 第 26b 页 WYG0114-0622d.png
 (是魏不以丧废乐也蔑礼伤教毁方/败常曹氏父子真先王之罪人矣)
魏书延昌三年七月司空清河王怿第七叔母北海王
妃刘氏薨司徒平原郡开国公高肇兄子太子洗马员
外亡并上言未知出入犹作鼓吹不请下礼官议决太
学博士封祖胄议丧大记云期九月之丧既葬饮酒食
肉不与人乐之五月三月之丧比葬饮酒食肉不与人
乐之世叔母故主宗子直云饮酒食肉不言不与人乐
之郑玄云义服恩轻以此推之明义服葬容有乐理又
卷一百十五 第 27a 页 WYG0114-0623a.png
礼大功言而不议小功议而不及乐言论之间尚自不
及其于声作明不得也虽复功德乐在宜止四门博士
蒋雅哲议凡三司之尊开国之重其于王服皆有厌绝
若尊同体敌虽疏尚宜彻乐如或不同子姓之丧非适
者既殡之后义不阙乐国子助教韩神固议歌舞可以
展耳目之适丝竹可以肆游宴之娱故于乐贵悬有哀
则废至若德俭如礼升降有数文物昭旂旗之明锡鸾
为行动之响列明贵贱非措哀乐于其间矣谓威仪鼓
卷一百十五 第 27b 页 WYG0114-0623b.png
吹依旧为允兼仪曹郎中房景先駮曰案祖胄议以功
德有丧鼓吹不作雅哲议齐衰卒哭箫管必陈准之轻
重理用未安圣人推情以制服据服以副心何容拜虞
生之奠于神宫袭衰麻而奏乐大燧一移哀情顿尽反
心以求岂制礼之意也就如所言义服恩轻既虞而乐
正服一期何以为断或义服尊正服卑如此之比复何
品节雅哲所议公子之丧非适者既殡之后义不阙乐
案古虽有尊降不见作乐之文未详此据竟在何典然
卷一百十五 第 28a 页 WYG0114-0623c.png
君之于臣本无服体但恩诚相感致存恻隐是以仲遂
卒垂笙籥不入智悼在殡杜蒉明言岂大伦之痛既殡
而乐乎又神固等所议以为笳鼓不在乐限鸣铙以警
众声笳而清路者所以辨等列明贵贱耳虽居哀恤施
而不废粗而言之似如可通考诸正典未为符合案诗
云钟鼓既设鼓钟伐鼛又云于论鼓钟于乐辟雍言则
相连岂非乐乎八音之数本无笳名推而类之箫管之
比岂可以名称小殊而不为乐若以王公位重威饰宜
卷一百十五 第 28b 页 WYG0114-0623d.png
崇鼓吹公给不可私辞者魏绛和戎受金石之赏钟公
勋茂蒙五熟之赐若审功膺赏君命必行岂可陈嘉牢
于齐殡之时击钟磬于虞祔之后寻究二三未有依据
国子职兼文学令闻所归宜明据典谟曲尽斟酌率由
心衷以辨疑惑何容总议并申无所析剖更详得失据
典正议秘书监国子祭酒孙惠蔚太学博士封祖胄等
重议司空体服衰麻心怀惨切其于声乐本无作理但
以鼓吹公仪致有疑论耳案鼓吹之制盖古之军声献
卷一百十五 第 29a 页 WYG0114-0624a.png
捷之乐不常用也有重位茂勋乃得备作方之金石准
之管弦其为音奏虽曰小殊然其大体与乐无异是以
礼云鼓无当于五声五声不得不和窃惟今者加台司
之仪盖欲兼广威华若有哀用之无变于吉便是一人
之身悲乐并用求之礼情于理未尽二公虽受之于公
用之于私出入声作亦以娱己今既有丧心不在乐笳
鼓之事明非欲闻其从宁戚之义废而勿作但礼崇公
卿出入之仪至有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和銮之声佩玉
卷一百十五 第 29b 页 WYG0114-0624b.png
之饰者所以显槐鼎之至贵彰宰辅之为重今二公地
