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六十
卷七百六十 第 1a 页 WYG1340-038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  宋 李昉等 编
 杂论下
  虚名论一首     小人论一首
  退身论       随论上下二首
  隋对女乐论一首   广废庄论一首
  荐士论一首     贡士论一首
  寒素论一首     铨衡论一首
卷七百六十 第 1b 页 WYG1340-0388d.png
  不招士论一首    小功不税论一首
   虚名论         李德裕
夫与膏肓同病者不可疗(集作/治)也与衰乱同风者不可
理也刘向上书曰幽厉之际朝廷不和转相非怨君子
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彊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
(蜀本/作诉)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言(集/作)
(口/)嗷嗷又曰分曹为党往往群朋将同心以谄正臣正
臣进者理之表也正臣陷者乱之机也汉与幽厉之世
卷七百六十 第 2a 页 WYG1340-0389a.png
同风矣干宝晋总论曰朝寡全德之士乡乏不二之老
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
笑勤恪其倚伏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晋文与
元成之世同风矣所谓虚旷名重者盖议(集作/讥)山涛魏
舒之俦耳后之窃虚名者曾不得与山魏徒𨽻齿而腼
貌于世未尝自愧趋之者如飞蛾赴火唯耻不及岂蛩
蛩负蟨之谓哉虚名者以众多为其羽翼时不敢害后
来者以声价出其口吻人不敢议以此相死自谓保泰
卷七百六十 第 2b 页 WYG1340-0389b.png
山之安可以痛心矣(集作/哉)
   小人论
世所谓小人者便辟巧佞翻覆难知(集作/信)此小人常态
不足惧也以怨报德此其甚者也(二字集/作矣)背本忘义抑
又次之便辟者疏远之则无患矣翻覆者不信之则无
尤矣唯以怨报德者不可预防此所谓小人之甚者也
背本者虽不害人亦不知感昔伤蛇傅药而能报飞鸮
食椹而怀音以怨报德者不及伤蛇远矣背本忘义者
卷七百六十 第 3a 页 WYG1340-0389c.png
不及飞鸮远矣至于白公负卵翼之德宰嚭遗灌溉之
恩陈馀弃父子之交田鼢忘跪起之礼此可与叛臣怨
子同诛岂止于知己之义也世以小人比穿窬之盗殊
不然也(集作/矣)夫穿窬之盗迫于饥寒莫保性命于高赀
者有何恩义于多藏者有何仁爱既无恩爱则是取资
于路拾金于野若能识廉耻而不为是有偿金者之行
(集作/也)若忍饥馑而不食是有蒙袂者之操矣所以陈
仲弓观梁上之盗察非恶人由(集作/以)是而言盗贼未为
卷七百六十 第 3b 页 WYG1340-0389d.png
害矣然操戈鋋挟弓矢以众暴寡杀人取财谓之盗比
于以怨报德之人者亦未为甚焉何者人之父子兄弟
有不相知者有德于人者是知之矣焉得负之哉
   退身论
老子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昔余常感焉自大夫
种以至于前朝李右相元中书皆宴安厚味终婴大戮
所以文种有弓藏之恨李斯有税驾之叹张华愿优游
而不获傅亮赞识微而不免此四子者皆神敏知机聪
卷七百六十 第 4a 页 WYG1340-0390a.png
明志古图国致霸动必成功自谟(集作/谋)其身犹有此恨
