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88c 页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 南宋钱塘灵隐寺智一传
释智一者。不详何许人也。居灵隐寺之半
峰。精守戒范而善长啸。啸终乃牵曳其声。
杳入云际。如吹笳叶若揭游丝。徐举徐扬
载哀载咽。飕飗凄切听者悲凉。谓之哀松之
梵。颇生物善。或在像前赞咏流靡。于灵山
涧边养一白猿。有时蓦山踰涧久而不还。
一乃吮吻张喉作梵呼之则猿至矣。时人
谓之白猿梵。召一公为猿父。犹狙公也。
其后涧边群狙聚焉。每至众僧斋讫。敛生
饭送猿台所。后令山童呼三二声。则群猿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89a 页 T50-0889.png
竞至。洎乎唐武宗废教。伊寺毁除焉。鞠为
茂草之墟饭猿于台。事皆堙灭一师不详
所终。
*** 元魏洛阳慧凝传
释慧凝。未知何许人也。栖止洛邑而无异
艺。正修练心戒耳尝得疾暴终七日而苏起
说冥间报应。及见区分更无毫发之差。所
睹者五沙门。一是宝明寺智圣。以坐禅苦
行得升天堂。次一是般若寺道品。以诵涅
槃经四十卷同前智圣次是融觉寺昙谟最。
称讲涅槃华严经领徒千数。琰摩王曰。讲
经者心怀彼我以骄𣣋物。比丘中第一粗
行。今唯试坐禅诵经最曰。贫道立身已来唯
好讲导不能禅诵。王曰。付司。即有青衣
数辈。拥送最向西北门。屋舍皆黑。似非好
处。次是禅林寺道恒。唱云。教导劝诱四辈
檀越造一切经人中像十躯。王曰。沙门之体
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世事不
务喧繁。虽造经像止欲得他财物。既得
财物贪心即起。既长贪行三毒炽然具足
烦恼。与最同入黑门。第五是灵觉寺宝明。
自称未出家时。尝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
即弃官入道。虽不禅诵礼拜不阙。王曰。
卿作刺史之日。曲理枉法劫夺民财。假作
此寺非卿之力。何劳说此。亦付青衣送
入黑门矣。凝由此省悟。最先见王属吏检
寻名籍误追摄耳。时胡太后闻之。遭黄门
侍郎徐纥依凝之说。散访验寺额并僧名。有
无奏报。云城东有宝明寺。城内有般若寺。
茂草之墟饭猿于台。事皆堙灭一师不详
所终。
*** 元魏洛阳慧凝传
释慧凝。未知何许人也。栖止洛邑而无异
艺。正修练心戒耳尝得疾暴终七日而苏起
说冥间报应。及见区分更无毫发之差。所
睹者五沙门。一是宝明寺智圣。以坐禅苦
行得升天堂。次一是般若寺道品。以诵涅
槃经四十卷同前智圣次是融觉寺昙谟最。
称讲涅槃华严经领徒千数。琰摩王曰。讲
经者心怀彼我以骄𣣋物。比丘中第一粗
行。今唯试坐禅诵经最曰。贫道立身已来唯
好讲导不能禅诵。王曰。付司。即有青衣
数辈。拥送最向西北门。屋舍皆黑。似非好
处。次是禅林寺道恒。唱云。教导劝诱四辈
檀越造一切经人中像十躯。王曰。沙门之体
必须摄心守道志在禅诵不干世事不
务喧繁。虽造经像止欲得他财物。既得
财物贪心即起。既长贪行三毒炽然具足
烦恼。与最同入黑门。第五是灵觉寺宝明。
自称未出家时。尝作陇西太守造灵觉寺。
即弃官入道。虽不禅诵礼拜不阙。王曰。
卿作刺史之日。曲理枉法劫夺民财。假作
此寺非卿之力。何劳说此。亦付青衣送
入黑门矣。凝由此省悟。最先见王属吏检
寻名籍误追摄耳。时胡太后闻之。遭黄门
侍郎徐纥依凝之说。散访验寺额并僧名。有
无奏报。云城东有宝明寺。城内有般若寺。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89b 页 T50-0889.png
城西有融觉禅林灵觉三寺。并智圣道品昙
谟最道弘宝明等。皆实有之。太后称叹久之。
诏请坐禅诵经者一百僧。常在内殿供养
焉。续有诏不听比丘持经像左街路乞
索。如私有财物造经像者任意。凝入白鹿
山隐居修道。自此京邑城下比丘多修禅
观诵持大部经法焉。
系曰。昙谟最坐讲法而人我因入黑门中。
若禅诵者人我随增。知亦不免。最与道士姜
斌争论护法之功。可补前过。无谓传法之
人皆堕负处。胡后偏见不亡。吁哉。
*** 唐成都府法聚寺员相传
释员相。蜀人也。七岁出家。博综内外善属
文。时号奇童。内修律范人无间然。龙朔元
年有疾而终于此寺。将启手足。房内长虹
若练而飞上天。寺塔铃索无风自鸣。其大
门屋壁画剥落。每夜有鼓角声。经百馀日
方息。从此鸟雀不栖其屋咸亨四年甘露
降于讲堂前棕榈树焉。相终弟子收文集三
十馀卷。寺中石像碑相作辞龚灵旷同撰是
欤。
*** 唐越州妙喜寺僧达传
释僧达。姓王氏。会稽人也。稚齿英奇不参
戏弄。于龟山妙喜道场出俗。其寺南梁初
建。后乐游方见黄梅忍禅师。若枯苗得雨。
随顺修禅罔有休懈遇印宗禅师重磨心
鉴光州见道岸律师。更励律仪。四众依归
如水宗海。开元七年示疾而终。春秋八十
二云。
谟最道弘宝明等。皆实有之。太后称叹久之。
诏请坐禅诵经者一百僧。常在内殿供养
焉。续有诏不听比丘持经像左街路乞
索。如私有财物造经像者任意。凝入白鹿
山隐居修道。自此京邑城下比丘多修禅
观诵持大部经法焉。
系曰。昙谟最坐讲法而人我因入黑门中。
若禅诵者人我随增。知亦不免。最与道士姜
斌争论护法之功。可补前过。无谓传法之
人皆堕负处。胡后偏见不亡。吁哉。
*** 唐成都府法聚寺员相传
释员相。蜀人也。七岁出家。博综内外善属
文。时号奇童。内修律范人无间然。龙朔元
年有疾而终于此寺。将启手足。房内长虹
若练而飞上天。寺塔铃索无风自鸣。其大
门屋壁画剥落。每夜有鼓角声。经百馀日
方息。从此鸟雀不栖其屋咸亨四年甘露
降于讲堂前棕榈树焉。相终弟子收文集三
十馀卷。寺中石像碑相作辞龚灵旷同撰是
欤。
*** 唐越州妙喜寺僧达传
释僧达。姓王氏。会稽人也。稚齿英奇不参
戏弄。于龟山妙喜道场出俗。其寺南梁初
建。后乐游方见黄梅忍禅师。若枯苗得雨。
随顺修禅罔有休懈遇印宗禅师重磨心
鉴光州见道岸律师。更励律仪。四众依归
如水宗海。开元七年示疾而终。春秋八十
二云。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89c 页 T50-0889.png
*** 唐京兆神鼎传
释神鼎者。不详何许人也。狂狷而纯直发
垂眉际。每持一斗巡长安市中。乞丐得食
就而食之。人或施粗帛币布锦绮罗縠。并
缀联衣上而著且无选择。尝入寺中见利
贞法师讲。于座前倾听少时。而问贞曰。万
物定已否。贞曰定。鼎曰。阇梨若言定何因高
