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674-01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郡斋读书志卷

二上
            宋 晁公武 撰
史部其类十有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实录
类四曰杂史类五曰伪史类六曰史评类七曰职官类
八曰仪注类九曰刑法类十曰地理类十一曰传记类
十二曰谱牒类十三曰目录类后世述史者其体有三
编年者以事系日月而总之于年盖本于左氏明纪传
卷二 第 1b 页 WYG0674-0184b.png
者分记君臣行事之终始盖本于司马迁实录者近起
于唐杂取两者之法而为之以备史官采择而已初无
制作之意不足道也若编年纪传则各有所长殆未易
以优劣论虽然编年所载于一国治乱之事为详纪传
所载于一人善恶之迹为详用此言之编年似优又其
来最古而人皆以纪传便于披阅独行于世号为正史
不亦异乎旧以官职仪注等凡史氏有取者皆附之史
今从焉
卷二 第 2a 页 WYG0674-0185a.png
  正史类
   史记一百三十卷
右汉太史令司马迁续其父谈书创为义例起黄帝迄
汉武获麟之岁撰成十二纪以序帝王年表以贯岁月
八书以纪政事三十世家以序公侯七十列传以志士
庶上下三千馀载凡为五十二万六千五百言迁没后
缺景武纪礼乐律书三王世家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
者龟策传靳蒯列传等十篇元成间褚少孙追补及益
卷二 第 2b 页 WYG0674-0185b.png
以武帝后事辞旨浅鄙不及迁书远甚裴骃集解班固
尝讥迁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
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后世爱迁者以
此论为不然谓迁特感当世之所失愤其身之所遭寓
之于书有所激而为此言耳非其心所谓诚然也当武
帝之世表章儒术而罢黜百家宜乎大治而穷奢极侈
海内彫弊反不若文景尚黄老时人主恭俭天下饶给
此其论大道所以先黄老而后六经也武帝用法刻深
卷二 第 3a 页 WYG0674-0185c.png
群臣一言忤旨辄下吏诛而当刑者得以货自赎迁之
遭李陵之祸家贫无财贿自赎交游莫救卒陷腐刑其
序游侠退处士而进奸雄者盖迁叹时无朱家之伦不
能脱己于祸故曰士穷窘得委命此岂非人所谓贤豪
者邪其述货殖崇势利而羞贫贱者盖迁自伤特以贫
故不能自免于刑戮故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非空言
也固不察其心而骤讥之过矣
   前汉一百卷
卷二 第 3b 页 WYG0674-0185d.png
右后汉玄武司马班固续司马迁史记撰十二帝纪
年表十本志七十列传起高祖终于王莽之诛二百三
十年凡八十馀万字固既瘐死书颇散乱章帝令其妺
曹世叔妻昭就东观缉校内八表天文志皆其补也唐
太子承乾令颜师古考众说为之注范讥固饰主阙
盖亦不然其赞多微文顾读者弗察耳刘知几又诋其
古今人物表无益于汉史此论诚然但非固之罪也至
谓受金鬻笔固虽謟附匪人亦何至是欤然识者或以
卷二 第 4a 页 WYG0674-0186a.png
固书皆因司马迁王商扬雄歆向旧文润色成之故其
文章首尾皆善而中间颇冗琐良田商之才视数子微
劣尔固之自序称述者亦谓有所本也
   后汉九十卷志三十卷
右宋范晔撰十帝纪八十列传唐高宗令章怀太子贤
与刘讷言革希元作注所撰本志未成而伏诛后刘
昭补注三十卷观与甥侄书叙其作书之意称自古
体大而思精未有如此者又谓诸序论笔势放纵实天
卷二 第 4b 页 WYG0674-0186b.png
下之奇作往往不减过秦篇常以比方班固非但不愧
之而巳其自负如此然世多讥创为皇后纪及采风
俗通中王乔抱朴子中左慈等诡谲事列之于传又赞
辞佻巧失史之体云   三国志十五卷
右晋陈寿撰魏四纪二十六列传蜀十五列传吴二十
列传宋文帝嫌其略命裴松之补注博采群说分入书
中其多过本书数倍王通数称寿书细观之实高简有
卷二 第 5a 页 WYG0674-0186c.png
法如不言曹操本生而载夏侯惇及渊于诸曹传中则
见嵩本夏后氏之子也高贵乡公书卒而载司马昭之
奏则见公之不得其死也他皆类此但以魏为纪而称
汉吴曰传又改汉曰蜀世颇讥其失至于谓其衔诸葛
孔明髡父而为贬辞求丁氏之米不获不立仪廙传之
类亦未必然也   晋书一百三十卷
右唐房乔等撰贞观中以何法盛等十八家晋史未善
卷二 第 5b 页 WYG0674-0186d.png
诏乔与褚遂良许敬宗再加撰次乃据臧荣绪书增损
之后又命李淳风李义府李延寿等十三人分掌著述
敬播等四人考正类例西晋四帝五十四年东晋十一
帝一百二年又胡羯氏羌鲜卑割据中原为五凉四燕
三秦二赵夏蜀十六国共成帝纪十志二十列传七十
载记三十例出播天文律历淳风专之乔以宣武纪陆
机王羲之传论上所自为故曰制旨又总题御撰焉按
历代之史雄晋丛冗最甚可以无讥然其多采语林世
卷二 第 6a 页 WYG0674-0187a.png
说幽明录搜神记诡异谬妄之言至于取沈约之说诬元
帝为牛氏子之类亦不可不辨
   宋书一百卷
右梁沈约撰十本纪三十志六十列传齐永明中约奉
诏为是书以何承天书为本兼采徐爰之说颇为精详
但本志兼载魏晋失于限断又王邵谓其喜造奇说以
诬前代如琅琊王妃通小吏牛氏生子孝武于路太后
处寝息时人多有异议之类是也后梁武帝知而不以
卷二 第 6b 页 WYG0674-0187b.png
为非嘉祐中以宋齐梁陈魏北齐周书舛缪亡缺始命
馆职雠校曾巩等以秘阁所藏多误不足凭以是正请
诏天下藏书之家悉上异本久之始集治平中巩校定
南齐梁陈三书上之刘恕等上后魏书王安国上周书
政和中始皆毕颁之学官民间传者尚少未几遭靖康
丙午之乱中原沦陷此书几亡绍兴十四年井宪孟为
四川漕始檄诸州学官求当日所颁本时四川五十馀
州皆不被兵书颇有在者然往往亡缺不全收合补缀
卷二 第 7a 页 WYG0674-0187c.png
独少后魏书十许卷最后得宇文季蒙家本偶有所少
者于是七史遂全因命眉山刋行
   南齐书五十九卷右梁萧子显撰八纪十一志四十列传初江淹已作十
志沈约又有纪子显自表别修然天文但纪灾祥州郡
不著户口祥瑞多载图谶表云天文事秘户口不知不
敢私载曾子固谓子显于斯史喜自驰骋其更改破析
刻雕藻缋之变尤多而文比七史最下云
卷二 第 7b 页 WYG0674-0187d.png
   梁书五十六卷
右唐姚思廉撰六本纪五十列传唐贞观三年诏思廉
同魏徵撰思廉者梁史官察之子推其父意又采谢吴
等所记以成此书徵惟著总论而已
   陈书三十六卷右唐姚思廉撰六本纪三十列传其父察在陈尝删撰
梁陈事未成陈亡隋文帝问之察以所论载每一篇成
辄奏之未讫而没察且死属思廉继其业贞观巾与梁
卷二 第 8a 页 WYG0674-0188a.png
书同上之其书亦罕传故多脱误
   后魏书一百三十卷
右北齐魏收撰初魏史官崔浩既诛太和后始有李彪
崔鸿等书魏末山伟綦隽更主国书二十馀年事迹荡
然万不纪一文宣时诏收撰次成十二纪十志九十二
列传上之悉焚旧书多謟讳不平受尔朱荣子金故减
其恶夙有怨者多没其善党北朝贬江左为岛夷至谓
晋元帝为牛金之子时人疾之号为秽史刘知几谓其
卷二 第 8b 页 WYG0674-0188b.png
生绝胤嗣死逢剖斲皆隐慝所致后隋文帝命颜之推
等别修唐贞观中陈叔达亦作五代史皆不传独收书
在皇朝命刘恕等校正
   北齐书五十卷
右唐李百药撰本纪八列传四十二百药父德林在齐
尝撰著纪传贞观初诏分修诸史百药因父书续成以
献诸史称帝号百药避唐朝名讳不书世祖世宗之类
例既不一议者少之书今亡阙不完
卷二 第 9a 页 WYG0674-0188c.png
   周书五十卷
右唐令狐德棻等撰本纪八列传四十二贞观中德
请撰次而诏德棻与陈叔达唐俭成之先是苏绰秉周
政军国词令多准尚书牛弘为史尤务清言德棻因之
以成是书故多非实录仁宗时出太清楼本合史馆秘
阁本又募天下献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馆阁是正
其文字而后林希王安国上之
   隋书八十五卷
卷二 第 9b 页 WYG0674-0188d.png
右唐魏徵等撰纪五列传五十五长孙无忌等撰志三
十初诏颜师古孔颖达修述徵总其事序论皆徵自作
后又诏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同修五代史志
无忌上之诏编第入隋书人亦号五代史志天文律历
五行三志淳风独作
   唐书二百卷
右石晋刘煦张昭远等撰因韦述旧史增损以成繁略
不均校之实录多所漏阙又是非失实其甚至以韩愈
卷二 第 10a 页 WYG0674-0189a.png
文章为大纰缪故仁宗删改盖亦不可巳焉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
右皇朝嘉祐中曾公亮等被诏删定欧阳修撰纪志宋
祁撰列传旧书约一百九十万新书约一百七十四万
而其中增表故书成上于朝自言曰其事则增于前其
文则省于旧也而议者颇谓永叔学春秋每务褒贬子
京通小学唯刻意文章采杂说既多往往牴牾有失实
之叹焉
卷二 第 10b 页 WYG0674-0189b.png
   五代史记七十五卷
右皇朝欧阳修永叔以薛居正史繁猥失实加修定藏
于家永叔没后朝廷闻之取以付国子监刋行国史称
其可以继班固刘向人不以为过特恨其晋出帝论以
为因濮园议而发也
   三朝国史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吕夷简等撰初景德四年诏王旦先文元公
亿等十人撰太祖太宗两朝史至天圣五年诏夷简等
卷二 第 11a 页 WYG0674-0189c.png
九人添入真宗朝史王曾监修曾罢夷简代八年书成
  编年类
   荀悦汉纪三十卷
右汉荀悦撰班固作汉书起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
十二世二百四十二年为纪表志传凡八十馀万言献
帝以其文繁诏悦举要撮总通比其事列系年月为纪
三十篇凡八万三千四百三十二字辞约事该时称嘉

