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20250c 页
卷一 第 1a 页 0040-006.png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上
    (东海青元真人注清河老人颂)
    (净明道子郭冈凤参校并赞)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太上二字之妙言不能尽浑沦未判此一
 气包括在恍惚之中无名无形含真一之
 灵即其象也太者大也为至大之称上者
 尊也处崇高之位昔天地未分先肇五太
 太虚太元太素太质太极也五太既分然
 后三才立乾坤叙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
卷一 第 1b 页 0040-007.png
 大道得一而成其大故曰太也上者聚三
 才之质者故成上也太上为道德之祖天
 地之根故标经之首洞玄者乃三洞之品
 洞真洞玄洞神是也又曰洞者通也达也
 玄者奥也妙也谓元始洞达玄一不二之
 道以御灵宝也灵宝者玉宸道君受元始
 玄一之气化生为赤明劫位灵宝之宫明
 此经乃道君受元始之教也灵者含育万
 物变化莫穷宝者光明莹彻人所珍爱而
 此灵宝为万化之始神明之宗罗络诸天
卷一 第 2a 页 0040-008.png
 生成万有莫不由之无量度人者乃元始
 上圣自浩劫已来广化众生超凡入圣算
 喻莫及穷古及今无边际也愚者贤之钝
 者智之故云无量度人也上品者如三洞
 之中三十六部统天法藏总三百九十馀
 万之多莫不以此经为首劫终劫始独步
 玉京故曰上品妙者微妙经者经纶又经
 者径也为人天脩行入道离俗升仙之径
 也
  颂曰
卷一 第 2b 页 0040-009.png
 大道施张结洞玄济人利物极无边
 凡胎欲作飞升客为我清心读妙篇
道言
 视之不见名曰道听之不闻名曰言道之
 为道清静虚寂不可名模太上亦不知假
 得强名岂言之可言哉惟太上道君洞了
 元始微妙之由深造灵宝之道假象设化
 俾夫众生了悟灵宝权称曰言夫道之为
 言如求鱼兔必假筌蹄鱼兔既获当忘筌
 蹄盖道者虚玄之鱼兔言乃大道之筌蹄
卷一 第 3a 页 0040-010.png
 道本无言因言显用故云道言
   颂曰
 道本无声岂有言圣人立法强宣传
 求鱼须是因筌力获得鱼时岂用筌
 参校曰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字
 之曰道夫道者天地与人实同其根在人
 曰心在心曰性性即道道即性尽性至命
 者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儒家云言者声
 也盖道乃心之体言乃心之用道君演元
 始之教因人心以度人故曰道言
卷一 第 3b 页 0040-011.png
昔于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音/度)受元
始度人无量上品
 昔者过去无量种劫曰昔太上道君言我
 往昔于元始处受此上品始青即东方大
 梵九霄之一也青霄梵宝之气凝成此天
 东者诸方之始天尊所说灵宝度人百有
 馀会首临此天表为众所尊上品之义此
 天之气碧而青化生碧霞豁落遍布故云
 碧落碧落之气为神风所振自成空洞之
 歌演不空不色之妙故云空歌此天有国
卷一 第 4a 页 0040-012.png
 号大浮黎浮者虚也黎者丽也其气浮泛
 严丽无比乃云浮黎土有净秽而此大国
 碧落空歌虚无严丽为净境之首非三界
 可拟也天尊说此经度人之功无有限量
 故称元始度人无量上品也
   颂曰
 元始初开无上品一音初出众知闻
 法灯自许时人续不但天尊与道君
元始天尊
 元者玄也玄一不二玄之又玄为众妙门
卷一 第 4b 页 0040-013.png
 始者初也元始禀玄一之道于元始之初
 先天先地为众妙之宗出生之始故曰元
 始天者一气之最上尊者万法之极深当
 其氤氲未朕之时湛然独立天地凭之而
 处尊大者故号元始天尊
   颂曰
 大块初分一气浑先天先地独为尊
 诸生莫作元皇看此物由来浩劫存
当说是经周回十过以召十方始当诣座
 昔天尊将说此经时以法周十过普召十
卷一 第 5a 页 0040-014.png
 方方且就坐十者尽数之极称也以极数
