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601-04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三
  翰林院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601-0437a.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601-0437c.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601-0438a.png
   翰林院
  国朝官制
 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初制/正五)
 (品以兼礼部侍郎衔为正三品/后与内阁学士俱升为从二品)侍读学士满洲汉人各
 三人(初制从五品雍正三年定/为从四品侍讲学士同)侍讲学士满洲汉人各
 三人
   掌
  国史图籍制诰文章之事凡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601-0438b.png
  南书房侍直
  尚书房教读自读讲学士以下咸得预选祭告

庙神祇则拟上祝文恭上
徽号
 册立
 册封则拟上
 册文宝文内外文武官碑文祭文皆撰词以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601-0438c.png
进而行之修辑诸书则以掌院学士充总裁官读讲学
  士以下充纂修官其直省考官及提督学政磨勘
  乡会试卷凡翰林官皆预焉
 国初设文馆于
 盛京天聪十年改建内三院顺治元年设翰林院置
  汉人掌院学士一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各一人
  二年省并内三院十五年复设如元年制增置满
  洲掌院学士一人汉人侍读侍讲学士各二人十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601-0438d.png
  八年仍省入内三院康熙九年始定设翰林院增
  置满洲侍读侍讲学士各三人二十八年五月以
  大学士徐元文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始用重
  臣兼领自乾隆元年以来皆以大学士及尚书侍郎
特简兼摄以重其任其学士员额不别加除授凡满洲
  读讲学士侍读侍讲等缺用各部应升科目出身
  之郎中等官一人庶吉士出身之翰林官一人分
  班递补汉人则皆由编修检讨序升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601-0439a.png
侍读满洲汉人各三人(初制正六品雍正三年/定为从五品侍讲同)侍讲满
洲汉人各三人修撰编修检讨无定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
(从七/品)
  掌撰述编辑儤直
 经幄顺治元年置汉人侍读侍讲各二人十五年各
  增置一人康熙九年增置满洲侍读侍讲各三人
  修撰以授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编修以授第一甲
  第二第三名及第二甲进士检讨以授三甲进士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601-0439b.png
  皆以庶吉士散馆者充之其试博学鸿词科入式
  及奉
特旨改馆职者亦间得除授不为定额
庶常馆教习大臣满洲汉人各一人小教习翰林官六
人庶吉士无定员
  凡每科
 殿试传胪后集诸进士于
 保和殿试以论诏奏议诗赋录其佳者进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601-0439c.png
御掌院学士乃以诸进士引
见蒙
擢者改为庶吉士入馆分清汉书肄业不任以事吏部
  疏请
简用大臣二人掌教习事月考其学业而成就之以侍
  读侍讲以下学优品端者分司训课比三年期满
  教习大臣疏请散馆试以诗赋
上亲定甲乙越日引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601-0439d.png
见留馆者授职馀以主事知县用有差
 国初教习多以内院学士为之侍读等亦间有预者
  自康熙九年后皆以掌院学士领其事而内阁学
  士时参用焉六十一年辛丑科始以工部尚书陈
  元龙领教习事嗣后尚书侍郎之不兼院事者均
  得为之皆由
特简无常制小教习始置于康熙三十三年雍正八年
  停罢乾隆十年复置如庚戌以前定例皆教习大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601-0440a.png
  臣会同掌院学士抡选
 奏充焉
典簿厅典簿满洲汉人各一人(从八/品)孔目满洲汉人各
一人(从九/品)待诏厅待诏满洲汉人各一人(从九/品)
  典簿掌出纳文移孔目掌收贮图籍待诏掌校对
  章疏文史顺治元年置汉人典簿孔目十五年复
  增置满洲汉人待诏及满洲典簿孔目
笔帖式满洲四十人汉军四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601-0440b.png
  初制满洲四十八人汉军八人康熙三十四年省
  满洲八人汉军四人(职事具/吏部篇)
   谨案翰林院不设司属凡有陈奏及往来文牒
   旧例以典簿笔帖式具稿呈堂雍正元年以官
   轻滋弊令掌院学士于俸浅编修检讨内择才
   守优长者满洲汉人各二人充作司官名曰办
   院事后复增置协办院事二人由掌院学士抡
   充有阙递补以非院官正额故不入于表谨附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601-0440c.png
   识于此
 历代建置
   谨案翰林院为儒臣华选前代为是官者多视
   朝廷简用而未尝设为定制自汉以来或在内
   省或在外司或为专职或为兼领其建置纷殊
   名号同异未可仆数世之缀述旧闻者以其均
   有文翰耑司一槩徵引以为词林故事而详考
   其实与今之翰林院固有未能一一相准者盖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601-0440d.png
   尝折衷而𣙜论之自古文学之任为儒臣典领
   者曰制诰曰国史曰撰辑曰书籍大约不外此
   数端而又有侍从左右以备顾问者则并无定
   制综其大槩如周之左右史及汉东观唐宋史
   馆之类为国史之任历代著作为撰辑之任汉
   魏以来秘书及唐宋昭文集贤之类为书籍之
   任皆有省署员额为职事官如汉之待诏金马
