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20693a 页
卷九 第 1a 页 0053-148.png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之十 藏五
    (东蜀蓬莱山中阳子卫琪注)
元始天玉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三十二/表震巽二卦其音属木)乙亥丙子大有谦
东华发始晖高晨映上清
 判府东华方诸宫亦救苦天尊所舍盖崇
 仁重生之地有九龙符命拔度幽魂发始
 晖者初生一阳爻如日之升高晨一云青
 童君名晨日也日之升高必映上清真境
 言人真气会于心府而出自肝脏方始传
 送午时至绛宫
卷九 第 1b 页 0053-149.png
洞焕圆珠霭
 光彩洞耀焕灿于苍胡宝珠之中烟霭郁
 勃是皆取喻于心珠之气神光圆明洞照
 八室空其五蕴霭然粹然之宝
朗朗紫晖明
 朗明也日光生紫晖而朗朗然明又肝神
 龙烟含明君此木应肝也盖震巽皆属东
 方之木上应岁星下主肝部
七晨回帝席
 太阳神名七晨回者上朝天帝之几席盖
卷九 第 2a 页 0053-150.png
 帝出乎震齐乎巽也少阳为震升于巽属
 乾乃六阳纯全之位故曰帝席
五老飞玉軿
 上圣出入必令五老启途群仙翼辕真仙
 及修行人亦皆如是乃人之五气所化度
 人经五帝侍卫三界稽首同
太一景中玉
 太一在头上为景中之王见前注景中人
 又曰景中王人当贵重头为一身之首领
 故以此人神为王者呼之是也
卷九 第 2b 页 0053-151.png
司命摄万灵
 飞玉符軿摄召万灵皆乘巽风故招神摄
 风司命在心总制万神心为雷之主雷经
 云心火不发邓君不鸣肝神不怒辛帅不
 灵意神不超使者不行盖肝属震巽乙木
 而以心火发之此击抟之象也故能收摄
 万灵听命又震为雷在人为音声巽为风
 在人为呼吸气故以八卦表身
泛然云波间
 水会东南巽地言此时真气薰蒸津液灌
卷九 第 3a 页 0053-152.png
 溉而吾元神涌升也二卦在先天相对取
 象曰雷风相薄故能鼓舞万化
寂盻泥丸城
 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毅然作色中天
 下而立摄召三官五岳泥丸城阙在最高
 峰顶寂者无声盻者顾视之
七转召三官
 七转招真符命以召三官在人则三田之
 神也进退利武人之贞非威武不能政不
 顺非风雷不足以警动万物
卷九 第 3b 页 0053-153.png
北君稽首行
 北方为首启行其五方随时而升元神自
 肾脐中超去历遍五脏而上登泥丸其三
 关五脏之真并随侍而行上升
五岳应命到
 五岳随应召命而至五气皆相感化而朝
 也雷霆掌生杀之权赏善罚恶之司故雷
 动风飞万神毕集岂容少延
拔死书长生
 三官五岳皆削落死籍书上生之字二象
卷九 第 4a 页 0053-154.png
 倒取得益卦辞曰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
 改其斯之谓欤在人力行之尔
三举震灵符
 上天有震灵符主召生气制伏魔精挠万
 物者莫疾乎风鼓万物者莫疾乎雷故雷
 主生杀之权如雷水解百果草木能甲拆
 是主生也雷动风驰剪除祸乱是主杀也
 故此章上下句云拔死书长生玄解大魔
 精示生杀之柄也前太始太极章震灵凡
 三见焉并见前注详解
卷九 第 4b 页 0053-155.png
玄解大魔精
 巽户为神霄府乃风雷所出之地能妙解
 六天大魔不令恼乱学仙之人震来虩虩
 震惊百里皆当恐惧修省
七祖生福堂
 九玄七祖皆生天上大福堂中逍遥此天
 人之福也福尽不自下生异类之中修文
 昌大洞乃上乘法门到三清界
玄华保黄宁
 以玄华保养黄宁童于脾胃之间使永无
卷九 第 5a 页 0053-156.png
 失坠此长生久视之道也二象合成恒卦
 辞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益辞天施
 地生与时偕行凡修大洞不拘时候但随
 所寓一念不动天地之气发生始于复终
 于坤一升一降为一周天以一年之气候
 攒于一刻之间身中天地造化
 右件玉章天篆九十字上镇太极平育贾
 奕天下统第八垒福德君
 玄契曰七祖九玄上生天堂亿曾万祖玄
 华齐生内保黄宁种族俱升皆注仙品列
卷九 第 5b 页 0053-157.png
