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20618b 页
卷三 第 1a 页 0051-132.png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之三冬三
    (东蜀蓬莱山中阳子卫琪注)
道言昔在龙汉劫初元始天王出大洞玉经
于高上大有玉清宫
 道言乃玉宸道君言说昔在者向来往古
 之称龙汉者自一气孕于空洞之中太无
 之始上无复色下无复渊混沌太虚浩瀚
 流溟七千馀劫其气周流相去九万九千
 九百九十里为一岁言其气如龙变化莫
 测故号龙汉运推数极三景开明谓之赤
卷三 第 1b 页 0051-133.png
 明梵气弥罗万范开张元纲流演生天立
 地开化神明谓之开皇三劫分晓按大有
 金书天宝君生于龙汉元年当年出书灵
 宝君生于龙汉开图经一劫至赤明元年
 出书神宝君生于赤明元年经二劫至上
 皇元年出书此三宝方有定名而神王奏
 请云数终甲申洪流荡秽赤明以来至上
 皇元年受度者二十四万人开皇以后数
 至甲申诸天选叙仙曹空废当于三代取
 十万人充其任又举一十二万人充储官
卷三 第 2a 页 0051-134.png
 又于死魂中有善功者取三十二万人以
 充甲申驱除之后开大有之民儒书云尧
 以甲辰即位至甲申已四十年然后有洪
 水之患以此言之生神经当出于唐尧以
 前而大洞经先出于龙汉元年元始当生
 出书之时也故号龙汉劫初而候上皇元
 年太上出书时三宝各有定位一再传授
 灵宝就席付与太玄故下经叙云重出斯
 宝是也真武经载龙汉元年说法举往昔
 开皇元年之事然以开皇居前龙汉当后
卷三 第 2b 页 0051-135.png
 此乃诸真传经之误当从大有金书参透
 三宝所生之劫并出书度人之时其他未
 可尽信又曰天地之始有五劫一曰始劫
 二曰成劫三曰住劫四曰坏劫五曰空劫
 五劫循环不已天地皆因此五劫而成始
 终人与物亦然东方曰龙汉南方曰赤明
 西方曰延康北方曰开皇中央曰上皇自
 子上起三字为一劫至戌亥为延康以日
 言之为夜以人言之为死也六合之外姑
 且存而勿论且自天地分判以来于六经
卷三 第 3a 页 0051-136.png
 中可考者言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
 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者天地也四象
 者四时也阴静阳动故变焉动静有常刚
 柔断矣四时代谢故化焉变化不已故有
 劫数河图洛书是也二气升降五行错综
 皆莫逃乎数也大则劫小则运皆因年月
 日时至微而起时有刻日有候月有弦望
 晦朔年有春夏秋冬故积刻以成时积时
 以成日积日以成月积月以成年积年以
 成运积运以成劫自太极既判之后又不
卷三 第 3b 页 0051-137.png
 知其几劫运矣粤自龙汉元年化生天宝
 君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此乃元始
 天王之都大洞尊神演说大洞仙经之始
 也故为诸经之祖诸法之王诸经皆称元
 始天尊而大洞经独称元始天王盖尊之
 至也有元始上帝元始天帝随所见而称
 焉非实有名乃众真强名之耳经云大道
 无名因生育天地万物故有名
演太玄重玄玄一之道命之曰大洞仙经
 玄者黑而有赤色盖北方阳动而生水阳
卷三 第 4a 页 0051-138.png
 气赤水色黑故曰玄太玄重玄玄一盖水
 气之盛故为天地之根又玄为幽深旷远
 之称诸经有玄之又玄者因此而云也太
 玄者先有玄气元气然后有始气次第生
 长故当敷演太玄之气重玄为玄一之道
 号曰大洞仙经藏中有三清大洞经一百
 二十卷有茅山龙虎山玉经三十九章
元始天王始以太玄一音流响玉清
 盖一者万化之本万善之宗无一事不由
 心上起也老子之得一孔子之一贯邵子
卷三 第 4b 页 0051-139.png