   门诸吏文学及宋总明观梁寿光殿陈西省北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601-0441a.png
   齐文林馆后周麟趾殿之类则即所谓侍从左
   右者皆用他官入直而未尝置为定职若夫翰
   林之名则其初专为制诰而设盖自周官内史
   掌策命外史掌外令已为珥笔权舆汉魏以来
   职在尚书中书至唐特建翰林院于禁中置学
   士以专司内命而翰林之官始重沿袭至今称
   为华选然唐宋所谓翰林学士者其职在于参
   受密命发演丝纶乃如今军机大臣之承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601-0441b.png
 旨书宣而于他事固无所预故其时国史著作之官
   仍以文史著述各守职司别为一署不相统摄
   自明代改定官制举历代所为国史著作之属
   悉废不置独并其所掌于翰林院于是翰林遂
   为职事官虽沿用唐宋学士院旧名其实即历
   代国史著作之任与唐宋之典内庭书诏者迥
   不相同矣我
  朝稽古建官斟酌尽善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601-0441c.png
  国初翰林与内阁通为内三院其后改设专署而
   凡
 诏册词命之事尚多由院撰拟虽其事皆唐宋中书
   所行之外制与学士院内命稍殊而典诰司存
   实与翰林本制相合至侍从禁近自康熙十六
   年始
命侍讲学士张英等入直
  南书房嗣后供奉笔墨者率由词臣抡选即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601-0441d.png
 擢至卿贰亦称
  内廷翰林实为西清专职盖如古侍中待诏之比
   而
 恩遇倍优谨采摭崖略与史馆著作省诸官同加考
   覈著之于表以徵沿革至秘书职司典籍前代
   以为儒臣贴职仅属虚名今则
  册府宏开琅环萃美鼎建
  崇阁缥帙充盈创置官僚用专职守文治之盛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601-0442a.png
   古无俦故秘书监三馆诸官悉别系之
  文渊阁诸阁职表内以符其实而说书进讲及起
   居郎舍诸职则又别以
 经筵
 日讲
 起居注官合为一表次之于后俾儒官职事异同分
   合开卷釐然永昭
  右文之盛轨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601-0442b.png
 三代
  孔颖达春秋正义礼记内则称五帝有史官吴华
  覈曰五帝三王皆立史官
  后汉书班彪传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
  司典籍
  周礼春官内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
  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四
  人徒四十人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凡命诸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601-0442c.png
  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
  之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内史掌书王命遂
  贰之(郑康成注赞为之为之辞也以方出之以方/版书而出之贾公彦疏王有诏敕则副写一)
  (通藏之以/待校勘也)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
  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
  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若以书使于四方
  则书其令(郑康成注外令王命下畿外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三皇五)
  (帝之书左传所/谓三坟五典)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601-0442d.png
   谨按王子年拾遗记称黄帝置四史以主图籍
   其后代有史官俾领典册之任今翰林院专掌
   文翰其源实本于此然世称翰林官为太史则
   稽之古制殊未尽然盖周官五史虽以太史为
   之长而其职专在稽天道以建典则与司记载
   者全不相符故汉魏以来其名专属之日官而
   词臣珥笔者未尝沿以为号惟内史掌策命外
   史掌外令及书志即如后世制诰书籍皆为今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601-0443a.png
   翰林院之一职故互见于此表焉(内史又见内/阁篇外史又)
   (见阁文渊/阁 职篇)
 秦
   谨按册府元龟称战国之世咸有史官秦并天
   下有太史令胡母敬之然秦之太史令自掌天
   文并非秉笔之任唐六典称周末凌替史官放
   绝秦灭先王之典其制莫存者是也今故不著
   于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601-0443b.png
 汉
  汉书严助传武帝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虞
  邱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
  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助为会稽太守上
  书愿奉三年计最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文及
  作赋颂数十篇
  汉书东方朔传朔待诏公车久之使待诏金马门
  稍得亲近以为常侍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601-0443c.png
  汉书枚乘传乘子皋上书自陈帝召入见待诏拜
  为郎从行离宫馆临山泽弋猎上有所感辄使赋
  之
  汉书王褒传宣帝时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
  召高材刘向张子儒华龙柳褒等待诏金马门
  汉书萧望之传周堪白令郑朋待诏金马门
   谨按汉时翰林未有专官而武帝令贤良文学
   待诏金马门应制奏赋即马端临所谓以言语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601-0443d.png
