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0602-003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四
  八旗都统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0602-0032a.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0602-0032c.png
   八旗都统
  国朝官制
 八旗都统满洲蒙古汉军旗各一人(从一/品)副都统旗各
 二人(正二/品)
   分掌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旗之政令以宣布教
   养整诘戎兵釐治土田稽覈户口凡八旗次序以
   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
   蓝为下五旗行军蒐狩以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0602-0032d.png
   旗居左为左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居右为
   右翼我
  朝自龙兴东土诸部以次削平归附日众
太祖高皇帝辛丑年始编三百人为一牛录每牛录设额
   真一先是我国出兵校猎不论人数多寡各随族
   党屯寨而行每人各取一矢十人设长一领之其
   长称为牛录额真至是遂以名官寻复定户籍分
   为四旗曰黄旗曰白旗曰红旗曰蓝旗以纯色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0602-0033a.png
  辨乙卯年以初设四旗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增
  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黄白蓝均镶以红红
  镶以白合为八旗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牛
  录设一甲喇额真五甲喇设一固山额真每固山
  额真设左右梅勒额真二人以佐之天聪八年改
  梅勒额真以下为章京惟固山额真如故其随固
  山额真行营马兵定为阿礼哈超哈(此为骁骑/营之始)
  年分设蒙古八旗旗色官制与满洲八旗同崇德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0602-0033b.png
  二年始立汉军二旗四年以汉军二旗分为四旗
  七年定设汉军八旗旗色官制与满洲蒙古八旗
  同顺治十六年铸给八旗都统二十四印十七年
  定制固山额真汉字称为都统梅勒章京汉字称
  为副都统雍正元年改八旗都统印满文固山额
  真字为固山昂邦汉名如旧凡官职除授公差践
  更以上下旗为辨朝祭班列旗籍界止以左右翼
  为辨京城八旗方位左翼自北而东自东而南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0602-0033c.png
  黄旗在安定门内正白旗在东直门内镶白旗在
  朝阳门内正蓝旗在崇文门内右翼自北而西自
  西而南正黄旗在德胜门内正红旗在西直门内
  镶红旗在阜成门内镶蓝旗在宣武门内四周星
  拱以环卫
宸居焉
八旗骁骑参领满洲旗各五人蒙古旗各二人汉军旗
各五人(正三/品)副骁骑参领各如参领之数(正四/品)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0602-0033d.png
  掌受都统副都统之政令以颁于佐领而行之天
  聪八年制管甲喇者即为甲喇章京顺治八年定
  甲喇章京汉字称为恭领满字如旧康熙三十四
  年每甲喇增置委署恭领各一人于世爵佐领等
  员内选用雍正元年改为副参领七年又增置左
  右司掌关防参领旗各二人十三年省
八旗佐领满洲六百八十一人蒙古二百有四人汉军
二百六十六人(正四/品)骁骑校每佐领下一人(正六/品)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0602-0034a.png
  掌稽所治人户田宅兵籍以时颁其职掌初天命
  元年始编置满洲牛录八年增编蒙古牛录天聪
  四年增编汉军牛录八年制管牛录者即为牛录
  章京顺治十七年定牛录章京汉字称为佐领分
  得拨什库汉字称为骁骑校满文如旧佐领所治
  以三百人为率丁口滋生则递有增设今以见数
  计之满洲佐领镶黄旗八十六人(内二人半/个佐领)正黄
  旗九十三人(内一人半个佐领一/人兼办番子事务)正白旗八十六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0602-0034b.png
  人正红旗七十四人镶白旗八十四人镶红旗八
  十六人正蓝旗八十四人(内一人半/个佐领)镶蓝旗八十
  八人(内一人半/个佐领)蒙古佐领镶黄旗二十八人正黄
  旗二十四人正白旗二十九人正红旗二十二人
  镶白旗二十四人镶红旗二十二人正蓝旗三十
  人镶蓝旗二十五人汉军佐领镶黄旗四十一人
  正黄正白二旗各四十人正红旗二十八人镶白
  旗三十人镶红正蓝镶蓝三旗各二十九人佐领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0602-0034c.png
  之制有世袭有公中世袭佐领有四等
 国初各部落长率其属来归授之佐领以统其众爰
  及苗裔者曰勋旧佐领其率众归诚功在旂常得
赐户口者曰优异世管佐领其仅同兄弟族里来归因
  授之以职奕叶相承者曰世管佐领其户少丁稀
  合编佐领两姓三姓迭为是官者曰互管佐领皆
  以应袭者引
见除授公中佐领则因八旗户口蕃衍于康熙十三年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0602-0034d.png
  以各佐领拨出馀丁增编佐领使旗员统之有缺
  则以本旗不兼部务之大臣世爵及五品以上文
