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0720c 页
卷二 第 1a 页 0024-005.png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中盈五
    天枢上相臣张良校正
   太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品第二
尔时天地始祖五老上帝稽首长跪白
天尊言伏闻
高上玉皇(一本云天尊高上玉皇窃见放/光事专属玉皇今略天尊二字)
念苍生普放神光照烛法界六凡四圣普叨
道荫窃以凡夫短景劫运将终正道宜行以
济兆民使修真之子有期轻举末代烝民俱
获寿考自昔元始洞玄灵宝赤书玉篇真文
卷二 第 1b 页 0024-006.png
生于元始之先空洞之中天地未根日月未
光幽幽冥冥无祖无宗无气无象无色无名
无形无绪无音无声混沌太无灵文晻暧乍
存乍亡二仪待之以分太阳待之以明灵图
革运玄象推迁乘机应运于是存焉
玉帝授臣灵宝秘篆大不可思议神咒故天
地得之而分判三景得之而发光灵文郁秀
洞映上清发乎始青之天而色无定方支势
曲折不可寻详元始鍊之于洞阳之馆冶之
于流火之庭鲜其正文莹发光芒洞阳气赤
卷二 第 2a 页 0024-007.png
故号赤书灵图既焕万帝朝真飞空步虚旋
行上宫烧香散花口咏灵章是时天降十二
玄瑞地发二十四应上庆九天之灵奥赞三
天之宝明神风既鼓皇道咸畅元始登命太
真按笔玉妃拂筵铸金为简刻书玉篇五老
掌箓秘于九天灵都之馆玉女典香太华执
巾玉童侍卫玉陛朝轩九天上书非鬼神所
闻故天宝之以致浮地秘之以致安五帝掌
之以得镇三光乘之以高明上圣奉之以致
神高尊掌之以致真五岳从之以得灵天子
卷二 第 2b 页 0024-008.png
得之以致治国祚享之以太平实灵文之妙
德乃天地之玄根威灵恢廓普加无穷荡荡
大化为神明之宗其量莫测巍巍乎太空明
真有格今当以行是时元始革运玄象开图
灵文郁秀神表五方分判天地开化万灵此
大宗之业可得暂披于灵韫乎今皇道敷畅
泽被十方仰观劫运真风宜行臣私心实欲
使灵荫八遐风洒兰林寒条仰希华阳之繁
朽骸蒙受灵奥之津仰对元慈下伸丹恳惟
愿哀悯抚念苍生不审灵宝玉篇真文可得
卷二 第 3a 页 0024-009.png
见授下教于未闻者乎于是
元始天尊抚几高抗凝真遐想观时已至普
谓时会一切真圣论定阴阳推数劫会移校
河源检录天度选择种人指拈太无啸朗九
玄永无开听于陈辞有若闭碍求真之路是
时五老上帝启问不已良久
元始天尊乃垂盻眦之容慨尔叹曰惟乎深
哉子今所扣岂不远乎此元始灵宝之玄根
空洞自然之真文生天立地开化神明施镇
五岳安国康良灵宝玄妙为万物之尊天发
卷二 第 3b 页 0024-010.png
玄瑞灵应自然今三天盭运六天道行杂法
开化当有三万六千种道以择来者之心此
法运讫三龙之后庚子之年杂气普消诸天
庆会吾真道乃行今且可相付当录于上馆
未得行于下世玄科有禁不得便傅子可诣
灵都紫微上宫视天音于金格取俯仰于神
王然后当使得备天文以总御元始之天也
于是五老上帝与诸真圣清香执戒徘徊云
路啸命十天上诣上清太玄玉都寒灵丹殿
紫微上宫受俯仰之格乃知天真贵重难可
卷二 第 4a 页 0024-011.png
即闻还乃更诣
元始天尊语以禁戒之仪逊谢不逮是时天
尊慈颜悯喻灵关廓开登命五老上帝开洞
阳玉馆披九光八色之韫云锦之囊出元始
灵宝赤书玉篇真文金书玉篆微妙秘密运
御乾坤大光明圆满大神咒玉章以付五老
上帝及诸真圣使依玄科按法以传
 (臣)谨言曰臣窃见五太未兆之初二气未
 始判也万类未始形也恭惟
 元始上帝凝道气于混茫列真书于杳漠
卷二 第 4b 页 0024-012.png
 神风交扇二气乃分二气既分万类乃兆
 然后降已凝之道气锡已列之真书寓为
 河洛之文以立人道以治三才已凝之道
 气已列之真书即今世间所谓真文灵符
 者是也然真文之大者以之判天地以之
 运阴阳山河之流峙人物之生成皆真文
 之所为也是乃造化之机缄天地之神用
 兹未始傅于下世也惟度人弭灾制魔之
 篆今见于世焉即神咒品中诸品咒文是
 也但经之行世传于上真受于下仙传之
卷二 第 5a 页 0024-013.png
 者非一真受之者非一人故语言之详略
 意义之精粗间有可得而议者焉如神咒
 品启关之文或详或略或言有未伦或意
 有弗贯世之诵者每每致疑(臣)仰奉玉音
 缪职参校欲行裁益深自忧虞盖恐裁益
 之文既行而世间念诵之疑转炽辄从旧
 本略證乖讹其他意义之失贯辞语之未
 伦俱不敢议惟世间之经其略者恐包括
 之未尽其详者颇终始之周密敢洁详者
 一本为正俾人世即此而诵持焉(臣)良谨
卷二 第 5b 页 0024-014.png
 言
是时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苍帝所受神
咒诰命
东方九气 始皇青天 碧霞郁垒 中有老人
总校图箓 摄气举仙