卷二 第 11b 页 WYG0674-0189d.png
   袁宏汉纪三十卷
右晋袁宏彦伯在晋末为一时文宗性强直虽为桓温
礼遇每不阿屈以东京史籍不伦谢承司马彪之徒错
缪同异无所取正惟张璠纪差详因参摭记传以损益
之比诸家号为精密
   唐历四十卷
右唐柳芳撰初肃宗诏芳缀辑吴兢书其叙天宝后事
不伦上元中芳谪黔中会高力士同贬因从力士质开
卷二 第 12a 页 WYG0674-0190a.png
元天宝及禁中事识其本末时旧史巳送官不可追刋
乃推衍义类仿编年法作此书起隋义宁元年迄大历
十三年然不立褒贬义例而叙制度为详
   河洛行年记十卷
右唐刘仁轨撰记唐初李密王世充事起大业十三年
二月迄武德四年七月秦王擒窦建德第九卷述大业
都城第十卷载宫馆园囿且云炀帝迁都之诏称务从
节俭观其宫室穷极绮丽云
卷二 第 12b 页 WYG0674-0190b.png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右唐温大雅撰纪高祖建义至受隋禅用师符谶受命
典册事
   通历十卷右唐马总撰总纂太古十七氏中古五帝三王及删取
秦汉三国晋十六国宋齐梁陈元魏北齐后周隋世纪
兴灭粗述其君贤否取虞世南略论分系于末以见义