  武官内简选除授焉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领催五
  人骁骑二十人弓匠一人鞍匠或铁匠一人汉军
  每佐领下亦领催五人鸟鎗骁骑四十一人抬鹿
  角兵八人每旗藤牌兵一百人炮手四十人
印务参领满洲旗各二人蒙古旗各一人汉军旗各二
(于本旗恭/领内选充)印务章京满洲旗各八人蒙古旗各四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0602-0035a.png
汉军旗各六人(于佐领骁骑校/世职内选充)印务笔帖式满洲旗各
八人蒙古旗各四人汉军旗各六人(于生监甲/兵内选充)随印外
郎满洲汉军旗各一人蒙古旗各二人(于汉军官学/生内考充)
  掌章疏文移案牍及翻译行遣之事雍正七年每
  旗设左右司掌关防参领章京及司务等员十三
  年俱省改设印务恭领章京笔帖式员额乾隆元
  年定
   谨案今制八旗有值年公署岁列都统副都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0602-0035b.png
   衔名奏请
 简派掌八旗会理之事选左右翼官校之贤能者分
   治之领催骁骑掌书钞各举职以从其长课事
   考成岁终则会已结未结之事汇疏以
 闻所属之称职者于每岁更代日咨本旗以应升注
   册立法最为详备谨附识于此
 历代建置
   谨案历代兵制因革纷殊而推其建置之由大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0602-0035c.png
   抵实同名异其有出于特创无所因袭而足为
   亿万世法程者则我
  朝八旗之制是也敬惟
  国家神武开基
  龙兴之初建旗辨色用饬戎行厥后归附既众即
   按行军旗色以定户籍先立四旗寻增建为八
   旗然犹统满洲蒙古汉军而合于一迨后户口
   日繁乃次第编置蒙古汉军八旗合为二十四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0602-0035d.png
   旗制度详备及
 定鼎京师分田授宅辨方正位在内则有亲军前锋
   护军骁骑步军之分左外则有各直省驻防之
   制而悉统之以八旗设官分职教养生成盖以
   旗统人即以旗统兵凡在𨽻乎旗者皆可以为
   兵非如前代有佥派召募之烦而后收兵之用故
   不见异而迁则其心纯壹相观摩而善则其气
   果敢居则环卫周防出则折冲禦侮臂指之使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0602-0036a.png
   磐石之固洵可超越百代垂治亿年规制之善
   实从来所未有非若他官递相依仿有沿革之
   可言谨以周官大司马职及列史兵志所载详
   悉参證惟周之乡遂出军兵农合一者立法最
   为相近秦汉而下改用募军馈饷日以滋繁兵
   民不复相习非骄即弱职此之由虽其得失亦
   有不同而以视今八旗定制俱不啻判若天渊
   并无可比拟于万一者求其约略近似则独唐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0602-0036b.png
   之折冲果毅府差相仿佛而北魏之八部大人
   辽之诸部族节度使金之诸明安穆昆亦犹有
   大辂椎轮之意谨各加采摭著之于篇而其馀
   诸代之无可比附者则并阙而不载亦以见
圣人首出显庸创制其精意所在固有度越古今无能
   媲美者尔
 三代
  周礼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0602-0036c.png
  军将皆命卿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
  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
  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
  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郑康成注军
  师旅卒两伍皆众名也伍一比两一闾卒一族旅
  一党师一州军一乡家所出一人将帅长司马者
  其师吏也凡军师不特置选于六官六乡之吏自
  卿以下德任者使兼官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0602-0036d.png
  周礼地官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乡
  师下大夫四人乡老二乡则公一人乡大夫每乡
  卿一人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党正每党下大夫
  一人族师每族上士一人闾胥每闾中士一人比
  长五家下士一人大司徒之职令五家为比使之
  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
  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
  使之相宾小司徒之职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0602-0037a.png
  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
  赋乡大夫之职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州长各掌
  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党正各掌其党之政令教
  治族师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闾胥各掌其闾之
  徵令比长各掌其比之治○遂人中大夫二人遂
  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
