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2a 页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 隋行坚传
释行坚者。未知何许人也。常修禅观节操
惟严。偶事东游路出泰山。日之夕矣。入岳
庙谋之度宵。令曰。此无别舍。唯神廊庑下
可以然而来寄宿者必罹暴死之殃。吾师
筹之。坚曰。无苦。不得已从之。为藉[葶-丁+呆]于
庑下。坚端坐诵经。可一更闻屋中环𤧑之
声。须臾神出。衣冠甚伟部从焜煌。向坚合
掌。坚曰。闻宿此者多死。岂檀越害之耶。神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2b 页 T50-0862.png
曰。遇死者特至闻弟子声而自死焉。非杀
之也。愿师无虑。坚固延坐谈说。如食顷间
因问之曰。世传泰山治鬼。宁有之邪。神曰。
弟子薄福有之。岂欲见先亡乎。坚曰。有两
同学僧已死。愿得见之。神问其名曰一人
已生人间。一人在狱受对。不可唤来。师就
可见也。坚闻甚悦。因起出不远而至一处
见狱火光焰甚炽。使者引坚入墙院中。遥
见一人。在火中号呼不能言语。形变不
可复识而血肉焦臭令人伤心。坚不忍历
观悯然求出。俄而在庙庑下。复与神坐如
故。问曰。欲救同学有得理邪神曰。可能
为写法华经。必应得免。既而将曙。神辞僧
入堂。旦而庙令视坚不死怪异之。坚去急
报前愿。经写装毕赍而就庙宿。神出如初。
欢喜礼拜慰问来意。以事告之。神曰。弟子
知己师为写经。始书题目。彼已脱免今生
人间也。然此处不洁不宜安经。愿师还送
入寺中。言讫天晓。辞决而去。则大业年中也。
坚居处不恒。莫知终毕。
*** 隋天台山法智传
释法智者。不详何许人也髫年离俗应法
升坛。松直凌空玉坚绝污。凡百讲肆靡不
留神。晚岁以径直之门莫如念佛。每谓人
曰。我闻经言。犯一吉罗。历一中劫入于地
狱。可信。又闻经说。一称阿弥陀佛灭八十
亿劫生死重罪。则未之信。人难云。何故生
大邪见。俱是佛言急须念佛。久则三昧现前。
乃于国清寺兜率台上昼夜精勤念佛。忽预
之也。愿师无虑。坚固延坐谈说。如食顷间
因问之曰。世传泰山治鬼。宁有之邪。神曰。
弟子薄福有之。岂欲见先亡乎。坚曰。有两
同学僧已死。愿得见之。神问其名曰一人
已生人间。一人在狱受对。不可唤来。师就
可见也。坚闻甚悦。因起出不远而至一处
见狱火光焰甚炽。使者引坚入墙院中。遥
见一人。在火中号呼不能言语。形变不
可复识而血肉焦臭令人伤心。坚不忍历
观悯然求出。俄而在庙庑下。复与神坐如
故。问曰。欲救同学有得理邪神曰。可能
为写法华经。必应得免。既而将曙。神辞僧
入堂。旦而庙令视坚不死怪异之。坚去急
报前愿。经写装毕赍而就庙宿。神出如初。
欢喜礼拜慰问来意。以事告之。神曰。弟子
知己师为写经。始书题目。彼已脱免今生
人间也。然此处不洁不宜安经。愿师还送
入寺中。言讫天晓。辞决而去。则大业年中也。
坚居处不恒。莫知终毕。
*** 隋天台山法智传
释法智者。不详何许人也髫年离俗应法
升坛。松直凌空玉坚绝污。凡百讲肆靡不
留神。晚岁以径直之门莫如念佛。每谓人
曰。我闻经言。犯一吉罗。历一中劫入于地
狱。可信。又闻经说。一称阿弥陀佛灭八十
亿劫生死重罪。则未之信。人难云。何故生
大邪见。俱是佛言急须念佛。久则三昧现前。
乃于国清寺兜率台上昼夜精勤念佛。忽预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2c 页 T50-0862.png
辞道俗云。生西方去。令亲识为吾设斋
终日。于中夜无疾而化。时有金色光明来
迎。照数百里江上船中。谓言天晓。迟久方
明。始知智之往生矣。
*** 唐京兆禅定寺慧悟传
释慧悟。未详氏族。隐太白山中持诵华严
经。服饵松木。忽于一时见一居士。来云。相
请居士腾身入空。令悟于衣襟中坐摄以
飞行至一道场。见五百异僧翔空而至。悟
奄就末行。居士语曰。师受持华严是佛境
界。何得于小圣下坐。遂却引于半千人之
上。斋讫居士曰。本所斋意在师一人。虽有
五百罗汉来食。皆临时相请耳。斋讫遂送还
本处。有如梦觉。即高宗永徽年中也。
*** 唐京兆大慈恩寺明慧传
释明慧。不知何许人也。简默恭己约志蠲
明。耐乎寒馁誓求大乘。精进之铠介躬。睡
眠之魔退迹。是以初中后夜念诵经行。时玄
奘三藏在京兆北坊部玉华宫翻大般若经
毕。麟德元年示灭。其夜子时慧旋绕佛堂。
忽见北方有白虹四道从北亘南横跨东
并直势贯慈恩塔院历历分明。慧心怪焉。
即自念曰。昔如来灭度。白虹十二道。从西
贯于太微。于是有双林之灭。今有此相将
非玉华法师有无常事邪。申旦向众述其
所见。众咸怪之。至九日凶问至京。正符所