   文字被顾问者盖如今
  内廷翰林之职也至西汉太史令属太常乃术数
   之官不司著述故司马迁亦自称近于卜祝之
   间其所著书大抵私家撰述并无纂辑之职实
   与今翰林官不同故别系之钦天监篇不著于
   此表
  汉书西域传诸大夫郎为文学者颜师古注为文
  学谓学经书之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601-0444a.png
  汉书霍光传诸吏文学光禄大夫臣迁太中大夫
  臣德等
   谨按汉制诸吏为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
   夫将都尉郎中无员汉仪注谓诸吏给事中日
   上朝谒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其职最称亲
   近诸吏文学者盖以文学之臣选为诸吏正如
   今翰林官之入直
  内廷者耳至当时如严助朱买臣为中大夫虞邱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601-0444b.png
   寿王为中郎主父偃徐乐严安为郎中皆以文
   章经术侍从左右盖即西域传所称诸大夫郎
   为文学者也
  徐坚初学记东汉图籍在东观名儒硕学多著作
  东观然皆他官假著作之名而未立著作之官
  后汉书延笃传笃以博士徵拜议郎与朱移边韶
  共著作东观
  后汉书卢植传植徵拜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磾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601-0444c.png
  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并在东观续汉记
   谨按后汉东观典司著述即今翰林之职然不
   置省署僚属仅以他官兼之而已至学士之名
   旧说以为始于汉之鸿都门然考后汉书灵帝
   开鸿都门学召诸生之能为尺牍词赋及工书
   鸟篆者处其中故灵帝纪有光和九年始置鸿
   都门学生之文盖指鸿都诸生而言非学士
   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601-0444d.png
  马端临文献通考汉张酺侍讲御前有号无名
  方以智通雅汉有讲郎侍讲所自也章帝诏高才
  生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张辅子蕃以
  郎侍讲赵典拜议郎侍讲禁内此其端矣
   谨按侍讲之名起于东汉范书所载如刘宽郅
   恽胡宪桓郁桓彬杨赐黄琼荀悦孔融等或侍
   讲殿中或侍讲禁中或侍讲华光殿不可殚数
   然皆以他官兼领未为员额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601-0445a.png
 三国
  册府元龟蜀有王崇补东观令
  三国蜀志许慈传先主定蜀鸠合典籍许慈胡潜
  并为学士与孟光来敏等典掌旧文
  三国魏志明帝本纪青龙四年夏四月置崇文观
  徵善属文者以充之
  三国魏志王肃传肃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
  册府元龟魏明帝太和中诏置著作郎一人佐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601-0445b.png
  一人并隶中书省专掌国史亦有他官兼领卫觊
  以待中充著作是也其后增佐郎为三人
  三国魏志三少帝纪正始四年讲尚书经通赐侍
  讲者有差
  三国吴志薛莹传莹徙广州还为左国史华覈传
  迁东观令领右国史韦曜传诸葛恪表曜为太史
  令撰吴书孙休践阼欲延曜侍讲张布不可常领
  左国史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601-0445c.png
   谨按蜀志始有学士之名然并非官号(说见/后)
   吴皆有侍讲亦沿后汉之制为他官兼领惟著
   作郎始置于魏太和中即今翰林之任崇文观
   并掌文史而王肃为之祭酒则又如今掌院学
   士之任也
 晋
  晋书职官志晋受命武帝以缪徵为中书著作郎
  元康二年诏曰著作旧属中书而秘书既典文籍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601-0445d.png
  今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郎于是改𨽻秘书省
  后别自置省而犹𨽻秘书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
  作专掌史任又置佐著作郎八人著作郎始到职
  必撰名臣传一人
  文献通考晋著作郎进贤两梁冠介帻绛朝服
  晋书元帝本纪建武元年十一月置史官
   谨按晋之大著作专总史任盖如今掌院学士
   之职而考之晋书如张载以中书侍郎领著作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601-0446a.png
   张亢孙绰俱以散骑常侍领著作则亦多以他
   官兼领不必正除也
 宋齐梁陈
  宋书百官志著作郎一人佐郎八人掌国史
  南史宋明帝本纪泰始六年九月立总明观徵学
  士以充之置东观祭酒访举各一人学士二十人
  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
   谨按学士之名始见于三国蜀志至刘宋又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601-0446b.png
   总明观学士之称其后若梁士林陈西省周麟
   趾之类皆置学士唐宋之翰林学士其权舆盖
   本于此然以史传详悉参覈则汉魏而后所谓
   学士者犹云有文学之士耳并非官号也汉书
   石显传显恐天下学士姗已三国志秦宓传张
   温问宓何人诸葛亮曰益州学士也来敏传以
   耆儒学士见礼于世其所称学士皆不过推崇
   学术之词故南北朝之言学士者如南齐书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601-0446c.png
   陵王子良传集学士抄五经百家为四部要略
   梁书刘峻传竟陵王招学士何允传允撰新礼
   置学士二十人佐允撰录魏书江式传式求撰
   集古今文字并学士五人助臣披览李修传诸
   学士及工书者百馀人撰诸药方隋书柳𧦬传
   引才学之士百馀人以充学士后周书萧大圜
   傅开麟趾殿招集学士大圜预焉而隋百官志