 之法召极方之灵何自不至气化相感其
 应必然周者遍通以告回者逆顺而宣告
 召之理明矣法应普施道无妄传皆元始
 召灵命真之道也若人守胎尊之君行周
 回十过之法则三万六千神气无不凑应
 也
   颂曰
 天尊将欲透玄机法召诸方使遍知
 只为主人降得定自然举动使人随
卷一 第 5b 页 0040-015.png
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无鞅(于仰/切)
众乘空而来
 天真大神者已度三界无脩无證上圣高
 尊从脩始證从證登真妙行真人者积妙
 成真与道自然者也无鞅言其众多皆元
 始飞行来去无碍故云乘空天尊将说此
 经首分三品高真以勉脩真在人则为精
 气神也若人胎元一定万气冥然与无鞅
 之多略无少异也
飞云丹霄绿舆琼轮羽盖垂荫流精玉光五
卷一 第 6a 页 0040-016.png
色郁勃洞焕太空七日七夜
 飞云丹霄精光五色皆上圣之灵者也合
 则为云施则为气阳之纯者为云为霞阴
 之纯者为轮为盖至于流精耀彩五色郁
 勃洞然焕乎太空皆变合之妙在人则为
 五脏之华鍊之如法阴阳数足灵宝放光
 灌注一身洞入空景三数为阳四数为阴
 合而为七圣人光景回旋虽亿劫不泯何
 止七日七夜其义盖法阴阳
诸天日月星宿音秀璇玑玉衡一时停轮
卷一 第 6b 页 0040-017.png
 自大罗已下天天皆有日月星辰为元化
 之机璇玑即斗玉衡即柄盈亏消长昼夜
 运度轮转不停今以天尊说法在定故诸
 天动物暂得止息彰乎妙用也在人则心
 为琁玑目为日月心目俱定万化无不停
 闲○参校曰经云日月琁衡停轮此亦兼
 假象设教也青元所注在人心目俱定万
 化停闲此诚切于初学习定之入门按老
 君圣纪曰常习止观以检其心此之义也
神风静默山岳藏云天无浮翳四气朗清
卷一 第 7a 页 0040-018.png
 天尊在定万境虚元阴阳既和风云气候
 自然清肃但以智慧观身机缘不动则出
 入之息泰定何气不清
   颂曰
 神风静默海无云天地澄间四气清
 若使一缘才妄动琁玑又是不停轮
 参校曰四气之说经注未详圭堂居士佛
 法大明录论四真之妙正引證此段四气
 之清其曰四真谓真常真我真乐真净以
 明性命混融之妙因附见于此
卷一 第 7b 页 0040-019.png
一国地土山川林木缅平一等无复高下土
皆作碧玉无有异色众真侍座
 以象考之一国地土即浮黎也若以道观
 之当以普天普地皆为元始一国山川林
 木则高下不齐荣枯不等土则净秽不同
 今说法之间皆即平等纯为玉相无有差
 殊众真列侍其座但观这个作用是何光
 景于人之身山川林木一一具足以定力
 一观则诸尘顿息一等缅平如玉之无瑕
 安有高下之殊止在乎心而已心若不平
卷一 第 8a 页 0040-020.png
 遂成堆阜
   颂曰
 一国山川在已身定中观处坦然平
 纯为玉色元无异高下都从妄里生
 参校曰经云缅平一等无复高下与夫无
 有异色此皆假象设教也金刚经云是法
 平等无有高下黄糵襌师解云心若平等
 不分高下即与众生诸佛世界山河有相
 无相遍十方界一齐平等无彼我相此本
 原清净心常自圆满光明遍照也其义与
卷一 第 8b 页 0040-021.png
 此正同故附见于此
元始天尊悬坐空浮五色狮子之上
 初以道法感召众真次以定力等齐虚妄
 真妄既息究竟升玄此悬坐空浮之义也
 又悬坐者难测也空浮者无际也悬者玄
 也空者虚也玄虚而坐不著实相也狮子
 为百兽中王明此为法中主也威伏众兽
 表天尊以无畏化人降伏百魔使跻道境
 也五色明天人之五识眼耳鼻舌身色声
 香味触为幻之本修学之士必先降伏而
卷一 第 9a 页 0040-022.png
 坐其上天尊虽登此座而身在空浮欲使
 人虚其心外其形道乃斯应始为超脱之
 本
   颂曰
 法身湛寂本真常色相求时本属狂
 虚心便是空浮座正意名为百兽王
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
女聋病耳皆开聪说经二遍盲者目明说经
三遍喑者能言说经四遍跛痾积逮皆能起
行说经五遍久病痼疾一时复形说经六遍
卷一 第 9b 页 0040-023.png
发白返黑齿落更生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
者皆强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
