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674-00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崇文总目卷五
           宋 王尧臣等 撰
  儒家类(以下原卷/二十四)
仲尼之业垂之六经其道闳博君人治物百王之用微
是无以为法故自孟轲扬雄荀况(一作/卿)之徒又驾其说
扶而大(一作/本)之历世诸子转相祖述自名一家异端其
言或破碎于大道然计其作者之意要之孔氏不殊焉
卷五 第 1b 页 WYG0674-0056b.png
共四十四部计三百二十卷
晏子春秋十二卷
 晏子八篇今亡此书盖后人采婴行事为之以为婴
 撰则非也
曾子二卷
孟子十四卷
 赵岐注
孟子七卷(阙/)
卷五 第 2a 页 WYG0674-0057a.png
 陆善经注善经唐人以轲书初为七篇因删去赵岐
 章旨与其注之繁重者复为七篇云
续孟子二卷
 林慎思撰慎思以为孟子七篇非轲著书而弟子共
 记其言不能尽轲意因传其说演而续之
荀子二十卷
荀卿子十二卷
鲁仲连子五卷
卷五 第 2b 页 WYG0674-0057b.png
贾子九卷
 汉贾谊传本七十二篇刘向删定为五十八篇隋唐
 皆九卷今别本或为十卷
太玄经十卷
扬子法言十三卷
 李轨注
扬子法言十三卷
 柳宗元注
卷五 第 3a 页 WYG0674-0057c.png
说苑五卷
 汉刘向撰向成帝时典秘书采传记百家之言掇其
 正辞美义可为劝戒者以类相从为说苑二十篇今
 存者五卷馀皆亡
续说苑十卷
 唐刘贶撰以刘向著说苑二十篇时汉史未行故汉
 事颇缺贶因采其所遗亡凡十篇云
新序十卷
卷五 第 3b 页 WYG0674-0057d.png
 汉刘向撰成帝时典校秘书因采载战国秦汉间事
 为三十卷上之其二十卷今亡
盐铁论十卷
潜夫论十卷
中论六卷
中说十卷
帝范一卷
青宫要记十卷(阙/)
卷五 第 4a 页 WYG0674-0058a.png
臣轨二卷
修身要览十卷(阙/)
百行章一卷
君臣政理论三卷
圣典三卷(阙/)
伸蒙子三卷
康教论一卷
贞礼一卷(阙/)
卷五 第 4b 页 WYG0674-0058b.png
元子二十卷
理源二卷
皇王大政论一卷
鲰子一卷(阙/)
前朝君臣正论二十五卷
资理论三卷(阙/)
本说十卷
素履子一卷(阙/)
卷五 第 5a 页 WYG0674-0058c.png
里训十卷
东筦子十卷(阙/)
儒门诫节忠经三卷(阙/)
中庸论一卷
商子新书三卷
李子正解十卷(阙/)
尹子五卷
  道家类(以下原卷/二十五)
卷五 第 5b 页 WYG0674-0058d.png
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之术不可易也至
或不究其本弃去仁义而归之自然以因循为用则儒
者病之
共三十六部计一百七十二卷
鬻子一卷
老子道德经二卷
 河上公注
卷五 第 6a 页 WYG0674-0059a.png
道德经二卷(阙/)
 不著姓名
老子道德经二卷
 王弼注
道德经二卷
 唐明皇注
道德疏六卷(阙/)
道德经传四卷
卷五 第 6b 页 WYG0674-0059b.png
 唐陆希声撰传疏道德二经义
老子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七卷(阙/)
道德经广圣义三十卷(阙/)
 唐杜光庭撰以明皇注疏演其义
道德经疏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集河上公葛仙翁郑思远唐睿宗明
 皇诸家注序其自疏
道德经疏义节解上下各二卷(阙/)
卷五 第 7a 页 WYG0674-0059c.png
 伪蜀乔讽撰讽仕伪蜀为谏议大夫知制诰奉诏以
 唐明皇注疏杜光庭义缀其要附以己意解释之
老子道德经谱二卷(阙/)
 道士扶小明撰不详何代人以道德经章句略为义
 训
老子道德经小解二卷(阙/)
 不著撰人名氏注解道德经义
列子冲虚至德真经八卷
卷五 第 7b 页 WYG0674-0059d.png
文子十一卷(阙/)
 徐灵府注
文子十二卷
 李暹注
亢仓子三卷
庄子十卷
补注庄子十卷
南华真经篇目义三卷(阙/)
