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076-188.png
玄风庆会录序致十一
国师长春真人昔承宣召不得已而后起遂
别中土过流沙陈道德以致君止干戈而救
物功成身退厌世登天自太上玄元西去之
后寥寥千百载唯真人一人而已其往回事
迹载于西游记中详矣唯馀对上传道玄言
奥旨上令近侍录而秘之岁乃踰旬传之及
外将以刊行于世愿与天下共知玄风庆会
一段奇事云壬辰长至日序

卷首 第 1b 页 0076-189.png












卷首 第 2a 页 0076-190.png
玄风庆会录
   (元侍臣昭武大将军尚书礼/部侍郎移剌楚才奉敕编录)
钦奉皇帝圣议宣请高道长春真人岁在己
卯正元后一日敕朝官刘仲禄赍诏寻访直
至东莱适符圣意礼迎仙驭不辞远远而来
逮乎壬午之冬十月既望皇帝畋于西域雪
山之阳是夕御行在设庭燎虚前席延长春
真人以问长生之道真人曰夫道生天育地
日月星辰鬼神人物皆从道生人止知天大
不知道之大也余生平弃亲出家唯学此耳
卷首 第 2b 页 0076-191.png
道生天地开辟而生人焉人之始生也神光
自照行步如飞地生菌自有滋味不假炊爨
人皆食之此时尚未火食其菌皆香且鼻嗅
其香口嗜其味渐致身重神光寻灭以爱欲
之深故也学道之人以此之故世人爱处不
爱世人住处不住去声色以清静为娱屏滋
味以恬淡为美但有执著不明道德也眼见
乎色耳听乎声口嗜乎味性逐乎情则散其
气譬如气鞠气实则健气散则否人以气为
主逐物动念则元气散若气鞠之气散耳天
卷首 第 3a 页 0076-192.png
生二物曰动植草木之类为植植而无识两
露沾濡因得生荣人物之属为动动而有情
无衣无食何以卒岁必当经营耳旦夕云为
身口为累故也夫男阳也属火女阴也属水
唯阴能消阳水能剋火故学道之人首戒乎
色夫经营衣食则劳乎思虑虽散其气而散
少贪婪色欲则耗乎精神亦散其气而散之
多道产二仪轻清者为天天阳也属火重烛
者为地地阴也属水人居其中负阴而抱阳
故学道之人知修鍊之术去奢屏欲固精守
卷首 第 3b 页 0076-193.png
神唯鍊乎阳是致阴消而阳全则升乎天而
为仙如火之炎上也其愚迷之徒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恣其情逐其欲耗其精损其神是
致阳衰而阴盛则沉于地为鬼如水之流下
也夫学修真者如转石上乎高山愈高愈难
跬步颠沛前功俱废以其难为也举世莫之
为也背道逐欲者如掷石下乎峻坡愈卑而
愈易斯须陨坠一去无回以其易为也故举
世从之莫或悟也余前所谓修鍊之道皆常
人之事耳天子之说又异于是陛下本天人
卷首 第 4a 页 0076-194.png
耳皇天眷命假手我家除残去暴为元元父
母恭行天罚如代大匠斲克艰克难功成限
毕即升天复位在世之间切宜减声色省耆
欲得圣体康宁睿算遐远耳庶人一妻尚且
损身况乎天子多畜嫔御宁不深损陛下宫
姬满座前闻刘仲禄中都等拣选处女以备
后宫窃闻道经云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既见
之戒之则难愿留意焉人认身为己此乃假
物从父母而得之者神为真己从道中而得
之者能思虑寤寐者是也行善进道则升天
卷首 第 4b 页 0076-195.png
为之仙作恶背道则入地为之鬼夫道产众
生如金为众器销其像则返成乎金人行乎
善则返乎道人间声色衣食人见以为娱乐
此非真乐本为苦耳世人以妄为真以苦为
乐不亦悲哉殊不知上天至乐乃真乐耳余
侪以学道之故弃父母而栖岩穴同时学道
四人曰丘曰刘曰谭曰马彼三人功满道成
今已升化余辛苦之限未终日一食一味一
盂恬然自适以待乎时其富者贵者济民拯
世积行累功更为异耳但能积善行道胡患
卷首 第 5a 页 0076-196.png
不能为仙乎中国承平日久上天屡降经教
劝人为善大河之北西川江左悉有之东汉
时于吉受太平经一百五十卷皆修真治国
之方中国道人诵之行之可获福成道又恒
帝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太上降蜀临邛授天
张道陵南斗北斗经及二十四阶法箓诸
经籍千馀卷晋王纂遇太上道君法驾乘空
赐经数十卷元魏时天师寇谦之居嵩山于
太上等处受道经六十馀卷皆治心修道祈

