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a 页 WYG0601-017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九
  礼部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a 页 WYG0601-0174a.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a 页 WYG0601-0174c.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4a 页 WYG0601-0175a.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5a 页 WYG0601-0175c.png
   谨案礼部建置本于虞廷秩宗在周为春官宗
   伯自周室班爵之制周末既去其籍秦汉分设
   九寺大卿以统辖庶务而春官之事遂归于太
   常其后虽间置仪曹祠部亦仅尚书省所属之
   一职太常尚为专司礼乐之官后魏太常卿刘
   芳奏所称臣忝官宗伯者是也迨隋唐仿周制
   分建六曹设礼部以主朝廷典礼于是宗伯乃
   复举其职而太常并置不废相承至今故准以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5b 页 WYG0601-0175d.png
   春官所属如郁人等职之敬礼神祇大司乐等
   职之均谐律吕其典司仍在于太常历代以来
   礼部惟综其大纲而已我
 国家稽古建官正名核实创设乐部管神乐和声诸
   署领治乐政而以礼部满洲尚书兼乐部太常
   寺鸿胪寺事务永为恒式容台之长始尽兼秩
   宗典乐之任上与周制相符诚三代以后所莫
   能及也谨详考礼部沿革著之于表而以乐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6a 页 WYG0601-0176a.png
   次之至会同四译馆本出于周官象胥掌客之
   职今制统𨽻礼部而前代或属鸿胪或归客省
   或立专署建置不一谨并加诠叙别附于篇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7a 页 WYG0601-0176c.png
  礼部
 国朝官制
礼部尚书满洲汉人各一人(从一品尚书以下品级升/降原委俱详见吏部篇)
  掌吉嘉军宾凶之秩序学校贡举之法以赞邦礼
  所属有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
 国初礼部设满洲承政一员蒙古承政一员汉人承
  政一员参政八员启心郎一员崇德三年更定礼
  部设满洲承政一员左参政二员右参政三员增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7b 页 WYG0601-0176d.png
  启心郎为三员顺治五年定设满汉尚书各一员
  雍正元年以亲王郡王大学士兼理部务后随时
简任不恒置乾隆十四年定礼部满洲尚书以兼管乐
  部太常寺鸿胪寺入衔永为令式
左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正二/品)
  顺治元年定掌祇若彝典以贰尚书汉人左右侍
  郎初制俱兼翰林院学士衔其非翰林出身者不
  兼寻罢兼衔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8a 页 WYG0601-0177a.png
仪制清吏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正五/品)员外郎满
洲三人汉人一人(从五/品)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正六/品)
  掌嘉礼军礼凡
朝廷典礼具上其仪而辨其名数以颁式于诸司三岁
  大比天下士则掌其名籍焉礼部初设理事官四
  人副理事官七人顺治七年改设满洲郎中四人
  员外郎六人主事四人蒙古章京四人汉军郎中
  八人员外郎五人十二年增设满洲员外郎四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8b 页 WYG0601-0177b.png
  十八年增设满洲郎中二人康熙九年裁蒙古章
  京二人以一人改为郎中一人改为员外郎又裁
  汉军郎中七人三十八年裁蒙古郎中员外郎汉
  军员外郎各二人五十七年复设蒙古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增设蒙古主事一人雍正五年汉军
  郎中员外郎额阙俱行裁省汉人司官顺治元年
  定设郎中员外郎主事每司各一人二年省主客
  精膳二司员外郎各一人今凡汉人郎中四人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9a 页 WYG0601-0177c.png
  外郎三人主事四人皆以由甲科出身者注授
祠祭清吏司郎中满洲二人汉人一人(正五/品)员外郎满
洲三人蒙古汉人各一人(从五/品)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
(正六/品)
  掌吉礼凶礼凡大祀中祀群祀以岁时辨其序事
  与其用等以诏执事者而扬其职丧祭之式救恤
  之礼皆视其数而为之制天下术数医卜僧道则
  司其禁令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9b 页 WYG0601-0177d.png
主客清吏司郎中满洲一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正五/品)
