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a 页 WYG0602-01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五十
  总督巡抚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a 页 WYG0602-0154c.png
  总督巡抚
 国朝官制
总督(正二品加尚/书衔从一品)直𨽻一人(驻保/定府)江南江西一人(驻江/宁府)
福建浙江一人(驻福/州府)湖北湖南一人(驻武/昌府)四川一人(驻/成)
(都/府)陜西甘肃一人(驻兰/州府)广东广西一人(驻肇/庆府)云南贵州
一人(驻云/南府)
  掌综治军民统辖文武考覈官吏修饬封疆直𨽻
  初设巡抚后加总督衔后又改为直𨽻总督仍管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b 页 WYG0602-0154d.png
  巡抚事又有三省总督驻大名府兼辖山东河南
  又有宣大总督驻山西大同府以宣化府属之后
  俱省两江总督初兼辖河南后定为两江总督辖
  江苏安徽江西湖广总督初为川湖总督后定为
  湖广总督辖湖北湖南四川初设巡抚后裁设总
  督兼管巡抚事陜甘总督初兼辖四川改辖山西
  后定为陜甘总督辖陜西甘肃云贵总督初兼辖
  广西后定为云贵总督辖云南贵州又河南初设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a 页 WYG0602-0155a.png
  河东总督辖河南山东后省凡总督例兼都察院
  右都御史衔其应否兼兵部尚书衔由吏部请
旨定夺
巡抚(从二品加侍/郎衔正二品)直𨽻一人(总督/兼)山东一人(驻济/南府)山西
一人(驻太/原府)河南一人(驻开/封府)江苏一人(驻苏/州府)安徽一人(驻/安)
(庆/府)江西一人(驻南/昌府)福建一人(驻福/州府)浙江一人(驻杭/州府)湖北
一人(驻武/昌府)湖南一人(驻长/沙府)陜西一人(驻西/安府)甘肃一人(总/督)
(兼/)广东一人(驻广/州府)广西一人(驻桂/林府)云南一人(驻云/南府)贵州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b 页 WYG0602-0155b.png
一人(驻贵/阳府)
  掌宣布
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群吏之治会总
  督以诏废置三年大比献贤能之书则监临之其
  武科则主考试直𨽻初设顺天巡抚正保巡抚宣
  府巡抚后并定为直𨽻巡抚江南初设庐凤巡抚
  后定为安徽巡抚江西初设南赣巡抚湖北初设
  郧阳巡抚后俱省湖南初设偏沅巡抚后改为湖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4a 页 WYG0602-0155c.png
  南巡抚陜西初设延绥巡抚宁夏巡抚后俱省凡
  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其应否兼兵部
  侍郎衔由吏部请
旨定夺
 历代建置
   谨案总督巡抚其官俱肇置于明代明初命京
   官巡抚地方有军事则命总督军务因事而设
   事已旋罢原非为一定官称其后各省俱有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4b 页 WYG0602-0155d.png
   且因事增置遂为定员然总督巡抚之名已见
   于南北朝晋书前秦载记王猛表曰总督戎机
   胡三省通鉴注曰总督戎机犹都督中外诸军
   事也(魏书李崇传北齐书斛律全/传周书文帝纪俱有总督字)陈书萧摩诃
   传吴明彻曰吾为总督必须身居其后亦谓为
   大都督后周书武帝纪建德二年诏皇太子赟
   抚巡西土五年复遣巡抚西土此仿于左传所
   谓从曰抚军者也(左传宣十三年王巡三军拊/而勉之杜预训拊为抚此巡)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5a 页 WYG0602-0156a.png
   (抚二字/所出也)至唐高祖仪凤元年遣大臣分道巡抚
   以宰相来恒为河南道大使许元超为河北道
   大使左丞崔知悌司业郑祖元为江南道大使
   后又谓之存抚于慎行谷城山房笔麈以为巡
   抚之名实起于此但其事任所属由来已久盖
   尝由明而溯之自黄帝立左右大监(宋书百官/志作立四)
   (监/)监于万国嗣是而四岳九牧八伯十二师俱
   为统率之职至周而二伯九采益为明备汉分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5b 页 WYG0602-0156b.png
   天下为十三州后各置牧盖郡县之归管辖自
   此而始魏晋而后刺史特重类以将军持节总
   统诸郡非仅曩时刺举之任迨隋开皇中废郡
   为州刺史专理一郡名存职废而总管都督节
   度使之号由斯著矣宋惩藩镇之弊节度诸使
   之除授特以优礼勋贤或为武臣序进之阶其
   州牧之任则自有阃帅漕宪等官而制又一变
   元立行中书省明初因之后改为十三布政司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6a 页 WYG0602-0156c.png
   后于布政司上又设巡抚总督则督抚者实当
   行中书省之任而与古之牧伯侔矣又元于在
   京中书省之外分立行省以控治诸路天下郡
   县有直𨽻中书省者有𨽻诸行省者故诸路亦
   号为省明既改布政司则当称某司若总督巡
   抚职同奉使带部院堂上官衔又当称行部或
   行院而案牍相沿概称为省盖亦沿元之旧至
  本朝以督抚专制地方以布政按察二司为之属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6b 页 WYG0602-0156d.png
   以佐其政治大小相维名实始为允称明又有
   巡按御史原于秦之御史监郡后以与巡抚不
   相统属文移亦多窒碍定巡抚为都御史而所
   用巡按御史多新进喜事之人倚势作威受赇
   不法或强与州县之事举错任意为弊尤甚我
  朝定制裁去以都御史副都御史为督抚兼衔而
   事权始一矣至若唐之节度使官级崇重其勋
   绩较著者率加平章事以宠之久则进兼侍中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7a 页 WYG0602-0157a.png
