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3c 页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 后唐洛阳中滩浴院智晖传
释智晖。姓高氏。咸秦人也。权舆总角萌离俗
之心。不狎童游动循天分。欻遇圭峰温禅
师。气貌瑰伟虚心体道。趋其门者淑慝旌
别矣。谓晖曰。子实材器多能之士也。请祈
摄受。二十登戒。风骨耸拔好尚且奇。山中阒
然曾无他事。唯钩索藏教禅律亘通日。诵
百千言义味随嚼。闻佛许一时外学。颇精
吟咏得骚推之体。翰墨工外小笔尤嘉。粉
壁兴酣云山在掌。恒言。吾慕僧珍道芬之六
法。恨不与同时。对壁连图各成物象之生
动也。然真放达之士哉。或振锡而游纵观
山水。或蹑屩而至历览市朝。意住则留兴尽
而去。或东林入社。或南岳经行。悟宗旨于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4a 页 T50-0884.png

事以志求时无虚度。此外釆药于山谷。救
病于旅僧。惟切利他心无别务。洎梁乾化
四年。自江表来于帝京。顾诸梵宫无所
不备。唯温室洗雪尘垢事有阙焉。居于洛
洲凿户为室。界南北岸葺数亩之宫。示
以标榜。召其乐福业者占之。未期渐构
欲闰皆周。浴具僧坊奂焉有序。由是洛城缁
伍道观上流。至者如归。来者无阻每以合
朔后五日一开洗涤。曾无间然。一岁则七
十有馀会矣。一浴则远近都集三二千僧矣。
晖躬执役未尝言倦。又以木舄承足。枲麻
缝衣。彼迦叶波相去几何哉。其或供僧向暇
吟咏。馀闲则命笔墨也。缅想嘉陵碧浪太
华莲峰。凝神邈然得趣乃作。五溪烟景四
壁寒林。移在目前。暑天凛冽矣。加复运思奇
巧造轮汲水神速无比复构应真浴室。西
庑中十六形像并观自在堂。弥年完备。时杨
侍郎凝式致政。佯狂号杨风子者而笃重
晖为作碑颂德。莫测所终。
*** 晋五台山真容院光嗣传
释光嗣。姓李氏。太原文水人也。冲幼孤静罕
杂童稚。信尚台山乃为真容院浩威之高
足也。纳戒后器宇穹隆。㥽系包桑。出求禅
法历于年稔。内外之学优长。口海崩腾良
难抗敌。由是决意越重湖登闽岭。盛谈
文殊世界。闻者竦动。忠懿王王氏大施香茗。
遣使送山寺焉。癸酉岁至两浙谒武肃王
钱氏厚礼迟之。施文殊圣众供物香茶并钵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4b 页 T50-0884.png

仍泛海至沧州。运物入山。时降龙大师者。
率领弹压。缁伍畏焉。为其分散诸寺兰若
众寡均等。时徒侣坚请嗣主院。宣补僧官
辖诸台寺院。命曰都纲。师号超化。居于僧
上若鲲凤之领鳞羽焉。十五年间兴建梵
宇斋饲僧尼不胜纪极。以天福元年遘
疾。至九月五日迁灭。门人起塔藏其灵
骨。舍利至今存焉。
*** 晋东京相国寺遵诲传(彦求)
释遵诲。姓李氏。谯郡人也。祖世不仕。母张
氏梦神人授己宝珠乃有娠焉。生且奇异。乳
哺之时善认人之喜愠。弥长见寺观必任
步迟回顾盻不舍。年甫十一礼亳城开元寺
崇諲律主为师范矣。诵法华经二周毕部。
由是勤于学问。殆登弱冠受于戒律。持彼
律仪确乎转石。寻师西洛问道梁园。初
于智潜法师传法华经讲。精义入神雌黄
满口。梁开平二年戊辰岁止相国寺药师院。
首讲所业。至后唐长兴二年辛卯岁门徒相
续请其训导。已周一十九遍。升其堂者二
十馀人。洎天福二年。有五台山继颙大师
精达华严大经。躬入东京进晋祖降圣节
功德。诲仰颙师辩浪经江。下风趋附乃允讲
宣。诲善下百川蔚成藏海矣。梁宋之间以
颙罢唱。请诲敷扬。𢈈匝虚堂缁素云萃。募
四众镌石壁华严经一部于讲殿三面焉。嗟
其油素易罹炎上之灾。刻此贞珉宁患白
蟫之食。工未告终所施已足。又召僧俗人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4c 页 T50-0884.png