见。慧弥增笃励。老而无懈。未知终所。
*** 唐太原府崇福寺慧警传
释慧警。姓张氏。祁人也。少而聪悟襁褓能言。
终日。于中夜无疾而化。时有金色光明来
迎。照数百里江上船中。谓言天晓。迟久方
明。始知智之往生矣。
*** 唐京兆禅定寺慧悟传
释慧悟。未详氏族。隐太白山中持诵华严
经。服饵松木。忽于一时见一居士。来云。相
请居士腾身入空。令悟于衣襟中坐摄以
飞行至一道场。见五百异僧翔空而至。悟
奄就末行。居士语曰。师受持华严是佛境
界。何得于小圣下坐。遂却引于半千人之
上。斋讫居士曰。本所斋意在师一人。虽有
五百罗汉来食。皆临时相请耳。斋讫遂送还
本处。有如梦觉。即高宗永徽年中也。
*** 唐京兆大慈恩寺明慧传
释明慧。不知何许人也。简默恭己约志蠲
明。耐乎寒馁誓求大乘。精进之铠介躬。睡
眠之魔退迹。是以初中后夜念诵经行。时玄
奘三藏在京兆北坊部玉华宫翻大般若经
毕。麟德元年示灭。其夜子时慧旋绕佛堂。
忽见北方有白虹四道从北亘南横跨东
并直势贯慈恩塔院历历分明。慧心怪焉。
即自念曰。昔如来灭度。白虹十二道。从西
贯于太微。于是有双林之灭。今有此相将
非玉华法师有无常事邪。申旦向众述其
所见。众咸怪之。至九日凶问至京。正符所
见。慧弥增笃励。老而无懈。未知终所。
*** 唐太原府崇福寺慧警传
释慧警。姓张氏。祁人也。少而聪悟襁褓能言。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3a 页 T50-0863.png
二亲鞠爱。邻党号为奇童。属新译大云经。
经中有悬记女主之文。天后感斯圣莂。酷
重此经。警方三岁有教其诵通。其含嚼纡
郁调致天然也。遂彻九重乃诏讽之。帝大
悦抚其顶。敕授紫袈裟一副。后因出家。气
貌刚介学处坚固充本寺上座。拯顿颓纲人
皆畏惮。或于街陌见二众失仪片招讥丑。
必议惩诫断无宽理。后修禅法。虚室生白。
终时已八十馀龄矣。九子母院有遗影并赐
紫衣存焉。
*** 唐太原府崇福寺崇政传
释崇政。侯姓。本府人也。幼龄敏达。固愿出
家。诵经通一千馀纸。耆宿叹赏谓之为经
藏焉。神气沈约仪容整丽。秀眉广目挺志高
奇。虽通群籍所精者俱舍论。相国王公缙
躬请政宣讲。于时谈丛发秀美曲流音。属
听无厌。虽移辰历晷谓如食顷焉。其剖判
尤长。无得形似矣。代宗皇帝下诏。徵为章
信寺大德。称疾不赴。终于本院。春秋五十
八云。
*** 唐太原府崇福寺思睿传
释思睿。姓王氏。太原人也。夙通禅理复贯
律宗。慈悲仁让忤无愠容。睿素婴羸瘵。乃
立志法筵。专祈药上恪勤不懈。寻见感徵。
忽心力勇锐辩犹瓶注。因诵十轮经。日彻
数纸。翌日倍之。后又倍之自尔智刃不可
当矣。开元中杖锡嵩少问道。时义福禅师
禅林密致。造难其人。一言相入若石投水。
既饮甘露。五载而还。趺坐居定日不解膝。
经中有悬记女主之文。天后感斯圣莂。酷
重此经。警方三岁有教其诵通。其含嚼纡
郁调致天然也。遂彻九重乃诏讽之。帝大
悦抚其顶。敕授紫袈裟一副。后因出家。气
貌刚介学处坚固充本寺上座。拯顿颓纲人
皆畏惮。或于街陌见二众失仪片招讥丑。
必议惩诫断无宽理。后修禅法。虚室生白。
终时已八十馀龄矣。九子母院有遗影并赐
紫衣存焉。
*** 唐太原府崇福寺崇政传
释崇政。侯姓。本府人也。幼龄敏达。固愿出
家。诵经通一千馀纸。耆宿叹赏谓之为经
藏焉。神气沈约仪容整丽。秀眉广目挺志高
奇。虽通群籍所精者俱舍论。相国王公缙
躬请政宣讲。于时谈丛发秀美曲流音。属
听无厌。虽移辰历晷谓如食顷焉。其剖判
尤长。无得形似矣。代宗皇帝下诏。徵为章
信寺大德。称疾不赴。终于本院。春秋五十
八云。
*** 唐太原府崇福寺思睿传
释思睿。姓王氏。太原人也。夙通禅理复贯
律宗。慈悲仁让忤无愠容。睿素婴羸瘵。乃
立志法筵。专祈药上恪勤不懈。寻见感徵。
忽心力勇锐辩犹瓶注。因诵十轮经。日彻
数纸。翌日倍之。后又倍之自尔智刃不可
当矣。开元中杖锡嵩少问道。时义福禅师
禅林密致。造难其人。一言相入若石投水。
既饮甘露。五载而还。趺坐居定日不解膝。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3b 页 T50-0863.png
远迩击问求其玄理。如堵墙焉。春秋六十
六。卒于所住院。
系曰。诵经不贵多。要在神解。慧警三岁通
大云经。差为奇俊。崇政终通千纸。得力在
乎不奉诏赴章信新寺。睿公讽彻十轮。后
咨禅道。故经偈云。虽诵千章不如一句
者如渡溪杖策到岸必舍焉。
*** 唐上都青龙寺法朗传
释法朗。姑苏人也。禀质温润约心坚确。诵
观音明咒神效屡彰。京阙观光人皆知重。龙
朔二年城阳公主有疾沈笃。尚药供治无所
不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友爱殊