 籍南昌万世代族墓山冢讼考谪鬼帐随
 大洞仙经一时和平地根恶根削除落灭
 兴道为一长生自然
元始天玉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三十三/表坎离二卦既济之道)太清仙境玄气所化
太帝九老京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所以品类之众莫不
 皆赖以生水由地中行江河淮汉朝宗于
 海皆有攸司故扶桑大帝东方九气天君
 共治水府乃为水府总会之所然其论水
 之源生自北方天一生之地六成之起于
卷九 第 6a 页 0053-158.png
 坎位故此章以坎卦表之易曰水荐习坎
 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校仙登扶桑
 检校仙籍应得道者上东海扶桑山言人
 精气生肾而传于肝以至心府故下云神
 纲精气在人身如水流行天地间
七转召天帝
 天帝即玉帝也以元始之命召之在脑中
 宫泥丸也考校三界真仙并世人功过莫
 不皆由三官五岳呈奏玉帝
卷九 第 6b 页 0053-159.png
司命乘神纲
 以表离卦在人为心以主心之神乘其神
 纲而上朝也心为神宅故有纲领离乃丽
 明之象故心神好明察理事
五岳启灵户
 岳者即面部是也灵户者眼耳口鼻是也
 开其灵则能制魔闭之不灵随魔转也五
 岳皆启敞灵扃以听帝命
传制大魔王
 奉传玉帝之命以制遏大魔脐中皆北阴
卷九 第 7a 页 0053-160.png
 之府阴邪所胜之地故传命以制遏毋使
 妄动挠乱魔者眼耳鼻舌身意也
河海皆受事
 今夫水一勺之多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
 财殖焉河海之主鱼龙之属也受事听扶
 桑之命自天一生水于坎位以至成天立
 地生贤生圣皆由是焉河伯海神水族神
 仙皆禀受其本来合任之职事如陶弘景
 为都水少监郭璞为水监仙伯又四溟夫
 人多管水中女仙人与水族混为神仙兹
卷九 第 7b 页 0053-161.png
 以琪所历江河淮海水府龙宫西自蜀江
 南自衡潭西南自沅靖三水皆会洞庭下
 流汉江会大别至庐山东南自吉赣会彭
 蠡下流至仪真见淮黄二河自北而南会
 镇江下流昆崙山东入于海又自镇江历
 常苏秀入太湖三百六十顷至吴山会浙
 江又东南自福信江会浙又自维扬溯流
 经淮过吕梁入济又自太山会于济又自
 济溯流至临清入滹沱东北会小直谷入
 于海又自直谷溯流入京沿程看瞿塘洞
卷九 第 8a 页 0053-162.png
 庭彭蠡太湖龙宫壮丽又见马当山采石
 金山三水府岂得不受事于海
立示应会方
 潢潦无根可立而待江汉朝宗于海亦各
 有时丹经天应星地应潮天上金生地下
 水生盖每月弦望晦朔海水随为消长每
 日一潮自东海发轫捲如雪山过海口溯
 洄经浙止淮西采石东南止严陵滩东北
 止小直谷日夜应会不爽亦如人身中每
 一日一夜血气一朝于囟门遇其潮时即
卷九 第 8b 页 0053-163.png
 默然静坐凝定神恩但闻血气自踵至顶
 奔走凑理蔌蔌之声如群蚁相缘五脏六
 腑转动声响内外相应见于四体达乎听
 官久之又徐徐散去阒寂无声此亦修行
 之大端也圣人运化岂可托之空言善譬
 巧喻俾人易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若未
 能远观海潮但近听血荣气卫一万三千
 五百息之潮岂非示人应会方乎
保符泥丸内
 樽酒簋二用缶亦可与献于王公荐之宗
卷九 第 9a 页 0053-164.png
 庙况所保符契皆在乎泥丸之宫以待桃
 康乎阴符阳火皆聚于上元宫
守神曰桃康
 激而扬之可使过颡水生于肾而搬运有
 道则溯流于泥丸桃康乃肾中之神专一
 运阳精于脑后以辅元阳以成金丹
回名易死籍
 既得生生之根则回改名姓于死籍之中
 无过可书也死籍者黑簿也人有过咎灾
 厄并死亡事皆得具载其中
卷九 第 9b 页 0053-165.png
记仙叔火王
 上卷第三章云高同生叔火王今此止云
 叔火王盖雄一之经也叔火王道父也专
 掌列仙之籍凡得道者系焉
拔绝三涂籍
 坎辞曰系用徽缠寘于丛棘盖囚执之所
 思过之地如周文之羑里太甲之桐宫也
 今绝三涂易死籍岂非此义乎
去祸生上英
 心中一真津液君字飞生上英主血液易
卷九 第 10a 页 0053-166.png
 曰坎不盈秪既平无咎姑且去祸而未大
