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一
卷九十一 第 1a 页 WYG0114-01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九十一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葬考十
   山陵四
宋僖祖钦陵
 东都事略建隆元年三月壬戌有司上皇高祖文安
 府君谥曰文献皇帝庙号僖祖皇高祖妣崔氏谥曰
 文懿皇后陵曰钦陵
卷九十一 第 1b 页 WYG0114-0167b.png
顺祖康陵
 东都事略建隆元年三月有司上皇曾祖中丞府君
 谥曰惠元皇帝庙号顺祖皇曾祖妣桑氏谥曰惠明
 皇后陵曰康陵
翼祖定陵
 东都事略建隆元年三月有司上皇祖骁卫府君谥
 曰简恭皇帝庙号翼祖皇祖妣京兆郡夫人刘氏谥
 曰简穆皇后陵曰定陵
卷九十一 第 2a 页 WYG0114-0167c.png
 宋史礼志顺祖翼祖皆葬幽州至真宗始命营奉三
 陵遂以一品礼葬河南县制度比安陵减五分之一
 石作减三分之一寻改定陵曰靖陵
宣祖安陵
 东都事略建隆元年三月有司上皇考武清府君谥
 曰昭武皇帝庙号宣祖陵曰安陵
 宋史礼志安陵在京城东南隅乾德初改卜河南府
 巩县西南四十里訾乡邓封村以司徒范质为改卜
卷九十一 第 2b 页 WYG0114-0167d.png
 安陵使学士窦俨礼仪使中丞刘温叟仪仗使枢密
 直学士薛居正卤簿使太宗时尹开封为桥道顿递
 使质寻免相以太宗兼辖五使事修奉新陵皇堂下
 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陵台三层正方下层每面
 长九十尺南神门至乳台乳台至鹊台皆九十五步
 乳台高二十五尺鹊台增四尺神墙高九尺五寸环
 四百六十步各置神门角阙
 东都事略宣祖昭宪皇后杜氏建隆二年崩于滋德
卷九十一 第 3a 页 WYG0114-0168a.png
 殿谥曰明宪葬安陵乾德二年改卜安陵更谥曰昭
 宪合祔安陵
 文献通考安陵陪葬子孙一百二十一坟
太祖永昌陵
 东都事略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帝崩于万岁殿明
 年四月乙卯葬永昌陵
 宋史礼志陵在巩县祔宣祖
 东都事略太祖孝惠皇后贺氏周显德五年崩葬安
卷九十一 第 3b 页 WYG0114-0168b.png
 陵之西北
 孝明皇后王氏葬于安陵之北
 宋史礼志孝明孝惠二后乾德元年十二月时议改
 卜安陵于巩并以二后陪葬焉皇堂之制下深四十
 五尺上高三十尺陵台再成四面各长七十五尺神
 墙高七尺五寸四面各长六十五步南神门至乳堂
 四十五步高二丈三尺四月九日葬孝惠于安陵之
 西北孝明于安陵之北
卷九十一 第 4a 页 WYG0114-0168c.png
    乾学案宋时皇后如宣祖昭宪杜后合祔安
    陵为行前代之礼而太祖之孝明孝惠二后
    一葬宣祖安陵西北一葬安陵之北孝章宋
    后亦不同兆域太宗皇后尚有葬安陵西北
    者章献明肃刘后亦葬真宗永定陵西北隅
    当时礼官不主祔葬今采录宋时皇后葬地
    并附著于帝后以便考览也
 宋史礼志孝章皇后宋氏至道元年四月崩六月上
卷九十一 第 4b 页 WYG0114-0168d.png
 谥曰孝章皇后以岁忌权攒于赵村沙台三年正月
 祔葬永昌陵之北皇堂陵台神墙乳台鹊台并如孝
 明园陵制度
 文献通考永昌陵陪葬子孙一十五坟
太宗永熙陵
 东都事略至道三年三月癸巳帝崩于万岁殿十月
 己酉葬永熙陵
 宋史礼志永熙陵皇堂深百尺方广八十尺陵台方
卷九十一 第 5a 页 WYG0114-0169a.png
 二百五十尺置卫士五百人于陵
 东都事略太宗淑德皇后尹氏早崩葬于孝明陵之
 西北 懿德皇后符氏葬于安陵之西北 明德皇
 后李氏祔葬永熙陵 元德皇后李氏以真宗生母
 祔葬永熙陵
 文献通考元德皇后李氏以至道三年十月追尊先
 殡于普安禅院咸平元年议改卜园陵二年命使按
 行园陵地议立陵名礼官言周显德末都省集议故
卷九十一 第 5b 页 WYG0114-0169b.png
 事帝后同陵谓之合葬同茔谓之附葬汉吕氏陵在
 长陵西百馀步以同茔兆而无名号又唐穆宗二后
 王氏生敬宗萧氏生文宗并附葬光陵之侧今园陵
 鹊台在永熙陵封地之内恐不须别建陵号从之
 永熙陵陪葬子孙八坟
真宗永定陵
 东都事略乾兴元年二月戊午帝崩于延庆殿冬十
 月己酉葬永定陵
卷九十一 第 6a 页 WYG0114-0169c.png
 宋史礼志山陵按行使蓝继宗言据司天监定永安
 县东北六里曰卧龙冈堪庀山陵诏雷允恭覆按以
 闻皇堂之制深八十一尺方百四十尺制陵名曰永
 定
