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4c 页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 唐上都大安国寺好直传
释好直。俗姓丁氏。会稽诸暨人也。幼不喜
俗事。酒肉荤茹天然不食因投杭坞山藏师
落发。元和初受具于杭之天竺寺。凡百经律
论疏钞嗜其腴润。一旦芒屩策杖。诣洪州
禅门洞达心要。虚往实归。却于本郡大庆
寺。求益者提训凡二十馀载。为江左名僧。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5a 页 T50-089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5.png)
为诗句辞皆错愕。凡从事廉问护戎于越。
入境籍声实而造其户。不独能诱。亦善与
人交者。大和中游五台。路出京邑。一夕而
去。前护戎郤志荣宋常春二内侍。尤味其道。
孜孜远招。开成初再至京国。二贵人同力唱
和。牵裓虐留致安国寺大方丈以居之。王
畿龙象莫不钦重。无何召入为供奉大德。
非所好也。徇俗受之。然归欤之叹未尝少
弃。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嘱累弟子讫奄然而
寂。春秋五十六。夏三十二。郤宋二家率财权
瘗于[浐-文+(立-一)]水东。人皆悲之。门人鉴诸后归葬
于崇山之南华严寺起塔。会昌四年起居舍
人韦绚为碑纪代焉。
*** 唐天台山禅林寺广脩传(高闲)
释广脩。俗姓留氏。东阳下昆人也。淑质贞亮
早预邃师之门。研穷教迹学者云拥。日诵
法华维摩金光明梵网四分戒本。六时行道
弗休弥年更笃。每一岁行忏法七七日。则
第四随自意三昧也。开成三年日本国僧圆
载来躬请法。台州刺史韦珩。谓讲止观于
郡斋。以会昌三年癸亥岁二月十六日。终于
禅林本寺。俗寿七十三。法腊五十二。迁神于
金地道场。法付门人物外焉。咸通七年门人
良汶发坟火葬。淘收舍利一千馀粒。重塔缄
藏焉。又湖州开元寺释高闲。本乌程人也。髫
年卓跞范露异才。受法已还有邻坚志。苦
学劳形未尝少惰。后入长安于荐福西明
等寺隶习经律。克精讲贯。宣宗重兴佛法。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5b 页 T50-089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5.png)
戒坛。号十望大德。性情节操矗然难屈。老
思归乡。终于本寺。弟子鉴宗敕署无上大
师。亦得闲之笔法。闲常好将霅川白纻书
真草之踪。与人为学法焉。
*** 唐高丽国元表传(全清)
释元表。本三韩人也。天宝中来游华土。仍
往西域瞻礼圣迹。遇心王菩萨指示支提
山灵府。遂负华严经八十卷。寻访霍童礼
天冠菩萨。至支提石室而宅焉。先是此山
不容人居。居之必多霆震猛兽毒虫。不然
鬼魅惑乱于人。曾有未得道僧。辄居一宿
为山神驱斥。明旦止见身投山下数里间。
表赍经栖泊涧饮木食。后不知出处之踪
矣。于时属会昌搜毁。表将经。以华榈木函
盛深藏石室中。殆宣宗大中元年丙寅。保福
慧评禅师素闻往事。躬率信士迎出甘露都
尉院。其纸墨如新缮写。今贮在福州僧寺
焉。又会稽释全清。越人也。耰耘戒地芬然
杜若。于密藏禁咒法也能劾鬼神。时有市
侩王家之妇患邪气。言语狂倒或啼或笑。如
是数岁。召清治之。乃缚草人长尺馀。衣以
五䌽置之于坛。咒禁之良久。妇言乞命。遂
志之曰。顷岁春日于禹祠前相附耳。如师
