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百九十八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a 页 WYG1337-06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苑英华卷四百九十八 宋 李昉等 编
 刑法下
  恤刑二道      刑法得失一道
  往代为刑是非一道  眚灾肆赦一道
  止狱措刑一道    论刑法之弊一道
  使人畏爱悦服一道  议肉刑一道
  刑礼道一道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b 页 WYG1337-0614d.png
   恤刑
问易称议狱书载恤刑人命所悬于兹为重然姬旦制
三典之宜萧何定九章之律汉文除肉刑之科孝景减
笞箠之令互相沿革虽复不同意在明威终资慎罚今
既道符太古德侔往初化越可封时当刑措专欲道德
齐礼才画衣冠反朴还淳肌肤不惨复恐随时之义草
艾不足惩其愆揆事立方赭墨无以防其伪历代轻重
舍用之规幸为陈之何者便俗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a 页 WYG1337-0615a.png
   对           辛崇敏
对某闻天播四时资寒暑而成岁国持二柄慎赏罚而
称权然逖听上皇异冠鞸而知禁洎乎后叶乃黥刖以
惩非故议狱缓刑著乎易象钦哉惟恤勒在虞书姬旦
佐周量国政而为三典萧何辅汉取秦法而定九章逮
文景仁明几称刑措减笞箠之令除肉刑之科降及当
涂至于典午或递相轻重笔削异端虽变易随时各殊
涂而并驾禁邪助礼乃一揆而同归我皇睿哲钦明丕
卷四百九十八 第 2b 页 WYG1337-0615b.png
承宝祚道高连陆绩迈羲轩玄德潜通神功侔于造化
损已利物惠泽洽于含灵驭俗调风布春官之大礼明
威止杀削秋荼之繁刑任皋陶以士师命定国为廷尉
惟明克允人自不偷比屋有可封之人道路无赭衣之
伍纳黎元于仁寿反氓俗于淳和荡荡巍巍无德而称
矣五刑八议金科玉条沿革合其规模损益得其轻重
较如画一法无二门用化洽于时雍将行之而不犯循
之为美改作非宜谨对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a 页 WYG1337-0615c.png
   同前          刘藏器
对结绳以往阙文字而不传观迹以来焕图书而可瞩
日温月冷既畅之以阴阳左春右秋亦效之以生杀方
之四序取则二仪震雷霆以曜威象天讨而明罚至如
赭衣艾笔(管子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供艾毕设/赭衣注毕与韠同又古字笔毕通用)之制
用于唐虞之朝劓刖宫割之刑施于夏殷之日既申之
以三刺亦放之以五流郑产铸书吕侯训赎秦吹鼎镬
汉调菹醢变三章而制九章减五百而笞二百历当涂
卷四百九十八 第 3b 页 WYG1337-0615d.png
而互用涉典午而兼行今德冠往初功高邃古既反真
淳之俗还归仁义之衢解网泣辜惟刑是恤断而难续
夙采缇萦之言议狱缓刑久纳温舒之奏不轻不重非
省非繁既合时宜无劳横议谨对
   刑法得失
问象五星七宿法壅水胜金是何刑焉深惑其义卖爵
缗钱之令越官朝会之律见知腹诽之法直指夏兰之
使不知谁制莫委所由因戏加杖其人绝命解斗触刃
卷四百九十八 第 4a 页 WYG1337-0616a.png
从子殒躬有若此流将欲何断夫杖妻面致大辟之科
妇搏姑耳从减死之论斯之所决于礼安乎鲍昱赦东
海之杀人陈忠纵颖川之请代如其得失亦可闻诸
   对
对某闻弧矢以威用刑之迹遂兆雷电皆至折狱之义
仍明乃有金朴异俦行乎舜日劓刖殊类施于姬年莫
不疏密随时轻重沿事语其数各有像焉土壅水而不
流宫条斯准火胜金而逾墨黥法是依于(疑作/放)七宿异节
