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78b 页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译

**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 唐京师光宅寺僧竭传

释僧竭者。不知何许人也。生在佛家化行
神甸。护珠言戒止水澄心。每嗟靳固之夫。
不自檀那之度。乃于建中中造曼殊堂。拟
摹五台之圣相。议筑台至于水际。竭惧伤
生命俾立三日道场。咒其多足至无足。当
移窜相避。勿成某梵行之难。将知至诚所
感徵验弗虚。掘土及泉了无蠢动焉。常
以复素为漉袋。遇汲有虫投诸井坎。时
号护生井。恒盈不涸。又观其飞蛾蠛蠓错
认火明为可飞之路故犯之。乃铸铜蟾
为息烟调。天下传其制度。其曼殊院尝转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78c 页 T50-0878.png
经。每敕赐香。此寺本七宝台寺内有天后
所造之台。竭居于中焉。

*** 唐成都福感寺定光传

释定光者。不知何许人也。爰从入法厥性
弗拘。粝食断中粗襦卒岁。方于庸蜀化导
有缘。事或多魔教钟中𠘶。俄遭武宗毁废
例反儒宗。及乎佛日重晖僧伦咸序。光同
缔构寺宇。因铸大钟计赤金万馀斤。尔日鼓
籥灰飞投炉火炽。有祥烟两道。自浮图相轮
最高处出。冉冉射上若虹蜺焉。万人引望五
色腾凌。相感如然信鼓斯应。其塔是阿育王
藏舍利之所。大和初南蛮蒙傞颠剽掠入益
城。分蛮卒舍于寺内。廊庑皆烹炙熏灼。僧
皆奔迸。时塔顶出四道浓烟。分穗直上空
虚。至夜蛮蜑睹此奇异。乃禁止污秽。此塔
先在西北四十馀步。天宝末长史章仇兼琼
赴在。至剑门见一人长一丈馀。持戟当
路。兼琼惊问。对曰。某是大石寺护塔神。故
来奉迎。且有少事咨祈大夫也。缘大石寺
塔在西南未为极善。今请移东北四十二
步。伏望便掘石此下以镇舍利。兼琼曰。此
易耳。遂隐厥形。到府数日。乃令量其地处
先掘。果得巨石。其深无际。促石匠数十人
錾凿之。至夜辄填满遣人潜伺之。见有
白彘数十。以喙推石末塞之。随以舌舐其
坚如铁铜矣。章仇止令勿凿。遂移塔于
今所。即金华旧寺基也。光钟亦移入新寺
焉。

*** 唐吴郡嘉禾贞干传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79a 页 T50-0879.png

释贞干。俗姓武氏。云中人也。神宇高邈以禅
默为务。曳锡踽步南访灵迹。及至故障
有昆山寺者。林泉秀茂。则宋支昙谛尝考室
于此。味道崇化二十馀载。基蹠存焉。至元
嘉中创成大伽蓝。属武宗废教。其寺屏除。
干至止于兹。与范阳卢君袭同兴弘觉法
师第二生名迹。寺成进士姚扶有诗。干后游
今秀州长水。见灵光寺邑民欲树巨殿。时
卢令移邑字民。欣然相遇。干悉先知。或云。
得他心宿命之明焉。遂请干首唱。而恶偃
室之嚣。寓殿基后。编苫为浅室而居。四方
檀信弗召自臻。又与僧令恭君道等累岁方
成今殿。其最高广海内罕比。事毕[挈-刀+力]弊囊
振旧锡归北。莫知其终。

