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077-004.png
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诫雨一
元始天尊以开皇元年七月一日午时于西
那玉国郁刹之山浮罗之岳长桑林中授太
上道君智慧上品大诫法文是其时也道君
受诫起北向首体投地回心十方还向东而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今当宣通法音开悟群
生为诸男女解灾却患请福度命拔诸苦根
使生者见道身脱八难死者欢乐饮食天堂
早生人中转轮圣王修斋求道皆当一心请
卷首 第 1b 页 0077-005.png
奉十诫谛受勿忘专心默念洞思自然母生
杂想挠乱形神能如是者便当静听
天尊告曰
第一诫者心不恶妒无生阴贼椷口慎过想
 念在法
第二诫者守仁不杀悯济群生慈爱广救润
 及一切
第三诫者守贞推让不淫不盗常行善念损
 已济物
第四诫者不色不欲心无放荡贞洁宁慎行
卷首 第 2a 页 0077-006.png
 无玷污
第五诫者口无恶言言不华绮内外中直不
 犯口过
第六诫者减酒节行调和气性神不损伤无
 犯众恶
第七诫者不得嫉人胜已争竞功名每事逊
 让退身度人
第八诫者不得评论经教訾毁圣文躬心承
 法恒如对神
第九诫者不得斗乱口舌评论四辈天人咎
卷首 第 2b 页 0077-007.png
 恨伤损神气
第十诫者举动施为平等一心人和神穆行
 常使然
天尊言修奉诸诫每合天心常行大慈愿为
一切普度厄世谦谦尊教不得中怠宁守善
而死不为恶而生于是不退可得拔度五道
不履三恶诸天所护万神所敬长斋奉诫自
得度世
太上道君不胜喜惧稽首奉命
天尊言夫学者修斋行道开度天人作诸善
卷首 第 3a 页 0077-008.png
功当行十二可从而得度世者尔宜从之自
得正真终入无为所愿皆成
第一者见真经出法开度一切便发道意心
 愿后世得登大圣
第二者常行慈心愿念一切普得见闻开度
 广远无有障翳
第三者好乐经教深远览达意志坚明开化
 愚闇
第四者尊受师训广开劝化令入法墙远离
 盲道
卷首 第 3b 页 0077-009.png
第五者信向玄妙尊奉经诀晨夕诵习无有
 怠倦
第六者不务荣华断俗因缘专心定志所营
 在法
第七者勤诵大经愿念一切广开桥梁为来
 生作缘
第八者敬生善心不邪不伪无嫉无害无恶
 无妒
第九者在所托生常值圣世与灵宝法教相
 值不绝
卷首 第 4a 页 0077-010.png
第十者洁身持诫修斋建功广救群生咸得
 度脱
第十一者学业广览宣通洞法预以天人普
 令开度
第十二者常与明师世世相值受教宣化度
 人无量一切善心皆得真道
天尊言学士修行之法当行十二可从之诫
能以一心行此善念世世得见圣文与道结
缘诸天女识独超三界无所挂碍长离三恶
五道八难万神敬护地祇拥卫门户清肃万
卷首 第 4b 页 0077-011.png
灾不干可谓端正而得道也勤为习诵广宣
同学皆使一心齐入法门
天尊言道尊法妙人身亦贵故道开法遗诫
经文以度人身人身既度上与道同冥为精
行持斋奉诫夷心静默志念分明一意皈向
专想不二涤荡六府过中不味内外清虚每
合自然是其斋日捻香启愿应心上彻四天
司逻十部威神即下履行观听至音鉴映尔
心如诫行道皆列功诸天祸福立彰道不负
人勤行谛受勿使魔言
卷首 第 5a 页 0077-012.png
天尊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能发自然道意来