   又称儒林文林二郎皆上在藩以来直司学士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601-0446d.png
   据此则所云学士者乃指选择才学之人以资
   访问预编辑如今纂修供奉之比原不以为分
   职之正名即唐初秦王府诸学士犹同斯例自
   景龙中置大学士学士直学士诸名始有员额
   元宗因置翰林学士设学士院以居之于是学
   士始以入衔为儒臣一定之官秩矣
  杜佑通典著作郎著作佐郎齐与晋同
  册府元龟齐太祖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散骑常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601-0447a.png
  侍檀超记室江淹掌史职
  隋书百官志梁置著作郎一人佐郎八人掌国史
  著作郎谓之大著作梁初周舍裴子野皆以他官
  领之又有撰史学士亦知史书
  南史张率传率直文德待诏省俄直寿光省陆云
  公传召为尚书仪曹郎入直寿光省
  通雅萧梁有寿光殿学士之号殿学之名始此
  陈书虞荔传梁武帝置士林馆用荔为士林学士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601-0447b.png
  颜之推集梁元帝在江陵诏直省学士王圭戴陵
  比校秘阁旧书
  陈书陆琼传转中庶子领大著作撰国史迁吏部
  尚书著作如故
  陈书高祖本纪永定三年诏依前代置西省学士
  兼以伎术者预焉
  册府元龟自齐梁至陈著作佐郎多为令仆子起
  家之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601-0447c.png
   谨按宋齐以后著作郎亦多以他官兼领南史
   所载如徐广以散骑常侍何承天以率更令刘
   杳以步兵校尉褚球以秘书监皆领著作盖以
   国史事钜故特重其任耳又按吴曾能改斋漫
   录引陶宏景传以为侍读起于梁然考宏景为
   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而梁书到洽传亦称洽
   为太子舍人俄为侍读侍读省仍置学士二人
   洽充其选是齐梁侍读乃东宫及王邸之官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601-0447d.png
   名虽创见于此而实非今翰林侍读之权舆
   也
 北魏
  文献通考后魏有著作郎佐郎
  魏书高允传允为中书侍郎以本官领著作郎崔
  光传转著作郎参撰国书迁中书监以黄门侍郎
  孙惠蔚代光领著作无所厝意于是诏光还领著
  作正光二年光为司徒著作如故韩兴宗传为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601-0448a.png
  书郎参著作事
  魏书韩子熙传天平初为侍读兴和中孝静欲行
  释奠敕子熙为侍讲
  北齐书崔㥄传魏天平中为侍读封隆之传天平
  初魏静帝诏为侍讲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著作令史闵湛
   谨按侍读与侍讲并置实始于魏之天平中高
   承事物记原以侍读为始于唐明皇时者亦非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601-0448b.png
   也
 北齐
  隋书百官志后齐著作省郎二人佐郎八人校书
  郎二人
  北齐书魏收传转秘书监乃兼著作郎杜台卿传
  历中书黄门侍郎兼大著作修国史
  唐六典齐有文林馆学士掌著述
  隋书李德林传齐主留情文雅召入文林馆令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601-0448c.png
  黄门侍郎颜之推二人同判文林馆事
   谨按颜之推传称齐文林馆所进文章皆封署
   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是所掌为文章供奉
   之事盖犹今之
  内廷翰林也
 后周
  通典后周官品正五命春官内史中大夫正四命
  春官外史下大夫正三命春官著作上士正二命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601-0448d.png
  春官著作中士
  文献通考后周著作上士中士掌缀国录属春官
  之外史
  唐六典后周有麟趾殿学士掌著述
  后周书明帝本纪常集公卿已下有文学者八十
  馀人于麟趾殿刋校经史
 隋
  隋书百官志著作曹置郎二人佐郎八人校书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601-0449a.png
  正字各二人炀帝即位增著作郎阶为正五品又
  降为从五品
  唐六典自晋以来著作皆有令史史阙其员品
 唐
  旧唐书职官志著作局(龙朔为/司文局)著作郎二人(从五/品上)
  (龙朔为司文郎/中咸亨复也)佐郎四人(从六/品上)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
  正字二人(正九/品下)楷书手五人掌固四人著作郎佐
  郎掌修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判局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601-0449b.png
  通典唐武德初史官属著作局至贞观三年移史
  馆于门下省北宰相监修自是著作郎始罢史职
  其修撰史事以他官兼领或卑品而有才者亦直
  焉开元二十五年移于中书省北
  册府元龟宪宗元和四年令登朝官入史馆者并
  为修撰不过三员非登朝者并为直馆
   谨按魏晋而后著作皆兼修起居注自后周置
   外史下大夫以书言动其后分为门下省之职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601-0449c.png
   而著作遂专撰国录盖如今翰林院之又有
  起居注衙门也唐以前史官皆属著作唐初始移
   门下省后又改属中书盖如今之别置
  国史馆设总裁纂修以内阁官提调而不属于翰
   林院也
  李肇翰林志唐初有中书舍人专掌诏诰虽曰禁
  省犹非密切故温大雅魏徵等时召草制未有名
  号乾封已后始曰北门学士元宗初改为翰林待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601-0449d.png
  诏又改为翰林供奉开元二十六年刘光谦张洎
  为学士始别建学士院于翰林院之南已后翰林
  始兼学士之名凡学士无定员皆以他官充下自
  校书郎上及诸曹尚书皆为之元和以后院长一
  人别敕承旨或密受顾问独召对扬居北壁之东
  閤号为承旨閤子驾在大内即于明福门置院驾
