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112-058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礼通考卷二十九 刑部尚书徐乾学撰
  丧期二十九
   通论下(禫月/之辨)
 戴德丧服变除篇礼二十五月祥二十七月而禫
    乾学案公羊传三年之丧实以二十五月荀
    子礼论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盖汉以前
    无有以禫为二十七月者言之自戴德始自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112-0581d.png
    此以后郑康成则主戴说而以为二十七月
    王子雍则主古礼而以为二十五月纷纷之
    论至程猗许猛而极乃朝廷之制礼亦随其
    议论为废置自魏迄晋用王氏之说至宋依
    王淮之奏改用郑说至于今因之虽朝有定
    制人不敢违而好事者犹各持一说莫肯相
    下故今悉采诸家同异之论著于篇
 白虎通德论三年之丧再期二十五月 又曰二十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112-0582a.png
 七月而禫
 刘熙释名间月而禫(阎若璩曰班/固亦有此言)
 (何休公羊传注士虞记曰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犹未配是月者二十七月也)
 (高诱淮南子饬丧记注云/纪数也二十五月之数)
 (孔颖达孟献子禫疏祥禫之月先儒不同王肃以二/十五月大祥其月为禫二十六月作乐所以然者以)
 (下云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又与上文朝祥而暮歌/孔子云踰月则其善是皆祥之后月作乐也又间传)
 (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又士虞礼中月而禫是/祥月之中也与尚书文王中身享国谓身之中间同)
 (又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是僖公之丧至此/二十六月左氏云纳币礼也故王肃以二十五月禫)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112-0582b.png
 (除丧毕而郑康成则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而禫/二十八月而作乐复平常郑必以为二十七月禫者)
 (以杂记云父在为母为妻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禫为/母为妻尚祥禫异月岂容三年之丧乃祥禫同月若)
 (以父在为母屈而不申故延禫月其为妻当亦不申/祥禫异月乎若以中月而禫为月之中间应曰月中)
 (而禫何以言中月乎案丧服小记云妾祔于妾祖姑/亡则中一以上而祔又学记云中年考校皆以中为)
 (间谓间隔一年故以中月为间隔一月也下云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是也谓大祥者缟冠是月禫谓是)
 (此禫月而禫二者各自为义事不相干故论语云子/于是曰哭则不歌文无所继亦云是曰文公二年公)
 (子遂如齐纳币者郑箴膏肓僖公母成风主婚得权/时之礼若公羊犹讥其丧娶其鲁人朝祥而暮歌及)
 (丧服四制云祥之日鼓素琴及夫子五日弹琴不成/声十日成笙歌并孟献子禫县之属皆据省乐忘哀)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112-0582c.png
 (非正乐也其八音之乐工人所奏必待二十八月也/即此下文是月禫徙月乐是也其朝祥暮歌非正乐)
 (歌是乐之细别亦得称乐故郑云笑其为乐速也其/三年问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据丧事终除衰)
 (去杖其馀哀未尽故更延两月非丧之正也王肃难/郑云若以二十七月禫其岁末遭丧则出入四年丧)
 (服小记何以云再期之丧三年如王肃此难则为母/十五月而禫出入三年小记何以云期之丧二年明)
 (小记所云据丧之大断也又肃以月中而禫案曲礼/丧事先远日则大祥当在下句禫祭又在祥后何得)
 (云中月而禫又禫后何以容吉祭故郑云二十六月/也戴德丧服变除礼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而禫)
 (故郑依/而用焉)
后汉书陈忠疏先圣缘人情而著其节服制二十五月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112-0582d.png