况常人哉其难于退身者以余忖度颇得古人微旨天
下善人少恶人多一旦去权祸机不测操政柄以禦怨
仇者如荷戟以当猛(集作/狡)兽闭关以待暴客者若舍戟
开关则寇难立至迟迟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终
身之祸亦犹奔马者不可以忘(集作/委)辔乘流者不可以
去楫是以惧祸而不断未必皆耽禄而患失矣何以知
之余前之在鼎司谢病辞免寻即远就泽国自谓在外
卷七百六十 第 4b 页 WYG1340-0390b.png
而安岂知天高不闻身远受苦(蜀作/害)近者自三公镇于
旧楚恳辞将相归守丘园而行险之人乘隙构患竟以
失巨浪而悬肆去灌木而婴罗余岂不知身退罹殃盖
耻同种斯之不去也则知勇退者岂容易哉而陆士衡
称不知去势以求安辞宠以招祸(集作/福)斯言过矣唯有
遭逢善人则庶可无患故范睢得蔡泽退而不辱虞丘
得孙叔去而不疑(集作/困)其次刚毅者有心者亦可矣子
文举子玉以靖国随会避郤子以纾乱皆保其安矣若
卷七百六十 第 5a 页 WYG1340-0390c.png
小人则祸必及之无所逃也终不及乘扁舟变姓名浩
然五湖之外不在人间之世斯可以免矣
   随论上下篇(并序/)     李宗闵
宗闵读孟轲书至于王霸之说未尝不叹曰嗟乎知其
时之可者不知时之不可者也即牛鼎之事未尝不叹
曰嗟乎知其身之不可不知其身之可也于是退而着
随论上下篇因明王霸之所以兴废进退之所由同异
且以解执事者之云耳
卷七百六十 第 5b 页 WYG1340-0390d.png
   论上
客有问宗闵曰孟轲称齐王由反手谓管仲为不足为
若是则功业存乎人不存乎时不亦信乎宗闵曰非也
可以王而王可以霸而霸非人之能为也皆此时也人
皆奉时以行道者也不能由道以作时者也能因变以
建功者也不能由(一作/因)功以反变者也昔者纣为无道
以流毒于群邦天下嚣然不待文王之仁人然后忻戴
之也苟有息肩之所则民莫不疾乎奔走如逃其水火
卷七百六十 第 6a 页 WYG1340-0391a.png
焉当此之时有能扶义陵戎除去大憝则民莫不争被
矢石以报其父兄之仇故太公相武王起而革灭独夫
以成王业宜建其国虽无大惠于群邦天下顺焉虽文
王之仁且欲招而怀之也苟微虐杀之害则诸侯孰肯
忘国从乱而违其天子焉当此之时有能匡饬暴彊夹
辅王室则诸侯孰肯不争奉盟誓以休其战伐之勤故
管仲相桓公从而抚之藩卫宗周以立乎霸功亦宜也
诚使太公居管仲之势而能以周王天下乎吾有以知
卷七百六十 第 6b 页 WYG1340-0391b.png
其不能也太公管仲并时而起则吾未知孰前焉故仲
尼称管仲曰如其仁称桓公正而不谲岂有非其道也
而仲尼称之且曰圣人之门无道桓文之事吾不信也
客曰然则古人为天下者亦如是乎宗闵曰固也所由
曰道道之不可易礼乐仁义之谓矣所遭曰时时不可
常应天顺民之谓矣昔者陶唐氏之为天下也法天而
则地授时以任民垂其衣裳而天下无为推其诚心而
刑罚不用当此之时各顺其情性乐其习俗保其奉命
卷七百六十 第 7a 页 WYG1340-0391c.png
故谓之至时一大变及有虞之为天下也始放四凶以
除民害是故勤而不德时又一变焉及夏后氏之为天
下也始用肉刑以寒民心是故威而不能怀时又大变
焉及汤武之为天下也始及干戈放杀昏虐是故善而
不能善时又大变焉及桓文之为天下也始合诸侯以
匡王室是故顺而不能革彼三王二公皆元德也夫岂
乐为相反哉势异则事殊时迁则俗易执一不可以通
变循古不可以制变是故观时而立功论世而创业唐
卷七百六十 第 7b 页 WYG1340-0391d.png
虞各以其道而自帝三代各以其变而自王二公各以
其时而自霸不其大哉吾故曰礼以因人苟有以因之
不必法乎古也乐以和人苟有以和之不必法乎古也
兵者除乱苟有以除之不必法乎古也为政者平(疑/)
天下必法乎古人也况古之行法岂有常亦有从其宜