 也削去灾祸之根生上英华
七玄登朱宫
 朱宫正在离卦上七玄九祖进登朱陵火
 府鍊化自然盖水火二气交媾水火鍊度
 葛仙翁玉阳宫皆以祭鍊得道
我身会明阳
 兆身朝会光明太阳道境易先天曰水火
 不相射此经以水火交而成道斗经水火
 乃道之真体非此不能成生化
卷九 第 10b 页 0053-167.png
上友方盈子
 月中桃康君方盈字运梁上则友爱之乃
 眷恋留连之意上下二神互换流运神气
 滋茂生根毓养太和以立四大
下携理维藏
 胞中天帝精魂名理维藏字法运珠守小
 肠水海以分别水源清浊顺导发泄之功
 如禹功之大在人宜善导精血
左摄明车君
 胞中黄气君讳祖明车字神无极守肝正
卷九 第 11a 页 0053-168.png
 斗明轮同人非万气万神流注运用则百
 骸五体四肢皮肉只是一块顽物
右辅归盛昌
 胞中白气君在右讳玄归子字盛昌守人
 肺上二神乃胞胎之中神灵共守五脏之
 上前章云白气育尚生同此义
混一玉景气
 一云玉京必误盖左右阴阳二气混合如
 玉之景气妙合而凝以成兆之形此气呵
 之可以煮茗含之可以乾汞
卷九 第 11b 页 0053-169.png
化兆吉以昌
 欲变化我之气质俾吉俾昌盖得此道者
 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君子顺之吉小人
 背之凶非由外烁我固有之矣
反婴元命童
 反我衰老之元命灵神为婴儿之童亦曰
 元命真人修习大洞之道鍊万气万神还
 归一真如婴儿之形复化为玄气
檀炽钧吉祥
 不孔笛吹无生引没弦琴操太平歌先生
卷九 第 12a 页 0053-170.png
 年来穷到骨何事欣欣乐天和除非只是
 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弹
天一元根仙
 天一贵人出入丑未而为水之元根所以
 江海为百谷王以受水实由天一生水根
 源起于此坎卦之义因兹著焉
自在光明轮
 大吉小吉为日月所居之位北斗擎羊陀
 罗主事之所故北斗位处坎宫名同月曜
 轮转光明亦青肝明轮之说同明轮为日
卷九 第 12b 页 0053-171.png
 月为水池火沼凡鍊度先鍊己心为离火
 肾为坎水务要既济其法常令此心虚无
 纤尘不入一念不动二气相合化为水火
 在前亡魂自肾左出归池沼鍊化
 右件玉章天篆一百三十字出于大赤天
 下统第九垒洞渊无色刚维地土皇君
 玄契曰至此无上乘门兆身祖族皆證真
 仙可以弘慈回度人天證
 太清太极仙王真人
  此四章乃三清玉帝四天无卦象亦犹
卷九 第 13a 页 0053-172.png
  乾坤坎离四卦无支干乾坤大父母退
  居幽静坎离为万物之父母故贵重三
  清退居无为玉帝主事俱当贵重皆在
  无色之境故不拘于卦象之内人能修
  习文昌大洞妙行亦当超出三界直造
  三清玉帝之天不为五运八卦之所拘
  束五运即五行支干是也八卦亦乃五
  行所化乾兑属金震巽属木坤艮属土
  坎属水离属火修行人脱壳离机也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三十四/表坤艮二卦同音属土)上清真境元气所化
卷九 第 13b 页 0053-173.png
玉清万华宫
 万华宫乃玉清元始所居皆金玉珍宝以
 为庄严如华严之富贵无异前云看华严
 不如一艮卦今万华宫者知其所止也君
 子思不出其位又君子素其位而行无入
 而不自得也以喻人安分守常在至善之
 地无偏执不妄求守天理之正富贵乃自
 然之理人皆可享万华宫富贵
高仙藏帝经
 坤有该载生化之理易曰坤以藏之高仙
卷九 第 14a 页 0053-174.png
 者天真藏经籍之所三十六部万八千篇
 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一藏自古帝王之制
 天下皆有所藏图书如神农之连山轩辕
 之归藏大禹亦曰连山商汤亦曰归藏历
 代宝之以为神器上天亦有图书乃天帝
 所藏以统御万天宰制万品
主图九天表
 艮止于此为文昌尽善尽美之道君子敬
 以直内义以方外含之以从王事此人臣
 之道也高仙上圣主管图箓于九天之上
卷九 第 14b 页 0053-175.png
 斡运化机生育万物也九天有东璧图书
 府奎宿主文章居戌璧宿主图书居亥天
 帝命文昌皇人玄圣道君孔丘主宰文昌
 生气图流运真气生化万物辅佐皇猷帝
 命登封太极上真九疑主宰东海广桑山