 曰天向一中分造化岂得是哉天道一而
 已矣太玄者北方之正气两仪奠位以北
 为子一音者天一生水而水为羽音言天
 地始生自一数起于北方一阳初动而生
 水赤犹人之生以一阳之精结而为胞也
 阳动则变故曰流响非以金口宣传乃灵
 风振响遂成洞章
弘帝一真道说大洞宝文
 主宰谓之帝人心是也凡为国家有九经
 所以行之者一也一乃诚也无妄谓之真
卷三 第 5a 页 0051-140.png
 实故曰弘帝一真道故知大洞经即儒中
 庸也帝一乃大洞帝尊之号有帝一雄一
 雌一谓之三一之道乃大洞之始也弘发
 也大也大发扬此道说大洞宝文欲令世
 人得一则万事毕若能主一无适此道成
 矣亦曰不二法门此则名文昌大洞仙经
 外有大洞骨髓大洞演义大洞玄契按诸
 经注解非敢专擅
示九统之法传九光之符
 玄元始三气各生九气是为神霄九帝也
卷三 第 5b 页 0051-141.png
 故示九统之法以会帝传九光之符以集
 神大洞之道始于一气而生三气三气而
 生九气九气而生万气结成万天止云九
 气不言万气举其纲也人之万气具足遂
 生万神天地以有万气而立人身以有万
 气而生若神离气散则人道几乎息矣此
 帝一之道于斯为盛用九示九已于洛书
 敷陈九天生四九三十六天九地生四九
 三十六地具各注下
至士诵之登斋修行即得万神欢庆万灵护
卷三 第 6a 页 0051-142.png
持万圣感格万仙翕临
 斋者齐也言洁齐心地静定安虑毋使杂
 乱古人三日斋七日戒又曰斋戒沐浴可
 以祀上帝盖斋者夷心戒者防患但得颜
 子坐忘之心斋便是大洞经了此言至士
 修习大洞仙经当清斋入室除垢止念静
 心守一内则万神欢喜庆悦外则百灵护
 持上则万圣感格下则万仙翕临生神章
 云一唱万真和九遍诸天朝之类是也经
 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天地鬼神未
卷三 第 6b 页 0051-143.png
 尝助桀为虐也
可以飞度三灾四杀五鬼六害七伤八难九
厄十恶
 斗经具载甚详兹不重赘为人在世有诸
 魔难若不精专至道何以脱离烦恼宗门
 有语云磨刀石子损己利他克己奉人也
登仙入圣神生紫微自然无为
 易无思也无为也正合大洞自然之道一
 本云登仙入圣悟矣自己元神与诸天帝
 比肩享受天堂快乐自在岂有所为乎皆
卷三 第 7a 页 0051-144.png
 自然之理也昔唐杨泰明以儒登显仕为
 长安令佐郭子仪幕府后弃官入庐山结
 茅一日采访真君下降曰太素三元君命
 我授汝九天太真道经观之乃高上大洞
 经泰明修诵不辍至宪宗元和八年正月
 一日轻举升仙岂非经中登仙入圣乎
不系阴阳五行六气之所拘束
 六气者寒暑风雨晦明是也天有六气降
 生五味发为五色徵为五声淫生六疾按
 医书阴阳五行五运六气错纽于天地之
卷三 第 7b 页 0051-145.png
 间顺则致祥逆则见凶祥则圣人出天垂
 甘露地产灵芝五谷丰登人民安泰凶则
 天地闭贤人隐天变灾异山崩海竭人民
 死亡此皆为五六之所拘束也修行人当
 脱五行之壳离八卦之机八卦属地专至
 道者除地道法天道故阴阳不能拘束也
念念增长趣入大乘弘之无穷诸天下观玉
帝降鉴飞天保迎
 即这念头便是金丹务欲乾乾不息绵绵
 若存若人一念不移念念相续逐旋增长
卷三 第 8a 页 0051-146.png
 进悟大乘以至上乘弘扬此道则诸天帝
 王下观其身上帝降鉴飞天魔王保举尔
 身昔高云举诵大洞经一日采访下观相
 与语善后云举成仙岂非诸天下观乎
亿曾万祖历劫种亲游爽滞魄俱得更生
 己身未度先度祖先况千万劫前祖宗无
 数游荡英爽沈滞魂魄咸得上生晋代许
 旌阳吴葛仙翁皆以祭炼孤爽鬼神而冲
 举成仙盖孤爽亦是千生万劫曾祖父母
世胄接仙长为贵人
卷三 第 8b 页 0051-147.png
 世代子孙华冑与仙相续在世长久得为
 贵人如张子房之类天师继嗣绵亘无穷
功满道备骨肉同升
 功圆行满道德充备一家骨肉同时飞升
