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a 页 WYG1340-04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四 宋 李昉等 编
祭祀
先代帝王及先圣先师议一首
昊天上帝及五帝异同议一首
论配坐议一首 功臣配飨议一首
禘祫议一首 加笾豆增服纪议二首
景皇帝配昊天上帝议一首
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四 宋 李昉等 编
祭祀
先代帝王及先圣先师议一首
昊天上帝及五帝异同议一首
论配坐议一首 功臣配飨议一首
禘祫议一首 加笾豆增服纪议二首
景皇帝配昊天上帝议一首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b 页 WYG1340-0436b.png
禘祫议一首 敬鬼神议一首
先代帝王及先圣先师议(显庆二年七/月十七日)
长孙无忌(许敬宗/同议)
议曰谨按礼记祭法云圣王之制祭祀也(旧唐志/作功)法施于
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
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又云尧舜禹汤文武皆有
勋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准此帝王合与日月同例恒加祭飨议在报功爰及隋
先代帝王及先圣先师议(显庆二年七/月十七日)
长孙无忌(许敬宗/同议)
议曰谨按礼记祭法云圣王之制祭祀也(旧唐志/作功)法施于
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
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又云尧舜禹汤文武皆有
勋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准此帝王合与日月同例恒加祭飨议在报功爰及隋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a 页 WYG1340-0436c.png
代并遵斯典其汉高祖祭法无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
秦汉故事始皇无道所以弃之汉祖典章法垂于后自
隋已上亦在祀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网罗前典唯此
一议(一作/礼)咸秩未申今新礼及令无祭先代帝王之文
今请聿遵故实(唐志/作事)修附礼令依旧三年一祭仍以仲
春之月祭唐尧于平阳以契配祭虞舜于河东以咎繇
配祭夏禹于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汤于偃师以伊尹配
祭周文王于酆以太公配祭周武王于镐以周公召公
秦汉故事始皇无道所以弃之汉祖典章法垂于后自
隋已上亦在祀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网罗前典唯此
一议(一作/礼)咸秩未申今新礼及令无祭先代帝王之文
今请聿遵故实(唐志/作事)修附礼令依旧三年一祭仍以仲
春之月祭唐尧于平阳以契配祭虞舜于河东以咎繇
配祭夏禹于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汤于偃师以伊尹配
祭周文王于酆以太公配祭周武王于镐以周公召公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b 页 WYG1340-0436d.png
配祭高祖于长陵以萧何配又按新礼孔子为先圣颜
回为先师又准贞观二十一年诏亦以孔子为先圣更
添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与颜回俱配尼(通典/作宣)父于太学
并为先师今据永徽令改用周公为先圣遂黜孔子为
先师颜回丘明并为从祀谨按礼记云凡学春官释奠
于其先师郑玄注云官谓诗书礼义(通典作礼/乐诗书)之官也
先师者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
生可以为师者又礼记云始立学释奠于先圣郑玄注
回为先师又准贞观二十一年诏亦以孔子为先圣更
添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与颜回俱配尼(通典/作宣)父于太学
并为先师今据永徽令改用周公为先圣遂黜孔子为
先师颜回丘明并为从祀谨按礼记云凡学春官释奠
于其先师郑玄注云官谓诗书礼义(通典作礼/乐诗书)之官也
先师者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
生可以为师者又礼记云始立学释奠于先圣郑玄注
卷七百六十四 第 3a 页 WYG1340-0437a.png
云若周公孔子也据礼为定昭然自别圣则非周即孔
师则偏善一经汉魏以(会要/作已)来取舍各异颜回夫子互
作先师周公宣父迭(通典/作臾)为先圣求其节文递有得失
所以贞观之末(通典/作制)亲降纶言依礼记之明文酌康成
之奥说正夫子为先圣加众儒为先师永垂制于后昆
革往代之讹谬而今新令不详制旨辄事刋(通典/作更)改遂
违明诏但成王幼年周公践极(通典作/摄政)制礼作乐功比
王者所以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为六君子又说明王孝
师则偏善一经汉魏以(会要/作已)来取舍各异颜回夫子互
作先师周公宣父迭(通典/作臾)为先圣求其节文递有得失
所以贞观之末(通典/作制)亲降纶言依礼记之明文酌康成
之奥说正夫子为先圣加众儒为先师永垂制于后昆
革往代之讹谬而今新令不详制旨辄事刋(通典/作更)改遂
违明诏但成王幼年周公践极(通典作/摄政)制礼作乐功比
王者所以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为六君子又说明王孝
卷七百六十四 第 3b 页 WYG1340-0437b.png
道乃述周公严配此即周公(会要作/姬旦)鸿业合同王者祀