岸为谷深谷为陵。有死即生有生即死。万
物相纠六道轮回何得定耶。贞曰万物不
定。鼎曰。若不定何不指天为地呼地为
天。召星为月命月为星。何得不定耶。贞
无以应之。时众惊其辩发如流贞公奥学
被挫其锋。颇形惭色。张文成见之叹嗟。谓
之曰。观法师迅辩即是菩萨行位人也。鼎
曰。菩萨得之不喜失之不怨。挞之不怒辱
之不瞋。鼎今乞得即喜不得即怨挞之即
怒辱之即瞋。由此观之去菩萨远矣。时药
错愕合掌而散焉。
系曰。答人之问迟巧不如拙速。今传家隔
几百年辄伸詶对。通曰。谷变陵迁生来死
往。万类相纠五道轮回。正是不迁之法可非
定耶经云。世间相常住是也。又言。天地星月
各据其伦终归磨灭。可非不定耶。经云。
劫火洞然大千俱坏是也。今不坏世间相而
谈实相。可非定不定耶。虽定不定俱解脱
相欤。又言有喜怒非菩萨者。菩萨虽喜
怒非喜怒。非菩萨而谁也。今聊雪利贞之
郁悒欤。
*** 唐京兆泓师传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0a 页 T50-0890.png
释泓师者。齐安人也。神龙中来游京辇。简傲
自持而罕言语。语则瑰怪。颇善地理之学
占择茔兆。郭景淳一行之亚焉。而出入于郧
公韦安石之门。与韦既密。一日谓之曰。贫
道于凤楼原见一段地。约二十亩。有龙起
伏之形势。有藏此者。必累世居台鼎。韦曰。
老夫有别墅在城南。候闲隙陪国师访
地。问其价几何。同游林泉。又资高兴。异日
韦寻前约方命驾次。韦公夫人曰。令公为
天子大臣。国师通阴阳术数。奈何潜游郭
外而营生藏。非所宜也。遂止。韦曰。舍弟滔
有中殇男未葬。便示此地。泓曰。如贤弟得
此地不得他将相。止列卿而已。滔买葬中
殇。后为太常卿礼仪使而卒。泓每行视山
原。即为图状。尝自洛东言于张说曰。缺门
道左有好山冈丞相可用之。说曰。已位极
人臣吉孰过此。泓曰。无人胜此。遂咨源监
察乾曜曰。先人有遗旨矣。后曜请假东洛。
迁奉而回。已经年矣。泓再经缺门。其地已
成茔兆。问居人曰。源氏之松柏也。泓曰。冥
数合归源氏。坐可待其变化。不数年曜果
登庸焉。泓曾诫燕公曰。宅勿于西北隅取
土。后成坑三二处为穴。泓惊谓燕公曰。祸
事令公富贵一身耳。更二十年祸及贤郎
耳。及均垍受禄山伪官。肃宗复京以减死
论。太上皇苦执令处斩。皆符泓言。然中
睿朝。皆崇重泓号国师。占相之言未尝差
谬。
*** 唐洛阳罔极寺慧日传(真法师)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0b 页 T50-0890.png
释慧日。俗姓辛氏。东莱人也。中宗朝得度。及
登具足后遇义净三藏造一乘之极。躬诣
竺乾。心恒羡慕。日遂誓游西域。始者泛舶
渡海自经三载。东南海中诸国昆崙佛誓师
子洲等。经过略遍乃达天竺。礼谒圣迹。寻
求梵本。访善知识一十三年。咨禀法训思
欲利人。振锡还乡独影孤征。雪岭胡乡又
涉四载。既经多苦深厌阎浮。何国何方有
乐无苦。何法何行能速见佛。遍问天竺三
藏。学者所说皆赞净土。复合金口。其于速
疾是一生路。尽此报身必得往生极乐世
界。亲得奉事阿弥陀佛。闻已顶受。渐至北
印度健驮罗国。王城东北有一大山。山有观
音像。有志诚祈请多得现身。日遂七日叩
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且未央。观
音空中现紫金色相。长一丈馀。坐宝莲华。
垂右手摩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西
方净土极乐世界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
回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
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说已忽灭。日
断食既困。闻此强壮。及登岭东归。计行七
十馀国。总一十八年。开元七年方达长安。
进帝佛真容梵夹等开悟帝心。赐号曰慈
慜三藏。生常勤修净土之业。著往生净土
集行于世。其道与善导少康异时同化也。
又以僧徒多迷五辛中兴渠。兴渠人多说不
同。或云芸薹胡荽或云阿魏。唯净土集中别
行书出云。五辛此土唯有四。一蒜二韭三葱
四薤。阙于兴渠。梵语稍讹。正云形具馀国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0c 页 T50-0890.png
不见。回至于阗方得见也。根粗如细蔓菁
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国人种取根食也于
时冬天到彼不见枝叶。薹荽非五辛。所食
无罪。日亲见为验欤。以天宝七年卒于
住寺。报龄六十九。葬于白鹿原成小塔焉。
馀姚休光寺释真法师。金华人也。俗姓王氏。
真𩭤丱辞家童蒙悟道。发大精进坚持戒
地。一门之中数人缁服。真学习师古义成先
圣。八部经理宛在掌中。三乘法源尽于度
内。天宝六年太守秦公长史狄公知其行高。
遂以名荐主休光寺焉。二公常相谓曰。真
公通深妙法玄无上义问一得三言发响
应。昔利涉辩博僧会智周。与之齐驱。未可
同日。以其八年终于寺。本县令王璲述
德刊铭。洪元慎书焉。
*** 唐越州大禹寺神迥传
释神迥。未详何许人也。幼入法流齐庄自
任。节高行峭不恶而严。晚年慕称心寺大义
律师。同习三观于天台宗。得旨于左溪禅
师。即宝应年中也。加以辞笔宏赡华藻纷
纭。为朗师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冠绝于
时为世所贵。不详厥终焉。
*** 唐京兆镇国寺纯陀传
释纯陀者。本西域人也。梵名无由。翻就华
言也。从游京邑人所钦重。上元中便云东
渡。人见之颜容若童稚之色。言已年六百岁
矣。或谓为八十岁人也。言谈气壮举动不
衰。代宗皇帝闻之诏入。礼遇极礼俾求留
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静。今为尘境汨之。何
根而白。其臭如蒜。彼国人种取根食也于
时冬天到彼不见枝叶。薹荽非五辛。所食
无罪。日亲见为验欤。以天宝七年卒于
住寺。报龄六十九。葬于白鹿原成小塔焉。
馀姚休光寺释真法师。金华人也。俗姓王氏。
真𩭤丱辞家童蒙悟道。发大精进坚持戒
地。一门之中数人缁服。真学习师古义成先
圣。八部经理宛在掌中。三乘法源尽于度
内。天宝六年太守秦公长史狄公知其行高。
遂以名荐主休光寺焉。二公常相谓曰。真