员外郎满洲二人(从五/品)主事满洲汉人各一人(正六/品)
  掌宾礼凡四夷朝贡之仪馆饩赐予之数高下之
  等封册之命悉𨽻焉
精膳清吏司郎中满洲汉人各一人(正五/品)员外郎满洲
二人(从五/品)主事满洲一人蒙古一人汉人一人(正六/品)
  掌五礼燕飨之仪与其牲牷
铸印局员外郎汉人一人(从五/品)笔帖式署主事满洲一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0a 页 WYG0601-0178a.png
人大使汉人一人(未入/流)
  掌铸造
金宝金印及内外百司之印信顺治元年设铸印局满
  洲员外郎一人寻省雍正十一年定于礼部司属
  内遴选一人以司局事一年而代乾隆二年复设
  汉员外郎一人以满洲笔帖式行主事事二年称
  职者擢之大使由本部期满儒士选充五年称职
  以应升官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0b 页 WYG0601-0178b.png
堂主事满洲三人汉军一人(正六/品)
  分掌章奏文案顺治元年定额
司务厅司务满洲汉人各一人(正八/品)
  顺治元年定额(职事具/吏部篇)
笔帖式满洲三十四人蒙古二人汉军四人(自七品至/九品以出)
(身为差详/见吏部篇)
  满洲汉军员数顺治元年定蒙古员数雍正十二
  年增定分𨽻各司视事之繁简以为额(职事具/吏部篇)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1a 页 WYG0601-0178c.png
   谨案礼部初设马馆二于宣武广渠门储峙牧
   刍以待外藩朝觐置正监督一人以本部司官
   充副监督一人以理藩院司官充均一年更代
   乾隆二十七年省监督官以马馆归理藩院经
   理又礼部初设满宣表官四人后裁二人今亦
   省并太常寺谨附识于此
 历代建置
 三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1b 页 WYG0601-0178d.png
  尚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
  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孔安
  国传秩序宗尊也主郊庙之官
   谨案礼官制度本于秩宗谨录舜典经文冠诸
   三代之首以明源委所自
  礼记曲礼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宗郑康成注
  此盖殷时制也周则太宗曰宗伯
  尚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2a 页 WYG0601-0179a.png
  周礼春官礼官之属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
  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
  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
  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典祀中士二人下士四人
  府二人史二人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
  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以九仪之命正邦国
  之位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诏相王之大
  礼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2b 页 WYG0601-0179b.png
  等辨庙祧之昭穆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毛六牲
  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辨六齍六彝
  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掌衣服车旗宫室之
  赏赐掌四时祭祀之序事与其礼诏相祭祀之小
  礼凡大礼佐大宗伯肆师之职掌立国祀之礼以
  佐大宗伯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大宾客莅
  筵凡大朝觐佐傧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
  伯凡国之小事治其礼仪而掌其事如宗伯之礼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3a 页 WYG0601-0179c.png
  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禁令若以时祭
  祀则帅其属而修除
  尚书顾命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上宗奉同
  瑁由阼阶隮孔安国传太宗上宗即宗伯也
  逸周书尝麦解命太宗序天时少宗祠风雨百享
  国语楚语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
  玉帛之类采服之宜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
