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a 页 WYG0602-0442a.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五
世爵世职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a 页 WYG0602-0442c.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a 页 WYG0602-0443a.png

魏之关内侯亭侯及县乡等侯名为侯而位在
子男下则改从附列唯晋以后之县侯在伯子
男上故别著之唐勋官在轻车都尉上者有上
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在骑都尉下者有骁骑
尉飞骑尉在云骑尉下者有武骑尉皆今制所
无故不著恩骑尉为
圣朝特设列古所未著谨缺其沿革而仍系于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b 页 WYG0602-0443b.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4a 页 WYG0602-0443c.png

国朝定制
世爵世职之等有九曰公曰侯曰伯曰子视一品曰男
视二品曰轻车都尉视三品曰骑都尉视四品曰云骑
尉视五品曰恩骑尉视七品自公至轻车都尉又各有
三等(授爵自云骑尉始云骑尉袭一次加一云骑尉则/合为骑都尉袭二次再加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
(袭三次再加为三等轻车都尉袭四次二等轻车都尉/袭五次一等轻车都尉袭六次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
(骑尉袭七次三等男袭八次二等男袭九次一等男袭/十次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袭十一次三等子袭十二次)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4b 页 WYG0602-0443d.png

(伯袭十八次一等伯兼一云骑尉袭十九次三等侯袭/二十次二等侯袭二十一次一等侯袭二十二次一等)
(侯兼一云骑尉袭二十三次三等公袭二十四次二等/公袭二十五次一等公袭二十六次内有因阵亡给与)
(者袭次已完仍授/恩骑尉令其世袭)
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之
爵以褒叙勋绩酬庸懋赏次第其功绩之大小而
锡以世袭之等
国初定世爵自公至拖沙喇哈番共八等凡授爵自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5a 页 WYG0602-0444a.png

合为一拜他喇布勒哈番再加则为拜他喇布勒
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为三等阿达哈哈番
递加至一等阿达哈哈番如再加一拖沙喇哈番
则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再加则
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积拖沙喇哈番二十有六
则为一等公开创功臣策勋锡爵与河山共永封
爵在顺治七年九年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5b 页 WYG0602-0444b.png

诏后立功在
诏前者亦世袭罔替其给予
敕书注明世次者仍按次承袭自后凡有忠诚宣力懋建
军功膺授功爵者除奉
特旨世袭罔替外其馀自拖沙喇哈番袭一次递加至
一等公袭二十六次至一等公以上爵无可加令
以适子袭一等公以别子袭其馀爵康熙元年定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6a 页 WYG0602-0444c.png

几人之爵仍与几人分袭雍正元年定一二三等
公各锡以美名(如褒绩公/忠达公等)其外戚则做古恩泽侯
义命为承恩公乾隆元年总理王大臣奏定精奇
尼哈番以下世爵清文并改用汉文精奇尼哈番
为一二三等子阿思哈尼哈番为一二三等男阿
达哈哈番为一二三等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勤哈
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其清文从旧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6b 页 WYG0602-0444d.png

(伯/等)自后膺封爵者凡勋猷殊等皆奉
特旨定锡嘉号十五年定自一等公袭二十六次至云
骑尉袭一次均按所开袭次载入
诰敕又定阵亡人等子孙袭次已完者赏七品京官令
其世袭罔替十六年世袭七品官定为恩骑尉与
国初所定共为世爵九等
历代建置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7a 页 WYG0602-0445a.png

间惟殷爵三等馀皆五等并分土建国傅之久
远封建一定世次不复差别其外则周有司勋
赏地之法盖如畿内卿大夫世食采邑之比大
小各有差等而世次远近亦无定制也秦去五
等制爵二十级以赏战功以彻侯拟公侯以关
内侯拟圻内子男其馀以拟卿大夫士盖髣髴
其意云尔汉仍而用之制爵大者王小者侯侯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7b 页 WYG0602-0445b.png

爵之十一级则武帝一时之制也魏别置名号
侯以下诸级复置国王公侯伯子男乡亭关内
侯诸列盖五等之目至是复存晋宋以后有开
国爵散爵之分有封郡封县之别因时殊制以
迄于元明行之不改然其言九等十二等者皆以
亲王郡王及诸爵并列而数之考王爵为宠锡
亲王之钜典与酬赏功勋之制不同虽汉初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8a 页 WYG0602-0445c.png