卷二 第 13a 页 WYG0674-0190c.png
   续通历十卷
右荆南孙光宪撰辑唐洎五代事以续马总历参以黄
巢李茂真刘守光阿保机吴唐闽广胡越两蜀事迹太
祖朝诏毁其书以其所纪多非实也
   五代通录六十五卷
右皇朝范质撰五代实录共三百六十卷质删其烦
摭其要言以成是书自乾化壬申至梁亡十二年间简
牍散亡亦采当时制敕碑碣以补其阙
卷二 第 13b 页 WYG0674-0190d.png
   纪年通谱十二卷
右皇朝宋庠撰自汉文帝后元戊寅止周恭帝显德庚
申为九篇以本朝建隆之元至庆历辛已为一篇皆曰
统元以甲子贯之有五号曰正闰伪贼蛮夷以王莽十
九年系孺子更始以接建武东魏十七年附西魏豫王
六年天后十五年系中宗绪神龙朱梁十六年通济阴
天祐续同光捃晋恭帝禅宋之岁对魏明元泰常五年
尊北降南始主正朔乃通谱之新意也别二篇举字为
卷二 第 14a 页 WYG0674-0191a.png
类各以部分曰类元庆历中上之优诏褒焉
   稽古录二十卷
右皇朝司马光君实编起自三皇止皇朝英宗治平末
至周共和庚申始为编年
   编年纪事十一卷
右皇朝刘攽因司马温公所撰编次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目录三十卷考异三
   十卷
卷二 第 14b 页 WYG0674-0191b.png
右皇朝治平中司马光奉诏编集历代君臣事迹许
辟官属借以馆阁书籍在外听以书局自随至元丰七
年凡十七年始奏御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
六十二年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阅别为目录
参考同异俾归一涂别为考异各一编公自谓精力尽
于此书神宗赐名资治通鉴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韩赵
魏为诸侯下讫五代刘恕尝语光曷不起上古或尧舜
光答以事包春秋不可又以经不可续不敢始于获麟
卷二 第 15a 页 WYG0674-0191c.png
恕意谓阙漏因撰一书起三皇五帝止周共和载其世
次而已起共和庚申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四百三
十八年为一编号曰外纪犹国语称春秋外传也
  实录类
   唐则天宝录二十卷
右唐吴兢撰初神龙二年诏武三思魏元忠祝钦明徐
彦伯柳同崔融岑羲徐坚撰录三十卷开元四年兢与
刘知机刋修成此书上之起嗣圣改元甲申临朝止长
卷二 第 15b 页 WYG0674-0191d.png
安四年甲辰传位凡二十一年
   唐代宗实录四十卷
右唐令狐峘撰初诏峘撰录未成书贬官卒元和二年
子丕上之当时名臣如房琯不立传抗直如颜真卿略
而不载时讥漏略起宝应元年壬寅止太历十四年已
未凡十七年
   唐顺宗实录五卷
右唐韩愈撰起贞元二十一年乙酉正月止永贞元年
卷二 第 16a 页 WYG0674-0192a.png
丙戌八月初愈撰录书禁中事为切直阉官不喜訾其
非实在文宗时诏路隋刋正隋建言众议以刋修非是
李宗闵牛僧孺谓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婿不可参撰
俾臣下笔臣谓不然且愈之所书非已自出元和以来
相循逮今汉等以嫌无害公谊请条其甚谬误者付史
官刋定诏擿去元和永贞间数事为失实馀不复改
   唐敬宗实录十卷
右唐李让夷等撰起长庆四年甲辰即位止宝历二年
卷二 第 16b 页 WYG0674-0192b.png
丁未凡三岁武宗会昌中诏史官陈商郑亚同修让夷
监修书成上之
   建康实录二十卷
右唐许嵩撰始自吴起汉兴平元年终于陈未祯明三
年南朝六代四百年间君臣行事及土地山川城池宫
苑制置兴坏用存古迹其有异事则注之以益见闻建
康者六朝所都地名也   太祖实录五十卷
卷二 第 17a 页 WYG0674-0192c.png
右皇朝李沆等撰起建隆元年庚申止开宝九年丙子
十月咸平中真宗以前录漏略诏钱若水王禹偁李宗
谔梁颢赵安仁重加刋修吕端监修端罢沆代二年书
成上之沆表云前录天造之始国姓之源发挥无取削
平诸国僭主伪臣颇亡事迹今之所正率由典章又益
诸臣传一百四人
   太宗实录八十卷
右皇朝钱若水等撰起即位止至道三年丁酉三月凡
卷二 第 17b 页 WYG0674-0192d.png
二十年至道三年诏若水柴成务宋度吴淑杨亿同修
咸平元年书成上之
   真宗实录一百五十卷
右皇朝王钦若等撰起藩邸止乾兴元年壬戌二月凡
二十六年乾兴元年诏李维晏殊孙奭宋绶陈尧佐王
举正李淑同修冯拯监修拯卒钦若代天圣二年书成
上之
   仁宗实录二百卷
卷二 第 18a 页 WYG0674-0193a.png
右皇朝韩琦等撰起藩邸尽嘉祐八年三月凡四十二