卷二 第 6a 页 0024-015.png



 右篆是前二十四字青帝秘文书于九天
 元台主召九天上帝校神仙图箓
岁星辅肝 角亢镇真 氏房心尾 四景回旋
箕主七辰 正斗明轮 承气捕非 扫除灾群



卷二 第 6b 页 0024-016.png



 右篆是前三十二字秘文书于紫微宫东
 华殿主召星官正天分度
东山神咒 摄名九天 赤书符命 制会酆山
束魔送鬼 所诛无蠲 悉诣木宫 敢有稽延



卷二 第 7a 页 0024-017.png







 右篆是前三十二字秘文书于东华玄灵
 之馆主摄鬼魔正九天气
下制东河 溟海水神 大劫洪灾 蛟龙负身
卷二 第 7b 页 0024-018.png
水府开道 通径百千 上帝赤文 风火无间







 右篆是前三十二字秘文书于九天东北

卷二 第 8a 页 0024-019.png
 玉阙丹台主摄东海水帝大劫洪灾召蛟
 龙及水神事(欲免水灾用黄书此字于青/纸上别咒投水中解难也)
右东方九气灵宝玉篇真文合一百二十字
皆太上无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空洞自然
之书一名生神宝真洞玄章一名东山神咒
一名青帝八威策文
   东方青帝符(灵宝九气天文化生/赤帝气三天九真太)
   (空尊/神)


卷二 第 8b 页 0024-020.png


 右少阳之气化生太阳三气丹天主小劫
 巳大劫午运周赤帝行佩此文得度其灾
 符文如前当依此以朱笔书于青绘九寸
 上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苍帝符命
日月以定山林以开三天大庆群真徘徊


卷二 第 9a 页 0024-021.png




 右元阳之气生九气青天宝东方青帝治
 九九八十一周则九天之气交为大劫更
 始佩此文则与运推移得度洪灾当以青
 笔书文白绘上
   元始青帝真符(召直符区更生守/灵宝天文道士吞)
   (之灵气镇肝生青精宝华九叶神为/役使通灵致神仙直符区更生无上)
卷二 第 9b 页 0024-022.png
   (大/真)




 右上始天光文出青帝真文篇以安东方
 九气之天青帝受此文以镇东岳封一通
 藏九灵洞室四万劫一开修真之子命属
 东岳青书绛绘佩身并本命日朱书向东
 服之九枚直符吏区更生随符入腹肝脏
卷二 第 10a 页 0024-023.png
 之中九年皆生青精宝华九重光映于形
 外又当青书绛绘内神杖次黑帝上节中
 青衣玉女九人持卫勿致不精当有考吏
 (修真之子佩服前符篆东向叩齿九通想/青气入肝中生九重华光彻映项后书符)
 (置前乃/咒曰)
无上青精九气大灵神光遐散流映东青
华景郁勃灌我身形宫府安镇宝魂自生
洞达八朗飞升玉庭(前诀说别咒/者此咒是也)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苍帝三元符命
九驾命天龙符保真多川灾水不敢弥天
卷二 第 10b 页 0024-024.png


 右九气青天下元小阳九已小百六午其
 年大灾除民灵宝青帝出下元符命下东
 岳保存万物安国康民制九气青天分度
 以度学者之身青书白绘
中山神咒易为神臣度人命籍万灾不缠



卷二 第 11a 页 0024-025.png


 右中元太阳九申大百六酉其年禾稼俱
 衰青帝出中元符下东岳荫育万物制天
 分度以度种人大灾青书白绘
西山上王命为保真一人有道位事九真



 右上元大劫交周天地改易金玉山海人
卷二 第 11b 页 0024-026.png
 良鸟兽一时灭尽天地溟涬无复光明青

 帝出上元符下东岳保存万物制九天气
 以度学者其三元符命保固青天元始之
 气佩之皆得始分之中其此文九千年一
 出东岳青帝云大劫交周当刻书金札以
 佩身青书白绘
右玉皇诰命以锡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
苍帝九气天君令统御东方诸天诸地日月
星宿名山灵洞水府泉宫上圣高尊真仙圣
众一切威灵符命所临如诰奉行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赤帝所受神咒诰
卷二 第 12a 页 0024-027.png


南方丹天赤帝玉堂中有大神号曰赤皇
上炎流烟三气勃光神仙受命应会太阳






卷二 第 12b 页 0024-028.png
 右篆是前三十二字赤帝秘文书于九天
 洞阳之馆主召九天神仙图箓金名
荧惑辅心井鬼守房柳星张翼亢御四乡
轸总七宿回转天常召运促会正道驿行