要不得以为常制故篇中备采旧史原文而王
爵则概不列之于表至轻车都尉以下古所未
见唐置勋官始改隋之开府仪同三司为上下
轻车都尉仪同三司为骑都尉帅都督为云骑
尉次列于勋官十二转之中是为酬勋之始而
宋以后因之其在古者虽汉有轻车将军骑都
尉之职隋有八尉之目祇可溯其称名之始而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8b 页 WYG0602-0445d.png

皇上创制殊典以优恤功臣尤为前古勋官所未备
焉考自古勋爵判为两途不相连属爵有世袭
而勋无世袭爵之世袭者并无世次之殊其有
功臣受功而兼得他勋者亦不过虚崇美号而
已夫爵所以酬勋也勋官亦所以酬勋也何容
歧视而别置之且周家五等而下卿大夫士皆
谓之爵其次等皆由递积而上可详考也惟我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9a 页 WYG0602-0446a.png

十六等而为一等公其一等侯伯子男轻车都
尉之兼一云骑尉者袭次亦因以递加勋爵既
合为一世袭之远近一视其功绩之大小其阵
亡授爵袭次已完者复制恩骑尉以优恤于无
穷茂典隆恩均非前代所可企及兹以历代规
制不同之故撮叙大端于此以便考证并以见
我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9b 页 WYG0602-0446b.png

三代
杜佑通典昔黄帝旁行天下分建万国至于唐虞
别为五等曰公侯伯子男则虞书所谓辑五瑞备
五玉是其制也夏与唐虞同殷制公侯百里伯七
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郑/康)
(成注按元命苞云公者为言平也公平正直侯者/候也候王顺逆伯之为言白也明白于德也子者)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0a 页 WYG0602-0446c.png

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郑康成注此地殷所因/夏爵三等之制也武王)
(初定天下更立五等之爵增以子男而犹因殷之/地周公摄政斥大九州之界公侯大者地方五百)
(里其次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孔/颖达疏案尚书武成云列爵维五分土维三既云)
(列爵维五故知/增以子男也)
谨案郑注孔疏皆以殷爵三等至周而仍为五
等惟杜佑以殷制地三等其爵亦有五等为说
少异当以注疏为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0b 页 WYG0602-0446d.png

通典秦制爵二十等以赏功劳二十彻侯十九关
内侯十八大世长十七驷车庶长十六大上造十
五少上造十四右更十三中更十二左更十一右
庶长十左庶长九五大夫八公乘七公大夫六官
大夫五大夫四不更三簪袅二上造一公士
后汉书百官志刘昭注刘劭爵制曰商君为政备
其法品为十八级合关内侯列侯凡二十等关内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1a 页 WYG0602-0447a.png

王畿故曰关内侯也列侯者依古列国诸侯之义
也
谨案郑樵通志曰秦爵二十等最高彻侯乃得
食县其次关内侯食租税于关内馀十八等大
庶长以下则如吏职马端临文献通考说亦相
同大旨悉本之刘劭盖其时爵与阶不分故共
为二十等今则彻侯关内侯当属于爵而十八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1b 页 WYG0602-0447b.png

者本以赏战功亦今轻车都尉等官所缘起故
与文武官阶篇并录斯文俾互见焉
汉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汉兴序二等(裴骃集解/刘昭曰汉)
(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司马贞索隐/应劭曰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高祖末年
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
诛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2a 页 WYG0602-0447c.png

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
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
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
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皆秦制以
赏功劳彻侯金印紫绶避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
列侯
谨案汉爵皆沿秦制故此文与秦互见而文武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2b 页 WYG0602-0447d.png

通志汉有国王国侯亭侯三等(王皆裂地侯以户/数为差分民自此)
(始汉初论功封侯者凡百四十三人/食邑者除租每户一岁更输钱二百)
史记平准书请置赏官命曰武功爵(裴骃集解瓒/曰茂陵中书)
(有武功爵一级曰造士二级曰闲舆卫三级曰良/士四级曰元戎士五级曰官首六级曰秉铎七级)
(曰千夫八级曰乐卿九级曰执戎十级曰左庶/长十一级曰军卫此武帝所制以宠军功焉)诸
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千夫如五大夫其有
罪又减二等爵得至乐卿以显军功军功多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3a 页 WYG0602-0448a.png