之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丧之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弘圣教于六经阐儒风于千代(通典/作载)故孟轲称生灵以
来一人而已自汉以来(会要/作降)奕叶封(通典/作继)侯崇奉其圣
迄于今日胡可降兹上哲贬乎(通典会要/作俯入)先师且又丘
明之徒见行其学贬为从祀亦无故事今请改令从诏
于义为允其周公仍依别礼配享武王谨议
此篇自祭唐尧至准贞观共八十九字英华元脱
之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丧之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弘圣教于六经阐儒风于千代(通典/作载)故孟轲称生灵以
来一人而已自汉以来(会要/作降)奕叶封(通典/作继)侯崇奉其圣
迄于今日胡可降兹上哲贬乎(通典会要/作俯入)先师且又丘
明之徒见行其学贬为从祀亦无故事今请改令从诏
于义为允其周公仍依别礼配享武王谨议
此篇自祭唐尧至准贞观共八十九字英华元脱
卷七百六十四 第 4a 页 WYG1340-0437c.png
去今以旧唐志会要添入
昊天上帝及五帝异同议
议曰依(旧唐志/作㨿)祠令及新礼并用郑玄六天之议(通典/会要)
(作/义)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祭(通典/作祠)太微感帝明堂祭太
微五天帝臣等谨按郑玄此义唯据纬书所说六天皆
谓(通典/作为)星象而昊天上帝不属穹苍故注月令及周
官皆谓圜丘所祭昊天上帝为北辰星曜魄宝又说孝
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及明堂严父以配天皆为太微五
昊天上帝及五帝异同议
议曰依(旧唐志/作㨿)祠令及新礼并用郑玄六天之议(通典/会要)
(作/义)圜丘祀昊天上帝南郊祭(通典/作祠)太微感帝明堂祭太
微五天帝臣等谨按郑玄此义唯据纬书所说六天皆
谓(通典/作为)星象而昊天上帝不属穹苍故注月令及周
官皆谓圜丘所祭昊天上帝为北辰星曜魄宝又说孝
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及明堂严父以配天皆为太微五
卷七百六十四 第 4b 页 WYG1340-0437d.png
帝考其所说乖(诸本/作舛)谬特深按周易云日月丽乎(唐/志)
(作于会/要作于)天百榖草木丽乎(同/上)地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
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毛诗传云元气广(诸本/作昊)大
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六字诸本作/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此则
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例且天地各一是曰两仪
天尚无二焉得有六是以王肃群儒咸駮此义又检太
史圜丘图昊天上帝座外别有北辰座与郑义不同得太
史令李淳风等状称昊天上帝图位自在坛上北辰自
(作于会/要作于)天百榖草木丽乎(同/上)地又云在天成象在地成
形足明辰象非天草木非地毛诗传云元气广(诸本/作昊)大
则称昊天据远视之苍然(六字诸本作/远视苍苍)则称苍天此则
天以苍昊为体不入星辰之例且天地各一是曰两仪
天尚无二焉得有六是以王肃群儒咸駮此义又检太
史圜丘图昊天上帝座外别有北辰座与郑义不同得太
史令李淳风等状称昊天上帝图位自在坛上北辰自
卷七百六十四 第 5a 页 WYG1340-0438a.png
在第三(通典会/要作二)等与北斗并列(通典/作别)为星官内座之首
不同郑玄据纬书之(唐志通/典作所)说此乃羲和所掌观象制
图推步有徵(通典/作恒)相沿(唐志通/典作缘)不谬又按史记天官书
等太微宫有五帝者自是五精之神五星所奉以其是
人主之象故况之曰帝亦如房心为天王之例(文粹/作象)岂
是天乎周礼云兆五帝于四郊又云祀五帝则掌百官
之誓戒唯称五帝皆不言天此自太微之神本非昊天
(诸本作/穹昊)之祭又孝经惟云郊祀后稷无别(通典作/别无)圜丘
不同郑玄据纬书之(唐志通/典作所)说此乃羲和所掌观象制
图推步有徵(通典/作恒)相沿(唐志通/典作缘)不谬又按史记天官书
等太微宫有五帝者自是五精之神五星所奉以其是
人主之象故况之曰帝亦如房心为天王之例(文粹/作象)岂
是天乎周礼云兆五帝于四郊又云祀五帝则掌百官
之誓戒唯称五帝皆不言天此自太微之神本非昊天
(诸本作/穹昊)之祭又孝经惟云郊祀后稷无别(通典作/别无)圜丘
卷七百六十四 第 5b 页 WYG1340-0438b.png
之文王肃等皆以为郊即圜丘圜丘即郊犹王城京师
异名同实符合经典其义甚明而今从郑说分为两祭
圜丘之外别有南郊违弃正经理深未允且校吏部式
惟有南郊陪位更不别载圜丘式文既遵王肃祠令仍
行郑义令式相乖理宜改革又孝经云严父莫大于配
天下文即云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是明
堂所祠正在配天而以为但祭星官反违明义又按月
令孟春之月祈榖于上帝左传亦云凡祀启蛰而郊郊
异名同实符合经典其义甚明而今从郑说分为两祭
圜丘之外别有南郊违弃正经理深未允且校吏部式
惟有南郊陪位更不别载圜丘式文既遵王肃祠令仍
行郑义令式相乖理宜改革又孝经云严父莫大于配
天下文即云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则是明
堂所祠正在配天而以为但祭星官反违明义又按月
令孟春之月祈榖于上帝左传亦云凡祀启蛰而郊郊
卷七百六十四 第 6a 页 WYG1340-0438c.png
而后耕故郊祀后稷以祈农事然则启蛰郊天自以祈
榖谓为感帝之祭事甚不经今请宪章姬孔取王去(唐/志)
(作考/取王)郑四郊迎气存太微五帝之祀南郊明堂废纬书
六天之义其方丘祭地之外别有神州谓之北郊分地
为二既无典据理又不通亦请合为(会要/作于)一祀以符古
义仍并请循(唐志/作条)附式令永垂后则谨议
论配坐议(文粹作唐太宗/皇帝配天议) 前 人(显庆/元年)
议曰臣等谨寻方册历考前规宗祀明堂必配上帝而
榖谓为感帝之祭事甚不经今请宪章姬孔取王去(唐/志)
