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五
卷一百五 第 1a 页 WYG0114-044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一百五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变礼五
   丧中冠子嫁子娶妇(止备冠礼其昏/嫁详违礼条)
杂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
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
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注此皆谓可用吉礼之时父大/功卒哭而可以冠子嫁子小功)
(卒哭而可以取妇己大功卒哭而可以冠子小功卒哭/而可以取妻必偕祭乃行也下殇小功齐衰之亲除丧)
卷一百五 第 1b 页 WYG0114-0440d.png
(而后可为昏礼凡冠者其时当冠则因丧而冠之嫁疏/末谓卒哭之后已有大功之丧既卒哭可以冠子 子)
(父小功丧末可以冠子嫁子并可以取妇大功云身不/云父小功云父不云身互相通取妇必在小功之末者)
(以取妇有酒食之会集乡党僚友涉近欢乐故小功之/末乃可得为也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者以前)
(文父小功之末可以取妇恐己有小功于情为重不得/冠取故云己身虽有小功既卒哭之后可以冠取此文)
(云既卒哭明上云末者并卒哭后也若本服齐衰下殇/降在小功者则不可冠嫁以本服是齐衰也若长殇中)
(殇之大功者庾氏注要记云卒哭之后则得与寻常大/功同于大功之末可以身自冠嫁所以然者虽本期年)
(但降在大功其服稍申故得冠嫁也贺氏云小功下殇/本是期亲以其重故不得冠取推此而言之降在大功)
(理不得冠嫁矣今谓齐衰下殇尚不可冠取而况齐衰/长殇中殇降在大功何可冠嫁庾记非也今从贺义经)
卷一百五 第 2a 页 WYG0114-0441a.png
(文大功据己身小功据其父今郑同之谓父是大功之/末己亦是大功之末乃得冠嫁父小功之末己亦小功)
(之末可以嫁取知父子俱大功小功者若姑及姊妹出/适父子俱为大功若从祖兄弟父为之小功已亦为之)
(小功是父子其服同也若父有齐衰子有大功则不可/若父有大功子有小功可以冠嫁未可以取妇必父子)
(俱小功之末可以取妇若父是小功已在缌麻灼然合/取可知必偕祭乃行者言为诸吉礼必待祭讫乃行也)
(下殇小功除丧而后可为昏礼则未除丧不可为昏/礼经云小功则不可者唯谓昏也其冠嫁则可也)
 范祖禹曰案礼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此于子己
 为无服也以己尚在大功丧中犹未忍为子娶妇近
 于欢事也故于冠子嫁子则可娶妇则不可矣已有
卷一百五 第 2b 页 WYG0114-0441b.png
 缌麻之丧于祭亦废昏亦不通矣况小功乎 又曰
 五服之制各有月数月数之内自无吉事故曰衰麻
 非所以接弁冕也春秋左氏传齐侯使晏子请继室
 于晋叔向对曰寡君之愿也衰绖之中是以未敢请
 时晋侯有少姜之丧耳礼贵妾缌而叔向称在衰绖
 之中推此而言虽轻丧之麻犹无昏姻之道也而敦
 本敬始之义每于昏冠见之矣杂记曰大功之末可
 以嫁子小功之末可以娶妇而下章云已虽小功卒
卷一百五 第 3a 页 WYG0114-0441c.png
 哭可冠娶妻也二文诚为相代寻此言为男女失时
 或继嗣未立者耳非通例也
 张载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
 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疑大功之末以下十
 二字为衍宜直云父大功之末云父大功则是己小
 功之末也而己之子缌麻之末也故可以冠取也盖
 冠取者固已无服矣凡卒哭之后皆是末也所以言
 衍者以上十二字义无所附著己虽小功既卒哭可
卷一百五 第 3b 页 WYG0114-0441d.png
 与冠取是己自冠取妻也
 (陆佃曰父小功之末谓小功服之在父行者若从祖/父母从姊妹从祖父祖母从祖祖姑是也大功之末)
 (在卑行者若孙及从父兄弟从父姊妹兄弟之子妇/是也大功之末不言可以取妇不可以取妇也已虽)
 (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言主冠取者虽在可/以主之域然其冠取者若小功未卒哭亦不可)
 (黄氏日抄未谓卒哭之后大功据身而言小功据父/而言孔氏谓互相备必身与父俱是大功之末方可)
 (冠子嫁子父与身俱是小功之末方可冠子嫁子与/取妇取妇独于小功之末言之者取妇有酒食之会)
 (涉于欢乐也然小功之末虽可冠子嫁子取妇若下/殇之小功则不可者下殇之小功本齐衰重服以下)
 (殇而降在小功服降而情不降也范氏谓五服之制/各有月数月数之内自无吉事不以衰服接弁冕也)
卷一百五 第 4a 页 WYG0114-0442a.png