 文献通考始丁谓请名陵曰镇陵及谓贬冯拯谓三
 陵皆有永字故易曰永定陵然永安乃县名也宣祖
 陵止名安陵又翼祖已名定陵于是复改翼祖陵为
 靖陵议者讥拯不学当时无正之者
卷九十一 第 6b 页 WYG0114-0169d.png
 宋史后妃传真宗章怀潘皇后端拱二年五月薨葬
 永昌陵之侧陵名保泰 章穆郭皇后景德四年崩
 葬永熙陵之西北
 宋史礼志章献明肃皇后刘氏明道二年三月崩于
 宝慈殿司天监详定山陵制度皇堂深五十七尺神
 墙高七尺五寸四面各长六十五步乳台高一丈九
 尺至南神门四十五步鹊台高二丈三尺至乳台四
 十五步十月五日葬永定陵之西北隅
卷九十一 第 7a 页 WYG0114-0170a.png
 宋后妃传李宸妃生仁宗章献以为己子仁宗不自
 知为妃所出也明道元年薨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
 治丧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独坐帘下召吕
 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何夷简曰臣待罪宰相
 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
 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傥
 念刘氏则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
 夷简请治丧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夷简又谓入内都
卷九十一 第 7b 页 WYG0114-0170b.png
 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
 谓夷简未尝道及崇勋如其言后章献太后崩燕王
 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死以非命仁宗号恸
 尊妃为皇太后谥曰庄懿幸洪福寺祭告易梓宫亲
 往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
 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刘氏加厚陪葬永
 定陵庆历中改谥章懿
 礼志章惠皇后杨氏明道三年十二月崩四年二月
卷九十一 第 8a 页 WYG0114-0170c.png
 葬永定陵之西北隅
仁宗永昭陵
 东都事略嘉祐八年三月辛未帝崩于福宁殿冬十
 月甲午葬永昭陵
 传家集殿中侍御史司马光言山陵择地劄子曰臣
 窃闻大行皇帝欲以十二月二十七日大葬而朝廷
 遣使按行山陵至今未知定处或云欲于永安县界
 之外广求吉地臣愚以为过矣夫阴阳之书使人拘
卷九十一 第 8b 页 WYG0114-0170d.png
 而多畏至于丧葬为害尤甚是以士庶之家或求葬
 地择岁月至有累世不葬者臣常深疾此风欲乞国
 家禁绝其书而未暇也今山陵大事当守先王之典
 礼至于葬书出于世俗委巷之言司天阴阳官皆市
 井愚夫何足问也古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
 月士踰月葬于北方北首未尝问岁月相山冈然考
 其子孙之吉凶岂有异于今哉春秋书己丑葬戊午
 日下昃乃克葬然则虽云卜日亦临事制宜也周礼
卷九十一 第 9a 页 WYG0114-0171a.png
 冢人掌公墓之地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明
 不择地形也然而周有天下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
 岁盖王者受命于天期运有常国之兴衰在德之美
 恶固不系葬地时日之吉凶也且葬者藏也本以祖
 宗之形体得土厚水深高敞坚实之地则可矣子孙
 岂可因以求福哉又向者国家以拘于时日之故坚
 用八日大敛自尔以来圣躬有疾至今尚未平复阴
 阳无验亦己明矣况国家自宣祖以来葬于永安百
卷九十一 第 9b 页 WYG0114-0171b.png
 有馀年官司储偫素皆有备今改卜他所不惟县邑
 官司更须创制亦恐大行皇帝神灵眷恋祖宗未肯
 即安于新陵也凡科率之物期日远则民力宽而事
 易办期日近则费愈多而事不集砖石之类体重难
 移若山陵之处不使预先知之则有司何以供办百
 姓何以输纳至时暴加迫趣则一钱之物必直十钱
 疲羸之民将不胜其弊伏望朝廷特赐指挥按行山
 林使等只于永安界旧陵侧近选择善地旬日之内