   中书今而平章事之罢政出镇者亦多带旧衔
   以行宋以宰相出判大藩均谓之使相此则皆
   由一时特授而不为常制我
  朝督臣之擢任大学士者间令仍管旧任以隆委
   寄其督抚所带尚书侍郎衔之应加与否悉由
   部请
 旨遵行规制周详视前代之舛错棼杂者纲维倍为
   整肃谨以历朝异同之故先为撮叙于此以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7b 页 WYG0602-0157b.png
   纲领而建置沿革之本末则次第列具左方以
   资考核焉
 三代
  罗泌路史夏后氏纪十国而有长长有师五长而
  一师师五十国州十有二师州有牧牧禀命于上
  京孔氏谓州十有二师为三万人非也此不过所
  谓承以大夫师长者商周之连率卒正也
  春秋左氏传昔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8a 页 WYG0602-0157c.png
   谨案史记黄帝立左右大监监于万国此正如
   殷周时天子之老所谓分天下以为二伯者沈
   约谓刺史之职即黄帝之四监非矣尧立八伯
   以典诸侯立四岳以稽八伯八伯即九牧也礼
   记疏尧时有四伯尧之末分置八伯周礼疏按
   书传云元祀巡守四岳八伯注云尧时以羲和
   为六卿并掌方岳之事是为四岳出则为伯其
   后乃置八伯据此则四岳亦当赋政于外如召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8b 页 WYG0602-0157d.png
   伯之巡行南国者欤州十二师即十二牧此有
   虞之制而罗氏属之夏后氏者盖弼成五服禹
   所手定且当受命之初犹仍十二州之制其后
   乃制为九牧尔
  诗商颂相土烈烈郑康成笺相土居夏后之世承
  契之业入为王官之伯出长诸侯孔颖达疏王肃
  云相土在夏为司马之职掌征伐
   谨案相土以诸侯之长入为王官伯此与四岳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9a 页 WYG0602-0158a.png
   之出主诸侯者亦复不同其云相土为司马盖
   文子淮南子俱有契为尧司马之文此云相土
   烈烈而笺云承契之业故本以为说然相土以
   司马而长诸侯则正如今之总督兼兵部尚书
   之比也
  尚书盘庚邦伯师长孔安国传国伯二伯及州牧
  也众长公卿也
   谨案益稷篇州十有二师郑云师长也孔氏则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9b 页 WYG0602-0158b.png
   云三万人故此师亦训众疏顺传为义因云众
   官之长然开始即云邦伯邦国之伯诸侯师长
   故为东西二伯及九州之牧则亦不觉以师长
   属邦国言之可知邦伯犹言邦君而师长则犹
   是虞夏时之十二师五长也
  礼记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
  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
   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0a 页 WYG0602-0158c.png
   谨案王制殷制也郑康成谓殷之州长曰伯虞
   夏及周皆曰牧孔颖达则谓孔安国之意不然
   故于盘庚之邦伯云州牧也窃疑左右之二伯
   伯为定名而州长之伯例得通称为牧故唐有
   九州则为八伯虞置十二州即为十二牧楚辞
   亦云伯昌作牧若然则竹书纪年所云王季为
   殷牧师者恐亦方伯之别名而非如周礼夏官
   之牧师仅掌牧地者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0b 页 WYG0602-0158d.png
  周礼天官牧以地为名(郑康成注/牧州长也)春官宗伯八命
  作牧(注一州/之牧)九命作伯(注长诸侯/为方伯)
  礼记曲礼九州之长曰牧明堂位九采之国(郑康/成注)
  (九州之牧/典贡职者)
   谨案虞有八伯殷制八州八伯故康成据周礼
   邦国建牧之文以为畿内不置伯有乡遂之吏
   主之此当如后世畿辅府州直𨽻京师之比然
   今周礼乡遂之职略不见有长畿内诸侯之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1a 页 WYG0602-0159a.png
   而秋官掌交则云九牧之维书之周官则云以
   倡九牧史记亦云武王徵九牧之君即郑于左
   传之五侯九伯固以为九州当有九牧则所谓
   畿内不置伯者疑亦就八伯言之尔
  尚书康诰孟侯孔颖达疏孟长也五侯之长谓方
  伯使康叔为之长者即州牧也
  诗序旄丘责卫伯也郑康成笺卫康叔之封爵称
  侯今曰伯者时为州伯也周之制使伯佐牧春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1b 页 WYG0602-0159b.png
  传曰五侯九伯侯为牧也
   谨案周制一州一牧二伯佐之此康成据左传
   为说也牧于外曰侯传云五侯知是五牧郑谓
   太公分陜而治当四侯半一侯不可分故言五
   侯说颇迂曲则服虔所云五侯公侯伯子男九
   伯九州之长者斯为当矣然二伯佐一牧则正
   如今各省设有巡抚而总督或兼辖数省之例
   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2a 页 WYG0602-0159c.png
 秦
   谨案秦废侯国为郡县而汉因之当时郡守皆
   即今之知府其上虽有监御史而秩甚卑且无
   专治所与今督抚不同故郡事皆直达于天子
   然汉郡百馀而秦止四十郡专制尤广且如会
   稽一郡几当今之为省者三是虽为郡守而且
   与今兼辖数省之总督侔矣故附识于此以见
   古今事势之所由变革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2b 页 WYG0602-0159d.png
 汉
  汉书百官志武帝元封五年置部刺史成帝绥和
  元年更名牧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
  复为牧
  汉书朱博列传初何武为大司空与丞相方进共