  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祇姓氏之所出而率旧典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3b 页 WYG0601-0179d.png
  者为之宗
  周礼郑康成注郑司农云宗伯主礼之官故书舜
  典曰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
  俞咨伯汝作秩宗宗官又主鬼神春秋禘于太庙
  跻僖公而传曰夏父弗忌为宗人又曰使宗人衅
  夏献其礼礼特牲曰宗人升自西阶视壶濯及豆
  笾然则唐虞历三代以宗官典国之礼与其祭祀
  (贾公彦疏宗尊也伯长也春者出生万物天子立/宗伯使掌邦礼典礼以事神为上亦所以使天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4a 页 WYG0601-0180a.png
  (报本返始不言司者鬼神示/人之所尊不敢主之故也)
   谨案宗之训为尊故事神治礼之官皆以宗为
   名唐虞曰秩宗殷曰太宗周曰宗伯曰上宗亦
   曰太宗少宗又有称宗官者国语伶州鸠曰声
   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韦昭注宗官宗伯是也
   又有称宗人者文王世子宗人授事以爵以官
   郑康成注宗人掌礼及宗庙是也又有称阳官
   者周语史帅阳官以命司事韦昭以为即春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4b 页 WYG0601-0180b.png
   是也至春秋传所载夏父弗忌衅夏为宗人则
   又诸侯掌礼之官非王朝之典制矣
  周礼春官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掌
  王之食饮膳羞王燕饮酒则为献主
   谨案杜佑称膳部于周官即膳夫凌人二职今
   考精膳司掌朝会燕飨外藩廪饩之事与光禄
   寺大官署均当出于膳夫之职谨互著于表至
   唐代膳部职主纳冰故杜佑又以凌人当之今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5a 页 WYG0601-0180c.png
   则藏冰之事属于工部不𨽻礼曹与唐制不同
   故凌人之职亦别系诸工部都水司表内云
  周礼地官掌节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
  人掌守邦节而辨其用郑康成注凡节有法式藏
  于掌节
  周礼春官典瑞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掌玉瑞
  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郑康成注瑞节信
  也若今符玺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5b 页 WYG0601-0180d.png
   谨案掌节言货贿用玺节郑康成谓如今之印
   章后世百官给印其权舆盖本于此至典瑞掌
   玉瑞以为符信郑康成举汉之符玺郎当之考
   符玺郎一官始于秦之符节令丞自汉而降历
   代相沿有符节御史主玺令史符玺郎中符宝
   郎诸职属于少府及门下省至元则为典瑞监
   明则为尚宝司设卿少司丞等官以处恩荫寄
   禄之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6a 页 WYG0601-0181a.png
  本朝顺治十五年以尚宝司事简官冗
特诏裁省其职事已并于内阁内务府诸衙门惟礼部
   铸印局掌造金宝印章而辨其法式虽职耑范
   冶乃汉晋印曹御史唐宋铸印官之比与前代
   符玺郎典守出纳者不同而稽核源流实亦本
   于掌节典瑞之二职今故特著于表以存其朔
   而尚宝司沿革则不复具载焉
  唐六典礼部尚书周之春官卿也侍郎周之春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6b 页 WYG0601-0181b.png
  小宗伯中大夫也周官大宗伯属官有下大夫盖
  郎中之任有上士盖员外郎之任
 汉
  后汉书百官志成帝初置客曹尚书主外国夷狄
  事世祖又分客曹为南主客曹北主客曹
  刘昭后汉书志注蔡质汉仪曰吏曹尚书典选举
  斋祀属三公曹
  唐六典汉客曹主外国夷狄吏曹主选举斋祀皆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7a 页 WYG0601-0181c.png
  今礼部之职汉旧仪云尚书郎四人其一主匈奴
  单于营部盖主客之任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二汉侍御史凡有五曹二曰印
  曹掌刻印
   谨案自秦汉尽改周制其宗伯之职遂移于太
   常鸿胪太史诸官惟前汉客曹属于尚书为今
   礼部之权舆而印曹御史亦今铸印局之所自
   出谨并著之于表后汉吏曹虽主祠祀而其名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7b 页 WYG0601-0181d.png
   究为吏部所由承今别系之吏部表内至汉书
   所载又有礼官之称武帝纪元朔元年诏中二
   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孝廉者罪五年诏令礼
   官劝学儒林传鲁徐生以颂为礼官大夫而百
   官公卿表不详其职考史记礼书有余至大行
   礼官观三代损益语是礼官当属于大行令大
   行令即大鸿胪盖主傧相赞导故徐生以善为
   容貌威仪而得之今别载入鸿胪寺篇不列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8a 页 WYG0601-0182a.png
   此云