当其道天下随时而已矣然胶柱鼓瑟恶能成其音声
哉若乃诵前圣之言守己行之制遭变而不通得时而
不随夫如是可谓王莽宋襄公之言不足为有道者也
卷七百六十 第 8a 页 WYG1340-0392a.png
昔者王莽尝为德化矣不问可否语必援经不量人心
动必㨿古于是天下烦溃从而丧之此不知变之祸也
昔者宋襄公尝为仁义矣楚人尚诈我必信彼兵尚奇
我必正用欲以兴商道霸诸侯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
而身死国削为天下僇笑此不知时之祸也易曰功业
见乎变又曰随时之义大矣非天下之至明孰能通乎
变非天下之至圣孰能通乎时且轲之所言前王之遗
迹矣君子亦云道而已矣何必履其故迹耶呜呼自周
卷七百六十 第 8b 页 WYG1340-0392b.png
室下衰诸侯放恣仁义之道随没于戈兵微管仲中国
几为戎矣而曰不足为也孰可为之哉
   论下
客有曰王霸之事既闻之矣或言伊尹负鼎百里奚饭
牛而孟轲非之曰未闻枉已而直人者也又曰圣人之
行不同洁其身而已矣又可信乎宗闵曰非也圣人以
枉道为耻以屈道为辱(阙/)
  不以屈身为辱唯守其道故虽辱其身而进焉非
卷七百六十 第 9a 页 WYG1340-0392c.png
其道故洁其身而退焉进岂有他唯道所在而已矣天
生圣人者孰为然哉为行天下之大道也立天下之大
教也利天下之人民也故天下有不由其道者圣人忧
也天下有不知其教者圣人忧也天下之人民有不宁
者圣人忧也圣人之职也如此圣人之忧也如此得其
时遭其会上有明天子下有明诸侯遑遑然求合岂不
曰今辱吾身则天下蒙其安百姓得其利不辱吾身则
天下不蒙其安百姓不得其利吾宁以一身之故而危
卷七百六十 第 9b 页 WYG1340-0392d.png
天下病百姓哉此伊尹之所以乐为割烹而不顾其耻
也若不得其时不遭其会上无明天子下无明诸侯则
必汲汲而求退岂不曰今辱吾身泽得施乎民道得行
乎世吾往也今不辱吾身泽不得施乎民道不得行乎
世吾止也虽然吾岂图是安哉亦将激偷倖之风全百
姓之教以为乎后之人耳此颜回所以乐穷巷而不动
其心者也故易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唯其时故
传曰富贵可求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取舍唯其义也
卷七百六十 第 10a 页 WYG1340-0393a.png
然则趋时不可以洁已丧义不可以图身亦犹追亡者
趋拯溺者濡岂乐为之哉其势则然也故曰观逐者于
其反也观行者于其终也奈何君子之道岂可以小知
哉非匹夫之为谅也观悬爇之危有救之道小霸则可
王则不可而曰非尧舜之事吾不忍为之是知尧舜之
道乎是诵尧舜之言乎且轲之言过矣所恶夫干进务
入者惧其为利也苟不知为利于辱何有哉客曰然则
仲尼不蒙耻而进何也宗闵曰仲尼将蒙耻而不得当
卷七百六十 第 10b 页 WYG1340-0393b.png
也岂不愿之乎当仲尼之行也上之人害其道下之人
壅其言犹且历说诸侯环轩于天下冀幸时君之一悟
王风之变其存心遇合惓惓而不能已焉终无可奈何
故逐于鲁斥于齐围于匡蒲厄于陈蔡栖皇狼狈于楚
郑之间其道逾穷其进弥塞不知者以仲尼之为欲显
荣其名位富贵其躬者也孰知圣人急于扶世而不恤
其难者哉故尝称伯夷不辱其身且曰我异于是及公
山弗扰以费畔而欲从之岂不将由是道行舍其耻焉
卷七百六十 第 11a 页 WYG1340-0393c.png
可也今牛鼎虽为辱犹不愈于公山氏乎因斯而言仲
尼亦有枉也恶有仲尼枉已而不能直人哉安得乎洁
其身而已是故水受浊以淳物不伤其清石受磨以利
物不磷其坚君子屈已以教人不害其义呜呼进取之
士诚能察伊尹颜渊之所以进退思仲尼执鞭亦为观