 (左氏传晋侯有少姜之丧少姜贵妾缌耳叔向尚以/衰绖辞齐昏是虽轻丧犹无昏姻之道此书或为男)
 (女失时或继嗣未/立者非通例也)
 (陈浩曰末服之将除也旧说以末为卒哭后然大功/卒哭后尚有六月恐不可言末小功既言末又言卒)
 (哭则末非卒哭明矣下言父小功之末则上文大功/之末是据己身而言旧说父及己身俱在大功之末)
 (或小功之末恐亦未然下殇之小功自/期服而降以本服重故不可冠娶也)
 (徐师曾曰小功既除下殇自可嫁取况父小功之末/则己之子缌末矣亦何不可之有唯大功之末可以)
 (嫁子尚有可疑意者嫁/子轻于取妇故可为耳)
    乾学案开元礼丧中嫁娶条即用杂记此段
卷一百五 第 4b 页 WYG0114-0442b.png
    之文虽未必当时之果行然犹存饩羊之意
    至宋政和礼则竟不载矣世愈降而礼愈亡
    君子不能无升降之感焉
以丧冠者虽三年之丧可也既冠于次入哭踊三者三
乃出(注言虽者明齐衰以下皆可以丧冠也始遭丧以/其冠月则丧服因冠矣非其冠月待变除卒哭而)
(冠次庐也冠疏谓将欲加冠而值其丧则当成服之时/因丧服加 非但轻服得冠虽有三年重丧亦可因丧)
(服而冠也既冠于次谓加冠于庐次之中若齐衰以下/加冠于次舍之处既冠之后入于丧所哭而跳踊谓每)
(哭一节而三踊如此者三凡为九踊乃出就次所非其/冠月待变除卒哭而冠者案夏小正二月绥多士女是)
卷一百五 第 5a 页 WYG0114-0442c.png
(冠用二月假令正月遭丧则二月不得因/丧而冠必待变除受服之节乃可冠矣)
曾子问曾子问曰将冠子冠者至揖让而入闻齐衰大
功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内丧则废外丧则冠而不醴彻
馔而埽即位而哭如冠者未至则废如将冠子而未及
期日而有齐衰大功小功之丧则因丧服而冠(注冠者/谓宾及)
(赞者内丧同门也不醴不醴子也废吉礼而因丧冠俱/成人之服 疏加冠在庙庙在大门之内吉凶不可同)
(处故内丧则废外丧谓门外之丧丧在他处犹可以加/冠也但平常吉时三加之后设醴以礼冠者之身今既)
(有丧故直三加而已不醴之彻馔而埽者初欲迎宾之/时未知有丧醴及馔具既已陈设今忽闻丧故彻去醴)
卷一百五 第 5b 页 WYG0114-0442d.png
(与馔具又埽除冠之旧位令使清洁更新乃即位而哭/如宾及赞者未至则废而不冠也未及期日而有期功)
(之丧则冠日尚远不可以吉加冠故废其吉礼因著丧/之成服而加丧冠也不醴子者案士冠礼醴子之后始)
(醴宾恐此经云不醴是不醴宾故云不醴子也熊氏以/即位而哭谓在冠家即位以文承彻馔而埽之下皇氏)
(以为即丧家之位非也吉冠是吉时成人之服丧冠是/丧时成人之服今既有凶废吉礼而因丧冠故云俱成)
(人之/服也)除丧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赐诸侯大夫冕弁服
于太庙归设奠服赐服于斯乎有冠醮无冠醴父没而
冠则已冠埽地而祭于祢已祭而见伯父叔父而后飨
冠者(注酒为醮冠礼醴重而醮轻此服赐服酌用酒尊/赐也不醴明不为改冠改冠当醴之飨谓醴之也)
卷一百五 第 6a 页 WYG0114-0443a.png
(孔疏曾子又问除丧之后不更改易而行吉冠之礼乎/ 子引类答之诸侯幼弱未冠总角从事至当冠之年)
(因朝天子而赐诸侯大夫或弁或冕之服于天子太庙/之中荣君之赐归设奠祭于己祭庙此时身服所赐之)
(服更不改冠也于此之时唯有冠之醮法行醮以相燕/饮无有冠之醴法不用醴以礼受服者之身所以然者)
(凡改冠则当用醴今既受服于天子不可归还更改为/初冠礼法然则既因丧而冠不可除丧更改吉冠也案)
(士冠礼云若不醴则醮用酒是酌酒为醮谓之醮者郑/注云酌而无酬酢曰醮皇氏云醴亦无酬酢而云酒无)
(酬酢者以酒有酬酢为常礼故无酬酢乃谓之为醮醴/重醮轻者士冠礼适子三加于阼乃醴于客位醴是古)
(之酒故为重若庶子则冠于房外南面遂醮焉醮既用/酒酒是后代之法故为轻也醮之所以异于醴者醴则)
(三加之后总一醴之醮则每一加而行一醮凡三醮也/酌用酒尊赐也者谓诸侯大夫既受赐服而归祭告之)
卷一百五 第 6b 页 WYG0114-0443b.png
(后使人酌酒以饮已荣上之赐不酬酢也不醴明为不/改冠者受赐服而来若其改而更冠应从适子之尊冠)
(必酌醴以醴之今既不醴明不改冠也案士冠礼醴宾/以壹献之礼此云飨冠者前以冠者为宾及赞此即是)
(飨宾及/赞也)
 (方悫曰门外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断恩礼所以/行义而已故冠礼内丧则废以其义有所屈故也外)
 (丧则冠以其义有所申故也然则虽/冠而不醴以其变常而为之杀也)
 (徐师曾曰此章言冠礼遭丧之节而其事有三将行/冠而闻齐衰大功之丧一也因丧服而冠除丧不改)
 (冠二也父没而冠三也然此当为疑经夫外丧冠而/不醴是矣即于是彻馔埽地为位而哭可乎且门外)
 (之丧甚近独不可即其家而哭之乎冠者吉礼之始/因丧服而冠不可也未及期有丧而废可也况齐衰)
卷一百五 第 7a 页 WYG0114-0443c.png
 (期年耳大小功九月五月耳待除而后冠未为迟也/何必因丧而冠乎冠礼三加而醮冠毕而醴若诸侯)
 (大夫服赐服不云三加安得有醮而无醴乎窃意二/句有误当云有冠醴无冠醮庶或可通盖不论其礼)