卷九十一 第 10a 页 WYG0114-0171c.png
 早定夺闻奏仍令有司预先计度山陵的实合用之
 物降下本处宽设期限使之备办不得太约虚数及
 妄定近限必使号令明信则事无不济而民力不困
 矣
 名臣琬琰之集郑獬上疏曰仁宗大行皇帝永昭陵
 依乾兴制度虽未为过侈以今较昔盖有不同乾兴
 帑库充积财力有馀故可以溢祖宗之旧制今国用
 空阙财赋不支将累岁边备一日费之不知何年复
卷九十一 第 10b 页 WYG0114-0171d.png
 能充补万一岁凶民饥少有风尘之警则将何策以
 禦岂可以乾兴为法也夫俭葬之制周公非不忠曾
 子非不孝以为褒君爱父不在于聚财此前世之极
 论窃惟大行皇帝节俭爱民出于天性无珠玉奇异
 之好无犬马游观之乐服御至于浣濯器玩极于朴
 陋此天下之所共知也今山陵制度乃取乾兴最盛
 之时为准独不伤先帝平日积俭之德乎臣以为宜
 饬有司条其名数再议减节
卷九十一 第 11a 页 WYG0114-0172a.png
 范镇奏曰窃闻大行皇帝受命宝及沿宝法物与平
 生衣冠器用皆欲举而葬之恐非所以称大行皇帝
 恭俭之意其受命宝伏乞陛下自宝用之且示有司
 传付若衣冠器玩则请陈于陵寝及神御殿岁时展
 视以慰思慕诏检讨官讨寻典故及命两制官礼官
 详议翰林学士王圭等奏议曰受命宝者犹昔传国
 玺也宜为天子传器不当改作古者藏先王衣服于
 庙寝至于平生器玩则前世既不皆纳于方中亦不
卷九十一 第 11b 页 WYG0114-0172b.png
 尽陈于陵寝谓今宜从省约以称先帝恭俭之实臣
 等谨议殿中侍御史傅尧俞乞减昭陵用度疏曰伏
 闻大行皇帝山陵一准真宗山陵故事臣窃以定陵
 比永昌永熙事事益增陛下孝思无穷故取礼物极
 盛者为比臣徘徊顾思感伤陛下哀念先帝之意而
 窃未敢以为得也伏惟陛下周览博识贯通古今至
 于孝不系于厚葬奢无益于逝者固不待臣言而后
 晓所以不复远引旁摭为蔓辞以重烦圣听独有一
卷九十一 第 12a 页 WYG0114-0172c.png
 事虑陛下悲慕之切未遑及之故臣昧死以陈夫以
 陛下之孝天下之广俾先帝陵寝更加于真庙亦不
 为难也然古先哲王多以俭薄为美者岂歉于力而
 啬于财耶盖人情不以礼节之则将无有限断臣窃
 谓送终之具得如太祖太宗先帝可以无憾奉先之
 志得如太宗真宗陛下可以无愧况乾兴事体与今
 不同而大行皇帝享国四十二年慈爱恻恻惟恐一
 物失其所今之兴役正当盛夏工限过急不能免伤
卷九十一 第 12b 页 WYG0114-0172d.png
 人之生物虽官给不能免劳民之力若缘定陵制度
 礼物稍加裁损则伤生者坐减而劳力者易供先帝
 在天之灵必将大以为慰也敢乞陛下详思远虑以
 礼断情俾大行山陵取永昌永熙为例既足以终先
 帝恭俭之德而奉承遗诏又足以发陛下仁孝之道
 而光昭初政一举而众善皆得
 元丰三年程颐代富弼上神宗皇帝论永昭陵疏臣
 弼伏睹太皇太后山陵有期老臣之心有所甚切不
卷九十一 第 13a 页 WYG0114-0173a.png
 忍不言昧死以闻惟陛下深思而力行之不胜大愿
 往者营奉昭陵时英宗皇帝方不豫未能听事朝廷
 罔然不知其制失于迫卒不复深虑博访凡百规画
 一出匠者之拙谋中人之私意以巨木架石为之屋
 计不百年必当损坠圹中又为铁罩重且万斤以木
 为骨大止数寸不过二三十年决须摧毁梓宫之厚
 度不盈尺异日以万钧之石自高而坠其将奈何思
 之及此骨寒胆丧臣始则不知其详后则无以为计
卷九十一 第 13b 页 WYG0114-0173b.png
 士民之间有知之者无不痛心饮恨况老臣之心乎
 况陛下之心乎其后厚陵始为石藏议者窃意主事
 大臣已悟昭陵之事独陛下未知之尔今也不幸太
 皇太后奄弃天下之养因此事会当为之谋窃以周
 公制合葬之礼仲尼善鲁人之祔历代诸陵虽不尽用
 亦多行之太祖皇帝神谋圣虑超越万古昭宪太后
 亦合安陵夫以周公之制仲尼之训历代之旧艺祖
 之法循而行之可无疑也老臣愿陛下思安亲之道
卷九十一 第 14a 页 WYG0114-0173c.png
 为后日之虑决于圣心勿循浮议奉太皇太后合祔
 昭陵因得彻去铁罩用厚陵石藏之制仍更别加裁
 处使异日虽木坏石坠不能为害救仁皇必至之祸
 成陛下莫大之孝复何难哉在陛下断之而已既合
 礼典又顺人情虽无知之人必不敢以为非是但恐
 有以阴阳拘忌之说上惑聪明者在陛下睿断不难
 辨也不遵圣训不度时宜而规规于拘忌者为贤乎
 为愚乎且阴阳之说设为可信吉凶之应贵贱当同
卷九十一 第 14b 页 WYG0114-0173d.png
 今天下臣庶之家夫妇莫不同穴未闻以为忌也独
 国家忌之有何义理唐中宗庸昏之主尚能守礼法
 尽孝心责严善思愚惑之论卒祔乾陵其为高宗子
 孙历世延永是合葬非不利也老臣位至三公年将
 八十复何求哉所保者名节而已肯不以是事劝陛
 下取讥于后世乎复恐陛下谓臣心虽忠切而识虑