 三国
  晋书职官志魏有客曹尚书有殿中南主客祠部
  仪曹郎
  杜佑通典魏尚书有祠部曹有仪曹郎掌吉凶礼
  制有祠部郎主礼制
  唐六典殿中掌表疏仪曹掌吉凶礼制皆礼部之
  职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8b 页 WYG0601-0182b.png
 晋
  晋书职官志渡江有祠部尚书常与右仆射通职
  不恒置以右仆射摄之若右仆射阙则以祠部尚
  书摄知右事尚书郎武帝置殿中祠部仪曹左右
  主客左右士北主客南主客曹郎江左无左右士
  但有殿中祠部仪曹主客后又省主客云
  通典晋江左有祠部尚书掌庙祧之礼(嵇含台中/宴会诗其)
  (祠部曰仰承/宗庙怀祇虔)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9a 页 WYG0601-0182c.png
  宋书百官志晋西朝有印曹御史
   谨案礼部沿革至魏晋而官制始略备如仪曹
   为今仪制司之职祠部为今祠祭司之职左右
   南北主客为今主客司之职惟左士右士二郎
   史文不详所掌至北齐而改为膳部推其原始
   盖即今精膳司之所自出也
 宋齐梁陈
  文献通考宋祠部尚书领祠部仪曹二曹齐梁陈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19b 页 WYG0601-0182d.png
  皆有祠部尚书
  通典东晋有殿中祠部仪曹宋武帝加置主客曹
  齐依元嘉制
  南齐书百官志左仆射领殿中主客二曹事祠部
  尚书左仆射通职不俱置
   谨案南齐志称尚书台二十曹而详核所载止
   十八曹独无祠部仪曹二郎以宋制准之当为
   祠部尚书所领盖史文脱漏或传刻佚之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0a 页 WYG0601-0183a.png
  隋书百官志梁武受命置祠部尚书祠部仪曹主
  客殿中等郎陈遵梁制
  郑樵通志尚书都令史梁武帝诏视奉朝请以太
  学博士刘讷兼殿中都
 北魏
  册府元龟后魏有仪曹尚书
  唐六典后魏有殿中郎仪曹郎祠部郎太和中改
  定百官都官尚书管左士郎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0b 页 WYG0601-0183b.png
  通典后魏吏部管南主客祠部管左主客
  魏书列传孝文驾征马圈留宋弁以本官兼祠部
  尚书摄七兵事及行执其手曰国之大事在祀与
  戎故令卿绾摄二曹弁顿首辞谢
   谨案魏书官氏志最为阙漏唐六典通典册府
   元龟所载礼部沿革于后魏但有仪曹尚书一
   官今以宋弁传考之则魏尚有祠部尚书而并
   不之及意其亦如晋制以他官兼摄不常置故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1a 页 WYG0601-0183c.png
   诸书从略欤
 北齐
  隋书百官志后齐尚书省置殿中祠部等尚书分
  统列曹殿中统仪曹掌吉凶礼制事祠部统祠部
  掌祠祀医药死丧赠赙等事主客掌诸蕃杂客事
  祠部无尚书则右仆射摄都官统膳部掌侍官有
  司礼食肴馔等事郎中并一人仪曹量事置掌固
  主事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1b 页 WYG0601-0183d.png
   谨案北齐改南主客为主爵左主客为主客百
   官志称主爵掌封爵等事是南主客职掌已并
   入左主客故主爵专司封爵并非宾客之礼今
   析入吏部验封司条下至历代主客曹南北左
   右各有分署故不统于一尚书齐始合为一曹
   领之祠部则后代主客司之专属礼部实自北
   齐始也
 后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2a 页 WYG0601-0184a.png
  富大用事文类聚后周依周官置春官大宗伯卿
  周书列传太祖建六官春官府领宗伯等职
  册府元龟后周依周礼建宗伯小宗伯属官有典
  祀中大夫小典祀下大夫又有礼部后改为司宗
  又春官之属有典命后改为大司礼俄改大司礼
  复为礼部大夫
  周书本纪武帝保定四年五月丁亥改礼部为司
  宗大司礼为礼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2b 页 WYG0601-0184b.png
  通典后周官品正七命大宗伯正六命小宗伯正
  五命天官主膳中大夫春官礼部典祀等中大夫
  正四命天官小膳部下大夫春官小典祀典命等
  下大夫正三命天官小膳部上士春官礼部小典
  祀小典命等上士秋官东掌客南掌客西掌客北
  掌客等上士正二命春官礼部典瑞等中士秋官
  东掌客南掌客西掌客北掌客等中士正一命春
  官礼部旅下士典瑞等下士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3a 页 WYG0601-0184c.png
   谨案后周改礼部为司宗典命为礼部故有司
   宗中大夫见于周书萧世怡传而通典所载官
   品乃有礼部典命而无司宗又武帝本纪资治
   通鉴俱有小礼部辛彦之使齐事胡三省以为
   即礼部上士而通典所载又无小字均与史参
   错不合疑杜佑所据乃其初颁之制后经改易
   故颇有异同也至秋官有宾部大夫胡三省以
   为即周行人之职又有蕃部大夫盖亦如鸿胪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3b 页 WYG0601-0184d.png
   典客之类当为今会同四译馆之职惟东西南
   北四掌客乃沿晋宋以来南北左右主客之制
   而稍变其名于今主客司沿革为近故并列诸
   表内云
 隋
  隋书百官志高祖受命置尚书省礼部尚书统礼
  部祠部侍郎各一人主客膳部侍郎各二人六年