  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0602-0037b.png
  百有二十人遂大夫每遂中大夫一人县正每县
  下大夫一人鄙师每鄙上士一人酂长每酂中士
  一人里宰每里下士一人邻长五家则一人遂人
  掌邦之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
  域沟树之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
  器教之稼穑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及其六畜
  车辇辨其老幼废疾与其施舍者以颁职作事以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0602-0037c.png
  令贡赋以令师田以起政役遂师各掌其遂之政
  令戒禁遂大夫各掌其遂之政令县正各掌其县
  之政令徵比以颁田里以分职事掌其治讼趋其
  稼事而赏罚之鄙师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酂长
  各掌其酂之政令里宰掌比其邑之众寡与其六
  畜兵器治其政令邻长掌相纠相受凡邑中之政
  相赞
  崔灵恩三礼义宗周制天子六乡六遂诸侯大国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0602-0037d.png
  三乡三遂小国一乡一遂乡及遂各万二千五百
  家乡内则立比闾族党州乡之名遂内则立邻里
  酂鄙县遂之名俱有六等异其属官之名者别内
  外也
  易祓周礼总义先王军制调兵必五数出兵必百
  数五家为比则五人之伍五比为闾则五伍之两
  以至五党为州则五旅之师五州为乡则五师之
  军其积数实起于五人之伍不五数不足以调兵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0602-0038a.png
  也百人之卒成一小陈五百人之旅成一中陈二
  千五百人之师成一大陈万二千五百人之军成
  五大陈其积数实起于百人之卒不百数不足以
  出兵也
  孔颖达春秋正义家出一人故乡为一军天子六
  军出于六乡大国三军出于三乡古者用兵天子
  先用六乡六乡不足取六遂六遂不足取公卿采
  邑及诸侯邦国若诸侯出兵先尽三乡三遂乡遂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0602-0038b.png
  不足然后总征境内之兵
  汉书刑法志殷周以兵定天下天下既定设六军
  之众因井田以制军赋地方一里为井井十为通
  通十为成成方十里成十为终终十为同同方百
  里同十为封封十为畿畿方千里有税有赋税足
  以食赋足以兵
  陈祥道礼书先王之于家也既以五家为比为邻
  积之至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为遂其于人也既以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0602-0038c.png
  五人为伍为两积之至万二千五百人而又十家
  为联以联其居十人为联以联其事如此则居作
  相友战守相卫有同心而无离德也管子相齐使
  居则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十里为连十连为乡出
  则五人为伍十伍为戎十戎为卒十卒为旅盖先
  王之遗制然也
   谨案我
  朝八旗之设实创前古所未有而详绎立法之意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0602-0038d.png
   以上稽列代则惟成周之乡遂制军其规模颇
   有相似者盖周人以田定赋以赋出兵征伐𨽻
   之司马伍籍属之司徒居则为比闾族党州乡
   邻里酂鄙县遂以定户役出则为伍两卒旅师
   军以敌王忾其兵即六乡六遂之民其官即乡
   大夫遂大夫州长县正之属法令简而心志壹
   故其恩足相恤义足相救服容相别音声相识
   无事则各安其作息之常有事则战无不克洵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0602-0039a.png
   一代之良法也特是周制王畿千里为六十四
   万井五百一十二万家家一夫为五百一十二
   万夫以此夫众而供万乘之赋为七家而赋一
   兵则亦未必民皆可战
  国家八旗分建教育精详凡在𨽻籍于旗者无不
   可以膺折冲之选其风俗淳厚有勇知方视周
   之盛时较为过之至于设官分职则虽不袭古
   制而自有相合者如今之都统副都统颇近乡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0602-0039b.png
   师乡大夫遂人遂师遂大夫之职恭领副参领
   颇近州长县正党正鄙师之职佐领颇近族师
   闾胥酂长里宰之职骁骑校颇近比长邻长之
   职而小司徒所谓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
   胥以令贡赋者其职掌所在亦复约略相同仰
   见
 圣朝制作建诸天地考诸三王洵所谓揆一源同若
   合符节者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0602-0039c.png
  周礼夏官司常师都建旗
  周礼地官遂人若起野役则令各帅其所治之民
  而至以遂之大旗致之
  刘熙释名熊虎为旗旗期也军将所建象其猛如
  熊虎与众期其下也
   谨案史记天官书正义河鼓两旗左旗九星在
   河鼓左右旗九星在河鼓右皆天之旗鼓以为
   旌表又九斿九星在玉井西南则天子之兵旗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0602-0039d.png
   也故自古圣人皆宪天垂象以旗为莅军徵众
   之物
  本朝始立八旗其取义实本于此谨附识大略以