大易动静不失其时后匹夫之果其行无忘兼济之道
则虽有甚于牛鼎之耻吾将歌颂之不暇又何讥焉若
果孟轲之言则人之相率独其善而已矣恶能理天下
卷七百六十 第 11b 页 WYG1340-0393d.png

   隋对女乐论       来 鹄
隋儒林有说高祖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否杨素
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之房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隋
文悦噫而史不刋者朝与职俱无人也夫秦齐晋皆有
女乐由余去孔子行锡魏绛之谓也汉祖唐山夫人能
楚声又旧云祭天用女乐魏武有卢女能鼓琴特异于
卷七百六十 第 12a 页 WYG1340-0394a.png
诸妓则女乐者秦齐晋汉魏俱有之而杨素以下皆不
能言者岂以所问是古天子耶若是则有太昊使素女
鼓五十弦瑟悲哀帝禁不止后之帝王遂能有之群臣
不能以是言但贤晖远之说晖远引诗臆对终为博古
通知殊不明恣率一时之言颇昧二南之旨且诗曰参
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说者后妃有关
睢之德乃能供荇菜备庶物以事宗庙盛德者宜有钟
鼓之乐也故琴瑟在庭荇菜羞之上下乐作以盛其礼
卷七百六十 第 12b 页 WYG1340-0394b.png
耳谓以乐乐(上音岳/下音洛)淑女非谓淑女执其乐也淑女为
后妃也安有后妃执乐也荇菜谓在宗庙用也安有谓
王者房中乐耶是皆乖谬之甚晖远瞽诗而终(疑作/始)
欺朝而罔君盖由隋日无人浪言至是女乐之对犹可
君道之问若何上下相蒙履霜于此悲夫
   广废庄论(并序/)      李 溪
王坦之作废庄论一篇非庄周之书欲废之其旨意固
佳矣而文理未甚工也且祗言其坏名教颓风俗而未
卷七百六十 第 13a 页 WYG1340-0394c.png
能屈其辞折其辨是真诟之而已庄周复生肯伏之乎
其终篇又同其均彼我之说斯鲁遽(疑/)也然则庄生之
书古今皆知其诡于圣人而未有能破之者何哉则圣
人果非而庄生果是矣既庄生云非圣人云是何为不
能胜非哉余甚憎之或有曲为之说使两合于六经者
或有称名实学与玄奥不同欲两存者皆妄也故荀卿
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则异术必宜废矣余既悟
荀卿言嘉王生之用心而怜其未尽故为之广云世多
卷七百六十 第 13b 页 WYG1340-0394d.png
以庄子为玄奥吾独以为粗见理而未尽耳汪洋七万
馀言然撮其大指举类而證其得失可见矣且观其体
虚无而不知虚无之妙也研几于天命而未及天命之
源也乐言因任而未知因任之本也穷极性情而未尽
性情之变也何以知之夫虚无用之心也必冯于有者
也有之得行也必存于虚也是以有无相资而后功立
独贵无贱有固已疏矣且所谓无者特未明也惠子以
其言之无用而应之曰知无用始可与言用矣今夫地
卷七百六十 第 14a 页 WYG1340-0395a.png
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侧足而垫之至黄泉
人尚有用乎此言假四旁之无用也以自踰其虚辞则
敏矣然无用之说有三不可混而同一有虚无之无用
者有有馀之无用者有不可用之无用者虚无之无用
者则老子埏埴凿户之说其用在所无也有馀之无用
者则侧足之喻其用必假于馀也不可用之无用者苗
之莠粟之秕也今庄之坏法乱伦是秕莠之无用矣而
自同于有馀之无用不此谬乎此所谓体虚无而未知
卷七百六十 第 14b 页 WYG1340-0395b.png