宋书礼志武帝永初元年黄门侍郎王准之议郑玄丧
制二十七月而终学者多云得礼晋初用王肃议祥禫
共月遂以为制江左以来唯晋朝施用搢绅之士犹多
遵玄议宜使朝野一礼诏可
魏书礼志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崩至五年正月积
二十五晦为大祥太常孔美博士赵怡等以为禫在二
十七月其年四月祫祭散骑常侍王肃博士乐详等以
为禫在祥月其年二月祫祭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112-0583a.png
延昌二年春偏将军乙龙虎丧父给假二十七月而虎
并数闰月诣府求上领军元珍上言案违制律居三年
之丧而冒哀求仕五岁刑龙虎未尽二十七月而请宿
卫依律结刑五岁三公郎中崔鸿駮曰三年之丧二十
五月大祥诸儒或言祥月下旬而禫或言二十七月各
有其义未知何者会圣人之旨龙虎丧已二十六月若
依王杜之义便是过禫即吉之月如其依郑玄二十七
月禫中复可以从御职事求上何为不可珍又言三年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112-0583b.png
没闰礼无可疑麻衣在体冒哀求荣实为大尤罪其焉
舍鸿又言详之律意冒哀求仕谓在斩焉草土之中不
谓除衰杖之后也又龙虎具列居丧日月无所隐冒府
应告之以礼遣还终月便幸彼昧识欲加之罪岂是遵
礼敦风爱民之致乎正如郑义龙虎罪亦不合刑匆匆
之失宜科鞭五十(详见二十四卷/丧过闰月条)
旧唐书张柬之传圣历初柬之为凤阁舍人时弘文馆
直学士王元感著论云三年之丧合三十六月柬之駮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112-0583c.png
之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不刋之典也谨案春秋鲁僖
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
齐纳币左传曰礼也杜预注云僖公丧终此年十一月
纳币在十二月士昏礼纳采纳徵皆有玄纁束帛诸侯
则谓之纳币盖公为太子已行昏礼故传称礼也公羊
传曰纳币不书此何以书讥丧娶在三年之外何以讥
三年之内不图昏何休注云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冬
未满二十五月纳采问名纳吉皆在三年之内故讥何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112-0583d.png
休以公十二月薨至此冬十二月才二十四月非二十
五月是未三年而图昏也案经书十二月乙巳公薨杜
预以长历推乙巳是十一月十二日非十二月书十二
月是经误文公元年四月葬我君僖公传曰缓也诸侯
五月而葬若是十二月薨即是五月不得言缓明知是
十一月薨故注僖公丧终此年至十二月而满二十五
月故丘明传曰礼也据此推步杜之考校岂公羊之所
能逮况丘明亲受经于仲尼乎且二传何杜所争唯争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112-0584a.png
一月不争一年其二十五月除丧由来无别此则春秋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尚书伊训云成汤既没
太甲元年惟元祀十有二月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祇
见厥祖孔安国注云汤以元年十一月崩据此则二年
十一月小祥三年十一月大祥故太甲中篇云惟三祀
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是十一月大
祥讫十二月朔日加王冕服吉而归亳也是孔言汤元
年十一月之明验顾命云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是四月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112-0584b.png
十六日也翼日乙丑王崩是十七日也丁卯命作册度
是十九日也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是四月二十
五日也则成王崩至康王麻冕黼裳中间有十日康王
方始见庙则知汤崩在十一月淹停至殓讫方始十二
月祇见其祖顾命见庙讫诸侯出庙门俟伊训言祇见
厥祖侯甸群后咸在则崩及见庙殷周之礼并同此周
因于殷礼损益可知也不得元年以前别有一年此尚
书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礼记三年问云三年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112-0584c.png