则官职耗废
谨案汉兴不设五等其封爵以王侯概之复仍
秦二十等之制以赏功劳郑樵所谓三等之亭
侯盖即列侯中之小者耳其实仍二等也初制
分土广大旋以致乱其后稍复易置诸侯王得
推恩分封其子弟众建少力而国势以安亦可
知立制之未善矣至武帝立武功爵以宠军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3b 页 WYG0602-0448b.png

之未久而即罢也汉又有国大夫列大夫上闻
爵见史记樊哙列传如淳注以为国大夫即官
大夫列大夫即公大夫上闻爵则始于魏文侯
胜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又有执帛执圭之爵
见曹参灌婴列传注以为孤卿执帛侯伯执圭
以朝位比之吕氏春秋有得伍员位执圭之文
盖皆杂采古制而用之者以其非常制故不尽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4a 页 WYG0602-0448c.png

后汉书百官志列侯所食县为侯国本注曰承秦
爵二十等为彻侯金印紫绶以赏有功功大者食
县小者食乡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后避武帝讳为
列侯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
家为封亦为列侯旧列侯奉朝请在长安者位次
三公中兴以来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次车骑将
军赐位朝廷侯次五校尉赐位侍祠侯次大夫关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4b 页 WYG0602-0448d.png

县民租多少各有户数为限
通志后汉爵亦三等(皇子封王其郡为国其列/侯虽邓寇元勋不过四县)
三国
三国魏志武帝纪建安二十年始置名号侯至五
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裴松之/注魏书)
(曰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皆金印/紫绶又置关内外侯十六级铜印龟钮墨绶五大)
(夫十五级铜印环钮亦墨绶皆不食租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臣松之以为今之虚封盖自此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5a 页 WYG0602-0449a.png

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其后定制凡国王
公侯伯子男六等次县侯次乡侯次亭侯次关内
侯又置名号侯爵十八级关中侯爵十七级关外
侯爵十六级五大夫十五级自关内侯皆不食租
虚封自魏始
谨案五等之制汉代不备至三国而复立而县
乡亭侯关内侯复多为之等以变通之盖因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5b 页 WYG0602-0449b.png

始盖指名号侯至五大夫诸爵而言杜佑则以
关内侯以下皆不食租考名号侯以下有关中
侯关内外侯之称与关内侯相近其所以别为
新置者正以关内侯食封其馀不食封以是为
殊耳是杜佑之言为未核也自秦置爵二十级
而汉因之两汉书所记之赐爵皆秦旧制也魏
则别置诸爵合而稽之多至六十馀级故魏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6a 页 WYG0602-0449c.png

以为赐与诚未合于慎重之义矣
晋
晋书职官志武帝咸宁三年有司奏从诸王公更
制户邑皆中尉领兵大国次国小国皆制所近县
益满万户又为郡公制度如小国王亦中尉领兵
郡侯如不满五千户王置一军一千一百人亦中
尉领之南宫王承随五万各于泰始中封为县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6b 页 WYG0602-0449d.png

侯亦置一军自此非皇子不得为王而诸王之支
庶皆皇家之近属至亲亦各以上推恩受封其大
国次国始封王之支子为公承封王之支子为侯
继承封王之支子为伯小国五千户以上始封王
之支子为子不满五千户始封王之支子及始封
公侯之支子皆为男非此皆不得封
通志晋有王公侯伯子男又有开国郡公县公郡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7a 页 WYG0602-0450a.png

(三军兵五千次国一万户二军兵三千下国五千/户一军兵一千五百其公之制如五千户国侯如)
(不满五千户国并置一军千人/其伯子男以下各有差不置军)
宋齐梁陈
宋书百官志宋氏以来一用晋制惟王国大小国
皆有三军晋江左以来公国无中尉常侍侯国无
大农侍郎伯子男唯典书以下无学官令吏职皆
以次损省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7b 页 WYG0602-0450b.png

前代
隋书百官志梁制五等诸公位视三公班次之开
国诸侯位视孤卿重号将军班次之开国诸伯位
视九卿班次之开国诸子位视二千石班次之开
国诸男位视比二千石班次之
通典梁封爵亦如晋宋之制
隋书百官志陈承梁制其封爵为九等之差郡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8a 页 WYG0602-0450c.png