公通深妙法玄无上义问一得三言发响
应。昔利涉辩博僧会智周。与之齐驱。未可
同日。以其八年终于寺。本县令王璲述
德刊铭。洪元慎书焉。
*** 唐越州大禹寺神迥传
释神迥。未详何许人也。幼入法流齐庄自
任。节高行峭不恶而严。晚年慕称心寺大义
律师。同习三观于天台宗。得旨于左溪禅
师。即宝应年中也。加以辞笔宏赡华藻纷
纭。为朗师真影赞法华经文句序。冠绝于
时为世所贵。不详厥终焉。
*** 唐京兆镇国寺纯陀传
释纯陀者。本西域人也。梵名无由。翻就华
言也。从游京邑人所钦重。上元中便云东
渡。人见之颜容若童稚之色。言已年六百岁
矣。或谓为八十岁人也。言谈气壮举动不
衰。代宗皇帝闻之诏入。礼遇极礼俾求留
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静。今为尘境汨之。何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1a 页 T50-0891.png
从冥寂乎。若离简静外欲望留年如登木
釆芙蕖。其可得乎。陛下欲长年。由简洁
安神。神安则寿永。寡欲则身安。术斯已往
贫道所不知也。帝由是笃重之。以永泰三
年预知必逝。遣弟子赍衣钵进上。帝赐弟
子紫衣。陀终于镇国寺焉。
*** 唐天台山国清寺道邃传
释道邃。不知何许人也。幽识远晤执志有
恒。悬解真宗不由邪术。末传隋智者教
道素得玄微。荆溪之门沓难窥望。大历中
湛然师委付止观辅行记。得以敷扬。若神
骥之可以致远也。于时同门元浩迥知畏服
不能争长矣。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
最澄者。亦东夷卉服中刚决明敏僧也。泛溟
涬达江东。慕天台之法门。求顗师之禅决。
属邃讲训委曲指教。澄得旨矣。乃尽缮写
一行教法东归。虑其或问从何而闻得谁
所印俾防疑误。乃造邦伯作援證焉。时
台州刺史陆淳判云。最澄阇梨形虽异域性
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玄解。远传天台教
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涂
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犹虑他方学
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任为凭
云澄泛海到国。赍教法指一山为天台。
号一寺为国清。风行电照斯教大行。倭僧
遥尊邃为祖师。后终于住寺焉。
*** 唐怀安郡西隐山进平传
释进平。姓吴氏京兆人也。早出家于永安山
明福院。风表端雅。诸经大论皆所研寻。销文
釆芙蕖。其可得乎。陛下欲长年。由简洁
安神。神安则寿永。寡欲则身安。术斯已往
贫道所不知也。帝由是笃重之。以永泰三
年预知必逝。遣弟子赍衣钵进上。帝赐弟
子紫衣。陀终于镇国寺焉。
*** 唐天台山国清寺道邃传
释道邃。不知何许人也。幽识远晤执志有
恒。悬解真宗不由邪术。末传隋智者教
道素得玄微。荆溪之门沓难窥望。大历中
湛然师委付止观辅行记。得以敷扬。若神
骥之可以致远也。于时同门元浩迥知畏服
不能争长矣。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
最澄者。亦东夷卉服中刚决明敏僧也。泛溟
涬达江东。慕天台之法门。求顗师之禅决。
属邃讲训委曲指教。澄得旨矣。乃尽缮写
一行教法东归。虑其或问从何而闻得谁
所印俾防疑误。乃造邦伯作援證焉。时
台州刺史陆淳判云。最澄阇梨形虽异域性
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玄解。远传天台教
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涂
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犹虑他方学
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任为凭
云澄泛海到国。赍教法指一山为天台。
号一寺为国清。风行电照斯教大行。倭僧
遥尊邃为祖师。后终于住寺焉。
*** 唐怀安郡西隐山进平传
释进平。姓吴氏京兆人也。早出家于永安山
明福院。风表端雅。诸经大论皆所研寻。销文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1b 页 T50-0891.png
鍊注令人乐闻。末思禅观。于洛下遇荷泽
会师了悟。且曰甚矣不自外知者所知难
乎哉。后至唐州遂居西隐山。刺史郑文简
请入城阐扬宗旨。示灭年八十一。大历十四
年三月入塔。
*** 唐宁州南山二圣院道隐传
释道隐。姓王氏。彭原人也。风宇高峙情性宏
淡。少脱尘劳誓从冲漠。既循师范因愿游
方。得荷泽师顿明心要。迨旋乡土道声洋
洋。慕其法者若登华阴之市也。匪召员
臻。檀施丰洽郁成精舍焉。以大历十三年
三月晦。嘱累四部。从于中夜趺坐而终。春
秋七十二。法腊三十五。弟子辩真建塔缄藏
焉今师资二座全身不朽矣。议者以为得道
真正。其器亦然。譬犹鍊丹之鼎药成鼎亦化
金矣。在华严有诸菩萨成就如虚空忍
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不生身。以不灭
故。得不聚身。以无散坏故。其隐师之谓
欤。
*** 唐温州陶山道晤传
释道晤者。不知何许人也。高趣放荡识量
难赀。末住永嘉陶山侧精舍。则隐居修真
诰之所也。大历中代宗为陶真君树此精
舍。晤于此进修靡怠。人亦倾仰一夕跏趺
而卒。身肉无沮如入三昧。议不焚葬后五
年忽举右手。状若传香。州官民庶异之。以
事奏。敕赐紫袈裟。谥曰实相大师。至今塔
中州民祈祷幡华填委焉。
系曰。凡诸入灭举其指者。盖示其得四沙
会师了悟。且曰甚矣不自外知者所知难
乎哉。后至唐州遂居西隐山。刺史郑文简
请入城阐扬宗旨。示灭年八十一。大历十四
年三月入塔。
*** 唐宁州南山二圣院道隐传
释道隐。姓王氏。彭原人也。风宇高峙情性宏
淡。少脱尘劳誓从冲漠。既循师范因愿游
方。得荷泽师顿明心要。迨旋乡土道声洋
洋。慕其法者若登华阴之市也。匪召员
臻。檀施丰洽郁成精舍焉。以大历十三年
三月晦。嘱累四部。从于中夜趺坐而终。春
秋七十二。法腊三十五。弟子辩真建塔缄藏
焉今师资二座全身不朽矣。议者以为得道
真正。其器亦然。譬犹鍊丹之鼎药成鼎亦化