卷二 第 13a 页 0024-029.png




 右篆是前三十二字秘文书于三气丹台
 主召星官明度数正天分
赤文命灵北摄酆山束送魔宗斩灭邪根
符教所讨明列罪原南山神咒威伏八方
群妖灭爽万弑摧亡

卷二 第 13b 页 0024-030.png







 右箓是前四十字秘文书于西南阳正玉
 阙主制北酆正鬼气

卷二 第 14a 页 0024-031.png

南海水帝太伯龙王神咒流行普扫不祥
洪水飞灾止蛟召龙开除水径千道万通
敢有干弑摄送火宫赤书所告莫有不从






卷二 第 14b 页 0024-032.png




 右篆是前四十八字秘文书于西南阳正
 西阙主摄南海水帝大运交期洪水四出
 召蛟龙及水神事
右南方三气灵宝玉篇真文合一百五十二
字皆太上无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空洞自

卷二 第 15a 页 0024-033.png
然之书一名南云通天宝灵矜一名九天无
上之上咒一名赤帝八威策文
  南方赤帝符(灵实三气天文化生黄/帝气王事司斗正屯尸)
   身




 右太阳之气化生中央一气黄天主小劫
 丑未大劫辰戌九天气交黄帝行佩此文
卷二 第 15b 页 0024-034.png
 防阳九之灾符如前文当以黄笔书于绛
 绘三寸之上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赤帝符命
玉音吐气 素奏以御 保命定仙 玉历定封



 右洞阳之气生三气丹天宝南方赤帝治
 九九运周阳气激大劫终佩此文度灾横

卷二 第 16a 页 0024-035.png
 见太平以丹笔书之
   元始赤帝真符(召直符昌中守灵宝/天文道士吞之灵气)
   (镇心生丹精宝华三叶神为役使/通灵致神仙直符昌中止道统御)




 右上阳明文出赤帝真文篇以安南方三
 气之天赤帝受此文以镇南岳封一通南
 霍山阿四万劫一开道士命属南岳赤书
卷二 第 16b 页 0024-036.png
 黄绘佩身并本命日朱书向南服之三枚
 直符祝昌中随符入腹心府之中三年皆
 生赤精宝华三重光映于形外又当赤书
 黄绘内神杖次青帝下节中太丹玉女三
 人侍卫勿致不精当有考吏(修真之子佩/服前符篆南)
 (向叩齿三通想赤气入心中生三/重华光彻映胸后书符置前咒曰)
丹华流映 宝芝生光 神精彻幽 散灵八方
直符摄气 啸命朱童 三精敷焕 注我绛宫
赤神安镇 五香溢充 洞映形外 表里发光
身生水火 独步飞行(前诀说别咒/者此咒是也)
卷二 第 17a 页 0024-037.png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赤帝三元符命
正一命人 长生上天





 右三气丹天下元小阳九辰戌小百六丑
 未其年土中生火万物自死灵宝赤帝出
 下元符下南岳保存万物安国康民制三
卷二 第 17b 页 0024-038.png
 气丹天分度以度学者之身赤书黑绘万
 川洪流符吏水毋竭焉




 右中元大阳九亥大百六子其年火灭水
 出赤帝出中元符下南岳度兆民灾制天
 分度消灭水火之厄赤书黑绘日月力出
 王平山东火灾不起人民(臣)
卷二 第 18a 页 0024-039.png




 右上元大劫交周天地改易金玉山海人
 民鸟兽一时灭尽天地溟涬无复光明赤
 帝出上元符下南岳保度万物制九天气
 以度学者其三元符命保固丹天元始之
 气佩之皆得始分之中其此文九千年一
 出南岳赤帝云大劫交周当刻书金札以
卷二 第 18b 页 0024-040.png
 佩身赤书黑绘
右玉皇诰命以锡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
赤帝三气天君令统御南方诸天诸地日月
星宿名山灵洞水府泉宫上圣高尊真仙圣
众一切威灵符命所临如诰奉行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黄帝所受神咒诰命
中央总灵 黄上天元 始生五老 中皇高尊
摄气监真 总领群仙 典录玄图 宿简玉文
催运上气 普告万神


卷二 第 19a 页 0024-041.png









 右篆是前四十字黄帝秘文书于太玄玉
卷二 第 19b 页 0024-042.png
 宝玄台主召神仙玉简宿名总归仙器
镇星辅脾 回度北元 魁𩲃主非 截邪斩奸
𩵄䰢魓𩳐 扫秽除氛 魒正玄斗 明度天关
九天符命 金马驿传