卷四百九十八 第 4b 页 WYG1337-0616b.png
之精实惟膑罚则五星应改之变爰在劓科上郡罹旱
孝景复循(汉食货/志作修)卖爵南亩不出武帝遂下缗钱越官
起于(一作/自)张汤朝会兴于赵禹公孙生见知之渐颜异
为腹诽之初直指夏兰之辈出于惨刻之日斯并虚生
(疑作/虐主)所得(一作/行)佞臣攸致至若因戏杖而绝命触斗刃
以亡身既有误致之由断取罚金之议妻则为室夫亦
称天虽云杖面陷(一作/讵)容大辟良为情疑后主肆其不
敬由斯之故方致极刑妇之承姑严于子道岂此陵辱
卷四百九十八 第 5a 页 WYG1337-0616c.png
以从减论然则鲍昱之科于义失矣仲远之驳与礼符
焉赦子母之情非无高趣纵昆季之代已在前讥谨对
   往代为刑是非
问乾灵著象圣人仰则左生右杀天之道也先宽后猛
王之度焉何则反鲁删诗下车而诛少正入关约法缔
构而封雍齿为往迹之浮言为后涂之令则若云刑法
不施于淳朴杀戮必用于凋讹则感电前皇不应染刃
望云后帝方示草缨沉吟久之未知孰是至于宜狱宜
卷四百九十八 第 5b 页 WYG1337-0616d.png
犴五刑九刑清室黄沙之肇基执秩仆区之创迹墨幪
抵罪点服记刑误法理而挥刀谬刑名而伏剑咸晦胎
祖侧伫根由方听安于之言复迓(疑作/讶)温舒之奏景慕
埋桐之术欣闻观璧之规欲揆何人得阶斯理钟繇王
朗尚且相持叔向郑侨犹疑竞爽度长絜大谁最指南
胜躅高纵(音/踪)何代为是
   对
对天道未醨混彼我于非马上德云失迫聚散于驱鸡
卷四百九十八 第 6a 页 WYG1337-0617a.png
所以圣照几先贤图事始创礼崇敬攸开揖让之端设
法明威用杜奸邪之路然则昌户受历斩凶残于凤墟
寿丘驭图剪奸回于鹿野将衔勒以控奔马兴堤防以
给群流既系事以惨舒亦随时而赏戮遂使仲尼反鲁
先诛少正高祖入秦遽封雍齿上如黄神摄运丹陵纂
历步骤之轨髣髴殊涂亭毒之规依稀一致况乎时屯
竞逐理便于干戈道秦(疑作/泰)让夷义归于玉帛斯则铜
兵玉玦固可举于轩皇艾服草缨岂谬施于唐帝至于
卷四百九十八 第 6b 页 WYG1337-0617b.png
宜狱宜犴诗人因赋以诫时五刑九刑晋臣贻书以训
俗卯金启汉诏青室以惩奸典午承曹建黄沙而肃物
晋疏执秩楚设仆区令尹之调驭长安点服化探丸之
子唐侯之光宅天下墨幪致凿顶之夫法或谬加李离
伏剑刑疑滥及勾践挥刀属以安于绝简之词温舒缓
刑之奏候埋桐以察理拟观璧以照奸擅彼高踪虽云
可尚自我作古夫复何远且魏朝御史议驳钟繇之疏
晋室大夫书谴郑产之丑荷校灭耳迷悔吝于六爻骋
卷四百九十八 第 7a 页 WYG1337-0617c.png
辙荒心垂钦恤于三锾欲允时须议将安属未若践皋
陶之胜躅诏于公以度长详彼刑书无溺情于爱恶揣
兹心称不挠法于重轻自然束影还淳并三皇以比迹
削彫归朴局(一作/并)五帝而遐踪谨对
   眚灾肆赦(礼部试/第二道)
问书曰眚灾肆赦又曰宥过无大而礼云执禁以齐众
不赦过若然岂为政以德不足耻格峻立必罚斯为礼
乎诗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易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卷四百九十八 第 7b 页 WYG1337-0617d.png
而论语云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若然则明哲
者不成仁欤杀身者非崇德欤
   对           白居易
对圣王以刑礼为大窦(集作/忧)理乱系焉君子以仁德为
大窦(集作/宝)死生一焉故邦有用礼而不(集作/大)理者有用
刑而小康者古人有崇德而远害者有蹈仁而守死者
其指归之义可得而知焉在乎圣王乘时君子行道也
何者当其王道融人心质善者众而不善者鲜一人不
卷四百九十八 第 8a 页 WYG1337-0618a.png
善众人恶之故赦之可也所以表好生恶杀且臻乎仁
寿之域矣而肆赦宥过之典由兹作焉及夫大道隐至