厚。降杜如晦子荷。荷死再行薛瓘。既疾绵
困有告言。朗能持秘咒理病多瘳。及召朗
至。设坛持诵信宿而安。赏赉丰渥。其钱帛
珍宝朗回为对面施。公主奏请改寺额曰
观音寺以居之。此寺本隋灵感寺。开皇三年
置。文帝移都多掘城中陵园冢墓徒葬郊
野。而置此寺。至唐武德四年废。至此更题
额。朗寻终于此寺焉。
*** 唐河东僧衒传(启芳圆果)
释僧衒。并州人也。本学该通解行相副。年九
十六遇道绰禅师著安乐集讲观经。始回
心念佛。恐寿将终。日夜礼佛一千拜。念
弥陀佛八百万遍。于五年间一心无怠。大
渐告弟子曰。阿弥陀佛来授我香衣。观音
势至行列在前。化佛遍满虚空。从此西去
纯是净土。言讫而终。时有启芳法师圆果法
师。于蓝田县悟真寺一夏结契念阿弥陀佛。
六。卒于所住院。
系曰。诵经不贵多。要在神解。慧警三岁通
大云经。差为奇俊。崇政终通千纸。得力在
乎不奉诏赴章信新寺。睿公讽彻十轮。后
咨禅道。故经偈云。虽诵千章不如一句
者如渡溪杖策到岸必舍焉。
*** 唐上都青龙寺法朗传
释法朗。姑苏人也。禀质温润约心坚确。诵
观音明咒神效屡彰。京阙观光人皆知重。龙
朔二年城阳公主有疾沈笃。尚药供治无所
不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友爱殊
厚。降杜如晦子荷。荷死再行薛瓘。既疾绵
困有告言。朗能持秘咒理病多瘳。及召朗
至。设坛持诵信宿而安。赏赉丰渥。其钱帛
珍宝朗回为对面施。公主奏请改寺额曰
观音寺以居之。此寺本隋灵感寺。开皇三年
置。文帝移都多掘城中陵园冢墓徒葬郊
野。而置此寺。至唐武德四年废。至此更题
额。朗寻终于此寺焉。
*** 唐河东僧衒传(启芳圆果)
释僧衒。并州人也。本学该通解行相副。年九
十六遇道绰禅师著安乐集讲观经。始回
心念佛。恐寿将终。日夜礼佛一千拜。念
弥陀佛八百万遍。于五年间一心无怠。大
渐告弟子曰。阿弥陀佛来授我香衣。观音
势至行列在前。化佛遍满虚空。从此西去
纯是净土。言讫而终。时有启芳法师圆果法
师。于蓝田县悟真寺一夏结契念阿弥陀佛。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3c 页 T50-0863.png
共折一杨枝。于观音手中誓曰。若得生佛
土者愿七日不萎。至期鲜翠也。又梦在大
池内东面有大宝帐。乃飞入其中。见僧云。
但专念佛并生此也。又见观音垂脚而坐。
启芳奉足顶戴见一池莲华。弥陀佛从西而
来。芳问佛曰。阎浮众生依经念佛得生此
否。佛言。勿疑定生我国也。且见极乐世界
平坦如鉴。娑婆世界纯是山川。音乐宝帐直
西而去。有一僧名法藏。御一大车来迎。芳
见自身坐百宝莲华成等正觉。释迦牟尼
佛与文殊赞法华经。复见三道宝阶向西
直往。第一道阶上并是白衣。第二阶有道俗
相参。第三阶唯有僧也。云皆是念佛人往生
矣。芳果二师躬云己见云。
*** 唐荆州白马寺玄奘传
释玄奘。江陵人也。通大小乘学尤明法华
正典。别是命家。自五十载中日诵七遍。尝
因净室焚香感天人来倾听。斋讲之时徵祥
合沓与道俊同被召在京二载。景龙三年
二月八日。孝和帝于林光殿解斋。时诸学士
同观盛集。奘等告乞还乡。诏赐御诗。诸学
士大僚奉和。中书令李峤诗云。三乘归净域。
万骑饯通庄。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荆
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何日纡真果。重来
入帝乡中书舍人李乂云。初日承归旨。秋
风起赠言。汉珠留道味。江璧返真源。地出
南关远。天回北斗尊。宁知一柱观。却启四禅
门。更有诸公诗送。此不殚录。奘归终本
寺焉。
土者愿七日不萎。至期鲜翠也。又梦在大
池内东面有大宝帐。乃飞入其中。见僧云。
但专念佛并生此也。又见观音垂脚而坐。
启芳奉足顶戴见一池莲华。弥陀佛从西而
来。芳问佛曰。阎浮众生依经念佛得生此
否。佛言。勿疑定生我国也。且见极乐世界
平坦如鉴。娑婆世界纯是山川。音乐宝帐直
西而去。有一僧名法藏。御一大车来迎。芳
见自身坐百宝莲华成等正觉。释迦牟尼
佛与文殊赞法华经。复见三道宝阶向西
直往。第一道阶上并是白衣。第二阶有道俗
相参。第三阶唯有僧也。云皆是念佛人往生
矣。芳果二师躬云己见云。
*** 唐荆州白马寺玄奘传
释玄奘。江陵人也。通大小乘学尤明法华
正典。别是命家。自五十载中日诵七遍。尝
因净室焚香感天人来倾听。斋讲之时徵祥
合沓与道俊同被召在京二载。景龙三年
二月八日。孝和帝于林光殿解斋。时诸学士
同观盛集。奘等告乞还乡。诏赐御诗。诸学
士大僚奉和。中书令李峤诗云。三乘归净域。
万骑饯通庄。就日离亭近。弥天别路长。荆
南旋杖钵。渭北限津梁。何日纡真果。重来
