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073-047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别本韩文考异卷十六
           宋 王伯大 重编
  书
   上宰相书
正月二十七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伏光范门下再拜
献书相公阁下(书下或有于字方云时/宰相赵憬贾耽卢迈也)诗之序曰菁菁
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或/作)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073-0470d.png
(也/)其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说
者曰菁菁者盛也莪微草也阿大陵也言君子之长育
人材若大陵之长育微草能使之菁菁然盛也(或无/也字)
见君子乐且有仪云者天下美之之辞也其三章曰既
见君子锡我百朋说者曰百朋多之之辞也(或无下/百朋字)
君子既长育人材又当爵命之赐之厚禄以宠贵之云
(赐之赐或作/锡之或作以)其卒章曰汎汎杨舟载沈载浮既见君
子我心则休说者曰载载也沈浮者物也(载载也或作/载者载也或)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073-0471a.png
(作载者舟也/或作载舟也)言君子之于人材无所不取若舟之于物
浮沈皆载之云尔既见君子我心则休云者言若此则
天下之心美之也(心上或/无之字)君子之于人也既长育之又
当爵命宠贵之而于其才无所遗焉孟子曰君子有三
乐王天下不与存焉其一曰乐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
之此皆圣人贤士之所极言至论古今之所宜法者也
然则孰能长育天下之人材将非吾君与吾相乎孰能
教育天下之英才将非吾君与吾相乎(然则下或无孰/能至相乎十七)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073-0471b.png
(字方云欧本本存此则与后相/应然亦无孰长人三字则非是)幸今天下无事小大之
官各守其职(或作/所)钱谷甲兵之问不至于庙堂论道经
邦之暇舍此宜无大者焉今有人生二十八年矣名不
著于农工商贾之版其业则读书著文歌颂尧舜之道
鸡鸣而起孜孜焉亦不为利(或无/而字)其所读皆圣人之书
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其心其所著皆约六经之旨
而成文抑邪与正辨时俗之所惑(与或/作兴)居穷守约(方无/守字)
亦时有感激怨怼(音/坠)奇怪之辞以求知于天下亦不悖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073-0471c.png
于教化妖淫䛕佞诪张(诪音辀/张诳也)之说无所出于其中四
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九品之位其可
望一亩之宫其可怀(宫或作宅方云一亩之宫本儒行/语公苗蕃志无宫以归今本亦误)
(今按二字无大利害公用儒行语亦或有之/然谓其专用宫字而不得更用宅字则固矣)遑遑乎
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滨于死而益
固得其所者争笑之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
圃而为师悼本志之变化中夜涕泗交颐虽不足当诗
人孟子之谓抑长育之使成材其亦可矣教育之使成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073-0471d.png
才其亦可矣(子之下或/有所字)抑又闻古之君子相其君也(之/字)
(或在君子下或/子下别有之字)一夫不获其所若已推而内之沟中今
有人生七年而学圣人之道以修其身积二十年不得
已一朝而毁之是亦不获其所矣(十下或/有一字)伏念今有仁
人在上位若不往告之而遂行是果于自弃而不以古
之君子之道待吾相也其可乎宁往告焉若不得志则
命也其亦行矣(志上或有其字/○今疑志字衍)洪范曰凡厥庶民有猷
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二/不)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073-0472a.png
(字方并/作弗也)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是皆与善
之辞也抑又闻古之人有自进者而君子不逆之矣曰
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之谓也(君上或/无而字)抑又闻上之设
官制禄必求其人而授之者非苟慕其才而富贵其身
(方无/贵字)盖将用其能理不能用其明理不明者耳下之
修已立诚必求其位而居之者非苟没于利而荣于名
(没或作役方云国语重/耳不没于利注没贪也)盖将推已之所馀以济其不
足者耳然则上之于求人下之于求位交相求而一其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073-0472b.png
致焉耳(一其致或/作其致一)苟以是而为心则上之道不必难其
下下之道不必难其上可举而举焉不必让其自举也
(让下或/有于字)可进而进焉不必廉于自进也(于下或/有其字)抑又闻
上之化下得其道则劝赏不必遍加乎天下而天下从
(化上方无之字则方作/其○疑当并有则其字)因人之所欲为而遂推之之
谓也(方作/矣)今天下不由吏部而仕进者几希矣主上感
伤山林之士有逸遗者屡召内外之臣旁求于四海而
其至者盖阙焉(求下方有儒雅/字雅亦或作士)岂其无人乎哉亦见国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073-0472c.png
家不以非常之道礼之而不来耳(家下方/有之字)彼之处隐就
閒者亦人耳其耳目鼻口之所欲其心之所乐其体之
所安岂有异于人乎哉今所以恶衣食穷体肤麋鹿之
与处猿之与居固自以其身不能与时从顺俯仰故
甘心自绝而不悔焉(从方作俗○今按后卷与冯宿书/云委曲从顺向风承意则诸本作)
(从顺者固韩公常用之语/也方本语意拙涩非是)而方闻国家之仕进者必举
于州县然后升于礼部(闻下或/有今字)吏部试之以绣绘雕琢
之文考之以声势之逆顺章句之短长中其程式者然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073-0472d.png
后得从下士之列虽有化俗之方安边之画不繇是而稍进万不有一得焉(进下或/有者字)彼惟恐入山之不深入林
之不密其影响昧昧惟恐闻于人也(惟恐或作之恐/或无此二字)
若闻有以书进宰相而求仕者而宰相不辱焉而荐之
天子而爵命之而布其书于四方(进或作上而宰而爵/或并无而字或并无)
(天子二字/方无于字)枯槁沈溺魁闳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
心峨峨焉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此所谓劝赏不必遍
加乎天下而天下从焉者也因人之所欲为而遂推之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073-0473a.png
之谓者也伏惟览诗书孟子之所指念育才锡福之所
以考古之君子相其君之道而忘自进自举之罪思设
官制禄之故以诱致山林逸遗之士庶天下之行道者
知所归焉(归上方/有依字)小子不敢自幸其尝所著文辄采其
可者若干首录在异卷冀辱赐观焉(或无敢字或无冀/字冀辱或作伏垂)
干黩尊严伏地待罪愈再拜
   后十九日复上书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073-0473b.png
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
逃遁不知所为(方无向字/及逃字从)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
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
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