  在兴庆宫则于金明门内置院今在右银台门之
  北第一门榜曰翰林之门入门直西为学士院北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601-0450a.png
  厅西舍之南有二间贮远岁诏草又北回而东并
  待诏居之又东尽至于东垣为典主堂待诏之职
  执笔砚以俟书写多至五六员其选以能不以地
  故未尝用士人时以居翰苑者皆谓凌玉清溯紫
  霄岂止于登瀛洲哉亦曰玉署玉堂焉
  新唐书百官志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唐制乘舆
  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流皆
  直别院以备宴见元宗初置翰林待诏掌四方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601-0450b.png
  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
  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学士分掌
  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又改为学士别置学士
  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
  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
  胡三省通鉴注唐置翰林学士之始无承旨永贞
  元年上始命郑絪为承旨大诰令大废置丞相之
  密画中外之密奏上之所甚注意者莫不专受专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WYG0601-0450c.png
  对
   谨按自扬雄有翰林主人之称其后李充有翰
   林论钟嵘称郭璞为翰林诗皆文苑用相标目
   而已即唐初置翰林院亦不过内廷供奉之所
   并不系于职司自元宗置学士院后遂兼翰林
   之名称为翰林学士今之翰林官制实肇见于
   此然其时皆以他官选充侍直禁廷不为省署
   无可隶属故唐百官志通典皆阙而不载而文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WYG0601-0450d.png
   章史册之事则仍掌之著作史馆诸官翰林惟
   司内命其他并无所预由五季迄宋犹然金元
   二代翰林始不专制诰然其官犹属内廷至明
   因设翰林院为外诸司尽移前代秘书著作之
   职以归之而制诰别属之内阁由是翰林之名
   虽存其实已与唐宋不同矣特明制以大学士
   统翰林院而入阁办事者亦必由翰林官选用
   则职掌相通其由来固有所自耳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WYG0601-0451a.png
  文献通考唐元宗开元三年始命马怀素褚无量
  更日侍读十三年置集贤院侍读学士侍读直学
  士
  章俊卿山堂考索唐以令狐德棻请修近代史遂
  命修撰名始于此
  唐六典集贤殿侍讲学士开元初康子元等为之
  修撰官同直学士无常员以他官兼之又有留院
  官检讨官皆以学术别敕留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WYG0601-0451b.png
   谨按今侍读侍讲学士及修撰检讨官名皆权
   舆于此惟当时多以他官兼之不为定阙与今
   制为不同耳
 五季
  五代史李愚传李延光以经术事梁末帝为侍讲
  李琪传除右散骑常侍侍讲
  五代史贾纬传改起居郎史馆修撰预修唐书
  五代史孙晟传庄宗以晟为著作佐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1a 页 WYG0601-0451c.png
   谨按五季设官多阙略无考然既有著作佐郎
   则著作局固尚沿唐制矣至侍讲修撰之名颇
   杂见于史盖亦以他官兼衔未为额阙也
  五代史姚顗传末帝时为翰林学士郑珏传累拜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奉旨
  五代会要后唐同光元年四月置护銮书制学士
  以尚书仓部员外郎赵凤为之时庄宗初建号故
  特立比名非故事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1b 页 WYG0601-0451d.png
  富大用事文类聚后唐明宗天成八年敕翰林学
  士入院必以先后为定惟承旨一员出自朕意不
  计官资先后在学士之上
  五代史桑维翰传天福五年诏废翰林学士按唐
  六典归其职于中书舍人而端明殿学士枢密院
  学士皆废及维翰为枢密使复奏置学士而悉用
  亲旧为之
   谨按翰林学士承旨至五季而其任益重当如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2a 页 WYG0601-0452a.png
   今掌院学士之比其郑珏传又称为奉旨者盖
   梁讳诚字故以嫌名改承为奉也
 宋
  宋史职官志国史实录院提举国史监修国史提
  举实录院修国史同修国史史馆修撰同修撰实
  录院修撰同修撰直史馆编修官检讨官校勘检
  阅校正编校官
  文献通考宋制监修国史一人以宰相为之修撰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2b 页 WYG0601-0452b.png
  直馆检讨无常员修撰以朝官充直馆检讨以京
  官以上充
  山堂考索仁宗庆历四年史馆王洙承旨单士宁
  编修例册编修之名自此始绍兴中以修正史置
  编修二人又祥符中高绰为史馆修撰淳化中
  延泽
董元亨为史馆检讨
   谨按宋之国史实录院虽别为一所而不在诸
   省寺监之例盖如今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3a 页 WYG0601-0452c.png
  国史馆之比故监修国史即如今之总裁官修撰
   编修检讨即如今之纂修官本应以他职兼领
   然考之于史如曾巩李焘洪迈等皆尝专为史
   馆修撰则后之置为定阙者实已昉于宋世而
   编修检讨等至今犹称为史官其源亦本于此
   也
  文献通考日历所𨽻秘书省著作佐郎掌以宰相
  时政记左右史起居注所书会集修撰为一代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3b 页 WYG0601-0452d.png
  典旧于门下省置编修院专掌国史实录修纂日
  历官制行属秘书省国史案初除林希为大著丰
  稷为小著皆一时选
   谨按宋著作郎初为寄禄官元丰正官制以掌
   日历所事则仍为史官故与国史院分并不一