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
断之者岂不送死有已复生有节又丧服四制云变而
从宜故大祥鼓素琴告人以终又閒传云期而小祥食
菜果又期而大祥食醯酱中月而禫食酒肉又丧服小
记云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
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此礼记三
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仪礼士虞礼云期而小祥
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此礼周公所制则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112-0584d.png
仪礼三年之丧二十五月之明验也此四验者并礼经
正文或周公所制或仲尼所述吾子岂得以礼记戴圣
所修辄欲排毁汉初高堂生传礼既未周备宣帝时少
传后仓因淹中孔壁所得五十六篇著曲台记以授弟
子戴德戴圣庆溥三人合以正经及孙卿所述并相符
会列于学官年代已久今无端构造异论既无依据深
可叹息其二十五月先儒考校唯郑康成注礼仪中月
而禫以中月间一月自死至禫凡二十七月又解禫云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112-0585a.png
言澹澹然平安之意也今皆二十七月复常从郑议也
踰月入禫禫既复常则二十五月为免丧矣二十五月
二十七月其议本同窃以子之于父母丧也有终身之
痛创巨者日久痛深者愈迟岂徙岁月而已乎故练而
慨然者盖悲慕之怀未尽而踊擗之情已歇祥而廓然
者盖哀伤之痛已除而孤邈之念更起此皆情之所致
岂外饰哉故记曰三年之丧义同过隙先王立其中制
以成文理是以祥则缟带素纰禫则无所不佩今吾子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112-0585b.png
将徇情弃礼实为乖僻夫弃衰麻之服袭锦縠之衣行
道之人皆不忍也直为节之以礼无可奈何故由也不
能过制为姊服鲤也不能过期哭其母夫岂不怀惧名
教逼已也至若孔郑何杜之徒并命代挺生范模来裔
宫墙积仞未易可窥但钻仰不休当渐入胜境讵劳终
年矻矻虚肆莠言请所有掎擿先儒愿且以时消息时
人以柬之所駮颇合于礼典
    乾学案唐书儒林中有王元感传是固深于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112-0585c.png
    经学者矣何乃创此无稽之论张公此駮不
    但折元感之角并古来议礼从郑康成二十
    七月者亦以此折之而有馀矣虽然三年之
    丧二十五月而毕者不数禫月也三年之丧
    二十七月者数禫月也故曰二十五月二十
    七月其议本同也柬之王佐才史称其刚直
    不傅会然邃于学此论非研精经术者能之
    乎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112-0585d.png
通典杜佑议曰中月而禫郑玄以中月为间月王肃以
中月为月中致使丧期不同制度非一历代学党议论
纷纭宗郑者则云祥之日鼓素琴孔子弹琴笙歌乃省
哀之乐非正乐也正乐者八音并奏使工为之者也(案/郑)
(学之徒不云二十五月六月七月之中无存省之乐也/但论非是禫后复吉所作正乐尔故郑注丧服四制祥)
(之日鼓素琴云尔以存乐也君子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三年不为礼礼必坏故祥日而存之非有心取适而作)
(乐三年之丧君子居之若驷之过隙故虽以存省之时/犹不能成乐是以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礼记)
(所云二十五月而毕者论丧之大事毕也谓除衰绖与/垩室尔馀哀未尽故服素缟麻衣著未吉之服伯叔无)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112-0586a.png
(禫十三月而除为母妻有禫则十五月而毕为君无禫/二十五月而毕为父长子有禫二十七月而毕明所云)
(丧以周断者禫不在周中也礼记二十五月毕者则禫不/在祥月此特为重丧加之以禫非论其正祥除之义也)
(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者论/其正二十七月而禫者明其加)宗王者案礼记云三年
之丧再周二十五月而毕又檀弓云祥而缟是月禫徙
月乐又鲁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踰月