未生皆得生成说经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
形说经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是时一国
是男是女莫不倾心皆受护度咸得长生
 天尊说经非念此经一遍止运神思举扬
 大法也故一遍才周诸天大圣随品高下
 皆得受生欢喜悦心赞美之音一时同出
 故称曰善而十遍之义莫不体卦合变如
 第一遍召东方无极无量品体卦则东方
卷一 第 10a 页 0040-024.png
 应震震惊百里所以聋病耳皆开聪二遍
 召南方其卦应离离明丽乎万物故盲者
 目明三遍召西方其卦为兑兑者说也说
 以习诵故喑者能言四遍召北方其卦应
 坎坎则止物不可中止止尚行故跛痾积
 逮皆能起行五遍召东北其卦为艮艮为
 物之终物之始终而复始故久病痼疾一
 时复形六遍召东南其卦为巽巽尚洁净
 故发白返黑齿落更生七遍召西南其卦
 应坤坤道致养故老者反壮少者皆强八
卷一 第 10b 页 0040-025.png
 遍召西北其卦应乾乾之道各正性命保
 合太和所以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
 生皆得生成九遍地藏发泄金玉露形九
 阳因自发泄形完既得性命之生复感地
 藏开现人皆获金玉之重宝则变臭腐为
 神奇说经十遍其数乃极极则反故枯朽
 之质复起成人盖众生耳病则不能闻道
 目病则不能见道舌病则不能宣道足病
 则不能行道疾痼则不能进修是以天尊
 四遍说经使其根器平复至十遍之周则
卷一 第 11a 页 0040-026.png
 返本还元度人之功斯乃备矣殆夫功圆
 道就法病顿除故咸得长生倾心于至道
 之域也经注说九遍解义故续添出薜幽
 栖注
   颂曰
 一身须籍六根成根性昏迷病乃侵
 只自耳边初领解一时无病得长生
道言是时元始天尊说经一遍东方无极无
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说经二
遍南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
卷一 第 11b 页 0040-027.png
空而至说经三遍西方无极无量品至真大
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说经四遍北方无极
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说经
五遍东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
浮空而至说经六遍东南无极无量品至真
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说经七遍西南无
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说
经八遍西北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
众浮空而至说经九遍上方无极无量品至
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说经十遍下方
卷一 第 12a 页 0040-028.png
无极无量品至真大神无鞅之众浮空而至
 天尊说法周回十过招真命灵载度人物
 综错而言其辞重复盖此经以度人为要
 故先显灵验次述应现之殊道君序意大
 义如此即非两有十遍也如十方世界一
 切天一切国所有众真无极无量品而皆
 禀至真之气处至大之域神居其中所化
 之身无有限量浮空而至天尊之所亦元
 始自然之气应化无有定名也东方东北
 上上襌善无量寿天太明玉完天等以至
卷一 第 12b 页 0040-029.png
 九地震宫卯位即无鞅也南方东南即梵
 监须延天以至赤明和阳天离宫午位西
 方西南即灵化梵辅天元载孔升天以至
 九地九水兑宫酉位北方西北即高虚清
 明天皓庭霄度天以至坎宫子位上下之
 方九风九水之多众也笔不可纪今略言
 之始元始在清微天宫说法是时玉帝至
 于会前举六神通放大光明遍照无极梵
 刹乃分其身示诸天宫今彼天宫各现玉