卷二 第 20a 页 0024-043.png





 右篆是前四十字秘文书于玄都玉台主
 摄星官正天度数
敕摄北帝遏塞鬼门剪除不祥莫有当前


卷二 第 20b 页 0024-044.png

 右篆是前十六字秘文书于玄都玉台主
 摄北帝正天气检鬼精
中山神咒召龙上云制会黄河九水河源
不得怠纵善恶悉分千妖万奸上对帝君
莫有干试太阳激焚赤书玉字宣告普闻




卷二 第 21a 页 0024-045.png










卷二 第 21b 页 0024-046.png
 右篆是前四十八字秘文书于玄都玉台
 四壁以摄中海水帝四泉之水洪灾涌溢
 之数主召水神止蛟龙事
右中央一气灵宝玉篇真文合一百四十四
字皆太上无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空洞自
然之书一名宝劫洞清九天灵书一名黄天
大神咒一名黄帝八威策文
   中央黄帝符(灵宝一气天文化生白/帝气山阳之日正斗屯)
    (乙有物兮申/为上仙元)


卷二 第 22a 页 0024-047.png




 右元一之气化生少阴之气素天主小劫
 申大劫酉大运交会洪灾扫天白帝行佩
 此文得过大阳九符如前式当以白笔书
 文于黄绘三寸上
中央高皇玉宝元灵元老黄帝符命
总召天地 九天以制 同系王气 上帝遥观
卷二 第 22b 页 0024-048.png




 右元高皇之气生元一气黄天宝中央黄
 帝治九九运终阳气激阴气勃大灾涌水
 弥天扫秽佩此符得度天灾见太平君黄
 笔书之
   元始黄帝真符(召四方直符守灵宝/天文保中央道士吞)
   (之灵气镇脾生黄精宝华十二叶神/为役使通灵致神仙直符中非三天)
卷二 第 23a 页 0024-049.png
   (灵/文)




 右总灵文出黄帝真文篇以安中央之天
 黄帝受此文以镇中岳封一通嵩山灵洞
 之中四万劫一开道士命属中岳黄书白
 绘佩身并本命日朱书向王方服之十二
 杖直符司中非随符入肠脾府之中十二
卷二 第 23b 页 0024-050.png
 年皆生黄精宝华十二重光映于形外又
 当黄书白绘内神杖次赤帝下节中黄素
 玉女十二人侍卫勿致不精当有考吏(修/真)
 (之子佩服前符篆向王方叩齿十二通思/黄气入脾之中生十二重华光映一身后)
 (书符置/前咒曰)
总元高灵 回神四乡 黄上散华 五帝交芳
流精散漫 十二重光 混合我形 万神相迎
安镇黄脾 养气中方 保龄度劫 永镇无穷
(前诀说别咒/者此是也)
中央高皇玉宝元灵元老黄帝三元符命
卷二 第 24a 页 0024-051.png

天徊月移 劫运无衰



 右一气黄天下元小阳九申小百六酉其
 年雾障迷天不分昼夜灵宝黄帝出下元
 符下中岳保存万物安国康民制一气黄
 天分度保度学者之身黄书青缯丁𧥺有
 命勿句存玃为无育见乾坤
卷二 第 24b 页 0024-052.png


 右中元大阳九寅大百六申其年山川俱
 坏黄帝出中元符下中岳度种民制天分
 度固地气禳灾厄黄书青缯出阳入阴坏
 山川九土欲崩符不听颓



卷二 第 25a 页 0024-053.png


 右上元大劫交周天地改易金玉山海人
 民鸟兽一时灭尽天地溟涬无复光明黄
 帝出上元符下中岳保度万物制九天气
 以度学者其三元符命保固中央黄天元
 始之气佩之皆得始分之中其此文九千
 年一出中岳黄帝云大劫交周当刻书金
 札以佩身黄书青绘
右玉皇诰命以锡中央宝劫洞清玉宝元灵
卷二 第 25b 页 0024-054.png
元老黄帝一气天君令统御中央皇天后土
日月星宿名山灵洞水府泉宫上圣高尊真
仙圣众一切威灵符命所临如诰奉行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白帝所受神咒诰

西方素天 白帝七门 金灵皓映 太华流氛
白石峨峨 七气氤氲 上有始生 皇老大神
总领肺气 主校九天 检定图箓 制召上仙


卷二 第 26a 页 0024-055.png










卷二 第 26b 页 0024-056.png
 右篆是前四十八字白帝秘文书于九天
 素灵宫北轩之上主召仙气举仙道也
太白检肺 奎娄守魂 胃昴毕觜 主制七关
参总斗魁 受符北元






卷二 第 27a 页 0024-057.png

 右篆是前二十四字秘文书于金阙玄窗
 主摄由帝星官正明天度
赤书玉字 九天正文 摄召万气 普归帝君



 右篆是前十六字秘文书于九天金阙三
 图之馆以摄六天鬼气
西山神咒 八威七传 符水上龙 召山送云
卷二 第 27b 页 0024-058.png
在所校录 同到帝门 辅卫上真 斩灭邪源
若有不祥 截以金关 赤书符命 风火驿传








