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0425b 页
卷一 第 1a 页 0013-094.png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卷之一
 妙篇一千言章
  第一章二百二十言
真妙妙也真元元也真神神也真真真也真
道道也道与德德与物万物得矣
 此五名非一非五真者元始不杂不假外
 物唯吾一真在妙为真妙在元为真元在
 神为真神在真为真真在道为真道然此
 五者欲求其名有不可得譬如眼根不自
 见眼故曰真妙妙也真元元也真神神也
卷一 第 1b 页 0013-095.png
 真真真也真道道也故真妙不知其妙真
 元不知其元真神不知其神真真不知其
 真真道不知其道使其自知则不一矣道
 不一散而为德万物各得一德以生故曰
 万物得矣
物得道生道失物死得失相生道同出入
 万物莫不禀道之一以生及其所禀者离
 则死虽名为生乃禀道之散至所谓道则
 未尝生未尝死也由物不能得道之全故
 为生死所囿然依道不灭故生生死死得
卷一 第 2a 页 0013-096.png
 失相生与道同为出入
道不可同德不可同失不可同故其得有得
谓之同有得有失
 道者本性不杂譬如虚空不和诸物故曰
 道不可同德者有柔有刚有仁有义事异
 名殊譬如万物各自有体故曰德不可同
 所受虚假暂受还失譬如旅亭暂止便去
 故曰失不可同所谓同者我既得此彼亦
 得此各得其得然后为同同虽近道然以
 得求道可以得则可以失有得有失去道
卷一 第 2b 页 0013-097.png
 愈远
失德归道道敛致一一致入真体真应变真
入至神神至神神入元元至元元入妙湛兮
似或存非象非声独立于元始元始之妙
 德者性之散涉于事而不固故德有失而
 道无失若失德即归道无别有道道在生
 死得失之间未尝不一若逐生死之变顺
 得失之名则散而为德若知出于道敛致
 归一即德即道道与德一一致入真体真
 应变万变不失吾真是之谓神神之致谓
卷一 第 3a 页 0013-098.png
 之元元之至谓之妙入元入妙其实无得
 优归本然非象非声湛兮似或存独立于
 元始元妙者本有之性非从外得
元始以真妙观元始以真妙听妙观见非象
之象妙听闻无声之声大象无形无逃吾妙
观太音希声无逃吾妙听吾以妙鸟无极无

 妙观无色妙听无声色声外尘不能隔越
 六受用根圆融涉入故见无象之象而非
 目闻无声之声而非耳尘销觉圆妙观出
卷一 第 3b 页 0013-099.png
 于天地之外妙听出于音声之表故无所
 不见无所不闻是谓无极无上
吾故无极无上真妙真妙真元真元不可元
真妙真神真神不可神真妙真真真真不可
真真妙真道真道不可道真妙极矣
 此言体妙者与元真神道者不同既得真
 妙则元为妙元真元不可元神为妙神真
 神不可神真为妙真真真不可真道为妙
 道真道不可道由元始而下虽共此五名
 而所得妙力各有差殊唯以妙极为至故
卷一 第 4a 页 0013-100.png
 曰真妙极矣
   第二章一百四十六言
真妙太上太上真妙
 道极不可名寄之曰真妙尊极不可名寄
 之曰太上妙极而上故曰真妙太上上极
 而妙故曰太上真妙
妙生元元生神神生真真生道道生德德生
徼徼生妙妙生无无生有有则有无则无有
无相生阴阳相推太化变易
 妙之降曰元元之降曰神神之降曰真真
卷一 第 4b 页 0013-101.png
 之降曰道道之降曰德德之降曰徼徼者
 小道也众人自道降为德德降为徼徼入
 于有一入于有与道益离真人自徼返入
 于妙自妙入无自无出有欲建立则以无
 为有欲寂静则以有为无欲有则生天地
 不为多欲无则返太虚不为少以有以无
 出阳入阴相生相推如太化之变易
妙无体也有有无无无无有有吾居徼妙之

 真人以妙无为体以妙有为用湛然常住
卷一 第 5a 页 0013-102.png
 无之体也应变不穷有之用也有有之因