(作考/取王)郑四郊迎气存太微五帝之祀南郊明堂废纬书
六天之义其方丘祭地之外别有神州谓之北郊分地
为二既无典据理又不通亦请合为(会要/作于)一祀以符古
义仍并请循(唐志/作条)附式令永垂后则谨议
论配坐议(文粹作唐太宗/皇帝配天议) 前 人(显庆/元年)
议曰臣等谨寻方册历考前规宗祀明堂必配上帝而
卷七百六十四 第 6b 页 WYG1340-0438d.png
伏牺五代本配五郊所入明堂自缘从祀今以太宗作
配理有未安伏见永徽二年七月诏建明堂伏惟陛下
天纵孝(旧唐志/作圣)德追奉太宗以(唐志文/粹作已)遵严配当时高
祖先在明堂礼司致惑竟未迁祀率意定仪遂便著令
乃以太宗文皇帝降配五人帝虽复亦在明堂不得对
越天帝深乖明诏之意又与先典不同谨按孝经曰(二/本)
(作/云)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昔者周公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伏寻诏意义在于斯今所司行令
配理有未安伏见永徽二年七月诏建明堂伏惟陛下
天纵孝(旧唐志/作圣)德追奉太宗以(唐志文/粹作已)遵严配当时高
祖先在明堂礼司致惑竟未迁祀率意定仪遂便著令
乃以太宗文皇帝降配五人帝虽复亦在明堂不得对
越天帝深乖明诏之意又与先典不同谨按孝经曰(二/本)
(作/云)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昔者周公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伏寻诏意义在于斯今所司行令
卷七百六十四 第 7a 页 WYG1340-0439a.png
殊为失旨又寻汉魏晋宋历代礼仪并无父子同配明
堂之仪(二本/作义)惟祭法云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
王郑玄注曰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禘谓祭昊天
于圜丘郊谓祭上帝于南郊祖宗谓祭五帝五神于明
堂也寻郑玄(二本/作比)注乃以祖宗合为一祭又以文武共
在明堂连衽配祠(唐志/作祀)良为谬矣故王肃駮曰古者祖
有功而宗有德祖宗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
者也审如郑义则孝经当言祖祀文王于明堂不得言
堂之仪(二本/作义)惟祭法云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
王郑玄注曰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禘谓祭昊天
于圜丘郊谓祭上帝于南郊祖宗谓祭五帝五神于明
堂也寻郑玄(二本/作比)注乃以祖宗合为一祭又以文武共
在明堂连衽配祠(唐志/作祀)良为谬矣故王肃駮曰古者祖
有功而宗有德祖宗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堂
者也审如郑义则孝经当言祖祀文王于明堂不得言
卷七百六十四 第 7b 页 WYG1340-0439b.png
宗祀也凡宗者尊也周人既祖其庙又尊其祀孰谓祖
于明堂者乎郑引孝经以解祭法而不晓周公本意殊
非仲尼之义旨也又解宗祀武王云配勾芒之类是谓
五神位在堂下武王降位失君叙矣又按六韬云武王
伐纣雪深丈馀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怪
而问焉太公对曰此必五方之神来受事耳遂以其名
召入各以其职令(唐志/作命)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岂有生
来受职殁则配之降尊敌卑理不然矣故春秋外传曰
于明堂者乎郑引孝经以解祭法而不晓周公本意殊
非仲尼之义旨也又解宗祀武王云配勾芒之类是谓
五神位在堂下武王降位失君叙矣又按六韬云武王
伐纣雪深丈馀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怪
而问焉太公对曰此必五方之神来受事耳遂以其名
召入各以其职令(唐志/作命)焉既而克殷风调雨顺岂有生
来受职殁则配之降尊敌卑理不然矣故春秋外传曰
卷七百六十四 第 8a 页 WYG1340-0439c.png
禘郊祖宗报五者国之祀典也传言五者故知各是一
事非谓祖宗合祀于明堂也臣谨上考殷周下洎贞观
并无一代两帝同配于明堂唯南齐萧氏以武明昆季
并于明堂配食事乃不经不(二本/作未)足援据又检武德时
令以元皇帝配于明堂兼配感生帝至贞观初缘情革
礼奉祀高祖配于明堂奉迁代祖专配感帝此则圣朝
故事已有递迁之典取法宗(文粹/作崇)庙古之制焉伏惟太
祖景皇帝缔构(唐志作/搆室)有周建绝代之丕业启祚汾晋
事非谓祖宗合祀于明堂也臣谨上考殷周下洎贞观
并无一代两帝同配于明堂唯南齐萧氏以武明昆季
并于明堂配食事乃不经不(二本/作未)足援据又检武德时
令以元皇帝配于明堂兼配感生帝至贞观初缘情革
礼奉祀高祖配于明堂奉迁代祖专配感帝此则圣朝
故事已有递迁之典取法宗(文粹/作崇)庙古之制焉伏惟太
祖景皇帝缔构(唐志作/搆室)有周建绝代之丕业启祚汾晋
卷七百六十四 第 8b 页 WYG1340-0439d.png
创历圣之洪基(文粹作历/圣之洪绪)德迈发生道符立极又代祖
元皇帝潜鳞韫庆屈道事周导浚发之灵源肇光宅之
垂裕称祖清庙万代不迁请停配祀以符古义伏惟高
祖太武皇帝躬受天命奄有神州创改制物(文粹作创/改旧物)
体元居正为国始祖抑有旧章昔者(文粹/作有)炎汉高帝当
涂太祖皆以受命例并配天请遵故实奉祀高祖于圜
丘以配昊天上帝伏惟太宗文皇帝道格上玄功清下
渎拯率土之涂炭布大造于生灵(唐书作协天/造于上灵)请准诏
元皇帝潜鳞韫庆屈道事周导浚发之灵源肇光宅之
垂裕称祖清庙万代不迁请停配祀以符古义伏惟高
祖太武皇帝躬受天命奄有神州创改制物(文粹作创/改旧物)
体元居正为国始祖抑有旧章昔者(文粹/作有)炎汉高帝当
涂太祖皆以受命例并配天请遵故实奉祀高祖于圜
丘以配昊天上帝伏惟太宗文皇帝道格上玄功清下
渎拯率土之涂炭布大造于生灵(唐书作协天/造于上灵)请准诏
卷七百六十四 第 9a 页 WYG1340-0440a.png
书宗祀于明堂以配上帝又请依武德故事并(二本/作兼)配
感帝作主斯乃二祖德隆(文粹/作业)永不迁庙两圣功大各
得配天远协孝经近申诏意臣等叨滥职定彝章敢执
礼经昧死陈情(疑作/请)谨议