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
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仁或作人而之下有救字或/作人而下无之字○今按此)
(若作人之救则正与下句全字为对而下文再叠其/语亦以二字相对但觉其语差凡故今且从方本注)
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073-0473c.png
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
则将枉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
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愈之彊学力行有年
矣愚不惟道之险夷(愚上或有其字而愚下有也字也/又或作甚或有其字而无也甚二)
(字/)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
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方作/欤)其将往而全
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不下或/有之字)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
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073-0473d.png
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
者也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
(谓愈下或/有曰字)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
相之举耳(材方作才能不或作不能/而无足字相上或无贤字)若所谓时者固在
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位者下方无之字又无/也字或并无之为耳非)
(四字之为耳三字或/作为之耳皆非是)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
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禦
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或/无)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073-0474a.png
(使及二字非是间/或作闻或作间)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
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
足以方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怜下/或有)
(察/字)愈再拜


   后廿九日复上书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愈
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
一沐三捉其发(辅相下或有也字其急/或无其字捉或作握)当是时天下之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073-0474b.png
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奸下方/有人字)
(无欺字/非是)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
已宾贡(之在或/无之字)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
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
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徵嘉
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
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
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073-0474c.png
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
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
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
天下之心(托周公疑此周公字当/是国字意下方有以字)如周公之心设使其
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
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捉发为勤而
止哉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
衰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奸邪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073-0474d.png
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方无佞/欺字)四海岂尽无虞九夷
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
之妖岂尽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
修理风俗岂尽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
岂尽得宜休徵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其所求
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
其下哉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至比或/作如比)今虽不能如
周公吐哺捉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073-0475a.png
宜默默而已也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馀日或/作日馀)书再上
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惟其昏愚不知逃
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阁下其亦察之(或无此/六字)古之士
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然所以重于自进者
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
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之鲁之齐之下或并有/于字则去之宋方无则)
(字/)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
邦矣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道下一/有也字)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073-0475b.png