入法门受我十诫行十二可从则为大道清
信弟子皆与勇猛飞天齐功飞天未得道者
也是大道十转弟子飞行虚空为诸天策驾
清信弟子见在世上可得免于忧恼度于众
苦身入光明形内澄正招鬼使神制伏魔精
十转即得上为飞天若在一转而行精进心
不懈退作诸功德长斋苦行晨夕不倦即得
飞天于此而进超陵三界为上清真人
天尊言受我十诫十二可从皆当稽首称清
卷首 第 5b 页 0077-013.png
信弟子从今受诫一心奉行不敢不信皈命
十方能如是者见世门户隆盛咸得康强地
祇侍卫三界司迎七祖魂神上升南宫衣饭
天厨早得更生还于人中国王之门世世不
绝与道因缘
天尊言建斋行道四天帝王皆驾飞云绿軿
八景玉舆侍从真人玉女手把华幡前导凤
歌后从天钧白鹤狮子啸歌雍雍烧香散华
浮空而来瞻礼行道观听法音天王下降万
灵朝焉如是岂不尽其法也当先受十诫然
卷首 第 6a 页 0077-014.png
后行道庠序雅步静心闭意坐起卧息不离
仪格天王欢悦列名上清可谓得道在方寸
之间
   智慧闭塞六情上品诫
第一诫者目无广瞻乱诸华色亡睛失瞳光
 不明彻
第二诫者耳无乱听混于五音伤神败正恶
 声啼吟
第三诫者鼻无广嗅杂气臭腥易有混浊形
 不澄正
卷首 第 6b 页 0077-015.png
第四诫者口无贪味脂薰之属浊注五神脏
 腑渍溃
第五诫者手无犯恶不𥨸人物贪利入已祸
 不自觉
第六诫者心无爱欲摇动五神伤精丧气体
 发迷荒
天尊言其六诫者身之大患来生男女虽受
人形而六情不纯未见经教不闻法音形不
自觉沉迷罪门致命短促不竟天年长处恶
道甚可哀怜故说是诫开度人天善心信向
卷首 第 7a 页 0077-016.png
一意归命尊奉圣教闭诸恶门则形入虚空
六通智慧六通智慧者洞视同听洞空洞虚
洞清洞微是为六通无所不通也六情恬夷
神自归也一自生也精自固也寿命长远终
不死也
   智慧度生上品大诫
一者见人穷急度其死厄见世明达能制凶
逆年命长远世享无极
二者见人穷乏饥寒困急损身布施令人富
 贵福报万倍世世欢乐
卷首 第 7b 页 0077-017.png
三者含血之𩔖有急投人能为开度济其死
 厄见世康强不遭横恶
四者施慧鸟兽有生之𩔖割口饴之无所爱
 惜世世饱满常在福地
五者度诸蠢动一切众生咸使成就无有夭
 伤见世与盛不履众横
六者常行慈心悯济一切放生度厄其功甚
 重令人见世居危得安居疾得康居贫得
 富举向从心
天尊言其六诫者皆以心通智慧能施其德
卷首 第 8a 页 0077-018.png
行合自然庆福恒居其身祸害常远其门玩
好不绝世世因缘一转受报飞天齐功超轮
九转渐入大道十转弟子名书诸天七祖同
升上生天堂衣食福德即生人中转轮神王
恒居福门
   智慧十善劝助上品大诫
一者劝助礼敬三宝供养法师令人世为君
 子贤孝高才荣贵巍巍生为人尊门族昌
 炽
二者劝助治写经书令人世世聪明博闻妙
卷首 第 8b 页 0077-019.png
 义恒值圣世见诸经教能诵章句
三者劝助建斋静舍令人世世门户高贵身
 登天堂饭食自然常居无为
四者劝助香油众乏令人世世芳盛香洁光
 明容睟绝伟天姿高秀
五者劝助法师法服令人世世长雅逍遥中
 国不堕边夷男女端正冠冕玉佩
六者劝助国王父母子民忠孝令人世世多
 嗣男女贤儒不经诸苦
七者劝助斋静读经令人世世不堕地狱即
卷首 第 9a 页 0077-020.png
 升天堂礼见众圣速得反形化生王家在
 意所欲玩服备足七祖同欢善缘悉会终
 始荣乐法轮运至将得仙道
八者劝助道士众人经学令人世世才智洞
 达动静威仪常为人师
九者劝助一切布施諌诤令人世世寿考富