   明
  昭代创建隆规有与天地合其德者也
 秦(未置/)
 汉(未置/)
 三国(未置/)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0602-0040a.png
 晋
  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秦王坚拜
  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胡三省注都统官
  名起于此
   谨案秦王坚选良家子年二十以下有材勇者
   拜羽林郎得三万馀骑故为赵盛之特设是官
   以领之与八旗之制本不相合然都统官号实
   肇见于此故附载以著权舆所自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0602-0040b.png
 宋齐梁陈(未置/)
 北魏
  魏书官氏志昭成即位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
  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
  大人以统摄之时帝弟觚监北部子实君监南部
  分民而治若古之二伯焉太祖登国元年因而不
  改南北犹置大人对治二部是年置都统长领殿
  内之兵天兴元年十二月置八部大人于皇城四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0602-0040c.png
  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谓之八国天赐元年
  十一月以八国姓族难分故国立大师小师令辨
  其宗党品举人才四年增置侍官命取八国良家
  有器望者充之
  资治通鉴宋高祖永初三年魏典东西部刘絜营
  阳王景平元年魏世祖以襄城公卢鲁元会稽公
  刘絜司卫监尉眷散骑常侍刘库仁等八人分典
  四部胡三省注四部东西南北四部也魏初置四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0602-0040d.png
  部大人坐王庭决辞讼以言语约束刻契纪事无
  囹圄考讯之法犯罪者皆临时决遣后又有八部
  大人既得中原建平城为代郡分布八部于畿内
  魏书太祖本纪登国元年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
  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天赐三年发八部男丁筑
  灅南宫
  魏书贺狄干列传稍迁北部大人登国初与长孙
  嵩为对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0602-0041a.png
   谨案魏书称北魏初安帝统国诸部有九十九
   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乃
   分其氏七族之兴自此始其后又分南北部又
   分为南北东西四部各置大人寻又改为八部
   谓之八国亦设大人以领之其制颇与今八旗
   相近其各部大人即如今之都统而八国各置
   大师小师即如今之参领佐领也特当时规制
   率略迁洛以后顿忘旧风八部之在平城者无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0602-0041b.png
   所统率以致六镇沦胥政归高氏代都旧姓竟
   不能共效干城亦可以见其建置之不善矣至
   魏以都统长领殿内之兵则都统已为常设之
   职亦与符秦之以行军暂置者不同也
 北齐(未置/)
 后周
  马端临文献通考周太祖辅西魏时用苏绰言始
  仿周典置六军籍六等之民择魁健材力之士以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0602-0041c.png
  为之首尽蠲租调而刺史以农隙教之合为百府
  每府一郎将主之分为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
  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将军统二开府一柱国主
  二大将军复加持节都督以统焉凡柱国六员众
  不满五万人
   谨案后周始仿三代寓兵于农之意创设府兵
   虽其初亦籍民为之与今八旗之制不合然其
   上下统治之法亦颇有相近者盖郎将主一府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0602-0041d.png
   如今之佐领开府领一军如今之恭领而柱国
   大将军则今之都统副都统也
 隋
  隋书百官志亲卫府置开府一人有长史司马录
  事及仓兵等曹参军法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
  三人诸府皆领军坊每坊置坊主一人佐二人每
  乡团置团主一人佐二人炀帝即位改诸鹰扬府
  骠骑为鹰扬郎将车骑为鹰扬副郎将鹰扬每府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WYG0602-0042a.png
  置越骑校尉一人掌骑士步兵校尉二人领步兵
  又改副郎将并为鹰击郎将
  文献通考隋兵制仍周府兵之旧而加润色诸府
  之兵有郎将副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又别置折
  冲果毅此府兵之大略也
   谨案隋仍用府兵之制其郎将以下诸官与后
   周略同惟坊主团主则后周所未及盖使各掌
   其坊团之事正如周官之有比长邻长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2b 页 WYG0602-0042b.png
 唐
  新唐书兵志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