卷五 第 8a 页 WYG0674-0060a.png
鹖冠子三卷
 今书十五篇述三才变通古今治乱之道唐世尝辩
 此书后出非古所谓鹖冠子者
集注阴符经一卷(阙/)
 自太公而下注传尤多今集诸家之说合为一书若
 太公范蠡鬼谷子诸葛亮张良李筌李合李鉴李锐
 杨晟凡十一家自淳风以下皆唐人又有传曰者不
 详何代人太公之书世远不传张良本传不云著书
卷五 第 8b 页 WYG0674-0060b.png
 二说疑后人假托云又有阴符经叙一卷不详何代
 人叙集太公以后为阴符经注者凡六家并以惠光
 嗣等传附之
阴符经一卷
阴符机一卷
 唐李靖撰以谓阴符者应机制变之书破演其说为
 阴符机又有势滋及论合三篇
阴符经太无传一卷
卷五 第 9a 页 WYG0674-0060c.png
阴符经辨命论一卷
 唐张果传或曰果于道藏得此传不详何代人所作
 因编次而正之今别为古字盖当时道书所得之本
 也
骊山母传阴符元义一卷
阴符经要义一卷(阙/)
阴符经正义一卷(阙/)
 唐韦洪撰
卷五 第 9b 页 WYG0674-0060d.png
黄帝阴符经辨命论一卷(阙/)
阴符经小解一卷(阙/)
 玄解先生撰不详何代人
阴符天机经一卷(阙/)
 唐李筌撰自号少室山达观子筌好神仙尝于嵩山
 虎口岩石壁得黄石阴符本题云魏道士寇谦之傅
 诸名山筌虽略抄记而未晓其义后入秦骊山逢老
 母传授
卷五 第 10a 页 WYG0674-0061a.png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
孙子十卷
无能子三卷
阴符九经元谭二卷
  法家类(以下原卷/二十六)
法家者流以法绳天下使一本于其术商君申韩之徒
乃推而大之挟其说以干世主收取功名至其尊君抑
臣辨职分辅礼制于王治不为无益然或狃细苛持深
卷五 第 10b 页 WYG0674-0061b.png
刻不可不察者也
共六部计六十五卷
管子十八卷
 刘向校
管子一十九卷
 唐国子博士尹知章注按吴兢书目凡三十卷自存
 十九卷自形势解篇而上十一卷亡又有管氏指略
 二卷唐杜佑撰采管氏章句之要为十篇云
卷五 第 11a 页 WYG0674-0061c.png
管氏指略二卷
商子五卷
慎子一卷
   谨按直斋书录解题云崇文总目言三十七篇
韩子二十卷
  名家类
名家者流所以辨覈名实流别等威使上下之分不相
踰也仲尼有云必也正名乎言为政之大本不可不正
卷五 第 11b 页 WYG0674-0061d.png
者也
共五部计一十卷
尹文子二卷
邓析子一卷
 邓析子战国时人汉志二篇初析著书四篇刘歆有
 目有一篇凡五歆复校为二篇
公孙龙子一卷
人物志三卷
卷五 第 12a 页 WYG0674-0062a.png
广人物志三卷
  墨家类
墨家者流其言贵俭兼爱尊贤右鬼非命上同此墨家
之所行也孟子之时墨与杨其道塞路轲以墨子之术
俭而难遵兼爱而不知亲疏故辞而辟之然其彊本啬
用之说有足取焉
共二部计一十六卷
墨子十五卷
卷五 第 12b 页 WYG0674-0062b.png
董子一卷
  纵横家类
春秋之际王政不明而诸侯交乱谈说之士出于其间
各挟其术以干时君其因时适变当权事而制宜有足
取焉
一部三卷
鬼谷子三卷
  杂家类
卷五 第 13a 页 WYG0674-0062c.png
杂家者流取儒墨名法合而兼之其言贯穿众说无所
不通然亦有补于治理不可废焉
共三十九部计四百二十二卷
吕氏春秋三十六卷
孔丛子七卷
新语二卷
淮南子二十一篇
 许慎注
卷五 第 13b 页 WYG0674-0062d.png
 
 高诱注
仲长子昌言三卷
 汉仲长统撰按本传统论说古今及时俗行事著论
 名昌言凡三十四篇十馀万言隋唐书目十卷今所
 存十五篇分为三卷馀皆亡
论衡三十卷
傅子五卷
卷五 第 14a 页 WYG0674-0063a.png
 晋傅休奕撰集史经治国之说评断得失各为区例
 本传载内外中篇凡四篇亡录合一百四十篇今亡
 一百一十七
抱朴子外篇二十卷
古今注三卷
续古今注三卷
古今善言二十卷
金楼子一十卷
卷五 第 14b 页 WYG0674-0063b.png
子抄三十卷
意林三卷
刘子三卷
理道集十卷(阙/)
帝王略论三卷
理道要诀十卷
十代兴亡论十卷
古今精义十五卷(阙/)
卷五 第 15a 页 WYG0674-0063c.png