不见杀即放之远去。清乃取一瓿以鞭驱
刍灵入其中。而呦呦有声。缄器口以六乙
泥朱书符印之瘗于桑林之下。戒家人无
动之。妇人病差。经五载后值刘汉宏与董
昌隔江相持越城陷人。谓此为窖藏掘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5c 页 T50-089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5.png)
人语曰。今得日光矣。时清公已卒也。
*** 唐镇州龙兴寺头陀传
释头陀。本下野磨家之子。然其器度温润若
长者之规。厥父课令其守磨夜深悯驴牛
之困惫。自己代之。放其畜啮草饮水。歇卧
者父母知之为其罢业。儿亦乞出家。遂落
发受具持无嗔怒。唯收拾粪扫物为衣。可
重数斤。卧具三十年未尝更易。苦节之行无
有伦比。真定之民重之。而不受人供施。
号抖擞上人焉。
系曰。粪扫衣者。四圣种之一也。凡修鍊者
必愿成此行。奈何少堪任之。其胜之者。勇
猛堪能之人也。
*** 唐南岳山全玼传
释全玼。本馀杭人也。入径山礼法济大师
求剃染。禀质强渥且耐饥寒。诸所参寻略
得周遍。乃隐衡岳中立草庵木食涧饮。结
软草为衣。伏腊不易。有赠玼诗云。窠居
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法印真。昨日祝融峰
下见。草衣便是雪山身。此太常孙渥旧相南
迁有作。事详南岳高僧传云。
系曰。草衣在南岳炎方壮年。即可未知。衰
老徙居幽朔。耐否。如能则上上根胜士也。
*** 唐越州明心院慧沐传
释慧沐。俗姓祝氏。即世暨阳人也。代为著
姓。沐幼冲之岁家法严明。训授儒经郁成
造秀。将随计吏谒觉智寺契真禅师。即谥
大观者是也。因以微讽。沐由兹开悟。明年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6a 页 T50-089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6.png)
通七载还归故乡。邑宰韦公乃率信心者
造栖真院。四方禅客无远不届。廉使裴延
鲁召沐。因营鉴水坊精舍成还以坊为题
榜。既而居之安而能迁。允明州掾齐肇请
住玉笥峰。未久而卒。寿八十八。腊四十五。
则。乾宁五年七月三日也。
*** 唐幽州南瓦窑亡名传(祝融峰禅者)
释亡名。履行尤峻独居燕城南窑灶间。天祐
中幽蓟不稔道殍相望。因分卫回闻车辙
中呱呱之声。悯而收归。乃饥民所弃女子也。
以求牛乳哺之。当七八岁引于城中。求
色帛以衣之。及笄年也容色艳丽。殆非凡
俗。或讥呵者僧终无渝志。适遇燕帅刘仁
恭从禽逐兔。直入僧居窑内。一卒见女子
侍僧之侧。遂白帅刘往亲见问其故。皆以实
对。刘曰。弟子欲收之可乎。僧曰诺。早验无
吝意自扶上马归府。元真处子也。刘益哀
之。不令伍于下位。仍重其僧谓为果位
中人也。别造精舍以处之刘一旬两往谒
焉。其僧疾没。门人入讣女方独坐闻之。哀恸
而死焉。刘为僧营塔标志矣。又祝融峰禅者
亡名。为人抗直不事威仪。每一举扬善
标宗要。道俗归之若市。尝饮酒遇毒。当时
吐下透落腐衣裂石。体中无恼。每有一蛇
一虎为卫护状。迨终阇维留骨一片。大如
琵琶槽。僧众构火重焚。焚时色同火质。火
尽灰寒色白如雪。岂非得全身分坚固设
利罗乎。至今岳中传其言句。立其浮图号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6b 页 T50-089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6.png)