侯第三品开国郡县伯第四品开国子第五品开
国男第六品汤沐食侯第七品乡亭侯第八品关
中关外侯第九品
通志陈有郡王嗣王藩王开国郡公开国县公侯
伯子男沐食侯乡亭侯关中关外侯凡十二等
谨案陈封爵自郡王以下隋书以为九等通志
以为十二等盖通志分王为三开国公为二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8b 页 WYG0602-0450d.png

代仍之其自魏晋以迄陈隋诸王爵之制皆为
亲藩分土而设于酬勋之典无与唯开国公以
下则皆计功而授爵然亦各开府食邑建置僚
属又或分土治民为事权所属与列爵赏功之
制亦不相符合以其为爵级所在故并摭录其
概备考核焉
后魏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9a 页 WYG0602-0451a.png

元年九月减五等之爵始分为四曰王公侯子除
伯男二号皇子及异姓元功上勋者封王宗室及
始藩王皆降为公诸公降为侯侯子亦以此为差
于是封王者十人公者二十二人侯者七十九人
子者一百三人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县子
封小县王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第四品
(本志旧制诸以勋赐官爵者子孙世袭军号/太和十六年改降五等始革之止袭爵而已)世宗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19b 页 WYG0602-0451b.png

(第二/品)散侯(从二/品)开国县伯(第三/品)散伯(从第/三品)开国县
子(第四/品)散子(从第/四品)开国县男(第五/品)散男(从第/五品)
北齐
隋书百官志后齐官制王第一品开国郡公从第
一品散郡公开国县公第二品散县公开国县侯
从第二品散县侯开国县伯第三品散县伯从第
三品开国县子第四品散县子从第四品开国县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0a 页 WYG0602-0451c.png

后周
隋书百官志周制外命诸公九命诸侯八命诸伯
七命诸子六命诸男五命
通典后周制封爵郡县有公侯伯子男者皆加开
国授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者并加使持节大都
督
谨案旧唐书言勋官之始出于周齐交战之际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0b 页 WYG0602-0451d.png

级今考周齐爵制史书不详即其载于旧唐书
者亦止云周置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
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而已其所谓十一号
亦未尽载其目也隋书言隋采周制置上柱国
十一等以酬勤劳则周之十一号亦当不甚相
远史文阙轶无以察其缘起自魏晋以至后周
亦略识其梗概而已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1a 页 WYG0602-0452a.png

隋书百官志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
凡九等炀帝时并废唯留王公侯三等
通典开皇中樊子盖进爵封为济公言其公济天
下特为立名无此郡国
隋书百官志高祖采后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上
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上仪同
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都督总十一等以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1b 页 WYG0602-0452b.png

骑云骑羽骑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从九品以
上上阶为郎下阶为尉炀帝罢
通典武骑尉屯骑尉骁骑尉游骑尉飞骑尉旅骑
尉云骑尉羽骑尉建节尉奋武尉宣惠尉绥德尉
怀仁尉守义尉奉诚尉立信尉都十六尉并隋置
以为武散官
谨案隋代开府仪同三司为唐代轻车都尉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2a 页 WYG0602-0452c.png

时盖特以为官阶及武散官而已未尝有勋爵
之名也然唯未立勋爵则阶散即所以酬勋故
考隋代爵制自九等而下必及于十一阶与十
六尉也
唐
唐书百官志司封郎中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凡
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2b 页 WYG0602-0452d.png

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
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三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
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
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
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通典异姓卿士功业特盛者亦封郡王(自至德元/年至大历)
(三年封异姓为王/者凡百一十三人)九等并无官土其加实封者则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3a 页 WYG0602-0453a.png

(年至大历三年实封/者二百六十五家)
谨案唐爵九等功臣亦多至郡王者然爵土皆
系虚名所给实封俱于内府支给缯布又多及
身而止不复著承袭之典其制与前代异马端
临通考云唐初如英卫之类其子尚袭封至中
叶以后则此制尽废如狄仁杰封梁公子元嗣
未尝袭梁公张说封燕公子均未尝袭燕公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3b 页 WYG0602-0453b.png