 生于无无之体无无之体出为有有之用
 以有为徼以无为妙故曰吾居徼妙之常
 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
 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世人体
 无则不能有体有则不能无观妙则不能
 徼观徼则不能妙是皆囿于形器不能出
 入于有无之间真人以妙无为体出而有
 虽小道不为不足入而无虽体妙不为有
 馀盖以有无徼妙为常如此则徼即妙妙
卷一 第 5b 页 0013-103.png
 即徼有即无无即有故曰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
徼妙之常曰道道之常曰真真之常曰神神
之常曰元元之常曰妙妙之常曰吾居无极

 元妙之妙不变不异故曰常徼者有也妙
 者无也有亦无无亦有乃为徼妙之常徼
 妙之常然后为道道之常曰真真之常曰
 神神之常曰元元之常曰妙妙之常曰吾
 所以自居常者无始无终之谓也
卷一 第 6a 页 0013-104.png
不可视不可听不可抟不可有不可无不可
元不可神不可真不可道入乎无上同乎无
极是为真妙矣
 世人以物求道者欲其可视可听可抟可
 有可无以理求道者欲其可元可神可真
 可道使道而可以视听有无求之则道为
 物矣使道而可以元真神道名之则道为
 理矣真人外不役物内不著理故非视而
 见非听而闻非抟而坚非有而在非无而
 居非元而元非神而神非真而真非道而
卷一 第 6b 页 0013-105.png
 道入乎无上同乎无极皆不可名故曰真
 妙
   第三章一百六言
真妙非声非象实非声象其上不皦其下不

 妙非形色声听由人不能于元始之初体
 元入妙吸集尘象收揽成根耳目鼻舌及
 与身意分一精明内意纷纭外根互运坚
 温暖动驱役四大六根四大更接外尘转
 迷本始者能了形相空格去外尘使色香
卷一 第 7a 页 0013-106.png
 味触各不缘根见色如与盲等嗅香如与
 风等尝味如与蜡等见触如与空等外尘
 既销则六受用根顿然清净净极妙敷非
 象非声见闻觉知出于根外故极其上至
 大而不皦极其下至微而不昩
恍兮惚兮杳杳冥冥真妙妙真视不见听不

 物物自有元始不可见不可闻恍惚杳冥
 而非无也故佛书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
 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道书云视
卷一 第 7b 页 0013-107.png
 不可见听不可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所
 谓道者若从外入即物非道人所以不能
 知道者盖贪色逐声为物所转使吾元始
 之妙所谓不可见不可闻者迷为可见可
 闻转离本始楞严佛问阿难言今汝细观
 从日月宫至七金山云腾鸟飞风动尘起
 远近诸物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
 若见是物汝亦可见吾之见者以同见名
 为见吾则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则自然非物云何非
卷一 第 8a 页 0013-108.png
 汝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
 谁由是观之入之见色唯我独知彼彼自
 知各见其独无同见者如是则我之所见
 彼不能见我之所闻彼不能闻若以同闻
 名为我闻则我不闻时彼应合知彼既不
 知则彼之所闻非我闻也味触觉知义亦
 如是庄周所谓见独者其亦是欤
元始于太妙寂兮寥兮绳绳兮湛然不可名
 凡可以名皆属名数是二非一唯不可名