  各置员外郎一人炀帝即位三年增置侍郎一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4a 页 WYG0601-0185a.png
  以贰尚书之职诸曹侍郎并改为郎又改礼部为
  仪曹郎以异侍郎之名诸司主事并去令史之名
  后又改主客为司蕃郎置承务郎同员外之职
  通典隋置礼部尚书统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四曹
  盖因后周礼部之名兼前代祠部仪曹之职
   谨案礼部之名起自后周然犹仅春官所属之
   一职其以礼部当宗伯之任则始于隋代隋所
   定六曹二十四司他曹至后代亦间有异同惟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4b 页 WYG0601-0185b.png
   仪祠主膳四司其名皆今所承用也
 唐
  旧唐书职官志礼部尚书一员(正三品隋龙朔中/改为司礼太常伯)
  (光宅改为春官/尚书神龙复故)侍郎一员(正四品下名并/隋曹改易也)尚书侍
  郎之职掌天下礼仪祭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
  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总其职
  务而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
  正焉郎中一员(从五/品上)员外郎一员(从六品上隋曰/仪曹郎武德改)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5a 页 WYG0601-0185c.png
  (礼部郎中员外龙朔为司/礼大夫司礼员外咸亨复)主事二人(从八/品上)令史五
  人书令史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郎中员外
  郎之职掌贰尚书侍郎举其仪制而辩其名数凡
  五礼之仪一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礼二曰宾礼三
  曰军礼四曰嘉礼五曰凶礼凡元日大陈设于含
  元殿凡冬至大陈设如元正之仪凡千秋节御楼
  设九部之乐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
  朝参五品以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5b 页 WYG0601-0185d.png
  博士每日参凡祥瑞皆辨其名物有大瑞上瑞中
  瑞皆有等差凡乐有五声八音六律六吕陈四悬
  之度分二舞之节以和人伦以调节气以享鬼神
  以序宾客凡太庙太社及诸宫殿门东宫及一品
  已下诸门施戟有差凡内外百官皆给铜印有鱼
  符之制凡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凡百寮冠笏伞幰
  珂佩各有差常服亦如之凡职事官薨卒有赙赠
  柳翣碑碣各有制度○祠部郎中一员(从五品上/龙朔为司)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6a 页 WYG0601-0186a.png
  (禋大夫/咸亨复)员外郎一员(从六/品上)主事二人(从九/品上)令史五
  人书令史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郎中员外
  郎之职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卜筮医
  药僧尼之事凡祭祀之名有四一曰祀天神二曰
  祭地祇三曰享人鬼四曰释奠于先圣先师其差
  有三若昊天上帝皇地祇神州宗庙为大祀日月
  星辰社稷先代帝王岳镇海渎帝社先蚕孔宣父
  齐太公诸太子庙为中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众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6b 页 WYG0601-0186b.png
  星山林川泽五龙祠等及州县社稷释奠为小祀
  凡官爵二品已上祠四庙五品已上祠三庙六品
  已下达于庶人祭祖祢而已凡天下寺有定数每
  寺立三纲以行业高者充凡僧簿籍三年一造○
  膳部郎中一员(从五品上龙朔为/司膳大夫咸亨复)员外郎一员(从/六)
  (品/上)主事二人(从九/品上)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
  人郎中员外郎之职掌邦之祭器牲豆酒膳辨其
  品数及藏冰食料之事○主客郎中一员(从五品/上隋曰)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7a 页 WYG0601-0186c.png
  (司蕃郎武德改主客郎中/龙朔为司蕃大夫咸亨复)员外郎一员(从六/品上)主事
  二人(从九/品上)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郎中
  员外郎之职掌二王后及诸蕃朝聘之事
  唐会要开元二十四年三月以考功员外郎李昂
  为举人所讼乃下诏曰每岁举人顷年以来惟考
  功所职位轻务重名实不伦欲尽委长官又铨选
  委积但六官之列体国是同况宗伯主礼宜主宾
  荐自今以后每年诸色举及斋郎等简试并于礼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7b 页 WYG0601-0186d.png
  部集仍委侍郎专知
   谨案周官宗伯虽掌邦礼而教官实司徒之职
   故宾兴之法仍属之地官宗伯所主者鬼神祠
   祀燕享朝会之节而已自唐开元中以贡举𨽻
   于礼部历代沿为定式于是礼部遂领邦教之