承袭褚无量列传无量请收叙唐初功臣世绝
者虽在支庶亦得承袭元宗允其请始与袭封
是则开元中偶有袭封而肃代后则绝无其制
也又云唐会要神龙二年七月制功臣段志元
等二十五家所食实封并依旧给可见当时实
封止受封者之身如此二十五家则特旨支给
非通例也夫酬庸锡爵位至王公乃及身而止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4a 页 WYG0602-0453c.png

厚勋庸之义厥后强藩列镇反得私窃土地而
世守之亦轻重倒置积渐使然也
唐书百官志司勋郎中掌官吏勋级凡十有二转
为上柱国视正二品十有二转为柱国视从二品
十转为上护军视正三品九转为护军视从三品
八转为上轻车都尉视正四品七转为轻车都尉
视从四品六转为上骑都尉视正五品五转为骑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4b 页 WYG0602-0453d.png

飞骑尉视从六品二转为云骑尉视正七品一转
为武骑尉视从七品凡以功授者覆实然后奏拟
战功则计杀获之数坚城苦战功第一者三转出
少击多曰上阵兵数相当曰中阵出多击少曰下
阵矢石未交陷坚突众敌因而败者曰跳荡杀获
十之四曰上获十之二者中获十之一曰下获凡
酬功之等见任前资常选曰上资文武散官卫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5a 页 WYG0602-0454a.png

国子勋官六品以下曰下资白丁卫士曰无资跳
荡人上资加二级次资下资无资以次降凡上阵
上获五转中获四转下获三转第二第三等递降
焉中阵之上获视上阵之中获中获视上阵之下
获下获两转下阵之上获视中阵之中获中获视
中阵之下获下获一转破蛮獠上阵上获比两番
降二转凡勋官九百人无职任者番上于兵部视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5b 页 WYG0602-0454b.png

月上外州分五番主城门仓库执刀上柱国以下
番上四年骁骑尉以下番上五年简于兵部授散
官不第者五品以上复番上四年六品以下五年
简如初再不中者十二年则番上六年八年则番
上四年勋至上柱国有馀则授周以上亲无者赐
物太常音声人得五品以上勋非征讨功不除簿
诸州授勋人岁第勋之高下三月一报户部有蠲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6a 页 WYG0602-0454c.png

谨案唐始列勋官为十二转之法以差序功绩
而定其品数盖周礼司勋之遗意也其战功有
上阵中阵下阵之殊其叙资有上资中资下资
无资之别而番上轮简规制亦为详备但十二
转至上柱国而止而九等之爵不归积算则以
爵与勋分为二途不相联摄其实唐爵但系虚
名并无分土而勋官之制则除授益轻至其末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6b 页 WYG0602-0454d.png

授勋动盈万计身应役使有类僮仆据令乃与
公卿齐班以为由其猥多出自兵卒之故此固
末季秕政非立法之本意然当时之滥予无次
亦可概见矣
旧唐书职官志唐初改上开府仪同三司为上轻
车都尉开府仪同三司为轻车都尉仪同三司为
骑都尉上大都督为骁骑尉大都督为飞骑尉帅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7a 页 WYG0602-0455a.png

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阶爵之
外更为节级周置上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
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等十一号隋文帝因周
之旧更增损之武德初杂用隋制至七年颁令定
为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
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
武骑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从七品贞观十一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7b 页 WYG0602-0455b.png

改
通典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位亚三司
后汉章帝建初三年使车骑将军马防同三司同
三司之名自此始魏黄权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
三司开府之名自此始齐开府仪同三司如公梁
开府仪同三司位次三公后魏亦有之北齐有开
府仪同三司及仪同三司后周改为开府仪同大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8a 页 WYG0602-0455c.png

仪同大将军隋文帝并以为散官唐改上开府仪
同三司为上轻车都尉开府仪同三司为轻车都
尉仪同三司为骑都尉
谨案开府仪同三司列代以为散官隋唐以为
文散官与勋赏不相合而武德七年所制上轻
车都尉骑都尉实由此而改其沿革之由不可
没也唯其与勋爵秩殊制故权差叙唐书及通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8b 页 WYG0602-0455d.png