则其善也又夫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
笙歌又祥之日鼓素琴以此證无二十七月之禫也(案王/学之)
(徒难曰若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而禫二十八月作/乐则二十五月二十六月二十七月三月之中不得作)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112-0586b.png
(乐者何得礼记云祥之日鼓素琴孔子既祥五日弹琴/十日笙歌又丧大记云禫而内无哭者乐作矣故也孟)
(献子禫县而不乐此皆禫月有乐之义岂合二十八月/然始乐乎郑学之徒嫌祥禫同月卜用远日无中月之)
(义者祥禫之祭虽用远日若卜远日不吉则卜近日若/卜近得吉便有中月之义也所以知卜远不得吉得用)
(近日者以吉祭之时卜近不吉得卜远日故礼记云旬/之内曰近某日旬之外曰远某日特牲馈食云近日不)
(吉则笙远日若吉事得用远则凶事得用近故有中月/之义也礼记作乐之文或在禫月或在异月者正以禫)
(祥之祭或在月中或在月末丧事先远日不吉则卜月/初禫在月中则得作乐此丧大记禫而内无哭者乐作)
(矣故孟献子禫县而不乐之类皆是也祥之/日鼓琴者特是存乐之义非禫后之乐也)夫人伦之
道以德为本至德以孝为先上古丧期无数其仁人则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112-0586c.png
终身灭性其众庶有朝丧暮废者则禽兽之不若中代
圣人缘中人之情为作制节使过者俯而就之不及者
跂而及之至重者斩衰以周断后代君子居丧以周若
驷之过隙而加崇以再周焉礼记云再周之丧二十五
月而毕至于祥禫之节其文不备先儒所议互有短长
遂使历代习礼之家翻为聚讼各执所见四海不同此
皆不本礼情而求其礼故也夫丧本至重以周断后代
崇加以再周岂非君子欲重其情而彰孝道者也何乃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112-0586d.png
惜一月之禫而不加之以胶柱于二十五月者哉或云
孝子有终身之忧何须过圣人之制者二十七月之制
行尚矣遵郑者乃过礼而重情遵王者则轻情而反制
斯乃孰为孝乎且练祥禫之制者本于哀情不可顿去
而渐杀也故间传明云再周而大祥素缟麻衣中月而
禫禫而纤无所不佩中犹间也谓大祥祭后间一月而
禫也据文势足知除服后一月服大祥服后一月服禫
(今俗所行禫则六旬既祥缟麻/阙而不服稽诸制度失之甚矣)今约经传求其适中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112-0587a.png
可二十五月终而大祥受以祥服素缟麻衣二十六月
终而禫受以禫服二十七月终而吉吉而除徙月乐无
所不佩夫如此求其情而合乎礼矣
 (司马氏曰所谓中月而禫者盖禫祭在祥月之中也/历代多从郑说今律敕三年之丧皆二十七月而除)
 (不可/违也)
 张子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又两月为禫共二
 十七月礼钻燧改火天道一变其期已矣情不可以
 己于是再期再期又不可以己于是加之三月是二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112-0587b.png
 十七月也
 (陈祥道礼书期之丧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禫而祥禫/间月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禫而祥)
 (禫间月可知也聘礼士中曰禽二双学记中年考校/小记中一以上而祔玉藻士中武皆以中为间则士)
 (虞间传所谓中月者其为间月可知也戴德丧服变/除礼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而禫郑氏据以为说)
 (盖得之矣王肃之徒以记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又云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祥之日鼓素琴夫子)
 (既祥三日而弹琴十日而成笙歌鲁人朝祥而暮歌/孔子曰踰月则善于是谓二十五月大祥其月为禫)
 (二十六月作乐是不知所谓是月乐者所以发下文/而不系于上也语曰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而文无所)
 (系孰谓是月禫云者乃祥月乎果禫在祥月应曰月/中而禫不可谓之中月也孟献子禫县而不乐然则)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112-0587c.png