德衰善者鲜而不善者众一人不善众人效之故杀(集/作)
(赦/)之不可也所以月日惩恶劝善且革其浇醨之俗矣而
执禁不赦之制(集作/文)由兹兴焉此圣王(集有所/以二字)随时以
立制顺变而致理非谓德政之不若刑罚也然则君子
之为君子者为能先其道后其身守其常则以道善乎
身罹其变则不以身害乎道故明哲保身亦道也巢许
卷四百九十八 第 8b 页 WYG1337-0618b.png
得之求仁杀身亦道也夷齐得之虽殊时异致同归于
一揆矣何以覈诸观乎古圣贤之用心也苟守道而死
死而(集作/且)不朽是非死也苟失道而生生而不仁是非
生也向使夷齐生于唐虞之代安知不明哲保身欤巢
许生于殷周之际安知不求仁杀身欤盖否与泰各系
于时也生与死同归于道也由斯而观则非谓崇德者
不为成人杀身者不为明哲矣鸣呼圣王立教同出而
异名君子行道百虑而一致亦犹水火之相戾同根于
卷四百九十八 第 9a 页 WYG1337-0618c.png
冥数共济于人用也亦犹寒暑之相反同本于元气共
济于岁功乎则用刑措刑之道保身杀身之义昭昭可
知欤谨对
   止狱措刑(在富而/教之)
问成康御宇囹圄空虚文景继统刑罚不用太宗化下
而人不犯成此功者其效安在桀纣在上比屋可诛秦
氏为君赭衣满道致此弊者其故安在今欲鉴桀纣秦
氏之弊继周汉太宗之功使人有(集无/有字)耻且格刑措不
卷四百九十八 第 9b 页 WYG1337-0618d.png
用备详本末著之于篇
  (自此至卷终并于白居易集准备制科七/十五门中摘取五篇其问荅皆居易拟作)
   对
对臣闻仲尼之训也既庶矣而后富之既富矣而后教
之管子亦云仓廪实知礼莭衣食足知荣辱然则食足
财礼而后礼教所由兴也礼行教立而后刑罚所由措
也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元龟臣请以前事明之当周
成康之时天下富寿人知耻格故囹圄空虚四十馀年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0a 页 WYG1337-0619a.png
当汉文景之时节用劝农海内殷实人人自爱不犯刑
法故每岁决狱仅至四百及我太宗之朝勤俭化人人
用富庶加以德教致于升平故一岁断刑不满三十虽
则明圣慎刑贤良恤狱之所致也然亦由天下之人生
厚德正而寡过也当桀纣之时暴征雠敛万姓穷苦有
怨无耻奸宄并兴故是时也比屋可戮及秦之时厚赋
以竭人财远役以殚人力力殚财竭尽为寇贼群盗满
山赭衣塞道故每岁断罪数至十万虽则暴君淫刑奸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0b 页 WYG1337-0619b.png
吏弄法之所致也然亦由天下之人贫困思邪而多罪
也由是观之刑之繁省系于罪之众寡也教之废兴系
于人之贫富也圣王不患刑之繁而患罪之众不患教
之废而患人之贫故人苟富则教斯兴矣罪苟寡则刑
斯省矣是以财产不均贫富相并虽尧舜为主不能息
忿争而省刑狱也衣食不充冻馁并至虽皋陶为士不
能止奸宄而去盗贼也若失之于本求之于末虽圣贤
并出(集作/生)臣窃以为难矣至若察小大之狱审轻重之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1a 页 WYG1337-0619c.png
刑定加减于科条得情伪于声(集作/察)色此有司平刑之
要也非王者恤刑之德也至若尽钦恤之道竭哀矜之
诚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此王者恤刑之德也非圣人
措刑之道也必欲端影于表澄流于源则在乎富其人
崇其教开其廉耻之路塞其冤滥之门使人内乐其生
外畏其罪则必过犯自省刑罚自措斯所谓致群心于
有耻立大制于不严古者有画衣冠异章服而人不犯
者由此道素行也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1b 页 WYG1337-0619d.png