 (之轻重求其实可也且三/加弥尊安得谓醮轻乎)
家语武王崩成王年十有三而嗣立周公居冢宰摄政
以治天下明年夏六月既葬冠成王而朝于祖以见诸
侯周公命祝雍作颂
通典东晋台符问修复未毕吉凶不相干为可加元服
与不太常王彪之议礼虽有丧冠当是应冠之年服制
卷一百五 第 7b 页 WYG0114-0443d.png
未终若须服终便失应冠之年故也礼所以冠无定时
月春夏不可便用秋冬若今岁内修复未毕入新年卜
仲春之日加元服不失年不失礼今便准丧冠阙飨乐
而行事诚有倚傍然加衮冕火龙焕然以准丧仪情有
不体若别有事必速加元服权诸轻重不须修复毕者
便当准丧冠耳又议新年至尊当加元服今若依成帝
故事用三元日者冠有金石之乐恐脩山陵未毕于乐
便阙礼冠自卜日又云夏葛屦冬皮屦无定时不必三
卷一百五 第 8a 页 WYG0114-0444a.png
元也案晋故事及两汉皆非三元当任时事之宜耳
大功小功末冠议晋傅纯曰案杂记本文已在小功则
得冠在大功不得冠也郑氏云己大功卒哭可以冠与
本文不同何邪又要记不见己冠不知己冠当在何条
贺循答曰礼云大功小功之末可以冠娶道父为子嫌
但施于子不施于己故下言己虽小功著己与子亦同
也俱同则大功之末己可以冠以理推之正自应尔非
为与本文不同要记不见己冠直是文句脱耳 高崧
卷一百五 第 8b 页 WYG0114-0444b.png
问范汪曰案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己虽小功卒哭可以
冠而郑孙二家注并云已大功卒哭可以冠求之于礼
无可冠之文范汪答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此于子已
为无服又云父小功可以冠子疑与上章俱有末语特
于下言己虽小功卒哭可以冠是为小功卒哭皆得行
冠娶之事也大夫三月而葬葬而后虞虞而后卒哭是
为父虽小功子服尽也大功许冠昏则小功便无所不
可也高崧重问范汪曰下殇小功则不可而云小功之
卷一百五 第 9a 页 WYG0114-0444c.png
末可以冠昏何范汪答曰下殇小功此是周服之下殇
不可以服轻而恩疏也或曰因丧而冠亦礼之明文何
以复于大功小功丧中每言冠乎答曰在丧冠而已不
行冠礼也于大功小功之末故可行冠礼因丧而冠与
备行冠礼殊也或问者曰礼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
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可以取妇已虽小功既卒哭
可以冠取妻案经大功之末虽云可以冠子嫁子不言
己可以冠而郑氏注云已大功卒哭而可以冠未解经
卷一百五 第 9b 页 WYG0114-0444d.png
又云大功之末而注云卒哭不知此言末便是卒哭为
非卒哭邪答曰记云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而注又
云已大功卒哭而可以冠小功卒哭而可以冠取妻者
冠而后取今既云冠嫁其子则于文不得复自著己冠
故注家合而明之以小功得娶妻则大功亦可以得冠
冠轻昏重故大功之末得自冠小功之末得自娶以记
文不备故注兼明之注之有此比礼三月既葬卒哭于
小功则馀有二月是末也于大功则正三分之一便谓
卷一百五 第 10a 页 WYG0114-0445a.png
之末意常以疑之然郑氏注丧服经云丧葬之大事既
毕故谓之末邪重问曰省及申释注意甚为允也然犹
仆有所未了礼小功卒哭可以娶者昏礼娶妇之家三
日不举乐明昏虽属吉而有嗣亲之感小功馀丧不重
祖考之思故可以娶也大功可冠犹有疑焉夫吉礼将
事必先筮宾然后成礼大功之末可以冠嫁其子者以
已大功之末于子则小功服已过半情降既殊日算浸
远故子可以行吉事至于己身亲有功布重制月数尚
卷一百五 第 10b 页 WYG0114-0445b.png
近而便释亲之重服行轻吉之礼于此称情无乃薄邪
且非礼正文出自注义耳若有广比想能明例以告之
答曰齐衰之丧则冠昏皆废大功则废昏而行冠冠吉
轻昏吉重故也冠吉轻故行之于大功之末昏吉重故
行之于小功之末但以大功末云可以昏子而自著以
冠之文不便贤者以三隅反之推小功得自娶则大功
得自冠以身有功服月数尚近释亲重之服行轻吉之
事今正以小功大功之末俱得行吉礼故施轻吉于重
卷一百五 第 11a 页 WYG0114-0445c.png
末行重吉于轻馀重服不可以行重吉故许其轻者轻
服可以通重吉故因得行之若大功之冠则行吉冠之
礼而反丧服若服在齐衰不得行吉则因丧而冠以冠
礼贵及不可踰时而齐衰之服崇重则大功之末差轻
轻则行以吉重则因以凶也
开元礼因丧冠者虽三年之丧可也既冠入于次哭尽
哀乃出(言虽者明齐衰以下皆可以丧冠也始遭丧以/其冠月因丧服则冠矣非其冠月待变除卒哭)
(而冠也/次庐内)
卷一百五 第 11b 页 WYG0114-0445d.png
 五礼精义云因丧冠而有宾为礼不礼云如将冠子
 未及期月而有齐衰大功小功之丧则因丧服而冠
 郑云废吉礼而因丧冠俱成人之服也当哭泣以随
 成服之节则他礼可去之除丧遂无冠矣 又云若
 闻外丧冠而不醴字之否言冠而不醴彻馔而埽即
 位而哭明三加之后馀礼尽废则不字也 礼记云
 父没而冠既冠埽地而祭于祢既祭而见伯父叔父