   任盖兼有古司徒之职事矣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唐旧说礼部郎中掌省中文
  翰谓之南宫舍人百日内须知制诰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8a 页 WYG0601-0187a.png
   谨案唐宋礼部郎中员外郎掌考论典制撰述
   表章故每选名儒之淹通者为之以次迁知制
   诰曾肇曲阜集行礼部郎中制词所谓俎豆之
   议著为典常笺奏之文传为口实秩清任重时
   儒所贵者是也宋时至以礼部郎中为名表郎
   官别有印曰名表郎印其迁转亦多得馆职明
   代以礼部尚书侍郎专掌诰敕及兼翰林院学
   士读讲学士衔盖犹唐宋之遗意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8b 页 WYG0601-0187b.png
  唐会要延载元年五月敕天下僧尼道士𨽻祠部
  不须属司省开元二十五年以道士女道士割𨽻
  宗正寺僧尼令祠部检校
   谨案释道二教前代未尝领之于官自北齐置
   昭元寺以掌诸佛教又鸿胪寺属有僧祇部丞
   一人太常寺属有崇虚局丞掌诸道士簿帐于
   是始见于官司之职守后周有司寂上士中士
   掌沙门之政司元中士掌道门之政皆属春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9a 页 WYG0601-0187c.png
   宗伯释道之𨽻礼部又由此昉也唐初遂沿其
   制后虽析道士女冠改𨽻宗正寺(说详宗/人府篇)而僧
   尼仍属祠部又属主客及两街功德使宋时僧
   道俱𨽻祠部金元明因之至今以为恒式以其
   本祠祭司所掌之一事并非专官故昭元崇虚
   司寂司元诸职不列于表而附识其缘起于此
   焉
  王应麟玉海蜀铸印官祝温柔言其祖思言唐礼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29b 页 WYG0601-0187d.png
  部铸印官世习缪篆汉艺文志所谓屈曲缠绕以
  摹印章者也
   谨案自晋宋以前每除一官即改铸新印给之
   不相传授宋书孔琳之传谓惟尉一职独用一
   印内外群官每迁悉改终年刻铸丧功消实金
   银铜炭之费不可称言者是也故当时有印曹
   御史专司篆刻之事嗣后此制既改铸印之职
   遂不见于史唐百官铜印法式掌之礼部而宋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0a 页 WYG0601-0188a.png
   敏求春明退朝录载唐礼部员外郎厅有大石
   诸州府纳废印皆于石上碎之故令狐楚有移
   石几回敲废印之句是销印刻印亦皆在礼部
   可知而六典及新旧两志俱未及铸印之职详
   考玉海所载则唐代礼部实有是官未审何以
   脱漏殆以其出于天宝以后所置故六典无之
   史志皆承用六典旧文因亦略而不载耳
 五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0b 页 WYG0601-0188b.png
  册府元龟唐礼部总判祠礼膳部及主客事五代
  因之无所改作
   谨案自唐代别置礼仪使始于天宝九载韦述
   又有太常寺礼院置修撰检讨官各一员以讨
   论典制议礼之职遂移之他官宋亦有礼仪院
   太常礼院诸名不专以礼部主判五季之世其
   制并同而据册府元龟所载凡当时大典礼令
   百官集议尚书省者仍皆以礼部尚书主之如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1a 页 WYG0601-0188c.png
   同光二年议撤北京宗庙则礼部尚书王正言
   等上奏天成元年议祧迁议立亲庙则皆礼部
   尚书萧顷等上奏盖如今礼部主稿之例也
 宋
  宋史职官志礼部掌国之礼乐祭祀朝会宴飨学
  校贡举之政令祭之名有三天神曰祀地祇曰祭
  宗庙曰飨又有大祀中祀小祀之别币玉牲牢器
  服各从其等凡礼乐制度有所损益小事则同太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1b 页 WYG0601-0188d.png
  常寺大事则集侍从官秘书省长贰或百官议定
  以闻凡天下选士俱注于籍三岁贡举与夫学校
  试补三舍生旧属礼仪院判院一人以枢密院使
  参知政事充知院以诸司三品以上充主吏无定
  数择三司京朝百司胥吏充礼部止设判部一人
  元丰官制行悉归礼部其属三曰祠部曰主客曰
  膳部设官十尚书侍郎各一人郎中员外郎四司
  各一人元祐初省祠部郎官一员以主客兼膳部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2a 页 WYG0601-0189a.png
  绍圣改元主客膳部互置郎官兼领建炎以后并
  同○尚书掌礼乐祭祀朝会宴飨学校贡举之政
  令侍郎为之贰郎中员外郎参领之凡讲议制度
  损益仪物则审覆有司所定之式以次咨决而质
  于尚书省大祭祀则省牲省鼎镬视涤濯荐腥则
  奉笾豆簠簋及饮福彻之祼则奉瓒临鬯凡天地
  宗庙陵园之祀后妃亲王将相封册之命皇子加
  封公主降嫁稽其彝章以诏上下而举之朝廷庆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2b 页 WYG0601-0189b.png
  会宴乐宗室冠婚丧祭蕃使去来宴赐与夫经筵
  史馆赐书修书之礼例皆同奉常讲求参酌而定
  其仪节三岁贡举学校试补诸生皆总其政旌节
  章服之颁祥瑞表奏之进凡关于礼乐者皆掌之
  建炎三年诏鸿胪光禄寺并归于礼部太常国子
  监亦𨽻焉分案五曰礼乐曰贡举曰宗正奉使帐
  曰封册表奏曰检法各随其名而治其事○侍郎