   员额亦废置无常其实与史馆之修撰检讨并
   无二职也
  宋史职官志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4a 页 WYG0601-0453a.png
  士知制诰直学士院翰林权直学士院权直掌制
  诰诏令撰述之事
  山堂考索宋翰林学士掌内制凡制诰赦敕国书
  及宫禁所用之文词凡后妃亲王公主宰相节度
  使除拜则学士草词授待诏书讫以进赦降德音
  则先进草大诏命及外国书则具本禀奏传书亦
  如之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
  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4b 页 WYG0601-0453b.png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直学士院自开宝二
  年卢丞相多逊始权直学士院自开宝六年张舍
  人澹始翰林权直自乾道九年崔舍人敦诗始学
  士院权直自淳熙五年崔舍人敦诗始
  文献通考宋太宗始用著作佐郎吕文仲为侍读
  其后冯元为翰林侍读又有马宗元为侍讲高若
  讷为侍读不加别名但供职而已
  叶梦得石林燕语咸平中以侍读侍讲班秩未崇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5a 页 WYG0601-0453c.png
  乃命杨徽之为侍读学士邢炳为侍讲学士班翰
  林学士下讲读置学士自此始庆历后凡自翰林
  学士出例换侍读学士遂为故事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翰林读讲学士真宗朝始置
  元丰官制去翰林字及学士名元祐中复之
  沈括梦溪笔谈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
  所应供奉之人自学士以下工伎群官司𨽻籍其
  间者皆称翰林如今之翰林医官翰林待诏之类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5b 页 WYG0601-0453d.png
  是也唐制自宰相而下初命皆无宣召之礼惟学
  士宣召盖学士院在禁中非内臣宣召无因得入
  故院门别设复门亦以其通禁庭也至如挽铃故
  事亦缘其在禁中虽学士院吏亦止于玉堂门外
  则其严密可知如今学士院在外与诸司无异亦
  设铃索悉皆文具故事而已
  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学士院在资福殿横街之
  南宣徽院北玉堂上东阁承旨学士居之西阁第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6a 页 WYG0601-0454a.png
  二厅居之玉堂后东西二阁第三厅而下分处之
  待诏房六间在玉堂西南孔目院在西谓之西头
  驱使院在东谓之东头
   谨按魏泰东轩笔录称宋朝翰林学士不领他
   局真宗时始有判他局者及元丰改官制而学
   士仍罢主判之制是宋世翰林学士实为正阙
   故宋史职官志已别为一条与唐制稍有不同
   至其时学士所掌考之诸书则自草诏令书敕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6b 页 WYG0601-0454b.png
   以外凡有御诗多宣令属和如声韵奇险难以
   赓载者必拜章沥恳陈述寡和之意往往优诏
   得免(见宋朝/事始)故王禹偁小畜集有谢免和御制
   诗表其职最为荣近宜太宗诏书有典司纶诰
   亲近冕旒之语也又宋世翰林读讲学士虽得
   以翰林系衔其实乃入侍经筵之官并不于学
   士院供职故元丰时尝去翰林之名然翰苑经
   筵同为儒臣之荣选所掌相通固亦不必区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7a 页 WYG0601-0454c.png
   二职耳
  洪迈容斋随笔宋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必试
  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其高者曰集贤殿修
  撰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
  阁次曰集贤秘阁校理官卑者曰馆阁校勘史馆
  检讨均谓之馆职记注官缺必于此取之非经修
  注未有直除知制诰者中外皆称为学士及元丰
  官制行凡带职者皆迁一官而罢之而置秘书省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7b 页 WYG0601-0454d.png
  大抵与职事官等反为留滞矣
   谨按今翰林之称馆阁其名盖起于宋时所谓
   馆者乃指昭文史馆集贤三馆而言所谓阁者
   乃指秘阁龙图诸阁而言皆掌图籍文史之事
   而翰林学士院专司内命其职判然不同故当
   时或曰翰苑或曰禁林并不称馆阁自明制以
   图籍文史移之翰林院于是翰林始有馆阁之
   目矣然明代虽有此称而并无其地于名实仍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8a 页 WYG0601-0455a.png
   不相副
  本朝规制周详庶常有馆
  国史有馆于馆职之名固已吻合近又鼎建
  文渊阁藏庋四库全书
  特诏设阁职以司排校视宋之秘阁尤极崇严今
   按其职守取史馆诸官载之此表而以秘阁诸
   官分系之
  文渊阁阁职表内用符其实云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8b 页 WYG0601-0455b.png
   又按宋学士职名至多枢密直学士以隶直枢
   密院资政观文大学士以宠宰相旧臣端明资
   政殿及天章龙图等阁学士以为从官及外除
   者兼衔并无常职今故并附识于此不列诸表
   云
 辽
  辽史百官志北面官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北
  面都林牙○北面林牙承旨○北面林牙○左林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9a 页 WYG0601-0455c.png
  牙○右林牙○南面官翰林院掌天下文翰之事
  ○翰林都林牙兴宗重熙十三年有翰林都林牙
  ○南面林牙圣宗统和初有南面林牙○翰林学
  士承旨赵延寿传见翰林学士承旨张砺○翰林
  学士太宗大同元年见和凝为翰林学士○翰林
  祭酒韩德崇景宗保宁初为翰林祭酒○知制诰
  室昉太宗入汴诏知制诰○国史院○监修国史