经会。近二十年更无间旷。复别施鬼神水
陆法食。皆劝励庄严菩提心行矣。朝廷崇
重旌表其功。赐号真行大师。开运二年乙已
岁正月十六日示疾。策杖教诫门弟子讫。右
胁而卧。口诵佛名斯须长逝矣。享寿七十
一。法腊五十一。门生奉遗旨葬于随河之
北寺庄东原也。次有杭州龙华寺释彦求姓
叶氏。缙云人也。梁贞明中纳戒。造景霄律
席迥见毗尼秘邃。方将传讲。俄悟呇婆
罗汉。反求坚固法。乃游闽岭得长庆禅师
心决。回浙受丹丘人请居六通院。其道望
惟馨与夫申椒菌桂。争其芬烈矣。汉南国
王钱氏钦其高行。命住功臣院。末归州治
龙华寺。聚徒开演。求好营众事。务必身先。
唯以利人为急受施必归常住。房无关键
笥无扃鐍。不容尼众礼谒。不苟声势。常
属度戒四远人聚。日供累千僧食。未尝告
匮。言前后计饭钜万人焉。宋建隆中终于
住寺云。
*** 晋曹州扈通院智朗传
释智朗。姓黄氏。单州城武人也。母刘氏梦数
桑门圆坐为刘说法。历然在耳。遂妊朗焉。
及生暨长。婉有僧之习气。淳靖简洁。苦辞
亲出家。往曹州扈通院事行满师。供给惟
谨。洎乎剃染成大比丘。学四分律净名经。
俱登阃阈。且曰。出俗之者何滞方守株。不
能脱羁解绊乎。于广博知见无所堪能。
乃携瓶钵南极衡阳。登岳栖般若寺。行胎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5a 页 T50-0885.png

影相吊。逢猛兽者数四。皆欲呀口垂噬。又
蹑步徐去矣。见洞山雪峰二祖师决了禅
训。有请问者随答如飞。盖了达无絓矣。后
旋本院。信向如归。而四事供僧罔闻閒隙。
四十馀龄役已无倦。以晋末丁未岁十一月
二十三日迁灭。于时白衣饮痛缁流茹伤。兽
失猛以哀嗥。鸟停飞而宛转。或曰。爱河苦
海谁拯溺邪。春秋七十七。法腊五十三。火葬
收舍利起塔于院。朗为释子衣物誓不经
女人之手。浣濯不役徒弟。檀施之物像宝未
省互用。盖以初律后禅陶冶神用之故也。
大名府少尹李铉为碑焉。
*** 汉东京天寿禅院师会传
释师会。俗姓巨。汉荆州刺史武之后。祖徙家
北燕。遂为蓟门人也。考讳知古。母赵氏。会
童孩出俗。礼蓟州温泉院道丕为师匠焉。
业成年满受具于金台宝刹寺坛。梁开平中
萍梗任飘于河朔。杯盂随步于江淮乃抵
汉南遇观音院岩俊。班荆话道抵掌论心。
且曰。子还闻投子山有大同禅师已否。曰
闻而未见。曰宜亟往焉。及参大同。跬步之
间。举扬之外。洗焉明白。其安坦然。乾化二年
来梁苑谢俊公曰。始者攸攸岐路茫茫生
死。紫实昧朱狂斯滥哲。苟不奉师友指归。
几一生空度。今以秽莸请与薰同器而藏
可乎。俊公与会胥德留入法席。四年秋有
宝积坊罗汉院志修。坚请会代居所住焉。
苫盖五间而已。乃感檀越尚书左丞吴蔼兵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5b 页 T50-0885.png