通典轻车将军汉武帝置以公孙贺为之又有轻
车校尉梁陈后魏北齐亦有轻车将军唐采旧名
置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骑都尉汉武帝置以李
陵为之更始初亦有晋以后历代皆有之唐采旧
名置上骑都尉骑都尉
谨案汉以来轻车校尉轻车将军及骑都尉乃
将轻车及骑士之官皆以实职供事不为系衔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9a 页 WYG0602-0456a.png

开府仪同三司之秩而所采者轻车校尉等官
之名故并列于此以资考览
通典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并隋置为文
散官(按当作武散/官通典误)唐采置自上柱国以下并为勋
官
谨案隋置八尉后加为十六尉皆为武散官唐
采其四以为勋官其云骑尉则即今制之所由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29b 页 WYG0602-0456b.png

实始于汉武帝之八校武帝置中垒屯骑步兵
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尉后汉则为
五校皆掌宿卫兵魏晋以下五校之名与后汉
同惟后魏五校各置二十人此实隋八尉之所
由始也唐云骑尉之秩因帅都督而改而其名
则因隋之八尉故追溯其沿袭之由来者如此
至唐勋官之上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骁骑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0a 页 WYG0602-0456c.png

圣朝创制之特典逾格殊恩非复唐以来之所有故
无从考证焉
五季
文献通考封爵之差唐制王食邑五千户郡王国
公三千户开国郡公二千户县公千五百户县侯
千户伯七百户子五百户男三百户又有食实封
者给缣帛每赐爵递加一级唐末及五代始有特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0b 页 WYG0602-0456d.png

宋史职官志五代以来初叙勋官即授柱国
谨案五代封爵之制不详于史惟亲王之封代
必有之今据文献通考所载则列爵九等与唐
不异惟去县公而以郡侯代之且罢实封之给
耳又据叙勋即授柱国之文则知勋官十二等
非复唐代之制也
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1a 页 WYG0602-0457a.png

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曰郡公曰县公曰侯
曰伯曰子曰男(分国三等大国二十七次/国二十小国二百二十)
谨案宋史职官志又云爵一十二王嗣王郡王
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
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所载与此文少异盖其
先定制而中叶则渐有变更也
宋史职官志司勋郎中参掌勋赏之事凡勋级十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1b 页 WYG0602-0457b.png

正三品曰护军从三品曰上轻车都尉正四品曰
轻车都尉从四品曰上骑都尉正五品曰骑都尉
从五品曰骁骑尉正六品曰飞骑尉从六品曰云
骑尉正七品曰武骑尉从七品率三岁一迁必因
其除授以加之凡赏有格若事应赏从其所𨽻之
司考实以报则必审核其状以格覆之谓之有法
酬赏非格所载参酌轻重拟定以上尚书省谓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2a 页 WYG0602-0457c.png

重从新格
文献通考政和中罢勋官淳熙末朝议欲复之以
旌有功如贴职之比后亦不果行惟安南阇婆占
城三国王始封加上柱国南丹州刺史加武骑尉
焉
文献通考宋又采秦制赐民爵曰公士(端拱元年/赐诸州高)
(年一百二十七人爵公士景德中福建民有擒获/强盗者当授镇将以远俗非所乐并赐公士自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2b 页 WYG0602-0457d.png

岳珂愧郯录阶散勋官前世合于一至唐则析而
为二阶勋功臣检校唐析于四而宋则合于一隋
置上柱国至都督总十一等以酬勤劳置六品以
下散官八郎为正阶八尉为从阶柱国等号本以
酬劳武骑诸称并同郎位至唐一归之于勋官则
阶散也勋官也唐虽因隋而所用未尝因隋是谓
前世合于一而唐则析为二唐之有功者或叙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3a 页 WYG0602-0458a.png

爵重之以实封宋制每一遇郊官至某则加功臣
若千字酬勋若干级进阶若干等彻国若干户并
举而与之故世但以为烦而不见其用是谓唐析
于四而宋则合于一所以神宗独断而尽去之也
谨案勋官与授爵本不相同唯其分职递转为
制有相近者故著其称名之始唐代设此盖袛
以为阶散之互用至宋而遇郊锡赍进级纷纭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3b 页 WYG0602-0458b.png