 如许旌阳四十二口骨肉白日拔宅之类
乘龙驾云上朝玉清
 化自己之阴阳二气为龙为云乘驾以腾
 空上朝玉清圣境元始上帝为三清侍臣
元始天王啸咏太玄凝神遐想而说洞章
 元始吟咏太玄之气而成音凝聚神气深
卷三 第 9a 页 0051-148.png
 思远想使神气精详而后说是大洞宝章
 谓如虑而后能得者也说洞章者非谓口
 谈也乃凝集神气炳顾于空洞之中成音
高上洞元
 此章名大洞帝一尊神高上虚皇君总冠
 一经之首章中之字有数断章取义故略
 而言之元始生于太无无始之前五太未
 露眹兆之初一气化生于空洞之中无形
 无名无气无象无色无光周子所谓无极
 一动一静一阴一阳阳变阴合遂生五行
卷三 第 9b 页 0051-149.png
 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今曰大洞即

 易之太极也高上者高高在上不可名言
 即无极也混沌太无元者即元始之祖气
 生于混沌未分空洞之中太无之始元者
 始也故号元始或云混沌亦通今本无元
 字当添置之盖元始谓之高上混洞太无
 元灵宝谓之赤混太无元老君谓之冥寂
 玄通元总谓之三元非天地水三元乃生
 天立地之祖气也天宝者元始号天宝丈
 人天宝君玉皇者非常所谓玉帝玉以比
卷三 第 10a 页 0051-150.png
 德以其性温润而劲硬皇者大也元始以
 其本身至大至刚之气成立天地开物成
 务孟子所谓浩然之气充塞天地是也
元生九天
 元者善之长也盖元为万化之祖宗今言
 元者三元也言三气生九气即生神九天
 也天地万化自非三元所育九气所导莫
 能生也故三气为天地之尊九气为万物
 之根人能修之是与三气合德九气齐并
 也自此已往生生不穷之道著矣故易曰
卷三 第 10b 页 0051-151.png
 天地之大德曰生他本云高上洞玄必惧
气祖太无
 玄元始三气生于太无之前合虚而生气
 气生于空空生于始始生于元元生于玄
 故曰气祖太无此大道所出自无中生有
众风胤玄
 一云宗风非也风气也众者非一也混沌
 太无元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气
 赤混太无元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
 万气冥寂玄通元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
卷三 第 11a 页 0051-152.png
 十万气盖万气根于九气九气始于三
 三气归乎一气故曰众风胤玄胤者嗣也
 继也续也根胤出自玄气是名回风混合
曾亲绝散
 一云统散误也既有所统是有拘系岂得
 散耶人修本洞则三曾九祖五族六亲各
 遂生化而无胎根结滞之病以阻隔之
四清抚闲
 四清四气朗清也盖天地既判四方廓尔
 喻人祖宗滞识皆得生化则无所殃连故
卷三 第 11b 页 0051-153.png
 四方备守安处无为即得生天快乐自在
帝一上景连众摄烟
 大洞帝尊名帝一也上乘玄景之龙舆招
 神摄风以度苦爽亦如灵风聚烟之说
长契一运七世投闲
 长远契合嘉良运会俦灵运良辰会同义
 七世祖祢皆得投闲致散良会皆得度世
托灵属命反华自然
 一点灵光皆有投托本命元辰亦有所属
 还返光华无亏无欠不有劳费故曰自然
卷三 第 12a 页 0051-154.png
泯邈流辉六曜沈迁
 泯邈远大貌流辉者精彩流布灵光备体
 六曜南斗注生之司六府凝定无有变迁
凌梵御晖西华彰安
 玉帝君讳逢凌梵字履昌灵又曰神丈人
 白帝君讳彰安字西华人之肺腑安和也
并编帝简尽得解源
 西华玉灵瑶府编修青简玉籍以奏玉帝
 若修炼则恶根地根魔籍鬼帐尽得解去
胎田邃路世发玉兰
卷三 第 12b 页 0051-155.png
 上田泥丸中田绛宫下田气海胎息之所
 道路深邃黄庭之回紫抱黄入丹田世世
 生生发育玉润芝兰生神章云耀玉葩同
 意言人能存养下田则精华遍体如玉阶