*** 唐洪州开元寺栖隐传(宝安)
释栖隐。字巨徵。姓徐氏。少而端厉神解天然。
佩觿之岁酷好出尘。父母不可坏其意。削
䰂之后纳法已还。其间服勤于学深入毗尼
壶奥焉。又于风雅之情非彫刻而得成
自天姿。广明中避巢寇入庐山折桂峰。实
嘉遁也。然多于华朝月夕晚照高秋练句成
联。合篇为集。往往酋健浏亮散在人口。身
拥零破麻纳。不识者谓之山叟野人殊无
能者。得归宗禅旨。与同举扬。且无吝法。平
常与贯休处默脩睦为诗道之游。沈颜曹松
张凝陈昌符皆处士也。为唱詶之友。隐为群
士响臻淡然若水。后寇盗稍平。入荆楚
登祝融踪迹啸傲。光化三年游番禺。受知
于太尉徐彦若。同光二年于洪井钜鹿魏仲
甫邂逅。以文道相善。后唐天成中卒。诗弟
子应之携隐之诗计百许首。投仲甫为集
序。今所行者号桂峰集是也。次嘉禾灵光
寺释宝安。俗姓夏。姑苏常熟人也。风神爽拔
性行淑均。壮年家务所婴。誓思脱屣。及进
具之后。专习定门洞达真诀。而不衣丝缕
惟专分卫。寝则刍靺。安昔游五台嗟南人
之不识。遂率道俗同模筑五台之制于灵
光寺。今且存焉。事毕无疾而终。受生一百有
十八岁。法腊七十八。由身不坏。门徒布漆
之别院供养。至会昌毁寺遂焚之。
*** 唐河东悬瓮寺金和尚传
释金和尚者。姓王氏。西河平遥人也。所生之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6c 页 T50-089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6.png)
与平人不类。于嵩岩山出家。其后身裁一
丈腰阔一围。言事多奇差。终后如在。乡人
供祭之乞愿。皆遂人意。西河至稽胡皆郑
重焉。
*** 梁四明山无作传
释无作。字不用。姓司马氏。姑苏人也。父陈宛
丘县尉。母戴氏。始妊时梦异沙门称姓徐
住持流水寺欲寄此安居。言讫跏趺而坐。
其父同夜梦于盘中书一字甚称心。自言
可以进上天子。至明各说所梦。母曰。意其
腹中必沙门也。矢之曰。如生儿放于流水
寺出家。及生果岐嶷可爱。且恶荤膻之气。
年迨四岁母自教诵习。利金易砺记忆无
遗。厥父欲其应童子举业。渐见风范和润。
且恒有出尘之意。俄尔父偷窥姚氏之女且
美容仪。酷欲取之。母切忌之。因曰或舍是
子出家宽汝所取。父乃许之。送入流水寺
中。才及月馀姚民仳离。时谓此女是善知
识。为作之出家增上缘矣。年二十受具足
法。相次讲通删补律钞。法华上生等经百法
论。一性五性宗教励精寻究。孔老书篇无不
猎涉。后参其玄学于雪峰存禅师。深入堂
奥。至庐陵三顾山。檀越造云亭院。豫章创
南平院请作住持。皆拂衣而去。前进士唐
禀。作藏经碑。述作公避请之由。居洪井十
载。且未识洪师钟氏之面。乃游会稽四明。
因有终焉之志。吴越武肃王钱氏。仰重召略
出四明。因便归山。盖谢病也。有诗杼意呈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7a 页 T50-089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7.png)
关。衔恩虽入国。辞病却归山。时奉化乐安
孙合退居啸傲不交缁伍。唯接作交谈终
日。进士杨弇亦慕为林下之游。以梁开平
中卒于四明。春秋五十六。初作善草隶笔
迹酋健。人多摹写成法。述诸色礼忏文数十
本。注道安六时礼佛文一卷并诗歌。并行
于代。作不入尼寺不谒公门。不修名刺
不趋时利。自号逍遥子焉。
*** 梁成都府东禅院贯休传(处默昙域)
释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金华兰溪登高人