*** 唐苏州支硎山道遵传

释道遵。字宗达。姓张氏。吴兴人也。夙负殊
操洁士称之。荣曜不足关于心。声尘未尝
触其性。至年二十诣天竺义威律师受具
戒。事报恩寺兴大师首宗毗尼传教也。后
学天台一心三观法门。欲广写法华经置
道场辟经院。一之日发其心。二之日规其
趾。作不逾序厥功成焉。居支硎之福地。大
历元年州将韦元甫。兵部尚书刘晏。侍御史
王圆。开州刺史陆向。殿中侍御史陆迅。大理
评事张象。竞诱真心共获殊胜。乃相与飞
表奏闻。诏书特署为法华道场。自江以东总
一十七所。皆因遵之首置也。举精行大德
二七人。常持此经以报主恩。铸卢舍那及
毗卢遮那像及多宝塔。修净土当生业造弥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79b 页 T50-0879.png
陀佛。复写天台教。益乎道场置常住庄二
区。平时讲法华玄义天台止观四分钞文。临
坛度人授心扬律。徒盈石室之筹。天宝中
于灵岩道场行法华三昧。忽睹大明上烛
于天。我身正念俨在光中。异日问荆溪然
师曰。智慧光明从心流出。非精志之所致
耶。又于本寺入法华道场睹此身在空中
坐。先證者知是涤垢之相。其年春秋七十一。
僧夏四十六。以兴元元年七月二十九日。告
终于支硎山寺。僧益公翰公一夜同梦大殿
崩。果遵入灭。门人灵翰法盛道欣犹子灵源
追慕不已。树塔旌德焉。

*** 唐京兆大兴善寺含光传

释含光。不知何许人也。幼觉嚣尘驰求简
静。开元中见不空三藏颇高时望。乃依附
焉。及不空劫回西域光亦影随。匪惮艰危
思寻圣迹。去时泛舶海中遇巨鱼望舟有
吞噬之意两遭黑风天吴异物之怪。既从恬
静俄抵师子国。属尊贤阿阇梨建大悲胎藏
坛。许光并慧𧦬同受五部灌顶法。天宝六
载回京。不空译经。乃当参议华梵。属师卒
后。代宗重光如见不空。敕委往五台山修
功德。时天台宗学湛然。解了禅观深得智
者膏腴。尝与江淮僧四十馀人入清凉境
界。湛然与光相见。问西域传法之事。光云。
有一国僧体解空宗。问及智者教法。梵僧
云。曾闻此教定邪正晓偏圆明止观。功推
第一。再三嘱光。或因缘重至。为翻唐为梵
附来。某愿受持。屡屡掘手叮嘱。详其南印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79c 页 T50-0879.png
土多行龙树宗见。故有此愿流布也。光不
知其终。

系曰。未闻中华演述佛教倒传西域。有诸
乎。通曰。昔梁武世吐谷浑夸吕可汗使来。求
佛像及经论十四条。帝与所撰涅槃般若金
光明等经疏一百三卷付之。原其使者必通
华言既达音字。到后以彼土言译华成胡。
方令通会。彼亦有僧。必展转传译从青海
西达葱岭北诸国。不久均行五竺更无疑
矣。故车师有毛诗论语孝经。置学官弟子
以相教授。虽习读之皆为胡语是也。又唐
西域。求易道经。诏僧道译唐为梵。二教
争菩提为道。纷拿不已。中辍。设能翻传到
彼。见此方玄赜之典籍。岂不美欤。又夫西
域者佛法之根[干-木+禾]也。东夏者传来之枝叶也。
世所知者知枝叶不知根[干-木+禾]。而不知技叶
殖土亦根生[干-木+禾]长矣。尼拘律陀树是也。盖东
人之敏利何以知耶。秦人好略。验其言少而
解多也。西域之人淳朴。何以知乎。天竺好
繁。證其言重而后悟也。由是观之。西域之
人利在乎念性。东人利在乎解性也。如无
相空教出乎龙树。智者演之令西域之仰
慕。如中道教生乎弥勒。慈恩解之疑西域
之罕及。将知以前二宗殖于智者慈恩之土
中枝叶也。入土别生根[干-木+禾]明矣。善栽接者
见而不识。闻而可爱也。又如合浦之珠北
土之人得之结步摇而饰冠佩。南海之人
见而不识。闻而可爱也。蚕妇之丝。巧匠之
家。得之绣衣裳而成黼黻。縿抽之妪见而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0a 页 T50-0880.png
不识。闻而可爱也。懿乎。智者慈恩。西域之
师焉得不宗仰乎。