 之芝兰也兰者取其清香故黄庭云体生
 光华香气如兰此下有丘兰素兰同义
灵光八辉混生万神
 自己一点灵光洞照八室所谓八窗玲珑
 人之欲生万气不备万神不具终不生也
 右件玉章天篆合八十八字总冠三十六
卷三 第 13a 页 0051-156.png
 章之首三十六天地神明并备此章
 玄契曰兆脩大洞太玄帝一洞章诵之一
 遍消一切罪身神六根皆获洞清六天自
 降群魔束首万气齐正得无碍门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一/一月生胞金丹一还)丁丑戊寅豫随
 始气生混气其色苍为东方九阳木气凝
 成天境号郁单无量天劫号龙汉此天精
 魂开阳之气主泥丸宫帝真胞命元一黄
 演之气生胞元
高上宴紫清
卷三 第 13b 页 0051-157.png
 文昌经古以此章为首验之玄契并经之
 数目宇相合今从之上清大洞一本以东
 华发胎晖为首且中卷十章诸本皆将前
 后互相换易今以六根顺列为叙上卷体
 生神章具受胞胎神气为叙庶几览者有
 所伦次然宝章不特为受生者说盖修行
 人内鍊金丹亦必因此月分次第行之如
 妇人怀孕牝鸡抱卵专心爱护念念不忘
 自初启首以至十月圣胎完成突然而见
 阳神两途而一辙也人生胞元易曰男女
卷三 第 14a 页 0051-158.png
 媾精万物化生父精母血凭虚交感此乃
 太玄之气生于太无是也天一生水以为
 其根先有西北壬水一生与西南之丁火
 相合谓之水火既济阴阳相感会于元宫
 悬附于脾脾属土故万物得土自然化生
 因之结胞所以水土同胞于巳己为六阳
 纯全之地为乾属巽此乃回风混合之所
 男左旋十月至寅为三阳交泰故生男女
 右转十月至申为三阴全得否故生女故
 经曰高上宴紫清者高上太有玉清宫乃
卷三 第 14b 页 0051-159.png
 元始所居在紫清天元始游宴其上斡运
 始气以生人之泥丸宫次第生长人之初
 生先有鼻故后生耳古人云鼻祖耳孙此
 生人之始末也鼻贯于颡故先得始气生
 泥丸次玄元二气生中下部人之生也阴
 阳二气五行而已得气之清明者为圣贤
 得气之重浊者为民庶得气之驳杂者为
 万物故下云五老辅玉根者言各气之分
 数也如东方九气之类辅玉根与五脏植
 玉根同有挥绛华飞玉骈等皆以五方降
卷三 第 15a 页 0051-160.png
 真气然后成人之神气形体
五老辅玉根
 所谓四玄禀元禁长保五帝城是五脏为
 一身之根五神守之故辅玉根五子归根
 壬子木至庚申九数是为东方九气戊子
 火至庚寅三数为南方三气甲子金至庚
 午七数为西方七气丙子水至庚辰五数
 为北方五气庚子土居中央是为一气东
 方青灵始老九气天君南方丹灵真老三
 气天君西方皓灵皇老七气天君北方五
卷三 第 15b 页 0051-161.png
 灵玄老五气天君中央元灵元老一气天
 君辅玉根言五脏之气归根复命也精神
 魂𩲸意乃心肝脾肺肾为根
太素拂渺景
 太素即三素母其神拂过远景也渺小也
 尽也见三华气注太素者乃随品所證之
 妙果也有太素清虚真人之号
合符帝一前
 无英公子名合符又将所执之符将合之
 于帝一前面符节既合受生无疑矣合符
卷三 第 16a 页 0051-162.png
 又名玄元叔主守肝脏之户
白帝皓郁奖
 白元尊神皓郁奖主西方肺气又名白元
 洞阳君郁灵标字玄夷绝以西方七阳金
 气主镇申酉下统兑宫中守肺
回金太霞乡
 肺气属金故回风混合入太霞之乡上有
 太白金星西方七宿经纬天文下镇西岳
 分野中通人之肺腑以注真气
度我死户闭
卷三 第 16b 页 0051-163.png
 既度我以生门当遏塞其死户人身中有
 三十六处生门三十六处死户庆云开生
 门祥烟塞死尸祥烟真气也
拔出三涂梁
 欲拔出三涂苦海当架玄津桥梁若过三
 关当架鹊桥古人云上鹊桥下鹊桥天应
 心地应潮盖与飞玄梁不同
十通由斯生
 六度十通万行圆成于是得长生久视之
 道人以十月胞胎具足万神备体然后降
卷三 第 17a 页 0051-164.png