功臣配飨议 颜师古(贞观十/六年)
议曰窃以肃恭禋祀经邦彝训追远念功历代鸿典故
当立文定制适事从宜垂裕后昆永贻宪则圣皇驭宇
玄化醇深错综遗文苞括旧艺于穆清庙备孝享于吉
感帝作主斯乃二祖德隆(文粹/作业)永不迁庙两圣功大各
得配天远协孝经近申诏意臣等叨滥职定彝章敢执
礼经昧死陈情(疑作/请)谨议
功臣配飨议 颜师古(贞观十/六年)
议曰窃以肃恭禋祀经邦彝训追远念功历代鸿典故
当立文定制适事从宜垂裕后昆永贻宪则圣皇驭宇
玄化醇深错综遗文苞括旧艺于穆清庙备孝享于吉
卷七百六十四 第 9b 页 WYG1340-0440b.png
蠲股肱良哉豫铭常之配侑爰发明诏俾命率由秩宗
致请博谋僚列浅闻寡见无足观采但礼经残缺年载
遐深传习各殊执见靡一尔雅说祀禘为大祭公羊义
大事谓祫何休所释又异郑玄然皆一配之文曾无重
祀之證是非众论虽曰舛駮隆杀二端厥趣可睹谨按
祫者合食禘乃谛祭禘小于祫理则非疑商书称从与
其大享周礼著祭于大烝是知小祀不及功臣其事又
无可惑魏晋以降莫不通行中间虽经差失梁朝又以
致请博谋僚列浅闻寡见无足观采但礼经残缺年载
遐深传习各殊执见靡一尔雅说祀禘为大祭公羊义
大事谓祫何休所释又异郑玄然皆一配之文曾无重
祀之證是非众论虽曰舛駮隆杀二端厥趣可睹谨按
祫者合食禘乃谛祭禘小于祫理则非疑商书称从与
其大享周礼著祭于大烝是知小祀不及功臣其事又
无可惑魏晋以降莫不通行中间虽经差失梁朝又以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0a 页 WYG1340-0440c.png
矫正有齐立号朝宗河朔周氏命历卜食咸阳修定礼
义皆有凭据同遵此典未尝釐革今欲更改实谓非宜
六经莫见斯文三雍不显(会要/作扬)其迹悠悠之论蔑足云
也且夫无丰于昵昔贤著诫黩则不敬祀典明文徒见
异端假从臆说烦而非当于义无取又寻古之配祭皆
在于冬据其时月益明非禘况乎臣之立功各因所奉
享祀之日从主升配禘之为祭自于本室庙未毁者不
至太祖之庭君既不来而臣独当祀列对扬尊极乃非
义皆有凭据同遵此典未尝釐革今欲更改实谓非宜
六经莫见斯文三雍不显(会要/作扬)其迹悠悠之论蔑足云
也且夫无丰于昵昔贤著诫黩则不敬祀典明文徒见
异端假从臆说烦而非当于义无取又寻古之配祭皆
在于冬据其时月益明非禘况乎臣之立功各因所奉
享祀之日从主升配禘之为祭自于本室庙未毁者不
至太祖之庭君既不来而臣独当祀列对扬尊极乃非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0b 页 WYG1340-0440d.png
所事岂容山河之誓务乎殷重霜露之感从于简略论
情即理孰曰可安今请祫配功臣禘则不豫(会要/作及)依经
合义进退为允谨议
禘祫议(上元/三年) 史玄璨
议曰按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公羊传云五年而再殷
祭两文虽互其义略同礼记正义引(通典会/要作列)郑玄禘祫
志云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文公二年八月丁
卯大事(诸本作/享下同)于太庙公羊传云大事者何大祫也是
情即理孰曰可安今请祫配功臣禘则不豫(会要/作及)依经
合义进退为允谨议
禘祫议(上元/三年) 史玄璨
议曰按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公羊传云五年而再殷
祭两文虽互其义略同礼记正义引(通典会/要作列)郑玄禘祫
志云春秋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薨文公二年八月丁
卯大事(诸本作/享下同)于太庙公羊传云大事者何大祫也是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1a 页 WYG1340-0441a.png
三月丧毕新君二年当祫明年春(唐志/作当)禘于群庙僖公
(二字唐志作又宣/公八年禘僖公也)宣公八年皆有禘则后禘去前禘五
年以此定之则新君二年祫三年禘自尔以后五年而
载(诸本/作再)殷祭则六年当祫八年当禘又昭公十年齐归
薨至十三年丧毕当祫为平丘之会冬公如晋(通典会/要作齐)
至十四年祫十五年禘传云有事于武宫是也至十八
年祫二十年禘二十三年祫二十五年禘昭公二十五
年有事于襄公是也如上所云则禘已后隔三年祫祫
(二字唐志作又宣/公八年禘僖公也)宣公八年皆有禘则后禘去前禘五
年以此定之则新君二年祫三年禘自尔以后五年而
载(诸本/作再)殷祭则六年当祫八年当禘又昭公十年齐归
薨至十三年丧毕当祫为平丘之会冬公如晋(通典会/要作齐)
至十四年祫十五年禘传云有事于武宫是也至十八
年祫二十年禘二十三年祫二十五年禘昭公二十五
年有事于襄公是也如上所云则禘已后隔三年祫祫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1b 页 WYG1340-0441b.png
已后隔二年禘此则有合礼经不违传义谨议
加笾豆增服纪议 崔 沔(开元二/十三年)
议曰伏准今月十八日恩赦节文宗庙致享务在丰洁
礼经沿革必本人情笾豆之荐或未能备物服制之纪
或有所未通者谨按太常奏状陆海所产鲜美之味随
所有者皆充祭用今既须丰理应加数宗庙之奠每座
笾豆各加十二者臣窃闻识礼乐之情者能作知礼乐
之文者能述述作之义圣贤所重礼乐之本(文粹/作制)古今
加笾豆增服纪议 崔 沔(开元二/十三年)
议曰伏准今月十八日恩赦节文宗庙致享务在丰洁
礼经沿革必本人情笾豆之荐或未能备物服制之纪
或有所未通者谨按太常奏状陆海所产鲜美之味随
所有者皆充祭用今既须丰理应加数宗庙之奠每座
笾豆各加十二者臣窃闻识礼乐之情者能作知礼乐
之文者能述述作之义圣贤所重礼乐之本(文粹/作制)古今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2a 页 WYG1340-0441c.png
所崇变而通之所以久也所谓变者变其文也所谓通
者通其情也祭祀(通典/作礼)之兴肇于太古人所饮食必先
严献未有火化茹毛饮血则有毛血之荐未有曲蘖污
樽杯饮则有玄酒之奠施及后王礼物渐备作为酒醴
伏(会要/作用)其牺牲以致馨香以极丰洁故有三牲八簋之
盛五齐九献之殷然以神道至(文粹/作尚)玄可存而不能(文/粹)
(会要/作可)测也祭礼至(文粹/作上)敬可备而不敢(通典/作可)废也是以
毛血腥爓(文粹作血/腥爓熟)玄樽牺象靡不毕登于明荐矣然
者通其情也祭祀(通典/作礼)之兴肇于太古人所饮食必先