  圣宗统和九年见监修国史室昉○史馆学士景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39b 页 WYG0601-0455d.png
  宗保宁八年见史馆学士○史馆修撰刘辉大安
  初为史馆修撰○修国史耶律玦重熙初修国
  史
   谨案唐宋学士虽有翰林之名然署衔犹兼称
   翰林学士院其去学士而直称翰林院者实自
   辽始又辽代尚有宣政殿观书殿诸学士其职
   掌不见于史当亦如宋之杂学士以为加衔并
   不司文翰之事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0a 页 WYG0601-0456a.png
 金
  金史百官志国史院监修国史掌监修国史事修
  国史掌修国史判院事同修国史二员(女直人汉/人各一员)
  (承安四年更拟女直一/员罢契丹同修国史)编修官正八品女直汉人
  各四员(明昌二年罢契丹编修之员添女直/一员大定十八年用书写出职人)检阅
  官从九品(书写女直汉/人各五人)○翰林学士院(天德二年/命翰林学)
  (士院自侍读学士至应奉文字通/设汉人十员女直契丹各七员)翰林学士承旨
  正三品掌制撰词命凡应奉文字衔内带知制诰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0b 页 WYG0601-0456b.png
  (直学士/以上同)贞祐三年升从二品翰林学士正三品翰
  林侍读学士从三品翰林侍讲学士从三品翰林
  直学士从四品不限员翰林待制正五品不限员
  分掌词命文字分判院事衔内带知制诰翰林修
  撰从六品不限员掌与待制同应奉翰林文字从
  七品
   谨案历代国史学士院官皆以他职兼领宋翰
   林学士虽有正阙而犹带他衔金则国史院编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1a 页 WYG0601-0456c.png
   修及翰林各官皆定以品级于是词臣遂设为
   专职无复兼衔之例矣至修撰本史馆职名其
   翰林之有修撰亦自金始也
 元
  元史百官志翰林兼国史院秩正二品中统初以
  王鹗为翰林学士未立官署至元元年始置秩正
  三品六年置学士二员侍读学士二员侍讲学士
  二员直学士二员八年升从二品十六年增侍读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1b 页 WYG0601-0456d.png
  学士一员二十年省并集贤院为翰林国史集贤
  院二十一年增学士二员二十二年复分立集贤
  院二十三年增侍讲学士一员大德九年改典簿
  为司直置都事一员皇庆元年改司直为经历延
  祐五年后定置承旨六员从一品学士二员正二
  品侍读侍讲学士各二员从二品直学士二员从
  三品属官待制五员正五品修撰三员从六品应
  奉翰林文字五员从七品编修官十员正八品检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2a 页 WYG0601-0457a.png
  阅四员正八品典籍二员正八品经历一员从五
  品都事一员从七品掾史四人译史通事知印各
  二人蒙古书写五人书写十人接手书写十人典
  吏三人典书二人○蒙古翰林院秩从二品掌译
  写一切文字及颁降玺书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
  其国字副之至元八年始立新字学士于国史院
  十二年别立翰林院置直学士一员待制二员修
  撰一员应奉四员令史一人知印一人十八年增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2b 页 WYG0601-0457b.png
  学士三员省汉儿令史置蒙古笔且齐(解见户/部篇)
  人二十九年增侍读学士一员知印一人三十年
  增管勾一员大德五年升正二品九年置司直一
  员都事一员皇庆元年改升从一品设官二十有
  八吏属二十有四延祐二年改司直为经历后定
  置学士二员读讲学士各二员直学士二员待制
  四员修撰二员应奉五员经历一员都事一员品
  秩并同翰林国史院承发架阁库管勾一员正九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3a 页 WYG0601-0457c.png
  品笔且齐一十四人掾史三人译史一人知印二
  人书写一人典吏三人
   谨案元代又有奎章阁学士院文宗天历二年
   置有大学士侍书学士承制学士供奉学士等
   员掌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顺帝至元六年
   罢更立宣文阁不置学士惟授经郎及监书博
   士以宣文阁系衔又有艺文监亦天历二年置
   专以国语敷译儒书有大监少监监丞等员至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3b 页 WYG0601-0457d.png
   元六年改为崇文监令翰林国史院领之以职
   制相准奎章阁盖如今之
  内廷翰林艺文监则即今翻书房之任以非翰林
   院沿革所系谨附识于此不列诸表
 明
  明会典明初置翰林院为正三品衙门设学士侍
  讲学士侍读学士直学士典簿待制修撰应奉编
  修典籍检阅等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4a 页 WYG0601-0458a.png
  明史职官志翰林院学士一人(正五/品)侍读学士侍
  讲学士各二人(并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二人(并正/六品)典籍
  二人(从八/品)侍书二人(正九品后/不常设)待诏六人(从九品/不常设)
  孔目一人(未入/流)史官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
  (品/)庶吉士无定员学士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
  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侍读侍讲掌讲
  读经史史官掌修国史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学
  士一人教习之侍书掌以六书供侍待诏掌应对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4b 页 WYG0601-0458b.png
  孔目掌文移吴元年初置翰林院秩正三品设学
  士侍讲学士直学士修撰典簿编修洪武二年置
  学士承旨正三品改学士从三品增设待制应奉
  典籍等官十三年增设检阅十四年定学士为正
  五品革承旨直学士待制应奉检阅典簿设孔目