 生先因此胎根坚固方至十通
妙行由此兴
 三千妙行因此兴起圆满具足人之神气
 已布日吉时良于是兴起而生金丹之道
 修十大洞妙行可證十大妙果
洞明光景中
 在太阳道境光景不凡人之濯质太阳方
 见光明境界华景与光景同古仙云温温
 铅鼎光透帘帷此乃光景洞明
帝一真玄玄
卷三 第 17b 页 0051-165.png
 帝一者大洞帝尊之名人修金丹亦證此
 果岂非玄之又玄乎经有帝一雄一雌一
 号三一之经盖帝一乃北方水数玄亦北
 之色象故雌雄帝一之真至此玄之又玄
 矣昔刘根先生宦游四方为政有德常修
 大洞帝一之道即得玄化成仙大凡天道
 流行发育万物其所以为造化者阴阳五
 行而已莫不先有是理而后有是气及其
 生物则必因是气之聚而后有是形故人
 物之生必得是理然后有健顺仁义礼智
卷三 第 18a 页 0051-166.png
 之性必得其气然后有以为魂𩲸五脏百
 骸之身周子谓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
 而凝人以初月受气结成胞胎以至十月
 神布气足而后乃生修炼金丹之道一一
 如之三百功圆圣胎坚固也
 右件玉章天篆计六十字上镇太皇黄曾
 天下统第一垒色润地土皇君
 玄契曰兆诵文昌大洞仙经修行帝一真
 道妙行方全始證十通圣功初积玄理幽
 深常诵百遍自然通气千遍不辍通神通
卷三 第 18b 页 0051-167.png
 灵(正一科有自称曰小兆真人臣某之语/是知玄契中凡云兆并真人者自称也)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二/二月生胎金丹二还)己卯庚辰蛊临
 混气生洞气其色赤为南方三阳火气凝
 成天境号上上襌善无量寿天劫号赤明
 此天精魂阳明之气主明堂宫帝真胎命
 元洞明紫尸之气生胎根
玉虚顺玄归
 此乃二月生胎之徵先令太一精魂名玄
 归子字盛昌主管生育之事玉虚即玉帝
 宫人之头有九宫此其一也第五章帝临
卷三 第 19a 页 0051-168.png
 登玉虚故知其为玉帝宫又曰上方玉虚
 明皇天尊仙传有玉虚尊师赴南溟夫人
 并安期生之会故玉虚者随所證果位而
 得名也今玉虚乃太精魂所居
天晨金霄游
 天晨日也金霄黄道也又曰云汉玉帝登
 殿时太阳之气旋转于虚空后云玉帝乘
 朱霄如人阳精乍凝于空无中
朗朗生帝景
 天日游行霄汉明朗以生帝一玄景龙舆
卷三 第 19b 页 0051-169.png
 又雄一神名也盖精为九入光彩明亮而
 欲生脑宫后云驾景发绝霄是也
欻尔驾玉洲
 欻者长生可马名姓柏成欻生乘日光车
 游玉洲即玄洲为兆身胎元九天司马不
 下命章终不生也欻尔倏忽也
左摄始童神
 木王之气故有东方青灵始老青童君又
 云太微小童名在人之左摄召青气以主
 肝部三魂始童乃初生之童子
卷三 第 20a 页 0051-170.png
右命起常符
 起常符帝卿佐名也西方有白帝君主事
 在人之右则命令白气以生肺部七𩲸阴
 阳二神侍立左右运辅神气也
明真焕九霄
 心玄九帝尊神君讳明真如日轮焕明于
 九霄之上日月交合曰明阴阳交会于空
 无之中丹经云会二气于黄道
三日映玄敷
 玄敷即玄圃在西北昆崙之山亦曰北极
卷三 第 20b 页 0051-171.png
 三日者南方三气太阳帝君以真火照映
 北方之玄圃此非既济之道乎古人有言
 积分成寸积寸成尺尺寸不已遂成丈疋
 人自一时觉悟勇猛进修以至一日二日
 乃至三日则玄气通畅如汤书云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渐洗以成吉人
干景并生矜
 一云千景必误刀太微小童名千景精字
 会元子又讳矜视水火既济阴阳交感将
 有生育之兆故并意矜怜爱惜
卷三 第 21a 页 0051-172.png
内有幽寥无
 上玄帝皇精魂名幽寥无即太一也此神
 为变化之主胞胎之精至人得此可以为
 圣胎之根本金丹以此为药物
令我得长年