 京金阙光明宝座一一宝座各有化身玉
卷一 第 13a 页 0040-030.png
 帝一一玉帝各于其方演说解脱之道此
 诸天岂各有玉帝者哉设教示人分真垂
 化者也
   颂曰
 自有神灵亿万该犹如空谷应声来
 十方日月虚空现只要当人道眼开
十遍周竟十方无极天真大神一时同至一
国男女倾心归仰来者有如细雨密雾无鞅
之众迮国之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十遍周竟十方毕集然后天人男女感此
卷一 第 13b 页 0040-031.png
 神化倾心皈奉敬仰而来状如细雨飞空
 密雾四合故迮国之半何其多也盖缘浮
 黎为有限之土而天尊现无鞅之身以无
 鞅之多临有限之迮理不相容故形偏陷
 之语又偏陷者明天人未闻至理其心局
 促纷乱无际莫止其止也
于是元始悬一宝珠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
去地五丈
 宝者人之所爱珠者清净圆明黍米者物
 至微其用甚广表此灵宝之体形微而用
卷一 第 14a 页 0040-032.png
 大清净光明为众所爱又黍为五谷之长
 人之资生不可暂乏明人之不可暂离于
 道也离此而获存者如人之无食非形也
 哉悬于空虚去地五丈者示灵宝之妙不
 为五运所拘隐妙于太玄示使人天超离
 五浊寄妙于灵虚者也
   颂曰
 一颗宝珠如黍米人人皆有非元始
 不上不下向空悬谁能会得天尊旨
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圣高尊妙行真人十
卷一 第 14b 页 0040-033.png
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
天人仰看唯见勃勃(音/拂)从珠口中入既入珠
口不知所在国人廓(枯落/切)散地还平正无复
(其鸡/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
 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复归于无
 物盖道之微妙本于虚无而天真之身岂
 有容碍但以天人与夫圣真同时混殽云
 集以至土皆偏陷无可禁止殆将何以别
 之所以寓物化人悬珠应变使无形者还
卷一 第 15a 页 0040-034.png
 于无物也登者起而攀行引者指示化导
 无鞅数众已合道真故能随天尊升入珠
 内而天人有累未可偕行然后真伪之身
 修證之异斯可见矣道既复隐迹岂容追
 廓然分散地土还平无复欹陷者也此皆
 元始示现神化从无起有自有入无混合
 百神之道非技术之比也
   颂曰
 圣人法性本虚空聚散初无异与同
 万境摄归真静界更于何处觅馀踪
卷一 第 15b 页 0040-035.png
元始即于宝珠之内说经都竟众真监度以
授于我当此之时喜庆难言法事粗悉诸天
复位倏欻(音叔/忽)之间寂无遗响
 天尊既引诸真升玄入妙即于珠内传道
 说法以授太上道君众真齐临监度道君
 受得是法喜庆之情非言可说法事者谓
 授受之法其事粗能详悉不待其终诸天
 皆以复位何则灵宝之道不在其烦贵得
 其要圣圣相传一闻千悟此义莫穷也凡
 一略有五倏欻一倏欻间寂寂然更无声
卷一 第 16a 页 0040-036.png
 响之遗明夫至道复于常者也
   颂曰
 这个灵根本自如天尊亲付与佗谁
 龙宫拾得连城宝金匮牢收勿使遗
 参校曰宝珠去地五丈之喻自了命脩鍊
 者言之以明身中玄关谓五丈之义以丈
 为尺以尺为寸此说切矣今注以喻性珠
 之妙其旨尤深盖上文元始登引天真大
 神以及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珠中而
 天人止于仰看未可偕行以辩真伪之身
卷一 第 16b 页 0040-037.png
 脩證之异盖非真见證道之人不能造入
 宝珠清净光明境界此于了性之旨尤切
 五丈以喻超离五浊不为五运所拘此说
 亦通若夫末后倏忽之间寂无遗响则證
 有已竟归乎一无也儒书中庸无声无臭
 之至释典人空法空空空之悟清静经所
 空既无无无亦无之极皆此义也因并附
 见于此
是时天人遇值经法普得济度全其本年无
有中伤
卷一 第 17a 页 0040-038.png