 考曾子问祭不旅酬之事子云闻之小祥者主人练
卷一百五 第 12a 页 WYG0114-0446a.png
 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不举礼也今有因齐衰大功
 丧而冠者当准此礼也(右三条见政和/礼御制冠礼)
 姚翼家规通俗编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必父母己身
 无重丧及齐衰之丧而不为丧主且与丧主不同居者方
 可行之若齐衰丧主或与丧主同居必卒哭而后行案
 周制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家礼取必父母无期丧及大功
 既葬而后行恐立禁太严特斟酌如右古志又云齐衰
 之丧冠昏皆废大功之丧则废昏而行冠亦稍通融矣
卷一百五 第 12b 页 WYG0114-0446b.png
   王侯初丧袭爵
通典魏尚书奏以故汉献帝适孙杜氏乡侯刘康袭爵
假授使者拜授康素服夺情议案周礼天子公卿诸侯
吉服皆玄冕朱里玄衣纁裳有丧凶则变之麻冕黼裳
邦君麻冕蚁裳云麻冕者则素冕麻不加采色又变其
裳亦非纯吉亦不纯凶汉氏承秦改六冕之制以玄冠
绛衣一服而已有丧凶之事则变吉服以从简易故诸
王薨遣使者拜嗣子为王则玄冠衰绖服素以承诏命
卷一百五 第 13a 页 WYG0114-0446c.png
事讫然后反丧服考之前典则差周书论之汉室则合
常制王肃议尊者临卑不制衰麻故为之素服今康处
三年丧在衰绖之中若因丧以命之则无复素服若以
尊崇王命则吉服以拜受案尚书康王受策命吉服而
受之事毕又以吉服出应门内以命诸侯皆出然后王
释冕服故臣以为诸侯受天子之命宜以吉服又礼处
三年之丧而当除父兄之丧服除服卒事然后反丧服
则受天子命者亦宜服其命服使者出反丧服即位而
卷一百五 第 13b 页 WYG0114-0446d.png
哭既合于礼又合人情诏从之 尚书又奏案成王崩
康王即位上宗奉同瑁王再拜三祭(案郑玄曰即位必/醴之者以神之以)
(神之者以醴哜成之也以醴哜成之者醴浊饮至/齿不入口曰哜既居重丧但行其礼而不取其味)又礼
始冠加爵亦皆礼之所以加崇以成其尊也又汉旧仪
诸王适子嗣位受拜毕立于门外使者既出拜送还升
哜醴讫又再拜正与康王即位事同古今相参事无违
者王肃又议凡奉神祭祀则有受祚之爵嘉庆事则有
醮醴之仪若君薨而太子即位孤之位无醮醴之仪成
卷一百五 第 14a 页 WYG0114-0447a.png
王病困乃召群臣训以敬保元子明日成王崩既大敛
群臣以册书宣成王命以命康王是为受顾命之戒非
即位之事王从三宿三祭上宗曰飨而不哜醴也此王
者随时之礼非常行之典不可以为拜诸侯适子之仪
袭爵之日乃孝子孝孙所以增哀戚之怀非礼之所施
且谓之王命所加而使者又既出谓之受神之醴复非
馈奠之时案拜陈思王子志为济北王又与今异犹须
王哜醴毕然后使者出今据郑玄说即位醴之以成其
卷一百五 第 14b 页 WYG0114-0447b.png
礼犹愈于使者既出不设馈奠而独哜醴臣犹以为非
礼之衷今京师廷拜诸侯嗣子无事有哜醴天子赐诸
侯大夫冕弁服于太庙归设奠服赐服于斯乎有冠醮
而无冠醴此谓诸侯大夫以平吉受赐衣于天子太庙
归设祭于其庙服赐服而受冠醴之礼也可依此使者
既出公犹服命服设奠而告又礼小祥之祭然后哜之
此自告其庙非王命之所加如礼不哜既告反服即位
而哭既合于礼又合人情诏从之高堂隆议拜受仪案
卷一百五 第 15a 页 WYG0114-0447c.png
旧典天子遣使者赍车服册命命诸侯嗣位之礼上卿
为使者嗣君遣上卿吉服迎于境自吉服劳于郊馆宗
庙致飧饩告期日受命于祖庙设丧主布几筵于户牖
之前命车设于庭西上安车驷马皆在其车之东使者
奉策服印绶加设板策于其上升自西阶东面内史在
右嗣君端委以入升自阼阶西面立使者以皇帝命命
冕内史赞之嗣君降于两阶间北面再拜稽首使者宣
命曰无下拜嗣君升成拜内史加诏板册命于服上以
卷一百五 第 15b 页 WYG0114-0447d.png
东嗣君进而西迓受于两楹间皆旋复位嗣君释端委
服降升成拜如初使者降出升车嗣君拜送于门外脩
飨赠饯之礼使归嗣君送至于境嗣君释冕服素弁葛
环衰绖袳袂脩奠祭之礼告于殡宫讫乃释弁绖反丧服
此其大略也其他则同之
魏晋故事问博士济北嗣子应袭封今有大丧为故应
遣使者拜不卞㩁答案春秋之义国有丧未葬不爵大
夫自非有故不得已皆须葬毕
卷一百五 第 16a 页 WYG0114-0448a.png
明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八年夏四月辛未上谕礼部尚
书任亨泰曰秦王既没国事无统世子长成宜命袭爵
尔其集议以闻亨泰同翰林诸臣议汉诸王薨遣使者
拜嗣子为王则玄冠衰绖素服以承诏事讫反丧服即
位而哭既合于礼且协人情诏依服命服礼行之
神宗实录万历三十一年六月丙戌朔先是遣太常寺
少卿赵崇善行人陈石岳持节往江西封益府安义罗
川二王使臣已行适益王讣至礼部言吉凶二礼并在
卷一百五 第 16b 页 WYG0114-0448b.png
一时原无事例在宗藩要例亲郡王薨逝其子孙应袭
者俱俟服阕请封此为袭封子孙设耳若请封在先册
命已颁册使已行而应封者偶有服制则君命为重万
无俟服阕之理况二王受封银册俱已铸就今年月日