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
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
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
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亦惟少垂察焉(不得上或/有恐字)
渎冒威尊惶恐无已(威尊或作尊威无/已方作无文非是)愈再拜
   答侯继书    (韩曰正元八年继与公同登进士第十一年/公上宰相书不报遂东归作是书且云惧足)
    (下以吾退归因谓不复能自强不息故因书/奉晓公时自励如此此其所以卒为唐儒宗)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073-0475c.png
    (学者仰之/如山斗云)
裴子自城来得足下一书明日又于崔大处得足下陜
(音闪汉弘/农之陜县)州所留书玩而复之不能自休寻知足下不
得留仆又为考官所辱欲致一书开足下并自舒其所
怀含意连辞将发复已卒不能成就其说(开或/作闻)及得足
下二书凡仆之所欲进于左右者足下皆以自得之(方/无)
(以字○今按以已通晋/宋人书帖多用以字)仆虽欲重累其辞谅无居足下
之意外者故绝意不为(虽欲或作虽复/方无之意二字)行自念方当远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073-0475d.png
去潜深伏隩(音郁水/内曰隩)与时世不相闻(行或作亦当或作/将隩或作奥或无)
(世字○今按/行疑当作复)虽足下之思我无所窥寻其声光故不得
不有书为别非复有所感发也仆少好学问自五经之
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然其所志惟
在其意义所归至于礼乐之名数阴阳土地星辰方药
书未尝一得其门户(方无方/药二字)虽今之仕进者不要此
道然古之人未有不通此而能为大贤君子者(子下或/有事字)
(者下或/有也字)仆虽庸愚每读书辄用自愧今幸不为时所用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073-0476a.png
无朝夕役役之劳将试学焉力不足而后止犹将愈于
汲汲于时俗之所争既不得而怨天尤人者此吾今之
志也(此句或/无今字)惧足下以吾退归因谓我不复能自彊不
(方无/我字)故因书奉晓冀足下知吾之退未始不为进而
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也(或无两之字不/为方并作为不)既货马即求
船东下二事皆不过后月十日有相问者为我谢焉(月/十)
(日或只作旬字方无我/字此下或有愈再拜字)
   答崔立之书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073-0476b.png
斯立足下仆见险不能止动不得时颠顿狼狈失其所
操持困不知变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悯笑天
下之所背而驰者也(方无至字/及也字)足下犹复以为可教贬
损道德乃至手笔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且进且
劝足下之于故旧之道得矣(之于上或无之字/得下或有之字)虽仆亦
固望于吾子不敢望于他人者耳然尚有似不相晓者
非故欲发余乎不然何子之不以丈夫期我也(方无/之字)
能默默聊复自明(自明或/作明白)仆始年十六七时未知人事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073-0476c.png
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已也
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
不唯为人耳及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仆诚
乐之就求其术或出礼部所试赋诗策等以相示(赋诗/或作)
(诗/赋)仆以为可无学而能因诣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
于其心四举而后有成亦未即得仕(司下或/无者字)闻吏部有
以博学宏辞选者人尤谓之才且得美仕就求其术或
出所试文章亦礼部之类私怪其故然犹乐其名因又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073-0476d.png
诣州府求举凡二试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黜于中书
虽不得仕人或谓之能焉退自取所试读之乃类于徘
优者之辞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退下或有因字/类于或作类乎)
已为之则欲有所成就书所谓耻过作非者也(所成方/无此二)
(字或无/所字)因复求举亦无幸焉乃复自疑以为所试与得
之者不同其程度及得观之余亦无甚愧焉夫所谓博
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宏辞者岂今之所谓者
乎诚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杨雄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073-0477a.png
之徒进于是选必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耳(或无相/如二字)
设使与夫今之善进取者竞于蒙昧之中仆必知其辱
(或无进/取二字)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其道虽不显
于天下其自负何如哉(五或作数/生或作出)肯与夫斗筲者决得
失于一夫之目而为之忧乐哉故凡仆之汲汲于进者
其小得盖欲以具裘葛养穷孤其大得盖欲以同吾之
所乐于人耳(具或作完穷/孤或作孤穷)其他可否自计已熟诚不待
人而后知今足下乃复比之献玉者以为必俟工人之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073-0477b.png
剖然后见知于天下虽两刖足不为病且无使勍者再
尅诚足下相勉之意厚也(工人或作良工方无见字两/刖或作刖两刖足下或有而)
(字病方作痛或作/疾尅或作刖下同)然仕进者岂舍此而无门哉足下谓
我必待是而后进者尤非相悉之辞也(后进或作后辰/尤非方作非尤)
(非/是)仆之玉固未尝献而足固未尝刖足下无为为我戚
戚也(或无足下字或无复出为/字或并无二为字非是)方今天下风俗尚有未
及于古者边境尚有被甲执兵者(境或作地/或无境字)主上不得
怡而宰相以为忧仆虽不贤亦且潜究其得失(或无/其字)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073-0477c.png
之乎吾相荐之乎吾君上希卿大夫之位下犹取一障
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犹将耕于宽閒之野钓于寂寞之
滨求国家之遗事考贤人哲士之终始(终上或/有所字)作唐之
一经垂之于无穷诛奸䛕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二者
将必有一可足下以为仆之玉凡几献而足凡几刖也
又所谓勍者果谁哉再尅之刑信如何也(刑或/作形)士固信于知巳微足下无以发吾之狂言(信或作伸吾/下或无之字)愈再拜
   答李翊书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073-0477d.png
六月二十六日(或无此/六字)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
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而恭或作/之恭非是)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
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外或作/馀非是)抑愈
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