 天者谓天也人者世人也此则互说天人
 以接下士或遇或值普获受度得全本数
 之年而无中道夭伤之苦且夫人之生也
 皆禀妙道贵不可言不以高下皆寿百岁
 在人作善不善而已或以前因或以后业
 自夭其寿不能终于本年非天有差殊之
 异凡人世寿九十而上谓之上寿七十而
 下曰中年五十而下皆中道夭伤也南昌
 有格积善而获上寿者死则先获鍊度匪
 则沉尸而待焉
卷一 第 17b 页 0040-039.png
倾土归仰咸行善心不杀不害不嫉不妒不
淫不盗不贪不欲不憎不𡜍(音/恣)言无华绮口
无恶声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丰忻乐
太平
 夫念想见闻者皆谓之杀陷于不义折伤
 一切物谓之害毁人成功谓之嫉恨彼荣
 富起曲见心谓之妒痴迷著景谓之淫取
 之不义谓之盗爱乐无厌谓之贪妄起念
 心谓之欲齿唾巧拙谓之憎疑忌仁信谓
 之𡜍虚浮诈诞谓之华绮出言规不浅学
卷一 第 18a 页 0040-040.png
 误人谓之恶口今一国男女已获护度故
 倾土归仰反是而行亦云十二善业也且
 不杀不害不淫不盗即身业之罪除不嫉
 不妒不贪不欲不憎不𡜍即心业之罪除
 言无华绮口无恶声即口业之罪除也前
 者耳聪目明则是六根清净今乃三业顿
 除故成慈爱之行慈者和柔不诤也爱者
 物我兼容自利利他慈爱之大故虽异骨
 相亲然后国自安民自丰相忘于道德之
 乡欣乐于太平之世者也清静常乐曰太
卷一 第 18b 页 0040-041.png
 恬澹无欲曰平国以喻身民以喻气
经始出教一国以道预有志心宗奉礼敬皆
得度世
 此言谓道君初受此经教导一国宿有志
 心者皆悉宗奉礼敬也宗者宗奉此经如
 舟如楫如桥如梁盖欲凭之以求济度奉
 者崇奉此经如天尊亲以教我我亲得闻
 其义盖欲诵其言而行其行也礼者礼事
 此经如父如母如师如长畏爱之间惟恐
 慢易敬者敬重此经如金如宝如珠如玉
卷一 第 19a 页 0040-042.png
 爱惜不已惟恐失之既尽四心皆得度世
 而长生矣
   颂曰
 数墨巡行谩役形要须行善作规箴
 长生度世无他事只要修持一片心
道言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
内名隐韵之音亦是魔王内讳百灵之隐名
也非世之常辞上圣已成真人通玄究微能
悉其章诵之十过诸天遥唱万帝设礼河海
静默山岳藏云日月停景琁玑不行群魔束
卷一 第 19b 页 0040-043.png
形鬼精灭爽回尸起死白骨成人
 三十二天帝即内名隐韵青帝护魂以至
 流铃八冲即魔王内讳不死之神下以至
 桃康合延皆百灵隐名也夫灵宝为道气
 之祖度人为百法之先元始含蕴妙道出
 法度人流散文言制成音韵非下世文章
 之比中下之仙不可盻其篇目惟上圣真
 人深造道妙始能究玄微矣所言音韵者
 谓音律相谐者也且诸天万帝日月山川
 皆从祖气之分散为形质今天尊说法是
卷一 第 20a 页 0040-044.png
 以祖气之音收摄气散之质何自不应者
 也所以云雾藏隐三景停闲鬼尽魔消还
 元返本一一感应皆由定景而生又如律
 吕之召阴阳必然理也
   颂曰
 洞达玄微识道宗山川日月一家风
 非干苦苦誇灵宝自是真人定境融
至学之士诵之十过则五帝侍卫三界稽首
魔精丧眼鬼妖灭爽济度垂死绝而得生所
以尔者学士秽气未消体未洞真召制十方
卷一 第 20b 页 0040-045.png
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束缚魔灵但却
死而已不能更生
 勤苦精进无有退转谓之至学故诵经十
 过则五方五帝皆来侍卫三界神灵稽首
 敬伏一切魔鬼丧眼灭类也今夫学士修
 行之至形鍊气寂一身神灵守卫其身不
 相远离所谓神识自守也三界喻三尸五
 帝喻五脏若万缘纷起此名内魔灾苦所
 逼名为外魔为苦之剧是名为精故曰魔
 精七情六欲是谓之鬼恼乱颠倒障我道
卷一 第 21a 页 0040-046.png
 德是为之妖以至学而诵经皆不得侵也
 虽大限到来能禦杀鬼妖可留此生然止
 可伏御地只但能却死而已不能更此形
 骸长生久视所谓饶经百万劫终是属空
 亡盖真人者与道合通至学者尘情未尽
 诵经则品位殊矣所以如此者缘幻虚伪
 究竟非真小劫可逃劫尽终坏良由道之
 未全不具真常秽气未消也体质暂坚未
 能洞入真境故无威力未可召致十方政
 七政也
卷一 第 21b 页 0040-047.png