卷二 第 28a 页 0024-059.png




 右篆是前四十八字秘文书于九天金阙
 三图之馆主摄西海水帝制水中万怪恶
 毒之精召云龙以防水旱之灾也
右西方七气灵宝玉篇真文合一百三十六
字皆太上无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空洞自
然之书一名金真宝明洞微篇一名西山神
卷二 第 28b 页 0024-060.png
咒一名白帝八威召龙文
   西方白帝符(灵宝七气天文化生黑/帝气上止五道乙勿人)
   (回游兆子/三天门)




 右少阴之气化生太阴五气玄天主小劫
 中太劫酉阳气极百六乘九黑帝行佩此
 文度甲申大水洪灾符如前式当以黑笔
卷二 第 29a 页 0024-061.png
 书于白绘七寸上佩身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帝君符命
策驾五老 西盻九都 亿劫同会 明定九河




 右元阴之气生七气素天宝西方白帝治
 九九数阴气涌阳气否九天气交为太阳
 九之灾佩此文其时则晏鸿毛而高翔观
卷二 第 29b 页 0024-062.png
 洪波于天际当白笔书其文
   元始白帝真符(召直符吏曲正守灵/宝天文道士吞之灵)
   (气镇肺生白精宝华七叶神为役使/通灵致神仙直符曲正洪灾度人)





 右光天灵文出白帝真文篇以安西方七
 气之天白帝受此文以镇西岳封一通于
卷二 第 30a 页 0024-063.png
 金穴九掖洞中四万劫一开道士命属西
 岳白书黑绘佩身本命日朱书向西服之
 七枚直符吏辱曲正随符入腹肺府之中
 七年皆生白精宝华七重光映于形外又
 当白书黑绘内神杖次黄帝下节中太素
 玉女七人侍卫勿𦤺不精当有考吏(修真/之子)
 (佩服前符篆向西叩齿七通想白气入肺/之中生七重华光映丹田后书符置前而)
 (咒/曰)
金灵七气素带流分金精童子首建元巾
带符摄气万神会门宝光奕奕照我命根
卷二 第 30b 页 0024-064.png
安镇肺华万劫长存(前诀说别咒/者此是也)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帝君三元符命
西山注鬼焕乎九天丑力难逼斩以金关




 右七气素天下元小阳九亥小百六子其
 年人民万物被水漂荡灵宝白帝出下元
 符下西岳保存万物安国康民制七气素
卷二 第 31a 页 0024-065.png
 天分度以度学者之身白书赤绘日为正
 王阳生三斩杀万魔云龙间




 右中元大阳九巳大百六午其年兵革四
 兴白帝出中元符下西岳度兆民制天分
 度除灭兵戈之厄白书赤绘上盈事已人
 身三道在一一保人身
卷二 第 31b 页 0024-066.png



 右上元大劫交周天地改易金玉山海人
 民鸟兽一时灭尽天地溟涬无复光明白
 帝出上元符下西岳保存种民制九天气
 以度学者其三元符命保固西方素天元
 始之气佩之皆得始分之中其文九千年
 一出西岳白帝云大劫交周当刻书金札
卷二 第 32a 页 0024-067.png
 以佩身
右玉皇诰命以锡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
白帝七气天君令统御西方诸天诸地日月
星宿名山灵洞水府泉宫上圣高尊真仙圣
众一切威灵符命所临如诰奉行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黑帝所授神
咒诰命
北方玄天 五气徘徊 中有黑帝 双皇太微
总领符命 仙鍊八威 青裙羽襡 龙文凤衣
上帝所举 制到玉阶
卷二 第 32b 页 0024-068.png










卷二 第 33a 页 0024-069.png
 右篆是前四十字黑帝秘文书于郁单无
 量玄元紫微台北轩之内主召诸真人神
 仙图箓
北辰辅肾斗牛卫非女虚危室豁落四开
璧总七星执凶紏非却灾扫秽明道轮辉





卷二 第 33b 页 0024-070.png



 右篆是前三十二字秘文书于天心北元
 玄斗中主摄北方星官正天气也
北山神咒 激阳起雷 流铃焕落 玃天振威
北酆所部 万妖灭摧



卷二 第 34a 页 0024-071.png





 右篆是前二十四字秘文书于北方洞阴
 朔单郁绝元台主摄天魔北帝制伏恶仲
 万鬼事
九河倾讫 鸟毋群飞 蛟龙通道 水陌洞开
赤文玉书 驿龙风驰
卷二 第 34b 页 0024-072.png





 右篆是前二十四字秘文书于洞阴朔单
 郁绝元台以摄北海水帝制水中万精主
 召蛟龙兴云致雨以负身(一本云兴/云致雨事)
右北方五气灵宝玉篇真文合一百二十字
皆太上无上大光明圆满大神咒空洞自然
卷二 第 35a 页 0024-073.png
之书一名本命紫微元神生真宝明文一名
北山神咒一名黑帝八威制天文
   北方黑帝符(灵宝五气天文化生青/帝气三气高王易迁川)
   (人司/万言)




 右太阴之气化生少阳九气青天主小劫
 亥大劫子阴气勃天地周青帝行佩此文
卷二 第 35b 页 0024-074.png
 度洪流大水之灾符文如前当以青笔书
 于黑绘五寸上以佩身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帝君符命
北斗定命 九期景散 八极明 石玄滋