金矣。在华严有诸菩萨成就如虚空忍
得无来身。以无去故。得不生身。以不灭
故。得不聚身。以无散坏故。其隐师之谓
欤。
*** 唐温州陶山道晤传
释道晤者。不知何许人也。高趣放荡识量
难赀。末住永嘉陶山侧精舍。则隐居修真
诰之所也。大历中代宗为陶真君树此精
舍。晤于此进修靡怠。人亦倾仰一夕跏趺
而卒。身肉无沮如入三昧。议不焚葬后五
年忽举右手。状若传香。州官民庶异之。以
事奏。敕赐紫袈裟。谥曰实相大师。至今塔
中州民祈祷幡华填委焉。
系曰。凡诸入灭举其指者。盖示其得四沙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1c 页 T50-0891.png
门果之数也。昔求那跋摩举二指而灭。言
已證二果欤。其次法京垂灭屈三指慧景
反握二指。捋之还屈。今晤之伸指岂不同
诸。
*** 唐京兆欢喜传(无侧)
释欢喜。不知何许人也。性无羁束慈忍宽
和。人未尝见其愠色。故号之焉。观国之光
至于京辇。贵达下民延之少见违拒。言语
不常事迹难测。德宗皇帝闻而重之。兴元
十二年敕永泰寺置戒坛度僧。时喜与保
唐禅宗。别敕令受戒。缁伍荣之。至其年六
月十九日卒于本寺焉。有会稽云门寺释
无侧者。外国人。未知葱岭南北生也。若胡
若梵乌可分诸。建中中越碛东游。得意则
止度其冬夏。后栖越溪云门寺修道然善
体人意。号利智梵僧焉。相传则是康宝月道
人后身也。必尝以事徵验而知。与名德相
遇谈话终夕吴兴皎然题侧房壁云。越山千
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清朝扫石行道
归。林下眠禅看松雪。其高邈之状在昼辞
焉。
*** 唐湖州杼山皎然传(福琳)
释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康乐侯十世
孙也。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
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
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
其微矣。文章俊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
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攻
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
已證二果欤。其次法京垂灭屈三指慧景
反握二指。捋之还屈。今晤之伸指岂不同
诸。
*** 唐京兆欢喜传(无侧)
释欢喜。不知何许人也。性无羁束慈忍宽
和。人未尝见其愠色。故号之焉。观国之光
至于京辇。贵达下民延之少见违拒。言语
不常事迹难测。德宗皇帝闻而重之。兴元
十二年敕永泰寺置戒坛度僧。时喜与保
唐禅宗。别敕令受戒。缁伍荣之。至其年六
月十九日卒于本寺焉。有会稽云门寺释
无侧者。外国人。未知葱岭南北生也。若胡
若梵乌可分诸。建中中越碛东游。得意则
止度其冬夏。后栖越溪云门寺修道然善
体人意。号利智梵僧焉。相传则是康宝月道
人后身也。必尝以事徵验而知。与名德相
遇谈话终夕吴兴皎然题侧房壁云。越山千
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清朝扫石行道
归。林下眠禅看松雪。其高邈之状在昼辞
焉。
*** 唐湖州杼山皎然传(福琳)
释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康乐侯十世
孙也。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
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
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
其微矣。文章俊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
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攻
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2a 页 T50-0892.png
则公相敦重。诸郡则邦伯所钦。莫非始以
诗句牵劝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
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武丘山
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故时谚曰。之昼能
清秀。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
非禅者之意。而自诲之曰。借使有宣尼之
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
足以扰我真性。岂若孤松片云禅座相对
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吾将入杼峰
与松云为偶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
纪。因顾笔砚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
十年间。了无所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
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放汝各归本性。
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遂命弟子
黜焉。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
河北负谴再移为湖守。初相见未交一言。
恍若神合。素知公精于佛理。因请益焉。先