也。七岁父母雅爱之。投本县和安寺圆贞禅
师。出家为童侍。日诵法华经一千字。耳所
暂闻不忘于心。与处默同削染。邻院而居。
每隔篱论诗互吟寻偶对。僧有见之皆惊
异焉。受具之后诗名耸动于时。乃往豫章
传法华经起信论。皆精奥义讲训且勤。本
郡太守王慥弥相笃重。次太守蒋瑰开洗忏
戒坛。命休为监坛焉。乾宁初赍志谒吴越
武肃王钱氏。因献诗五章。章八句。甚惬旨
遗赠亦丰。王立去伪功。朝廷旌为功臣。乃
别树堂立碑记同力平越将校姓名。遂刊
休诗于碑阴。见重如此。休善小笔得六法。
长于水墨形似之状可观。受众安桥强氏
药肆请。出罗汉一堂云。每画一尊必祈梦
得应真貌。方成之。与常体不同。自此游
黟歙与唐安寺兰阇梨道合。后思登南
岳。北谒荆帅成汭。初甚礼焉。于龙兴寺安
置。时内翰吴融谪官相遇。往来论道论诗。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7b 页 T50-089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7.png)
于荆帅。黜休于功安。郁悒中题砚子曰。入
匣始身安。弟子劝师入蜀。时王氏将图僣
伪。邀四方贤士。得休甚喜。盛被礼遇赐赉
隆洽。署号禅月大师。蜀主常呼为得得来和
尚。时韦蔼举其美号所长者。歌吟讽刺微隐
存于教化。体调不下二李白贺也。至梁乾
化二年终于所居。春秋八十一。蜀主惨怛一
皆官葬。塔号白莲。于城都北门外升迁为
浮图。乃伪蜀乾德中。即梁乾化三年癸酉岁
也。休能草圣出。弟子昙域。癸酉年集师文
集。首安吴内翰序。域为后序。韦庄尝赠诗
曰。岂是为穷常见隔。只应嫌酒不相过。又
广成先生杜光庭相善。比乡人也。休书迹好
事者。传号曰姜体是也。尝睹休真相肥而
矬。蜀宰相王锴作赞。昙域戒学精微。篆文雄
健。重集许慎说文。见行于蜀。有诗集。亚师
之体也。
*** 梁庐山双溪院国道者传
释国道者。未知何许人也。器凝淳粹行敦
高迈。块然独处翩翩在形器之上矣。参学
收广欲歇孤征。爱庐山秀异。誓隐沦以求
其志。考筑草舍灌园植蔬。任山中居人
揃取。或问其故。答曰。贫道无心而种无心而
舍也。验此见知实达道之上流矣。修睦僧正
恒倾意奉重。诗赠国公云。入门空寂寂。真
个出家儿。有行鬼不见。无心人谓痴。后终
于院。葬于双溪山原。有小浮图焉。今以国
字呼之。为名邪姓邪。未得详焉。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7c 页 T50-089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7.png)
*** 梁泉州智宣传
释智宣。泉州人也。壮岁慕法。学义净之为
人也。轻生誓死欲游西域礼佛八塔。并
求此方未流经法。以唐季结侣渡流沙。所
至国土怀古寻师好奇徇异。聚梵夹求
舍利。开平元年五月中达今东京。进辟支佛
骨。并梵书多罗叶夹经律。宣壮岁而往还已
衰耄矣。梁太祖新革唐命。闻宣回大悦宣
赐分物。请译将归夹叶。于时干戈不遑此
务也。
*** 梁江陵府龙兴寺齐己传
释齐己。姓胡。益阳人也。秉节高亮气貌劣陋。
幼而捐俗于大沩山寺。聪敏逸伦纳圆品
法。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气调清淡。有禅
客自德山来述其理趣。己不觉神游寥廓
之场。乃躬往礼讯。既发解悟都亡眹迹矣。
如是药山鹿门护国。凡百禅林孰不参请。
视其名利悉若浮云矣。于石霜法会请知