   英宗实录三十卷右皇朝曾公亮等撰录起藩邸尽治平四年九月凡四

   神宗实录二百卷
右皇朝吕大防等撰起藩邸止元丰八年三月凡十九
年绍兴中言者谓元祐间吕大防提举实录范祖禹等
卷二 第 18b 页 WYG0674-0193b.png
编修刋落事迹变乱美恶外应奸人诋诬之说命蔡卞
改修其后奏书以旧录为本用墨书添入者用朱书其
删去者用黄抹已而将旧录焚毁宣和中或得其本于
禁中遂传于民间号朱墨史云
   哲宗前实录一百卷后实录九十四卷右蔡京等撰前录起藩邸尽元祐七年十二月后录起
绍圣元年正月尽元符三年正月共十三年京之意以
宣仁垂帘时政非出于上故分前后录盖厚诬也
卷二 第 19a 页 WYG0674-0193c.png
   哲宗新实录一百五十卷
绍兴四年三月壬子太上皇帝顾谓宰臣朱胜非等曰
神宗哲宗两朝史录事实多诬非所以传信后世当重
别修定著唐鉴范祖禹有子名冲者巳有召命可促来
令兼史事臣胜非奏曰神宗史缘添入王安石日录哲
宗史经蔡京蔡卞之手议论多不公今蒙圣谕命官删
定以昭彰二帝盛美天下甚幸十八日丙申新除宗正
少卿兼直史馆范冲辞免恩命臣胜非奏曰冲谓史馆
卷二 第 19b 页 WYG0674-0193d.png
专修神宗哲宗史录而其父祖禹元祐间任谏官后坐
章疏议论责死岭表而神宗实录又经祖禹之手今既
重修则凡出京卞之意及其增添者不无删改傥使冲
预其事恐其党未能厌服上曰以私意增添不知当否
臣胜非曰皆非公论上曰然则删之何害纷纷浮论不
足恤也臣胜非曰范冲不得不以此为辞今圣断不私
冲亦安敢有请上复愀然谓胜非等曰此事岂朕敢私
顷岁昭慈圣献皇后诞辰因置酒宫中从容语及前朝
卷二 第 20a 页 WYG0674-0194a.png
事昭慈谓朕曰吾老矣幸相聚于比他时身后吾复何
患然有一事当为官家言之吾逮事宣仁圣烈皇后求
之古今母后之贤未见其比因奸臣快其私愤肆加诬
谤有玷盛德建炎初虽尝下诏辨明而史录所载未经
删改岂足传信后世吾意在天之灵不无望于官家也
朕每念及此惕然于怀朝夕欲降一诏书明载昭慈遗
旨庶使中外知朕修史之本意臣胜非进曰圣谕及此
天下幸甚臣仰惟神宗哲宗两朝实录巳上太上皇帝
卷二 第 20b 页 WYG0674-0194b.png
圣意先定爰命宰臣悉令删修故具载圣语于篇末云
   元符庚辰以来诏旨四卷
右皇朝汪藻编徽宗即位后诏旨未全
   濮安懿王申陈一卷
纪治平中封濮安懿王时宰相奏状及台谏言章
   邵氏辨诬一卷
右皇朝邵伯温撰辨蔡卞章惇邢恕诬罔宣仁欲废哲
宗立徐邸事
卷二 第 21a 页 WYG0674-0194c.png
  杂史类   汲冢周书十卷
右晋太康中汲郡与穆天子传同得晋孔晁注盖孔子
删采之馀凡七十篇
   吴越春秋十二卷
右后汉赵撰吴起太伯尽天差越起无余尽勾践内
吴外越本末咸备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
卷二 第 21b 页 WYG0674-0194d.png
右唐李延寿撰延寿父太师尝谓宋齐逮周隋分隔南
北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欲改正拟吴越春秋
编年未就而卒延寿后预修晋隋书因究悉旧事更依
马迁论体总叙八代北起魏尽隋二百四十二年南起
宋尽陈百七十年为二史删烦补阙过本史远甚至今
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独阙本志而
隋书有之故隋书亦传于世
   西京杂记二卷
卷二 第 22a 页 WYG0674-0195a.png
右晋葛洪撰初序言洪家有刘子骏汉书百卷乃当时
欲撰史录事而未得缔思无前后之次杂记而巳后学
者始甲乙壬癸为十卷以其书校班史殆全取刘书耳
所馀二万许言乃抄撮之析二篇以裨汉书之阙犹存
甲乙裒次江左人或以为吴均依托为之   五代新说二卷
右唐张询古撰以梁陈北齐周隋君臣杂事分三十门
纂次
卷二 第 22b 页 WYG0674-0195b.png
   南部烟花录一卷
右唐颜师古撰载隋炀帝时宫中秘事僧志彻得之于
官阁笋笔中一名大业拾遗记
   大业杂记十卷
右唐杜宝撰起隋仁寿四年炀帝嗣位止越王侗皇太
三年王世充降唐事
   贞观政要十卷右吴兢撰兢以唐之极治贞观为最故采时政之可备
卷二 第 23a 页 WYG0674-0195c.png
劝戒者上之于朝凡四十篇
   大唐新语十三卷
右唐刘肃撰辑唐故事起武德止大历分为二十类
   明皇杂录二卷
右唐郑处晦撰记孝明时杂事别录一卷题补阙所载
十二事
   开元传信记一卷
右唐郑棨撰纪开元天宝传闻之事故曰传信
卷二 第 23b 页 WYG0674-0195d.png
   国史补二卷右唐李肇撰起开元止长庆间事初刘餗记元魏迄唐
开元事名曰国朝传记故肇续之
   幸蜀记三卷
右唐李匡文宋巨周宋居白撰初匡文记尽孝明崩巨
周记止于归长安叙事互有详略居白合二记以宋为
本析李为注取二序冠篇复掇遗事增广焉
   次柳氏旧闻一卷
卷二 第 24a 页 WYG0674-0196a.png
右唐李德裕撰上元中史臣柳芳与高力士同窜黔中
为芳言开元天宝年中事乃论次号问高力士李吉甫
与芳子冕真元中俱为尚书郎尝道力士之说吉甫每
为其子德裕言岁祀既久遗藁不传但记十七事后文
宗访力士事于德裕德裕编次上之多同明皇杂录
   开成承诏录二卷
右唐李石撰石与郑覃李固言相文宗录当时延英奏
对事开成乃其时年号
卷二 第 24b 页 WYG0674-0196b.png
   太和辨谤略三卷
右唐李德裕撰先是唐次录周泰迄隋忠良罹谗谤事
德宗览之不悦后宪宗以为善命令狐楚等广之成十
卷至大和中文成上之   两朝献替记三卷
右唐李德裕撰德裕相文宗武宗录当时奏对论议
   开元升平源记一卷
右唐吴兢载姚崇以十事要明皇
卷二 第 25a 页 WYG0674-0196c.png
   金銮密记一卷
右唐韩偓撰天复中为翰林学士从昭宗西幸梁祖以
兵围凤翔偓每与谋议因密记之及所闻见事止复京
师偓贬云
   松窗录一卷
右唐韦睿撰记唐故事   元和朋党录一卷
右唐马永易记牛李朋党始末自牛僧孺试贤良迄令
卷二 第 25b 页 WYG0674-0196d.png
狐绹去位
   中朝故事二卷
右伪唐尉迟偓撰记唐懿昭哀三朝故事故曰中朝
   入洛记一卷
右蜀王仁裕随王衍降入洛阳记往返途中事并其所
著诗赋
   南部新书五卷
右皇朝钱希白撰记唐故事
卷二 第 26a 页 WYG0674-0197a.png
   建隆遗事一卷
右皇朝王禹偁记太祖事十按太祖开宝九年十月癸
丑崩于万岁殿先是赵普以六年罢为河阳节度使卢
多逊至太平兴国元年始除平章事太祖崩时宰臣盖
薛居正沈伦也今此云上将晏驾前一日召宰臣赵普
卢多逊入宫其缪甚矣世多以其所记为然恐不足信