*** 唐剡沃洲山禅院寂然传

释寂然。姓白氏。不知何许人也。名节素奇
踵四圣种。故号头陀焉。大和二年振锡观
方。访天台胜境。到剡沃洲山者。在天姥岑
之阴对天台华顶赤城。北望四明。金庭石
鼓山介焉西北。北有支遁岭。养马坡放鹤
岑次焉。晋宋已来兹山洞开。初有罗汉白道
猷言。西域来戾止是山。次竺法潜支道林居
焉。高人胜士接踵而栖此中。至于戴逵王
羲之郗超孙绰许询游憩其间矣。见是中
景异。闻名士多居。如归故乡恋而不能舍
去。既行道化盛集禅徒。浙东廉使元相国
稹闻之。始为卜筑。次陆中丞临越知之。助
其完葺。三年郁成大院。五年而佛事兴。然每
为往来禅侣谈说心要。后终于山院。大和
七年时白乐天在河南保釐为记。刘宾客禹
锡书之。

*** 唐天台山福田寺普岸传(全亮唯约)

释普岸。姓蔡氏汉东人也。冲弱之龄。迥然聪
敏。骨目奇秀。天生不嗜荤膻。长有出尘之
意。其父严毅训授经籍渐通其义。秉翰伸
辞宛然华藻。因入僧舍暂执经卷。乃叹曰。
佛法玄微非造次可及。决志辞亲。时怀海
禅师居百丈山。毳纳之人骈肩累足。时号
大丛林焉。岸叩其关。海摄受之。日随普请
施役。夜独执烛诵经。曾不惮劳。遂谐剃
染。及升戒品。便习禅那壁坐忘疲。观心恒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0b 页 T50-0880.png
务。瞻卜附风而香远。[虥-儿+巾]猫逢兽而吼高。学
者成围。请于安陆寿山院坐道场矣。如是
环拱可四百馀众。执器听瞿沙之说。投筹
待鞠多之度。大利群机得道者众。大和年
中谓众曰。吾山水之游未厌。诸人勿相留
滞。天台赤城。道猷曾止息焉。华顶石梁。智者
昔降魔矣。将游之也。自襄阳逦迤而来。
从沃洲天姥入天台之西门。得平川谷中
峰名大舍。号平田是也。观其山四舍郁
翠。东西山石门。而有三井龙潭。东入石桥
圣寺。乃是绿身道猷尊者结茅居此。未几
见虓虎乳子。瞪目而视岸。岸以杖按其头
曰。贫道闻此山是神仙窟宅罗汉隐居。今欲
寄此安禅。檀越勿相惊挠。经宿领子而去。
以大和七年癸丑十月二十七日营构丈室。
携一童侍给薪水耳。八年春禅侣辐凑众
力义成此院。号平田焉。开成中宛是大道
场。会昌三年七月告众入灭。春秋七十四。
度弟子全亮。俗姓陈氏。悟师之道得凤之
毛。一人唯约。在上元入灭。肉身不朽。岸迁
塔于是山。前此寺置五百罗汉殿。永嘉全亿
长史画半千形像。每一迎请必于石桥宿
夜焚香。具幢盖螺钹引导入于殿。香风送
至。幡幢之势前靡而入门即止。其石梁圣寺
在石桥之里。梵呗方作香霭始飘。先有金色
鸟飞翔后林树。石畔见梵僧。或行或坐。或
招手之状。或卧空之形。眴息之间千变万化。
汉南国王钱氏频年施供养。祥瑞极繁。今上
太平兴国三年。于滋福殿宣问两浙都僧正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0c 页 T50-0880.png
赞宁石桥长广量度。一皆实奏。帝叹嗟久
之。至八年因福田寺道者自询誓断腕然
鍊乞重造此寺。乃宣内殿头高品卫绍钦张
承贵革故规制。若化出天宫焉。今岸师影
堂在寺之右。