 右洞阴之气生五气玄天宝北方黑帝治
 九九交运阴气勃阳气激九天气交天地
卷二 第 36a 页 0024-075.png
 大灾佩此文则免洪流万厉之中以朱书
 文
   元始黑帝真符(召直符尹丰守灵宝/天文道士吞之灵气)
   (镇肾生玄精宝华五叶神为役使/通灵致神仙直符尹丰开道赦鬼)




 右通明文出黑帝真文篇以安北方五气
 之天黑帝受此文以镇北岳封一通于玄
卷二 第 36b 页 0024-076.png
 阴洞室四万劫一开道士命属北岳黑书
 青绘佩身本命日朱书向南服之五枚直
 符吏尹丰随符入腹肾府之中五年皆生
 黑精宝华五重光映于形外又当黑书青
 绘内神杖次白帝下节中太玄玉女五人
 侍卫勿致不精当有考吏(修真之子佩服/前符篆向北叩)
 (齿五通想黑气入肾府之中生五/重华光辉映背后书符而咒曰)
北上太玄五气徘徊宝华五重流光焕晖
云景郁香洞映太微仰注我身肾府鲜开
安镇灵宅万神总归身生羽服举形自飞
卷二 第 37a 页 0024-077.png
(前诀说别咒/者此咒是也)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黑帝三元符

上王适月命天仙戌巳多力士辟水源





 右五气玄天下元小阳九寅小百六卯其
卷二 第 37b 页 0024-078.png
 年洪水运天人民流散灵宝黑帝出下元
 符下北岳保存万物安国康民制五气玄
 天分度以度学者身黑书黄绘三命正戊
 入力人任曰遣患无为君




 右中元大阳九辰戌大百六丑未其年天
 地枯旱海底扬尘人民焦死万无遗一黑
卷二 第 38a 页 0024-079.png
 帝出中元符下北岳度兆民制天分度除
 灭早荒之厄黑书黄绘适百百九君有臣
 三千此度己身