惠通。共发奉章赐额曰天寿焉。四海之僧
翕然而至。历三十五载供僧二百馀万。用
其财宝无少混淆。耿介可知也。天福七年
晋高祖以会行成于内声闻于外。敕赐紫
衣。开运元年赐号曰法相。紫衣则藏以受
持。师号则蔑其称谓。且曰。我本不求名。名
来自求我。知其白而守其黑。和其光而同
其尘。世幻逡巡时不我与。三年七月二十六
日。累诸门人帖然而灭。春秋六十七。夏腊
四十八。阇维收舍利数百粒。起塔于东郊汴
阳乡也。刑部侍郎边归谠为碑颂德云。
*** 周宋州广寿院智江传
释智江。俗姓单。幽州三河南管人也。本富族
游侠之子。虽乘竹马厌回火宅之门。乍玩
沙堆好作浮图之制。略闻竺乾之教。必淡
虑凝情。若潇湘之逢故人也。唐乾宁四载。
始年十五诣盘山感化寺。遂成息慈。息慈业
备。天复三祀往五台山梨园寺纳木叉法。
自此担簦请业择木依师。净名上生二典
精练涣然冰释。心未属厌。梁龙德元年于商
丘开元寺请名数一支。所谓精义入神散则
繁衍。因著瑞应钞八卷。达者传之。生徒影
附缮写夥多。后唐同光元年在微子之墟住
院。缔搆堂宇轮奂可观。复塑慈氏释迦二
尊十六罗汉像。咸加绩彩克肖圣仪。善务
方办。俄遘沈痾。以周显德五年孟秋顺终。
享龄七十四。当属纩时满院天人杂沓。若迎
导之状。畴昔誓生睹史之昭应也。吏部员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5c 页 T50-0885.png

系曰。前人立义皆按教文。岂得好恶随情
是非任见。已行前辙不覆。后车胡不谨而
循之。通曰。夫创著述者有四焉。一前说极
非于文茫昧。一僻见谬解领悟自乖。一乐
繁嫌略。一好直怪迂。有一于此无不
著述也。江公瑞应钞未经披览。闻诸道路
言亦济时须。苟不济用而变革古德义章。
则何异以旧防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
败也。
*** 周五台山真容院光屿传
释光屿。俗姓韩氏应州金城邑人也。幼读儒
书有佐国牧民之志。频有神人梦中警策
曰。汝于佛法有大因缘。遂投真容院附法
威。侍其瓶锡。谨弟子之职。受具后诵净名
经。彻简每至依于义不依语。告喻本师而
求听习。威寻许诺。遂诣太原三学院涉乎
寒燠。研覈孜孜屡改槐檀。乃讲维摩上生
二座。忽谓同志曰。余忆昔年每念依于义。
迩栖学院。今讲二经。穷理见性知果验因。
得不依教起行免背四依之行乎。俄辞晋
水却返故山。戴华严经绕菩萨殿。六时右
旋礼佛。时晋高祖握图之三载也。名闻丹
禁。遂赐紫衣。明年授号通悟焉。山门僧官
与大众坚命临坛。告辞不允。僧官谓曰。师
行解兼人独善其己。良璞不剖必见泣血。
辞不获已度人三二。载坚求脱免。属少
王嗣位院乏主守。大众佥举非屿而谁。辞
曰。此山四海客游之所。奈何不出院门有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6a 页 T50-0886.png

自后供施委输。十八年中供百万馀僧。一夕
云雾俱发霰雪交零。屿之盖经白练一条可
三四尺。忽尔不见。翌日深更。遗练俄还旧
所也。盖阴神之送至欤。显德七年庚申岁十
月示疾。谓诸子曰。犹龙者厌乎大患。叹凤
者悲于逝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言讫如蝉
蜕焉。俗寿六十六。僧腊四十六。茶毗于东
峰下。取诸灵骨瘗于塔幢。舍利随缘供养
焉。
*** 宋东京观音禅院岩俊传
释岩俊。姓廉氏。邢台人也。诞育之来蔚繁神
异。挺身去缚誓入空门。从捧戒珠终身圆
莹。乃持杯锡言遍参寻。陟彼衡庐登乎岷
蜀。尝至凤林。欻逢深谷。见一区之晃耀。原
七宝之纵横。时同侣相顾曰。奇哉可俯拾乎。
俊曰。古人锄园触黄金若瓦砾耳。苟欲怀
之自速祸也。徯吾野菅覆顶须此供四方
僧。言讫舍去。造谒舒州投子山主问之曰。
客来昨宿何处。俊曰。在不动道场。曰既言
不动曷由至此。对曰。至此岂是动耶。曰元
来宿不著处。然山主默认许之。迨思还赵。
路出陈留。抵今东京。属乎梁少保陇西公
资。即河阳节度使赠中书令芝之昆也。虽居
贵仕酷信空门。接俊谈玄。若刘遗民之奉
贾远也。相与议舍第宅俾建仁祠。俊弗让
违以安形性。既考禅室而行祖风。慕道穷
玄堂宇盈塞。周高祖世宗二帝潜隐地。与俊
布衣之交。每登方丈必施跪礼。及其即位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6b 页 T50-0886.png