 乐常无怨恼
十者劝助一切人民除嫉去欲履行众善令
 人世世安乐祸乱不生病者自愈仕宦高
 迁为众所仰莫不𠮷祐门户清贵天人爱
卷首 第 9b 页 0077-021.png
 育神魔敬护常生福地
天尊言其十善劝诫自非大道十转弟子莫
能行也能行之者与飞天齐功心与六通智
慧参同洞虚无也身后皆得飞行云中众圣
策驾游乎十方从此不懈亦得位及仙王七
祖即离幽夜升入南宫衣饭天厨受福自然
其法高妙度人无量巍巍大化难可胜焉
天尊言六通智慧者天曰洞视地曰洞听东
曰洞空西曰洞虚南曰洞清北曰洞微六通
洞达辽邈无端不可得测不可得穷无所不
卷首 第 10a 页 0077-022.png
包无所不容其有六觉之气常通六慧人识
六通则六觉明焉制御六情使人自然弃诸
恶根生诸善念心体六惠自得神仙
天尊言为道之本欲度十苦八难之中当受
大诫修斋建德立诸善功为三界所称诸天
所观身无不度道无不成不受大诫徒为长
斋或断谷休粮隐遁山林肉身求度而无六
通智慧之行徒失尔功无由成就善男子善
女人有至心者勤求谛受今说是经广加开
度咸使十方普闻法音
卷首 第 10b 页 0077-023.png
天尊言天为洞视则天眼智高慧洞无穷自
上自下四面八方无所不照无所不明虽曰
一通智慧而五色总焉天洞自然故无损伤
人则法天目中朱童亦有五色之光人不持
戒六觉之气不通人孔窍智慧未开广视五
色则眼童飞扬光睛昏翳令人目盲故说是
诫以度天人咸使男女得闻法音欲得过度
年命长远当奉是诫勤行勿忘慎多色想放
荡目神每自制御爱养眼童思真静念令通
智慧洞观虚空持诫制己则五色归身五色
卷首 第 11a 页 0077-024.png
自归则无损伤保尔年命可得无穷
天尊言地为洞听智远慧闻故响应天上下
彻四方无所不穷无所不闻虽曰一通智慧
而五音总焉地洞自然以生五音眹而不动
故无损伤人则像地耳中则有五声之神人
不持诫则智慧不通不可乱听五音之声五
音使人五神飞扬耳中空废隆隆悲鸣五神
啼泣致令聋故说是诫以度天人咸使男女
普闻法音欲得长生当持大诚以制耳神勿
为多听非法之音静听妙经神真之章令通
卷首 第 11b 页 0077-025.png
智慧洞响太空持诫制巳则五音归身五音
自归则耳无恶声保尔年命尅得长远
天尊言东为洞空始阳之气气出于空智明
慧寥故曰洞空洞远无碍不可得穷始青之
气虽曰一通智慧而五气总焉空无不纳故
无损伤人虽有形形亦法空鼻有黄宁辟非
之神人未持诫则智慧不通未入智慧不可
杂食臭腥之物臭腥之气使人鼻神壅塞经
源易有断绝明梁不通故说是诫以度天人
咸使男女得闻法音欲度诸苦八难之中当
卷首 第 12a 页 0077-026.png
受是诫以制鼻神勿多受臭涤荡明梁导引
生气通明智慧洞气入空持诫制己则众气
归身众气自归与气混同长保身命终不毁

天尊言西为洞虚少阳之气气出于虚智微
慧朗故曰洞虚虚之无碍洞远难穷少阴之
气虽曰一通智慧而五味总焉虚无不入虚
无不容人虽法虚身不持戒则智慧不通智
慧未入则五味为患贪啖脂薰则五神不安
致有倾讫年命不长故说是诫以度天人咸
卷首 第 12b 页 0077-027.png
令男女普闻法音欲得长命当持大诫以制
五神慎勿贪五味甘其脂薰涤荡五脏每令
清凉身有智慧则五味知香内外怡夷年命
不伤也
天尊言南为洞清太阳之气气出于清智清
慧开关而洞清故南有赤帝洞阳之庭冶鍊
万物受鍊而明也人不持诫则智慧不通智
慧不通则心神振动生于爱欲使人迷荒丧
神伤命寿不得长故说是诫以度天人咸使
男女普闻法音欲得长寿过度诸患当受是
卷首 第 13a 页 0077-028.png
诫以制心神除情遣欲弃尘入清通明智慧