 右上元大劫交周天地改易金玉山海人
 民鸟兽一时灭尽天地溟涬无复光明黑
 帝出上元符下比岳保存种民制九天气
卷二 第 38b 页 0024-080.png
 以度学者其三元符命保固北方玄天元
 始之气佩之皆得始分之中其文九千年
 一出北岳黑帝云大劫交周当刻书金札
 以佩身黑书黄绘
右玉皇诰命以锡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
玄老黑帝五气天君令统御北方诸天诸地
日月星宿名山灵洞水府泉宫上圣高尊真
仙圣众一切威灵符命所临知诰奉行
 臣谨言曰五老上帝分理五天下地万生
 俱属统治妙道生成之任莫此为专故
卷二 第 39a 页 0024-081.png
 玉帝初劫畀以度人弭灾制魔玉篇真文
 畀之以接度学仙之人畀之禳救星辰之
 灾又升之息洪流制魔害无非所以厚生
 成之泽使万类各得其所也五老既奉之
 以守其职矣犹恐帝恩之未博生灵之未
 遂故于玉帝放光之后继用启陈挈所受
 之真文以授下世吁帝心之慈如此其至
 也而五老能广而充之岂非上圣之心均
 于仁爱也欤前五篇真文道书备载书篆
 之式施行之诀悉详见于诸经今兹载于
卷二 第 39b 页 0024-082.png
 本行经者特正文也盖本行经专主于诵
 念故正文不可无而云篆庸可略至若一
 切诸符九气诸气真文三元诸符今并略
 之刋于经末修行者各当即行之但真篆
 正文之诵尤当严谨盖此文乃上帝诰命
 也诰命之宣万灵闻之莫不稽首傥轻慢
 苟简视为常文出入吻唇姑为谈戏则惩
 青之酷当如报应品中之载诵经者宜钦
 奉之臣良谨言
道言是大神咒者元始之妙言玉皇之真诰
卷二 第 40a 页 0024-083.png
上清自然之灵书九天始生之玄札空洞之
灵章上圣之秘语玉晨之尊典成天立地开
张万真安神镇灵生成兆民匡御运度保天
长存上制天机中检五灵下策地祗啸命河
源运役阴阳召神使仙此至真之妙文神应
自然致天高澄令地固安保镇五岳万品存
焉玉帝昔授五老上帝是时五帝跪捧其章
秘题灵都之馆天真皇人昔书其文掌之于
上清真境太玄玉都寒灵丹殿紫微上宫累
经劫运而其文保固天根无有毁沦与运推
卷二 第 40b 页 0024-084.png
迁是大神咒混之不浊秽之愈清毁之不灭
灭之极明大有之文天真所尊自无真名帝
图刻简来生斯文隐秘不得窥闻有得之子
保万气长存勤行修奉刻致神仙
 臣谨言曰五篇玉书真文神功妙用莫可
 测量盖得度人录仙真文而施行之则九
 天众真纪名仙籍降气接度得制星真文
 而施行之则三光照形列曜削厄形神气
 命不罹殒伤得制魔真文而施行之则北
 酆畏威万魔束首百邪敬慄弗敢侵馘得
卷二 第 41a 页 0024-085.png
 制水真文而施行之则万龙保身水府钦
 畏劫坏之日可跨蛟蚪而越九霄吁神功
 妙用果可度量哉但施行之诀别有秘要
 非世人皆可获此效也惟学仙之士当仿
 其诀而服行之故经曰有得之子保万气
 长存勤行修奉刻致神仙臣既职校经不
 敢不举其要以告来者伏乞上圣垂鉴臣
 良谨言
   洞玄灵宝玉皇功德品第三
尔时玉虚上帝白
卷二 第 41b 页 0024-086.png
天尊言唯愿慈悲愿为四众帝释等及四梵
天王一切诸天一切诸仙及未来一切众生
持是经人说利益事尔时
天尊告玉虚上帝言快哉斯问不亦善乎汝
以慈悲悯念众生故请问于我天尊言曰若
有三界十方无量国土及国王大臣或兵戈
并起疫气大行水旱虫蝗凶灾饥馑是其国
君后妃太子宰辅大臣当发慈悲为其黎庶
遍敕国内州县镇宰令诸道流清净严洁于
其观内设大斋醮六时行道为转此经当得
卷二 第 42a 页 0024-087.png
国土清平五榖丰熟黎庶安泰
 臣谨言曰世有言曰干羽不足以释围乡
 饮不足以息战此事理之当然者也夫剽
 悍祸贼始从事于干戈寇贼奸宄始容心
 于兵革非智术有以过之勇力有以胜之
 决未可以挫其威虐也乃今玉帝经中谓
 干戈并起之难当敕国内臣庶命道流诵
 真经以息之何其迂诞也哉吁是大不然
 也夫天变上临则地祸下作干戈兵革莫
 非自夫阴阳拂逆躔度汨乱乃始流灾而
卷二 第 42b 页 0024-088.png
 起乱今观往昔之图谶则可验也是以经
 中之训俾国家值乱则以斯而禳援盖所
 以请命上天消天变而息地祸非谓以斯
 经而止乱也若夫厉兵秣马高城深池宁
 可一日废哉昔有庸君识见窒昧乃直谓
 释老经咒可以禦敌旋罹祸难至贻哂诮
 迄今为羞良可叹也今世昧夫凡睹是经
 率执此为谤毁之自敢因校经而辩之臣
 良谨言
若复有人入诸山林遇毒恶兽但能存想一
卷二 第 43a 页 0024-089.png
念真经山神卫护猛兽自退终不害己若入
江入海采宝求珍值遇恶风如法持念是此
真经风浪顿止安稳达岸若在军阵戈戟既
接雨刃相交存心默念是此真经是诸恶贼
悉自退散若在牢狱枷锁之中净心定虑存
念真经冤枉自伸即得解脱若为邪精鬼贼
众苦所加如法持念是此真经众邪远避自
然除愈若人为求嗣息如法尊重持念此经
帝敕天曹明捡丹籍九品之内四果仙人运
应数合降谪下生为其作子才辩明慧人中
卷二 第 43b 页 0024-090.png
尊贵若妇人临难之月如法持念是此真经
即得母子平安生福德男女人所爱敬若为
求官进职爵䘵亨达贵遇人君如法持念是
此真经即得职务迁转子孙荣遇世世不绝
若人欲求资财殷富如法奉持是此真经即
得财宝充溢衣食自然庆流子孙傅之万世
若人被诸恶星之所照临困苦床枕如法持
念是此真经是诸恶星返降吉祥若人命过
应入地狱注名恶籍父毋师长夫妻男女当
为亡人持念真经或安置道场幡花供养即
卷二 第 44a 页 0024-091.png