僧务。梁革唐命天下纷纭。于时高季昌禀
梁帝之命攻逐雷满。出渚宫已便为荆州
留后。寻正受节度。迨乎均帝失御河东庄
宗自魏府入洛。高氏遂割据一方。搜聚四
远名节之士。得齐之义丰南岳之己。以为筑
金之始验也。龙德元年辛巳中。礼己于龙兴
寺。净院安置给其月俸。命作僧正。非所好
也。其如闲辰静夜多事篇章。乃作渚宫莫
问篇十五章。以见意。且侚高之命耳。己颈
有瘤赘时号诗囊。栖约自安破纳拥身。枲
麻缠膝。爱乐山水懒谒王侯。至有未曾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8a 页 T50-089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8.png)
谷诗相酬唱。卒有白莲集行于世。自号衡
岳沙门焉。
*** 后唐灵州广福寺无迹传
释无迹。姓史氏。朔方人也。当宣宗御宇佛法
中兴。大中九年年正十三决志舍家。投白
草院法空大师为弟子。操执密缜拂攘嚣
尘。咸通三年用宾于京室。得戒度于西明
寺矣。凡于百艺悉愿游焉。慕定林威能画
戴安道能琴。我则讲贯之馀兼而综习。先是
唐恒夫尝作镇朔方。后于辇下相遇。以家
僧之礼待焉。盖知言行相高复能唱导。闻恒
夫白两街功德使。请隶西明寺。旋属懿
宗皇帝于凤翔法门寺迎真身。右宣副使
张思广。奏迹充乎赞导。悦怿上心宣赉稠
厚。光启中传授佛顶炽盛光降诸星宿吉祥
道场法归本府。府帅韩公闻其堪消分野
之灾。乃于鞠场。结坛修饰。而多感应。景福
中太尉韩公创修广福寺。奏迹住持。皆以
律范绳之。塞垣閒求戒者必请为力生焉。
梁乾化丙子岁中书令韩公洙。奏署师号曰
鸿远欤。后唐同光三年乙酉岁四月一日坐
终于丈室。筋骨如生风神若在。蕃汉之人
观礼称叹曰。昔至德中当府龙兴寺有高士
辩才坐亡。遂漆布之。乾宁元年府帅举奏。
敕谥曰能觉。今迹师可不异时而同事哉。
中书令韩公命工布漆焉。庄宗朝军府从事
薛昭纪为碑颂德云。
*** 后唐明州国宁寺𧦬光传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8b 页 T50-089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8.png)
释𧦬光。字登封。姓吴氏。永嘉人也。唐史官左
庶子兢之裔孙也。幼舍家于陶山寺剃度。
居必介然不与常人交杂。好自标遇慢易
缁流。多作古调诗。苦僻寡味。得句时有得
色。长于草隶。闻陆希声谪宦于豫章。光往
谒之。陆恬静而傲气居于舟中。凡多回投
刺且不之许接。一日设方计干谒。与语数
四。苦祈其草法。而授其五指拨镫诀。光书
体当见酋健。转腕回笔非常所知。乃西上
昭宗诏对御榻前书。赐紫方袍。后谒华帅
韩建。荐号曰广利。自华下归故乡。谒武肃
王钱氏。以客礼延之。而性畔岸弗惬王情。
乃归甬东终焉。有文集知音者所贵。出笔
法弟子从瑰。温州僧正智琮。皆得墨诀。有
朝贤赠歌诗。吴内翰融罗江东隐等五十家
仅成一集。时四明太守仰诠素重光高蹈。躬
为丧主理命令葬。后三年准西域焚之发
棺俨若生相。髭发爪皆长。茶毗收舍利起
小塔焉。则后唐长兴中也。
*** 晋宣州自新传
释自新。姓孙氏。临淄人也。濯戒寻师曾无
懈废。闻膺禅师化被钟陵。往参问焉。从云
居长往。回锡尝隐广德山中。属两浙文穆
王钱氏率吏士躬征苑陵入山寺。群僧皆
窜。唯新晏如。问曰。何不避乎。对曰。东西俱
是贼。令老僧去何处逃避。王惊其讦直。回
戈遣归。见武肃王问之言无所屈加之高
行。造应瑞院居之。假号曰广现大师。初新