 (所谓徙月乐者以备县也若弹琴瑟笙歌间作而不/县既祥为之可也春秋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
 (币僖公之丧至文公二年冬适二十六月左氏曰纳/币礼也而公羊讥其丧娶则公羊亦以三年之丧二)
 (十七月而除与郑氏之说合矣然则丧大记云禫而/从御吉祭而复寝传云大祥居复寝何也孔颖达曰)
 (太祥去垩室复殡宫之寝则/禫而复寝者复平居之寝也)
 朱子曰二十五月祥后即禫当如王肃于是月禫徙
 月乐之说为顺今从郑氏之说虽礼宜从厚然未为
 当丧礼当从仪礼为正 丧礼只二十五月是月禫
 徙月乐又曰中月而禫犹曰中一以上而祔汉书亦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112-0587d.png
 云间不一岁即郑注仪礼为是杜佑亦从此说但与
 檀弓所云是月禫及踰月异旬之说不合今既以二
 十七月为期此等不须细讨自致其哀足矣
 (车垓曰礼曰大祥之后中月而禫郑氏曰中间也朱/子曰间一月也自初丧至此不计闰凡二十七月谓)
 (如正月大祥方二十五月祥祭之后即服禫服至于/二月则二十六月也又及乎三月然后方满二十七)
 (月却于三月之内选卜一日行禫祭礼是则所谓二/十七月而禫祭也间月而禫者正谓祥祭与禫祭相)
 (间一月也踰月从吉者禫祭虽毕孝子犹未忍遽即/吉也故又服此禫服尽此月之终至于次月改朔然)
 (后除禫服服吉服而行吉事是则所谓踰月从吉也/踰月云者盖以改朔为月非以三十日为月也故礼)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112-0588a.png
 (云彻晦至朔为踰月已上皆从郑氏之说也丧称三/年者实计二十七月而谓之三年者盖以年辰计之)
 (而不以月日计之也谓如子年死至丑年而小祥又/至寅年而大祥既跨涉子丑寅三年故谓之三年也)
 (雷伯吁曰三年之丧古今之通丧也岁久事弛其失/有三丧二十五月而议礼者定以为二十七月此一)
 (失也二十七月已非礼矣而京省诸衙门丁忧起复/例以二十八月此二失也世不察先王制礼之义拘)
 (于三年之名遂以三年为限起复之后犹未谓终丧/此三失也卑庸浅鄙人狃所见讹以传讹雷同公袭)
 (缙绅先生不悟其差章句腐儒不识其谬莫甚之陋/遗笑百世非细节也丧服小记曰再期之丧三年也)
 (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丧服尽于一时进而二时又)
 (进而三时又进而二年三年一年而期则二年也至/亲以期断天地已易寒署已变三年加隆焉而倍之)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112-0588b.png
 (则再期也故曰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丧服之所/从始如此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然大祥之外禫)
 (有中月而禫之文小祥大祥皆用忌日取于月之周/不主十二月有不计闰之文再期之丧为三年之丧)
 (有斩衰三年齐衰三年之文世人于斯三者粗拾其/文不解其旨而窃窥近似缘以有三失中月而禫郑)
 (注曰中犹间也丧至此二十七月验之礼不合再期/之丧三年二十七月踰再期者两月而二十五月之)
 (后尚有两月之禫不当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也司马温公谓中月而禫者盖禫祭于祥月之中也)
 (斯为得之而自郑注有间月之诂历代循以为制二/十七月之失由于中月之误也凡期云者周一年之)
 (月也傥主十二月而不取于月之周则遇有闰月者/必阙一月如始以正月内置闰月至十一月而止不)
 (可谓周故小祥大祥必用忌日如小祥遇闰则小祥/为十三月合大祥之十二月为二十五月而大祥遇)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112-0588c.png
 (闰亦然所以有再期之名再期以春夏秋冬月之两/周馀闰不计凡二十五月也京省诸衙门起复曰丧)
 (二十七月也馀闰不计再期二十四月不计闰而有/二十五月间月而禫为二十七月二十七月之内已)
 (除闰不记矣又不计闰而为二十八月二十八月之/失由于不计闰之过也丧服之制五等三年二年三)
 (时二时一时以次而降小功以上其礼隆则其数虚/缌麻礼杀则其数盈知期之丧为二年即知再期之)
 (丧为三年矣世不达于礼但以号称三年之丧遂谓/士大夫之起复为未终丧而庶人终丧必三年会典)
 (品官丧礼与庶人丧礼皆二十七月无贵贱之殊三/年之失由于斩衰三年齐衰三年之误也夫二十七)
 (月编在律敕非所敢议矣然始于郑玄成于陈浩不/为无据至误而以二十八月为三年此流俗相承之)