虚无之妙也称屠牛而养刀牧羊而鞭其后指穷于为
薪皆在生得纳养之和寿矣故讥灭裂卤莽者责衽席
之上设食之间而不和灭者然而卫灵公石椁之铭脩
短必有天𢾗矣岂在鞭与不鞭(阙/)
        养哉其理自乖舛此所谓研几于
天命乃未及天命之源也夫因任者因群才可任而任
之耳而庄生欲任天下而不理日闻在宥天下不闻理
天下也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
卷七百六十 第 15a 页 WYG1340-0395c.png
树木固有立矣禽兽固有群矣以为上古至德同乎无
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而人性得矣自悬仁
义礼乐而人好和(一作/知)争归于利也斯甚不然夫天地
日月树木禽兽不假理者也人则假理者也人生必有
欲有欲之心发于自然欲不能无求求不能无争争不
能无乱故圣人立仁以和之陈义以禁之而反以为害
之者则今戎狄之相劫杀鱼鳖之相啖食孰行仁义礼
乐于戎狄鱼鳖之间哉含气之类莫灵于人物有知也
卷七百六十 第 15b 页 WYG1340-0395d.png
有欲也而人反无之何如且果无知也果无欲也则凡
是非好恶分别贤不肖宜皆起于人也而称厉之人夜
半生子遽然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恐其似已者言人皆
欲好善而恶恶故可放之而自理也夫厉之有是心也
岂非圣人之分别驱动使之然乎安可放之耶如曰天
机非由于圣人则固自有知有欲矣仁义礼乐何罪哉
此所谓乐言因任而未知因任之本也自生人以来莫
不有争上好胜之心未为之法则争归于义先王知其
卷七百六十 第 16a 页 WYG1340-0396a.png
然也故高为之法训而峻为之行而人竟(疑作/竞)学之亦
是争胜已而争胜之循道也犹火之燎上也因为之灶
以炀之水之趋下也因凿之沟以注之是亦燎注之得
宜也燎与注者得宜则无焚溺之忧矣争与上者循理
则无暴乱之祸矣由知其本而顺理之也然则无灶焉
火固自燎矣无沟焉水固自流矣将坏灶以绝燎毁沟
以息注势必不可也徒使燎与流者失宜耳无贤圣焉
人固有所希慕矣不尚贤殚圣法削鲁史之行以绝人
卷七百六十 第 16b 页 WYG1340-0396b.png
之好慕果不可绝徒使所慕所好在于非理耳由不知
其本而逆施之庄生徒知好高慕上之离其本而不知
好慕之心发于天机欲绝圣贤使天下各止其知安其
分而无所慕何异于毁沟坏灶以止水火者乎其术一
何迂此所谓穷极性情而未尽性情之变也用是以观
彼于虚无焉天命焉因任焉性情焉譊譊然道之(阙/)
一洞明者不知玄奥者固如是乎故曰粗见理而未尽
者也虽根源老氏而诡圣败法尤深王生欲废之宜哉
卷七百六十 第 17a 页 WYG1340-0396c.png
或曰庄子皆寄言尔以名实按之不亦疏乎夫寄言者
若大鹏尺鴳肩吾连叔云将鸿蒙渔父盗蹠求其理者
不可责以事也诫惠子以嗜鼠曹商以舐痔违其趋者
可谓之忿也如是吾岂不练哉若理之所塞趋之所塞
则托以寄言而免也至于称至人得醲气之守潜行万
物而不空得道者挈天地骑列星外死生而色若孺子
者公为虚诞无足诘焉
   荐士论         牛 希
卷七百六十 第 17b 页 WYG1340-0396d.png
朝廷求贤之道备于往古以经学文艺之流凡设十有
二科以待之郡国每岁贡士尽应其科其外诸侯各举
所知以为裨补圣世奏章不绝于明廷爵赏实烦于王
命当承平之时卿大夫家召佣书者给之纸笔之资日
就中书录其所命每昏暮亲朋子弟相与候望以其升
沉以备于庆贺除书小者五六幅大者十有二三(一作/一二)
幅每日断长补短以文以武不啻三十馀人一岁之内
万有馀众或考秩迁满或方伯慰荐或伐(阙/)功劳或升
卷七百六十 第 18a 页 WYG1340-0397a.png