殊甚矣岳珂所载颇尽阶勋分合之曲折而宋
代滥赏之失亦可概见故节录其文于此以资
考证焉
辽
王世贞艺苑卮言辽之封爵惟有国王郡王国公
三等郡名率以漆水柳城混作兰陵亦如宋高密
建安之类国名则屡进屡改有加至二国者其初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4a 页 WYG0602-0458c.png

字王馀并削降(辽之外戚多以功/封非尽由恩泽也)
王圻续文献通考勋级辽无考
金
金史百官志封爵正从一品曰郡王曰国公正从
二品曰郡公正从三品曰郡侯正从四品曰郡伯
(旧曰县伯成/安二年更)正五品曰县子从五品曰县男凡勋
级正二品曰上柱国从二品曰柱国正三品曰上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4b 页 WYG0602-0458d.png

品曰轻车都尉正五品曰上骑都尉从五品曰骑
都尉正六品曰骁骑尉从六品曰飞骑尉正七品
曰云骑尉从七品曰武骑尉
元
续文献通考元制王正一品郡王从一品国公正
二品郡公从二品国侯正三品郡侯从三品国伯
正四品郡伯从四品县子正五品县男从五品上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5a 页 WYG0602-0459a.png

二品上轻车都尉正三品轻车都尉从三品上骑
都尉正四品骑都尉从四品骁骑尉正五品飞骑
尉从五品云骑尉正六品武骑尉从六品
明
明史职官志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
旨不得与或世或不世皆给诰劵
续文献通考太祖下江左因胜国之旧为五等爵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5b 页 WYG0602-0459b.png

典而罢子男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给诰皆
如一品之制惟公侯用玉轴伯子男犀轴
明史职官志稽勋掌勋级凡文勋十(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
(柱国正二品正治上卿从二品正治卿正三品资/治尹从三品资治少尹正四品赞治尹从四品赞)
(治少尹正五品修正庶/尹从五品协正庶尹)自五品以上历再考乃授
勋○武选掌功赏之事凡武官六品其勋十有二
(正一品左右柱国从一品柱国正二品上护军从/二品护军正三品上轻车都尉从三品轻车都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6a 页 WYG0602-0459c.png

谨案明初为五等之爵后有王公侯伯而无子
男既而仍设五等皆给诰劵世袭凡袭封则徵
其诰劵稽其功过覈其宗支以第其世流降除
之等吏部验封司掌之此明代五等之制也至
勋级则有文勋武勋之别考武勋尽从前代而
文勋则别为柱国卿尹之号核其要归亦犹文
散武散之义而已兹以列代沿袭之故并列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6b 页 WYG0602-0459d.png

定功阀之大小以为世袭之久近前代惟五等
则有承袭其以军功赐爵者类不及其子孙甚
至唐封功臣爵至郡王亦皆及身而止其子孙
无闻焉至如列代之开国公侯亦祇美其名称
功非佐命亦从给子非实如周礼之分王功曰
勋国功曰功也汉家赐爵纷纭东西京无代无
之有普天下均赐一级者其间复令民得买爵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7a 页 WYG0602-0460a.png

杂而官职耗废宋每遇郊祀锡赏勋爵无数以
酬功之钜典而僣滥用之殊不甚惜其敝甚矣
其端皆由于爵制未定或多为之节级以备赏
赐或虚设其勋阶以示褒宠而总无与于循名
核寔之义也我
朝自开国功臣世袭罔替其后有忠勤著绩军功
异等者咸授以二十六等之爵列爵之等级即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7b 页 WYG0602-0460b.png

袭封者至于叙次军功则以现任官职之大小
计其立功之参等而分别除授战功则有功牌
之五等攻城则有难易之六等水战则有夺舟
之三等阵亡授爵则自云骑尉至轻车都尉兼
一云骑尉有差皆计功覈实泽及子孙无或有
虚锡之爵公侯伯既褒以美名其有勋绩懋著
复特承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8a 页 WYG0602-0460c.png

得封合为一爵者一等男以下按次承袭至一
等男以上则均为世袭罔替
皇上复优念阵亡之后袭次已毕复锡恩骑尉以传
之永久班爵既定较如画一而
隆恩所逮有加无已以视前代袭爵不分大小勋官
徒为虚设者品制之详明德泽之宏远诚不可
以道里计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六十五 第 38b 页 WYG0602-0460d.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