*** 唐京师奉慈寺惟则传

释惟则者。拔俗志高栖神物表。凡施善务
举则波随。常言像是生善之强缘。不得不
多立。初之观也如对严君。次则其心不乱。
中则观门自成。末则如如焉。荡荡焉。三昧安
得不现前乎。是以我曹劝化迷俗。得不以
此是为先容欤。由是若雕若塑形像森然。
恒事进修。天邑之间偏加激励。属宪宗太
皇太后郭氏元和中为母齐国大长公主追
福造奉慈精舍搜择名德。则乃预选入居。
未久之间闻四明鄮山有阿育王塔。东晋刘
萨诃求现。往专礼焉。乃匠意将七宝为末。
用胶范成摹写。脱酷似。自甬东躬自负归
奉慈寺供养。京邑人皆倾瞻归信焉。

*** 唐长安禅定寺明准传

释明准者。不详氏族生缘。本天台灵墟道场
出俗。游方至京邑。观古之神僧智苑。于苑
阳北山刊石写经。灌铁以俟慈氏下生。免
水火之虞。又东洛长寿寺写华严。圣善寺写
法华。嵩山岳寺写楞伽。悉刊贞珉皆图不
朽。准遂于贞元戊寅岁春正月。见寺僧錾
山攻石石悉顽恶。知匠氏不虔山灵秘吝。
时准疏告阴灵请[示*卑]善务。俄于定中见若
干幅贮无量石。冥冥之间如有宰割。皆中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1a 页 T50-0881.png
刻字。时连率博陵崔公激劝幕府参佐。各
书一品。从序至劝发。凡二十八。圜廊挺立
不期毕工。准之化人皆此类也。元和元年
八月中也。后不详终所。

*** 唐洪州宝历寺幽玄传

释幽玄。俗姓刘。幽州人也。夙怀出俗之愿。
年及弱冠方遂前心。投并州贤禅师而了
玄契。元和二年振锡江左。至会稽大云寺
见三学僧柅定食轮资缘都阙玄言发响应
檀越供赡。未几移居湖心龟山妙喜古寺。九
年属平昌孟简镇于越。枉驾问道。遂构成
大院。十二载复登南岳栖止绝顶。十三年
豫章太守商祐笃重其道。命住东明寺。即东
晋安帝世之所造。僧数繁凑。宝历中为奏改
为世福。兼置戒坛续敕改为度僧寺。其间
形像皆玄之化导。大和元年沈傅中丞又加
信向。玄于院南别造佛阁五层功就。谓弟
子曰。福事无尽生涯有期。物有阙然后人
庀具。吾终后可将尸漆布安阁下。言讫而
化。门人特旁立塔焉。

*** 唐五台山智頵传

释智頵者。中山人也。自幼辞亲来五台山
善住阁院礼贤林为师。诵经合格得度。神
情爽拔气调高峙。于世资财少欲知足。粝
食充腹粗衣禦寒。馀有寸帛未尝不济诸
贫病也。游方参玩预诸讲席。传法华维摩
二部穷源尽理。后挂锡高峰息心却扫。距
元和中众辟为五台山都检校守僧长。頵与
时迁徙。固辞不允。遂登此职。后遇岁当饥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1b 页 T50-0881.png
馑寺宇萧条。有华严寺是大圣栖真之所。
巡游者颇众供施稀疏。院宇伦巡例称不迨。
众请为华严寺都供养主。时德不孤有法照
无著澄观之出世也。当观师制华严经疏。
海众云集。请頵为讲主。日供千僧。十有馀
[示*异]食无告乏。皆云有无尽藏之米面也。岁
久颇见丰盈。有邻院僧义圆。亦当代之硕德
也。谓頵久知常住私有谤言。非平等心是
贪饕者也。夜有神人报圆曰。僧长是千佛
之一数也。汝发轻言。若不悔过当堕恶道。
圆乃诘朝呜足忏谢。有兹验也。及钟武宗
澄汰。頵遁乎山谷不舍文殊之化境。未逾
岁载宣宗即位敕五台诸寺度僧五十人
宣供衣帔。山门再辟。頵为十寺僧长。兼山
门都修造供养主。大中七年与寰海游台。
四众建无遮精妙供养。一月日乃谓大众
曰。吾欲暂憩微骸息心敛迹佐助众务吾
无能为也。付诸俊哲继吾遗躅。乃净室安
坐而灭。春秋七十七。夏腊五十八云。