 真君阐猷大帝兴儒盛世天尊人或难之
 曰是非孔子之道大圣人岂可流于异教
 哉殊不知在天为列星在地为河岳幽则
 为鬼神明则复为人此特昭昭然尔况大
 圣人垂世立教为万世帝王之师受累代
卷九 第 15a 页 0053-176.png
 封崇享天下祀典在天地人中岂无果位
 耶今附于此以俟明者證知
洞观无中生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人与物之生从无而
 有得坤之全气故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洞观非可以眼观当以心目内注自无中
 生有非无为无湛然常寂不可向外驰求
 妄以为有如善财所见尽在普贤身中此
 道乃虚无自然无可捉摸但宜回光自照
 故曰洞观无中生
卷九 第 15b 页 0053-177.png
七转召万页
 与七转召一官同义万真即万神天有万
 真人有万神以天之真混人之神以天之
 气合人之气自然成道岂不贵重
五岳一来庭
 坤舆艮山五岳为最一撮之土载华岳振
 河海一卷之石草木生宝藏兴况五岳在
 乎掌握矣金丹谓之攒簇五行
三官招众魔
 三官即三关号令一施则万天拱听志帅
卷九 第 16a 页 0053-178.png
 所在气为奔走三关廓通则三华聚顶三
 才中非三五无以宰制万化
司录校所呈
 三官五岳呈人祸福帝命司命司禄重复
 较勘方定其休咎昔聂绍元好读书攻庄
 老一夕梦入一城宫府严肃中有朱衣按
 几谓曰此司禄之所也可自开籍看平生
 事(云/云)后受大洞毕箓修混合返还之道一
 日晨浴有四鹤集于屋村民见火超奔之
 绍元已化非司禄较所呈乎
卷九 第 16b 页 0053-179.png
拔籍重泉曲
 泉曲十二河源乃水府之分曹也掌人间
 生死功过事柳元传水府属阴女仙治事
 在人即十二经络是十二河源
记名书上清
 此句下又按茅山玉经有云七祖解牢结
 秽血悉沈零反胎朱火室更受洞中生伯
 史卫神躯令我保黄宁六句续前句为一
 名曰三素老君章其文义重叠今依川本
 较正续后十五句随前十句二十五句依
卷九 第 17a 页 0053-180.png
 旧作一章更不专擅紊乱添答以疑人心
 但依此行去亦證上仙
玄洲绝三津
 坤至柔而动有刚至静而德方故方舆之
 内玄洲赤城府在东海之外三岛神山玄
 洲十洲之一也三津弱水三万里各有三
 关津人靡克至今修金丹者绝此津涯不
 历关隘一步便到家古云剖破藩篱即大
 家修文昌大洞之道不历三界诸天二十
 五有顿超无漏之乡方为了当
卷九 第 17b 页 0053-181.png
羽景太无庭
 上乘羽葆景舆登升太无之庭远在无色
 界之上传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
 载无声无臭羽景有形太无无色
回霄飞垂漠
 回还于九霄之上诸真车辇甚众碾消云
 路所以飞扬沙漠垂下昔禹时有鸟自丹
 州来吐五色氤氲之气名曰凭霄雀能群
 飞衔青砂珠轻细风吹尘起名曰珠尘如
 沙漠飞下人得而服之身轻不死其此之
卷九 第 18a 页 0053-182.png
 谓欤明了之人不动脚根一念才起直造
 圆顶也一云飞重汉字颇相类
委化混万精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此坤之德人能收敛
 涵泳与时偕行与万物同体无一物不遂
 生成委身混融于万物之精
五云郁绝空
 五方五灵五色云气霭郁于绝空之中五
 脏之气薰蒸于心腑凝结成圆明之珠彩
 霞晖映即五色郁勃洞焕太空
卷九 第 18b 页 0053-183.png
七霞落圆明
 七霞七觉一本云一灵落圆明一灵亦虚
 灵心圆明乃心之神此言七色云霞光夺
 日月度人经璇玑玉衡一时停轮此数句
 言高仙与司命司录三官五岳同会之时
 车舆鸾凤之众光景如此盖言人能凝聚
 万气命元灵之神乘之自下田至泥丸万
 气凝万神集亦是落圆明也
朗朗幽寥子
 脐下婴儿朗朗显现二卦合德谦卦彖辞
卷九 第 19a 页 0053-184.png
 尽之也天道亏盈地道变盈鬼神害盈谦
 尊而光君子之终也言人晦迹隐光安守
 本分不期著而著也盖得谦光之义君子
 隐居求志行义达道自然名闻上下盖以
 幽寥隐然无形无声之物而朗朗显明者
 所谓溍虽伏矣亦孔之昭之谓
梵昌济黄宁
 梵昌心神黄宁脾神言以心血济养脾胃
 也五行生克在人运气以合之各有其道
 谓如心病运肾水以济之五脏皆仿此盖