 (弊所谓无稽之说守礼君子宜校订而归于是者也/或以为礼贵从厚况于亲丧此之失失诸厚者也岂)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112-0588d.png
 (可改而之薄此竟不然无过不及之谓礼直情而径/行者岂可乎苟随俗因仍持之无其故求之无其理)
 (而君子执丧亦不必读丧礼矣且丧以哀为本哀有/发于容体者有发于声音言语者有发于饮食居处)
 (者衣服其一端也世人执丧宴乐盘游无一不为而/独衰麻披身越月淹时以表厚安在其为厚乎古今)
 (之丧天下之通丧以古今之通丧而/其失若此又莫晓为误故备论之)
    乾学案雷子之说善矣但古之练祥不用忌
    日而一听之于卜筮故有丧事先远日之文
    练祥之用忌日后世之礼也乃欲执后世之
    礼而断先王之礼乎古人以再期之丧为二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112-0589a.png
    十五月者盖年虽再期而所阅之月实二十
    有五也何尝数闰在其中傥再期之内而不
    遇闰将不得谓之二十五月乎欲辨古人之
    非而先为无稽之论其谁信之凡此皆常人
    之所知雷子岂有不知者特欲为新异之说
    而不自觉其非也
 (吕楠礼问或问斩衰再期大祥始断杖食肉饮酒复/寝不数闰二十七月而禫者何曰以期不足也加隆)
 (焉故再之又不足也加隆焉故时之故二十七月当时/三年也古者三年取一月故二十五月今三年服一)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112-0589b.png
 (故二十/七月)
 (吕坤四礼疑馀哀世俗之论也丧忌者亲死之日也/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三见亲死之日也禫以中)
 (月是馀哀之月也近制二十七月而除是两月馀哀/矣世俗每以馀哀罪人又有请服三十六月者皆不)
 (达于礼/者也)
 (汪琬曰礼服问父母之丧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郑玄谓大祥之后间一月禫祭故主二十七)
 (月三年问父母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又檀弓祥而缟/是月禫故王肃又谓祥禫共月郑王皆本于礼而二)
 (义不同其徒往往相难晋初用王肃义遂以为制宋/初从王淮之言施用郑说嗣是之后遂皆以二十七)
 (月为断矣案礼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杖期犹祥/禫间月岂三年重服而不可用期丧为准乎春秋文)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112-0589c.png
 (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齐纳币盖僖公之丧至是已二/十六月矣而公羊氏讥其丧娶由此言之固当从郑)
 (义无疑先儒谓遵郑者过礼而重情遵王者/者轻情而反制斯乃孰为孝乎其说是也)
 (万斯同曰案公羊传何休注谓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丧未满二十五月故讥则是公羊本不言二十七)
 (月也况闵二年禘于庄公公羊言三年之丧实以二/十五月则其意自明岂有前则言二十五月后则二)
 (十六月而犹讥者乎汪氏之言实不得公羊之意而/乃引以为證是诬古人矣诸家之论禫月祥矣但祥)
 (禫之礼古今所通用非若祭之立尸丧之用重及席/地膝坐之制或行于前而不行于后也郑氏之主二)
 (十七月不知汉无此礼止用戴德之说邪抑不知后/汉之末民间原用此礼邪若当时原用此礼而为是)
 (言则郑氏不可谓非若当时不用郑氏但据经以立/说则固更宜详核尔夫郑氏与王氏相去不远固前)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112-0589d.png
 (后辈也王氏乃主二十五月以与郑难则是当王氏/之时民间不用二十七月可知矣意者自汉以来初)
 (无禫制故二子各据遗书以立论不则汉之所行即/周之遗制二子岂敢背当代之礼以自逞其说哉乃)
 (自二子之后王者各主其说以定制于是曹魏以降/则用王说刘宋以降则用郑说而郑说至今遵之非)
 (谓郑之所言果合乎礼也大都谓朝制不可违亲丧/又宜从重故相率守之不变尔若必欲求合乎经旨)
 (则自当以王氏为长岂可背圣人之经而曲附乎郑/氏邪或谓郑氏固本经旨何以必取乎王氏曰不观)
 (之礼乎三年问曰至亲以期断倍之故再期也丧服/小记曰再期之丧三年也若二十七月何以谓之倍)
 (何以谓之再期礼文可据而郑氏故违之此郑氏之/违礼经非学者之违郑氏也不然康成固贤者岂后)