 能令人长生久视虚静天师云道不远在
 身中物即皆空性不空性若不空神气住
 气归元海寿无穷此谓长年
千劫始一周
 一千劫方为一周岁循环无穷天堂有拂
卷三 第 21b 页 0051-173.png
 石之年其于地狱受苦者时亦不少度人
 经禁戒八万劫一传玉皇经四万劫一传
 生神章自非天地一开其文不出然则其
 受苦者何时而出离方悟正因也见是经
 宜早省悟以臻千劫长年之乐可也是经
 亦无冒滥传受之责人人有分
黄箓保劫仞
 仞俗作轫度深七尺曰仞书云为山九仞
 孟子掘井九仞明真黄箓可以保制劫运
 人既得受生天上则黄箓书名经云黄箓
卷三 第 22a 页 0051-174.png
 白简削死上生天地真宰闻人生则欢庆
 黄箓书名其上以为祥瑞而人甘欲弃生
 以就死地哀哉仞者高也尖也极也盖劫
 数之将极尽处故以黄箓保之
披锦入神丘
 丘空也大也聚也在昆崙之东南四方高
 中央下故曰昆丘在人曰神丘天谷也或
 云玉枕言幽寥披锦衣以入帝庭也此乃
 阴阳之气上贯于脑门也下卷云太一俦
 丘兰同义锦者五色杂错也言五脏之气
卷三 第 22b 页 0051-175.png
 薰染成文谓之锦衣又云绣衣皆执法真
 君所衣之衣执斧钺行刑罚也
太一务命根
 此章名太一尊神章太一者先天水之精
 气也天地未形天一生水此神主之此神
 为长生之主在人身中形如婴儿不著衣
 服长四寸所谓大洞返胎始形之神也名
 务犹收字归会昌常守人玉枕下人之初
 生执符而混合百神专掌人之命根此下
 有十处太一字事见中卷解注
卷三 第 23a 页 0051-176.png
公子召合符
 左曰无英公子名玄元叔字合符子太一
 召之以符节相合同则谓之真气乃能生
 人不同谓之邪气即当却之
十回度初心
 即度人经周回十过十回度人同初心者
 将信将疑之间似有似无之际故以十回
 数足得不退转地传曰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百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柔必强若
 能以十回试初心即此道成矣盖欲人下
卷三 第 23b 页 0051-177.png
 死工夫精进不退也欲转心至道者当对
 高真上圣发大誓愿坚固初心
得入大信根
 以大洞仙经开化引导必使得入大定信
 实无妄之根本与物无违之谓信盖信属
 土土成数十亦河图之数也此卷十章有
 十回十善十方十华十德十仙十真十通
 等语皆以足格言之缺一不能成生化之
 道盖十为地数取喻土能长养化有之义
 信者诚而已故以诚信为根本
卷三 第 24a 页 0051-178.png
 右件玉章天篆计九十字上镇太明玉完
 天下统第一垒元德君
 玄契曰诵之二遍得入性根善因不绝仙
 籍书名万气齐和得定观门
元始天王曰(文昌大洞玉章第三/三月生魂三还一返)辛己壬午观噬嗑
 洞气生浩气其色白为西方七阳金气凝
 成天境号梵盖须延天劫号延康此天精
 魂始阳之气主上丹田宫帝真魂命元长
 灵明仙之气生三魂
玉帝玄上幡
卷三 第 24b 页 0051-179.png
 一云玉帝有玄上之幡制命九天之阶盖
 多三字大凡灵书玉章之属每一句只说
 约一字或二三字如亶蒌阿荟四字说多
 少文义如高上洞元一句说几个字义章
 中皆有五言为句岂得如此多加三字必
 所传之误太微玉帝有回黄旂命灵幡以
 为摄召之具欲使阳魂归体
制命九天阶
 此旂幡制命出自九天之阶天不可阶而
 升故号令以旂幡其贵重如此天阶言其
卷三 第 25a 页 0051-180.png
 等级次第不可造次而升进也
七觉乘妙道
 觉者即释之圆觉妙心也在天为七星布
 气于人名之曰心降灵于中名之曰神赏
 监七觉神王之职也七觉者人之良能良
 知之心也心有七窍故曰七觉言乘大道
 力以落死籍注生名七觉凡三见同飞七
 觉元太和度七觉盖人觉则为善人不觉
 则为凶器又七觉注在他处
欢熙神风回
卷三 第 25b 页 0051-181.png