 愚暗不能晓达事理臣诚至愚然臣所言者欲陛下
 守经典之训遵艺祖之轨使仁宗皇帝得安全之道
卷九十一 第 15a 页 WYG0114-0174a.png
 于太皇太后极崇奉之意岂独老臣之心哉天下之
 心莫不然也陛下不信试以臣之所陈访于群臣必
 无以为非者若以臣言为非则是使仁宗遗骨圣体
 碎于巨石之下而不恤乃为是也凡有血气之类孰
 肯为此意乎臣事仁宗皇帝三十馀年位至宰相聋
 瞽之蔽不能早知而救之于始己为大罪今遇有为
 之时若更惜情顾己不能极言天地神灵必加诛殛
 死何面目见神宗于地下且陛下不知则已今既闻
卷九十一 第 15b 页 WYG0114-0174b.png
 之在常人之情无可忍而不为之理况陛下至仁大
 孝乎唯陛下深思而力行之则天下不胜大愿
 程颐上富郑公书颐顷岁见治昭陵制度规画一出
 匠者之拙谋中人之私意宰执受命而已莫敢置思
 以巨木架石为之屋计不百年必当损坠既又观陵
 中之物见所谓铁罩者几万斤以木为骨大不及三
 寸其相穿叩之处厚才寸馀远不过二三十年决须
 摧朽压于梓宫于时私心皇骇不能自己使人闻于
卷九十一 第 16a 页 WYG0114-0174c.png
 魏公魏公不以为意以魏公之忠孝于仁皇非不尽
 心唯以蔽于众论昧于远虑以天下之力葬一人于
 至危之地可不痛哉陵土既复固知无可奈何然每
 一念之心悸魄丧或终夕不寐今乡邻之间有如是
 事可为谋而不以告人必谓之不信况仁皇天下父
 母乎今也不幸太皇太后奄弃宫闱因此事会可为
 之谋夫合葬之礼周公以来未之有改近取诸唐帝
 后亦或同穴至于乾陵乃是再启太祖皇帝神谋远
卷九十一 第 16b 页 WYG0114-0174d.png
 虑超越万古昭宪太后亦合安陵稽典礼则得尊亲
 之道徇俗法则皆享福之永此为可行无足疑者伏
 愿公忠诚奋发为朝廷极论其事请奉太皇太后合
 祔昭陵因得彻去铁罩用厚陵石椁之制仍更别加
 裁处使异日虽木坏石坠不能为害救仁皇必至之
 祸成主上莫大之孝任此事者非公孰能诚能为之
 天祐忠孝必俾公炽昌寿臧子孙保无疆之休窃惟
 公事仁宗皇帝三十馀年位极人臣恩遇无比料公
卷九十一 第 17a 页 WYG0114-0175a.png
 之心苟能使仁皇圣体保其安全虽陷祸患所不避
 也况一言之易肯顾虑而不发乎事理至明顾主上
 素未知尔以公言之重竭诚致恳再三陈之不忧朝
 廷之不悟独系公为不为尔哀哉愤激语辞鄙直内
 省狂易战慄无地不宣
 苏洵上韩昭文论山陵书窃见先帝以俭德临天下
 在位四十馀年宫室游观无所增加帷簿器皿敝陋
 而不易天下称颂以为文景之所不若今一旦奄弃
卷九十一 第 17b 页 WYG0114-0175b.png
 臣下有司乃欲以末世葬送无益之费侵削先帝休
 息长养之民掇取厚葬之名而遗之以累其盛明故
 洵以为当今之议莫若薄葬窃闻顷者癸酉赦书既
 出郡县无以赏兵例皆贷钱于民民之有钱者皆莫
 肯自输于是有威之以刀剑驱之以笞箠为国结怨
 仅而得之者小民无知不知与国同忧方且狼顾而
 不宁而山陵一切配率之科又以复下计今不过秋
 冬之间海内必将骚然有不自聊赖之人窃惟先帝
卷九十一 第 18a 页 WYG0114-0175c.png
 之所以爱惜百姓者如此其深其所以检身节俭者
 如此其至也推其平生之心而计其既没之意则其
 不欲以山陵重困天下亦已明矣而臣下乃独为逾
 礼之费以拂其平生之意窃所不取也且使今府库
 之中财用有馀一物不取于民尽公力而为之以称
 遂臣子不忍之心犹且获讥于圣人况乎空虚无有
 一金以上非取于民则不获而冒行不顾以徇近世
 失中之礼亦已惑矣然议者必将以为君子不以天
卷九十一 第 18b 页 WYG0114-0175d.png
 下俭其亲以天下之大而不足于先帝之葬于人情
 有所不顺洵亦以为不然使今俭葬而用墨子之说
 则是过也不废先王之礼而去近世无益之费是不
 过矣子思曰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
 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
 有悔焉耳矣古之人所由以尽其诚信者不敢有略
 也而外是者则略之昔华元厚葬其君君子以为不
 臣汉文葬于霸陵木不改列藏无金玉天下以为圣
卷九十一 第 19a 页 WYG0114-0176a.png
 明而后世安于太山故曰莫如建薄葬之议上以遂
 先帝恭俭之诚下以纾百姓目前之患内以解华元
 不臣之讥而万世之后以固山陵不拔之安如曰诏
 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复改则此又过
 矣盖唐太宗之葬高祖也欲为九丈之坟用汉氏长
 陵之制百事务从丰厚及群臣建议以为不可于是
 改从光武之陵高不过六丈而每事俭约夫君子之
 为政与其坐视百姓之艰难而重改令之非孰若改