问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后答。他日言及
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命门
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早年曾见沈约
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
此。奈何学小乘褊见以宿志为辞邪遂举
邑中辞人吴季德。梁常侍均之后。其文有家
风。予器而重之。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
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
馀卷。好为五杂徂篇。用意奇险实不忝江
南谢之远裔矣。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浮
名薄利所不能啖。唯事林峦与道者游。
故终身无惰色。又兴冥斋盖循燋面然故
诗句牵劝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
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武丘山
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故时谚曰。之昼能
清秀。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
非禅者之意。而自诲之曰。借使有宣尼之
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
足以扰我真性。岂若孤松片云禅座相对
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吾将入杼峰
与松云为偶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
纪。因顾笔砚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
十年间。了无所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
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放汝各归本性。
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遂命弟子
黜焉。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
河北负谴再移为湖守。初相见未交一言。
恍若神合。素知公精于佛理。因请益焉。先
问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后答。他日言及
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命门
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早年曾见沈约
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
此。奈何学小乘褊见以宿志为辞邪遂举
邑中辞人吴季德。梁常侍均之后。其文有家
风。予器而重之。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
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
馀卷。好为五杂徂篇。用意奇险实不忝江
南谢之远裔矣。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浮
名薄利所不能啖。唯事林峦与道者游。
故终身无惰色。又兴冥斋盖循燋面然故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2b 页 T50-0892.png
事施鬼神食也。昼旧居州兴国寺。起意自
捐衣囊施之。尝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也。
夕从州出乘马到骆驼桥。月色皎如。见数
人盛饰衣冠。钊怪问之。如何到此。曰项王
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在兹伺耳。钊翌日
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
泊舟吕山南。见数十百人得非提食器负
束帛怡然语笑而过。问其故云。赴然师斋
来。时颜鲁公为刺郡。早事交游而加崇重
焉。以贞元年终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
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
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
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
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
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
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故著儒释交
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
流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
过旧院。就影堂伤悼弥久。遗题曰。道安已
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
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遗德后贤所慕者