入帝乡中书舍人李乂云。初日承归旨。秋
风起赠言。汉珠留道味。江璧返真源。地出
南关远。天回北斗尊。宁知一柱观。却启四禅
门。更有诸公诗送。此不殚录。奘归终本
寺焉。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4a 页 T50-0864.png
*** 唐成都府灵池县兰若洪正传(守贤)
释洪正。俗姓常氏。未详何许人也。居于岷
蜀间兰若。往因有疾所苦沈绵从复平宁。
发誓恒诵金刚般若经。日以二十过为准。
精持靡旷。时邻僧守贤夜坐见二鬼使。手
操文牒私相谓曰。取摄僧洪正。一使曰。为
其默念般若。傍有大奇荷护。无计近得。
又患责限迟延。今别得计。见有直府东门
者。姓常。又与僧同名。复曾为僧来。供尔
摄去以塞违殿也。守贤闻之惊异。且志其
事。明日密问门子常洪正已死。守贤先持
弥陀经。后改业焉。洪正后不测其终。
系曰。宁有同名异实者可互死耶。业不可
移此。可移也。与其俗巫画肖己形言可
以代衰厄同也。通曰。琰摩王或是菩萨。以
同名善者则舍。不善者摄之。此或是罪霜倏
晞正增年寿。故得舍旃。又其恶器方满。复
当终期。故斯取也。苟以互实而取者。行教
化焉。舍斯之外非常理所能知也已。
*** 唐沙门志玄传
释志玄者。河朔人也。攻五天禁咒。身衣枲
麻布耳。行历州邑不居城市寺宇。唯宿郊
野林薄。玄有意寻访名迹。至绛州夜泊墓
林中。其夜月色如昼。见一狐从林下将髑
髅置之于首。摇之落者不顾。不落者戴
之。更取艿草随叶遮蔽其身。逡巡成一
娇娆女子。浑身服素练立于道左。微闻东
北上有鞍马行声。女子哀泣悲不自胜。少选
乘马郎遇之。下马问之曰。娘子野外深更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4b 页 T50-0864.png
号咷何至于此耶。女子掩泪绐之曰。贱妾
家在易水。前年为父母娉与此土张氏为
妇。不幸夫婿去载夭亡。家事沦薄无所依
给。二亲堂上岂知妾如此孤苦乎。有一于
此痛割心腑。不觉哀而恸矣。妾思归宁。其
可得乎。郎君何怪问之。乘马郎曰。将谓娘
子哀怨别事。若愿还乡。某是易定军行。为
差使回还易水。娘子可乘其粗乘。女子乃
收泪感谢。方欲攀踏次。玄从墓林出曰。君
子此女子非人也。狐化也。彼曰。僧家岂以
此相诬莫别欲图之乎。玄曰。君不信可小
住。吾当与君变女子本形。玄乃振锡诵胡
语数声。其女子还为狐走。而髑髅草蔽其
身。乘马郎叩头悔过。非师之救几随妖死。
玄凡救物行慈皆此类也。
*** 唐凤翔府开元寺元皎传
释元皎。灵武人也。有志操与众。不群。以
持明为己务天宝末玄宗幸蜀。肃皇于灵
武训兵。计剋复京师。为物议攸同。请帝
即位。改元至德。及二年返辕指扶风。帝素
凭释氏。择清尚僧首途。若祓除然。北土西
河所推。皎应其选。召入受敕旨。随驾仗内
赴京。寻敕令皎向前发至于凤翔。于开元
寺置御药师道场。更择三七僧六时行道
然灯歌呗赞念持经。无敢言疲。精洁可量
也。忽于法会内生一丛李树。有四十九茎
具事奏闻。宣内使验实。帝大惊喜曰。此大。
瑞应。四月十八日检校御药师道场念诵僧
元皎等表贺。答敕曰。瑞李繁滋国之兴兆。生
家在易水。前年为父母娉与此土张氏为
妇。不幸夫婿去载夭亡。家事沦薄无所依
给。二亲堂上岂知妾如此孤苦乎。有一于
此痛割心腑。不觉哀而恸矣。妾思归宁。其
可得乎。郎君何怪问之。乘马郎曰。将谓娘
子哀怨别事。若愿还乡。某是易定军行。为
差使回还易水。娘子可乘其粗乘。女子乃
收泪感谢。方欲攀踏次。玄从墓林出曰。君
子此女子非人也。狐化也。彼曰。僧家岂以
此相诬莫别欲图之乎。玄曰。君不信可小
住。吾当与君变女子本形。玄乃振锡诵胡
语数声。其女子还为狐走。而髑髅草蔽其
身。乘马郎叩头悔过。非师之救几随妖死。
玄凡救物行慈皆此类也。
*** 唐凤翔府开元寺元皎传
释元皎。灵武人也。有志操与众。不群。以
持明为己务天宝末玄宗幸蜀。肃皇于灵
武训兵。计剋复京师。为物议攸同。请帝
即位。改元至德。及二年返辕指扶风。帝素
凭释氏。择清尚僧首途。若祓除然。北土西
河所推。皎应其选。召入受敕旨。随驾仗内
赴京。寻敕令皎向前发至于凤翔。于开元
寺置御药师道场。更择三七僧六时行道
然灯歌呗赞念持经。无敢言疲。精洁可量
也。忽于法会内生一丛李树。有四十九茎
具事奏闻。宣内使验实。帝大惊喜曰。此大。
瑞应。四月十八日检校御药师道场念诵僧
元皎等表贺。答敕曰。瑞李繁滋国之兴兆。生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4c 页 T50-0864.png
在伽蓝之内。足知觉树之荣。感此殊祥与
师同庆。皎之持诵功能通感。率多此类。加
署内供奉焉。