 然后为道且道之近体莫过于无莫过于
卷一 第 8b 页 0013-109.png
 空然无即与有对空即与实对皆堕名数
 是二非一唯不可名然后为一所谓一者
 是无非无是有非有是空非空是实非实
 以至离无离有离空离实即无即有即空
 即实是离非离是即非即及其至也即离
 俱非名不可得方为妙道寂寥者无也绳
 绳者永也既无矣绳绳然而不可无虽不
 可无然寂寥兮不可有是谓无名
元妙神妙真妙道妙天地虚妙阴阳同妙日
月合妙五行含妙八卦杂妙万物尽妙
卷一 第 9a 页 0013-110.png
 物非道不成真非道不立故元得妙而元
 神得妙而神真得妙而真道得妙而道此
 所谓真非道不立天地得妙而成阴阳得
 妙而分日月得妙而明五行得妙而相剋
 相生八卦得妙而相推相荡万物杂妙而
 以死以生故曰物非道不成
至虚至静吾曰虚静妙始非妙不可得多妙
体吾元始
 至虚极守静万虚之极于有无不虚静之
 极于动无不静若吾曰虚静即有虚静之
卷一 第 9b 页 0013-111.png
 心过有则不得虚过动即不得静妙始非
 妙妙不可得惟体吾元始知有无不虚知
 动无不静是谓元始之道
  第四章六十四言
孰以元元孰以神神孰以真真孰以道道孰
以名名吾强曰妙入吾妙矣
 知元守元元始不元知神守神神始不神
 知真守真真始不真知道守道道始不道
 知知守知即为住著知知无知然后六通
 四在元非元在神非神在真非真在道
卷一 第 10a 页 0013-112.png
 非道有名非名强名曰妙若徼若妙入吾
 妙矣
然后合为元散为神致一为真万变为道升
清降浊布列精魂变化之道穷象极形复归
乎妙
 元始以妙为体故元乃妙之合神乃妙之
 散真乃妙之一道乃妙之变下至于分阴
 分阳降浊升清布列精魂万物以成皆由
 妙出始出于妙极其变化草本昆虫水火
 土木穷象极形皆吾妙也物自顺以生道
卷一 第 10b 页 0013-113.png
 自返而成人能自象形而返之皆能至妙
  第五章九十八言
吾始乎妙万灵不神万法不名万境不生非
不神妙云无照非不名妙法无因非不生妙
境无缘妙妙无对是谓独立
 妙神无灵何以故神无方故妙法无名何
 以故法无法故妙境无有何以故无所缘
 故元始之妙湛寂自照无照照者无法无
 名杂诸起灭因相不生因既不生缘无所
 偶故诸尘象无得而成纯以妙明妙妙无
卷一 第 11a 页 0013-114.png
 对是谓独立
不子不孙同乎无独出入绵绵同乎无门万
物归元不见其元宰
 非子非孙其传无尽故无独出入绵绵不
 知其际故无门虽主万物万物归焉而莫
 见其所以主之者
吾始于妙寂兮寥兮绳绳兮湛然兮廓然兮
吾不知其生故曰长生之道
 有生则有灭唯无生然后为长生元始之
 妙非由生而生故吾不知其生但见寂寥
卷一 第 11b 页 0013-115.png
 兮其静也绳绳兮其长也湛然兮其存也
 廓然兮其广也故命之曰长生之道
   第六章一百六十言
自然非妙妙非自然吾元始于妙其上不皦
恍兮惚其下不昩惚兮恍恍惚混蒙上下同
妙妙恍妙惚非象非物
 自然者可以名道而道非自然何以故自
 然有定体而道无定体若以道为自然则
 道不当降而生物以物为自然则物不当
 变而成道故曰自然非妙妙非自然元始
卷一 第 12a 页 0013-116.png
 之妙居于有无之间恍者明也有也惚者
 灭也无也至妙之极其大不见其皦既出
 而有又寂而无故曰恍兮愡极其小不见
 其昩既居其无又出而有故曰惚兮恍恍
 惚混蒙出入于有无之间与上下皆同于
 妙故曰妙恍妙惚非象非物
吾始元元妙愡妙恍非物非象吾始神神杳
者冥冥非妙非形吾始真真冥冥杳杳非形
非妙吾始道道精中有真自然之道
 元神真三者是妙之分未尽妙体然皆非
卷一 第 12b 页 0013-117.png
 物非象在恍惚杳冥之间至于道则始有
 精始有真非杳非冥非恍非惚然犹未离
 自然也自道而降精散而为形真降而为
 物物生而道之自然又丧矣
道法自然自然真道真者自然之号吾不知