相继有焉。又唐黄州大石山释福琳。姓元氏。
荆州人也。父为襄阳判司。素崇释氏。琳幼
好佛门恒循检操。早知割爱。就玄静寺谦
著师下剃染登满足法已。躬礼荷泽祖师
乃契真心。后至黄陂剪茅营舍。终成大
院安集四方禅侣。琳终时年八十二。兴元二
年四月入塔。
*** 唐安陆定安山怀空传
捐衣囊施之。尝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也。
夕从州出乘马到骆驼桥。月色皎如。见数
人盛饰衣冠。钊怪问之。如何到此。曰项王
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在兹伺耳。钊翌日
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
泊舟吕山南。见数十百人得非提食器负
束帛怡然语笑而过。问其故云。赴然师斋
来。时颜鲁公为刺郡。早事交游而加崇重
焉。以贞元年终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
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
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
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
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
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
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故著儒释交
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
流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
过旧院。就影堂伤悼弥久。遗题曰。道安已
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
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遗德后贤所慕者
相继有焉。又唐黄州大石山释福琳。姓元氏。
荆州人也。父为襄阳判司。素崇释氏。琳幼
好佛门恒循检操。早知割爱。就玄静寺谦
著师下剃染登满足法已。躬礼荷泽祖师
乃契真心。后至黄陂剪茅营舍。终成大
院安集四方禅侣。琳终时年八十二。兴元二
年四月入塔。
*** 唐安陆定安山怀空传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2c 页 T50-0892.png
释怀空。俗姓商氏。河阳人也。膏粱之子幼且
矜庄。乃辞所亲。就本州大都山广福院出
家。大明禅师默识空之器局不常。教诵群
经。纳法之后观方京都。属北秀禅师阐化。
造而决疑。后往安陆定安山。倏遇一叟。劝
空镇压此川我沾大利。乃结茅而止。前叟
即土地神耳。寻因村民逐虎入山。见空欢
喜。而白之曰。此中多虎暴村落不安。愿和
尚示以息灾之法。空曰。虎亦众生也。若屠
害于彼彼必来报。迭相偿报。何时断期乎。老
僧为诸君计者善可禳去。乡人曰。愚下无
知唯教所在。空曰。汝归舍同心陈置道场
施设大会。空预法筵。至日之夕矣。有一
虎于庵前瞑目伏地。空曰。咄哉恶类。一报
未灭。更增宿殃。噬人伦也。天不见诛。死
当堕狱。吾悯汝哉。虎被责已。忽迟回而逝。
明日斋散上山。其虎在庵前领其七子。将
斋馀掷之。各食讫为其忏悔。七虎相次俱
亡。百姓胥悦。且曰。从师居此俗无疵疠。仍
年谷熟致拜而退。时张辽大夫为州牧。遣
府吏慕容兴。往请入州。空谢病不起。部领
工匠为建禅宫毕。示疾而终。享年八十
三。贞元三年三月十六日火葬收舍利入塔
焉。
*** 唐澧州慧演传
释慧演。姓苗氏。襄阳人也。父为东平紏曹。
演幼入开元寺闻经欢喜。求于辩章法师
所度脱。章日讲涅槃经。演常随听入神。既
通深义复能讲谈。一日结侣同游华下。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3a 页 T50-0893.png
登毛女峰观仙掌。路出洛中乃参荷泽祖
师通达大观。因入南岳。遂住澧阳。江南得
道者多矣。贞元十二年终。享龄七十九云。
*** 唐荆州国昌寺行觉传(皓玉)
释行觉。姓刘氏。钜鹿人也。稚岁英敏立不易
方。负志出家亲难沮劝。早投本部永泰伽
蓝受业。纳戒后于洛都遇会禅师开悟玄
理秉心矫迹。游方见江陵古寺殿宇摧堕
阒而无人。觉卸囊挂锡。明日见樵夫。惊怪
言。此是国昌寺。废已三周。将知人事相因道
从缘会。学者至矣。乡人来矣。郁成一寺。时
节使崔尚书请召入城。谢而不赴。檀施继
臻。乃兴盛化。贞元十五年告终。年九十二。
荆楚之人营塔焉。又南岳山释皓玉者赵氏
之子上党人也。出尘于法清寺。后于荷泽会
下大明心印。入岳中兰若养道。衡阳太守
王展员外倾重。终时年八十馀。兴元中入塔
云。
*** 唐鄂州开元寺玄晏传
释玄晏。江夏人也。姓李氏。祖善而博识多学
注文选。行讲集于梁宋之间。李邕北海太
守唐书有传。晏稚昧之龄决志离俗。至德
初年诵经高第。依僧崇真剃落配住开元
寺。大历三年从大阇梨真悟受具足法。便
寻律范。目不视靡曼。足不履邪径。于四
仪中无终食之间违教仪形。峭拔眉目秀
朗如孤鸿野鹤独立迥泽。望风瞻想自有
远致。性多分剂。苟与恶比丘共住。遑遑然
如以祛陀罗炭浴身也。不出户牖焚香
师通达大观。因入南岳。遂住澧阳。江南得
道者多矣。贞元十二年终。享龄七十九云。
*** 唐荆州国昌寺行觉传(皓玉)
释行觉。姓刘氏。钜鹿人也。稚岁英敏立不易
方。负志出家亲难沮劝。早投本部永泰伽
蓝受业。纳戒后于洛都遇会禅师开悟玄
理秉心矫迹。游方见江陵古寺殿宇摧堕
阒而无人。觉卸囊挂锡。明日见樵夫。惊怪
言。此是国昌寺。废已三周。将知人事相因道
从缘会。学者至矣。乡人来矣。郁成一寺。时
节使崔尚书请召入城。谢而不赴。檀施继
臻。乃兴盛化。贞元十五年告终。年九十二。
荆楚之人营塔焉。又南岳山释皓玉者赵氏
之子上党人也。出尘于法清寺。后于荷泽会
下大明心印。入岳中兰若养道。衡阳太守
王展员外倾重。终时年八十馀。兴元中入塔
云。
*** 唐鄂州开元寺玄晏传
释玄晏。江夏人也。姓李氏。祖善而博识多学