处尊亲仪殊百辟鼓吹之用无容全去礼有悬而不乐
今陈之以备威仪不作以示哀痛述理节情愚谓为允
诏曰可从国子后议
南史齐废帝昭业武帝崩大敛始毕乃悉呼武帝诸伎
备奏众乐诸伎虽畏威从事莫不哽咽流涕
梁书昭明太子传普通三年十一月始兴王憺薨旧事
以东宫礼绝旁亲太子意以为疑命仆射刘孝绰议曰
卷一百十五 第 30a 页 WYG0114-0624c.png
案张镜撰东宫仪记称三朝发哀者踰月不举乐鼓吹
寝奏服限亦然寻旁绝之义义在去服服虽可夺情岂
无悲铙歌辍奏良亦为此既有悲情宜称兼慕卒哭之
后依常举乐太子令曰寻情悲之说非止卒哭之后缘
情为论此自难一也用张镜之举乐弃张镜之称悲一
镜之言取舍有异此自难二也刘仆射之议即情未安
可令诸贤更共详衷司农卿明山宾等议称慕悼之解
宜终服月于是令付典书遵用以为永准
卷一百十五 第 30b 页 WYG0114-0624d.png
周书斛斯徵传高祖山陵还宣帝欲作乐令议其可否
徵曰孝经云闻乐不乐闻尚不乐其况作乎内史郑译
曰既云闻乐明即非无止可不乐何容不奏帝遂依译
议译因此衔徵谮之下狱
    乾学案食旨不甘闻乐不乐经本人情以著
    世教也乃佞臣谄妄说经以逄君恶曲士猖
    狂弃礼以逃世患真千古之罪人也
隋书五服之丧受册及之职仪卫依常式唯鼓乐从而
卷一百十五 第 31a 页 WYG0114-0625a.png
不作若以戎事不用此制
旧唐书唐绍善三礼景龙二年韦庶人上言自妃主及
命妇宫官葬日请给鼓吹中宗特制许之绍上疏谏曰
窃闻鼓吹之乐本为军容昔黄帝涿鹿有功以为警卫
故棡鼓曲有灵夔吼雕鹗争石坠崖壮士怒之类自昔
功臣备礼适得用之丈夫有四方之功以恩加宠锡假
如郊天祀地诚是重仪惟有宫悬本无案据故知军乐
所备尚不洽于神祇钲鼓之音岂能接于闺阃准式公
卷一百十五 第 31b 页 WYG0114-0625b.png
主王妃已下葬礼惟有团扇方扇䌽帷锦鄣之色加之
鼓吹历代未闻又准令五品官昏葬元无鼓吹惟京官
五品得借四品官则不当给限便是班秩本因天子仪
饰乃复过之事非伦次难为定制参详义理不可常行
请停前敕各依常典疏奏不纳
唐会要穆宗长庆三年十二月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奏
应百姓厚葬及于道途盛陈祭奠兼设音乐等闾里编
氓罕知教义生无孝养可纪殁以厚葬相矜器仗僭差
卷一百十五 第 32a 页 WYG0114-0625c.png
祭奠奢靡仍以音乐荣其送终或结社相资或息利自
办生业储蓄以之皆空习以为常不敢自废人户贫破
抑此之由今百姓等丧葬祭奠并不许以金银锦绣为
饰及陈设音乐其葬物涉于僭踰者并勒毁除结社之
类任充丧服粮食等用伏以风俗之弊诚宜改张臣今
已施行人稍知劝伏请自今已后如有人犯者准法科
罪其官吏已下不能紏察请加惩责仍请常委出使郎
官御史访察敕旨宜依
卷一百十五 第 32b 页 WYG0114-0625d.png
唐律十恶不孝条居父母丧作乐 不义条居夫丧作

 疏议自作遣人等乐谓击钟鼓奏丝竹匏磬埙篪歌
 舞散乐之类
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自作遣/人等)徒三年杂戏
徒一年即遇乐而听及参预吉席者各杖一百