致理书十卷
致书十卷(阙/)
牧宰政术二卷
检志三卷
两同书二卷
 唐罗隐撰采孔老二书著为内外十篇以老子修身
 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旨而同元
治乱集三卷(阙/)
卷五 第 15b 页 WYG0674-0063d.png
子书要略一卷
法语二十卷
古今语要十二卷
格言五卷
帝道书十卷(阙/)
公侯正术十卷(阙/)
 鲁人初撰盖鲁人名初不著其姓氏未详何代人
帝王旨要一卷(阙/)
卷五 第 16a 页 WYG0674-0064a.png
五书一卷
正训十卷(阙/)
 不著撰人名氏按唐志有正训二十卷辛德源撰而
 此书云陆机撰又止十卷据隋以前书录皆无陆机
 正训之目晋史机傅亦不言尝有此书而德源所著
 今世已亡疑是其遗书
历代纪要五十卷(阙/)
导言略三卷(阙/)
卷五 第 16b 页 WYG0674-0064b.png
正性论一卷(阙/)
  农家类
农家者流衣食之本原也四民之业其次曰农稷播百
谷勤劳天下功炳后世著见书史孟子聘列国陈王道
未始不究耕桑之勤汉兴劭农勉人为之著令今集树
艺之说庶取法焉
共八部计二十四卷
齐民要术十卷
卷五 第 17a 页 WYG0674-0064c.png
兆人本业三卷
山居要术三卷
大农孝经一卷
农家切要一卷(阙/)
农子一卷(阙/)
淮南王蚕经三卷(阙/)
孙氏蚕书二卷
  小说类(以下原卷/二十七)
卷五 第 17b 页 WYG0674-0064d.png
书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又曰询于刍荛是小说之不
可废也古者惧下情之壅于上闻故每岁孟春以木铎
徇于路采其风谣而观之至于俚言巷语亦足取也今
特列而存之
小说上共七十部计二百八十八卷
世说十卷
   谨按郡斋读书志云唐艺文志刘义庆世说八
   卷刘孝标续十卷而崇文总目止载十卷当是
卷五 第 18a 页 WYG0674-0065a.png
   孝标续义庆元本八卷通成十卷耳
小说十卷
辨疑志三卷
两同书一卷
乾𦠆子三卷
演义十卷
刋误二卷
炙毂杂录五卷
卷五 第 18b 页 WYG0674-0065b.png
忠烈图一卷
唐说纂四卷
五经评判六卷(阙/)
刍荛论三卷
续论衡三十卷(阙/)
通论五卷(阙/)
本书三卷(阙/)
杂说六卷
卷五 第 19a 页 WYG0674-0065c.png
三教论一卷
颜氏家训七卷
家范一卷(阙/)
开元御集诫子书一卷(阙/)
六诫一卷(阙/)
卢公范一卷(阙/)
诫子拾遗四卷
家学要录二卷
卷五 第 19b 页 WYG0674-0065d.png
先贤诫子书二卷(阙/)
古今家诫一卷(阙/)
诫文书一卷(阙/)
正顺孝经一卷(阙/)
孝感义闻录三卷(阙/)
家诫一卷(阙/)
谈薮八卷
中枢龟鉴一卷
卷五 第 20a 页 WYG0674-0066a.png
酉阳杂俎三十卷
庐陵官下记二卷
摭言十五卷
卢言杂说一卷
云溪友议三卷
剧谈录二卷
幽閒鼓吹一卷
戎幕閒谈一卷
卷五 第 20b 页 WYG0674-0066b.png
因话录二卷
资暇录三卷
玉溪编事三卷(阙/)
耳目记二卷
郑氏谈绮一卷
释常谈一卷(阙/)
初举子一卷(阙/)
野人閒话五卷
卷五 第 21a 页 WYG0674-0066c.png
洛阳搢绅旧闻记五卷
事始三卷
续事始五卷
 冯鉴撰
   谨按新唐书艺文志刘睿续事始三卷崇文总
   目阙
燕丹子三卷
博物志十卷
卷五 第 21b 页 WYG0674-0066d.png
猗玕子一卷
平泉山居草木记一卷
通微子十物志一卷(阙/)
感应类从谱一卷(阙/)
感应经三卷(阙/)
化书六卷
灵图感应歌一卷(阙/)
造化权衡六卷
卷五 第 22a 页 WYG0674-0067a.png
前定录一卷
定命录二卷(阙/)
报应录三卷
广前定录七卷(阙/)
儆戒录五卷(阙/)
奇应录三卷(阙/)
续定录一卷(阙/)
科名定分录七卷
卷五 第 22b 页 WYG0674-0067b.png
感定命录一卷(阙/)
 
 
 
 
 
 
 崇文总目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