严献未有火化茹毛饮血则有毛血之荐未有曲蘖污
樽杯饮则有玄酒之奠施及后王礼物渐备作为酒醴
伏(会要/作用)其牺牲以致馨香以极丰洁故有三牲八簋之
盛五齐九献之殷然以神道至(文粹/作尚)玄可存而不能(文/粹)
(会要/作可)测也祭礼至(文粹/作上)敬可备而不敢(通典/作可)废也是以
毛血腥爓(文粹作血/腥爓熟)玄樽牺象靡不毕登于明荐矣然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2b 页 WYG1340-0441d.png
而荐贵于新味不尚亵虽则备物犹存节制故礼云凡
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备物之情也
又曰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
实阴阳之物备矣此节制之文也铏俎笾豆簠簋樽罍
之实皆周人之时馔也其用通于燕飨宾客而周公制
礼咸(文粹有/异字)与毛血玄酒同荐于先晋中郎卢谌近古
之知礼者也著家祭礼观其所荐皆晋时常食不复纯
(文粹/作尽)用礼之旧文然则当时饮食不可阙于祀(文粹/作祠)祭
天之所生地之所长苟可荐者莫不咸在备物之情也
又曰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
实阴阳之物备矣此节制之文也铏俎笾豆簠簋樽罍
之实皆周人之时馔也其用通于燕飨宾客而周公制
礼咸(文粹有/异字)与毛血玄酒同荐于先晋中郎卢谌近古
之知礼者也著家祭礼观其所荐皆晋时常食不复纯
(文粹/作尽)用礼之旧文然则当时饮食不可阙于祀(文粹/作祠)祭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3a 页 WYG1340-0442a.png
明矣是变礼文而通其情也我国家由礼立训因时制
范考图史于前典稽周汉之旧仪清庙旧时享祀(四字/诸本)
(作时/享)礼馔毕陈用周之制也而古式存焉园寝上食时
膳具设遵汉法也而珍味极焉职贡来(一作/助)祭致远物
也有新必荐顺时令也苑囿之内躬稼所取蒐狩之时
亲发所中莫不割鲜择美荐而后食尽诚敬也若此至
矣复何加焉但当申敕有司祭如神在无或简怠增勖
(文粹作/勖增)虔诚其进贡珍羞或时物(会要作/及时)鲜美考诸祀
范考图史于前典稽周汉之旧仪清庙旧时享祀(四字/诸本)
(作时/享)礼馔毕陈用周之制也而古式存焉园寝上食时
膳具设遵汉法也而珍味极焉职贡来(一作/助)祭致远物
也有新必荐顺时令也苑囿之内躬稼所取蒐狩之时
亲发所中莫不割鲜择美荐而后食尽诚敬也若此至
矣复何加焉但当申敕有司祭如神在无或简怠增勖
(文粹作/勖增)虔诚其进贡珍羞或时物(会要作/及时)鲜美考诸祀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3b 页 WYG1340-0442b.png
(通典文/粹作祠)典有所漏略皆详择名目编诸甲令因宜而
荐以类相从则新鲜肥浓尽在是矣不必加于笾豆之
数也至于祭器随物所宜故太羹古食也盛于豋豋古
器也和羹时馔也盛于铏铏时器也亦有古馔而盛于
时器故毛血盛于盘玄酒盛于樽未有荐时馔而追
用古器者由古质而今文便于事也虽加笾豆十二味
足以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清庙有兼倍之名近于侈矣
昔鲁人丹桓宫之楹又刻其桷春秋书以非礼禦孙谏
荐以类相从则新鲜肥浓尽在是矣不必加于笾豆之
数也至于祭器随物所宜故太羹古食也盛于豋豋古
器也和羹时馔也盛于铏铏时器也亦有古馔而盛于
时器故毛血盛于盘玄酒盛于樽未有荐时馔而追
用古器者由古质而今文便于事也虽加笾豆十二味
足以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清庙有兼倍之名近于侈矣
昔鲁人丹桓宫之楹又刻其桷春秋书以非礼禦孙谏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4a 页 WYG1340-0442c.png
曰俭德之恭也侈恶之大也先君有恭德而君纳诸恶
无乃不可乎是不以越礼而享宗庙(四字文粹作而/崇侈于宗庙)也
又据汉书艺文志墨家之流出于清庙是以贵俭由此
观之清庙之不尚于奢旧矣太常所请恐未可行又按
太常奏状今酌献酒爵制度全小仅未(通典/作无)一合执持
甚难不可全依古制犹望稍须广大者(文粹/作臣)窃据礼文
有以小为贵者献以爵贵其小也不可反制(诸本作小/不及制)
敬而非礼是有司之失其传也固可随失釐正无待其
无乃不可乎是不以越礼而享宗庙(四字文粹作而/崇侈于宗庙)也
又据汉书艺文志墨家之流出于清庙是以贵俭由此
观之清庙之不尚于奢旧矣太常所请恐未可行又按
太常奏状今酌献酒爵制度全小仅未(通典/作无)一合执持
甚难不可全依古制犹望稍须广大者(文粹/作臣)窃据礼文
有以小为贵者献以爵贵其小也不可反制(诸本作小/不及制)
敬而非礼是有司之失其传也固可随失釐正无待其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4b 页 WYG1340-0442d.png
(诸本并/无其字)议而后革然礼失于敬犹奢而宁俭非大过也
未知今制何所依准请兼详令式㨿文而行又按太常
奏状外祖父母服请加至大功九月姨舅加至小功五
月堂姨舅舅母服诸加至袒免窃闻大道既隐天下为
家圣人因之然后制礼礼教之设本于(旧唐志/作为)正家家
道正而天下定矣正家之道不可以二(唐志/作贰)总一之(唐/志)
(作/定)义理归本宗父以尊崇母以厌降岂忘爱敬宜存伦
序是以内有齐斩外皆缌麻尊名所加不过一等此先
未知今制何所依准请兼详令式㨿文而行又按太常
奏状外祖父母服请加至大功九月姨舅加至小功五
月堂姨舅舅母服诸加至袒免窃闻大道既隐天下为
家圣人因之然后制礼礼教之设本于(旧唐志/作为)正家家
道正而天下定矣正家之道不可以二(唐志/作贰)总一之(唐/志)
(作/定)义理归本宗父以尊崇母以厌降岂忘爱敬宜存伦
序是以内有齐斩外皆缌麻尊名所加不过一等此先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5a 页 WYG1340-0443a.png
王不易之道也前圣所志后贤所传其来久矣昔辛有
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
礼先亡矣往修新(唐志会要/作贞观修)礼时改旧仪(唐志会/要作章)渐广