   颂曰
 脱得无常寿且延算来不离幻中仙
 浅根学士休轻惑鍊质方期上九天
轻诵此章身则被殃供养尊礼门户兴隆世
昌炽与善因缘万灾不干神明护门斯经
尊妙独步玉京度人无量为万道之宗巍巍
大范德难可胜
 若诵若遇不能严洁或徒为玩视或心意
 不专或讲演不规或不择人而授受此皆
 为之轻矣盖此经为万天所宝度人最急
卷一 第 22a 页 0040-048.png
 隐圣藏真出生入死禳灾却祸保镇邦家
 莫不由此若轻而诵之身则被殃殃者连
 绵不绝者也可不戒乎又设供养尊礼一
 门以接下士而兴隆昌炽与善因缘万灾
 不干神明守护此皆为常人诵经之普获
 功德也斯经尊妙者皆梵气结成旋聚旋
 散虽大劫相交天地既坏此文独存巍巍
 乎实万天之大法推其德可胜言哉玉京
 者玉京山在大罗天之上有金楼玉殿真
 文秘篆遍在其间以此经为独步
卷一 第 22b 页 0040-049.png
   颂曰
 神仙口口密相传勿谓轻疑作等闲
 万物总随桑海变斯文独步大罗间
道言凡诵是经十过诸天齐到亿曾万祖幽
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宫格皆九年受化
更生得为贵人
 凡者不以高下差别之称亿曾万祖者自
 无始已来舍身受身所育父母乃祖乃先
 也凡人诵经则诸天帝君齐到其前应亿
 曾以来幽滞魂灵久拘若爽悉获受度上
卷一 第 23a 页 0040-050.png
 升朱宫也南方丹天世界有南昌上宫宫
 有朱陵之府府有流火之庭乃鍊化度仙
 之所也世人获超升者经由此宫受三火
 大鍊煅鍊五浊秽形以玉眸之光鍊其气
 质次以黄华之水灌荡尸形然后禦孕灵
 真随其报化而遂更生也鍊度之格凡有
 三上学三年受度中智九年下学二十四
 年也今以诵经之力故亿世祖先皆从中
 等之格受化更生为贵人之品复自贵中
 脩学即获升度也
卷一 第 23b 页 0040-051.png
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阙
游宴玉京也上学之士脩诵是经皆即受度
飞升南宫
 爱而不舍念而不忘是名好学好学此经
 者脩灵宝心行度人行功满德就之日上
 同祖曾克證神仙之道故云皆也飞升金
 阙朝谒太上游宴玉京之境也上学精修
 至道达妙超群者也而修者修行诵者诵
 经修诵两全功高德重故不从限格径便
 飞升南丹受鍊者也
卷一 第 24a 页 0040-052.png
   颂曰
 修持灵宝要心坚诵咏经文意欲专
 修诵两全功德大即时轻举作神仙
世人受诵则延寿长年后皆得作尸解之道
魂神暂灭不经地狱即得返形游行太空
 宿庆与善因缘故生人趣值正教流行得
 遇此经者受而诵之即获高年享世寿已
 不免死坏其形虽死神则不灭名为尸解
 如杨王孙嵇康郭璞皆捐躯返真之道故
 知尸解之人皆目莹骨轻或精血不变投
卷一 第 24b 页 0040-053.png
 其尸于名山大川可生珠玉也凡诵经之
 士修灵宝心持度人行必致延年皆后得
 成尸解之道魂神暂灭更不经由地狱即
 得返形于太空也若学浅功微不能骨肉
 同飞不免尸解而返神也
   颂曰
 百年屋子岂长新物化亏时换主人
 道德修成千日就是非还与一堆尘
此经微妙普度无穷一切天人莫不受庆无
量之福生死蒙惠
卷一 第 25a 页 0040-054.png
 上消天灾下却地祸无量之福周洽死生
 俱蒙利益
上天所宝不传下世至士赍金宝效心盟天
而传轻泄漏慢殃及九祖长役鬼官
 上真朝奏往来必啸咏此篇最为宝爱不
 传下世因后圣君坚乞传世以保甲申洪
 灾所以圣圣相传不及凡俗惟有志之士
 赍持金宝效信质心盟告诸天方可传授
 何则人之爱者惟金宝也又为坚刚之物
 太上设此言使人舍已所爱破悭吝心以
卷一 第 25b 页 0040-055.png
 此舍心回向大道方听传行又表其心坚
 如金石也若轻慢漏泄则殃及九祖长为
 鬼官所役如推潮鼓浪负石填河是也
   颂曰
 元始区区谈妙义举来法法度天民
 人心自是生囹圄会得牢收一卷经
侍经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营卫神文
保护受经者身
 五方之帝各敕玉童玉女二十四人合为
 一百二十营卫此文保护人身也
卷一 第 26a 页 0040-056.png
道言正月长斋诵咏是经为上世亡魂断地
逮役度上南宫七月长斋诵咏是经身得神