字样万万无销毁改造之事二王之封正副使自当照
常行礼一应接册等仪通如常不宜裁节以沗上命
    乾学案丧服之中自不宜爵命王侯卞㩁引
    国有丧未葬不爵大夫之义实正论也况后
卷一百五 第 17a 页 WYG0114-0448c.png
    世之诸侯王无人民社稷之寄国有何事而
    须汲汲爵之乎魏之爵刘康明之爵秦世子
    固已失之于前至于神宗之爵安义罗川而
    礼官言银册已铸今年月日不可改造是不
    过惜此区区小费耳夫为朝廷惜此小费而
    反不为朝廷惜此大礼礼官之见何其陋乎
   皇妃受册遭丧
隋书礼志五服之丧受册及之职仪卫依常式唯鼓乐
卷一百五 第 17b 页 WYG0114-0448d.png
从而不作
唐百官志大功以上丧受册涖官鼓吹从而不作
宋赵顺孙论杨美人父丧不宜册封略曰臣忽睹邸报
御笔奉皇太后旨美人杨氏可进封淑妃令学士院择
日降制臣窃谓圣治以端宫闱为本第美人乃宝章阁
待制缵之女缵以六月初三日上遗表内批特赠四品
曾未半月而进封之命下稽诸古典四妃秩视三公其
未被受则有辞免之礼既被受则有正谢之礼服以䄖
卷一百五 第 18a 页 WYG0114-0449a.png
翟饰以佩绶此皆礼之所不可阙者不用此非所以成
礼用此非所以教孝礼君子不夺人之丧独不念葛覃
之情有蓼莪之感乎臣非谓国家册妃之礼可缓也但
父子至情自天子达于庶人孝无差等其于孝治昭明
之朝而乃有此哉欲望圣慈谨风化之攸关体人情之
不忍稍缓降制之日俾妃德无惭亦毋使天下后世得
以议圣朝之亏礼宗社幸甚疏入度宗遣中使宣谕欲
以百日为期顺孙复奏以期年为请
卷一百五 第 18b 页 WYG0114-0449b.png
   丧中受册宝
宋史孝宗受禅议上光尧寿圣尊号册宝有欲俟钦宗
服除者太常博士林栗谓唐宪宗上顺宗册宝在德宗
服中不必避备乐而不作可也刘仪凤独上议曰谨案
上尊号事属嘉礼累朝必俟郊祀庆成然后举行太上
皇帝为钦宗备礼终制见于诏书议者引宪宗故事考
之唐史自武德以来皆用易月之制与本朝事体大相
远也乞候钦宗终制检举以行则国家盛美主上事亲
卷一百五 第 19a 页 WYG0114-0449c.png
情实称矣议者虽是其言然谓事亲当权宜而从厚竟
用栗议
   葬不以时
丧服小记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注报读为赴疾/之赴谓不及期)
(而葬也既葬即虞虞安神也卒哭之祭待哀杀也待疏/论不得依常葬之礼贫者或因事故死而即葬不 三)
(月葬竟而急设虞安神宜急也卒/哭犹待三月夺于哀痛不忍急也)
 (陆佃曰此不及期而葬不及期而葬报而后知之/即及期有会而无报葬虽速犹须三月而后卒哭)
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其祭之间不同时而除丧(注再/祭练)
卷一百五 第 19b 页 WYG0114-0449d.png
(祥也间不同时者当异月也既祔明月练祭又明月祥/祭必异月者以葬与练祥本异岁宜异时也而除丧者)
(祥则除不禫三疏此谓身有事故不得及时而葬故三/年而始葬既 年未葬尸柩尚存虽当练祥之月不可)
(除亲服故三年葬后必为此练祥间不同时者练之与/祥本是别年别月今虽三年之后不可同一时而祭当)
(前月练后月祥故云不同时于练祥之时而除丧谓练/时男子除首绖妇人除要带祥时除丧云既祔明月练)
(祭又明月祥祭则虞祔依常礼也已祥则除不禫者以/经直云必再祭故知不禫禫者本为思念情深不忍顿)
(除故有禫也今既三年始/葬哀情已极故不禫也)
 (卢植曰谓逢变三年后乃葬者/虞祔后必行小祥大祥祭也)
 (王肃曰不同者异月也谓葬后一月练后一月大祥/也除重服宜有渐间一月若异时矣故言不同时者)
卷一百五 第 20a 页 WYG0114-0450a.png
 (但不同/月耳)
 (方悫曰未葬则虽期未可练再期未可祥必待葬/毕而为之故曰再祭必有渐焉故不可同时也)
 (马晞孟曰祭不为除丧而除丧者必因祭焉以祭为/吉而除丧者所以从吉也夫练祥之时既已过矣而)
 (犹为之再祭以存亲之礼不可废也其祭之间不同/时者以其存亲之节不可忘也祭不同乎时而除丧)
 (者亦不同乎时则除/丧必从祭也可知矣)
通典晋杜元凯云自天子诸侯以下若赴时速葬则赴
虞至于卒哭必须其哀杀也若过时不葬则以麻终丧
而除至葬复脩服既祔明一月练而祭又明一月大祥
卷一百五 第 20b 页 WYG0114-0450b.png
而祭必再祭者象本当再岁故也若二十五月而葬则
便祥除不复练也束晰问步熊曰三年丧不葬五年后
复葬当练否熊答曰礼云练祥之閒必异月与此同也
袁准正论曰先儒以为再祭小祥大祥也而丧者已祥
则除大祥不应服禫且虞在既葬不在日月禫在丧终
不在早晚故宜禫不宜祥虞喜释疑曰若如郑意既祔
明月练而祭又明月祥此则葬至祥合为三月适足为
一时何得言不同时而除练祥皆周之正数再祭当为
卷一百五 第 21a 页 WYG0114-0450c.png
练祥不得阙而用禫又案袁准云有禫无祥失之矣郑
玄言练祥是也予谓丧服既终葬已踰月然犹再祭者
存其大制耳此二祭盖同日而异时时谓日也非三月
之时礼亦有一日再祭檀弓云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