尝入宣城山釆药。穿洞深去。始则闇昧。寻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8c 页 T50-089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8.png)
泛。然隈一大松枝下有草庵。一僧雪眉拥
纳坐禅。旁有一磬火器。新击磬遂开目。惊
曰。嘻师何缘至此。乃陈行止。揖坐取石。敲
火煎茗。香味可爱。日将夕矣僧让庵令新
宿。顾其僧上松巅大巢内闻念法华经。声
甚清亮。逡巡又咄骂云。此群畜生毛类何苦
生人恐怖。速归林薄不宜辄出。叱去。新
窥之乃虎豹弭耳而去。明日谓其僧曰。愿
在此侍巾屦。僧曰。自居此地百见草枯。
四绝人烟非师栖息处。又问。莫饥否。相引
溪畔有稻百馀穗。收谷手挪三匊黄梁。挑
野蔬和煮与食。后遣回去。送至洞口曰。
相遇非偶然也。所食茶与菜糜师平生不
乏食矣。遂遵路回本院。已月馀日。命同
好再往寻之失洞踪迹。后在浙中充宝塔
寺主。以天福中卒于住寺。年八十馀。今影
在冷水湾前小院存焉。
*** 汉杭州耳相院行脩传
释行脩。俗姓陈。泉州人也。少投北岩院出
家。小心受课诵念克勤。十三削发。往长
乐府戒坛受上品律仪。年始十八参雪峰山
存禅师。随众请问。未知诠旨。辞存师言
入浙去。存曰。与汝理定容仪。令彼二人
睹相发心。遂指其耳曰。轮郭幸长垂珰犹
短。吾为汝伸之。双手平曳登即及肩。如是
者三。自此长垂见者举目。后唐天成二年丁
亥岁入浙中。倾城瞻望檀施纷纷。遂构室
于西关高峰。为其宴息。后郁成大院。脩别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9a 页 T50-089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9.png)
其耳交结于颐下。杭人号长耳和尚。以乾
祐三年庚戌岁十一月示疾。动用如平时。
以三月中夜坐终。檀越弟子以漆布。今亦存
焉后寄梦睦州刺史陈荣曰。吾坐下未完。
检之元不漆布。重加工焉。
*** 宋宜阳柏阁小宗渊传
释宗渊。姓宫氏。高密人也。幼通经籍察慧
若神。忽愿出家于东莱北禅院。后参学江
表岳中祖师胜友。资神润己往造实归。僻
好吟诗于荆楚间。尝师学于齐己之体。自
言缘情在品物流形之外。览天下山川且
曰。步仞之丘巨兽无以隐其躯。爱宜阳
柏阁山居之以求其志。其孤洁耿介凡俗
不可造次而见。日别持观音支品。盖曾有
善相人。言渊促龄。勉令受持普门品也。
至太平兴国五年十月。预言终期。令水土
作坐如鹿顶形。连促木工。明日斋时要用。
至是果坐终焉。乡人无远近皆来焚香
设拜。当年迁小塔于宝云寺之山原。年八十
三。有洛西集著挽辞五十首。一云。举世
应无百岁人。百年终作冢中尘。余今八十
有三也。自作哀歌送此身。纸衣一袭葬焉。
后开发神色宛然。弟子淡然奉明葬之于岩
穴之中矣。
论曰。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万物。絪缊而
出。鼓动而萌。由庶类以蚩蚩禀自然而历
历。自然者道。道惟本心。心无不通。通物之
理之谓道也。道其不一。蕃息流形。若究天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9b 页 T50-089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9.png)
变以变。求占则生象不一欤。至如鸟兽交
气草木构精。或用其牡而疏其雄。或同
乎根。而异乎实。鳄飞似鸟橘移成枳。交玃
为伧羽嘉生凤。若此之伦物类糅错之所