卷九 第 19b 页 0053-185.png
 二卦反对得剥辞曰君子尚消息盈虚是
 也黄宁中宫也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
 其中畅于四肢发于事业人之动容周旋
 合道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五老挥绛华
 五老乃天地始祖人之五老亦同一气盖
 五神聚于绛宫挥把丹华也烧香散花皆
 身中神识绛华丹华一也
散香携玉灵
 五老遍散五香以薰蒸五脏灵明之神上
卷九 第 20a 页 0053-186.png
 卷玉寿灵亦胃神欲见此神当一心注想
 如猫捕鼠眼睛不瞬即得凝集
金质濯帝川
 此即玉眸鍊质黄华荡形以凡胎浊骨今
 变为玉灵金质前云骨肉金玉实俾此金
 姿玉质灌濯于帝一之川
绿烟霭流琼
 青绿之烟郁郁勃勃如琼玉之欲流前云
 五云郁绝空皆真仙升降祥烟瑞彩蔼然
 粹然洞焕空无之境光景殊胜
卷九 第 20b 页 0053-187.png
上清玉皇师
 上清宫乃玉皇之师盖灵宝为玉帝之尊
 师也玉清上清太清乃为三宝三清之下
 玉皇为尊玉皇即昊天玉皇上帝乃万天
 至尊位亚三清天公经三清退居无为玉
 皇治事
玉宸大道君
 玉宸道君灵宝天尊所居之宫曰上清七
 宝紫微宫在太清之上玉清之下是为中
 元宫三清即儒书所谓三皇也
卷九 第 21a 页 0053-188.png
与心绛宫神
 虚静先生云瞥起是病不续是药不怕念
 起即怕迟觉又古德云若人静坐一须臾
 胜造浮图七宝塔宝塔终久化为尘一念
 不生成正觉盖此心一念不生立跻圣地
 故曰飞證太玄尊心者主乎一身而其体
 虚灵足以管天下万事万物之理理虽散
 在万事万物之上其用之微妙不外人之
 一心前贤有诗云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
 风云变态中是也灵宝与心神为一心乃
卷九 第 21b 页 0053-189.png
 天心非肉心也神乃历劫不坏之神非祭
 祀之神也诗曰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
 阳只片时故曰玉宸与心神飞證太玄盖
 天心不出于大公至正无分毫所私人心
 若能体而则之行无私曲一是皆以至正
 处己则果證大洞太玄无疑矣
飞證太玄尊
 飞升證果太玄真尊之位此下茅山大洞
 又云神拔三涂积仙胎缠兆形多有此二
 句盖太玄三真人乃极尊之位天地之外
卷九 第 22a 页 0053-190.png
 曰虚无乃元始所居号虚无自然以其无
 心故虚空尽故无虚而能容无则能化故
 曰藏帝经人能虚无则神明自来来则灵
 而久故取坤艮喻其能容且久
 右件玉章天篆一百三十字出于禹馀天
 下统第九垒昌德君
 玄契曰至此登上清真王太一真人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三十五/以表坎离二卦交媾之道)玉清圣境始气所化
三页生太无
 三真者南方三气天君生于空洞太无之
卷九 第 22b 页 0053-191.png
 始下云南昌即文昌也今衡山上应轸宿
 下镇离宫有朱陵洞天乃三十六洞天之
 第三也人生从此鍊化方许成人又在人
 即精血三真元王君便是或曰三真即前
 太玄三真又曰太无乃太元字多误此乃
 太无中太素君大洞玉章
玉户映晨霞
 大人继明照于四方夜初尽而曰继照正
 大明出于东方之时也南方位处离宫名
 同日曜玉户者乌驭所出也晨日也晖映
卷九 第 23a 页 0053-192.png
 晨日之霞亦早朝之谓也南岳山朱雀顶
 有日观亭天色清明早朝登此亭观日轮
 之出海一出一没一进一退有欲升而不
 能升然后一跃而上此处备悉
太素洞元灵
 日月丽乎天容光必照然于南方丹天洞
 阳之馆凡有得道由此鍊形方许飞升帝
 庭上卷云太素三华气三华气亦南方三
 气太素乃三素母盖主持鍊度之事元灵
 名也亦名罕张盖衡山有福地名曰洞元
卷九 第 23b 页 0053-193.png
 灵光天等坛皆上仙得道之所文昌鍊化
 皆在此处故此洞章多言及之
丹林森朱柯
 百谷草木丽乎土以其南方赤色故生长
 皆丹林朱柯黄庭经丹青绿条翠灵柯医
 书南山多灵芝瑞草饵之皆神仙
回神九重府
 还神于九重之府盖朱陵火府九阳梵气
 结成今南岳山势亦九向九背以应阳数
 此言修习之徵心府现出光景
卷九 第 24a 页 0053-194.png