*** 唐京师千福寺楚金传
释楚金。程氏之子。本广平郡今为京兆之盩
厔人也。母高氏夜梦诸佛。因而妊焉。生实
法王之子也。行素颜玉神和气清。七岁讽法
华。十八通其义。三十构塔曰多宝。四十入
帝梦于九重。玄宗睹法名下见金字。诘朝
使问罔不有孚。于时声腾京辇。遂慕人
构塔。累级而成。有同反掌。尝于翠微悟
真扪萝灵趾。乃曰。此吾栖遁之所。遂奏两
寺各建一塔。咸以多宝为名。此外吟咏妙
经六千馀遍。宝树之下髣髴见于分身。灵山
之中依俙觌于三变。心无所得舌流甘露。
瑞鸟金碧栖于手中。天乐清泠奏于空际。凡
诸休应皆不有之。乃曰。法象王之法驾。回
人主之宸眷。承明三入扬法六宫。后妃长跪
于御筵天华分散而不著。明皇题额肃宗赐
幡。岂荣冠于一时。亦庶几于佛在也。以
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子时右胁示灭焉。薪尽
火灭雪颜如在。昭乎上生于安养之国矣。
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七。天子悯焉。中使吊
焉。敕骠骑大将军朱光晖监护。即以其法
葬于城西龙首原法华兰若塔之。初金髫年
写法华经。不衣缣缯。寒加艾纳而已。弟子
慧空法岸浩然皆随象王之子也。紫阁峰草
堂寺飞锡碑文。吴通微书。至贞元十三年四
月十三日。左街功德使开府邠国公窦文场
师同庆。皎之持诵功能通感。率多此类。加
署内供奉焉。
*** 唐京师千福寺楚金传
释楚金。程氏之子。本广平郡今为京兆之盩
厔人也。母高氏夜梦诸佛。因而妊焉。生实
法王之子也。行素颜玉神和气清。七岁讽法
华。十八通其义。三十构塔曰多宝。四十入
帝梦于九重。玄宗睹法名下见金字。诘朝
使问罔不有孚。于时声腾京辇。遂慕人
构塔。累级而成。有同反掌。尝于翠微悟
真扪萝灵趾。乃曰。此吾栖遁之所。遂奏两
寺各建一塔。咸以多宝为名。此外吟咏妙
经六千馀遍。宝树之下髣髴见于分身。灵山
之中依俙觌于三变。心无所得舌流甘露。
瑞鸟金碧栖于手中。天乐清泠奏于空际。凡
诸休应皆不有之。乃曰。法象王之法驾。回
人主之宸眷。承明三入扬法六宫。后妃长跪
于御筵天华分散而不著。明皇题额肃宗赐
幡。岂荣冠于一时。亦庶几于佛在也。以
乾元二年七月七日子时右胁示灭焉。薪尽
火灭雪颜如在。昭乎上生于安养之国矣。
春秋六十二。法腊三十七。天子悯焉。中使吊
焉。敕骠骑大将军朱光晖监护。即以其法
葬于城西龙首原法华兰若塔之。初金髫年
写法华经。不衣缣缯。寒加艾纳而已。弟子
慧空法岸浩然皆随象王之子也。紫阁峰草
堂寺飞锡碑文。吴通微书。至贞元十三年四
月十三日。左街功德使开府邠国公窦文场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5a 页 T50-0865.png
奏。千福寺先师楚金是臣和尚。于天宝
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经今六十
馀祀。僧等六时礼念经声不断。以历四朝
未蒙旌德。敕谥大圆禅师矣。
*** 唐台州涌泉寺怀玉传
释怀玉。姓高。丹丘人也。执持律法名节峭
然。一食长坐蚤虱恣生。唯一布衣行忏悔之
法。课其一日念弥陀佛五万口。通诵弥陀
经三十万卷。至天宝元年六月九日。俄见西
方圣像。数若恒沙。有一人擎白银台从窗
而入。玉云。我合得金台银台却出。玉倍虔
志。后空声报云。头上已有光晕矣。请跏趺
结弥陀佛印。时佛光充室。玉手约人退曰。
莫触此光明。至十三日丑时再有白毫光
现。圣众满空。玉云。若闻异香我报将尽。弟
子慧命问。师今往何刹。玉以偈云。清净皎
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修道来经
十劫。出示阎浮厌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
永离娑婆归净土。玉说偈已香气盈空。海
众遍满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身紫金色共
御金刚台来迎。玉含笑而终。肉身现在。后
有赞云。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
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银台。一
云。是台州刺史段怀然诗也。
*** 唐兖州泰岳大行传
释大行齐州人也。后入泰山。结草为衣采
木而食。行法华三昧感普贤现身。行自叹
曰。命且无常必归磨灭。未知来世何处受
生。遂入藏内信手探经。乃获西方圣教。
初为国建多宝塔置法华道场。经今六十
馀祀。僧等六时礼念经声不断。以历四朝