至宝山焉。以乾德丙寅三月示身有疾。
弥留弟子求医奉药。瞋目噤唇不食。垂
诫门人后已。当怡颜俨肃合掌诀众而灭。享
龄八十五。坐夏六十五。初俊被朝恩赐紫
袈裟也。受而不服锡净戒师号也。有而不
称。属其策杖清羸。周祖敕侍者辈勿令大
师一中食。俾其日昃更进祛阇尼矣。俊诺
而难遵。慈柔被物。暨乎自狭而广实三院
一门也。二堂东西恒不减数百众。五十年间
计供僧万百千数。京城禅林居其甲矣。以
其年四月八日。归葬于东郊丰台村。白塔存
焉。于日神都寺院。各率幡幢吹贝鸣铙相
继二三里。道俗送殡者万数。知制诰王著为
碑昭懋厥德云。
*** 宋西京宝坛院从彦传
释从彦。姓米氏。燕人也。始自识环寻知跪
橘。颙昂挺质豁达为襟。年距十五。父母
听许出家于并部慧觉禅院也。受戒后经江
鼓枻论海化鲲。流辈畏之咸知宗奉。乃怀
心于祖教。望攻玉于他山。由是北别冰天
南观桂海。不虞恶瘴唯慕丛林。欣遇龙牙
山禅师。为决所疑蔚成达者。后唐清泰丙
申岁。还游嵩少。洛中始安人情辑睦。彦营
构禅坊。延聚缁侣而供养之。历晋汉周三
朝。皆加恩命。乃曰。宠辱若惊吾无惊久矣。
然俗谛门中感世主以绨绣缘饰朽木者
哉。以开宝二年八月三日示疾而终。四年
辛未。改权从久瘗于层塔焉。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6c 页 T50-0886.png

*** 宋东京普净院常觉传
释常觉。姓李氏。陈留人也。肇为鞠子气调
绝奇。入乡校中讽读经籍。群童咸出其下。
洎登弱冠往庐山游二林陟五老。乃礼
归宗寺禅师充苦行焉。梁乾化二年蒙去
饰披缁矣。明年于东林甘露戒坛纳解脱
木叉。厥后修身践言。虽三藏俱留于意表。
而以心学为究尽之务。复入五台山礼妙
吉灵迹。迨后唐天成三载。始于东京丽景
门之右树小禅坊。敕额为普净焉。而逐月
三八日设阖京僧浴。其或香汤汲注。樵蒸失
供觉必令撤小屋抽榱桷而助爨焉。有公
王仰重表荐紫衣。坚拒弗受。汲汲以利行
济物为己任耳。开宝四年十二月三日。遘
疾。轻安无挠。十一日告众右胁而化。享年
七十六。僧腊五十六。茶毗收舍利五色磊
落无算。尝居京邑屡登斯院。览北海陶尚
书谷为湘东张仲荀序诗赠觉而云。起后
唐天成至汉乾祐。每黑白月三取八日浴
京大众。累岁费钱可一百三十六万数。计缗
千万矣。虽檀施共成。实觉公化导之力也。嘻
大火之下陈留古封。周秦已来战伐之国。人
物众而土风尚利。舟车会而货殖惟错。昔梁
惠王贤诸侯也。尝谓孟轲曰。何以利吾国。
是知礼让之化不胜于好利之心明矣。且梁
去鲁千里而近。道犹不同。矧十万八千里
乎。梁王孟子同世之人也。心或有异。况瞿昙
上人乎。彼孟氏属斯文未丧。不能扬素王
之道。今上人当去圣逾远。卒能行法王之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7a 页 T50-0887.png