南昌发琼华
 燥万物者莫熯乎火故以南方火德增助
 太阳以丽品汇俾各遂其生南昌受鍊司
 乃鍊度之所得道者无不经名洞阳宫有
 流火池黄华水皆发生琼瑶英华度人经
 修诵是经皆即受度飞升南宫同此言人
 心府神宅如此之盛南昌即文昌也元始
 以符图真文鍊之洞阳之宫故曰文昌中
 有不死之神长生之君司命司禄延寿益
 算真君度人经南宫南昌皆与此同即今
卷九 第 24b 页 0053-195.png
 南岳衡山是也元气上连荧星太阳炎老
 君所治其中主夏气长养万物天下万神
 常以立夏日升此赤石玉阙谒炎老君受
 天玄符各还四方以行夏令赤帝玉司君
 讳景度如知其神存念九年致长生之药
 丹霞飞云下迎兆身而升玉清虽然如是
 而南岳相去数千里岂得人人亲往以观
 之哉但人身亦有一衡岳知此则文昌鍊
 化之司不远矣道不远人在身中在人参
 访造诣真实不可臆说强为
卷九 第 25a 页 0053-196.png
百关纳津液
 世界皆以水为润泽之物故能生育万物
 者水也以此表坎卦为至当之议人有一
 百八十灵关三百六十骨节一千二百形
 影一万二千精光三万六千根源本始八
 万四千毛窍关键中咸生津液之润人无
 津液则枯槁云亡天地得水而覆载万物
 得水而生成其实一也
停玄三秀阿
 藏隐玄根于三秀之卷阿南岳名太虚小
卷九 第 25b 页 0053-197.png
 有之天古诗云小有洞中三秀草即灵芝
 是也山有五芝饵其上者得仙
兆身腾玉清
 己身已證上仙故能飞腾游宴玉清圣境
 朝见元始上帝先贤多有骨肉同飞者然
 此肉身皆蜕藏名山惟神可去
七祖离幽扃
 幽扃水府泉曲河源也身未得道七祖未
 免沉堕幽扃既已成仙当先度本宗祖祢
 出离幽扃也即地水二司幽都
卷九 第 26a 页 0053-198.png
长保不终劫
 永保无尽之劫尘大洞一经乃最上乘大
 非下格小仙所可拟议修鍊至此永无退
 转岂可与天人之果同日语哉
万世承仙家
 玉经云世世不绝长为人君千万劫中永
 远承继上仙之家天下名山皆有异姓继
 承仙位唯张天师嗣今已四十代
位为圣统尊
 继天立极位为圣统之尊于人中此大人
卷九 第 26b 页 0053-199.png
 之事也正如大洞帝尊总统万神最为极
 贵之尊位仙人至此世亦罕有
玉清大洞仙
 称号曰玉清大洞神最为尊荣此坎离交
 媾而真体完全之时也有大洞尊大洞神
 其实一也即自己本命元辰是上火下水
 有交媾之道人徒知火炎上水润下而不
 知抑心火升肾水为生生之理火大燥水
 大滥则死在静宁一心屏绝万虑则化紫
 金光见于目为徵非按摩存想
卷九 第 27a 页 0053-200.png
 右件玉章天篆七十字出于清微天下统
 第九垒昌德君
 玄契曰至此登玉清圣王天一圣君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三十六/表兑艮二卦悦而止也)弥罗天境梵气所化
西元九灵气
 此章表卦先兑而后艮对取也兑正西之
 卦故九灵太妙白玉龟台金真梵气祖母
 元君即西王母主管女仙居阆苑极高之
 地九灵真气所成也已经亿万斯年诵此
 经者祝延
卷九 第 27b 页 0053-201.png
 后妃嫔主遐算齐王母之寿婉仪同拂石
 之年
金丹流云宫
 大丹以金为母流云宫入泥丸宫也流云
 宫亦王母之居昔申泰芝字广祥其先洛
 阳人因守官湖外世居长沙一夕于视融
 峰顶遇真人传金丹火龙之术鍊之有年
 功行俱备而能乘虚游神隐显不测唐明
 皇梦请为国师后飞升为真仙此金丹之
 验因此于前立金丹大药图
卷九 第 28a 页 0053-202.png
上极旋曜杪
 杪者末也尽也昆崙阆风王母所主故高
 与天齐高上穷极璇玑七曜之颠此句下
 按茅山玉经有晖景太霞中运回九天轮
 静沉八流刚室有胎仙母等四句不在蜀
 本中姑略之以俟后之君子或补添亦可
 矣大率经箓法各从其所传宗派不必拘
 滞同异量较多寡以取奇特
携矜太帝房
 矜大微名讳干景精又讳三矜交又曰矜
卷九 第 28b 页 0053-203.png
 子矜天衣也提天衣而登太帝房此乃太
 微大帝亦九魂名即中央黄庭
玄一灵时生
 玄一老子林虚夫字灵时道通导玄气俾
 之灵通变化结经曰初曰通气即太玄之
 气也贵使鼻息玄气凝定也
三老素罕张
 三素老君名罕张上卷二章云三素生泥
 丸老君罕张上同义黄庭经云三老同坐
 各有朋亦与朝廷三老同义
卷九 第 29a 页 0053-204.png
左把五符籍
 言三素老君左则执五灵五老符图版籍