渭阳之恩不遵(会要/作尊)洙泗之典及弘道之后唐元(会要/作隆)
(乃明/皇讳)之间国命再移于外族矣礼云徵兆傥或斯见(会/要)
(作因斯/见矣)天人之际可不诫哉开元初补阙卢履冰尝进
状论丧服轻重敕令佥议于时群(会要/作众)议纷拿各安所
(唐志会/要作积)习太常礼部奏依旧定皇帝(唐志会要/作陛下)运稽古
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
礼先亡矣往修新(唐志会要/作贞观修)礼时改旧仪(唐志会/要作章)渐广
渭阳之恩不遵(会要/作尊)洙泗之典及弘道之后唐元(会要/作隆)
(乃明/皇讳)之间国命再移于外族矣礼云徵兆傥或斯见(会/要)
(作因斯/见矣)天人之际可不诫哉开元初补阙卢履冰尝进
状论丧服轻重敕令佥议于时群(会要/作众)议纷拿各安所
(唐志会/要作积)习太常礼部奏依旧定皇帝(唐志会要/作陛下)运稽古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5b 页 WYG1340-0443b.png
之思发独断之明至开元八年特降别敕一依古礼事
复典故(唐志作/故实)人知方向式固宗盟社稷之福更图异
议窃所未详愿守八年明旨以为万代成法谨议
同前 杨仲昌
议曰伏奉去月二十七日敕太常卿韦绦奏称正月十
八日恩赦节文笾豆之荐或未能备物服制之纪或有
所未通宜令礼官学士详具奏令诸馨香之物丼旨新
鲜肥浓之味陆海所产皆充祭用每座笾豆各加十二
复典故(唐志作/故实)人知方向式固宗盟社稷之福更图异
议窃所未详愿守八年明旨以为万代成法谨议
同前 杨仲昌
议曰伏奉去月二十七日敕太常卿韦绦奏称正月十
八日恩赦节文笾豆之荐或未能备物服制之纪或有
所未通宜令礼官学士详具奏令诸馨香之物丼旨新
鲜肥浓之味陆海所产皆充祭用每座笾豆各加十二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6a 页 WYG1340-0443c.png
酒爵制度亦令广大者褊学固陋尝闻于师猥参廷议
之末思答守官之用谨按礼曰夫祭不欲烦烦则黩(文/粹)
(有祭/字)亦不欲简简则怠又郑玄云人生尚亵食鬼神则
不然神农时虽有黍稷犹未有酒醴及后圣作为醴酪
犹存玄酒示不忘古春秋曰蘋蘩蕴藻之菜潢污行潦
之水可羞于王公可荐于鬼神又曰大羹不致(唐志/作和)粢
食不凿此明君人者有国奉先敬神严享岂肥浓以为
尚(唐志文/粹作上)将俭约以表诚则陆海之物鲜肥之类既乖
之末思答守官之用谨按礼曰夫祭不欲烦烦则黩(文/粹)
(有祭/字)亦不欲简简则怠又郑玄云人生尚亵食鬼神则
不然神农时虽有黍稷犹未有酒醴及后圣作为醴酪
犹存玄酒示不忘古春秋曰蘋蘩蕴藻之菜潢污行潦
之水可羞于王公可荐于鬼神又曰大羹不致(唐志/作和)粢
食不凿此明君人者有国奉先敬神严享岂肥浓以为
尚(唐志文/粹作上)将俭约以表诚则陆海之物鲜肥之类既乖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6b 页 WYG1340-0443d.png
礼云(文粹/作文)之情而变作者之法皆充祭用非所详也(会/要)
(作/宜)易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此明祭存(会要/作尚)简易
不在繁奢所以一樽之酒贰簋之奠为明祀也抑又闻
之夫义以出礼礼以体政违则有紊是称不经荐肥浓
则亵味有登加笾爵则事非师古与其别行新制宁如
谨守旧章又汉家园陵八节上食自兹以降代行其典
国初贞观之后礼法刋定今陵寝见有八节之奠兼朔
望常食圣心追远每物加荐不敢黩于宗庙请施(会要/有行)
(作/宜)易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此明祭存(会要/作尚)简易
不在繁奢所以一樽之酒贰簋之奠为明祀也抑又闻
之夫义以出礼礼以体政违则有紊是称不经荐肥浓
则亵味有登加笾爵则事非师古与其别行新制宁如
谨守旧章又汉家园陵八节上食自兹以降代行其典
国初贞观之后礼法刋定今陵寝见有八节之奠兼朔
望常食圣心追远每物加荐不敢黩于宗庙请施(会要/有行)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7a 页 WYG1340-0444a.png
(字/)之于园陵愚忝主司顾非知礼布之执事惟裁择焉
又外祖父母请加至大功九月姨舅齐类加至小功五
月堂姨舅舅母并请加至袒免者谨按(会要作/臣闻)仪礼曰
外亲皆缌又曰外祖父母以尊加从母以名加并为小
功五月其为舅缌郑文贞公魏徵已议同从母例加至
小功五月讫今之所加岂异前旨虽文贞贤也而周孔
圣也以贤改圣后学何从堂舅堂姨舅母并升为袒免
则何以祖述礼经乎如以外祖父母加至大功则岂无
又外祖父母请加至大功九月姨舅齐类加至小功五
月堂姨舅舅母并请加至袒免者谨按(会要作/臣闻)仪礼曰
外亲皆缌又曰外祖父母以尊加从母以名加并为小
功五月其为舅缌郑文贞公魏徵已议同从母例加至
小功五月讫今之所加岂异前旨虽文贞贤也而周孔
圣也以贤改圣后学何从堂舅堂姨舅母并升为袒免
则何以祖述礼经乎如以外祖父母加至大功则岂无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7b 页 WYG1340-0444b.png
加报于外孙乎如以外孙为报服大功则本宗庶孙何
同等而相陵乎傥必如是深所不便窃恐内外乖序亲
疏夺伦情之所沿何所不至理必然也昔子路有姊之
丧而不除孔子问之子路对曰吾寡兄弟而不忍也子
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不忍也子路闻而遂除之此
则圣人因言以立训援事而抑情是明例也礼不云乎
无轻议礼明其蟠于天地并彼日月贤者由之安敢小
有损益也况乎丧服之纪先王大猷奉以周旋以匡人
同等而相陵乎傥必如是深所不便窃恐内外乖序亲
疏夺伦情之所沿何所不至理必然也昔子路有姊之
丧而不除孔子问之子路对曰吾寡兄弟而不忍也子
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不忍也子路闻而遂除之此
则圣人因言以立训援事而抑情是明例也礼不云乎
无轻议礼明其蟠于天地并彼日月贤者由之安敢小
有损益也况乎丧服之纪先王大猷奉以周旋以匡人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8a 页 WYG1340-0444c.png
道一词偶措千载是遵涉于异端岂曰弘教伏望各依
正礼以厚儒风太常所请增加愚见以为不可谨议