  奏言古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书曰咨十有二牧
  所以广聪明烛幽隐也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
  一州之统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失位次之序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3a 页 WYG0602-0160a.png
  请罢刺史更置州牧以应古制奏可及博又奏请
  罢州牧置刺史如故奏可
   谨案汉官典仪云刺史周行郡国以六条问事
   非条所问即不省故刺史称传车其吏言从事
   居无常治吏不成臣而何武以为居牧伯之位
   秉一州之统且谓刺史古之方伯一州表率盖
   上所委任亦权势所积至此然秩卑宠渥今之
   督抚固非其例故不著于表若夫州牧既设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3b 页 WYG0602-0160b.png
   时乃略无可纪之人盖二千石位任尚重而其
   为牧者亦仅循资自全者尔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十八年罢州牧置刺史
   谨案汉武帝初置部刺史成帝时改为牧哀帝
   时复为刺史后又为牧经王莽变革建武元年
   复置牧至此改为刺史而后汉书百官志第云
   成帝更为牧建武十八年复为刺史则径似成
   帝改牧以后直至建武十八年而始复为刺史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4a 页 WYG0602-0160c.png
   者疏矣
  后汉书刘焉列传焉迁太常时四方兵寇焉以为
  刺史威轻不能禁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请选
  重臣以居其任焉议得用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
  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
  本秩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谨案后汉州牧以本秩居职此正如明之总督
   巡抚不定为品秩各以京官系衔之例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4b 页 WYG0602-0160d.png
 三国
  三国蜀志诸葛亮列传领益州牧马超传章武元
  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谨案马超领凉州牧此当为州牧遥领之始然
   马超先据凉州时已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
   矣
  三国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三年以荆扬江表八郡
  为荆州孙权领牧故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5a 页 WYG0602-0161a.png
  南齐书州郡志吴置持节督州牧八人
  三国吴志陆抗列传孙皓即位加镇军大将军领
  益州牧凤凰二年拜大司马荆州牧
   谨案三国州牧一如汉末之制故著此数条以
   存其概
  南齐书百官志魏晋世州牧隆重刺史任重者为
  使持节都督轻者为持节督起汉顺帝时御史中
  丞冯赦讨九江贼督扬徐二州军事而何徐宋志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5b 页 WYG0602-0161b.png
  云起魏武遣诸州将督军王圭之职仪云起光武
  并非也
  杜佑通典后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
  军御史事竟罢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
  军而袁绍分统诸军为三都督魏武征孙权还又
  使夏侯惇督二十六军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
  诸州军事或领刺史明帝太和四年司马懿征蜀
  加号大都督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司马昭都督中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6a 页 WYG0602-0161c.png
  外诸军事寻加大都督
   谨案总督之名昉于古之都督南齐书以为起
   汉顺帝时杜佑通典以为起光武及魏武为相
   时然皆总理戎事为用兵而设其都督诸州或
   兼领刺史实起于黄初三年盖都督以治军刺
   史以治民二者兼领而职任始重亦如今之督
   抚其理军事也则有各标营咸禀节制其理民
   事也则府州县胥归统辖制颇相近但魏晋都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6b 页 WYG0602-0161d.png
   督兼领刺史者止治其所驻之一州其馀则仍
   别置刺史所谓单车刺史俾专治民之责是兼
   理之中仍有分理之制故宋出庐陵王义真都
   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诸军事而所制者仍
   南豫州也后魏以杜超都督冀定相三州诸军
   事叔孙建都督冀青等州诸军事(并见/通鉴)其制亦
   同此耳至后周改为总管而三都督之名亦相
   沿不废隋始以为散官都督之名遂微至唐复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7a 页 WYG0602-0162a.png
   设都督后渐易为节度使亦兼领刺史而其任
   益专矣盖都督之始末如此今撮叙其概以便
   省览焉
 晋
  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康元年以司𨽻所统郡置司
  州凡州十九诏曰汉末刺史内亲民事外领兵马