卷首 第 5b 页 0076-197.png
福禳灾扫除魑魅拯疾疫之术其馀经教不
可尽言降经之意欲使古今帝王臣民皆令
行善经旨太多请举其要天地之生人为贵
是故人身难得如麟之角万物纷然如牛之
毛既获难得之身宜趣修真之路作善修福
渐臻妙道上至帝王降及民庶尊卑虽异性
命各同耳帝王悉天人谪降人间若行善修
福则升天之时位踰前职不行善修福则反
是天人有功微行薄者再令下世修福济民
方得高位昔轩辕氏天命降世一世为民再
卷首 第 6a 页 0076-198.png
世为臣三世为君济世安民累功积德数尽
升天而位尊于昔陛下修行之法无他当外
修阴德内固精神耳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
则为外行省欲保神为乎内行人以饮食为
本其清者为之精气浊者为之便溺贪欲好
色则丧精耗气乃成衰惫陛下宜加珍啬一
宵一为已为深损而况恣欲者乎虽不能全
戒但能节欲则几于道矣夫神为子气为母
气经目为泪经鼻为 经舌为津经外为汗
经内为血经骨为髓经肾为精气全则生气
卷首 第 6b 页 0076-199.png
亡则死气盛则壮气衰则老常使气不散则
如子之有母气散则如子丧父母何恃何怙
夫神气同体精髓一源陛下试一月静寝必
觉精神清爽筋骨强健古人云服药千朝不
如独卧一宵药为草精为髓去髓添草有何
益哉譬如囊中贮之金旋去金而添铁久之
金尽囊虽满空遗铁耳服药之理夫何异乎
古人以继嗣之故娶妇而立家先圣周公孔
子孟子各有子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
不动心人生四十己上气血已衰故戒之在
卷首 第 7a 页 0076-200.png
色也陛下圣子神孙枝蔓多广宜保养戒欲
为自计耳昔宋上皇本天人也有神仙林灵
素者挈之神游上天入所居宫题其额曰神
霄不饥不渴不寒不暑逍遥无事快乐自在
欲久居之无复往人间之意林灵素劝之曰
陛下天命人世有天子功限未毕岂得居此
遂下人间自后女真国兴太祖皇帝之将娄
失虏上皇北归久而老终于上京由是知上
天之乐何啻万倍人间又知因缘未终岂能
遽然而归也余昔年出家同道四人彼三子
卷首 第 7b 页 0076-201.png
先已升化如蝉蜕然委此凡骨而去能化身
千百无不可者余辛苦万端未能去世亦因
缘之故也夫人之未生在乎道中不寒不暑
不饥不渴心无所思真为快乐既生而受形
眼观乎色耳听乎声舌了乎味意虑乎事万
事生矣古人以心意莫能禦也故喻心为猿
意为马其难制可知也古人有言曰易伏猛
兽难降寸心乃成道升天之捷径耳道人修
真鍊心一物不思量如太虚止水水之风息
也静而清万物照之灿然悉见水之风来也
卷首 第 8a 页 0076-202.png
动而浊曷能鉴万物哉本来真性静如止水
眼见乎色耳悦乎声舌嗜乎味意著乎事此
数者续续而叠举若飘风之鼓浪也道人治
心之初甚难岁久功深损之又损至于无为
道人一身耳治心犹难矧夫天子富有四海
日揽万机治心岂易哉但能节色欲减思虑
亦获天祐况全戒者邪昔轩辕皇帝造弧矢
创兵革以威天下功成之际请教于仙人广
成子以问治身之道广成子曰汝无使思虑
营营一言足矣余谓修身之道贵乎中和太
卷首 第 8b 页 0076-203.png
怒则伤乎身太喜则伤乎神太思虑则伤乎
气此三者于道甚损宜戒之也陛下既知神
为真己身是幻躯凡见色起心当自思身假
神真自能止念也人生寿命难得且如鸟兽
岁岁产子旋踵夭亡壮老者鲜婴童亦如之
是故二十三十为之下寿四十五十为之中
寿六十七十为之上寿陛下春秋已入上寿
之期宜修德保身以介眉寿出家学道人恶
衣恶食不积财恐害身损福故也在家修道
之人饮食居处珍玩货财亦当依分不宜过
卷首 第 9a 页 0076-204.png
差也四海之外普天之下所有国土不啻亿
兆奇珍异宝比比出之皆不如中原天垂经
教治国治身之术为之大备屡有奇人成道
升天耳山东河北天下美地多出禾良美蔬
鱼盬丝茧以给四方之用自古得之者为大
国所以历代有国家者唯争此地耳今己为
民有兵火相继流散未集宜差知彼中子细
事务者能干官规措勾当与免三年税赋使
军国足丝帛之用黔黎获苏息之安一举而
两得之兹亦安民祈福之一端耳自天祐之
卷首 第 9b 页 0076-205.png
吉无不利也余万里之外一召不远而来修
身养命之方既已先言治国保民之术何为
惜口余前所谓安集山东河北之事如差清
干官前去依上措画必当天心苟授以非才
不徒无益反为害也初金国之得天下以创
起东土中原人情尚未谙悉封刘豫于东平
经略八年然后取之此亦开创良策也愿加
意焉修身养命要妙之道传之尽矣其治国
保民之术微陈梗槩其用之舍之在宸衷之
断耳昔金国世宗皇帝即位之十年色欲过
卷首 第 10a 页 0076-206.png
节不胜衰惫每朝会二人掖行之自是博访
高道求保养之方亦尝请余问修真之道余
如前说自后身体康强行步如故凡在位三
十年升遐余生平学道心以无思无虑梦中
天意若曰功行未满当待时升化耳幻身假
物若逆旅蜕居耳何足恋也真身飞升可化
千百无施不可上天千岁或万万遇有事奉
天命降世投胎就舍而已传道毕上谕之曰
谆谆道诲敬闻命矣斯皆难行之事然则敢
不遵依仙命勤而行之传道之语已命近臣
卷首 第 10b 页 0077-004.png
录之简册朕将亲览其有玄旨未明者继当
请益焉

玄风庆会录(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