奖旧勋制诏之辞必嘉其官业赏其才艺褒其行实叙
其劳绩无一日不为之未尝得一贤士与天子共治于
四海未尝得一贤将与天子镇静于二边非求之不广
荐之不至也岂五百年一贤(阙/)世哉夫画饼不可以充
饥诵药不可以愈病盖无其实而有其名使之然也自
朝廷及郡国诸侯之所举皆无其实将如之何尝试论
之自文艺之流假手于人投掷于公卿之门者率不能
知其伪公试之地尚复乞贷经学之子考帖之时预有
卷七百六十 第 18b 页 WYG1340-0397b.png
歌括问义之日一席之内对者六七皆诵本疏别无新
意更相救助发起义端有司但记其属求之也以为之
去留即经学文艺之谬也如是况汉世公卿大夫皆以
通经对策名动天下然后登用或居谏诤之列或处燮
理之任朝廷每有水旱灾沴彗孛陵犯日月薄蚀必引
所通经义證㨿以为之救殆与今日之经学者异矣若
文学侍从之臣必选于切问近对之才必本于讽谏理
辞之要故其文章传之至今又与今日之辞赋者异矣
卷七百六十 第 19a 页 WYG1340-0397c.png
郡国所送群众千万孟冬之月集于京师麻衣如雪纷
然满于九衢是非相难固不可知矣诸侯所荐率皆应
权倖之旨承交游之命取其虚名奏署谓之借听(一作/厅)
取其谬举之说谓之横荐凡四方表函达于中书者必
可指期于清贯美秩名邦剧邑诸侯之荐士也宰执之
命官岂唯平生未交于一言盖见其姓字而已岂能摭
实哉官达倖门易如秋草能复贵贱之别(阙/)冠裳之重
矣朝廷委辅相之权衡览诸侯之章疏视其文信其人
卷七百六十 第 19b 页 WYG1340-0397d.png
以为荐公孙弘董仲舒之学也相如枚皋之才也冉季
政事之能也孙吴将帅之略也时君既不问其实安可
不信大臣之言从而与之上下相蒙其何以济且姬周
之世荐贤者多受赏鲁史有之矣魏晋之日门生故吏
有罪必连坐举主史有之矣今荐贤之赏久已废矣连
坐之典又不行矣况今之所举非徒古者知之审取其
必达取其必富贵(阙/)如一死生不变之为诚明也荐其
为将也覆军擒帅代国获地然后以为得荐其为相也
卷七百六十 第 20a 页 WYG1340-0398a.png
富国安人来诸侯之朝成霸王之业然后以为得今之
举也士为筮仕结绶之渐一命一官而已他日之功过
皆莫知也荐人用人之道何以得其贤矣昔孔文举荐
祢正平以为堪任大臣有皋陶稷契之才汉后委而弃
之竟不能知其道之否臧狄仁杰荐张柬之有宰相业
武后用之为相果能克正唐祚有中兴之功文举之荐
祢衡也委而弃之仁杰之荐柬之也举而用之岂系吾
道之废兴岂系历数之理乱乎然用之则如此不用之
卷七百六十 第 20b 页 WYG1340-0398b.png
则如彼骐骥伏枥安能千里之步龙泉在匣孰知截玉
之利悲夫用与不用耳士之于世不可期于一人之知
己者苟有知者甘心死节尚且不疑况复升荣显之中
行心胸之事安人之安而存随之利人之利而(阙/)有之
利天下者以利己之厚者也利百姓者乃利其身之远
者也君子之人岂不利其身哉为国家得人则理失人
则乱古今不易之常理安可不以求士为急诗曰济济
多士文王以宁以四海所归之圣尚假多士之力况中
卷七百六十 第 21a 页 WYG1340-0398c.png
庸之主哉易曰君子不家食吉仲尼以天纵之德犹思
贤者与之共食况寻常人哉又曰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盖遗贤之叹也又曰束帛戋戋贲于丘园盖求之于野也
贤人君子何代无之哉上之人其求之以道既不废于
朝夕于所荐不公所用非贤将难以至于理当在伸明
上赏连坐之典以正之奸邪攀缘之路渐将息矣一举
之妄后当自获其辜知有畏矣在位者斯有贤者矣有
道之士争趋之矣
卷七百六十 第 21b 页 WYG1340-0398d.png
   贡士论
禹画九州列贡轻重举贤用材咸在其中故周官司马
得俊造之名乃进于天子谓之进士又天子于射宫以
择诸侯所贡之士若善者乃受上赏不善者黜爵其次