  今天下为一刺史分职皆如汉氏故事(胡三省注/察举郡县)
  (长吏/而已)悉去州郡兵大郡置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交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7b 页 WYG0602-0162b.png
  州牧陶璜言州兵未宜约损仆射山涛亦言不宜
  去州郡武备然其后刺史复兼兵民之任州镇愈
  重矣
   谨案汉司隶校尉统三辅三河宏农七郡亦止
   专司察举初以司𨽻官属制置如州仪故俗称
   司州至晋乃以京辅所部定名置司州司隶校
   尉统之而司𨽻校尉即为州牧之任渡江以后
   以扬州刺史主京畿遂罢司𨽻不设而社佑以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8a 页 WYG0602-0162c.png
   为晋罢司隶校尉置司州者误也
  通典晋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
  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伐吴之役以贾
  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太康中都
  督知军事刺史理人各用人也惠帝末乃并任非
  要州则单为刺史江左以来都督诸军尤重惟王
  导等权重者乃居之
   谨案晋氏南迁以扬州为京畿谷帛所资皆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8b 页 WYG0602-0162d.png
   焉以荆江为重镇甲兵所聚尽在焉三州户口
   居江南之半自非亲贤重望不居是职故荆州
   亦称陜西而襄阳江夏彭城广陵历阳京口各
   置名州为藩镇重寄当时所谓要州盖谓此也
   太康时分釐治军治民之职不旋踵而仍并为
   一盖有不治军之刺史而无不治民之都督江
   左尤重其任惟权位最隆者乃始居之亦时会
   使然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9a 页 WYG0602-0163a.png
  通典自魏晋以后刺史多带将军开府州与府
  各置僚属州官理民(别驾治中/以下是)府官理戎(长史司/马等官)
  (是/)
   谨案魏晋以下幕府各有僚属自别驾治中以
   下名号不一皆本州之佐官各有职掌自唐以
   郡守称刺史而治中别驾遂为郡僚其节度使
   属官则有判官推官书记支使之类至宋而阃
   帅漕宪又各有其属官而唐节度之幕职反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19b 页 WYG0602-0163b.png
   列郡之佐僚矣今总督巡抚既不设掾属而治
   中判官等员又各从其长以散见于他表兹并
   不复著而揭其大略于此后历代不复叙列焉
 宋齐梁陈
  宋书百官志刺史每州各一人
  通典宋有都督诸州诸军事旧曰监某州诸军文
  帝即位改监为都督刺史任重者为使持节都督
  轻者为持节皆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而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0a 页 WYG0602-0163c.png
  领兵者武冠自魏以来庶姓为州而无将军者谓
  之单车刺史凡单车刺史加督进一品都督进二
  品不论持节假节宋与魏同
  隋书百官志梁官多同宋齐之旧州刺史二千石
  受拜之明日辞宫庙而行
 北魏
  魏书官氏志高祖诏群僚议定百官著于令都督
  府州诸军事从第一品上都督三州诸军事第二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0b 页 WYG0602-0163d.png
  品上司州刺史第二品中都督一州诸军事从第
  二品下高祖复次职令司州牧从第二品上州刺
  史第三品中州刺史从第三品下州刺史第四品
   谨案北魏刺史固即魏晋以来州牧之任然唯
   都督军事兼领者权寄特重而单州刺史秩亦
   稍替故即南朝官制刺史亦有在第五品者至
   隋而刺史仅为理一郡之官盖积轻之势然也
  通典行台省魏晋有之昔魏末晋文帝讨诸葛诞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1a 页 WYG0602-0164a.png
  散骑常侍裴秀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等
  以行台从至晋永嘉四年东海王越帅众许昌以
  行台自随是也(越请讨石勒表/以行台自随)及后魏谓之尚书
  大行台别置官属(后魏道武帝置中正行台以秦/王仪为尚书令以镇之孝文帝)
  (永熙三年以宇文泰为大行/台以苏绰为行台度支尚书)
   谨案魏晋以后称尚书省为中台(见异诸/葛恪傅)亦称
   为内台(见宋书/百官志)其随所管之道置于外州以行
   尚书事者则号之为行台肇端于魏晋为专征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1b 页 WYG0602-0164b.png
   讨而设不为常制至后魏始开府置属号为尚
   书大行台于一路府州无所不统然亦以专主
   军事也至后齐始理民事隋则设官尤众谓之
   行台省则兵农刑政尽归统辖矣行台专制一
   方实为今制府之职其官属必以尚书仆射侍
   郎为职亦犹今督抚之兼兵部尚书及侍郎也
   至隋以省称遂为元行中书省之所自始焉
 北齐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2a 页 WYG0602-0164c.png
  通典北齐司州曰牧制州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
  有上中下之差自上上州至下下州凡九等
  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行台在今无之
  其官制令仆射其尚书丞郎皆随权制而置员焉
  通典北齐行台兼统民事自辛术始焉(武定八年/辛术为东)
  (南道行台东徐州刺史郭志杀郡守文宣闻之敕/术曰江淮初附百姓难向京师留卿为行台亦欲)