六觉开津身入洞清与气自然保尔年命得
永长存
天尊言北曰洞微生于玄智远慧深微而洞
真阴察罪福主人生元手法四时上应天关
天关恒转手亦动焉手有大神接生方盈运
人四大观人败成人不持诫智慧不通则摇
动人心众恶并生手作不觉贪𥨸自营致有
短命不终年故说是诫以度天人欲得长寿
过度恶根当奉是诫以制手神通明智慧心
卷首 第 13b 页 0077-029.png
自开明手不贪𥨸恶根不生应天顺气身入
自然保尔寿命永得长存
   智慧功德报应上品诫
诫曰施散供养三宝神经一钱巳上皆七十
 四万倍报一万以上报不可胜名记诸天
 身登太上十转弟子七祖上升为诸天宾
 友
诫曰施散法师法服治写经书建立静治一
 钱以上皆三十二万倍报万钱以上报不
 可胜世世聪明恒值明师生于贵门七祖
卷首 第 14a 页 0077-030.png
 皆为太上之宾
诫曰施散法师道士香油斋食一钱以上皆
 二十四万倍报功多则报重世世丰有恒
 无穷乏七祖欢泰恒食天厨
诫曰施散山栖道士一钱以上皆一十二万
 倍报功多则报重世世恒值圣师见道法
 教七祖皆得五帝交游
诫曰施散清信弟子香烛斋食一钱以上皆
 三万二千倍报世世欢乐不见诸苦七租
 上升天堂逍遥无为恒居福中
卷首 第 14b 页 0077-031.png
诫曰施散天人穷乏一钱巳上皆一万二千
 倍报功多报多世世富贵欢乐无极七祖
 皆受四方天厨衣食自然
诫曰施散众生损己饷食一钱巳上皆七祖
 二百倍报世世子孙昌炽门户兴盛六千
 免离地狱上升自然福中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智惠上品功德之诫天
人男女有发自然道意损巳布散开张福田
功德甚重施一之功数万之报应之理明如
日月或在见世或在来生但福报差移不必
卷首 第 15a 页 0077-032.png
同至其中或有计功补过或以德赎罪或为
祖世拔诸刑责是致报应不即明显三官九
府记人功过毫分不失或先罪已除身不犯
过后功未明与凡不异此由已身受生日尅
应诸天解度然后福报虽尔推移七祖魂神
已升天堂福会于后万无差错明告男女令
知报应天道不虚善心信向勤行勿懈尅得
开度受福无穷也
天尊告太上道君曰诸天上圣至真大神诸
天帝王及已过去尘沙之辈得道之者莫不
卷首 第 15b 页 0077-033.png
由施散布德作诸善功功满德足以致善报
轮转不绝皆得道真超陵三界逍遥上清大
罗之天玉京玄台七宝林中此时皆知施功
不失欢乐自然世世无量所施盖微福庆无
极末世伪薄人情悭贪唯知聚积为已重担
莫能发心作此功德功既无积罪秽日生长
远福堂沉沦罪门展转五道八难之中一失
福世无有还期男女相牵莫识宿命所从而
来见其魂神甚可痛伤令为诸天说是禁诚
咸令男女普闻法音开度群生使入福中
卷首 第 16a 页 0077-034.png
天尊言我历观诸天地狱之中男女责作幽
牢穷魂莫非先身不见明诫见而不行或行
而不遵回生悔心还入罪门或生而犯恶不
遇善缘或不知施散发心建功广作福田以
拔宿根唯知作罪流曳三涂八难之中念其
愚痴甚可哀伤故说是诫开度天人咸使男
女普闻法音知发道心建立善功以拔诸苦
与道为缘咸得欢泰逍遥自然
太上道君受诫于
元始天尊开度诸天四方边土功德成就以
卷首 第 16b 页 0077-035.png

诸天天王十方大圣太微帝君四极真人东
华宫中方诸大神玉女群仙普使宣通济度
来生令闻法音是时
诸天莫不欣喜善哉善哉


太上洞真智慧上品大诫(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