卷九十一 第 19b 页 WYG0114-0176b.png
 令以救百姓之急不胜区区之心敢辄以告惟恕其
 狂易之诛幸甚幸甚
 韩忠献遗事仁宗永昭陵葬且有日忽传皇堂栋损
 时诸使皆欲不问而掩之韩公琦正色曰不可果损
 当易之若违葬期侈所费此责犹可当若苟且掩之
 后有坏而致人主疑心臣下何以当责
 宋史礼志慈圣光献皇后曹氏元丰二年十月崩于
 庆寿宫命韩缜为山陵案行使缜言永昭陵北稍西
卷九十一 第 20a 页 WYG0114-0176c.png
 地二百六十步内取方六十五步可为山陵上以迫
 隘诏增十步三月十日葬永昭陵
英宗永厚陵
 东都事略治平四年春正月帝崩于福宁殿秋八月
 癸酉葬永厚陵
 文献通考英宗崩遗诏山陵务从省约所历郡县无
 科率烦民八月葬永厚陵礼如旧制
 名臣琬琰之集神宗时程颐代父上书曰臣闻孝莫
卷九十一 第 20b 页 WYG0114-0176d.png
 大于安亲忠莫先于爱主人伦之本无越于斯人无
 知愚靡不知忠孝之为美也然而不以其道则反害
 之故自古为君者莫不欲孝其亲而多获不孝之讥
 为臣者莫不欲忠其君而常负不忠之罪何则有其
 心行之不得其道也伏惟陛下以至德承洪业以大
 孝奉先帝圣心切至天下共知然臣以疏贱复敢区
 区冒万死以进其说者愿陛下以至孝之心尽至孝
 之道监历古之失臣观秦汉而下为帝王者居天下
卷九十一 第 21a 页 WYG0114-0177a.png
 之尊有四海之富其生也奉养之如之何其亡也安
 厝之如之何然而鲜克保完其陵墓者其故何哉独
 魏文帝唐太宗所传嗣君能尽孝道为之永虑至今
 安全事迹昭然存诸简策呜呼二嗣君不苟为崇侈
 以徇己意乃以安亲为心可谓至孝矣汉武之葬霍
 光秉政暗于大体奢侈过度至使陵中不复容物赤
 眉之乱遂见发掘识者谓赤眉之暴无异光自为之
 谓其不能深虑以致后害也二君从俭后世不谓其
卷九十一 第 21b 页 WYG0114-0177b.png
 不孝霍光厚葬千古不免为罪人自古以来观此明
 鉴而不能行之者无他众议难违人情所迫尔苟若
 务合常情遂忘远虑是乃厚于人情而薄于先君也
 不亦惑乎魏文帝所作终制及唐虞世南所上封事
 皆足取法其指陈深切非所忍言愿陛下取而观之
 可以见明君贤臣所虑深远古人有言曰死者无终
 极国家有废兴自昔人情当大事之际乃以兴废之
 言为忌讳莫敢议及于此苟循人情辜负往者不忠
卷九十一 第 22a 页 WYG0114-0177c.png
 之大者也臣窃虑陛下追念先帝圣情罔极必欲崇
 厚陵寝以尽孝心臣愚以为违先帝之俭德损陛下
 之孝道无益于实有累于后非所宜也伏愿陛下损
 抑至情深为永虑承奉遗诏严饬有司凡百规模尽
 依魏文之制明器所需皆以瓦木为之金银铜铁珍
 宝奇异之物无得入圹然后昭示遐迩刋之金石如
 是则陛下之孝显于无穷陛下之明高于旷古至于
 纨帛易朽之物亦能为患于数百年之后汉薄后是
卷九十一 第 22b 页 WYG0114-0177d.png
 也或曰山陵崇大虽使无藏安能信于后世臣以为
 不然天下既知之后世必知之臣常游秦中历观汉
 唐诸陵无有完者惟昭陵不犯陵旁居人尚能道当
 日俭素之事此所以历数百年屡经寇乱而独全也
 夫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岂有陛下欲厚其亲而臣
 反欲薄于其君乎诚以厚于先帝无厚于此者也遗
 簪坠履尚当保而藏之不敢不恭况于园陵得不穷
 深极远以虑之乎陛下嗣位方初群臣畏威臣苟不
卷九十一 第 23a 页 WYG0114-0178a.png
 言必虑无敢言者陛下以臣言为妄而罪之则臣死
 且不朽以臣言为是而从之则可以为先帝之福大
 陛下之孝安天下之心垂万世之法所补岂不厚哉
 臣哀诚内激言意狂率愿陛下详览而深察之天下
 不胜大愿
 翰林学士范镇上奏曰乾德初改葬宣祖安陵之制
 其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其下宫及兆域远近之
 数皆称于是是时天下既定财用滋丰非不能崇高
卷九十一 第 23b 页 WYG0114-0178b.png
 侈大以示意而荣亲也盖太祖皇帝方无事时念深
 思远以为厚葬非礼无益于孝作为终制以示后世
 法也昌陵熙陵定陵昭陵虽增损不一然皆非太宗
 真宗仁宗大行皇帝之意实哀毁号慕之际有司而
 为是也昭陵之役距今四年中间仍以水灾则公私
 事力为可知也伏惟陛下抑哀毁号慕之情奉太祖
 之中制其今来上宫下宫及兆域之数愿一以安陵
 为祖使国用民力得少宽裕则四方观听知陛下爱
卷九十一 第 24a 页 WYG0114-0178c.png
 民念祖之心以为初政之美臣不胜区区之意
 演繁露温公日记记英庙山陵旧制曰山陵皇堂垒
 石为四壁积材木于上以卷石覆之神宗以材木有
 时而朽则卷石必坠于梓宫不便更令就地为石椁