削地得预于射宫以射诸侯之义而为诸侯所举者重
所用者大汉法每州若干户岁贡若干人吏以籍上闻
计州里之大小材之多少谓之计籍人主亲试所通经
业策问理优深者乃中高第有行著乡里辟选自古而
卷七百六十 第 22a 页 WYG1340-0399a.png
然汉世得人于斯为盛国家武德初令天下冬季集贡
士于京师天子制策考其功业辞艺谓之进士已废于
行实矣其后以郎官权轻移之于礼部大率以三场为
试初以词赋谓之杂文复对所通经义终以时务为策
目虽行此擢第又不由于文艺矣惟王公子弟器貌奇
伟无才无艺者亦冠于多士之首然相士之道备尝闻
之有门阀清贵者有状骨卿相者有容质秀丽者有才
藻可尚者有权势抑取者有朋友力盛者机权沉密词
卷七百六十 第 22b 页 WYG1340-0399b.png
辩雄壮臧否由己升沉在心群众必集其门若见公相
来交请友识面为难动必有应游必有从密处隐会深
诚重约朱门甲第之间鬼神不能知者尽知之虽名臣
硕德高位重权可以开阖之可以摇动之可以倾覆之
有司畏之不敢不与之者言泉疾于波浪舌端利若锋
铓所排殁九泉所引升霄汉默无言众必谓之长者发
中心病时皆目之凶人秋风八月鞍马九衢神气扬扬
行者避路取富贵若咳唾视州县如奴仆亦不独高于
卷七百六十 第 23a 页 WYG1340-0399c.png
贵胄亦不贱彼孤介得其术者舍耒耜而取公卿乖其
道者抱文章而成痼疾朝廷取士之门于斯为最衰世
以来多非其人明廷无策问之科有司望(疑/)至公之道
登第之人其辞赋皆取能者之作以玉易石羊质虎皮
(一作/白)抱愤之人汨没尘土天九重高不可以叫加以
浮薄之子递相唱和名第之中以只数为上贱其双数
以甲乙为贵轻彼两科题目之间增其异名至其傅粉
熏香服饰鞍马之费多致匪人成于牧宰取资货以利
卷七百六十 第 23b 页 WYG1340-0399d.png
轻肥朋党比周交游酒食乱其国政于斯为盛窃愿明
君贤臣悉以同力大革其弊复以经明行脩为急所谓
斥彼浮华敦其茂实儒风免坠失取士之道
   寒素论
尧舜兴于畎亩之中以仁义而得天下曾颜非诸侯之
祚以德行而居儒道之首以曾颜比之于天子天子喜
之以桀纣比之于匹夫匹夫怒之岂在其贵贱之位哉
为仁义一日则为君子不为仁义一日则为小人岂在
卷七百六十 第 24a 页 WYG1340-0400a.png
世载相袭冠裳相承吁哉蒲轮不往诸侯之家束帛不
在阙廷之下皆岩穴隐逸之人行仁抱义之子化之于
乡里闻之于郡国达之于朝廷然后求之岂在卿大夫
之子哉诸侯乡饮之礼敬年尚齿使少年知礼老者获
养脩长幼之道也天子太学父事三老兄事五更教人
以孝教人以悌兴教化之本也文不以爵禄为差也况
布素对策名闻于天下者有之矣徒走以取公卿者有
之矣郑康成舍胥吏之役归为儒者黄叔度牛医之子
卷七百六十 第 24b 页 WYG1340-0400b.png
以德行闻今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
𨽻易如草芥曾不以为之伍寒贱之子能以道德自尊
文艺自将见之若敬大臣避之若逢挚兽又不自审之
所致也尧舜何人也犹将比肩其道流品何人也余何
人也曾不自敬其身故且朝为匹夫暮为卿相者有之
矣朝为诸侯暮为馁鬼者有之矣道之用舍在于我而
已是玉之美者不产于廊庙之下为瑚琏之器材之美
者不出于里闬之内为栋梁之用士之美者非贵胄之
卷七百六十 第 25a 页 WYG1340-0400c.png
子而登卿相之位况投竿而为王者师挽车而为王子
相岂白屋之士可自遗之哉
   铨衡论
王者列官分职以成庶政材不可失官不可旷故铨者
以慎择为目衡者以公平无私或失于是岂称其本自
周室以司马宗伯选士汉魏晋宋降及国朝委吏部择
官上自郎吏下至丞簿皆禀之铨注科名入选品秩所
荫勋代授任四方奏荐加黜伸书易名取姓其为猥诈