系曰。僧中职任也。如网之纲如屋之梁焉。
肇自姚秦立正魏世推都。北齐则十统分
员。唐世则僧录命职。异乎常所闻者。五台
山自贞元中智頵始封僧长矣。亦犹鱼盐
蜃蛤祈望守之也。

*** 唐会稽吕后山文质传

释文质。俗姓祝氏。尚丘之远孙。衢州须江人
也。叔氏为僧号唯宽。学通多本经论。宽被
诏入长安止大兴善寺。重诏入内道场。兼
请受菩萨戒。质随宽入内。年十五诵法华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1c 页 T50-0881.png
华严维摩等经。二十三受具。七日诵周戒本。
二夏便讲四分律。二十七讲通俱舍。四十年
中精晓诸大经论。后约束大悲禹迹二禅师
参问心要。既博达矣。归诸暨法乐寺领徒。
时有虎来听法。质摩其顶而去。后往永嘉
钟会昌之搜简乃隐乐成县大芙蓉山。胎息
而已。大中重兴。太守韦君累请不来。强置
于榻[臼/丌]出州开元寺居。檀施骈貤回造大
佛殿并讲堂房廊形像。并写藏教无不备
焉。越州廉使沈贰卿命住吕后山院。本宁贲
禅师旧化之地也。质唯居草庵而止。咸通二
年十月十四日告众言别。十五日端坐而化。
春秋八十四。僧腊六十二。窆于云谷建塔。
越州刺史段式为行录焉。

*** 唐明州国宁寺宗亮传

释宗亮。姓冯氏。奉化人也。家傍月山而居。
后称月僧焉。亮开成中剃落纳法。方事毗
尼循于四仪。且无遗行。而云我生不辰。属
会昌之难便隐家山深岩洞穴。大中再造国
宁寺。徵选清高者隶名。亮预住持。建州太
守李频为寺碑云。于清心行不污者得二
十八人以补其员。广住持也。律僧宗亮禅僧
全祐而已。国宁经藏载加缮写。躬求正本
选纸墨鸠聚嚫施。建造三门藏院诸功德
廊宇。皆亮之力焉。晚年专事禅寂不出寺
门。处士方干赠诗云。秋水一泓常见底。涧
松千尺不生枝。空门学佛知多少。剃尽心
华只有师。终于本寺。春秋八十。亮恒与沙
门贯霜栖悟不吟数十人。皆秉执清奇好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2a 页 T50-0882.png
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撰岳林寺碑。诗集
三百许首赞颂。并行于代。而于福敬二田
锐心弥厚焉。亮为江东生罗隐追慕。乐安
孙合最加肯重。著四明郡才名志。序诸儒
骏士外。独云释宗亮。多为文士先达仿仰
焉。

*** 唐越州开元寺昙休传

释昙休。字德敷。姓李氏。器度宏廓志行修敕。
纳法已来未容少缺。习通渐教颇至精微。
四分律相部疏宗蔚成渊府。初机请学皆到
甚深。休于讲训之馀紏绳寺任。伊寺者梁
所创。年涉四百虽观阁岿然。且㯫棁倾
弛。休革故有方。缔构无隙。特加壮丽轮焉
奂焉。又护国经楼迨诸栋宇悉见鼎新。次以
寺之门楼也。则长安四年故昙一律师之经
始也。既而颓废仍重整覆。一同创制。复慊
永徽中康僧会法师应身堂座卑庳。乃募人
釐变旧规。咸通年中也。休之一言檀信响应。
后终于住寺。今之大善伽蓝是也。