  军府领之析关中为十二道皆置府置将副各一
  人以督耕战以车骑府统之六年以天下既定遂
  废十二军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居岁馀十
  二军复而军置将军一人军有坊置主一人以检
  察户口劝课农桑太宗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
  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凡天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3a 页 WYG0602-0042c.png
  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
  六十有一皆以𨽻诸卫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
  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
  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
  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
  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火备六驮马凡火具乌布
  幕铁马盂布槽锸钁凿碓筐斧钳锯皆一甲床二
  䥥二队具火钻一胸马绳一首羁足绊皆三人具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3b 页 WYG0602-0042d.png
  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大觿毡帽毡装行縢
  皆一麦饭九斗米二斗皆自备并其介胄戎具藏
  于库有所征行则视其入而出给之其番上宿卫
  者惟给弓矢横刀而已凡民年二十而兵六十而
  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其馀为步兵武骑排䂎
  手步射其𨽻于卫也左右卫皆领六十府诸卫领
  五十至四十其馀以𨽻东宫六率凡发府兵皆下
  符契州刺史与折冲勘契乃发若全府发则折冲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4a 页 WYG0602-0043a.png
  都尉以下皆行不尽则果毅行少则别将行当给
  马者官予其直市之刺史折冲果毅岁阅不任战
  事者鬻之以其钱更市不足则一府共足之凡当
  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五百里为五番千
  里七番一千五百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为十二
  番皆一月上若简留直卫者五百里为七番千里
  八番二千里十番外为十二番亦月上元宗开元
  六年始诏折冲府兵每六岁一简自高宗武后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4b 页 WYG0602-0043b.png
  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
  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
  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天宝以后折冲诸府至
  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其后徒有兵
  额官吏而戎器驮马锅幕糗粮并废矣初府兵之
  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
  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
  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5a 页 WYG0602-0043c.png
  渐绝祸乱之萌也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
  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
  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
  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
  然者以此也
  新唐书百官志诸卫折冲都尉府每府折冲都尉
  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各一人长史各
  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校尉五人旅帅十人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5b 页 WYG0602-0043d.png
  正二十人副队正二十人折冲都尉掌领属备宿
  卫师役则总戎资粮点习以三百人为团一校尉
  领之左右果毅都尉掌贰都尉每府录事一人府
  一人史二人
   谨案唐之府兵一寓于农其居处教养畜材待
   事动作休息皆有节目说者谓历代以来最为
   良法推其所自盖亦本周官乡遂出军之法而
   变通之而其兵皆𨽻十六卫以番上宿卫则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6a 页 WYG0602-0044a.png
   今亲军前锋护军之皆统于八旗其规制亦颇