  (理边民冤枉监理牧守自今以后所统十馀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理后表齐代)
  (行台兼总民事/则自术始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2b 页 WYG0602-0164d.png
   谨案行台之制后魏志无文隋志仅存其大略
   考齐文宣帝敕辛术之文则其统辖职掌均可
   概见矣通典又言江左无行台惟梁末以侯景
   为河南王大行台承制如邓禹故事盖梁特循
   袭北魏暂设此制不为常典也
 后周
  北周书卢辩列传雍州牧九命户三万以上州刺
  史正八命户二万以上刺史八命户一万以上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3a 页 WYG0602-0165a.png
  史正七命户一万以下刺史七命总管刺史加使
  持节诸军事
  通典后周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又有大都督帅
  都督都督
  马端临文献通考后周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武
  帝时以王谦为益州总管总管之名始此
   谨案周明帝纪武成元年正月改都督诸州军
   事为总管自是为总管者安成公宪天水公广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3b 页 WYG0602-0165b.png
   尉迟纲尉迟迥即见明帝纪蔡国公广(即天/水公)
   迟纲邵国公会赵国公招杞国公亮卫国公直
   见于武帝纪俱在王谦为总管之前马氏云王
   谦为总管总管之名始此非也
 隋
  通典隋雍州置牧馀州并置刺史亦同北齐九等
  之制总管刺史加使持节至开皇三年罢郡以州
  统县自是刺史之名存而职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4a 页 WYG0602-0165c.png
  通典隋代三都督并以为散官炀帝改大都督为
  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至此则都督之
  名微矣
  文献通考隋文帝以并益荆扬四州置大总管其
  馀总管府置于诸州列为上中下三等加使持节
  炀帝悉罢之
  通典大行台隋谓之行台省有尚书令仆射(左右/任置)
  各一人主事四人有考功(兼吏部主/爵司勋)礼部(兼祠部/主客)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4b 页 WYG0602-0165d.png
  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库部刑部(兼都官/司门)度支(兼仓/部)
  金部工部屯田(兼水部/虞部)侍郎各一人每台置食货
  农圃武器百工监副各置丞录事等员盖随其所
  管之道置于外州以行尚书事
 唐
  新唐书百官志西都东都北都牧各一人从二品
  通典唐诸州复有总管亦加号使持节武德五年
  以洛荆并幽交五州为大总管府七年改大总管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5a 页 WYG0602-0166a.png
  府为大都督府总管府为都督府
  新唐书百官志注武德初有行台有大行台其官
  有尚书省令掌管内军民总判省事有仆射二人
  自左右丞以下诸司郎中略如京省
  通典唐初亦置行台贞观以后废
  唐六典大都督府都督一人从二品长史一人从
  三品中都督府都督一人正三品长史一人正五
  品上下都督府都督一人从三品长史一人从五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5b 页 WYG0602-0166b.png
  品上
   谨案唐武德初边要之地置总管以统军加号
   使持节盖汉刺史之任其后改曰都督总十州
   者为大都督后去大字凡都督府有刺史以下
   如故然大都督又兼刺史而不检校州事其后
   都督加使持节则为将诸将亦通以都督称惟
   朔方犹称大总管大都督皆亲王遥领都督府
   之政以长史主之而节度使所治州有都督府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6a 页 WYG0602-0166c.png
   者则领长史焉
  谢维新合璧事类唐自武德至天宝以前边防之
  制其军城镇守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
  管已而又曰大都督至太宗时行军征讨曰大总
  管在其本道曰大都督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
  持节者谓之节度使然犹未以名官景云二年以
  贺拔延嗣充河西节度使自此接乎开元天宝之
  间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缘边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6b 页 WYG0602-0166d.png
  地凡八节度外任之重无比焉至德以后中原刺
  史亦循其例受节度使之号若诸州在节度使内
  者皆节度焉
  唐六典天下之节度使有八曰关中朔方节度使
  曰河东节度使曰河北幽州节度使曰河西节度
  使曰陇右节度使曰剑南节度使曰碛西节度使
  曰岭南节度使
  旧唐书地理志至德之后刺史皆治军戎遂有防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7a 页 WYG0602-0167a.png
  禦团练制置之名要冲大郡皆有节度之类或易
  以观察之号东都畿汝防禦观察使(领汝州东都/留守兼之)
  河阳三城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
  忠武军节度使天平军节度使兖海节度使武宁
  军节度使平卢军节度使陜州节度使潼关防禦
  镇国军使同州防禦长春宫使凤翔陇节度使邠
  宁节度使泾原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中节度使