   祖宗独断一卷
卷二 第 26b 页 WYG0674-0197b.png
右皇朝陆经记祖宗独断凡十事
   圣宗掇遗一卷右皇朝余靖撰记国初至仁宗君臣美事以备史阙
   三朝政录二十卷
右皇朝富弼上言欲选官置局将三朝典故编成一书
即命王洙余靖孙甫欧阳修编修分别事类成九十六

   温公纪闻五卷
卷二 第 27a 页 WYG0674-0197c.png
右皇朝司马光撰记宾客所谈祖宗及当时杂事
   笔录一卷
右皇朝王曾撰皆国朝杂事
   晋公谈录三卷右皇朝丁谓撰多本朝事每章之首皆称晋公言不知
何人为润益初董识志彦得之于洪州潘延之家延之
晋公甥疑延之所为
   嘉祐时政记一卷
卷二 第 27b 页 WYG0674-0197d.png
右吴奎赵槩欧阳修记立英宗事并贾易论韩琦定策

   富公语录一卷
右皇朝富弼使北时所录
   曾相手记三卷
右绍圣初元祐党祸起曾布知公论所在故对上之
多持两端又辄增损以著此书云
   隆平集二十卷
卷二 第 28a 页 WYG0674-0198a.png
右皇朝曾巩撰记五朝君臣事迹
   建炎日历五卷
右皇朝汪伯彦撰记太上皇帝登极时事
   五代史阙文一卷
右皇朝王禹偁撰录五代史笔避嫌漏略者以备阙文
凡十七事
   英宗朝诸臣传三卷
右不知何人于英庙实录中摘出凡四十二人
卷二 第 28b 页 WYG0674-0198b.png
   邵氏闻见录二十卷
右皇朝邵伯温子文撰记国朝杂事迄绍兴之初序言
早以其父之故亲接前辈得前言往行为多类之成书
其父雍也
   金人背盟录一卷
右皇朝汪藻编记金人背契丹迄于宣和乙巳犯京城
多采北辽遗事
   围城杂录一卷
卷二 第 29a 页 WYG0674-0198c.png
右皇朝王养正录靖康末女真再犯都城事
   顺昌录一卷右绍兴十年刘锜破女真于顺昌城下其徒纪其功云
   绍运图一卷
右未详何人所撰自伏羲迄皇朝神庙五德之传及纪
事皆著于篇
 
 
卷二 第 29b 页 WYG0674-0198d.png
 
 
 
 
 
 
 
 郡斋读书志卷二上
卷二 第 30a 页 WYG0674-01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郡斋读书志卷二下
            宋 晁公武 撰
  伪史类
   华阳国志十二卷
右晋常璩撰华阳梁州地也纪汉以来巴蜀人物吕微
仲跋云汉至晋初四百载间士女可书四百人亦可谓
盛矣复自晋至周显德仅七百岁而史所纪者无几人
卷二 第 30b 页 WYG0674-0199b.png
忠魂义骨与尘埃同没何可胜数岂不重可叹哉
   江南录十卷
右皇朝徐铉等撰铉等自江南归朝奉诏撰集李氏时
事王介甫尝谓书至亡国之际不言其君之过但以历
数存亡论之虽有愧实录其于春秋箕子之义得之矣
虽然潘佑以直言见杀而铉书佑死以妖妄何也殆与
佑争名且耻其善不及佑故匿其忠污之以罪耳若然
岂唯厚诬忠臣其欺吾君不亦甚乎
卷二 第 31a 页 WYG0674-0199c.png
   江南别录四卷
右皇朝陈彭年撰伪吴伪唐四主传也
   九国志五十一卷
右皇朝路振撰杂记吴越唐前蜀后蜀东汉南汉闽楚
凡九国   蜀桂堂编事二十卷
右伪蜀杨九龄撰杂记孟氏广政中举试事迹始末
   南唐近事二卷
卷二 第 31b 页 WYG0674-0199d.png
右皇朝郑文宝编纪李氏二主四十年间杂事之可纪

   江南野史二十卷
右皇朝龙衮撰凡八十四传
   外史梼杌十卷
右皇朝张唐英次公撰序称王建孟知祥父子四世八
十年比之公孙述辈最为久远其间善恶有可为世戒
者路振之书未备今成此书以补其遗凡五代史及皇
卷二 第 32a 页 WYG0674-0200a.png
朝日历所书皆略之
   北辽遗事二卷
右不题撰人盖辽人也记女真灭辽事序云辽国自阿
保机创业于其初德光恢廓于其后吞并诸蕃割据汉
界南北开疆五千里东西四千里戎器之备战马之多
前古未有子孙继统二百三十馀年迨至大祚失御女
真称兵十三年间举国土崩古人谓得之难失之易非
虚言耳
卷二 第 32b 页 WYG0674-0200b.png
   金人节要一卷
右陷金人所上也记金人初内侮止绍兴十年共十六
年事颇详实
  史评类
   史记索隐三十卷
右唐司马贞撰据徐斐注纠正牴牾援据密致如东坡
办宰我未尝从田常为乱盖本诸贞也
   唐书直笔四卷
卷二 第 33a 页 WYG0674-0200c.png
右皇朝吕夏卿撰夏卿强记绝人预修新书
   唐书新例须知一卷右记新书比旧增减志传及其总数
   唐书音训四卷
右皇朝窦苹撰
   唐书辨證二十卷
右皇朝吴缜撰数新书初修之时其失有八类其舛误
二十门凡四百馀事
卷二 第 33b 页 WYG0674-0200d.png
   唐史要论十卷
右皇朝孙甫之翰撰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称其书以为
旧史所不及
   西汉发挥十卷右皇朝刘泾巨济撰蜀人
   唐鉴二十卷
右皇朝范祖禹醇夫撰醇夫为温公通鉴局编修官十
五年分掌唐史以其所自得著成此书取武后临朝二
卷二 第 34a 页 WYG0674-0201a.png
十一年系之中宗其言曰此春秋公在乾侯之义也虽
得罪于君子亦所不辞观此则知醇夫之从公决非苟
同者凡二百六篇
   注唐纪十卷
右题曰樊先生而不详其名近代人所注新书纪也
   唐史评右题曰适适先生不详何人门人谯孝宁为编次
   五代史纂误五卷
卷二 第 34b 页 WYG0674-0201b.png
右皇朝吴缜撰凡二百馀事皆五代史牴牾阙误也
   三国人物论三卷
右皇朝杨祐甫撰蜀人
   历代史辨志五卷
右未详撰人
   刘氏史通二十卷
右唐刘知几撰知几长安神龙间三为史官颇不得志
乃以前代书史叙其体法因习废置掇其得失述作曲
卷二 第 35a 页 WYG0674-0201c.png
直分内外篇著为评议备载史策之要当时徐坚深重
其书尝云居史职者宜置座右玄宗朝诏其家录进上
读而善之宋子京称唐旧史之文猥亵不纲谓知几工
诃古人而拙于用己观此书知子京之论不诬
  职官类
   集贤注记一卷
右唐韦述撰摭置院始末及院中故事修撰书史之次
孝明时学士名氏颇善叙事
卷二 第 35b 页 WYG0674-0201d.png
   御史台记十二卷右唐韩琬撰载唐初至开元御史台中制度故事以大
夫中丞侍御史殿中监察主簿录事分门载次名氏行
事著论一篇叙御史正邪得失进擢诛灭附卷末以为
世戒
   中台志十卷
右唐李筌撰起殷周迄隋唐纂辅相邪正之迹分皇王
霸乱亡五类以为鉴戒唐相以李林甫陈希烈附皇道
卷二 第 36a 页 WYG0674-0202a.png
筌上元中乃自表天宝初追以缀名云
   翰林志一卷
右唐李肇撰摭唐世翰林院中供奉仪则制诰书诏