   论刑法之弊(升法科/选法吏)
问今之法贞观之法今之官贞观之官昔何为而大和
今何为而未理事同效异其故何哉将刑法不便于时
耶而官吏不得其人耶
   对
对臣伏以今之刑法太宗之刑法也今之天下太宗之
天下也何乃用于昔而俗以宁一行于今而人未和平
(集作/休和)臣以为刑法不便于时是官吏不循其法也此由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2a 页 WYG1337-0620a.png
朝廷轻法学贱法吏故应其科与补其吏者率非君子
也其多小人也盖刑法者君子行之则诚信而简易简
易则人安小人行之则诈伪而滋章滋章则俗敝此所
以刑一而用二法同而理殊者也矧又律令尘蠹于栈
阁制敕堆盈于案几官不遍睹法无定科今则条理轻
重之文尽询于法直是使国家生杀之柄假手于小人
小人之心孰不可忍至有黩货贿者矣有怙亲爱者矣
有陷雠怨者矣有畏权豪者矣有欺贱弱者矣是以重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2b 页 WYG1337-0620b.png
轻加减随其喜怒出入比附由乎爱憎官不察其所由
人不知其所避若然则虽有贞观之法苟无贞观之吏
欲其行善无乃难乎陛下诚欲申明旧章刬革前弊则
在乎高其科重其吏而已臣谨按汉制以四科辟士其
三曰明习法(集作/律)令足以决狐疑能按章覆问文中(一作/任)
御史者辟而用之伏惟陛下悬法学为上科则应之者
必俊乂也升法吏为清列则授之者必贤良也然后考
其能奖其善明察守文者擢为御史钦恤用情者迁为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3a 页 WYG1337-0620c.png
法官如此则仁恕之诚廉平之气不散于简牍之间矣
掊尅之心舞文之弊不生于刀笔之下矣与夫愚诈小
吏窃而弄之者功相万也臣又闻管仲夺伯氏之邑没
无怨言季羔刖门者之足亡而获宥孔明黜廖立之位
死而垂泣三子者可谓能用刑矣臣伏思之亦何代无
其人乎(集作/哉)在乎求而用之考而奖之而已伏惟陛下
再三察焉
   使人畏爱悦服(理大罪/赦小过)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3b 页 WYG1337-0620d.png
问政不可宽宽则人慢刑不可急急则人残故失于恢
恢则漏网而为弊务于察察则及泉而不祥将使宽猛
适宜疏密合制上施畏爱之道下有悦服之心刑政之
中何者为得
   对
对臣闻圣人在上使天下畏而爱之悦而服之者由乎
理大罪赦小过也书曰宥过无大况小者乎刑故无小
况大者乎故宥其小者仁也仁以容之则天下之心爱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4a 页 WYG1337-0621a.png
而悦之矣刑其大者义也义以纠之则天下之心畏而
服之矣臣窃见国家用法似异于是何则纠察之政急
于朝官而宽于外官惩戒之刑加于小吏而纵于长吏
是故权轻而过小者或反绳之寄重而罪大者或反赦
(集作/舍)之臣伏思之恐非先王宥过刑故之道也然则小
大之喻其犹鱼耶鱼之在泉者小也察之不祥鱼之吞
舟者大也漏之不可刑烦犹水浊水浊则鱼喁政慢(集/作)
(宽/)犹防决防决则鱼逝是以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4b 页 WYG1337-0621b.png
纲举则所罗者大矣网疏则所漏者小矣(集作/也)伏惟陛
下举其纲于长吏疏其网于朝官舍小过以示仁理大
罪而明义则畏爱悦服之化暗(集作/闇)然而日彰于天下

   议肉刑(可废不/可用)
问肉刑者其来尚矣其废久矣前贤之论是非纷然今
欲弃而不行法或乖于稽古若举而复用义恐失于随
时取舍之间何者为可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5a 页 WYG1337-0621c.png