非邪(者下或有也/字焉或作乌)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生所谓立言
者是也(或无/者字)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
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
(取于人或无于/字下三语同)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073-0478a.png
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
诱于势利(言者下或有/邪字非是)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
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仁义之人其
言蔼如也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
(至或/作志)虽然学之二十馀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
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馀年方作年/馀两或作秦)处若忘行若遗
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
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073-0478b.png
为非笑也(人下或/有也字)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
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
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
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
人之说者存也(二则字下或/并有心字)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
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
醇也然后肆焉(后或/作后)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
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073-0478c.png
已矣(源或作府无绝其/源亦作无虚其府)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
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
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
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用与舍属诸人(或无邪字而有则时用/焉四字或并有邪字)君子则不然处
心有道行已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
而为后世法如是者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施诸或作/垂诸也方)
(作/乎)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073-0478d.png
(上古字下/或有人字)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
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
之愈白
   重答翊书(答下或/有李字)
愈白李生生之自道其志可也其所疑于我者非也人
之来者虽其心异于生其于我也皆有意焉君子之于
人无不欲其入于善(入方从杭本/作人非是)宁有不可告而告之
孰有可进而不进也言辞之不酬礼貌之不答虽孔子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073-0479a.png
不得行于互乡宜乎余之不为也(方从三本无于字/非是余或作愈)
来者吾斯进之而已矣乌待其礼踰而情过乎虽然生
之志求知于我邪求益于我邪其思广圣人之道邪其
欲善其身而使人不可及邪其何汲汲于知而求待之
殊也(其思上或有求字/及邪或作及也)贤不肖固有分矣生其急乎其
所自立而无患乎人不已知未尝闻有响大而声微者
也况愈之于生恳恳邪属有腹疾无聊不果自书(属下/或无)
(有字不下/方无果字)愈白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073-0479b.png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或作浙东观察李/中丞或注巽字)
月日前某官某谨东向再拜寓书浙东观察使中丞李
公阁下(寓或作献/或无使字)籍闻议论者皆云方今居古方伯连
帅之职坐一方得专制于其境内者惟阁下心事荦荦
与俗辈不同籍固以藏之胸中矣(云上方无皆字云下/方无方字又无得字)
近者阁下从事李协律翱到京师籍于李君友也(友上/或有)
(朋/字)不见六七年闻其至驰往省之问无恙外不暇出一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073-0479c.png
言且先贺其得贤主人李君曰子岂尽知之乎吾将尽
言之(言下无/之字)数日籍益闻所不闻(不闻或/作未尝)籍私独喜常
以为自今巳后不复有如古人者于今忽有之(已或/作以)退
自悲不幸两目不见物无用于天下(退下或/有而字)胸中虽有
知识家无钱财寸步不能自致今去李中丞五千里何
由致其身于其人之侧开口一吐出胸中之奇乎因饮
泣不能语(人或作身非/是方无能字)既数日复自奋曰无所能人乃
宜以盲废有所能人虽盲当废于俗辈不当废于行古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073-0479d.png
人之道者(曰或作目非是所/能或并无所字)浙水东七州户不下数十
万不盲者何限(十方/作百)李中丞取人固当问其贤不贤不
当计盲与不盲也(计下或/有其字)当今盲于心者皆是若籍自
谓独盲于目尔其心则能别是非若赐之坐而问之其
口固能言也(别上或有计字/是非方作非是)幸未死实欲一吐出心中
平生所知见阁下能信而致之于门邪(方无心中字或/无见字至或作)
(置/字)籍又善于古诗(樊曰白乐天赠籍诗云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词学代少其)
(伦/)使其心不以忧衣食乱阁下无事时一致之座侧使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073-0480a.png
跪进其所有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
敲金击石也(于或作为进其或作进籍方云校本一云/敲当作敌唐人多使敲字如卢仝诗敌金)
(纵玉击或作材或无之○今按方云敲/字甚怪所引卢仝诗当亦是误本耳)夫盲者业专于
艺必精故乐工皆盲(诸本专字在必字下今从文苑但/文苑必作也而下缺一字疑是精)
(字更/详之)籍傥可与此辈比并乎(或无籍字或无比乎二/字○今按并字疑伦)使
籍诚不以蓄妻子忧饥寒乱心有钱财以济医药其盲
未甚庶几其复见天地日月因得不废则自今至死之
年皆阁下之赐(几下或无其字/赐下或有也字)阁下济之以已绝之年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073-0480b.png
赐之以既盲之视其恩轻重大小籍宜如何报也阁下
裁之度之(裁下或/无之字)籍惭腼(音腆/面惭)再拜
   答李秀才书(李下或有师锡/字方注图南字)愈白故友李观元宾十年之前示愈别吴中故人诗六
章其首章则吾子也盛有所称引元宾行峻洁清其中
狭隘不能包容于寻常人不肯苟有论说因究其所以
于是知吾子非庸众人(苞或作包或有复出/庸字或作庸庸之众)时吾子在