 神咒诰命叱咤不祥而开黄道上真游宴
 并神仙得道者皆以五老启涂
右携万神宗
 兑悦也顺乎天而应乎人先民犯难民忘
 其劳死此人极之道人之得道左提右挈
 万神并归掌握之中一任驱役
同登龙琳阙
 易曰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也大洞
卷九 第 29b 页 0053-205.png
 经至此谓之六度圆成相与兆同登龙凤
 琳琅之宫阙谓之选仙举进士
稽首玉清房
 上元泥丸宫修行至此金丹已成当脱胎
 换鼎神化自然稽首而朝谒王清元始于
 洞房之中请受仙职充仙官等
上證圣中尊
 證品大洞天一帝尊圣中最贵极品地位
 永无沦坠矣此三境至尊之前金阙侍臣
 之位难同三界有漏之因所可拟
卷九 第 30a 页 0053-206.png
符化玄气玉
 艮止也止于至善极尽之地传曰上天之
 载无声无臭人能修习至此抖擞迨尽归
 之○无极符者阴符也以阳火鍊化阴符
 为玄气位證玉清初以精气毓神遂成婴
 儿又以婴儿鍊成阳符又以符化为玄气
 此所谓升入无形与道合真也释氏云凡
 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不可以具足色身
 见如来又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
 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我也若以声
卷九 第 30b 页 0053-207.png
 色隐障则不能自见本来真佛大率此经
 以知命见性为了当在人坚守
 右件玉章天篆六十字出于弥罗天下统
 第九垒昌德君
 玄契曰至此道备位登圣尊形化为云符
 符散为玄气气聚为真形气藏为真气观
 之则为玉符听之则为玉音不可思议功
 德洪深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抟之不
 可得玄玄至道宗大洞仙经至此大通
   结经
卷九 第 31a 页 0053-208.png
玉宸道君言我师
元始天玉授我此大洞仙经其旨玄奥
 灵宝天尊说我师元始天王授我此大洞
 仙经其旨玄奥灵宝尤言玄奥人岂易知
 若非内外双修凝静自然洞观无碍则何
 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此经乃天真隐讳
 与人神同
修页妙门
 修道之妙行观门先自持戒而后习定戒
 定既立则习气以收神明息气凝聚则神
卷九 第 31b 页 0053-209.png
               ○
 明自来神明来则慧光发生以为了当
初定通息
 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以襌定生人若
 不静定安能慧光发照又法华经云在于
 闲处收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又曰
 定水澄清心珠自现古人云探珠宜静浪
 动水取应难故曰襌定儒曰静而后能定
 盖心静方定而后能虑此三氏理归一胎
 息法少饮食不言语心中默数注在鼻观
太和一千
卷九 第 32a 页 0053-210.png
 心若一念才动则不谓之太和不和反生
 他證直要一念不动方谓之和仍数其气
 至一千数足为一通一千通为圆满大和
中观变真
 自己于内观中能变化我真升天入地往
 来无穷也观中观者内观也功行既满乃
 能内顾五脏外集万神可以变化
离相消尘
 与此身别无关涉他自他我自我所谓离
 种种边也释氏云若人以七宝满三千大
卷九 第 32b 页 0053-211.png
 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持此经乃至四句
 偈而此福德胜前福德按金刚经四句偈
 有二前云若以色身见我(云/云)后云一切有
 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观老子云大象无形又曰大道无形孔子
 曰神无方易无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精
 详三教圣人垂世立教至于穷极其实一
 也此经者此心也若以此心穷究四句偈
 则此身皆属幻妄假合有为之法皆是虚
 设耳若能于此趁逐得见本源须要两头