   翰林盛事一卷
右唐张著撰记唐朝儒臣美事凡三十八人
   史馆故事三卷
右不题撰人姓名记史馆杂分六门迄于五代李献臣
卷二 第 36b 页 WYG0674-0202b.png
以为后周史官所著
   宰相拜罢录一卷
右皇朝陈绎奉诏编起范质止曾公亮所载拜罢之由
与实录不同元祐史臣谓绎多出己意
   枢府拜罢录一卷右皇朝陈绎编起魏仁浦止宋绶
   翰林续志二卷
右皇朝苏易简在翰林院最承太宗眷遇录国朝政事
卷二 第 37a 页 WYG0674-0202c.png
以续肇志子耆采易简所载之馀成一卷附益之
   金坡遗事三卷
右皇朝钱惟演撰载国朝禁林杂仪式事迹并学士名
氏文元公述真宗礼待儒臣三事附于卷末
   麟台故事五卷
右皇朝程俱撰绍兴初复馆职俱首入馆纂集旧闻成
十二篇   唐六典三十卷
卷二 第 37b 页 WYG0674-0202d.png
右唐玄宗撰李林甫张说等注以三公三师三省九寺
五监十二卫等例其职司官佐叙以品秩拟周礼六官
云盖唐极治之书也虽不能悉行于世而诸司遵用殆
将过半观唐会要请事者往往援据以为实或以为此
书虽成于开元间而不行于一时不学之言也
   嘉祐御史台记五十卷
右皇朝溤洁已撰御史台有记始于武后时姚庭筠其
后韩琬韦述嗣有纪著嘉祐中王畴命洁已续之乃上
卷二 第 38a 页 WYG0674-0203a.png
自太祖建隆之元迄于嘉祐八年凡一百四年分门载
其名氏行事洁已拯之子也为序傅两篇述其父之事
附于后
  仪注记
   封禅记五十卷
右皇朝丁谓等撰大中祥符元年诏谓与李宗谔陈彭
年以景德五年正月三日天书降于左承天门鸱吻之
上迄十月泰山修封事迹仪注诏诰编次成书上之御
卷二 第 38b 页 WYG0674-0203b.png
制序冠之于首
   祀汾阴记五十卷右皇朝丁谓撰大中祥符三年八月降祀汾阴御札至
明年春礼成四年诏与陈彭年编次事迹仪注踰二年
成书上之
   皇祐会计录六卷
右皇朝田贶元钧两为三司使约景德会计银以皇祐
财赋所入多于景德而其出又多于所入著为皇祐会
卷二 第 39a 页 WYG0674-0203c.png
计录上之冀以悟上庶更立轻制使民完实而县官有
馀用者
   吉凶书仪二卷
右皇朝胡瑗翼之撰略依古礼而以今体书疏仪式