右二篇旧唐志会要通典以服纪不当入祭祀遂
并分两处唯英华总为一议盖元诏并指二事当
仍英华之旧
景皇帝配昊天上帝议 独孤及(永泰/二年)
谨按礼经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祖配之凡受命
始封之君皆为太祖继太祖(唐志会要/有已字)下六庙则以亲尽
正礼以厚儒风太常所请增加愚见以为不可谨议
右二篇旧唐志会要通典以服纪不当入祭祀遂
并分两处唯英华总为一议盖元诏并指二事当
仍英华之旧
景皇帝配昊天上帝议 独孤及(永泰/二年)
谨按礼经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祖配之凡受命
始封之君皆为太祖继太祖(唐志会要/有已字)下六庙则以亲尽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8b 页 WYG1340-0444d.png
迭毁而太祖之庙虽百代不迁此五帝三王所以尊祖
敬宗也故受命于神宗禹也而夏后氏祖颛顼而郊鲧
缵禹黜夏汤也而殷人郊冥而祖契革命作周武王也
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则自古必以首封之君配昊天
上帝唯汉氏崛起丰沛丰公太公皆无位无功德不可
以为祖宗故汉以高皇帝为太祖其先世微故也非足
为后代法伏惟太祖景皇帝以柱国之任翼周弼魏肇
启(文粹/作成)王业建封于唐高祖因之遂以为有天下之号
敬宗也故受命于神宗禹也而夏后氏祖颛顼而郊鲧
缵禹黜夏汤也而殷人郊冥而祖契革命作周武王也
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则自古必以首封之君配昊天
上帝唯汉氏崛起丰沛丰公太公皆无位无功德不可
以为祖宗故汉以高皇帝为太祖其先世微故也非足
为后代法伏惟太祖景皇帝以柱国之任翼周弼魏肇
启(文粹/作成)王业建封于唐高祖因之遂以为有天下之号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9a 页 WYG1340-0445a.png
天所命也亦犹契之封商后稷之封邰郊禘祖宗之位
宜在百代不迁之典郊祀太祖宗祀高祖犹周之祖文
王而宗武王也今若以高祖创业当跻其祀是弃三代
之令典尊(文粹会/要作遵)汉氏(文粹/作代)之末制黜景皇帝之大业
同于丰公太公之不祀反古违道斯(文粹/作失)孰甚焉(旧唐/志作)
(孰莫大焉会要/作孰将甚焉)夫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高祖太宗所
以崇尊(会要作/尊崇)之礼也若配天之位既易(唐志/作异)则太祖
之号宜废祀之不修庙亦当毁尊祖报本之道其坠于
宜在百代不迁之典郊祀太祖宗祀高祖犹周之祖文
王而宗武王也今若以高祖创业当跻其祀是弃三代
之令典尊(文粹会/要作遵)汉氏(文粹/作代)之末制黜景皇帝之大业
同于丰公太公之不祀反古违道斯(文粹/作失)孰甚焉(旧唐/志作)
(孰莫大焉会要/作孰将甚焉)夫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高祖太宗所
以崇尊(会要作/尊崇)之礼也若配天之位既易(唐志/作异)则太祖
之号宜废祀之不修庙亦当毁尊祖报本之道其坠于
卷七百六十四 第 19b 页 WYG1340-0445b.png
(唐志/作于)地乎汉制擅议宗庙以大不敬论今武德贞观之
宪章未改国家方将敬祀事以和神人禘郊之间恐非
所宜言(文粹/作臣)谨稽礼之旧文参诸夏殷周汉故事配食
天帝之制(自谨稽至此二十字唐志/作谨稽礼文参诸往制)请仍旧礼(文粹/作典)谨
议
禘祫议 韩 愈(贞元十/八年)
右今月十六日敕旨宜令百寮议限五日内闻奏者将
仕郎守国子监四门博士臣韩愈谨献议曰伏以陛下
宪章未改国家方将敬祀事以和神人禘郊之间恐非
所宜言(文粹/作臣)谨稽礼之旧文参诸夏殷周汉故事配食
天帝之制(自谨稽至此二十字唐志/作谨稽礼文参诸往制)请仍旧礼(文粹/作典)谨
议
禘祫议 韩 愈(贞元十/八年)
右今月十六日敕旨宜令百寮议限五日内闻奏者将
仕郎守国子监四门博士臣韩愈谨献议曰伏以陛下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0a 页 WYG1340-0445c.png
追孝祖宗肃恭(集作/敬)祀事凡有疑(三字集作/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聿求厥中延访群下然而礼文繁漫所执各殊自建中
之初迄至今岁屡经禘祫未合适从臣生遭圣明涵泳
恩泽虽贱不及议而志切(集作/在)效忠今辄先举众议之
非然后申明其说一曰献懿庙之主(集作/之祖)宜永藏之夹
室臣以为不可夫祫者合也毁庙之主皆当合食于太
祖献懿二祖即毁庙主也今虽藏于夹室至禘祫之时
岂得不食于太庙乎名曰合祭而二祖不得登(集作/祭)焉
聿求厥中延访群下然而礼文繁漫所执各殊自建中
之初迄至今岁屡经禘祫未合适从臣生遭圣明涵泳
恩泽虽贱不及议而志切(集作/在)效忠今辄先举众议之
非然后申明其说一曰献懿庙之主(集作/之祖)宜永藏之夹
室臣以为不可夫祫者合也毁庙之主皆当合食于太
祖献懿二祖即毁庙主也今虽藏于夹室至禘祫之时
岂得不食于太庙乎名曰合祭而二祖不得登(集作/祭)焉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0b 页 WYG1340-0445d.png
不可谓之合矣二曰献懿庙主宜毁之宜瘗之(六字集/作宜毁)
(而瘗/之)臣又以为不可谨按礼记云(集无/云字)天子立七庙一
坛一墠其毁庙之主皆藏于祧庙虽百代不毁祫则陈
于太庙而飨焉自魏晋以降始有毁瘗之议事非经㨿
竟不可施行今国家德厚流光创立九庙以周制推之
献懿二祖犹在坛墠之位况于毁瘗而不禘祫乎三曰
献懿庙主宜各迁于其陵所臣又以为不可二祖之祭
于京师列于太庙也二百年矣今一朝迁之岂惟(文粹/有使)
(而瘗/之)臣又以为不可谨按礼记云(集无/云字)天子立七庙一
坛一墠其毁庙之主皆藏于祧庙虽百代不毁祫则陈
于太庙而飨焉自魏晋以降始有毁瘗之议事非经㨿
竟不可施行今国家德厚流光创立九庙以周制推之
献懿二祖犹在坛墠之位况于毁瘗而不禘祫乎三曰
献懿庙主宜各迁于其陵所臣又以为不可二祖之祭
于京师列于太庙也二百年矣今一朝迁之岂惟(文粹/有使)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1a 页 WYG1340-0446a.png