  昭义军节度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军防禦使魏博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7b 页 WYG0602-0167b.png
  节度使义昌军节度使成德军节度使义武军节
  度使幽州节度使山南西道节度使山南东道节
  度使荆南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东川节度使
  武昌军节度使淮南节度使浙江西道节度使浙
  江东道节度使福建观察使宣州观察使江南西
  道观察使湖南观察使黔中观察使岭南东道节
  度使岭南西道桂管经略观察使邕管经略使容
  管经略使安南都护节度使大中咸通之间陇右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8a 页 WYG0602-0167c.png
  归国又析置秦州节度使凉州节度使瓜沙节度
  使
   谨案旧志所列盖据唐中叶言之至其后节度
   屡有增设或多赐军号而观察防禦亦多改为
   节度使或并或析不可备书矣
  新唐书百官志节度使副大使知节度事行军司
  马副使各一人同节度副使十人节度使掌总军
  旅颛威赏初授具帑抹兵杖诣兵部辞见观察使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8b 页 WYG0602-0167d.png
  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视事
  之日设礼案高尺有二寸方八尺判三案节度使
  判宰相观察使判节度使团练使判观察使罢秩
  则交厅以节度使印自随留观察使营田等印以
  郎官主之锁节楼节堂以节院使主之其后有持
  节为节度副大使知节事者正节度也诸王拜节
  度大使者皆留京师
   谨案唐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9a 页 WYG0602-0168a.png
   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后又置十道按
   察使各道一人后改曰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
   后又曰采访处置使后又兼黜陟使后定改曰
   观察处置使考唐之巡察使察举州县再周而
   代乃后世巡按之比其安抚存抚宣抚诸使则
   固今巡抚之官所由昉也若观察使类为节度
   使兼职无节度之州亦特设之所司道俗宣风
   纲理郡县正即今巡抚两司之职盖观察初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29b 页 WYG0602-0168b.png
   按察虽非即明之按察使然职分相近故唐书
   称其丰稔为上考省刑为中考办税为下考而
   王圻续通考亦谓明设按察司即观察之职后遂
   以观察为今守巡道之称则指其副贰言之唐
   地理志虽与节度并列要不得即指为巡抚也
   又建中后行台亦置节度诸使大率节度观察
   皆兼所治州刺史云
  唐会要贞观二年边州别置经略使至德二载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0a 页 WYG0602-0168c.png
  兰进明除五府经略兼节度使建中元年除元琇
  始不带五府经略
   谨案经略二字见于左传至唐始以名官其以
   节度兼者则有副使永淳元年娄师德为河源
   军经略副使是也盖唐制一道兵政属之节度
   使民事属之观察使然节度多兼观察兵甲财
   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又各道虽有
   度支营田招讨经略等使然亦多以节度使兼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0b 页 WYG0602-0168d.png
   之盖使名虽多而主其事者每道一人而已
 五季
  五代史王处直列传此中之法自将校为刺史升
  团练防禦而至节度使
   谨案节度使之专横至五季而极冗滥又为特
   甚然迁进亦自有其序也故著之于此
 宋
  柯维骐宋史新编开封府牧从二品诸府牧九州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1a 页 WYG0602-0169a.png
  牧同
  宋史职官志节度使无所掌其事务悉归本州亦
  无定员恩数与执政同以待宗室近属外戚国婿
  年老久次者若外任除殿帅始授此官亦止于一
  员或有功勋显著任帅守于外及前宰执拜者尤
  不轻授
  王明清挥麈馀话节度州有三印节度印随本使
  在阙则纳于有司观察印则长吏用之州印则昼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1b 页 WYG0602-0169b.png
  付录事掌用至暮归于长吏凡节度在镇兵仗之
  属则观察属官用本使印判状田赋之属则观察
  属官用本使印签状刺史属县则用州印本使判
  状故命帅必曰某军节度某州管内观察等使某
  州刺史必具此三者言军则专制兵旅言管内则
  专总察风俗言刺史则治其州军此祖宗损益唐
  制军兵之务职守之分俾各归其实也
   谨案唐节度观察使俱带本州刺史是以都府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2a 页 WYG0602-0169c.png
   而兼治州事宋则以知州综诸使务而节度观
   察特为兼判遥领之官则虽节度初除领院降
   麻礼数尤异已非复唐州镇之任而此下如承
   宣观察团练防禦刺史俱无职任特以为武臣
   迁转之次序而已
  宋史职官志经略安抚司经略安抚使一人以直
  秘阁以上充掌一路兵民之事皆帅其属而听其
  狱讼颁其禁令定其赏罚稽其钱谷甲械出纳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2b 页 WYG0602-0169d.png
  名籍
  沈括梦溪笔谈予为鄜延经略使日新一厅谓之
  五司厅延州正厅乃都督厅治延州事五司厅治
  鄜延路军事如唐之使院也五司者经略安抚总
  管节度观察也唐制方镇皆带节度观察处置三
  使今节度之职观察归安抚司处置归经略司
   谨案宋制帅臣任河东陜西岭南路职在绥御