   本朝事实三十卷
右皇朝李攸编次杂纂国朝事仪注为多
   服饰图三卷
卷二 第 39b 页 WYG0674-0203d.png
右唐李德裕编共五十五事
  刑法类
   刑统三十卷
右皇朝窦仪等详定
   疑狱三卷
右晋和凝撰纂史传决疑狱事其上卷凝书也下中
凝子㠓所续
   元丰断例六卷
卷二 第 40a 页 WYG0674-0204a.png
右元丰中法寺所断罪此节文也
   诸路将官通用敕二十卷
右皇朝崇宁中修
   绍兴敕十二卷令五十卷格三十卷式三十卷
   政和三年以后赦十五卷
右皇朝张守等绍兴中被旨编修
  地理类
   渚宫旧事十卷
卷二 第 40b 页 WYG0674-0204b.png
右唐余知古撰自鬻熊至唐江陵君臣人物事迹史氏
传记所载者悉编次之
   水经四卷
右汉桑钦撰成帝时人本经三卷后魏郦道元注道元
范之子为政严酷萧宝夤叛死之史称道元好学历览
奇书撰注水经行于世
   洛阳伽蓝记
右元魏羊之撰后魏迁都洛阳一时王公大夫多造
卷二 第 41a 页 WYG0674-0204c.png
佛寺或舍其私第为之故僧舍之多为天下最之载
其本末及事迹甚备   青城山记一卷
右伪蜀杜光庭宾圣撰集蜀山若水在青城者悉本道
家方士之言
   东京记三卷
右皇朝宋敏求编开封坊巷寺观官廨私第所在及诸
故实极其精博
卷二 第 41b 页 WYG0674-0204d.png
   相台志十二卷
右皇朝韩琦欲编次未成郡守李琮命郡文学掾陈申
之效宋敏求河南志成此书
   河南志二十卷右皇朝宋敏求以唐韦述两京记为未备演之为长安
河南志司马光为之序
   明越风物志七卷
右皇朝姜屿撰以明州本越地故曰明越又以郭璞注
卷二 第 42a 页 WYG0674-0205a.png
尔雅多引江东故详载其风物云
   蜀记一卷
右皇朝张守约撰载孟昶初降至薨事
   皇祐平蛮记一卷
右皇朝冯炳撰侬智高叛朝廷遣狄青平之
   成都古今记三十卷右皇朝赵抃自庆历至熙宁凡四入蜀知蜀事为详摭
其故实以类相从分百馀门
卷二 第 42b 页 WYG0674-0205b.png
   九域志十卷
右皇朝王存被旨删定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
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一百三十五
   戴斗奉使录二卷
右皇朝王曙撰曙景德三年为契丹主生辰使祥符二
年为吊慰使所录也
   浮休居士使辽录二卷
右皇朝元祐甲戌春张舜民被命为回谢大辽吊祭使
卷二 第 43a 页 WYG0674-0205c.png
郑介为副录其往返地里及话言也舜民字芸叟浮休
居士其自号云
   嘉州志二卷
右皇朝吕昌明撰以嘉州图经增广之
   西夏须知一卷
右皇朝刘温润守延州日编录伪境杂事
   匈奴须知一卷
契丹归明人田纬编次录契丹地理官制
卷二 第 43b 页 WYG0674-0205d.png
   蕃尔雅一卷
右不载撰人姓名以夏人语依尔雅译以华言   鸡林志三十卷
右皇朝崇宁中刘逵吴拭使高丽王云为书记官既归
捃辑其会见之礼聘问之辞类分为八门
   庐山记五卷
右皇朝陈令举舜俞撰先是刘焕尝为记令举因而增
广之又为俯视图纪寻山先后之次云
卷二 第 44a 页 WYG0674-0206a.png
   春秋地谱十二卷
右皇朝杨湜编十三国地皆释以今州县名并为图于
其后盖常氏已尝有此书而湜增广焉
   宜春传信录三卷右皇朝罗诱述载其地古今人物及牧守政迹山川灵
异云
   袁州孚惠庙录一卷
右皇朝张悫纂记仰山二神灵异之迹
卷二 第 44b 页 WYG0674-0206b.png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
右皇朝欧阳忞纂自尧舜已来至于五代地里沿革离
合皆系以今郡县名或云无所谓欧阳忞者特假名以
行其书耳
   青唐录二卷
右皇朝汪藻撰青唐吐蕃遗种也崇宁中命童贯取
廓西宁州擒赵怀德上为之御楼受降宰臣蔡京以下
进官有差
卷二 第 45a 页 WYG0674-0206c.png
   三辅黄图一卷
右未见撰人隋经籍志唐艺文志皆有其目盖古书也
记秦汉以来宫殿门阙楼观池苑在关辅者曰三辅黄
图言东都不与焉
   云南志十卷
右唐樊绰记云南山川物产杂事止咸通中
   梁益记十卷
右皇朝任弁撰天禧中游宦于成都以蜀记数家其
卷二 第 45b 页 WYG0674-0206d.png
皆无所据依乃引书传刋正其谬
   蜀三神祠录五卷
右皇朝井度编任四川漕日裒梓潼灌口射洪三神祠
碑文板记成此书云
   番禺纪异五卷
右皇朝冯拯撰拯淳化中谪知端州见岭表鸟兽草木
民俗物情举异中原录之类为三十门凡三百事还朝
上之
卷二 第 46a 页 WYG0674-0207a.png
   生辰国信语录一卷
右皇朝寇瑊撰瑊与康德舆天圣六年使契丹贺其
生辰往返语录并景德二年至天圣八年使副姓名及
杂仪附于后
   零陵总记十五卷
右皇朝陶岳撰永州地里志也今永州所部才三县其
所录多连及数郡自序云以其皆零陵旧地故收之
   南行记三卷
卷二 第 46b 页 WYG0674-0207b.png
王仁裕撰晋天福三年仁裕被命使高季兴记自汴
至荆南道涂赋咏及饮宴酬倡殆百馀篇
   洛阳名园记一卷
右皇朝李格非撰记洛中园圃自富郑公以下十九
其论以为洛阳之盛衰为天下治乱之候园圃之兴废
为洛阳盛衰之候则园记之作岂徒然哉公卿大夫忘
天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唐之末路是也
  传记类
卷二 第 47a 页 WYG0674-0207c.png
   黄帝内传一卷
右序云篯铿得之于衡山石室中后至汉刘向于东观
校书见之遂传于世
   穆天子传六卷
右晋太康二年汲县民盗发古冢所得凡六卷八千五
百一十四字诏荀勖和峤等以𨽻字写之云按春秋左
氏传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有车辙马迹焉此
书所载即其事也穆王好巡狩得骅骝绿耳之乘造父
卷二 第 47b 页 WYG0674-0207d.png
为御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西登昆崙与太史公记同汲
郡收书不谨多毁缺虽其言不典皆古书颇可观览郭
璞注本谓之周王游行记勖之时古文已不能尽识时
有阙者又转写益误殆不可读
   汉武内传二卷
右不题撰人记王母降
   汉武故事二卷
右世言班固撰唐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
卷二 第 48a 页 WYG0674-0208a.png
俭造
   汉武洞冥记五卷
右后汉郭宪子横撰其序言汉武明隽特异之主东方
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于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
显著故曰洞冥
   十洲记一卷
右汉东方朔撰班固赞言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
浅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
卷二 第 48b 页 WYG0674-0208b.png
附著之朔岂谓此书之类乎
   杨贵妃外传二卷右皇朝乐史撰叙唐杨妃事迹迄孝明之崩
   赵飞燕外传一卷
右汉伶玄子于撰茂陵卞理藏之于金縢漆匮王莽之
乱刘恭得之传于世晋荀勖校上
   闽川名士传三卷(黄璞一本/作皇甫璞)
右唐黄璞撰唐神龙以来闽人知名于世者效楚国先
卷二 第 49a 页 WYG0674-0208c.png
贤传为之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右梁萧绮叙录晋王嘉字子年尝著书百二十篇载伏
羲以来异事前世奇诡之说书逸不完绮拾缀残缺而
叙之
   汾阳王家传十卷
右唐陈雄撰雄本汾阳王郭子仪僚吏后又从事浑瑊
幕府故传不名第九卷录行状第十卷录副佐三十三
卷二 第 49b 页 WYG0674-0208d.png
人大将二十七人曰忠武将佐略
   降圣记五十卷
右皇朝丁谓撰大中祥符五年十月十七日圣祖降七
年谓请编次事迹诏李维宋绶晏殊同编天禧元年上