王荟问范宁曰人有父在遭母丧十七月乃得葬便当
顿除更复练祥邪答曰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练祥之
祭也主丧不除未葬不变也十七月既祥即除服不禫
可知也 宋庾蔚之问答曰有葬在小祥之月此月复
卷一百五 第 21b 页 WYG0114-0450d.png
有虞祔之礼便用晦祥于礼为速此与久丧复异取后
月祥练于情允否答曰三年后葬祥不在葬月耳今未
为绝久祥理取后月也又问曰葬与练祥三事各月犹
未足申渐杀之情况乃练祥三变而可共在一月邪虞
喜之言不近人情卢郑王皆以此不同时日良有由也
言各有当亦不嫌同辞春夏秋冬既各为一时一日有
十二时然十二月何为不得各为一时之言也
旧唐书席豫疾笃谓其子曰吾亡三日敛敛日即葬勿
卷一百五 第 22a 页 WYG0114-0451a.png
更久留贻公私之烦家无馀财可卖所居聊备葬礼人
嘉其达
开元礼速葬者速虞三月而后卒哭(谓不及期而葬既/葬即虞以安神卒)
(哭之祭/待哀杀)父母之丧周而葬者则以葬之后月小祥其安
神则依再周之礼禫亦如之若再周而后葬者则以葬
之后月为练祭练之后月为祥祭祥而即吉无复禫矣
其未再周葬者则以二十五月练二十六月祥二十七
月禫(必练祥禫者明深哀不可顿除故为之渐以/安孝子之心禫一月者终二十七月之数)久而
卷一百五 第 22b 页 WYG0114-0451b.png
不葬者皆变服唯主丧者不除其馀各终月数而除之
皆无受服至葬乃反其服虞则除之若亡失尸柩则变
除如常礼
 (张子曰今人多历年所而葬者亦当用改葬之服盖/古者未葬则主人不除今既除之矣则犹当从改葬)
 (服礼改葬服缌久不葬者似难为虞/祭以其无几筵也三日而省墓可也)
 (王廷相曰有故过期而葬者其礼何如曰未葬不可/变服斩衰之丧周而葬者则以葬之次月小祥其大)
 (祥仍依再周之礼禫亦如之再周而后葬者则以葬/之次月练又次月为大祥终月而禫即吉矣速葬者)
 (何如也曰葬之日即虞三月而后卒/哭哀不可遽杀也祥禫皆如其期焉)
卷一百五 第 23a 页 WYG0114-0451c.png
政和礼凡父母之丧周而葬者则以葬之后月小祥大
祥取再周之礼禫亦如之若再周而后葬者则以葬之
后月练又后月为大祥祥而即吉无复禫矣其未再周
葬则以二十五月练二十六月祥二十七月禫若再周
而未葬则俟已葬而后除服
 (义门郑氏家仪古者三月而葬或踰月前期择地之/可葬者或依祖坟而祔者世俗信阴阳之说先择山)
 (地以风水雄结龙虎环绕以为子孙富贵之兆又多/不同犹豫狐疑又惑年月不利或至踰年多至二三)
 (年不葬者经云卜其宅兆而安厝之殊不知入土为/安古人云求滕公之佳城须积叔敖之阴德为子孙)
卷一百五 第 23b 页 WYG0114-0451d.png
 (者亦岂忍使其亲尸棺暴露而/求安乐邪悖礼伤义无过于此)
 (顾湄与陈确庵先生论服除葬亲书向者湄父死踰/年而葬为营宅兆故也已而湄母死贫不克葬于兹)
 (九年矣比来有风鹤之警将称贷以襄事而不知其/何服先生今之知礼者也吾党之所依归今远客徽)
 (歙不获抠衣亲问敢以书质之先生而并述所闻焉/昔卫司徒文子问于子思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
 (其服何服子思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丧服小记云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其馀以麻)
 (终月数者除丧则已石渠礼议亦云虽过期不葬子/义不可以除盖古者诸侯五月而葬大夫士三月而)
 (葬未有过期而不葬者也过期而不葬谓之不能葬/不孝莫大焉故古圣人不为服制不著之于经即有)
 (故而未葬虽出三年服不变所以深致戒惧不敢久/而不葬也世道之变事与古异往往惑青乌家言拘)
卷一百五 第 24a 页 WYG0114-0452a.png
 (以阴阳吉凶畏忌服除而后葬者多矣其黠者则又/以欺于人曰吾有所期也将以显荣吾亲也贫者期)
 (富焉贱者期贵焉而卒不能得或远至数十年或兄/委诸弟父委诸子暴棺累累而不克葬要所谓未葬)
 (不变服主丧者不除今之人其有能行之者乎及至/葬其吉服而从于事也什常六七而复为之重服者)
 (什亦三四湄也不孝之罪无可解免而于二者之服/窃有所未安子思曰礼父母改葬缌既葬而除之不)
 (忍无服送至亲也檀弓曰弁绖葛而葬与神交之道/也有敬心焉以为丧至于葬则亲己之幽有神道焉)
 (故以弁易冠以葛易麻不敢以纯凶之服交神者示/敬也繇此而言吉服者是以无服送至亲其非礼也)
 (明矣张凭有云袭吉服以对棺椁非孝子之所安也/重服者既远而纯凶以葬又安知非礼之訾乎孔子)
 (曰君子礼以饰情又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言若/但服衰于身而无哀戚之情不如无衰夫既远而葬)
卷一百五 第 24b 页 WYG0114-0452b.png
 (则其哀已杀哀已杀而徒饰以重服不亦虚乎今请/援改葬之例而服缌此亦为人子者之所以著其情)
 (或庶几亡于礼者之礼也虽然韩退之谓改葬与未/葬者有异则似缌亦未尽合于礼无乃别有所宜服)