化于人。孰以至公之心受于化也。陶重叙
曰。自灵山覆篑法海堙流。玉毫晦而微言
绝。金杖折而异端作。惟上人也色空等观物
我都亡。麻麦一斋自同禅悦。炎凉一纳仅蔽
枯形。前后王臣。欲上章乞以大师为号请
以紫染方袍者。皆确而拒之。云云。张仲荀
赠觉钵盂拄杖草屦。各用五言为章刊于
小碣。其为名流硕学旌别有如此者。
*** 宋杭州报恩寺永安传
释水安。姓翁氏。温州永嘉人也。少岁淳厚
黄中通理。遇同郡汇征大师凤鸣越峤玉
莹蓝田穫落文心沈潜学奥。以其出乐安
孙合拾遗之门也。而有慕上之心。往拜而
乞度。然征性高岸而寡合。而安事之也曲
从若环。盖哀其幼知择师耳。天成中随侍
出杭。俄有从十二头陀之意。潜逃欲登闽
岭参问禅宗。属封彊艰棘。却回结庵于天
台。后遇韶禅师法集顿遣群疑。重来礼征。
咄之曰。弃背孝养。尔自速辜。遗行于斯。还
有裨补前咎计否。安跪对曰。从来无事请
用塞责。征肯颔之。汉南国王钱氏召居报
恩寺。署号禅师焉。乃以华严李论为会要。
因将合经。募人雕板印而施行。每有檀
施罕闻储畜。回舍二田矣。以开宝甲戌
岁终而焚之。其舌存焉。累投火锻色虽同
乎炽炭。寒则柔弱。今藏普贤道场中。春秋六
十四。法腊四十四云。
*** 宋钱塘永明寺延寿传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7b 页 T50-0887.png

释延寿。姓王。本钱塘人也。两浙有国。时为
吏督纳军须。其性纯直口无二言。诵彻法
华经声不辍响。属翠岩参公盛化。寿舍妻
孥削染登戒。尝于台岭天柱峰九旬习定。
有鸟类尺鴳巢栖于衣襵中。乃得韶禅师
决择所见。迁遁于雪窦山。除诲人外瀑布
前坐讽禅默衣无缯纩布襦卒岁。食无重
味野蔬断中。汉南国王钱氏最所钦尚。请
寿行方等忏赎物类放生汎爱慈柔。或非
理相干颜貌不动。诵法华计一万三千许
部。多励信人营造塔像。自无贮畜雅好诗
道。著万善同归宗镜等录数千万言。高丽国
王览其录。遣使遗金线织成袈裟紫水精数
珠金澡罐等。以开宝八年乙亥终于住寺。
春秋七十二。法腊三十七。葬于大慈山。树
亭志焉。
*** 宋西京天宫寺义庄传
释义庄。姓张氏。滑台人也。当免怀之日及
就傅之秋。神彩克明尘机顿去。乃于本府开
元寺归善财之列。从升戒德因乐游方。始
于洛邑采听法华。见识过人阐扬训物。众
请居九曜院焉。匪亏法食用济往来。慈以
利生始末无间。建隆初左散骑常侍申公奏
赐紫衣。禀学僧尼三十馀员。庄性敦勤。进讲
外兢兢五十年间二时礼忏。至老不替。于
太平兴国戊寅年八月奄终。俗寿七十八。僧
腊五十九。明年二月迁塔于龙门菩提寺西
焉。
*** 宋西京广爱寺普胜传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7c 页 T50-0887.png

释普胜。姓张氏。深州陆泽人也。幼岁情爱媮
薄。俄决志趋五台山华严寺。师事超化大
师。或问之曰。子胡以越山踰域而求出家。
彼饶阳者岂无仁祠哲匠乎。胜对曰。附神
骥可以日千里矣。某知妙吉净刹感徵胶
戾令我小凡速成果證。可不是乎。众耹斯
说。曰任气小儿有此高识。我曹俱弗如也。
胜曰。某非衽金革死而不厌之徒。也。愿入
慈门而思利物耳。迨乎受具南临潞府
讲通上生经矣。闻崇法大师传唯识论盛
化洛都。往从学焉。凡百章疏经目便识之。
不几稔閒习通精赡。胜所传者中山贞辩钞
讲多误失所。然昌言曰。繁略不均解判非
当。乃删多补少为四卷行于世。太祖神德
皇帝赐紫衣。师号曰宣教也。以太平兴国
四年秋七月四日示疾。终于净土院。亨寿
六十三。坐四十三夏。门人等收舍利葬于
龙门山宝应寺西阜。建塔旌表之。
*** 宋东京开宝寺师律传
释师律。茫阳人也。姓贾氏。大丞相魏国公耽
之后。唐书有传。律弱龀端谨不与群童斗
伎。裁十五岁于悯中寺落发。礼贞涉为师。
严肃垂勖所履不出边幅之外。涉默异之
曰。不可屈身下位而抑其名节乎。成比
丘已可去游方。律奉训南逝得其禅要。回
锡故乡。时梁世迨大周朝。其间帝王重臣率
皆宗仰。居于夷门山旧封禅也。营构乎殿
宇圣仪。丰厨秘藏供僧饶羡。约勒后生别院
翕如罔违彝宪。朝廷以紫衣徽号用旌厥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8a 页 T50-0888.png