   有相似者特十六卫将军专领禁兵近今领侍
   卫大臣及前锋护军统领之职而不可以当八
   旗都统惟折冲果毅二都尉各领一府虽其秩
   止四品而以职掌论之实为今都统副都统之
   比故当时大将如薛仁贵王忠嗣郭知运张守
   圭哥舒翰邢君牙段秀实王方翼杨朝晟等皆
   曾领此职亦可知其选之非轻矣至别将如今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6b 页 WYG0602-0044b.png
   参领每团各一校尉如今佐领而队正如今之
   骁骑校其体制大小亦有差相仿佛者谨并著
   之于表以见唐代府兵散居诸道远不及我
  朝之八旗劲旅环拱京城而史称其番调有时教
   阅有法统御有律团伍有籍则其制兵之术固
   犹为彼善于此也
  旧唐书百官志都统乾元中始置或总五道或总
  三道上元末省大中后讨徐州以康承训讨黄巢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7a 页 WYG0602-0044c.png
  以王铎皆为都统
  李涪刋误辛丑岁大驾在蜀以巨寇未殄命中书
  令王铎仗节镇滑台且统关东诸将收复京国时
  有论曰京西北言统者三四人虑不禀铎之节制
  宜立其号曰都都统自秦汉已降将相统戎盖多
  无有都都统之号所引故事则曰先帝时命李可
  及为都都知此则故事也然中令急于殄寇不以
  是为辱曷不曰诸军四面行营都统制帅之号莫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7b 页 WYG0602-0044d.png
  过于斯
  资治通鉴僖宗中和二年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
  道行营都都统通鉴考异旧纪传新传铎为都都
  统新纪作都统实录初除及罢时皆为都统中间
  多云都都统又西门思恭为都都监按此时诸将
  为都统者甚多疑铎为都都统是也
  王应麟玉海唐天宝末置天下兵马大元帅都统
  朔方卢龙节度都统之名始于此乾元元年李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8a 页 WYG0602-0045a.png
  为都统淮南江东西节度使都统之官始于此唐
  制或总五道或总三道又有行营都统副都统一
  时兵兴称谓不一
  叶梦得石林燕语唐乾元中以户部尚书李峘为
  都统淮南江东江西节度使始立都统之号其后
  以节度使充者建中二年李勉以汴州节度使充
  汴宋滑亳河阳等道都统是也宰相充者中和二
  年王铎以司徒中书令为京城四面诸道行营兵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8b 页 WYG0602-0045b.png
  马都统是也
   谨案唐时始以都统为军帅之号惟仗钺专征
   者始得授以此职与今八旗都统不同然称名
   沿革所由未可槩略今并附识于此
 五季(未置/)
 宋(未置/)
 辽
  辽史营卫志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9a 页 WYG0602-0045c.png
  而居合族而处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类是也
  有部而族者奚王室韦之类是也有部而不族者
  托里(蒙古语镜也原/作特里今改正)特默(蒙古语驼也原/作特勉今改正)(满洲/语山)
  (后丛林也原作/稍瓦今改正)哈准(满洲语器械之械也/原作葛术今改正)之类是
  也有族而不部者约尼(满洲语全也原/作遥辇今改正)九帐皇族
  三父房是也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至聂
  哷(满洲语单弱也原/作涅里今改正)始置部族各有分地太祖之
  兴以德哷勒(索论语脸也原/作迭剌今改正)部强炽析为五院六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29b 页 WYG0602-0045d.png
  院奚六部以下多因俘降而置胜兵甲者即著军
  籍分𨽻诸路详衮统军招讨司各安旧风狃习劳
  事不见纷华异物而迁故家给人足戎备整完虎
  视四方强朝弱附部族实为爪牙云○辽内四部
  族约尼九帐族横帐三父房族国舅帐巴哩伊苏
  济勒(蒙古语巴哩执长也伊苏九数也济/勒年也原作拔里乙室已今改正)族国舅
  部族○太祖二十部二国舅升帐分止十八部五
  院部𨽻北府饧林(满洲语精锐也原/作石烈今改正)四六院部𨽻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0a 页 WYG0602-0046a.png
  北府锡林四伊实(唐古特语智慧也/原作乙室今改正)部𨽻南府锡
  林二丕勒(满洲语数衍也/原作品今改正)部属西北路招讨司锡
  林二卓特(原作楮特今从八/旗氏族通谱改正)部属西北路招讨司
  锡林二威(唐古特语丛林也/原作乌隗今改正)部属东北路招讨司
  锡林二纳喇(原作□剌今从八/旗氏族通谱改正)部属西南路招讨
  司锡林二图鲁卜(蒙古语形势也原/作突吕不今改正)部属西北路
  招讨司锡林二图吉(满洲语云也原/作突举今改正)部𨽻南府锡
  林二奚王六部五帐分𨽻北府○圣宗三十四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0b 页 WYG0602-0046b.png
  以旧部族置者十六增置十八
  辽史百官志部族详见营卫志设官之制具如左
  ○大部族○某部大王本名额尔奇木(蒙古语贵/也原作夷)
  (离堇今/改正)某部左宰相某部右宰相某部太师某部
  太保某部太尉某部司徒本名特哩衮(蒙古语头/也原作惕)
  (隐今/改正)○某部节度使司某部节度使某部节度副
  使某部节度判官○某部族详衮司某部族详衮
  某部族都监某部族将军某部族小将军○某锡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1a 页 WYG0602-0046c.png