 疏议丧制未终谓父母及夫丧二十七月内释服从
 吉若忘哀作乐注云自作遣人等徒三年其父卒母
卷一百十五 第 33a 页 WYG0114-0626a.png
 嫁及为祖后者祖在为祖母若出妻之子并居心丧
 之内未合从吉若忘哀作乐自作遣人等亦徒三年
 杂戏徒一年乐谓金石丝竹笙歌鼓舞之类杂戏谓
 摴蒱双陆弹棋象博之属即遇乐而听谓因逄奏乐
 而遂听者参预吉席谓遇逄礼宴之席参预其中者
 各杖一百
问居期丧作乐及遣人作律条无文合得何罪
 疏议礼云大功将至辟琴瑟郑注云亦所以助哀又
卷一百十五 第 33b 页 WYG0114-0626b.png
 云小功至不绝乐丧服云古者有死于宫中者即三
 月为之不举乐况乎身服期功心忘哀戚或遣人作
 乐或自奏管弦既坫大猷须加惩诫律虽无文不合
 无罪从不应为之坐期丧从重杖八十大功以下从
 轻笞四十缌麻卑幼不可重于释服之罪
唐书百官志凡齐衰心丧以上夺情从职及周丧未练
大功未葬皆不预宴大功以上丧受册涖官鼓吹从而
不作戎事则否
卷一百十五 第 34a 页 WYG0114-0626c.png
开元礼父有服子不与于乐母有服声闻焉不举乐妻
有服不举乐于其侧大功至辟琴瑟小功至不绝乐
    乾学案开元礼此条即用杂记之文虽朝廷
    遵用古礼未知民间果能率循否但既垂为
    一代之制则不可以不载故附著焉
宋史礼志太宗太平兴国七年正月学士李昉等奏议
曰案唐长庆三年令百姓丧葬不得陈设音乐臣等参
详丧用音乐望严禁之九年诏曰访闻丧葬之家有举
卷一百十五 第 34b 页 WYG0114-0626d.png
乐及令章者盖闻邻里之内丧不相舂苴麻之旁食未
尝饱此圣王教化之道治世不刋之言何乃匪人亲罹
衅酷或则举奠之际歌吹为娱灵柩之前令章为戏甚
伤风教实紊人伦今后有犯此者并以不孝论预坐人
等第科断所在官吏常加觉察如不用心并当连坐
 陈晹乐书父有服宫中子不与于乐母有服声闻焉
 不举乐妻有服不举乐于其侧大功将至辟琴瑟小
 功至不绝乐盖乐不止于琴瑟而琴瑟特常御者而
卷一百十五 第 35a 页 WYG0114-0627a.png
 已曲礼曰君子无故不彻琴瑟大功之亲有服其将
 至则为有故矣虽辟琴瑟可也未至则不必辟矣小
 功之亲有服虽至不绝乐其将至又可知矣若夫于
 己有小功之丧议而及乐又礼之所弃也 诸侯五
 月而葬同等至七月而卒哭大夫三月而葬同位至
 五月而卒哭士三月而葬外姻至是月而卒哭君之
 丧五日而殡大夫三日而殡士三日而殡君于卿大
 夫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举乐则比殡可知矣为士
卷一百十五 第 35b 页 WYG0114-0627b.png
 比殡不举乐则比葬比卒哭可知矣王制言三日而
 殡合大夫士庶言之岂先王礼意哉考之春秋晋大
 夫智悼子未葬平公作乐为屠蒯所讥晋武帝故事
 王公大臣卒三日朝发哀踰月不举乐其一朝发哀
 三日不举乐岂亦得先王之礼邪 鲁人朝祥而暮
 歌孔子以为踰月则其善也孟献子禫架而不乐孔
 子以为加于人一等矣盖朝祥暮歌者于礼为不及
 故必踰月然后善禫架而不乐者于礼为过故不谓
卷一百十五 第 36a 页 WYG0114-0627c.png
 之知礼特谓之加于人一等而已祥而缟是月禫徙