无愿不报厥龄欲颓。汝宜知之。勿俗情而
悲悼也。乾德二祀正月二十三日而终。春秋
八十一法腊六十二。太平兴国五年三月。改
葬于北部浚仪之原。进士贾守廉为塔铭
焉。
论曰。佛出于世经译于时。大要在乎果因。
所推归乎罪福。罪也者下三涂之阶陛也。
福也者上诸圣之阶陛也。阶陛是同上下
有异耳。此命章曰兴福者。乃欲利他焉。
如秤低昂如室明暗。则知二事必不同时。
又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同国而治
也。凡夫气分唯说罪多。圣者品流但闻福
厚。顺性故易造。逆意故难修。修有多门
行有众路。大约望檀波罗蜜多令度无极
也。始则人天福行。施食与浆桥梁义井。次
则轮王行中下品善。上品十善者则梵天福
行也。一造偷婆。二补修故寺。三请佛转
法轮。次则二乘净福行。同三品善止自利
功强耳。次究尽位福行。乃成二严。庄严相。
好从三轮无碍见万法体空。获利殊多尽
未来际。夫如是福之广矣大矣。乃知圣者为
福则易尔。何耶。纯净之故也。凡夫则反是
易薰染之故也。是以佛亦为穿针之福。知
福不宜厌焉。目连然燎迦叶蹋泥。无尽意
贡璎珞宝珠。沓婆罗分僧卧具。伊皆大人有
作圣者权方。欲其因罪不厌除福不厌取。
矧以教传岭外法布中原年所弥深行持
渐薄。内众修福就彼持门。先哲息愆行其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8b 页 T50-0888.png

生生无所住。当尔之时顺违无相则罪灭
福生之地也。若行事忏也心凭胜境。境引
心增。念念相资绵绵不断。礼则五轮投地。
悔则七聚首心。或期瑞而證知。乃见罪灭
之相也。昔者齐太宰作净住法。梁武帝忏
六根门。澄照略成住法图。真观广作慈悲
忏。至乎会昌年内。玄畅大师请修加一万
五千佛名经。是以两京礼经则口唱低头。檛
磬一声谓之小礼。自淮以南民间唯礼梁
武忏以为佛事。或数僧呗𠽋歌赞相高。谓
之禳忏法也。其有江表行水忏法者。悔其
滥费过度之愆。此人伪造非真法也。又有
敩古人逐字礼华严法华经。以为礼无漏
法藏也。由此有四众之徒于字上安南无
字下安佛。诚叨滥也。有倡言曰。但务生善
唯期灭罪。何判为非邪。通曰。翻译之后传
行已来。若天上之恒星。如人形之定相。或
别占一座便曰客星。或新起肉隆乃为胼
赘者耳。君不见春秋夏五邪。郑杜诸家岂
不能添月字乎。盖畏圣人之言。成不刊
之典。不敢加字矣。夫子曰。吾犹及史之阙
文。将知佛教还可加减否。如慧严重译泥
洹经加之品目。忽梦神人怒责声色颇厉。
曰涅槃尊经何敢辄尔轻加斟酌。是知兴福
不如避罪。斯言允矣。今则不勤课励靡事
增修。因搜颖脱之数员。责显盂安之三宝。
就今有作何代无人。或京兆开乎海池。或
终南建乎兰若。铸大悲之铜像。造相国之
兴福篇第九之三(正传十五人附见一人)¶ 第 888c 页 T50-0888.png

瑞。立刹参云。刻像繁多。修台浩博。披榛
平田之梵宇。脱样阿育之浮图。刊石为经
鸠财立藏。或治病于井络。或化人于鄜畤。
如斯人也入殊邦之乡导。合二姓之良媒。
日月伏根照洞庭之幽暗。乾坤玄凿开混沌
之窍端。所行博哉。续运长矣。公羊子有之
曰。是上之行乎下也。诗云。尔之教矣。民
胥效矣。愿吾徒望上而学之。令仁祠圣像
无坠于地者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