*** 唐雅州开元寺智广传

释智广。姓崔氏。不知何许人也。德瓶素完
道根惟固。化行洪雅特显奇踪。凡百病者造
之。则以片竹为杖指其痛端。或一扑之无
不立愈。至有𤼣者则起。跛者则奔。其他小
疾何足言哉。乾宁初王氏始定成都。雅郡守
(亡名)罢任。携广来谒蜀主。王氏素知奇术。
唯呼为圣师焉。先是咸通中南蛮王及坦绰
来围成都府几陷。时天王现沙门形高五
丈许。眼射流光。蛮兵即退。故蜀人于城北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2b 页 T50-0882.png
宝历寺。立五丈僧相。后为牛尚书预毁。次
兵火相仍。唯惧毗沙门之颓𡉏耳。王氏乃语
广曰。郎之异术道德动人。乘此可料理
天王否。往吴尚书行鲁曾梦令修吾像。方
事经营。除书忽到请法力成之。广唯其命
徙就天王阁下。居一隅小榻而已。翌日病者
填噎其门。日收所施二十万至三十万钱。
又发言劝人出材木。浃旬皆运至堆积。令
三纲掌管焉。初广在雅郡本寺羯帝神堂内
居其半室。低门苫蓐不许女人到门。唯有
一竹箜子。每斋受嚫二十文必投箜内满。
则置之佛殿。声钟集众自他平等分之。常
日俗家请斋亦体广意。止施二十文。净饭
菜豉汁此外不许一物。嚫多不取。食毕而
去。亦无辞告。其后益加神验。或遇病者一
掴一叱皆起。或令烧纸缗掇散饮食。或遇
甚痛恼者。捩纸蘸水贴之亦差。光化元年
修天王阁。向毕乃循江渎池咒食饲鱼。经
夜其鱼二尺已上。万亿许皆浮水面而殒。
聊蹑流水救十千鱼生忉利同也。

*** 唐鄜州宝台寺法藏传

释法藏。不详氏族。厥性方正好行惠物。尝
于苇川化众造寺。佛殿僧坊一皆严丽。雕
刻华蘤。鄜畤命为壮观。藏偶病笃暴终至一
精庐。七宝庄严非世所有。门外有僧梵貌且
奇特。倡言曰。法藏汝造伽蓝不无善报。奈
何于三宝物有互用之愆。何从洗雪。藏首
露之。僧曰。汝但缮写金刚般若经。恒业受持
岂不罪销。亦可延乎寿命。言讫而苏。自躬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2c 页 T50-0882.png
抄度其经午夜口诵。藏终时年一百一十岁
云。雕阴人至今信重焉。

*** 唐五台山海云传(守节)

释海云。未详氏族乡里。来游圣迹。始于南
台侧选峭绝峰峦幽僻林谷而特居之。其
刻苦玩道俭而难遵。从其游者寡而无众。
迨其入灭。门人守节淘洒舍利。起塔焉。昔
传云是普贤菩萨应身也。门人守节即高力
士之子也。从师墨俭。有进无退。云示之曰。
上都有卧伦禅师者。虽云隐晦而实阐扬
六祖印持。一时难测。化导之方若尸鸠之七
子均养也。汝急去从之。及见伦扣击未几。
告云。汝师海云入灭已。节禀听斯言荼蓼
情苦。遂奔赴如其言矣。乃继武接迹盛化
相耒。迨将示灭。愁云郁结鬼神悲号。有塔
存焉。

系曰。海云是普贤应身非耶。通曰。菩萨下化
弗拘定相。应以比丘即现说法。若然何乱
文殊境使主伴不分乎。通曰。若如所问凡
夫分矣。圣人岂以我所求乎。

*** 唐五台山佛光寺法兴传

释法兴。洛京人也。七岁出家不参流俗。执
巾提盥罔惮勤苦。讽念法华年周部帙。
又诵净名经匪逾九旬。戒律轨仪有持无
犯。来寻圣迹乐止林泉。隶名佛光寺。节操
孤颖所沾利物。身不主持付属门人。即修
功德建三层七间弥勒大阁高九十五尺。尊
像七十二位。圣贤八大龙王罄从严饰。台山
海众异舌同辞。请充山门都焉。盖从其统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3a 页 T50-0883.png
摄。规范准绳和畅无争故也。大和二年春正
月闻空有声云。入灭时至。兜率天众今来迎
导。于是洗浴梵香端坐入灭。建塔于寺西
北一里所。