 以藏梓宫总管张若水恐穿地或堕陷四壁乃请于
 平地垒石为椁及后山陵复土梓宫入降隧道升石
 椁西首御夷床不及地一尺而止俟巳时一刻乃下
 仍于其上布方木及盖条石乃设御座于盖下阖石
卷九十一 第 24b 页 WYG0114-0178d.png
 门出筑合隧道案此则是神宗虑木久远必朽朽必
 压故专令卷石为椁起自地上石既四周捲起交相
 钩斗永不压坏最为坚耐赵州石桥正用捲石法故
 大水不能齧重车不垫也神宗虽有此旨若水董役
 不敢废去旧制故捲石之上仍铺盖木设使盖木朽
 坏而其下自有捲石承之殆无害也
 宋史礼志英宗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哲宗元祐八年
 九月三日崩于崇庆宫诏园陵依慈圣光献太皇太
卷九十一 第 25a 页 WYG0114-0179a.png
 后之制绍圣元年四月一日葬永厚陵
神宗永裕陵
 东都事略元丰八年三月戊戌帝崩于福宁殿冬十
 月乙酉葬永裕陵
 宋史礼志绍圣四年太史请迁去永裕陵禁山民冢
 一千三百馀以便国音帝曰迁墓得无扰乎若无所
 害则令勿迁果不便国音当给官钱以资葬费
 名臣琬琰之集哲宗初秘书省正字范祖禹上言臣
卷九十一 第 25b 页 WYG0114-0179b.png
 闻俭葬者圣哲之训也奢葬者世俗之失也宋华元
 厚葬其君君子以为不臣汉世山陵多藏金玉故有
 张释之之言刘向之论世所明知也武帝在位岁久
 茂陵中物无所容霍光不达大体以厚葬为爱君无
 所减损从而益之故西汉之末唯霸陵独完葬之厚
 薄祸福可睹矣臣诚知国家山陵送往俭于前代然
 犹以为言者欲于俭省之制损之又损使天下知其
 中无所有见其中无可欲则万世之利也臣昔者伏
卷九十一 第 26a 页 WYG0114-0179c.png
 见仁宗皇帝葬于昭陵有缄封皮匣纳之方中者甚
 多皆出于禁中人莫得而知也臣愚以为如此之类
 无益于先帝窃恐沿袭故事犹或藏之推此类以损
 之必犹有可损者也昔周太祖将终戒世宗曰昔我
 西征见唐十八陵无不发掘者此无他惟多藏金玉
 故也我死当衣以纸衣敛以瓦棺勿作石羊虎人马
 唯刻石置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
 瓦棺嗣天子不敢违也如或吾违吾不福汝周祖生
卷九十一 第 26b 页 WYG0114-0179d.png
 于五季之末非有前圣之识而其葬乃如太古此其
 志贤于秦始皇远矣近事不远即本朝所代也臣以
 为周祖惩唐奢葬故以俭薄矫之然以天子之丧而
 几于裸葬则太偪而不可为继今惟于俭制之中加
 省约焉可也臣顷在书局未尝敢越职言朝廷得失
 今非职而言者窃以先帝之服臣子所同也先帝之
 葬四海所共也臣身服先帝之服预先帝之葬知其
 不合于礼而不言忧其或过于厚而不以告臣所不
卷九十一 第 27a 页 WYG0114-0180a.png
 能已也臣尝采唐事为唐鉴数百篇欲献之先帝属
 先帝不豫未及上其中一篇论厚葬一篇论丧服辄
 不自揆谨录上进庶几观古以知今少裨万一焉干
 冒旒扆臣无任惶惧俟罪之至
 元符初著作郎周常上疏言祖宗诸陵器物止用涂
 金服饰又无珠玉盖务质素昭示训戒自裕陵至宣
 仁后寝宫乃施金珠愿收贮景灵殿以遵遗训诏置
 之奉宸库
卷九十一 第 27b 页 WYG0114-0180b.png
 宋史礼志神宗钦圣宪肃皇后向氏建中靖国元年
 正月十三日崩太常寺言大行皇太后山陵一行法
 物宜依元丰二年慈圣光献皇后故事皇堂之制下
 深六十九尺面方二丈五尺石地穴深一丈明高二
 丈一尺鹊台二各高四十一尺乳台二各高二丈七
 尺神墙高一丈三尺五月六日葬永裕陵
 宋史后妃传钦成朱皇后生哲宗崇宁元年二月薨
 追册为皇后陪葬永裕陵 钦慈陈皇后生徽宗帝
卷九十一 第 28a 页 WYG0114-0180c.png
 崩守陵殿未几薨建中靖国元年追册为皇太后陪
 葬永裕陵
哲宗永泰陵
 东都事略元符三年春正月己卯帝崩于福宁殿七
 月壬寅葬永泰陵
 礼志哲宗崩徽宗即位诏山陵制度并如元丰
 名臣琬琰之集陈瓘乞悯恤山陵人夫疏曰臣闻唐
 穆宗山陵久雨时寒役人饥冻颇甚至有持锸抱彗
卷九十一 第 28b 页 WYG0114-0180d.png
 而死者敬宗悯之于是治路人夫各赐之绢臣谓绢
 者有限之物岂得人人而与之兼诸色应奉之人例
 皆劳苦所可矜者非特治路人夫而已也国家自裕
 陵以前大事既毕之后即降德音下两京等处凡干
 应奉之人悉蒙恩恤惠而不费非赐绢之比也乃者
 泰陵应奉之人缘雨水异常州县督责甚于他时所
 以叙其情而悯其劳者亦宜加厚惟陛下留意
 东都事略昭怀皇后刘氏政和元年崩陪葬永泰陵
卷九十一 第 29a 页 WYG0114-0181a.png
 礼志昭慈圣献皇后孟氏绍兴元年四月崩以遗诏
 择近地权殡俟息兵归葬园陵梓宫周身勿拘旧例