(字/)人听疑惑抑恐二祖之灵眷顾依迟(集作/违)不即飨于
下国也四曰献懿庙主宜附于兴圣庙而不禘祫臣又
以为不可传曰祭如在景皇帝虽为太祖于其属乃献懿
之子孙也今欲正其子东向之位废其父之(杭本/作子)大祭
固不可为典矣五曰献懿二祖宜别立庙于京师臣又
以为不可夫礼有所降情有所杀是故去庙为祧去祧
为坛去坛为墠去墠为鬼渐而远之(集作/之远)其祭益稀昔
者鲁立炀宫春秋非之以为不常取已毁之庙既藏之
下国也四曰献懿庙主宜附于兴圣庙而不禘祫臣又
以为不可传曰祭如在景皇帝虽为太祖于其属乃献懿
之子孙也今欲正其子东向之位废其父之(杭本/作子)大祭
固不可为典矣五曰献懿二祖宜别立庙于京师臣又
以为不可夫礼有所降情有所杀是故去庙为祧去祧
为坛去坛为墠去墠为鬼渐而远之(集作/之远)其祭益稀昔
者鲁立炀宫春秋非之以为不常取已毁之庙既藏之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1b 页 WYG1340-0446b.png
主而复筑宫以祭之今所议与此正同又虽违礼立庙
至于禘祫也合食则禘无所主(集作/其所)废祭则于义(集作/礼注)
(作/经)不通此五说者皆所不可故臣博采前闻求其折中
以为殷祖玄王周祖后稷太祖之上皆自为帝又其代
数已远不复祭之故太祖得正东向之位子孙从昭穆
之列礼所称者盖以(集作/自)纪一时之宜非传于后代之
法也传曰子虽齐圣不先父食盖言子为父屈也景皇
帝虽太祖也其于献懿则子孙也当禘祫之时献祖宜
至于禘祫也合食则禘无所主(集作/其所)废祭则于义(集作/礼注)
(作/经)不通此五说者皆所不可故臣博采前闻求其折中
以为殷祖玄王周祖后稷太祖之上皆自为帝又其代
数已远不复祭之故太祖得正东向之位子孙从昭穆
之列礼所称者盖以(集作/自)纪一时之宜非传于后代之
法也传曰子虽齐圣不先父食盖言子为父屈也景皇
帝虽太祖也其于献懿则子孙也当禘祫之时献祖宜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2a 页 WYG1340-0446c.png
居东向之位景皇帝宜从昭穆之列祖以孙尊孙以祖
屈求之神道岂远人情又常祭甚众(集作/频)禘祫(集作/合祭)甚
寡则是太祖所屈之祭至少所伸之祭至多比于伸孙
之尊废祖之祭不亦顺乎事异殷周礼从而变非所失
礼也臣伏以制礼作乐者天子之职也陛下以臣议为
有可采粗合天心断而行之是则为礼如以为犹或可
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谨议
敬鬼神议 李 溪
屈求之神道岂远人情又常祭甚众(集作/频)禘祫(集作/合祭)甚
寡则是太祖所屈之祭至少所伸之祭至多比于伸孙
之尊废祖之祭不亦顺乎事异殷周礼从而变非所失
礼也臣伏以制礼作乐者天子之职也陛下以臣议为
有可采粗合天心断而行之是则为礼如以为犹或可
疑乞召臣对面陈得失庶有发明谨议
敬鬼神议 李 溪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2b 页 WYG1340-0446d.png
古人言敬鬼神之礼有祷祠祭祀皆所以立不刋之典
而教人孝悌非谓能为祸福而求益则何以言祈福欤
若然者则必知鬼神之所在矣不然则何以知其益耶
且书称帝尧命重黎绝地天通无有降格以言天神不
降于地地人不奸于天(注云/谬矣)各有其所自然不扰也左
氏传称大禹铸鼎象物使人知神奸莫能逄魑魅魍魉
此亦言捍禦僻邪也今据史记列尧先禹后年代甚明
若既使重黎能绝地天通则人神已不降格矣夏禹何
而教人孝悌非谓能为祸福而求益则何以言祈福欤
若然者则必知鬼神之所在矣不然则何以知其益耶
且书称帝尧命重黎绝地天通无有降格以言天神不
降于地地人不奸于天(注云/谬矣)各有其所自然不扰也左
氏传称大禹铸鼎象物使人知神奸莫能逄魑魅魍魉
此亦言捍禦僻邪也今据史记列尧先禹后年代甚明
若既使重黎能绝地天通则人神已不降格矣夏禹何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3a 页 WYG1340-0447a.png
所加益而铸鼎耶若禹非妄作实欲知神奸则是重黎
不能绝天地之通矣研斯二说将为妄则列之经史以
为实则甚相悖今不知鬼神尚在域中耶为前圣所遏
绝而不通也有无之间果未可详辨以为果有耶则宣
尼固当语神而不拒子路问事也以为果无耶则丕山
蹊隧之逄不列于史策既千里著论亦无复也自此已
往或谓之有或谓之无竟无定止有无尚未知而君子
敬之岂足求益耶然道固若是矣道斯在岂必徼福而
不能绝天地之通矣研斯二说将为妄则列之经史以
为实则甚相悖今不知鬼神尚在域中耶为前圣所遏
绝而不通也有无之间果未可详辨以为果有耶则宣
尼固当语神而不拒子路问事也以为果无耶则丕山
蹊隧之逄不列于史策既千里著论亦无复也自此已
往或谓之有或谓之无竟无定止有无尚未知而君子
敬之岂足求益耶然道固若是矣道斯在岂必徼福而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3b 页 WYG1340-0447b.png
后为哉若徼福而后为则是内怀诈伪曲謟之心非不
愧乎屋漏也今江东委巷之礼祠夏禹蜀人则祠先主
与武侯祈祝徼福昧亦甚矣且夏之后桀奔南巢蜀之
后主面缚于成都苟有神禹先主武侯之灵何不救也
岂有未能救其骨肉子孙而爱他人乎推而考之则鬼
神未必能专为利害也设令能害盈福谦飨于克诚亦
惟德所动吉凶由人而已岂变化所为哉易曰小人不
见利不劝不威不惩若以鬼神未能福人而无敬是不
愧乎屋漏也今江东委巷之礼祠夏禹蜀人则祠先主
与武侯祈祝徼福昧亦甚矣且夏之后桀奔南巢蜀之
后主面缚于成都苟有神禹先主武侯之灵何不救也
岂有未能救其骨肉子孙而爱他人乎推而考之则鬼
神未必能专为利害也设令能害盈福谦飨于克诚亦
惟德所动吉凶由人而已岂变化所为哉易曰小人不
见利不劝不威不惩若以鬼神未能福人而无敬是不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4a 页 WYG1340-0447c.png
见利不劝也未能祸人而无惧是不威不惩也可以君
子而同于小人乎是故敬而无失匪有他也禁淫祀励
疏怠匪求益也苟有前圣之典籍在则祷祠祈福亦设
教论道而已故君子敬顺而勿疑
子而同于小人乎是故敬而无失匪有他也禁淫祀励
疏怠匪求益也苟有前圣之典籍在则祷祠祈福亦设
教论道而已故君子敬顺而勿疑
卷七百六十四 第 24b 页 WYG1340-0447d.png
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