未蒙旌德。敕谥大圆禅师矣。
*** 唐台州涌泉寺怀玉传
释怀玉。姓高。丹丘人也。执持律法名节峭
然。一食长坐蚤虱恣生。唯一布衣行忏悔之
法。课其一日念弥陀佛五万口。通诵弥陀
经三十万卷。至天宝元年六月九日。俄见西
方圣像。数若恒沙。有一人擎白银台从窗
而入。玉云。我合得金台银台却出。玉倍虔
志。后空声报云。头上已有光晕矣。请跏趺
结弥陀佛印。时佛光充室。玉手约人退曰。
莫触此光明。至十三日丑时再有白毫光
现。圣众满空。玉云。若闻异香我报将尽。弟
子慧命问。师今往何刹。玉以偈云。清净皎
洁无尘垢。莲华化生为父母。我修道来经
十劫。出示阎浮厌众苦。一生苦行超十劫。
永离娑婆归净土。玉说偈已香气盈空。海
众遍满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身紫金色共
御金刚台来迎。玉含笑而终。肉身现在。后
有赞云。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
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银台。一
云。是台州刺史段怀然诗也。
*** 唐兖州泰岳大行传
释大行齐州人也。后入泰山。结草为衣采
木而食。行法华三昧感普贤现身。行自叹
曰。命且无常必归磨灭。未知来世何处受
生。遂入藏内信手探经。乃获西方圣教。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5b 页 T50-0865.png
遂专心思念阿弥陀佛三七日间。于半夜
时忽睹琉璃地。心眼洞明见十方佛。犹如
明鉴中像。后时诏行入内宫寝于御殿。敕
赐号常精进菩萨。受开国公。乃示微疾右
胁而终。葬后开棺见仪貌如生异香芬郁
焉。
*** 唐洛阳广爱寺亡名传
释亡名。荣阳人也。居止洛中广爱寺。以精
习毗尼慎防戒法。避其讥丑罕有缺然。上
元中东归宁省。路及荣阳道宿于逆旅。方
解囊脱屦。欲漉水盥尘。次有僧至。颇见
貌刚而率略。与律师并房安置。其后到僧
谓主人曰。贫道远来疲顿馁乏。主人有美
酒酤满罂。粱肉买半肩。物至酬直。无至
迟也。主人遽依请办。僧饮啖之都无孑遗。
其律师呵之曰。身披法服。对俗士恣行饮
啖。不知惭赧。其僧不答。初夜索水盥漱。
端身趺坐缓发梵音诵华严经。初举题目。
次言如是我闻已下。其僧口角两发金色光。
闻者垂泣。见者叹嗟。律师亦生羡慕。窃自
念言。彼酒肉僧乃能诵斯大经。比至三更
犹闻诵经。声声不绝四帙欲满。口中光明
转更增炽。遍于庭宇。透于窗隙照明两房。
律师初不知是光而云。彼客何不息灯。损
主人油烬。律师因起如厕。方窥见金色光
明自僧之口两角而出。诵至五帙已上。其
光渐收却入僧口。夜将五更诵终六帙。僧
乃却卧须臾天明。律师涕泣而来五体投地
求哀。忏过轻谤贤圣之罪。律师喜遇异人。
时忽睹琉璃地。心眼洞明见十方佛。犹如
明鉴中像。后时诏行入内宫寝于御殿。敕
赐号常精进菩萨。受开国公。乃示微疾右
胁而终。葬后开棺见仪貌如生异香芬郁
焉。
*** 唐洛阳广爱寺亡名传
释亡名。荣阳人也。居止洛中广爱寺。以精
习毗尼慎防戒法。避其讥丑罕有缺然。上
元中东归宁省。路及荣阳道宿于逆旅。方
解囊脱屦。欲漉水盥尘。次有僧至。颇见
貌刚而率略。与律师并房安置。其后到僧
谓主人曰。贫道远来疲顿馁乏。主人有美
酒酤满罂。粱肉买半肩。物至酬直。无至
迟也。主人遽依请办。僧饮啖之都无孑遗。
其律师呵之曰。身披法服。对俗士恣行饮
啖。不知惭赧。其僧不答。初夜索水盥漱。
端身趺坐缓发梵音诵华严经。初举题目。
次言如是我闻已下。其僧口角两发金色光。
闻者垂泣。见者叹嗟。律师亦生羡慕。窃自
念言。彼酒肉僧乃能诵斯大经。比至三更
犹闻诵经。声声不绝四帙欲满。口中光明
转更增炽。遍于庭宇。透于窗隙照明两房。
律师初不知是光而云。彼客何不息灯。损
主人油烬。律师因起如厕。方窥见金色光
明自僧之口两角而出。诵至五帙已上。其
光渐收却入僧口。夜将五更诵终六帙。僧
乃却卧须臾天明。律师涕泣而来五体投地
求哀。忏过轻谤贤圣之罪。律师喜遇异人。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5c 页 T50-0865.png
后加勤苦。卒成高名莫知终地。
*** 唐成都府雄俊传
释雄俊。俗姓周。成都人也。善讲说无戒行。
所受檀信非法而用且多狡诈唯事疏狂。又
经反初服入军垒。而因逃难还入缁行。
大历中暴亡入冥。见王者诃责毕引入狱
去。俊抗声大呼曰。雄俊傥入地狱三世诸
佛即成妄语矣。曾读观经。下品下生者造
五逆罪临终十念尚得往生。俊虽造罪不
犯五逆。若论念佛莫知其数。佛语若有可
信。暴死却合得回。与雄俊传语云。若见