 以为他日迁祔之便六月殡于会稽上亭乡攒宫方
 百步下宫深一丈五尺明器止用铅锡置都监巡检
 一员卫卒百人
 朝野杂记国朝自宣祖葬河南之永安其后六圣皆
 祔绍兴元年昭慈圣献皇后崩于越州遣告权宜择
 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梓宫所周于身以为
卷九十一 第 29b 页 WYG0114-0181b.png
 他日迁奉之便于是权殡于会稽县之上皇村以香
 火院为恭宁寺 昭慈之丧以同知枢密院事李回
 为总护使刑部尚书胡直孺为桥道顿递使神武左
 军都统韩世忠为总管内侍杨公弼为都监调三衙
 神武辎重越州卒千三百人穿复土不置五使永裕
 显仁亦如之至高宗山陵始备五使如典礼
 挥麈录昭慈圣献皇后升遐欲建山陵外祖曾公行
 议以为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日复中原即归祔矣
卷九十一 第 30a 页 WYG0114-0181c.png
 宜以攒宫为名佥以为当用之
徽宗永祐陵
 东都事略靖康二年三月丁巳道君皇帝北狩绍兴
 五年四月乙未帝崩十二年八月乙丑归殡于龙德
 宫十月丙寅葬永祐陵
 闻见录绍兴己未春徽宗梓宫归宰臣上陵名永固
 有王铚者言犯后魏明帝后周文宣二后陵名下秘
 书省参考如铚言遂改名永祐然汉平帝后汉殇帝
卷九十一 第 30b 页 WYG0114-0181d.png
 十国刘䶮同曰康陵本朝顺祖亦曰康陵后魏明帝
 后周宣帝唐中宗同曰定陵本朝翼祖亦曰定陵前
 汉惠帝唐懿宗皇后同曰安陵本朝宣祖亦曰安陵
 唐太宗曰昭陵本朝仁宗曰永昭陵后魏宣武后曰
 永泰陵唐元宗曰泰陵本朝哲宗亦曰永泰陵盖本
 朝陵名犯前代陵名者不一祖宗以来不避也
 挥麈录绍兴戊午徽宗梓宫南归有日秦丞相当国
 请以永固名陵先人建言北齐叱奴皇后实名之不
卷九十一 第 31a 页 WYG0114-0182a.png
 可犯秦大怒几蹈不测后数年易曰永祐
 朝野杂纪徽宗梓宫将还宰相秦桧白令侍从台谏
 礼官尚书省集议灵驾既还当崇奉陵寝或称攒宫
 礼部员外郎眉山程敦厚希桧意独上奏言仍攒宫
 之旧称则莫能示通和之大信用因山之正典则若
 忘存本之后图臣以为宜勿徇虚名而当示大信于
 是议者工部尚书莫将等乃言太史称岁中不利大
 葬请用明德皇后故事权攒许之议状远引明德而
卷九十一 第 31b 页 WYG0114-0182b.png
 近舍昭慈似有所避也其后高宗遣告亦称攒宫迄
 今循为故事 徽宗初葬五国城后七年金人乃以
 梓宫还行在梓宫至寓于龙德别宫以故待漏院为
 之在行宫南门外之东帝后异殿先是选人杨纬
 书于执政李光以梓宫可还真伪未辨左宣义郎王
 之道亦遗书谏官曾统奏乞命大臣取神榇之最下
 者斲而视之然后奉安既而礼官请用安陵故事梓
 宫入境即承之以椁有司预制衮冕翚衣以往至则
卷九十一 第 32a 页 WYG0114-0182c.png
 纳攒中不改敛 永祐陵在昭慈攒宫西北五十步
 用地二百二十亩攒宫岁用祠祭钱八千四百馀缗
 修缮钱五千缗
 东都事略显恭皇后王氏徽宗即位册为皇后生钦
 宗崩葬永裕陵之次 明达皇后刘氏册拜贵妃政
 和三年薨徽宗追册为皇后陪葬惠恭皇后园 明
 节皇后刘氏由才人进位贵妃宣和三年薨追册为
 皇后与明达并园
卷九十一 第 32b 页 WYG0114-0182d.png
 宋史后妃传郑皇后从上皇幸青城北迁留五年崩
 于五国城谥显肃梓宫归入境承之以椁纳翚衣其
 中与徽宗合攒于会稽永祐陵 韦贤妃高宗母从
 上皇北迁绍兴七年遥尊为皇太后十二年归临安
 居慈宁宫崩谥曰显仁攒于永祐陵之西
 朝野杂纪显仁皇后攒宫在显肃宫之西十九步二
 攒宫旧未有禁地显仁既葬始立四隅以二十里为
 禁城凡民居丘墓皆迁之
卷九十一 第 33a 页 WYG0114-0183a.png
 文献通考显仁皇太后韦氏崩祔于永祐陵攒宫诏
 两攒宫禁地内有迁士庶坟冢屋宇及收买士庶田
 产山林地段专委守臣同检察官陵所攒置告谕先
 估定实直倍数支还取人户领毋令人吏乞觅骚扰
 殿中侍御史汪彻言窃惟攒宫之地旧占百步去冬
 新立四隅回环不啻二十里居民悉已迁徙屋庐悉
 已毁撤寸土尺木率居于官今皆为禁地而士庶丘
 陇错杂其中阴阳家流或谓尽宜挑去以肃静陵域
卷九十一 第 33b 页 WYG0114-0183b.png
 且有内将外从天柱门三男之说或谓暂为攒宫不
 必挑去是故上贻圣虑命臣躬亲前去看定臣遵奉
 睿训周视四隅见得士庶坟冢原计九百三十八穴
 除近已挑去一百七十二穴外有七百六十六穴见
 存窃以攒宫经今三十馀年无有议其非者今二十
 里之内乃云尽令挑移始有纷纷之论太史局各守
 其说皆虚诞浮诬不可取信臣请以史传及祖宗故
 事明之秦樗里子死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岁