 (而举世鲜有知之者乎先生揆之于古酌之于今/望即示及以便适从且使今之人有所取则幸甚)
 (陈瑚答顾生书年久而葬者用改葬之服横渠已有/是说斟酌轻重最为得情理之中比年以来见足下)
 (身无衰麻之服面蕴悲戚之容恒辞筵宴辄避丝竹/若居心丧者然不佞每察而怪之今读来书始知足)
 (下之用意固有在也以视世之漠视/亲柩久而不葬者何可同年而语哉)
   丧不相待
南齐书皇太子穆妃服尚书左丞兼著作郎王逡问王
卷一百五 第 25a 页 WYG0114-0453a.png
俭中军南郡王小祥应待闻喜不穆妃七月二十四日
薨闻喜公八月发哀计十一月之限应在六月南郡王
为当同取六月则大祥复申一月应用八月非复正月
在存亲之义若各自为祥庐垩相閒玄素杂糅未审当
有此疑不俭曰送往有已复生有节罔极非服制所申
祥缟明示终之断相待之义经记无闻世人多以庐室
衰麻不宜有异故相去一二月者或申以俱除此所谓
任情径行未达礼旨昔撰丧记已尝言之远还之人自
卷一百五 第 25b 页 WYG0114-0453b.png
有为而未祭在家之子立何辞以不变礼有除丧而归
者此则经记之遗文不待之明据假使应待则相去弥
年亦宜必待乃为衰绖永服以穷生吉蠲长绝于宗庙
斯不可矣苟曰非宜则旬月之间亦不容申何者礼有
伦序义无徒设今远则不待近必相须礼例既乖即心
无取若疑兄弟同居吉凶舛杂则古有异宫之义设无
异宫则远还之子自应开立别门以终丧事灵筵祭奠
随在家之人再期而毁所以然者奔丧礼云为位不奠
卷一百五 第 26a 页 WYG0114-0454a.png
郑玄云以其精神不存乎此也闻哀不时实缘在远为
位不奠益有可安此自有为而然不关适庶庶子在家
亦不待适矣而况储妃正体王室中军长适之重天朝
又行权制进退弥复非宜谓不应相待中军祥缟之日
闻喜致哀而已不受吊慰及至忌辰变除昆弟亦宜相
就写情而不对客此国之大典宜通关八座丞郎共尽
同异然后奏御司徒褚渊等二十人并同俭议为允请
以为永制诏可
卷一百五 第 26b 页 WYG0114-0454b.png
陈书高祖永定中沈洙为散骑常侍时有司奏前宁远
将军建康令沈孝轨门生陈三儿牒称主人翁灵柩在
周主人奉使关内因欲迎丧久而未返此月晦即是再
周主人弟息见在此者为至月末除灵内外即吉为待
主人还情礼申竟以事咨左丞江德藻德藻议谓王卫
军云久丧不葬唯主人不变其馀亲各终月数而除此
盖引礼文论在家内有事故未得葬者耳孝轨既在异
域虽已迎丧还期无指诸弟若遂不除永绝昏嫁此于
卷一百五 第 27a 页 WYG0114-0454c.png
人情或为未允中原沦陷已后理有事例宜咨沈常侍
详议洙议曰礼有变正又有从宜礼小记云久而不葬
者唯主祭者不除其馀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则已注云
其馀谓旁亲如郑所解众子皆应不除王卫军所引此
盖礼之正也但魏氏东关之役既失亡尸柩葬礼无期
时议以为礼无终身之丧故制使除服晋氏丧乱或死
于寇庭无由迎殡江左故复申明其制李胤之祖王华
之父并存亡不测其子制服依时释衰此并变礼之宜
卷一百五 第 27b 页 WYG0114-0454d.png
也孝轨虽因奉使便欲迎丧而还期未尅宜依东关故
事在此国内者并应释除衰麻毁灵祔祭若丧柩得还
别行改葬之礼自天下寇乱西朝倾覆流播绝域情礼
莫申若此之徒谅非一二宁可丧期无数而弗除衰服
朝廷自应为之限制以义断恩德藻依洙议奏可
 朱子语录亲丧兄弟先满者先除服后满者后除以
 在外闻丧有先后也
开元礼兄弟各处异方而父母丧各依闻哀日月而除
卷一百五 第 28a 页 WYG0114-0455a.png

   金革夺情
曾子问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
礼与初有司与(注疑有司/初使之然)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丧既
殡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
不可夺亲也此之谓乎子夏曰金革之事无辟也者非
(注疑礼/当有然)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
为之也(注伯禽周公子封于鲁有徐戎作难丧/卒哭而征之急王事也征之作费誓)今以三
卷一百五 第 28b 页 WYG0114-0455b.png
年之丧从其利者吾弗知也(注时多攻取之兵言非礼/也 疏子夏以亲丧卒哭)
(之后国有金革战伐之事无敢辞辟为是礼当初时有/司强逼遣之与孔子既答夏商殡葬致事则无从金革)
(之礼子夏见周世金革无辟谓其礼当然故再问之伯/禽卒哭徐戎作乱东郊不开故征之是有为为之也今)
(则更无所为直贪从于利攻取于人者吾不知也言不/知是不得此礼也案周公致仕之后成王即位之时周)
(公犹在则此云伯禽/卒哭者为母丧也)
 (吴澄曰武王崩之年武庚叛周徐戎应之周公东征/定殷乱遣伯禽之国镇遏东方元年征徐戎盖此王)
 (室危急伯禽虽有/私丧不敢辞辟也)
丧大记君既葬王政入于国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
卷一百五 第 29a 页 WYG0114-0455c.png