   先天纪三十六卷右皇朝王钦若集圣祖赵讳即轩辕黄帝也故钦若奉
诏编次传记黄帝事迹上之赐名先天纪御制序冠其
卷二 第 50a 页 WYG0674-0209a.png

   柳氏序训一卷
右唐柳玭叙其祖公绰已下内外事迹以训其子孙
   吴湘事迹录一卷
右唐大中中李绅镇扬州陷湘州以罪抵死兄汝纳辩
诉其枉状录总载焉
   王魏公遗事四卷
右皇朝王魏公旦相真宗其子素录遗事凡百馀条分
卷二 第 50b 页 WYG0674-0209b.png
四卷
   王文正公言行录三卷
右皇朝王文正公曾相仁宗其弟皞录其平生言行凡
六十事李清臣为之序
   张忠定公语录四卷
右皇朝张忠定公咏守蜀有善政其门人李畋纪其语
论可以垂世者
   西李文正公谈录一卷
卷二 第 51a 页 WYG0674-0209c.png
右西李文正公昉也相皇朝太宗其子宗谔录其平生
所谈十七事   韩魏公家传二卷
右皇朝韩忠彦撰录其父琦平生行事近世著史者喜
采小说以为异闻逸事如李繁录其父泌崔胤记其父
慎由事悉凿空妄言前世谓此等无异庄周鲋鱼之辞
贾生服鸟之对者也而唐书皆取之以乱正史由是近
时多有家传语录之类行于世陈莹中所以发愤而著
卷二 第 51b 页 WYG0674-0209d.png
书谓魏公名德在人耳目如此岂假门生子侄之间区
区自列乎持史笔其慎焉
   魏国忠献公别录三卷
右皇朝韩魏公琦相仁宗英宗其门人王岩叟记其言
论事实然以国史考之其岁月往往牴牾盖失之诬也
   潜德录一卷
右皇朝吕诲献可之孙撰记其祖乞立英宗言章
   文潞公私记一帙
卷二 第 52a 页 WYG0674-0210a.png
右皇朝文彦博所撰元丰初王尧臣之子同老以其父
至和中所撰立英宗为皇子诏草上之且曰时宰相文
彦博富弼知状神宗以问彦博彦博具以实对至元祐
中贾易为言官因为韩忠彦争辨其事彦博乃著此其
后云自古唯霍禹云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此杨复
恭自称定策国老谓昭宗为门生天子皆鞅鞅不道之
言卒被夷灭
   钟山日录二十卷
卷二 第 52b 页 WYG0674-0210b.png
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绍兴间蔡卞合曾布献于朝添
入神宗实录陈莹中谓安石既罢相悔其执政日无善
状乃撰此书归过于上掠美于己且历诋平生不悦者
欲以欺后世于是著尊尧集及日录不合神道论云
   嘉祐名臣传五卷右皇朝张唐英传仁宗朝贤臣五十馀人
   晁以道扬雄别传一卷
右族父詹事公撰杂取诸书所载雄逸事为一编系之
卷二 第 53a 页 WYG0674-0210c.png
以赞
   忠臣逆臣传三卷
右皇朝杨尧臣撰忠臣谓李若水逆臣刘豫也
   相国邺侯家传十卷
右唐李繁撰繁邺侯之子也太和中以罪系狱当死恐
先人功业不传乞废纸拙笔于狱吏以成传藁戒其家
求世间人润色之后竟不果宋子京谓其辞浮侈云
   唐宋科名分定录三卷
卷二 第 53b 页 WYG0674-0210d.png
右不题撰人元符间所著书也序云己卯岁得张君房
所志唐朝科场故事今续添五代及本朝科名分定事
迄于李常宁云
   开元天宝遗事四卷
右汉王仁裕撰仁裕仕蜀至翰林学士蜀亡仁裕至镐
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
   明皇幸蜀记两卷
右唐宋巨纂记明皇幸蜀迄于复归京师
卷二 第 54a 页 WYG0674-0211a.png
   传信录
右皇朝鲜于绰大受撰记国朝杂事多言元丰后朝廷
政事得失人物贤否
  谱谍类
   姓源韵谱五卷
右唐张九龄撰依春秋正典柳氏万姓录世本图捃摭
诸书纂为此谱分四声以便寻阅
   元和姓纂十一卷
卷二 第 54b 页 WYG0674-0211b.png
右唐林宝撰元和中封阎某于诸家姓氏为太原其人
乃言非本郡宪宗令宰相命宝纂诸家姓氏外各依
声类集每韵之内则以大姓为首
   鲜于氏卓绝谱一卷
右唐书艺文志有其目乔琳撰绍兴初鲜于戡续之
   阙里世系一卷
右皇朝孔宗翰重修孔子家谱也唐艺文志有孔子系
叶传今亡其家所藏谱虽曰古本止叙承袭者一人故
卷二 第 55a 页 WYG0674-0211c.png
多疏略宗翰元丰末知洪州刋于牍绍兴中端朝者续
之止于四十九代洪兴祖又以史记并孔光孔僖传及
太子贤注与唐宰相世系诸书校正且作年谱列于卷
首云  书目类
   艺文志见阙书目一卷
右唐书艺文志近因朝廷募遗书刻牍布告境内下注
书府所阙俾之访求
卷二 第 55b 页 WYG0674-0211d.png
   崇文总目一卷
右唐朝崇文院书目也隋嘉则殿书三十六万卷至唐
散失已多崇文书比之唐十得二三而已自经丙午之
乱存者无几矣
   吴氏西斋目一卷
右唐吴兢录其家藏书凡一万三千四百六十八卷
自撰书附于正史之末又有续抄书列于后
   道藏书目一卷
卷二 第 56a 页 WYG0674-0212a.png
右皇朝邓自和撰太洞真部八十一秩灵宝洞玄部九
十秩太上洞部三十秩太真部九十六秩太平部一十
六秩正一部三十九秩凡六部三百一十一秩
   大宋史馆书目一卷
右皇朝史馆书总计一万五千一百四十二卷
   邯郸图书十志十卷
右皇朝李淑献臣撰载其家所藏图书五十七类釐为
十志
卷二 第 56b 页 WYG0674-0212b.png
 
 
 
 
 
 
 
 郡斋读书志卷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