仙诸天书名黄箓白简削死上生十月长斋
诵咏是经为国王帝主君臣父子安镇国祚
保天长存世世不绝常为人君安镇其方民
称太平
 凡人作一切善福及九祖若已生人天者
 增益福报也若未生天者随气升度也若
 作一切不善则祸及七祖殃连子孙其人
 死于冥府以罪累故连逮生人起徵呼复
卷一 第 26b 页 0040-057.png
 连传染之祸也盖正月为四时之首天地
 通泰万物更生之时于此长斋诵经乘天
 官考校之格可度上世亡魂断地司连逮
 之苦上登南昌之宫也七月为万物成功
 之际于此长斋诵经乘中元举善之格故
 身得神仙诸天书其姓名于金箓白简削
 灭死籍别注生名盖人之仙也须得南北
 二司先削死上生方得升度非此则终无
 成功也十月天地宁闲之际于此长斋诵
 经乘下元解落之功故宜上为邦国下为
卷一 第 27a 页 0040-058.png
 民庶祷福禳灾如正一真人曰宜须为国
 为家兴利除害然后臣事三境吾无愧焉
 此之谓也学士以此为心是谓无量度人
 之本夫念念不忘久久不替谓之长静念
 守心戒慎无染谓之斋故曰长斋也
   颂曰
 日吉时良好诵经世间万虑勿萦心
 济人利物功成也玉简金书为记名
八节之日诵咏是经得为九宫真人本命之
日诵咏是经魂神澄正万气长存不经苦恼
卷一 第 27b 页 0040-059.png
身有光明三界侍卫五帝司迎万神朝礼名
书上天功满德就飞升上清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此日是太乙司命领诸官属纪录世人罪
 福功过之曰有功则举有过则罚于此诵
 经乘保举之格故得为九宫真人也本命
 之日一身神爽同本属星宫纠录功过上
 奏北斗日也于此诵经故得魂神澄正万
 气永存万气若存则苦恼顿息苦恼顿息
 则神光自明矣夫念动则魔生气澄则魔
卷一 第 28a 页 0040-060.png
 息故三界魔王侍而卫之不为外事凡诵
 经存想则官吏诸神皆自顶门而出事毕
 复从众妙门而入故五帝司其迎送也万
 神朝集而致礼书名字于上天俟功德满
 日与此一身之神同升上清之境
   颂曰
 若言诵咏作真人个个生疑未必听
 不道气存神正后身中无限有光明
 参校曰灵宝净明度人经法度师九州都
 仙太史高明大使许真君教也万神不散
卷一 第 28b 页 0040-061.png
 曰灵一气朝元曰宝纤尘不污曰净无幽
 不烛曰明受法曰忠孝弟子有十戒文一
 毋忘八极忠者钦之极孝者顺之极廉者
 清之极谨者戒之极宽者广之极裕者乐
 之极容者和之极忍者智之极二毋忘鉴
 水鉴者喻心水者喻性心明则万法皆照
 性净则五浊不归三毋忘日录日录者所
 以修检善恶今以日录录日所为不可下
 笔者皆已之非也改之为贵四毋忘追度
 安镇追者谓诵经行符上为父祖六亲之
卷一 第 29a 页 0040-062.png
 过去者以资冥路度者谓诵经行符上为
 父祖六亲之见存者以资福算安镇者谓
 诵经行符上祝
 国王帝主圣寿安镇四方五毋忘救治救
 治之术慈悯为先人有病者为其诵经行
 符至诚禳却如已父母男女凡有方便种
 种惠泽皆尽其心六毋忘服鍊服鍊之术
 参同天地效法阴阳念念正真存存不缺
 则自然超脱变化无方七毋忘刚洁刚则
 有守不行非淫洁则戒污不贪非食不淫
卷一 第 29b 页 0040-063.png
 则不损身之精神戒食则不杀物之性命
 八毋忘俭约凡所衣物食用当知皆是元
 始祖气化生灰水荡秽不得修饰粟麦充
 饥不用珍庖九毋忘愿约愿者从初入道
 时发心约者从初入道者设誓天地神明
 司之毋辄中变洞神有科不可不慎十毋
 忘师友师者所以教友者所以劝教汝者
 似父劝汝者似兄孰为父兄可不钦重而
 委弃之乎又曰得此法者上则飞升次则
 度世或得尸解务在观心无心乃见真心
卷一 第 30a 页 0040-064.png
 观形无形乃见真形心形俱无目入无形
 之道则大定神光湛然见玉清境此飞升
 法也又按升真识神篇曰学道超真乘云
 飞升天书来降仙官奉迎仙官为谁诸位
 真人双龙衔车力士捧旌前呵后卫大力
 天丁玉童玉女执绶执印银珰小臣口传
 帝命于此无悸于此无惊自然魂魄受鍊
 朱陵朱陵大将流金火铃入天之界天有
 四门东华之门门官之司中有主宰日直
 元君中有主判录事尊神中有主阍金刚
卷一 第 30b 页 0040-065.png
 力士三位真仙问子名字考汝罪犯第汝
 功绩不谬不错子方可入录事二人引子
 上升南斗北斗各有真君录事既退真君
 奉迎次第奏达紫微之庭于此之时仙道