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带金革之事无辟也(注/此)
(权礼也弁绖带者变丧服而吊服轻可以即事也者疏/值国家有事孝子不得遵恒礼故从权事弁绖带 吊)
(服也卒哭则有变服今有事不得服已变服而服吊服/以从金革之事无所辟也变服重吊服轻故从戎便也)
(此言服弁绖则国君亦弁绖国君言服王事则此亦服/国事也弁绖谓吊服带谓丧服要绖明虽吊服而有要)
(绖异凡/吊也)
 (徐师曾曰愚案曾子问云夏后氏既殡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岂有)
 (既葬政入以下诸事乎此后儒附会之说以便季/世夺情之私非礼也若鲁公伯禽之事又须别论)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卷一百五 第 29b 页 WYG0114-0455d.png
天奉我也(注奉/与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必伐秦师遂发命
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注晋文公未葬故襄公称/子以凶服从戎故墨之)夏四月
辛巳败秦师于殽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注后遂/常以为)
(俗记礼/所由变)
公羊传宣公元年夏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放之者
何犹曰无去是云尔(注是/是卫)然则何言尔近正也此其为
近正奈何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君放之非也(注曰/无去)
(是非/也)大夫待放正也(注听君不/去卫正也)古者臣有大丧则君三
卷一百五 第 30a 页 WYG0114-0456a.png
年不呼其门已练可以弁冕(注此说时衰正失非谓礼/当然弁礼所谓皮弁爵弁)
(也皮弁武冠爵弁文冠加/旒曰冕主所以入宗庙)服金革之事君使之非也臣
行之礼也(注臣顺君命亦礼也此与君放之非/臣待君放正同故引同类以相发明)闵子要
绖而服事既而曰若此乎古之道不即人心(注既事毕/言古者不)
(敢斥君/即近也)退而致仕(注退退身也致/仕还禄位于君)孔子盖善之也(注善/其外)
(得事君之义内不失亲亲之恩/言古者又孙顺不讪其君也)
三国志虞翻传翻会稽馀姚人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
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
卷一百五 第 30b 页 WYG0114-0456b.png
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
宋书王诞传诞为吴国内史母忧去职宋武帝伐刘毅
起为辅国将军诞固辞以墨衰从行
魏书阳平王颐遭母丧诏遣侍臣以金革敦谕既殡而

南史程文季传父灵洗卒起为超武将军仍助防郢州
文季性至孝虽军旅夺礼而毁瘠甚至
隋书礼仪志凶服不入公门期丧已下不解官者在外
卷一百五 第 31a 页 WYG0114-0456c.png
曹襵缘纱帽若重丧被起者皂绢下裙帽若入宫殿及
须朝见者冠服依百官例
令狐熙传熙丁父忧河阴之役诏令墨衰从事
唐六典凡凶服不入公门遭丧被起在朝者各依本品
著浅色絁缦周已下黪者朝参起居亦依品色无金玉
之饰起复者朝会不预周丧未练大功未葬则亦准此

唐书董晋传金吾将军沈房有期丧公除常服入閤帝
卷一百五 第 31b 页 WYG0114-0456d.png
疑以问晋对曰故事朝官期以下丧服絁缦不复衣浅
色南班亦如之又问晋冠冕之制对曰古者服冠冕以
佩玉节步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君前趋进而已今或奔
走以致颠仆在式朝臣皆绫袍五品而上金玉带所以
尽饰以奉上故汉尚书郎含香老莱采服君父一也若
然服絁缦亦非礼也帝然其言诏入閤官每趋走期以
下丧不得以黪服会令群臣衣本品绫袍金玉带自晋
而复
卷一百五 第 32a 页 WYG0114-0457a.png
五代会要后唐应顺元年闰正月十六日敕凡在苴麻
并须终制比缘金革遂有夺情示以移忠藉其陈力其
内诸司使副带西班正官者宜候过卒哭起复授官不
带正官者及供奉官殿直承旨等宜遇卒哭休日赴职
其有带东班官者秖以检校官充职服阕日加授前职
 李宗谔云先公周显德末翰林学士起复裹素纱软
 脚幞头黪紫公服每入朝犹佩鱼袋或曰鱼袋者取
 事君夙夜匪懈之义然以金为饰亦身之华也居丧
卷一百五 第 32b 页 WYG0114-0457b.png
 夺情不当有金宝之饰公遽谢不佩
宋史余靖传靖丁父忧会侬智高反以兵围广州朝廷
方顾南事就丧次起靖为秘书监知潭州
金史温德亨达居父丧是时伐宋兵兴起复
 
 
 
 读礼通考卷一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