 (人所敢/妄议哉)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112-0590a.png
 (顾炎武日知录王肃据三年问二十五月而毕檀弓/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之文谓为二十五月郑玄据)
 (服问中月而禫之文谓为二十七月二说各有所据/古人祭当卜日小祥卜于十三月之日大祥卜于二)
 (十五月之日而禫则或于大祥之月或于大祥/之后间一月自记礼之时而行之已不同矣)
 (柴绍炳禫说礼有祥禫之分自汉以来学者解说不/同郑玄以禫在二十七月王肃以禫在二十五月为)
 (郑学者援仪礼云中月而禫中月者间一月也故二月/十五月大祥间一月则二十七月矣为王学者曰中)
 (者禫在月中引礼云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又檀/弓云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是也唐杜佑折中两家)
 (之义以为君子教孝礼宁从厚以禫服二十七月终/而吉徙月乐于义为得矣然其说犹未悉也夫大祥)
 (之为再期时则二十五月畴人所知若禫则有服与/祭之别焉禫服者于大祥除丧之后犹有馀哀故服)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112-0590b.png
 (介凶吉之间檀弓所谓祥而缟是月禫间传所谓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是也是月禫者谓大祥之后则)
 (服禫服禫服者素缟麻衣是也禫祭者服终而释吉/卜日以祭案唐韵释曰禫者除服祭也郑玄曰禫者)
 (澹澹然平安之意此指禫祭非言服也即仪礼所谓/中月而禫间传所云禫而纤无所不佩是也纤者吉)
 (服正与鲁论去丧无所不佩之义同盖既祭而释吉/故禫服曰是月禫祭曰中月由此言之再期而大祥)
 (复间一月而禫要以二十七月为断矣案会典载品/官丧礼本性理家礼之说曰期而小祥设次陈练服)
 (再期而大祥设次陈禫服大祥后中月而禫卜日祭/而释吉焉石梁王氏曰二十七月禫祭徙月则乐矣)
 (徙月者二十八月其禫祭不言设次陈服者盖小祥/即易练服大祥即易禫服禫祭即易吉服此正合于)
 (禫而纤无所不佩之义然禫祭在二十七月卜吉则/行不限于何旬也卜日而祭祭已则释吉矣所以知)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112-0590c.png
 (禫而释吉不踰二十七月者盖古者不独三年之丧/有禫为母妻服期者亦有之故杂记曰十一月而练)
 (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礼家亦云伯叔无禫十三/月而除母妻有禫十五月而毕夫十三月而除者期)
 (丧也故当不踰是月知期之不踰十三月则禫之不/踰十五月也审矣知期之禫不踰十五月则大丧之)
 (禫之不踰二十七月也又审矣或曰礼禫除断以二/十七月乃今律制官吏服阕必满二十七月计日而)
 (除何与盖律礼相为表里然法主画一故仕进者宁/使日月匝而后阕以杜浮竞尔若依礼禫除固己许)
 (之矣何则品官丧礼载于会典与律例并行皆令甲/之书也谁谓非制邪昔子路笑朝祥而暮歌者夫子)
 (曰尔责于人终无己夫朱元晦亦曰禫说当从王肃/于礼为合夫圣贤岂居于薄哉礼贵得中不必求过)
 (今欲执法家之议而于郑氏间月/之禫复有馀訾恐未为平论也已)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112-0590d.png
    乾学案言有出于近古之儒与经传之言似
    异而实同正可相为发明者如礼经云三年
    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而戴氏变除篇云二十
    五月而大祥二十七月而禫是也二十五月
    者再期大祥之月也从死月数之复遇是月
    始为再期故曰二十五月也当是时埋衰服
    断杖弃之可以谓之毕矣然犹有哀痛未尽
    思慕未忘故间传曰再期而大祥素缟麻衣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112-0591a.png
    中月而禫禫而纤郑注云中月间一月也二
    十五月之后犹服缟麻又间一月而禫非二
    十七月而何哉然二十七月终不见于经则
    赖有杂记之文可證其言曰期之丧十一月
    而练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郑注云父在
    为母也凡期丧十三月而终矣为母得延两
    月至十五月而禫斯即间月而禫之證也又
    何疑于戴氏郑氏之说哉为异说者始于王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112-0591b.png