卷七百六十 第 25b 页 WYG1340-0400d.png
不可胜纪以天下之大九州之众职官将万馀员令长
薄尉官秩至卑理道与下最亲朝廷轻之委有司而已
今吏部自尚书至郎吏五人抱案者向百馀辈桀黠诡
谲必出于是视其官属如弄婴儿若啖之以利即左右
手之不若皆舐笔署夕且未之暇焉能得其过者抡材
为善久废其事为人择官殆无虚日其稍留心者止于
诘其荫绪循其资历黜其升迁求其殿犯岂有问其为
政之本为理之道至若试以章判拘以棘围鬻文之徒
卷七百六十 第 26a 页 WYG1340-0401a.png
偏得其便乞怜之子略无愧容大为笑端不可以取亦
(阙/)居清官若罢无资财考秩既深然后送堂时宰视之
不成刍狗区区风尘殍死者众胥吏贿赂之交填咽街
巷聒于耳目清资剧邑必有主者朝列(一作/夕)之中以药
为之某官若干万钱某邑若干束绢公然大言曾无畏
惧憧憧政路指期而取某之官也纳贿偿债且未之能
岂复为政为理是以生民致困岁月凋弊逋逃林薮窜
伏萑蒲小者掠行旅大者破井邑天下九州蜂飞猬起
卷七百六十 第 26b 页 WYG1340-0401b.png
以至于阽危宗社夫众庶非乐于远父母弃妻子之(疑/)
为盗贼甘心于白刃之下生业既亡饥寒是逼遂陷于
此皆为政之驱也持衡者得不以铨择为急
   不招士论
史记以卫青为大将军门下宾客苏建常责其不招士
青言自魏其武安招致宾客天子常切齿夫选贤任能
乃天子之柄岂臣下之所为哉太史公亦美其慎重予
窃未然之夫诸侯贡士者在礼经一与再不贡有黜爵
卷七百六十 第 27a 页 WYG1340-0401c.png
削地之制则当位者其可嘿嘿乎且魏其武安之厚宾
客非有贤智士也皆任侠之徒以力折公侯为能以权
倾州县为重如是则天子安不切齿哉萧何荐韩信王
陵举张苍鲍叔举夷吾子皮任子产如有益于国济于
时岂天子之能罪哉其后武帝诏于青问选士青但欲
以富金贾人多者皆应命赖贤大夫赵禹知其事召问
其故皆聂聂然罔审是非与土偶无别遂悉命其徒于
末流中等田仁任安武帝与语大悦皆擢用之若武帝
卷七百六十 第 27b 页 WYG1340-0401d.png
常切齿不当于青之门下选士也得田仁任安协于上
意亦不当罪青之门有人也武既不然而青以为切齿
无乃诬上之言欤抑唯欲聚富金多财者欤抑(阙/)其金
帛恐招致贤彦有所费耗欤若然则出塞之功无乃幸
而成者欤
   小功不税论
小功不税制于古行于今然古儒今儒终以为不可何
也由不为辩后所以惑也古人不可者曾子曾子曰小
卷七百六十 第 28a 页 WYG1340-0402a.png
功不税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而可乎说者云以为依
礼小功之丧日月已过不更税而追服则是远处之亲
闻丧恒晚晚终无追服言不可也今之不可者韩文公
以为小功之亲多而未疏又不比古图(疑/衍)国分境狭令
之远者或数千里之外是愈无追小功者矣亦不可也
夫礼始于文武制于周公定于孔子此圣人贯万行极
人情其为五服之义宜已谨矣彼曾子仁厚纯笃之行
以礼为薄而私怪之尔礼所以文制云定者正为此也
卷七百六十 第 28b 页 WYG1340-0402b.png
恐厚者过焉而止之谓也恐薄者不及焉而限之谓也
昔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弗除也曰弗忍孔子曰先
主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遂除之子路弗
忍获正于圣人而后无惑曾子欲税小功亦弗忍不幸
不获正于圣人使惑者至于今弗解也韩文公可谓与
曾子同志而未思于周公孔子者
  小人论既无恩爱(表本作既无/恩爱仁义)
 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