 已成稽首大罗元始玉清昊天玉皇三境
 天尊不可以见惟睹祥云玉童传敕彷佛
 可听赐汝丹药金佩珠缨汝如得之礼拜
 舞抃自有真仙教汝朝见此经真妙故说
 其略心宜存思慎勿乖错念念真经上受
 天爵又有行浅尸解篇曰末学道浅尸解
卷一 第 31a 页 0040-066.png
 升仙于未死时必有善缘尘劫已尽东岳
 落籍西岳落牒杜令神君中有二使追引
 魂神汝于此时长记汝因既见冥官之庭
 中有刑狱可畏可惊汝无畏惧直述汝情
 道其缘由无隐实诚恶簿无姓善籍有名
 中有东极救苦真人闻汝好辞欢喜而迎
 同上玉舆辎軿四轮左右之神一如升真
 当识其姓当识其名送汝神魂受鍊朱陵
 次第阶列逍遥上清登天之门入紫微庭
 或有丹药或有真经玉童传奏一似飞升
卷一 第 31b 页 0040-067.png
 汝之骸骨块然遗形如蝉之蜕臭腐不馨
 曰子曰孙葬以尽诚宗派蒙荫亦升仙梯
 仙梯在目而人不知因附见于此
 愚又窃论都仙许真君以此上品妙经述
 灵宝净明经法而净明二字非太空日月
 不足为喻晁文元公集有云儒书言清明
 在躬志气如神庄子言水净犹明而况精
 神圣人之心净乎普光佛为无尽意说净
 明三昧离一切烦恼性如虚空不受垢染
 本无一物元空之体净之极也寂照含虚
卷一 第 32a 页 0040-068.png
 空终显之用明之极也如太空为净日月
 为明不见净明心此理臻极故无一法可
 得照昏如炳烛虚已若清宫此语皆三教
 圣人发明二字之妙者与经中缅平一等
 无复高下上皆碧玉无有异色及悬珠寂
 无遗响一章旨意皆同因再附见于此
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
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
二过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气之中
内外蓊冥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狮子白鹤
卷一 第 32b 页 0040-069.png
罗列左右日月照明洞焕室内项生圆象光
映十方如此分明密咒曰
贪罗郁罗符无苏陀太冲太极阴阳包和
出有入无鬼神莫测出死入生变化自然
元始混气玄中之玄上干有顶下洞太渊
诵之一遍况痾自痊鍊魂育魄真阳自全
斋戒礼诵万过飞仙无上密咒万神绵绵
心中心咒重复宣传贪罗洞明与道合真
玉清上极梵气氤氲分灵布气降注臣身
形神俱妙变化飞升一如令格统摄万灵
卷一 第 33a 页 0040-070.png
急急一如元始上帝玄都律令
无上玄元太上道君召出臣身中三五功曹
左右官使者侍香金童传言玉女五帝直符
直日香官各三十二人关启所言今日吉庆
长斋清堂修行至经(臣)今奏为某愿得所启
径御上彻
无上三十二天元始上帝至尊(几前)
 行道有二烧香诵经步虚朝赞亦云行道
 精鍊身心行持道德亦云行道沐浴沐者
 沐发浴者浴身亦有二法以五香水持咒
卷一 第 33b 页 0040-071.png
 洗身此外沐浴大行梵气周回十方以至
 中理五气混合百神即内沐浴斋者非止
 禁茹荤食秽远离贪淫亦欲齐心以防患
 戒性以绝非入室者盖欲入靖绝尘身心
 专注可与神灵交通者也东向为长生之
 方召集真气以生为本叩齿之法左为天
 钟右为天磬召仙灵也中为天鼓朝上圣
 也心拜者身形不动专意存礼闭目者收
 视内观气乃凝寂青为玄一之气黄为元
 一之气白为始一之气三色之义取法三
卷一 第 34a 页 0040-072.png
 清坐而存之神明自见也如是内境亦明
 外境亦明蓊然冥合故曰蓊冥次存青龙
 自肝出居吾左白虎自肺出居吾右朱雀
 自心出居吾前玄武自肾出居吾后狮子
 白鹤各以六数存之自六腑而出居吾左
 右前后左目化为曰轮现紫赤之光九重
 右目化为月轮现黄白之光十重与身相
 去九尺光明焕烂射入鼻中通脑后入金
 华宫结成圆光大如车轮以前青黄白三
 色有间是为九色圆象以此光明遍彻十
卷一 第 34b 页 0040-073.png
 方世界然后微音次第存神吏俱自吾之
 顶出布列于前述愿祝之次存思三十二
 天一一取气咽之而毕
   颂曰
 闭目将身子细观定中别是一乾坤
 圆光出现仙灵集问尔谁为元始尊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