吴中其后愈出在外无因缘相见元宾既殁其文益可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073-0480c.png
贵重思元宾而不见见元宾之所与者则如元宾焉(杭/本)
(无既殁以下八字非是与方作以○今按方以以与/可通用故以杭本作以然孰若从诸本之为正邪)
者辱惠书及文章观其姓名元宾之声容恍若相接读
其文辞见元宾之知人交道之不污(文辞方从阁杭本/作命辞云元宾所)
(命意于辞也○今按此文辞指李生所作耳非谓/元宾之辞也正使实谓元宾之辞作命辞亦无理)甚矣
子之心有似于吾元宾也(矣或作乎/于或作乎)子之言以愈所为
不违孔子不以雕琢为工将相从于此愈敢自爱其道
而以辞让为事乎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073-0480d.png
好其道焉尔读吾子之辞而得其所用心将复有深于
是者与吾子乐之况其外之文乎(与或作欤属/上句非是)愈顿首
   答陈生书(生下或有商字/或注师锡字)
愈白陈生足下今之负名誉享显荣者在上位几人足
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
求道于盲虽其请之勤勤教之云云未有见其得者也
(或无有字○今按有字/或当在此句其字下)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观足下之书及十四篇之诗亦云有志于是矣而其所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073-0481a.png
问则名所慕则科故愈疑于其对焉虽然厚意不可虚
辱聊为足下诵其所闻盖君子病乎在已而顺乎在天
待已以信而事亲以诚所谓病乎在巳者仁义存乎内
彼圣贤者能推而广之而我蠢焉为众人(蠢焉或/作蠢然)所谓
顺乎在天者贵贱穷通之来平吾心而随顺之不以累
于其初(谓下阁杭本/无顺字非是)所谓待巳以信者巳果能之人曰
不能勿信也巳果不能人曰能之勿信也孰信哉信乎
而已矣(方从阁杭本无果下至信也十字文录并上/巳字亦无○今按此阁杭本之谬全无文理)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073-0481b.png
(而方信/之误矣)所谓事亲以诚者尽其心不夸于外先乎其质
后乎其文者也(后上或/有而字)尽其心不夸于外者不以已之
得于外者为父母荣也名与位之谓也先乎其质者行
也后乎其文者饮食旨甘以其外物供养之道也(行上/或有)
(文字旨甘或作甘旨/道下或有者字非是)诚者不欺之名也待于外而后为
养薄于质而厚于文斯其不类于欺欤果若是子之汲
汲于科名以不得进为亲之羞者惑也速化之术如是
而已古之学者惟义之问诚将学于太学愈犹守是说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073-0481c.png
而俟见焉(犹或作独见下或有知字方/云见胡甸切公时为博士也)愈白
   与李翱书(与或/作答)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或无足/下字)嗟乎子之
言意皆是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邪然皆子之爱我
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
我望于时人也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
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
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073-0481d.png
谋哉(此句方/无将字)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谓/上)
(或有诚字/城或作诚)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之下/或有)
(所/字)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
能有以合乎(驱方作执○今按作驱即属下句作执即/属土句详下文亦有复驱之使就其故地)
(之文而持守执三字语/太繁复故当以驱为正)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
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
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
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长下或有/已字非是)所贵乎京师者不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073-0482a.png
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
多乎(不以上或/有得字)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
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
无所从终安所为乎(知下或无我字资上/方无所字从或作纵)嗟乎子之责
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或无/今字)
自尧舜已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
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方无/处字)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
不足势不便故也(为或/作如)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073-0482b.png
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饱而嬉或作饱而/悲方从杭本作而)
(悲云悲者悲其不得/所从故也皆非是)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
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
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所爱或作其爱少/上或有尤字非是)
(知下方有于字犹或作/尤非是吾下或无岂字)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
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
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上或)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073-0482c.png
(有昔者字瓢饮下/或有在陋巷字)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
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圣上或无/有字依上)
(方无/之字)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
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嗟乎子亦慎其所
之哉离违久年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
下意并以自解(此候方从杭本作候此○今按此与与/孟东野书春且时尽相似说巳见于彼)
(矣/)愈再拜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073-0482d.png
 
 
 
 
 
 
 
 别本韩文考异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