其自然
 自然为真真者自然之道故曰道法自然
 所谓道之自无与物之自然名同义异世
 所谓自然者乃不变之称方其迷乱无智
 执物之有以为自然未能甄明自然本体
卷一 第 13a 页 0013-118.png
 则其自然深可障道圣人闻之此首章所
 以言自然非妙妙非自然盖此意也所谓
 道之自然道降而为物其自不变此道之
 自然者也世所谓自然皆物之自如鹄白
 乌玄世既无知以玄白为鸟鹄之自不知
 鹄之所以白鸟之所以玄又有使之然者
 亦非自也由世以非自为自非然为然故
 圣人讳之虽然圣人达道之权知自然性
 至于论道尚谓吾不知其自然盖谓有知
 之之心则是使之自然非自然矣而况欲
卷一 第 13b 页 0013-119.png
 以世之情解妄想卜度者哉
真法神神法元元法妙妙无法故妙为万法
之宗无法法无元元无神神无真真无道道
无无无无有有吾之至妙入元始之妙
苟有所法则有所未至故真不免法神神
 不免法元元不免法妙至妙而后无法惟
 其无法故为万物之宗如是则无法无元
 无神无真无道无无无有惟体妙者能之
 故释氏传法句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
 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卷一 第 14a 页 0013-120.png
   第七章一百二十言
至妙无间无始无极无尽无际无央无间无
无间无始无无始无极无无极无尽无无尽
无际无无际无央无无央
 无间不见其断也无始不见其先也无极
 不见其上也无尽不见其终也无际不见
 其边也无央不见其广也虽无间断续不
 足以名道故亦无无间虽无始先后不足
 以名道故亦无无始虽无极上下不足以
 名道故亦无无极虽无尽始终不足以名
卷一 第 14b 页 0013-121.png
 道故亦无无尽虽无际边中不足以名道
 故亦无无际虽无央广狭不足以名道故
 亦无无央殚世之言语不足以名道故大
 道无名
吾始无央有无一体吾始无阴混合太微天
地六合巨细一妙妙游巨细孰观其体
 所谓无央者不独空空无际也必有无同
 体虚实共贯然后为无央所谓无际者不
 独极其广大也必混合太微巨细如一然
 后为无际如是则大而天地广而六合巨
卷一 第 15a 页 0013-122.png
 而虚空细而微尘皆为一妙故妙游出入
 天地偃息微尘周行虚空举持六合孰知
 其体孰穷其妙
吾曰无形无声无名吾始妙中妙三无之妙
吾元始至道是谓极乐妙游含容之器与天
地万物为终然极而不尽
 以不形形故无形以不声声故无声以不
 名名故无名妙无次第而入妙有次第故
 有始妙有中妙妙之极为三无之妙是为
 元始至道极乐妙游无所不包无所不含
卷一 第 15b 页 0013-123.png
 与天地万物为终而妙无终故曰极而不
 尽
   第八章四十四言
妙与天地万物为终尽吾无终妙与天地万
物为元始吾无始德游其中天地万物不可
观焉德游至妙兴物还矣
 妙与物为终而妙无终妙与物为始而妙
 无始妙游于物中物不得而知焉故曰德
 游者以物而言也真人体妙而游于物则
 为妙游物得妙而妙在物中为德游物有
卷一 第 16a 页 0013-124.png
 坏而妙无坏故曰与物还矣
   第九章四十二言
妙游无碍元游无知神游无方真游无变道
游无体德游无名物游无间是谓与物同游
出生入死之道尽矣
 妙元神真道此五者道之名而有游于此
 五者方名为道道者吾之本真谓之元始
 之始游于妙为无碍游于元为无知游于
 神为无方游于真为无变游于道为无体
 又降而游于德不可以德名细而游于物
卷一 第 16b 页 0013-125.png
 不可以物间精而与妙同游不可得而见
 粗而与物同游不可得而隐此至人所以
 出生入死而以生死为旦暮之常者此也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