  奏中严外辨同省牲及视馔腥熟之节祼受瓒奉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3a 页 WYG0601-0189c.png
  槃大朝会则尚书奏藩国贡物凡庆贺若谢则郎
  中员外郎分撰表文祠事与太常少卿祠部官迭
  为终献或亚献分案十置吏三十有五南渡诸曹
  长贰互置绍兴七年礼部置侍郎二员隆兴元年
  诏除尚书不常置外礼部侍郎置一员○郎中员
  外郎参领礼乐祭祀朝会宴飨学校贡举之事有
  所损益则审订以次咨决凡庆会若谢掌撰表文
  与祠部主客膳部并列为四建炎三年并省郎曹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3b 页 WYG0601-0189d.png
  礼部领主客祠部领膳部隆兴元年复诏礼部祠
  部一员兼领自是并行四司之事矣通置吏五十
  四人○祠部郎中员外郎掌天下祀典道释祠庙
  医药之政令月奏祠祭国忌休假之日若神祠封
  进爵号则覆太常所定以上尚书省凡宫观寺院
  道释籍其名额应给度牒若空名者毋越常数初
  补医生令有司试艺业岁终校全失而赏罚之分
  案五置吏二十有一○主客郎中员外郎掌以宾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4a 页 WYG0601-0190a.png
  礼待四夷之朝贡凡郊劳授馆宴设赐予辨其等
  而以式颁之至则图其衣冠书山川风俗有封爵
  礼命则承诏颁付掌嵩庆懿陵祭享崇义公承袭
  之事分案四置吏七○膳部郎中员外郎掌牲牢
  酒醴膳羞之事凡所用物前期计度以关度支若
  祭祀朝会宴飨则同光禄寺官视其善否酒成则
  尝而后进季冬命藏冰春分启之以待供赐分案
  七置吏九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4b 页 WYG0601-0190b.png
  事文类聚宋元丰正名以梁焘为礼部尚书谢景
  温为礼部侍郎自此始正除尚书阙
   谨案礼部专司典礼无勾稽钱榖综核法令之
   职故自唐世即号为优閒当时呼祠部为冰(去/声)
   厅又有后行祠屯不博前行都门之语俱见于
   赵璘因话录至宋南渡而弥甚洪迈在绍兴中
   作礼部郎官厅壁记谓以主客合于礼部号为
   两曹而所掌犹不过笺削印瑞郊庙礼文与士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5a 页 WYG0601-0190c.png
   子科举事日所程判其多不能以百至无毫毛
   可用以为勤以白长官者盖是时疆场多事无
   暇讨论典章故其清省至于如此至孝宗时而
   礼部一曹遂兼行四司之事殆亦以其务简而
   并之欤
  宋史职官志少府监掌铸牌印朱记之事置铸印
  篆文官二员
   谨案宋铸印官属于少府监与唐制稍异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5b 页 WYG0601-0190d.png
 辽
  辽史百官志北面官多啰伦穆腾(满洲语多啰伦/礼也穆腾能也)
  (原作敌烈麻/都今改正)司掌礼仪○多啰伦穆腾○总知朝
  廷礼仪○总礼仪事○南面官僚其始中书省兼
  礼部中叶弥文于刘泾为礼部尚书知有尚书省
  矣○郎中刘辉道宗大安末为礼部郎中○员外
  郎开泰五年见礼部员外郎王景运
 金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6a 页 WYG0601-0191a.png
  金史百官志礼部尚书一员正三品侍郎一员正
  四品郎中一员从五品员外郎一员从六品掌凡
  礼乐祭祀燕飨学校贡举仪式制度符印表疏图
  书册命祥瑞天文漏刻国忌庙讳医卜释道四方
  使客诸国进贡犒劳张设之事主事二员从七品
  (令史十五人内女直五/人译史二人通事一人)
 元
  元史百官志礼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6b 页 WYG0601-0191b.png
  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掌天
  下礼乐祭祀朝会燕飨贡举之政令凡仪制损益
  之文符印简册之信神人封谥之法忠孝贞义之
  褒送迎聘好之节文学僧道之事婚姻继续之辨
  音艺膳供之物悉以任之世祖中统元年以吏户
  礼为左三部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
  外郎六员总领三部之事至元元年分立为吏礼
  部尚书三员侍郎仍二员郎中仍四员员外郎四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7a 页 WYG0601-0191c.png
  员七年别立礼部尚书三员侍郎一员郎中二员
  员外郎如旧明年又合为吏礼部十三年又别为
  礼部二十三年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定以
  二员为额成宗元贞元年复增尚书一员领会同
  馆事主事二员蒙古笔且齐(解见吏/部篇)二人令史一
  十九人回回令史二人克哷穆尔齐(解见吏/部篇)一人
  知印二人奏差十二人典吏三人○铸印局秩正
  八品掌凡刻印销印之事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7b 页 WYG0601-0191d.png
  长一员至元五年始置
  事文类聚礼部大元无专曹祠祭燕享山陵致祭
  司天医卜释道度牒忌辰庙讳旌表四方使客以
  令史分名头掌之
   谨案元礼部所属有侍仪司掌朝会礼仪当为
   今鸿胪寺之职有拱卫直都指挥使司掌仪卫
   器仗当为今銮仪卫之职今各析出别著于表
   又有白纸坊大使副使掌薪司司令司丞等官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8a 页 WYG0601-0192a.png