*** 唐五台山行严传

释行严。荣阳人也。家袭簪组业嗣典坟。
严禀庭诰以周旋。约成器能而济用。内要
随计。俄发宿缘。因闻妙庄严王经品白父
母求出尘劳。堂亲抑禁略无却退。既而削
饰去华。年充纳戒诸方问道绰有馀能。闻
五台山文殊应现凡圣交踪。乃登游而隶名
斯地。自尔一成慕学三教偕明。谈论天人
之际。听者茫昧不知区域之内外耶。王公
大人靡不回向。大和中多行激劝俾营福
焉。自设大供日计千人。闻见之流皆鸣指
赞叹曰。行合解通世之希宝也。助道之法当
如是修。以大中三年右胁而灭。建塔寺西
一里云。

*** 唐五台山佛光寺愿诚传

释愿诚。姓宋氏。望本西河家袭素风。浚流远
派不扬。胄绪祖考不书。母阴氏夜梦庭树对
发千华馀华寻谢。独结一果。乃觉有孕。母
启愿心得娠男子足矣。十月临蓐果如其
望。立字曰愿诚。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
者。遵慈母之意也。诚少慕空门。虽为官
学生已有息尘之志。迨栖金地礼行严为
师。严即儒宗圭璋释氏师子也。一旦谓诚曰。
汝神情朗秀。宜于山中精勤效节。可不务
乎。大和三年落发。五年具戒。先诵诸经悉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3b 页 T50-0883.png
皆精练行人属耳道望日隆。无何会昌中随
例停留唯诚志不动摇。及大中再崇释氏
选定僧员。诚独为首矣。遂乃重寻佛光寺。
已从荒顿。发心次第新成。美声洋洋闻于
帝听。飙驰圣旨云降紫衣。后李氏奄有并
门。遐奉文殊躬游圣地。睹其令范抚手惬
怀。表闻唐天子。相继乃赐大师号圆相
也。就加山门都检校。光启三载羞馔命僧舍
衣投施。钟声引众悉至斋堂。右胁曲肱寂
然长往。建塔树碑寺之西北一里也。

*** 后唐五台山王子寺诚慧传

释诚慧。元礼之宗盟祖派。蔚州灵丘之故邑。
父母深信注意清凉。因瞻大圣之容。乃乞
兴邦之子。既而有孕。遂诞贤童。才当丱年
器𠏉天假。自诣台山永为佛子。时真容殿
释法顺睹其俊哲。化以苦空。劝舍俗衣令
披法服。暨登具足尤习毗尼。自后孤游
溪谷多处林泉。有王子寺僧湛崇等。请居
兹寺。慧主任之。馀暇内外典教靡舍斯须。
供赡精严非不勤恪。恒转华严经数盈百
部。每至卷终恳发愿曰。以我捧经之手。
救彼苦恼之人。而属武皇与梁太祖日寻干
戈中原未定。武皇中流矢。创痛楚难任。思
忆慧师翘想焚香。痛苦乃息遥飞雁帛远
达鸡园。命下重峦迎归丹阙。武皇躬拜
感谢慈悲。便号国师矣。后乞归本寺。金峰
显耀玉树相依。九州之珍宝皆来。百寺之楼
台普建。庄宗即位诏赐紫衣。次宣师号。慧
坚不受。帝复宣。厥后再朝天阙更极显荣。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83c 页 T50-0883.png
受恩一月却返五台。同光三年乙酉岁十二
月。嘱累门人廷圭曰。吾今化缘将毕。为吾
进遗表达于宸听。宜各努力理无相代。言
讫入丈室右胁而终也。俗龄五十。僧腊三
十。帝闻恻怆。遣高品监护丧筵。仍敕赐祭
三朝。火烬五色骨存。收取舍利而起塔焉。
谥曰法雨塔曰慈云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