   外藩则为经略安抚使兼都总管以统制军旅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3a 页 WYG0602-0170a.png
   河北及近地则止为安抚使盖经略安抚使正
   如今总督兼巡抚之比而止为安抚使者则如
   今巡抚之比也又宋有制置使或兼经略使或
   以安抚大使兼掌经画边鄙军旅之事宣抚使
   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及统护将帅督视军旅
   之事亦即今总督巡抚之任然俱不常置故不
   著于表而附见于此又转运使宋时称为漕帅
   凡一路边防盗贼刑讼金谷按廉之任无所不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3b 页 WYG0602-0170b.png
   总然其初所职止催科徵赋出纳纲运数事而
   已兹故析入布政司表内而此亦不著云
 辽
  辽史百官志南面方州官某州某军节度使
  王圻续文献通考辽北面著帐郎君有节度使所
  掌非军民事南面节度使设官甚众辽二百馀年
  城郭相望田畴益辟冠以节度承以观察防禦团
  练等使分以刺史县令大略采用唐制其间宗室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4a 页 WYG0602-0170c.png
  外戚大臣之家筑城赐额谓之头下州军惟节度
  使朝廷命之后往往皆归王府
 金
  金史百官志诸总管府谓府尹兼领者都总管一
  员正三品掌统诸城隍兵马甲仗总判府事同知
  都总管一员从四品掌通判府事○诸镇节度使
  一员从三品掌镇抚诸军防刺总判本镇兵马之
  事兼本州管内观察使事其观察使所掌并同府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4b 页 WYG0602-0170d.png
  尹(本志府尹掌宣风/导俗肃清所部)
   谨案金制州有三等其一曰节镇州然特节制
   当州别无支属盖自宋太平兴国初诏废各镇
   支郡后遂相循不改则所谓节镇州者名沿唐
   旧而实与一道置使之制异矣
 元
  元史百官志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
  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督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5a 页 WYG0602-0171a.png
  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
  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
  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
  后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领之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
  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
  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各减一员丞相或置或不
  置尤慎于择人故往往缺焉○河南江北等处行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5b 页 WYG0602-0171b.png
  中书省○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西等处行中
  书省○湖广等处行中书省○陜西等处行中书
  省○四川等处行中书省○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征东等处行中书省
   谨案魏晋有行台后魏谓之尚书大行台别置
   官属唐贞观以后废元设行中书省中或改行
   尚书省所承固有自也征东行省屡置屡废故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6a 页 WYG0602-0171c.png
   云行中书省凡十实十一也又元至正时增置
   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后又续增福建山东
   广西胶东诸处行中书省而各行省长贰亦多
   所添设俱一时之制故不备著
  元史百官志诸路总管府上路达噜噶齐(解见户/部篇)
  总管各一员并正三品下路秩从三品
  续文献通考元都总管之职盖节度使也所掌事
  各不同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6b 页 WYG0602-0171d.png
   谨案元亦有经略使至正十八年命经略使问
   民疾苦招谕寇盗盖即前代宣谕招抚等使之
   比其与宋之经略使节制诸使者异矣
 明
  明史职官志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
  处兼管河道一员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
  粮饷一员总管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一
  员总督陜西三边军务一员总督两广军务兼理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7a 页 WYG0602-0172a.png
  粮饷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一员总督四川
  陜西河南湖广等处军务一员总督浙江福建江
  南兼制江西军务一员总督陜西山西河南湖广
  四川五省军务一员总督凤阳地方兼制河南湖
  广军务一员总督保定地方军务一员总督河南
  湖广军务兼巡抚河南一员总督九江地方兼制
  江西湖广军务一员总督南直𨽻河南山东湖广
  四川军务一员总督河漕兼提督军务一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7b 页 WYG0602-0172b.png