 欢者喜庆熙者明亮人身中之气太和雍
 熙则神明自来一曰神风一曰灵风神灵
 皆自己之元神回风混合也
飙灿北停华
 飙俗作飙炎风暴至又云巨焱扶摇谓之
 旋风又云日魂名停者亭楼台之属本亭
 字后人作停宇留也集也
紫英唱东隈
 长灵明仙之气化生三魂如善芽增长紫
 英发达于东方仁德之地飙灿紫英二神
卷三 第 26a 页 0051-182.png
 歌谣大洞宝章上闻于九天也 
琳和九霄外
 正一左仙名琳和盖如琳琅振响声彻九
 霄之外如语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人之
 间和气致祥皆欲声政洋溢也
玉符徵太微
 玉帝以玉符召太微小童名干景精令在
 左右命之执回黄旂使无英执命灵幡以
 召幽爽生神章云太微回黄旂
三素生泥丸
卷三 第 26b 页 0051-183.png
 素者纯也三素者纯而不已泥丸者头有
 九宫两眉间入一寸为明堂宫太一居之
 左有紫房右有朱户却入一寸为洞房宫
 中有三真左无英右白元中黄云却入三
 寸为泥丸宫万神出入之所皇老三素君
 名罕张主此宫入四寸为流珠宫五寸为
 玉帝宫明堂上一寸为天庭宫洞房上一
 寸为极真宫丹田上一寸为玄丹宫流珠
 上一寸为天皇宫总谓之头上九宫皇老
 三熹君生神于泥丸宫亦曰三田之气青
卷三 第 27a 页 0051-184.png
 黄白也黄庭云泥丸百节皆有神三素亦
 丹名昔王先生炼三素丹诏入中岳得道
 又周武穆公主周惠抃修三素之道遇西
 灵圣母传经士女景慕者数百自云世代
 乱我将往后百年再来遂化去
发曜金灵辉
 三素发泄金华灵辉照耀上下如人慧眼
 一通无所不见眼为五脏之华盖以表日
 月之明黄庭眼神明曜英玄君
老君罕张上
卷三 第 27b 页 0051-185.png
 罕张三素君之讳此生泥丸之神也人之
 生也自上天降气然后受父母精血始形
 之初自泥丸发仞次第生长为完形
守卫死节机
 诵之三遍三魂自生盖三素君当守闭死
 气关节机鞬务令受生下卷云守闭死气
 关同盖罕张字神生道神职也
十善生玄中
 人性之善皆可以为尧舜人无有不善而
 人自流凶恶之地以致其殃祸善恶报应
卷三 第 28a 页 0051-186.png
 之说儒者或以为虚诞又曰王维画鬼神
 以恐人不知书中有云作善降之百祥作
 不善降之百殃虞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
 影响又曰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易曰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
 殃此圣人之所以训人者如此其谆谆善
 恶报应之理如此其昭昭圣人何尝不云
 而但以汝未暇读书讲明之尔人有十善
 即生玄气之中颜子得一善则拳拳服膺
 禹闻善言则拜盖人能止于至善之地谓
卷三 第 28b 页 0051-187.png
 如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
 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则举止进退莫匪至善
度厄而自然
 过度厄会即得自然无为也叙经云飞度
 三灾四杀以至自然无为不系阴阳五行
 六气之所拘束至此谆谆章义
 右件玉章天篆计七十字上镇清明河童
 天下充第一垒元德君
 玄契曰诵之三遍得自在智度一切厄入
卷三 第 29a 页 0051-188.png
 玄上关万气齐清入希夷门
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卷之三








卷三 第 29b 页 0051-18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