得亡者鬼籍尽除神生净土同苦罪众咸蒙
护度承斯胜利皆生天上又此经所在之处
常有十天至真大圣无极飞天神王侍卫供
养持是经人当得日称为正一真人是人在
处自得十方至真至圣金刚力士潸护其人
如护己身若出若入游行之处百邪避路魔
鬼殄除精灵伏藏一切灾殃不能侵近是持
经人命欲终时更不见诸地狱恶相即见天
宫一切玉女持幢下迎而生天上如天福尽
下降人间即得千生万生中常为帝王令国
卷二 第 44b 页 0024-092.png
土清平人民乐业兼得为王获宿性通遵奉
大道展转修持至登道岸是持经人获福如
是又若有持是经人若雨下时起大悲心如
法向空念此经三卷一遍其雨所沾面所向
方一切众生五逆十恶一切重罪悉皆消灭
一切重病便得痊愈是诸众生命终之后不
堕地狱神生净土莲花化生何况持是经者
又若有持是经人若行于道路值大风起吹
是持经之人触身之尘是尘所沾一切众生
一如恶业悉皆灭尽更不堕三恶道当生天
卷二 第 45a 页 0024-093.png
上故知持经功德不可思议是持经人若在
江在河在海沐浴其身是水所沾其中众生
鱼鳖鼋鼍一切水族是诸众罪悉得除灭尽
此一报之身命过之后更不受胎卵湿化一
切等身是持经人口出一切语言或善或恶
一切天魔外道闻者皆是清净法音是持经
人若遇诸神庙能为其神诵咏是经是诸鬼
神得闻是经即脱鬼趣登真仙道恭敬是人
如奉是帝若人在世不孝父母不敬三宝杀
生偷盗邪淫妄语作种种极重罪业将命终
卷二 第 45b 页 0024-094.png
时若有道心正信众生于是亡者未气断时
起大悲心于其头边念帝尊号或一七二七
三七四七乃至百遍千遍是其亡者生前所
造诸不善业悉得消灭更不堕诸恶趣神升
九天何况受持是此经者又若复有人自从
往劫乃至今身轮转人天漂沈世域积千愆
万过在于己身若遇是持经人影暂映其身
如为帝光之所摄受或与同语或闻其声如
奉帝言道语慰谕彼人罪障永得除灭又若
持是经人造作长幡书帝名号于其幡上悬
卷二 第 46a 页 0024-095.png
诸长竿或是观宇或在家庭是幡被诸风吹
所指方面一切众生皆沾胜利一切恶业悉
得除灭又若有持是经人书帝名号在一切
有声物上或钟或磬铃铎铙钹一切道具法
事之属或以道场或以戏击或被风触是声
出时或远或近一切众生闻是声已所有罪
障悉得清净又若有持是经人了悟生死深
入山林修真学道或时登临上山顾望目所
及处山林溪谷含生品类有形无形胎卵湿
化动植飞潜种种诸类所有罪业永得除灭
卷二 第 46b 页 0024-096.png
身心清净命终生天何况受持是此经者当
知是人即是道藏功德身也
 臣谨言曰天尊之语实而不虚真而不妄
 其片辞只字曷尝若发几世昧者识未通
 真见不诣远或于诸经荀有少可议则遂
 从而疑之以为世无是理也鸣呼是人也
 奚不详观熟究耽研咀味而曲求其旨哉
 功德品中天尊说持经之人所得功德如
 所谓死而生天天福之尽当得千生万生
 中可为帝王与夫持经之人诵经于雨下
卷二 第 47a 页 0024-097.png
 之时涉途于风起之际至于沐于水观于
 山现于影能畀一切众生罪恶消除获大
 功德以为无有是理彼盖谓帝王之福高
 而无踰非诵经之功可得而获證也况千
 生万生常为帝王乎彼又谓诵经之福及
 一身可也众生极重过恶四生积愆受报
 此天宪之确纤毫不移使经百劫而不亡
 果报犹当自受焉可以诵经之身一历其
 所而顿能解脱且获福德也哉斯人之语
 盖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且夫行尧之行
卷二 第 47b 页 0024-098.png
 即尧之身希颜之人亦颜之徒今有人焉
 于是经也朝于斯夕于斯趋亦趋步亦步
 于本行经中诵其言行其事咀其华含其
 英仿十大妙行而服行之敬断障诸戒而
 离远之守之以坚持之以诚愈久而不渝
 受挠而不变日渐月渍混然与玉帝之身
 如出于一或陟或降在帝左右则彼身乃
 帝身也帝身亦彼身也身既混融则功德
 之成岂有异哉玉帝放光神化若是之广
 且大则今兹诵经之人所历所至其福荫
卷二 第 48a 页 0024-099.png
 众生亦犹帝恩帝光之所暨及也虽然斯
 言也天尊谓诵持斯经而纯与帝合者矣
 非谓入耳出口徒曰诵念者言也然而自
 入耳出口诵念不替充而至于与帝之合
 则正一真人之自称殆亦未可以表其德
 操也学士宜思而行之臣良谨言
尔时
天尊谓玉虚上帝言今我略说未尽其妙若
广说之凡流邪见疑惑不信是经功德穷劫
难言尔时玉虚上帝闻是说已心生欢喜不
卷二 第 48b 页 0024-100.png
胜踊跃瞻仰慈颜稽首而作颂曰
九天之上 谓之大罗 玉京金阙 云层峨峨
中有天帝 仁慈惠和 至道无敌 降伏众魔
天宝灵符 玉律金科 神仙亿万 幢幡众多
闻者罪灭 永出爱河 是号玉皇 穹苍真老
妙圆清净 智慧辩才 至道至尊 三界师
混元祖 无能胜主 四生慈父 高天上圣
大慈仁者 十号圆满 万德周身 无量度人
拔生死苦
尔时玉虚上帝说是颂及十号已是诸天众
卷二 第 49a 页 0024-101.png
异口同音叹未会有
 臣谨言曰事悦于心辞溢于外故玉虚上
 帝之赞推尊称颂极言苦谈求有以尽玉
 帝之德吁帝德之大其可言尽哉臣敢以
 不言为称赞庶与玉虚上帝相表里云臣
 良谨言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中
卷二 第 49b 页 0024-1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