注文选。行讲集于梁宋之间。李邕北海太
守唐书有传。晏稚昧之龄决志离俗。至德
初年诵经高第。依僧崇真剃落配住开元
寺。大历三年从大阇梨真悟受具足法。便
寻律范。目不视靡曼。足不履邪径。于四
仪中无终食之间违教仪形。峭拔眉目秀
朗如孤鸿野鹤独立迥泽。望风瞻想自有
远致。性多分剂。苟与恶比丘共住。遑遑然
如以祛陀罗炭浴身也。不出户牖焚香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3b 页 T50-0893.png
扫地。端坐尽日人不堪其忧。而晏居之。以
为三禅之乐不敌也。晏少习毗尼长学金
刚。解空破相臻极玄奥。而闻律藏有一时
外学之说。或赋诗一章。运思标拔孤游境
外。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大嗟赏之。由是
风云草木每有赋咏。辄为工文者之所吟
讽也。晏房舍在寺之北隅。颇为湫陋。凡当
时名士共营草堂。有若陈郡袁滋赵郡李则
卢来卿于文炫蔡直。偕檀舍同缔构也。鄂岳
连师何公旌其行业。请居晋安。不移其志。
建中伊始符载与杨衡李演。约晏为尘外之
侣焉。以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灭。春
秋五十八。僧腊三十四。迁塔于黄鹤山南
原也。
*** 唐南岳澄心传
释澄心。姓朱氏。东海人也。厥父任济源令。
天宝中安史之乱遇害。心稚齿随母氏至
河内贫极。母即从人。心不乐随嫁。心之志
气不群。乃投应福寺智明法师求教勖披
削。登戒后云游鸟宿。务急参玄。于秀师高
足门下了其法要。乃观诸方名迹。遂止衡
岳。请益之僧摩肩骈足。时太守吴宪忠。请
心入州治。谢而不行。再命栖于龙兴寺。来
问道者丈室恒满。贞元十八年壬午十一月
示灭。春秋七十六。以其月二十七日入塔
云。
*** 唐杭州天竺寺道齐传(法如)
释道齐。俗姓赵氏。钱塘人也。幼而察慧器度
浩然。入于庠序经籍淹通。偶立当衢见僧
为三禅之乐不敌也。晏少习毗尼长学金
刚。解空破相臻极玄奥。而闻律藏有一时
外学之说。或赋诗一章。运思标拔孤游境
外。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大嗟赏之。由是
风云草木每有赋咏。辄为工文者之所吟
讽也。晏房舍在寺之北隅。颇为湫陋。凡当
时名士共营草堂。有若陈郡袁滋赵郡李则
卢来卿于文炫蔡直。偕檀舍同缔构也。鄂岳
连师何公旌其行业。请居晋安。不移其志。
建中伊始符载与杨衡李演。约晏为尘外之
侣焉。以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灭。春
秋五十八。僧腊三十四。迁塔于黄鹤山南
原也。
*** 唐南岳澄心传
释澄心。姓朱氏。东海人也。厥父任济源令。
天宝中安史之乱遇害。心稚齿随母氏至
河内贫极。母即从人。心不乐随嫁。心之志
气不群。乃投应福寺智明法师求教勖披
削。登戒后云游鸟宿。务急参玄。于秀师高
足门下了其法要。乃观诸方名迹。遂止衡
岳。请益之僧摩肩骈足。时太守吴宪忠。请
心入州治。谢而不行。再命栖于龙兴寺。来
问道者丈室恒满。贞元十八年壬午十一月
示灭。春秋七十六。以其月二十七日入塔
云。
*** 唐杭州天竺寺道齐传(法如)
释道齐。俗姓赵氏。钱塘人也。幼而察慧器度
浩然。入于庠序经籍淹通。偶立当衢见僧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3c 页 T50-0893.png
分卫行讽净名经。冥然喜之。且召入家设
食。问僧为居何寺。答曰。定水伽蓝。因请
父母出家。母曰。吾生汝时梦手擎日月。尝
占是梦。云贵子有五等之分。脱或舍家。吾
无望矣。由是往定水从师。年十七进具习
毗尼法。复投灵隐寺学华严经义。自尔于
天竺寺修习禅定行杜多行。其山有石窟。
齐于中坐。忽巨蟒矫首唅呀为吞噬之状。
愀然不动。时有虎豹近于石室。群鹿时时
驯扰。又山椒乏水。以锡杖剟地其泉迸流。
实供其用。贞元二十一年。四方学者劝请讲
华严经。时雪飘飞。忽生华二本。状若芙蕖。
熠爚光发。观者嗟叹见所未见。齐道誉惟
馨。其节俭恶衣恶食人所不胜。后终于山
寺焉。又唐太行山释法如。俗姓韩。慈州人
也。少为商贾心从平准。至今东京相国寺
发心。依洪思法师出家。隶业偕通。遂往嵩
少间游于洛邑。遇神会祖师授其心诀。
后登太行山。见马头峰下可以栖神。结茅
而止。有[示*者]塾戍将王文信。率众建精庐焉。
刺史李亚卿中丞命入城。不赴示寂。报龄八
十九。元和六年三月迁塔云。
*** 唐金陵庄严寺慧涉传
释慧涉。俗姓谢氏。会稽人也。即东晋太傅安
之后。是知杰气英灵间代而出。律梁拔俗异
世岂无。涉为人清素戒节孤峻。好寂为乐
不栖名闻。以大历之初。于金陵庄严寺遇
牛头山忠禅师。一言知归。遂命入室授其
法要。服膺道化。待之弥载。不惮其劳。洎
食。问僧为居何寺。答曰。定水伽蓝。因请
父母出家。母曰。吾生汝时梦手擎日月。尝
占是梦。云贵子有五等之分。脱或舍家。吾
无望矣。由是往定水从师。年十七进具习
毗尼法。复投灵隐寺学华严经义。自尔于
天竺寺修习禅定行杜多行。其山有石窟。
齐于中坐。忽巨蟒矫首唅呀为吞噬之状。
愀然不动。时有虎豹近于石室。群鹿时时
驯扰。又山椒乏水。以锡杖剟地其泉迸流。
实供其用。贞元二十一年。四方学者劝请讲
华严经。时雪飘飞。忽生华二本。状若芙蕖。
熠爚光发。观者嗟叹见所未见。齐道誉惟
馨。其节俭恶衣恶食人所不胜。后终于山
寺焉。又唐太行山释法如。俗姓韩。慈州人
也。少为商贾心从平准。至今东京相国寺
发心。依洪思法师出家。隶业偕通。遂往嵩
少间游于洛邑。遇神会祖师授其心诀。
后登太行山。见马头峰下可以栖神。结茅
而止。有[示*者]塾戍将王文信。率众建精庐焉。
刺史李亚卿中丞命入城。不赴示寂。报龄八
十九。元和六年三月迁塔云。
*** 唐金陵庄严寺慧涉传
释慧涉。俗姓谢氏。会稽人也。即东晋太傅安
之后。是知杰气英灵间代而出。律梁拔俗异
世岂无。涉为人清素戒节孤峻。好寂为乐
不栖名闻。以大历之初。于金陵庄严寺遇
牛头山忠禅师。一言知归。遂命入室授其
法要。服膺道化。待之弥载。不惮其劳。洎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4a 页 T50-0894.png
忠捐世踵武兹岭。无游人境。一衣方丈操
节弥高。自是以来问道者众。四维方域无
不沾洽。五十年中翕然归德。以长庆二年
终于山院。春秋八十有二。门弟子惟晏等。奉