  林某锡林额尔奇木某锡林玛尔布(唐古特语红/色也原作麻)
  (普今/改正)亦曰马步本名锡林达尔罕(蒙古语凡有勤/劳者免其差役)
  (之谓原作达/剌干今改正)某锡林牙书○某密拉(满洲语洞开/也原作弥里)
  (今改/正)密拉乡也某密拉详衮本曰穆特布(满洲语/令其成)
  (就也原作马/特本今改正)○小部族○某部族司徒府某部族
  司徒某部族司空○某部族节度使司○某部族
  详衮司○某锡林详衮(原作令稳/今改正)玛尔布牙书○
  某密拉详衮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1b 页 WYG0602-0046d.png
   谨案辽部族有大小之分又多分居边境兼辖
   于统军招讨各司与今八旗之制较为不同然
   设官分职其规模亦颇相近如诸部所属之锡
   林其数互有多寡盖即如今之编设佐领而帐
   分诸部族则如今之有上三旗也
  辽史百官志辽北面行军官有行军都统所行军
  都统行军副都统
   谨案都统副都统之名至辽而始备金初之伐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2a 页 WYG0602-0047a.png
   辽也以贝勒杲为内外诸军都统宗翰宗磐副
   之而伐宋之役以宗望为南京路都统刘彦宗
   为汉军都统其馀军官多用此名盖亦沿辽之
   制而加详者也
 金
  金史兵志金之初年诸部之民无它徭役壮者皆
  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
  部内及遣使诣诸贝勒(满洲语管理家人之/称原作孛堇今改正)徵兵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2b 页 WYG0602-0047b.png
  凡步骑之仗糗皆取备焉其部长曰贝勒行兵则
  称曰明安穆昆(解俱见理藩院即/仿佛今之佐领)从其多寡以为
  号穆昆之副曰富禄伊(满洲语多馀也原作蒲里/衍今改正即仿佛今之骁)
  (骑校/也)士卒之副从曰伊勒希(满洲语副也原作/阿里喜今改正)
  卒之数初无定制至太祖即位之二年既以二千
  五百破耶律色实(满洲语豆面剪子股/也原作谢十今改正)始命以三
  百户为穆昆穆昆十为明安继而诸部来降率用
  明安穆昆之名以授其首领而部伍其人出河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3a 页 WYG0602-0047c.png
  战兵始满万而辽莫能敌矣及东京既平山西继
  定内收辽汉之降卒外籍部族之健士尝用辽人
  额哩页(蒙古语花纹也原/作讹里野今改正)以北部百三十户为一
  穆昆汉人王六儿以诸州汉人六十五户为一穆
  昆王伯龙及高从祐等并领所部兵为一明安至
  天会二年宗望恐风俗糅杂民情弗便乃罢是制
  诸部降人但置长吏以下从汉官之号五年伐宋
  之役调燕山云中中京上京东京辽东平州辽西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3b 页 WYG0602-0047d.png
  长春八路民兵𨽻诸万户其间万户亦有专统汉
  军者熙宗皇统五年又罢辽东汉人渤海明安穆
  昆承袭之制浸移兵柄于国人乃分明安穆昆为
  上中下三等宗室为上馀次之至海陵庶人天德
  二年省并中京东京临潢咸平泰州等路节镇及
  明安穆昆削上中下之名但称为诸明安穆昆循
  旧制间年一徵发以补老疾死亡之数贞元迁都
  遂徙上京路太祖辽王宗干秦王宗翰之明安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4a 页 WYG0602-0048a.png
  为哈济(解具领/倖卫篇)明安及右谏议沃哩布(满洲语存/留也原作)
  (乌里布/今改正)明安太师勖宗正宗敬之族处之中都沃
  伦(满洲语马肚带也/原作干论今改正)和尚呼喇(蒙古语雨也原/作胡剌今改正)
  国公太保昂詹事乌哩页(蒙古语请也原作/乌里野今改正)辅国
  博勒和(满洲语洁净也原/作勃鲁骨今改正)定远苏勒库(满洲语花/架也原作)
  (许烈故/今改正)杲国公伯特(满洲语无能为者之/称原作勃迭今改正)八明安
  处之山东阿噜(蒙古语山阴也原/作阿鲁今改正)之族处之北京
  谙达(满洲语夥伴也原/作按达今改正)族属处之河间皆授田牛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4b 页 WYG0602-0048b.png
  使之耕食以藩卫京国世宗大定初散契丹𨽻诸
  明安穆昆十五年遣吏部郎中富察乌珲(富察原/作蒲察)
  (今从八旗氏族通语改正乌珲满/洲语包里也原作兀虎今改正)等十人分行天
  下再定明安穆昆户每穆昆户不过三百七穆昆
  至十穆昆置一明安二十年以祖宗平定天下以
  来所建立明安穆昆因循既久其间有户口繁简
  地里远近不同又自正隆之后所授无度及大定
  间亦有功多未酬者遂更定以诏天下复命新授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5a 页 WYG0602-0048c.png
  者并令就封其穆昆人内有六品以下职及诸局
  承应人皆为迁之三从以上族人愿从行者明安
  不得过十户穆昆不得过六户二十一年诏遣大
  兴尹完颜托果斯(蒙古语孔雀也原/作迪古速今改正)迁河北东路
  两明安上曰朕始令移此欲令与女直户相错安
  置久则自相姻亲不生异意此长久之利也今者
  伊玛(蒙古语小羊也原/作移马今改正)河相错以居甚符朕意而
  约罗(蒙古语藏狗也原/作遥落今改正)河明安不如此可再遣兵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5b 页 WYG0602-0048d.png
  部尚书张纳延(蒙古语八十数也/原作那也今改正)按视其地以杂
  居之二十三年迁山东东路八穆昆处之河间其
  弃地以山东东路特赫(满洲语潦水也原/作忒黑今改正)河明安
  下扎哈(满洲语刀船也原/作□荅今改正)穆昆额勒敏(满洲语劣/马也原作)
  (移里闵/今改正)鄂勒欢(满洲语乾燥也原/作鲁浑今改正)明安下锡布(满/洲)