   谨案总督漕运总理河漕二职今已析入漕运
   总督河道总督表内然明之总督漕运兼巡抚
   之职而总理河漕者实亦一总督也故并著之
  雷礼列卿记景泰三年命左都御史王翱总督两
  广事务自总兵以下悉听节制然事平即归非常
  设成化元年命韩雍总理军务兼理巡抚久之雍
  请得文武大臣分理其事于是以陈濂抚广东张
  鹏抚广西而雍专理军务五年御史龚成等言两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8a 页 WYG0602-0172c.png
  广宜设总督兼巡抚乃起雍总督兼巡抚于梧州
  设总府巡抚复不设仍总于总督永为定制
   谨案韩雍总督两广此为专设总督之始若正
   统六年征麓川以兵部尚书王骥总督军务景
   泰元年讨叛苗以巡抚河南副都御史王来总
   督湖广贵州军务俱在王翱为总督之先然皆
   因事而设非定制也明又有经略使不专设有
   兵事则暂敕行事嘉靖中以易州通州昌平州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8b 页 WYG0602-0172d.png
   为三辅各置经略使一员以文臣领之寻罢其
   后主边事者多称经略约如总督之职兹不复
   著
  明史职官志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等
  府一员巡抚浙江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巡
  抚福建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巡抚顺天等府地
  方兼整饬蓟州等处边备一员巡抚保定等府提
  督紫荆等关兼管河道一员巡抚河南等处地方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9a 页 WYG0602-0173a.png
  兼管河道提督军务一员巡抚辽东地方赞理军
  务一员巡抚宣府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巡抚大同
  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巡抚延绥等处赞理军务一
  员巡抚宁夏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巡抚甘肃等处
  赞理军务一员巡抚陜西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巡
  抚四川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一员巡抚湖广等
  处地方兼赞理军务一员巡抚江西地方兼理军
  务一员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39b 页 WYG0602-0173b.png
  巡抚广东地方兼赞理军务一员巡抚广西地方
  一员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
  兼督川贵粮饷一员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川东
  等处地方提督军务一员巡抚天津地方赞理军
  务一员巡抚登莱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巡抚安庐
  地方赞理军务一员巡抚淮扬地方赞理军务一员
  巡抚承天赞理军务一员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
  提督军务一员赞理松潘地方军务一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40a 页 WYG0602-0173c.png
  徐学聚国朝典汇永乐十九年命右都御史王彰
  巡抚河南时有告周府将为不轨者上欲及其未
  发讨之彰曰以臣之愚可不烦兵但得御史三四
  人随臣以往足矣然须奉敕以臣巡抚其地乃可
  于是彰奉敕往巡抚
   谨案王彰奉敕为有明设巡抚之始先是洪武
   二十四年遣皇太子巡抚陜西盖暂一行之非
   定制也宣德中以关中江南等处地大而要特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40b 页 WYG0602-0173d.png
   命官更代巡抚不复罢去后遂与总督同为方
   面大臣当时巡抚兼军务者加提督有总兵地
   方加赞理管粮饷者加总督兼理他如整饬边
   关提督边关及抚治流民总理河道等号皆因
   事特设并无定制观明史所载其初所置巡抚
   如周忱于谦等亦未尝不得其人自中叶以后
   督抚多用廷推率以营求得之又往往交结阉
   人为其私党以致擅作威福朘尅民膏即名挂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41a 页 WYG0602-0174a.png
   弹章者亦多置之不问甚者反加迁擢益无所
   顾忌惟事贪暴殃民而于国是边防一切全不
   为意浸成厉阶积弛已甚我
  国家损益前制大小纲维措置得宜封疆大吏职
   任崇而抡择慎我
 皇上励精图治宵旰勤求无时不以吏治民生为念
   各督抚仰膺
 宠寄祇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41b 页 WYG0602-0174b.png
 德音宣力分猷小廉大法其有勤恪夙著者则考绩
   优叙或
 特赐官衔以示宠励如奉职不称自蹈愆咎则或削
   其冠带或贬其品秩仍留原官以责后效甚或
   至营私骪法则立正宪典以示惩警
 庆让予夺咸禀
 睿裁无不凛肃
  朝章交相感励洵为郅隆之极轨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42a 页 WYG0602-0174c.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五十 第 42b 页 WYG0602-0174d.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