   对
对臣伏以汉除肉刑迨今千有馀祀其间博闻达识之
士议其是非者多矣欲废之者则曰刻肤革断支体人
主忍而用之则恺悌恻隐之心乖矣此缇萦所谓虽欲
改过自新其道亡繇者也其欲复之者则曰任箠令用
鞭刑酷吏倚而行之则专杀滥死之弊作矣此班固所
谓以死罔人失本惠者也臣以为议事者宜徵其实用
刑者宜酌其情若以情实言之则可废而不可复也何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5b 页 WYG1337-0621d.png
者夫肉刑者盖刵劓㧻黥刖之类耳书所谓五虐之刑
也昔苗人始淫为之而天既降咎及秦人又虐用之而
天下亦离心夫如是则岂无滥死者耶汉文帝始除去
之而刑罚以清我太宗亦因而弃之而人用不犯夫如
是则岂有罔人者耶此臣所谓徵其实者也臣又闻圣
人之用刑也轻重适时变用舍顺人情不必乎反今之
宜复古之制也况肉刑废之久矣人莫识焉今一朝卒
然用之或绝筋或折骨或伤面(集作/面伤)则见者必痛其心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6a 页 WYG1337-0622a.png
闻者必骇其耳又非圣人适时变顺人情之意者徵之
于实既如彼酌之于情又若(集作/如)此可否之验岂不明
哉传曰君子为政贵因循而重改作又曰利不百不变
法臣以为复之有害而无利也其可变而改作乎
   刑礼道(迭相/为用)
问圣人之致理也以刑纠人恶故人知劝惧以礼道人
情故人知耻格以道率人性故人反淳和三者之用不
可废也议者将偏举而行耶将并建而用耶从其宜先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6b 页 WYG1337-0622b.png
后有次耶成其功优劣有殊耶然则相今日之所宜酌
今日之所急将欲致理三者奚先
   对
对臣闻人之性情者君之土田也其荒也则薙之以刑
其辟也则莳之以礼其植也则穫之以道故刑行而后
礼立礼立而后道生始则失道而后礼中则失礼而后
刑终则脩刑以复礼脩礼以复道故曰刑者礼之门礼
者道之根知其门守其根则王化成矣然则王化之有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7a 页 WYG1337-0622c.png
三者犹天之有两曜(集作/㬬)岁之有四时废一不可也并
用亦不可也在乎举之有次措之有伦而已何者夫刑
者可以禁人之恶不能防人之情礼者可以防人之情
不能率人之性道者可以率人之性又不能禁人之恶
循环表里迭相为用故王者观理乱之深浅顺刑礼之
后先当其惩恶抑淫致人于劝惧莫先于刑刬邪窒欲
致人于耻格莫尚于礼反和复朴致人于敦厚莫大于
道是以衰乱之代则弛礼而张刑而平定之时则省刑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7b 页 WYG1337-0622d.png
而弘礼清净之日则杀礼而任道亦如祁寒之节则疏
水而俯火徂暑之候则远火而狎水顺岁候者适水火
之用达时变者得刑礼之宜适其用达其宜则天下之
理毕矣王者之化成矣将欲校(集作/较)其长短原其始终
顺其变而先后殊备其用而优劣等离而言之则异致
合而理之则同功其要者在乎举有次措有伦适其用
达其宜而已方今华夷有截内外无虞人思休和俗已
平康是则国家杀刑罚之日崇礼乐之时所以文易化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8a 页 WYG1337-0623a.png
成道易驯致者由得其时也今其时得矣伏惟陛下措
而不失焉
 
 
 
 
 
 
卷四百九十八 第 18b 页 WYG1337-0623b.png
 
 
 
 
 
 
 
 文苑英华卷四百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