致也。杂之时大矣哉。事有重貤物有纷纶。
乃彰杂名非一。名而统尽。故曰。义虽博则
知可以一名举也。昔梁传中立篇第十曰
唱导也。盖取诸经中此诸菩萨皆唱导之首
之义也。唱者固必有和乎。导者固必有达
者。终南释氏观览此题。得在乎歌赞表宣。
失在乎兼才别德也。譬若别均天分重赋
全才虎双翼而飞鹰四足而击也。于是建
立杂篇包藏众德。何止声表无所不容。或
曰。续传改作名题自何稽古。通曰。象班孟
坚加九流中杂流也。如其立教。如其为
人。匪独阴阳不专刑律。或兼名墨或涉
纵横。则可目之为杂家流也。汉书有变拾
太史公之遗。澄照建题正梁慧皎之僻。或
曰。胡不闻杨子云疾其杂乎。通曰。彼恶夫
淮南太史公不宗孔而无纯德耳。此则应
杂而杂断无杂咎欤。今作传者若游夏焉。
观其起隐终哀。何敢措一辞也。或曰。何忽
变唱导成声德耶。通曰。声之用大矣哉。良
以诸佛刹土偏用一尘以为警悟。唯忍土最
尚音声。行为佛事。及观音说圆通。世尊称
赞者为被闻熏。故若毗目仙人香积世界。
乐不乐爰居之耳。圜不入方凿之穿。是以
影胜大王止前驱之象马。钵囊释子动合会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899c 页 T50-089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99.png)
呗声而欢喜。乃可谓宫商佛法。金石天音。
哀而不伤。乐而不佚。引之入慈悲之域。劝
之离系缚之场。脱或执受不精。器能无取
乃不可谓为声德也。于今搜有邻之德。
聚兼讲之才。三人之师于斯见矣。四战之国
孰敢攻乎。得非备五彩而服章。舍八风
而成乐。则有登天竺而作猿梵。动塔铃。
而贯虹霓。副天请而都讲随。占地理而
宰臣应。观音摩其发顶。弥勒诉其雷神。始
化倭民坐亡举指。见慈颜而不怒。作诗
式以安禅。巨蟒不惊。山魔慑伏。临神鉴而
悬知澄汰。礼天冠而誓隐灵踪。破瓮飞乌
劳身代畜。衡山衣草禹寺明心。养童女
以身全。遇毒流而命在。德符禅月躯涉碛
沙。或辩之利通。或声之流靡。猗嗟硕德于烁
群公若诸根之互能。同五事之俱举。故强名
为杂也。薝卜接栴檀之树。数倍馨香。鹰鹯
育金翅之巢。千重猛鸷。咨尔同道听乎直
言。为僧不应于十科。事佛徒消于百载。如
能以高为本以德为枝以修为华萼以證
为子实。然后婆娑挺盖郁密成阴。周覆三
千大千。号之曰大菩提树也欤。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终
* 后序
前代诸家或云僧传僧史记录。乃题号不一。
亦声迹有殊。至梁沙门慧皎。云高僧传盖
取高而不名者也。则开其德业。文为十科。
见于传内。厥后有唐续高僧传。仿仰梁之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 第 900a 页 T50-090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900.png)
作也。清风载扬盛业不坠。赞宁自至道二
年奉睿恩。掌洛京教门事。事简心旷之日。
遂得法照等行状。撰已易前来之阙如。寻因
治定其本。虽大义无相乖有不可者以修
之。先者所谓加我数年。于僧传则可矣已。
斯幸复治之。岂敢以桑榆之年为辞耶。时
方彻简。咸平初承诏入职东京右街僧录。寻
迁左街。乃一日顾其本未及缮写。命弟子
辈缄诸箧笥。俾将来君子知我者以僧传。
罪我者亦以僧传故于卷后而书之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