   白纸坊在今宣武门外乃当时承造纸劄之地
   故设官董之今已久废掌薪司以备刍秼盖如
   旧置马馆监督之比今其职亦已裁省故并附
   见于此焉
 明
  明史职官志礼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
  人(正三/品)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仪制祠祭主
  客精膳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8b 页 WYG0601-0192b.png
  (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正统六年增设仪制祠祭/二司主事各一人又增设仪制司)
  (主事一人/教习驸马)所辖铸印局大使一人副使二人(万历/九年)
  (革一/人)尚书掌天下礼仪祭祀宴飨贡举之政令侍
  郎佐之仪制分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天
  子即位天子冠大婚册立皇太子妃嫔太子妃上
  慈宫徽号朝贺朝见大飨宴飨大射宴射则举诸
  仪注条上之若经筵日讲耕耤视学策士传胪巡
  狩亲征进历进春献俘奏捷若皇太子出阁监国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9a 页 WYG0601-0192c.png
  亲王读书之藩皇子女诞生命名以及百官命妇
  朝贺皇太子后妃之礼与诸王国之礼皆颁仪式
  于诸司凡传制诰开读诏敕表笺及上下百官往
  来移文皆授以程式焉凡岁请封宗室王郡王将
  军中尉妃主君各以其亲疏为等凡诸司之印信
  领其制度凡祥瑞辨其名物以学校之政育士类
  以贡举之法罗贤才以乡饮酒礼教齿让以养老
  尊高年以制度定等威以恤贫广仁政以旌表示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39b 页 WYG0601-0192d.png
  劝励以建言会议悉利病以禁自宫遏奸民祠祭
  分掌诸祀典及天文国恤庙讳之事凡祭有三曰
  天神地祇人鬼辨其大祀中祀小祀而敬供之饬
  其坛壝祠庙陵寝而数省阅之蠲其牢醴玉帛粢
  羹水陆瘗燎之品第配侑从食功德之上下而秩
  举之天下神祇在祀典者则稽诸令甲播之有司
  以时谨其祀事凡丧葬祭祀贵贱有等皆定其程
  则而颁行之凡天文地理医药卜筮师巫音乐僧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40a 页 WYG0601-0193a.png
  道人并籍领之主客分掌诸蕃朝贡接待给赐之
  事辨其贡道贡使贡物远近多寡丰约之数以定
  王若使迎送宴劳庐帐食料之等赏赉之差若蕃
  国请嗣封则遣颁册于其国凡审言语译文字送
  迎馆伴考稽四夷馆译字生通事之能否而禁饬
  其交通漏泄凡朝廷赐赉之典各省土物之贡咸
  掌之精膳分掌宴飨牲豆酒膳之事凡御赐百官
  礼食曰宴曰酒饭为上中下三等视其品秩蕃使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40b 页 WYG0601-0193b.png
  土官有宴有下程皆辨其等亲王之藩王公将军
  来朝及其使人亦如之凡膳羞酒醴品料光禄是
  供会其数而程其出纳焉凡岁藏冰出冰移所司
  谨洁之初洪武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二人侍
  郎二人(案尚书原三品/侍郎原四品)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
  主客部每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三人十
  三年升部秩设尚书侍郎各一人每属部设郎中
  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寻复增置侍郎一人二十二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41a 页 WYG0601-0193c.png
  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
  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成弘
  以后率以翰林儒臣为之其由此登公孤任辅导
  者盖冠于诸部焉
  明会典万历九年裁革仪制祠祭主客三司主事
  一员十一年复设
  明史职官志自成化时周洪谟以后礼部尚书侍
  郎必由翰林尚书则兼学士侍郎则兼侍读侍讲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41b 页 WYG0601-0193d.png
  学士
   谨案明礼部兼衔之制具载于史然考之明实
   录如马愉王一宁薛瑄陈文刘定之刘吉刘健
   等皆以左右侍郎径兼翰林院学士不必定兼
   读讲学士故
  国初汉侍郎亦并兼学士衔盖尚沿其例也至如
   靳贵以礼部尚书程敏政以礼部侍郎皆专掌
   内阁诰敕而万历以后教习庶吉士亦定以吏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42a 页 WYG0601-0194a.png
   礼二部侍郎各一人掌之其所绾皆文翰之职
   盖当时春官长贰必以翰林居之中叶以后遂
   为入阁之阶梯故明代礼部迁转视他曹为尤
   重云
 
 
 
 
钦定历代职官表 卷九 第 42b 页 WYG0601-0194b.png
 
 
 
 
 
 
 
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