 月乐然则祥而外无哭者禫而内无哭者非乐当作
 之时也祥而踰月禫而徙月乐作之时也祥禫而乐
 作岂先王因人情而为之节文邪
元史诸职官父母亡匿丧纵宴乐遇国哀私家设音乐
并罢不叙
明太祖实录洪武元年十二月辛未监察御史高原侃
言京师人民循习元人旧俗凡有丧葬设燕会亲友作
卷一百十五 第 36b 页 WYG0114-0627d.png
乐娱尸惟较酒筵厚薄无哀戚之情流俗之坏至此甚
非所以为治且京师者天下之本万民之所取则一事
非礼则海内之人转相视效弊可胜言况送终礼之大
者不可不谨乞禁止以厚风俗上乃诏礼官定民丧服
之制
世宗实录嘉靖九年左都御史汪鋐上言居丧之家作
乐饮酒实灭弃礼法合无在京在外通行御史督同有
司严加禁治庶几浮费可省风俗可淳 于孔兼为仪
卷一百十五 第 37a 页 WYG0114-0628a.png
曹疏言丧葬所以哀死也乃江南则惟列酒食为吊慰
厚奠赙以美观主殡者鼓吹优人之杂陈顿忘哭踊之
节执绋者歌童乐妓之具在毫无共戚之心彼此同流
甚而浮荡之子弃亲不葬十有馀年为弊极矣
明律十恶不孝条居父母丧作乐 不义条居夫丧作
乐 丧制未终释服从吉忘哀作乐及参预筵宴者杖
八十
大清律文与明律同
卷一百十五 第 37b 页 WYG0114-0628b.png
 (黄佐乡礼凡丧事不得用乐及送殡用/鼓吹杂剧纸幡纸鬼等物违者罪之)
 (来知德日录乐者乐也先王所以饰喜也乐必发于/声音以其喜也礼斩衰之丧唯而不对齐衰之丧对)
 (而不言大功之丧言而不议小功之丧议而不及乐/故邻有丧舂不相者谓其喧闹而乐也有小功之丧)
 (者且议论而不及乐事况父母之丧可以喧闹而用/金鼓之乐乎且闻乐不乐圣有明训居丧用乐律有)
 (大法今不遵圣人之教违祖宗之法而甘为/十恶大罪之人可乎此鼓乐所当革者也)
    乾学案衰麻哭泣哀之至者也钟鼓笙管乐
    之至者也天下岂有当至哀之时而为此至
    乐之事者在礼里人有殡犹不巷歌而况身
卷一百十五 第 38a 页 WYG0114-0628c.png
    遭大变乎大功将至犹辟琴瑟而况身亲作
    乐乎此非惟礼之所无亦情之所必不忍也
    居丧之礼虽古今不无降杀而人子之情则
    古今宜无异同奈何忘中心之至痛徇流俗
    之恶习也将以为娱其先人乎则死者已无
    所知即有知而先人亦不愿闻也将以为耀
    人耳目乎则死者人所共哀人即不哀而我
    亦何暇假之以取悦也况忘哀作乐律有明
卷一百十五 第 38b 页 WYG0114-0628d.png
    禁而人犹冒然行之是不特蔑先王之礼抑
    且蔑 国家之法矣惟在贤士大夫相与力
    维风化于上而人之有不率者一举律例以
    绳之将末俗之流失庶其有所底止哉
 (沈鲤曰所知亲厚之丧非七日外不可设宴有方宴/闻丧者宜即罢宴又礼称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
 (巷歌抑何其蔼然恻怛相睦至此也今俗富贵之家/于邻居小民有丧者则诿曰贵贱不等休戚无关故)
 (彼方哭踊我则鼓乐一歌一哭/声相应和隆古之俗似不如此)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