城中道俗告之。我已得往生西方。言毕承
宝台直西而去。
系曰。一念忆识自身称佛名不少。垂入狱
而还返者。以强善心而转弱恶故。是故行
人须知口诵莫如心持。往生浅力当如是
学也。俊语流出民间。必死者重苏传此语
也。
*** 唐吉州龙兴寺三刀法师传
释三刀法师者。本姓曹。庐陵人也。天然之性
嗜于蔬食。羁贯成童志愿出家。于时自江
以西从安史之乱。南方不宁多事土扶。故强
兼弱兵革未休。大历七年十一月广州吕大
夫被翻城。奉洪州路嗣恭。牒吉州刺史刘
宁徵兵三千人。同收番禺。法师旧名伯连。
其为人也强渥而貌恶。且心循良恒持诵金
刚经。以筒盛经佩之于身。誓不婚娶。然不
扬此善于他。惟密行愈至。无何被括为军。
呈阅之时又选充行营小将。非其所好。遂
*** 唐成都府雄俊传
释雄俊。俗姓周。成都人也。善讲说无戒行。
所受檀信非法而用且多狡诈唯事疏狂。又
经反初服入军垒。而因逃难还入缁行。
大历中暴亡入冥。见王者诃责毕引入狱
去。俊抗声大呼曰。雄俊傥入地狱三世诸
佛即成妄语矣。曾读观经。下品下生者造
五逆罪临终十念尚得往生。俊虽造罪不
犯五逆。若论念佛莫知其数。佛语若有可
信。暴死却合得回。与雄俊传语云。若见
城中道俗告之。我已得往生西方。言毕承
宝台直西而去。
系曰。一念忆识自身称佛名不少。垂入狱
而还返者。以强善心而转弱恶故。是故行
人须知口诵莫如心持。往生浅力当如是
学也。俊语流出民间。必死者重苏传此语
也。
*** 唐吉州龙兴寺三刀法师传
释三刀法师者。本姓曹。庐陵人也。天然之性
嗜于蔬食。羁贯成童志愿出家。于时自江
以西从安史之乱。南方不宁多事土扶。故强
兼弱兵革未休。大历七年十一月广州吕大
夫被翻城。奉洪州路嗣恭。牒吉州刺史刘
宁徵兵三千人。同收番禺。法师旧名伯连。
其为人也强渥而貌恶。且心循良恒持诵金
刚经。以筒盛经佩之于身。誓不婚娶。然不
扬此善于他。惟密行愈至。无何被括为军。
呈阅之时又选充行营小将。非其所好。遂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6a 页 T50-0866.png
亡命焉。时徵兵颇急牒诸处要害捕逐。于
本州洋口擒送刘宁。令于朱木桥处死。三
下刃俱折。刘怪问之。遂言。素志舍家恒持
经法。如斯怯懦恐衄军威。是以亡耳。问经
何在。曰被获时遗坠。遂令搜取果数百步
外得之。竹筒有刃痕而几绝。刘拱手称叹
久之。乃纵其为僧。奏闻。敕下本道号三刀
法师。配本郡龙兴寺。后加精进卒于住
所。
*** 唐湖州法华寺大光传
释大光。俗姓唐氏。生于邑之安吉也。母梅
氏寄孕而梦协灵祥。在娠乃恶荤臭焉。既
诞能言。不为戏弄。未龀之岁思求佛乘
矣。愿念法华三月通贯。经声一发顽鄙革
心。及遂出家而寻登戒。西游京邑。朝见
肃宗帝召对禁中。拱而叹曰。昔梦吴僧口
持大乘五光随发。音容宛若适朕愿兮。因
赐名大光。属帝降诞节斋于定国寺。因赐
墨诏。许天下名寺意往者住持。令中官赵
温送于千福寺住持经道场。其诵经作吴
音。辽辽通于圣听。帝甚异其事。令中官而
宣谕焉。后居蓝田精舍。先期而寺僧梦天
童来降曰。大光经声通于有顶。光一日宴坐
自见神手从天而下抚其心。乃忆先达抱玉
大师尝志斯言。令高其法音当有神之辅
翼。又别夕梦神僧乳见于心命光口吮。自
尔功力显畅形神不劳。又寻山探幽偶坠
穷谷。龙泉莫测沦溺其间。心灵了然都无
惑乱。因思本经多宝塔。为诚愿持此支品
本州洋口擒送刘宁。令于朱木桥处死。三
下刃俱折。刘怪问之。遂言。素志舍家恒持
经法。如斯怯懦恐衄军威。是以亡耳。问经
何在。曰被获时遗坠。遂令搜取果数百步
外得之。竹筒有刃痕而几绝。刘拱手称叹
久之。乃纵其为僧。奏闻。敕下本道号三刀
法师。配本郡龙兴寺。后加精进卒于住
所。
*** 唐湖州法华寺大光传
释大光。俗姓唐氏。生于邑之安吉也。母梅
氏寄孕而梦协灵祥。在娠乃恶荤臭焉。既
诞能言。不为戏弄。未龀之岁思求佛乘
矣。愿念法华三月通贯。经声一发顽鄙革
心。及遂出家而寻登戒。西游京邑。朝见
肃宗帝召对禁中。拱而叹曰。昔梦吴僧口
持大乘五光随发。音容宛若适朕愿兮。因
赐名大光。属帝降诞节斋于定国寺。因赐
墨诏。许天下名寺意往者住持。令中官赵
温送于千福寺住持经道场。其诵经作吴
音。辽辽通于圣听。帝甚异其事。令中官而
宣谕焉。后居蓝田精舍。先期而寺僧梦天
童来降曰。大光经声通于有顶。光一日宴坐
自见神手从天而下抚其心。乃忆先达抱玉
大师尝志斯言。令高其法音当有神之辅
翼。又别夕梦神僧乳见于心命光口吮。自
尔功力显畅形神不劳。又寻山探幽偶坠
穷谷。龙泉莫测沦溺其间。心灵了然都无
惑乱。因思本经多宝塔。为诚愿持此支品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6b 页 T50-0866.png