全师礼建塔于寺之西北。勒铭纪德。若考
师之艺文。则草堂庐岳各美于当代矣。
*** 唐京兆千福寺云邃传(清源)
释云邃。不知何许人也。通综经论解将行
兼。仍贯群书号为该博。好远汎爱人无间
然。累朝诏入内道场。顺宗已来掌领译务。
宪宗初句当右街诸寺观释道二教事。别敕
充西明千福两寺上座。风猷淹雅纲任肃然。
昔贤以道生比郭林宗。遂公有焉。次润州
栖霞寺释清源。姓凭。南徐延陵人也。稚年贞
素长亦弗群。俗态不拘法流爰入。造涉公
为弟子焉。学赡经律人罕畴匹。栖于摄
山积其龄稔。长庆初工部尚书李相国德裕
镇于浙西。洗心道域延居京口。咨禀禅要
雅契夙心。及赞皇去郡。返锡栖霞终于
住寺。
*** 唐京师保寿寺法真传
释法真。不知何许人也。器识悠深学问宏
博。研穷梵典旁赜儒书。讲导之馀吟咏情
性。公卿贵士无不宗奉。洎长庆中帝颇锐
怀佛事。真屡膺召命内殿祗奉。四年赴禁
中道场。睿武昭悯皇帝御于法席顾问三宝
功能。真得应对。而辩给圜转援据粲然。帝
悦。因请云。久废坛度僧未全法者皆老朽。
盖两江间兵革未偃之故。寻诏两街佛寺各
节弥高。自是以来问道者众。四维方域无
不沾洽。五十年中翕然归德。以长庆二年
终于山院。春秋八十有二。门弟子惟晏等。奉
全师礼建塔于寺之西北。勒铭纪德。若考
师之艺文。则草堂庐岳各美于当代矣。
*** 唐京兆千福寺云邃传(清源)
释云邃。不知何许人也。通综经论解将行
兼。仍贯群书号为该博。好远汎爱人无间
然。累朝诏入内道场。顺宗已来掌领译务。
宪宗初句当右街诸寺观释道二教事。别敕
充西明千福两寺上座。风猷淹雅纲任肃然。
昔贤以道生比郭林宗。遂公有焉。次润州
栖霞寺释清源。姓凭。南徐延陵人也。稚年贞
素长亦弗群。俗态不拘法流爰入。造涉公
为弟子焉。学赡经律人罕畴匹。栖于摄
山积其龄稔。长庆初工部尚书李相国德裕
镇于浙西。洗心道域延居京口。咨禀禅要
雅契夙心。及赞皇去郡。返锡栖霞终于
住寺。
*** 唐京师保寿寺法真传
释法真。不知何许人也。器识悠深学问宏
博。研穷梵典旁赜儒书。讲导之馀吟咏情
性。公卿贵士无不宗奉。洎长庆中帝颇锐
怀佛事。真屡膺召命内殿祗奉。四年赴禁
中道场。睿武昭悯皇帝御于法席顾问三宝
功能。真得应对。而辩给圜转援据粲然。帝
悦。因请云。久废坛度僧未全法者皆老朽。
盖两江间兵革未偃之故。寻诏两街佛寺各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4b 页 T50-0894.png
置僧尼受戒坛场。自三月十日始至四月
十日停。仍令两街功德使各选择有戒行
僧谓之大德者。考试僧尼等经。僧能暗诵
一百五十纸。尼一百纸。即令与度。真频奉
敕修功德。故遂奏请。真之德望实唱导之
元。罔知终所。
*** 唐吕后山道场宁贲传
释宁贲。姓李氏。陇西人也。家于毫州蒙城。
幼奉释尊而不言乎簪组之绪。无得称其
代讳焉。贲所吐论皆以觉了不取诸相。心
通定慧而尽虚空。无以边中可测。无以
文字求我。因往洪州寻道一祖帅。见而奇
之语而异之。大乘法器得其人矣。遂乃具
戒作入室弟子。师资数岁道议殊伦。欲往
天台。至越吕后山岑廖曰。即是诸佛住处。何
必天台也。贲菩提直干挺秀七尺。村豪里宿
睹其异状归依瞻仰。老幼争先同味醍醐。
疾病皆愈。是时多有行路𦃓戾欲暴僧徒。
贲乃引之而前。威之而退。惊骇仪貌礼足
归依。调御山林魔邪慑伏。不下岩岭近万
馀辰。德远道高僧徒弥众。先时居处隘陋兼
无殿堂。众议经营任人资福。远村穷墅亦
竞助缘。土石木工程材售巧。约山横栋临
涧飞檐。斤师斧子鸟立猿袅。揆景促力。星
再回天殿堂成矣。佛像列矣。精耀俯仰照山
姹云。人天不殊别开佛土。大和二年六月七
日。远闻道场之内有鼓鞞丝竹之声。是夜
二更恬然化灭。生形七十五。炎腊四十一。是
月权殡于杉园礼也。斋祭殊品哀号震山。
十日停。仍令两街功德使各选择有戒行
僧谓之大德者。考试僧尼等经。僧能暗诵
一百五十纸。尼一百纸。即令与度。真频奉
敕修功德。故遂奏请。真之德望实唱导之
元。罔知终所。
*** 唐吕后山道场宁贲传
释宁贲。姓李氏。陇西人也。家于毫州蒙城。
幼奉释尊而不言乎簪组之绪。无得称其
代讳焉。贲所吐论皆以觉了不取诸相。心
通定慧而尽虚空。无以边中可测。无以
文字求我。因往洪州寻道一祖帅。见而奇
之语而异之。大乘法器得其人矣。遂乃具
戒作入室弟子。师资数岁道议殊伦。欲往
天台。至越吕后山岑廖曰。即是诸佛住处。何
必天台也。贲菩提直干挺秀七尺。村豪里宿
睹其异状归依瞻仰。老幼争先同味醍醐。
疾病皆愈。是时多有行路𦃓戾欲暴僧徒。
贲乃引之而前。威之而退。惊骇仪貌礼足
归依。调御山林魔邪慑伏。不下岩岭近万
馀辰。德远道高僧徒弥众。先时居处隘陋兼
无殿堂。众议经营任人资福。远村穷墅亦
竞助缘。土石木工程材售巧。约山横栋临
涧飞檐。斤师斧子鸟立猿袅。揆景促力。星
再回天殿堂成矣。佛像列矣。精耀俯仰照山
姹云。人天不殊别开佛土。大和二年六月七
日。远闻道场之内有鼓鞞丝竹之声。是夜
二更恬然化灭。生形七十五。炎腊四十一。是
月权殡于杉园礼也。斋祭殊品哀号震山。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正传二十六人附见六人)¶ 第 894c 页 T50-0894.png
惨树色于禅枝。咽水声于石穴。物尚知感
人情可量。大和五年九月茶毗。建塔于道场
巽山禀先意也。
*** 唐阆州长乐寺法融传
释法融。姓严氏。阆中人也。稚齿好朴素恶
华楚之服。父训令秉笔便画佛形像。至于
聚戏搏沙为塔。所作无非佛事。年甫十
三见释子抠其衣坐执经卷。苦求出家。
依长乐寺慧休法师为弟子。经诵偕通。乃
沾戒善遂讲南山律钞。后游云水。见嵩岳
普寂禅道风行。密付心印。往弋阳福宁寺
放荡闲居。学道者麇至。以大和九年示疾
而终。春秋八十九。其年正月十日门人奉神
座入塔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人情可量。大和五年九月茶毗。建塔于道场
巽山禀先意也。
*** 唐阆州长乐寺法融传
释法融。姓严氏。阆中人也。稚齿好朴素恶
华楚之服。父训令秉笔便画佛形像。至于
聚戏搏沙为塔。所作无非佛事。年甫十
三见释子抠其衣坐执经卷。苦求出家。
依长乐寺慧休法师为弟子。经诵偕通。乃
沾戒善遂讲南山律钞。后游云水。见嵩岳
普寂禅道风行。密付心印。往弋阳福宁寺
放荡闲居。学道者麇至。以大和九年示疾
而终。春秋八十九。其年正月十日门人奉神
座入塔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