卷九十一 第 34a 页 WYG0114-0183c.png
 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
 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且以天子之宫密近而
 当时不闻迁其墓也以今观之一百二十七穴业已
 挑去而筑实之无可奈何而见存七百六十六穴累
 累相望虽山林掩蔽皆在禁地若一旦悉令挑去恐
 顿泄地气兼于人情有所未安欲下绍兴府专委守
 臣出榜备坐宫陵制内所载晓谕民间如对界内旧
 坟有愿迁出仰召保闻说经府自陈令巡尉监视听
卷九十一 第 34b 页 WYG0114-0183d.png
 其迁出不愿者仍旧从之
 梅溪集王十朋代越帅王佐尚书上疏曰臣窃见攒
 宫修造每年一小修三年一大修率以为常此固陛
 下奉先极孝之心臣子所宜奉行而不懈也然臣窃
 谓陵寝所在神灵是依神道贵幽理宜安静若频岁
 修造不无震惊故古不修墓圣人非薄于其亲意谓
 宁亲莫如宁神是乃孝之大者今攒宫栋宇已固器
 用已备松柏已茂陛下崇奉之心亦可谓至矣臣欲
卷九十一 第 35a 页 WYG0114-0184a.png
 乞自今已后不必以三年大修每年小修为拘但令
 本府常预备瓦石工匠之类以俟不时之须凡栋宇
 或损则更之器用或旧则新之松柏或枯则补之如
 是则工役不繁而丹雘常新岁月寖久而陵庙愈安
 以昭先帝俭德之恭以称陛下宁神之孝不胜幸甚
钦宗永献陵
 朝野杂纪钦宗之丧举哀于天章阁南以学士院为
 几筵殿遥上陵名曰永献暨乾道中朝廷遣使求陵
卷九十一 第 35b 页 WYG0114-0184b.png
 寝地金人许以迁奉且并归靖康梓宫朝廷难之金
 人乃以礼陪葬于巩县云
 文献通考孝宗乾道六年以起居郎范成大为祈请
 使之金请陵寝地先时上赐宰臣陈俊卿手札曰朕
 痛念祖宗陵寝沦于河洛四十馀年今欲特遣泛使
 就彼祈请卿以为如何可密奏来俊卿以为未可坐
 罢相知福州乃遣成大行令学士院草国书以陵寝
 所在欲求河南地为辞成大将行秘书少监李焘等
卷九十一 第 36a 页 WYG0114-0184c.png
 皆不以为然国子博士丘崇轮对论其无益启侮上
 不乐曰卿家祖先坟墓为人占据莫亦须理会否荅
 云臣但诉之不能告之上赫怒成大既出疆使还其
 国书云和约再成界山河以如旧缄音遽至指巩洛
 以为言援曩时无用之文续今日既盟之好既云废
 祀欲伸追远之怀止可奉迁即俟刻期之报至若未
 归之旅柩亦当并发于行涂明年遣赵惟贺金主生
 辰复附国书略曰惟列圣久安之陵寝既难一旦而
卷九十一 第 36b 页 WYG0114-0184d.png
 骤迁则靖康未返之衣冠岂敢先期而独请其后金
 人徙葬钦宗于巩原而荆襄谍报乃谓金以十万骑
 奉还陵寝比来中外汹汹边塞咸请增戍后卒无事
 中兴记建炎元年五月一日大赦天下诏永安军祖
 宗陵寝西京应天禅院会圣宫影殿西坟可差西京
 留守及台官一员日下前去躬亲省视如合修奉去
 处一面措置仍密具奏闻南坟委汝州守臣依此
 (演繁露宗子自袝葬山/陵之外又有南坟西坟)
卷九十一 第 37a 页 WYG0114-0185a.png
 文献通考建炎元年五月诏河南府镇抚使翟兴团
 结本处义兵保护祖宗陵寝
 北盟会编绍兴九年二月以赵士袅为朝陵使兵部
 侍郎张焘副之士袅焘往西京朝陵日延见父老宣
 布天子德意迨至柏城披锄荆棘随宜葺治展敬成
 礼而还五月回行在入对焘具劄子奏曰臣窃惟国
 家遭百六之灾祸流海宇上及山陵臣等恭谒柏城
 至于恸哭祖宗在天之灵震怒已久躬行天讨得无
卷九十一 第 37b 页 WYG0114-0185b.png
 望于陛下上问诸陵寝若何焘不对惟言万世不可
 忘此雠上为黯然
 文献通考时方庭实为三京淮北宣谕使至西京先
 朝谒陵寝见永昌而下皆遇惊犯泰陵至暴露庭实
 解衣覆之归日痛哭流涕为上言之由是大忤秦桧
  十月礼部言永安军等处今已收复委知军诣诸
 陵逐位检视除永定永昭永厚永裕永泰园陵内并
 无损动内永安永昌永熙陵神台茔列损枳橘柏株
卷九十一 第 38a 页 WYG0114-0185c.png
 木未敢一面擅行补饰合就差所委修饰官奏告行
 礼诏令河南府委官如法补饰不得灭裂
 宋史理宗纪端平元年春正月史嵩之露布告金亡
 遣郭春按循故壤请奉先县汛埽祖宗陵寝三月诏
 遣太常寺主簿朱扬祖閤门祗候林拓诣洛阳省谒
 八陵四月诏遣朱复之诣八陵相度修奉八月朱扬
 祖林拓朝谒八陵回以图进上问诸陵相去几何及
 陵前涧水新复扬祖悉以对上忍涕叹息
卷九十一 第 38b 页 WYG0114-0185d.png
 
 
 
 
 
 
 
 读礼通考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