  (语今塞也原作/翕浦今改正)穆昆佛们(满洲语唇也原作/付母温今改正)山穆
  昆九村人户徙于琉僧安和二穆昆之旧地上尝
  以率宾呼尔哈(解具奉天/将军篇)人骁勇可用二十四年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6a 页 WYG0602-0049a.png
  以上京地广而腴遂迁率宾一明安呼尔哈一明
  安二十四穆昆以实之盖欲上京兵多它日可为
  缓急之备也当其时多易置河北山东所屯之旧
  括民地而为之业户颁牛而使之耕畜甲兵而为
  之备乃大重其权授诸王以明安之号或新置者
  特赐之名制其奢靡禁其饮酒习其骑射储其粮
  糒其备至严也是时宗室户百七十明安二百二
  穆昆千八百七十八户六十一万五千六百二十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6b 页 WYG0602-0049b.png
  四所谓渤海军则渤海八明安之军所谓奚军者
  奚人约尼扎古雅(蒙古语欲咬之谓原/作昭古牙今改正)九明安之
  兵也
  金史百官志诸明安(穆昆/𨽻为)明安从四品掌修理军
  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司吏四人译一人塔玛(索/伦)
  (语行围收合也原/作挞马今改正)差役人数并同旧例诸穆昆从
  五品掌抚辑军户训练武艺女直司吏一人译一
  人塔玛○诸部族节度使节度使一员从三品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7a 页 WYG0602-0049c.png
  制各部镇抚诸军节度副使一员从五品判官一
  员知法一员○诸糺详衮一员从五品掌守戍边
  堡馀同穆昆皇统八年六月设本班左右详衮定
  为从五品默济格(满洲语传信之谓也/原作么忽今改正)一员从八
  品掌贰详衮司吏三人实纳昆(蒙古语实纳新也/昆人也原作习尼)
  (昆今/改正)掌本糺差役等事塔玛随从也○诸额尔奇
  木(解见/上)司额尔奇木一员从八品分掌部族村寨
  事司吏女直一人汉人一人实纳昆塔玛○诸图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7b 页 WYG0602-0049d.png
  哩(满洲语豆也原/作秃里今改正)图哩一员从七品掌部落词讼
  访察违背等事女直司吏一人通事一人
   谨案金之部伍似近本
  朝八旗子弟兵以其三百户为穆昆穆昆十为明
   安与今之参领佐领相近其以契丹汉人及渤
   海军奚军俱设明安与今之蒙古汉人并列八
   旗相近然天会以后屡设屡罢又散处中都上
   京西京河北山东河东陜西诸州县此疆彼界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8a 页 WYG0602-0050a.png
   失所统辖法制未能严密稽核未能精详其视
   我
  朝八旗之部伍整肃体制相维尽统领之方效指
   臂之用不可同日语也辽制有部有族部族所
   属有锡林元亦有蒙古军特默齐军于编置部
   伍规模亦约略近似顾条制尚多疏略岂如我
  朝规制以旗𨽻人即以旗𨽻兵统之以八分之以
   二十四意精法善备极严密可以为亿万世法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8b 页 WYG0602-0050b.png
   则乎
 元
  元史兵志元初有蒙古军特默齐(蒙古语牧驼人/也原作探马赤)
  (今改/正)军蒙古军皆国人特默齐军则诸部族也其
  法家有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佥
  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
  屯聚牧养孩幼稍长又籍之曰渐丁军既平中原
  发民为卒是为汉军或以贫富为甲乙户出一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9a 页 WYG0602-0050c.png
  曰独户军合二三而出一人则为正军户馀为贴
  军士卒之家为富商大贾则又取一人曰馀丁军
  或取匠为军曰匠军或取诸侯将校之子弟充军
  曰质子军又曰图噜格(蒙古语质物也原/作秃鲁华今改正)军是皆
  多事之际一时之制天下既平尝为军者定入尺
  籍伍符不可更易以兵籍系军机重务汉人不阅
  其数虽枢密近臣职专军务者惟长官一二人知
  故有国百年而内外兵数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39b 页 WYG0602-0050d.png
   谨案元之军制本由佥发故随时调遣并无一
   定之籍其所谓蒙古军特默齐军者亦但有是
   名其实征戍之法与汉军无殊未尝别为条制
   也
 明(未置/)
   谨案明代京兵三大营曰五军曰三千曰神机
   后变为十二团营又变为两官厅其兵则紏集
   市侩全无纪律其提督坐营等官亦多世胄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40a 页 WYG0602-0051a.png
   裤虽其制亦略似我
  朝之步军统领管辖五营而军务尽领于内监腐
   身熏子掣肘戎行至营中将卒类为中官私人
   毫不知兵滥耗名粮注名买替溷充册籍一旦
   有事相率溃奔将不知兵兵不习将所谓三大
   营者有其名而失其实京兵之弱莫有如明代
   之甚者盖缘明制召募乌合本无部伍子弟可
   备简择之人辽金元有其人而立法未臻详备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四十四 第 40b 页 WYG0602-0051b.png
   岂如我
  国家八旗劲旅法良制密平时则守卫巡防征讨
   则折冲禦侮有治人且有治法者乎明之京兵
   营制虽不可与八旗同言并论要其因仍积弱
   不能自振可为鉴戒故特附著于此以揭其弊
   焉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