  博士侍书待诏检讨令编修检讨典籍同左春坊
  左司直郎正字赞读考驳诸司奏启平允则署其
  衔曰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列名书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5a 页 WYG0601-0458c.png
  之十八年更定品员(如前所列未/有庶吉士)以侍读先侍讲
  建文时仍设承旨改侍读侍讲两学士为文学博
  士设文翰文史二馆改孔目为典簿改中书舍人
  为侍书以𨽻翰林又设文渊阁待诏等官成祖初
  复旧其年九月特简讲读编检等官参预机务谓
  之内阁然解缙胡广等既直文渊阁犹相继署院
  事至洪熙以后杨士奇等加至师保礼绝百僚始
  不复署史官自洪武十四年置修撰三人编修检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5b 页 WYG0601-0458d.png
  讨各四人其后由一甲进士除授及庶吉士留馆
  授职往往溢额无定员嘉靖八年复定讲读修撰
  各三人编修检讨各六人皆从吏部推补如诸司
  例然未几以侍从人少诏采方正有学术者以充
  其选因改御史胡经员外郎陈束主事唐顺之等
  七人俱为编修以后仍循旧例由庶吉士除授卒
  无定额崇祯七年又考选推官知县为编修检讨
  盖亦创举非常制也庶吉士自洪武初有六科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6a 页 WYG0601-0459a.png
  吉士十八年以进士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侍者
  俱称庶吉士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院庶吉士选
  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试之其留者
  二甲授编修三甲授检讨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
  御史或出为州县官宣德五年始命学士教习万
  历以后掌教习者专以吏礼二部侍郎二人
   谨案自古儒学之臣或以文章备顾问或以笔
   札司纪载莫不簪毫珥管出入承明与他曹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6b 页 WYG0601-0459b.png
   耑治案牍者较为地近而职清故历代以来最
   称华选册府元龟以翰林学士等之典司纶诰
   供奉文章者列为词臣部以著作郎等之职领
   笔削任膺纂辑者列为国史部今之翰林官实
   兼二者而有之然翰林专直禁廷著作列居外
   省其局尚分至明初设翰林院以综其事次于
   部院诸司永乐中置内阁特选翰林官入直以
   预机务嗣后登纶扉者必起家翰苑其馀迁转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7a 页 WYG0601-0459c.png
   亦视他曹为优异顾明代资格太拘一与词林
   之选便可坐跻华膴往往优游养望散馆后率
   谒假回籍吏部辄按原资起用竟有家居数十
   年迁至尚书侍郎始行入朝供职者偶有一二
   调外及改部即众论喧哗互相袒徇其甚者每
   选翰林官入内书堂教小内侍俾得与宦竖交
   结夤缘籍其奥援视为终南捷径于国体官常
   所关尤钜崇祯间又以行取之知县推官改授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7b 页 WYG0601-0459d.png
   馆职思欲破格求才而卒不能收一日之效
  国家词曹职制视前代益昭明备
 皇上亲幸翰林院
 锡宴赓歌
 恩礼隆重置庶常馆于正阳门东以为庶吉士讲肄
   之所
 发帑增修廪饩丰渥凡翰詹诸臣屡蒙
 御试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8a 页 WYG0601-0460a.png
 亲加甲乙学问优赡者每荷破格超除其才堪外用
   者则或
 特诏大臣抡选或以考绩
 记名出膺道府又定例令掌院学士于
  圆明园直班日以编检十员更番引
 见五年一举以昭慎重裁成造就
 恩意周详芸馆群僚无不奋兴感励玉堂盛轨洵乎
   振古为隆尔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8b 页 WYG0601-0460b.png
   又案书有十体曰诰曰命皆教诲臣下之辞盖
   即周官内史所掌策书为后世诰敕所自昉今
   存者如君陈君牙诸篇大抵意深劝励并无所
   褒贬于其间至汉而三王赐策其文具载史记
   尚为不失古意魏晋以后其事属之中书省唐
   代始设翰林学士以专知制诰而中书舍人分
   掌外制迨宋而其职益重号为两制宣名锁院
   啧啧艳称然当时制草多尚骈俪体涉浮华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9a 页 WYG0601-0460c.png
   措词已不能崇实甚至爱憎任情肆口低昂遂
   以朝廷荣辱大柄付之当制诸臣之手使得假
   宣麻出告之权以快其报复恩雠之具虽持正
   如苏轼而于吕惠卿谪词犹自誇三十年刽子
   方剐得一有肉汉其他若郑畋草刘瞻谪词多
   称其清节而路岩以为何异表荐刘相汪藻草
   李纲谪词至比之共驩少正卯而以为我文章
   自直一翰林学士彼不我与安得不丑诋之其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49b 页 WYG0601-0460d.png
   颠倒黑白如此者不可殚数又其陋者且因交
   游请乞利其润笔为之饰词取悦终至入主出
   奴互相排袒恩怨纠结党论繁兴浸酿清流之
   祸其弊有不可胜言者伏读
 御制题董其昌自书告身一篇以制诰之设尚空言
   而收实害鲜彰瘅之益成声气之私为国家者
   何赖有此
 圣训煌煌推阐深切诚万世之宝鉴也我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50a 页 WYG0601-0461a.png
  朝定制文武各官黜陟祇称某人补授某官某人
   降调革职
 诰命
 敕命皆视品级大小定有成式文简辞严用彰
 明训其祭文碑文由翰林院撰拟
  奏请
 钦定词皆核实不爽铢毫珥笔词臣断不能更假公
   事以逞其私忿历代党援门户之陋习至今日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二十三 第 50b 页 WYG0601-0461b.png
   而尽行扫除信足永垂法守矣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