十万遍。恍然奋身脱泉。若有神捧焉。后诏
住资圣等。此寺赵国公长孙无忌宅。龙朔
二年为文德皇后追福造。长安七年遭火荡
尽。唯于灰中得数部经。不损一字。以事
奏闻。百姓舍施。数日之间已盈钜万。遂再
造其寺。光览此经倍加精进。后以偏感有
亲在吴未答慈力。表乞归省养。诏旨未
允。遂生有妄之疾。策蹇强力将投于渊。
驴伏不前群乌拂顶。心既晓觉疾亦随瘳。乃
以经顶荷行道。忽有诏许还。既止乌程构
营宝塔。日持华偈成报往愿焉。永泰元年
浙西廉使韦元甫表请。光为六郡别敕道场
持念之首。大历癸丑岁颜鲁公真卿领郡。相
国李绅父为乌程宰。绅未期岁。乳病暴作而
不啼。不鉴者七辰。召光至命乳母洗涤焚
香。乃朗讽经分别功德品。遂超席而坐拱
手开眸。光授饮杯水令强乳哺之。疾乃徐
愈。光笑而谓曰。汝何愿返之遄速乎。因以
光名易绅小字。贞元中绅重游霅上。泊舟
之次。光早迟伫于溪侧而笑言。戏抚之若
稚孺焉。后绅刺于吴兴饮醉于馆。光引
宿于道场。夜分将醒白光满室朗然若昼。
往觇光公宴坐梵音方作。光起面门如开
毫相。经音向息光色随敛。绅归京相辞。光
曰。汝得径山之言。吾则无以为谕。行矣自
爱。去留有时。他日位处庙堂。以教法为外
护乎。永贞元年十二月黑月既夕示灭于持
经道场。兽嗥鸟坠。山木惊振。异香芬馥信宿
不消。刺史颜防深怆悼之。光一纳四十岁
住资圣等。此寺赵国公长孙无忌宅。龙朔
二年为文德皇后追福造。长安七年遭火荡
尽。唯于灰中得数部经。不损一字。以事
奏闻。百姓舍施。数日之间已盈钜万。遂再
造其寺。光览此经倍加精进。后以偏感有
亲在吴未答慈力。表乞归省养。诏旨未
允。遂生有妄之疾。策蹇强力将投于渊。
驴伏不前群乌拂顶。心既晓觉疾亦随瘳。乃
以经顶荷行道。忽有诏许还。既止乌程构
营宝塔。日持华偈成报往愿焉。永泰元年
浙西廉使韦元甫表请。光为六郡别敕道场
持念之首。大历癸丑岁颜鲁公真卿领郡。相
国李绅父为乌程宰。绅未期岁。乳病暴作而
不啼。不鉴者七辰。召光至命乳母洗涤焚
香。乃朗讽经分别功德品。遂超席而坐拱
手开眸。光授饮杯水令强乳哺之。疾乃徐
愈。光笑而谓曰。汝何愿返之遄速乎。因以
光名易绅小字。贞元中绅重游霅上。泊舟
之次。光早迟伫于溪侧而笑言。戏抚之若
稚孺焉。后绅刺于吴兴饮醉于馆。光引
宿于道场。夜分将醒白光满室朗然若昼。
往觇光公宴坐梵音方作。光起面门如开
毫相。经音向息光色随敛。绅归京相辞。光
曰。汝得径山之言。吾则无以为谕。行矣自
爱。去留有时。他日位处庙堂。以教法为外
护乎。永贞元年十二月黑月既夕示灭于持
经道场。兽嗥鸟坠。山木惊振。异香芬馥信宿
不消。刺史颜防深怆悼之。光一纳四十岁
读诵篇第八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 第 866c 页 T50-0866.png
无浣濯。而戒香郁然。一饭七十载。徵验绝
多。故相李公绅。素于空门寡信颇规僧过。
而敦重光公。自著碑题云墨诏持经大德神
异碑铭布衣杨夔书云。
*** 唐荆州天崇寺智灯传
释智灯。不知何许人也。矜庄己行严厉时
中。守护戒科恒持金刚般若。勤不知倦。贞
元中遇疾而死。弟子启手犹热。不即入木。
经七日还苏云。初见冥中若王者。以念经
故合掌降阶。因问讯曰。更容上人十年在
世。勉出生死。因问人间众僧中后食薏苡
仁为药食。还是已否。曰此大违本教。灯报
云。律中有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此
乃后人加之非佛意也。远近闻之。渚宫僧
至有中后无有饮水者。
系曰。小乘尚开食五净物。薏苡非五谷正
食也。疑其冥官因机垂诫嫌。于时比丘太
慢戒法。故此严警开制。实诸佛常法也。非
后人之加酿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
多。故相李公绅。素于空门寡信颇规僧过。
而敦重光公。自著碑题云墨诏持经大德神
异碑铭布衣杨夔书云。
*** 唐荆州天崇寺智灯传
释智灯。不知何许人也。矜庄己行严厉时
中。守护戒科恒持金刚般若。勤不知倦。贞
元中遇疾而死。弟子启手犹热。不即入木。
经七日还苏云。初见冥中若王者。以念经
故合掌降阶。因问讯曰。更容上人十年在
世。勉出生死。因问人间众僧中后食薏苡
仁为药食。还是已否。曰此大违本教。灯报
云。律中有正非正开遮之条如何。王曰。此
乃后人加之非佛意也。远近闻之。渚宫僧
至有中后无有饮水者。
系曰。小乘尚开食五净物。薏苡非五谷正
食也。疑其冥官因机垂诫嫌。于时比丘太
慢戒法。故此严警开制。实诸佛常法也。非
后人之加酿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