卷九 第 33a 页 0053-212.png
 放下与之刚崖血战一场一日命根瞥然
 断了方是到家的汉所谓离相消尘古人
 云森罗万象体不挂一丝头诚哉是言也
元合五千
 收拾太和圆满五千其数虽多从一而超
 所谓磨砖作镜利杵成针至此方见工夫
 圆满具足不缺丝毫曰工夫不到不成丹
坐在立亡
 坐则有立则无复归乎杳冥恍惚之间无
 声无臭无思无为何有声音笑貌为哉道
卷九 第 33b 页 0053-213.png
 经云坐脱立亡同如普化和尚摇铃上天
大定全真
 若自心气大定永不出入则无饥渴寒暑
 之所挠兵甲不能伤毒虫不能螫水不能
 溺火不能烧视不见听不闻近不见前随
 不见后方谓坐在立亡大定全真也虽天
 地鬼神莫能窥测至今世间多有古德坐
 襌不欲出定者如蜀中缙云滴水江南普
 庵四祖皆在世目击道存此乃大定全真
 也
卷九 第 34a 页 0053-214.png
妙行通灵
 妙行者上卷十仙十门中卷十洞十根下
 卷十华观门八卦六位妙果皆曰大洞妙
 行通灵者妙行纯熟不已自然通达灵妙
初曰通气
 始学胎息令息气出入各知其数目若数
 气闭至一千二百息亦谓之大胎息也古
 葛稚川之大胎息法即圆觉经分别念数
次曰通神
 二则我元神舆万神交会真气相合则神
卷九 第 34b 页 0053-215.png
 变莫测矣非所以通外神乃邪鬼变化为
 妖为魔必败道德不可交通切忌随他去
终曰通灵
 程子伊川释中庸前知曰如蜀山人董五
 经之徒亦能前知此特小事尔至极处则
 一点灵明湛若冰鉴天地造化吉凶悔吝
 无不见其中善与不善必先知之皆中庸
 至诚之道佛书所谓解脱知见儒书云物
 格知至是也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
 事业皆是自己神气通灵非自外至者
卷九 第 35a 页 0053-216.png
十通成真
 予前梦牛触盖亦自己本命元辰也沩山
 云安在沩山二十年只看得一个水牯牛
 若落路入草去便牵出若犯人苗稼便鞭
 挞如今看得露炯炯地赶亦不去予亦守
 栏三十馀年方始见牛其劳不易自初定
 通息至十通成真岂容少间一处通逐处
 皆通神鬼有五通佛具六通天仙具十通
道备登宸超脱飞升
 功满道备證登紫宸脱去凡骨真神飞升
卷九 第 35b 页 0053-217.png
 古人虽云拔宅飞升骨肉同飞然此凡浊
 胎质非可入见帝前须是藏之名山或投
 海外惟此一真飞神御气方得过度三界
 上朝玉京释云不可具足色身见如来者
 亦此义尔如玄帝藏金骨于武当山之类
 过度三界往来三清
 三清在三界之上渺渺大罗之天虽高在
 上可以往来修大洞者浑不经由三界也
證品大洞天一帝尊
 大洞帝尊在诸天之上当兆所證所登之
卷九 第 36a 页 0053-218.png
 位天一即太玄此乃上真上仙之可證
六度十通万行圆成
 六度万行六位十通圆满告成无亏无欠
 须是一关一津逐一打破透过方见真如
千和万合自然成真
 度人经九和十合而回风混合之道专以
 和为贵若能千和万合自然成真仙之道
 但前三品凡云真者诚实无妄之谓也人
 能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盖人之所赋皆全
 德之天真而至年长为物欲之障所以琢
卷九 第 36b 页 0053-219.png
 丧本源逝水滔滔而不知返故元始天王
 玉宸道君太玄道父三师父子启迪良因
 设为答问以救度之而此经乃三宝玄奥
 义理幽隐难可寻详琪因就章句之次辄
 以肤见略簉笔舌诚不自揣以平生所学
 得之于心传口受之间者尽以附之于此
 其文虽曲直不一性命互显然其大纲不
 过安天理守本分六字而已或曰泄漏秘
 语其罪莫大琪曰宁甘伏受欲使圆盖之
 下方舆之内凡见闻者咸依
卷九 第 37a 页 0053-220.png
 文昌大洞仙经修證上以赞
圣人之万寿继天推尧舜轩黄下以福黎庶
 于八荒易地皆禹稷颜子人人共德物物
 同仁琪之愿也又奚畏焉臣琪顿首再拜
 谨书
 玄契曰大洞仙经元始天王为玉宸道君
 演玄披元极始通梵自天及人俾获成仙
 真要文也学士诵之悟入登仙鬼神诵之
 悟入登真凡夫诵之悟入长生幽魂闻之
 魂魄更生永度死厄上生天堂枯朽老病
卷九 第 37b 页 0054-004.png
 闻之延津婴孺神童闻之聪明上士得之
 飞腾玉清位为圣尊与道合真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