    子雍以月中释中月遂谓祥祭之月即行禫
    祭而服尽除矣盖尝论之有必不然者二古
    人祭必卜日吉事先近日凶事先远日先近
    日者卜上旬不从则卜中旬又不从则用下
    旬先远日者卜下旬不从则卜中旬又不从
    则用上旬张子曰不云三筮筮日止于三即
    是说也今以中月为月中则禫祭断在中旬
    矣将不卜乎藉令祥祭一卜而从则当在下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112-0591c.png
    旬岂可先禫而后祥乎必不然者一也间月
    禫祭之制本出于三年丧父在为母压屈于
    父不敢终重服而惟此祥后之缟麻不嫌同
    于三年也于是乎有十五月之制马氏泥于
    檀弓是月禫之语曲为之解曰祥禫施于三
    年之丧则其月同施于期丧则其月异为父
    三年得致哀戚之情故祥禫同月以弥其日
    为母期年不得致其哀戚之情故祥禫异月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112-0591d.png
    以弥其月果若此言则期丧之禫视三年反
    加隆矣凡五服仪节无不以次减杀何此一
    条之独异乎又丧服小记为父母妻长子禫
    妻服亦重次于父母叔向等之于三年丧故
    亦有禫制四服并列有斩有齐有杖期何尝
    分同月异月乎又何尝因哀戚之得致与否
    而进退裒益于其间乎议礼者固可臆撰如
    此乎必不然者二也至于檀弓曰祥而缟是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112-0592a.png
    月禫徙月乐则自有正解陈用之云是月之
    云乃发下文非蒙上文也犹言子于是日哭
    则不歌也徙月乐者即孟献子禫悬而不乐
    踰月吉祭乃作乐之说也斯言谅矣或谂予
    曰三年之丧再期也至亲以期断加隆焉使
    倍之非礼经乎曰再期曰期断加倍则诚二
    十五月矣予应之曰此就祥祭之日言之也
    原未尝谓祥禫之事尽毕于此也是日也重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112-0592b.png
    服已释古人直谓之除丧故言丧毕檀弓言
    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
    而不成声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礼不敢
    过也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
    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焉在
    礼祥之日鼓素琴故夫子予之琴又孔子既
    祥五日弹琴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二子或
    过或不及亦在斯时可知矣岂非祥后除丧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112-0592c.png
    之明證哉家语诗传并载此条作丧毕而见
    益与礼经合然自是以后犹有素缟麻衣綅
    冠黄裳之渐变岂限于此乎戴氏所言者变
    除也言变除则必迄于玄端吉祭而后止故
    曰二十七月而禫复何悖于经哉秦火之后
    诸儒掇拾残烬安知当时不别有据而轻议
    之杜佑氏曰除服后一月服大祥服大祥后
    一月服禫服是则除服之后更有馀服古人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112-0592d.png
    亦有知之者矣统而论之三年之丧二十五
    月而毕犹言期之丧十有三月而毕也三年
    之丧二十七月而禫犹言期之丧十五月而
    禫也三年之丧有不禫者矣臣为君妾为夫
    子为慈母是也期之丧有不禫者矣伯叔以
    下父母在为妻是也有禫不禫之分无同月
    异月之别三年之有禫者终于二十七月无
    禫者终于二十五月去禫言之则皆终于二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0112-0593a.png
    十五月此礼经之旨也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0112-0593b.png
 
 
 
 
 
 
 
 读礼通考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