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5a 页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 唐汾州僧藏传

释僧藏者。西河人也。弱龄拔俗气茂神清。允
迪循良恪居下位。迨沾戒善密护根尘。见
仁祠必礼之。逢硕德则尽礼。苟遇僧俗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5b 页 T50-0855.png
施拜。乃俯偻而走。如回避令长焉。若当众
务也则同净人。屈己犹臧获焉。见他人故
衣则潜加浣濯。别事纽缝。至于炎暑乃脱
衣入草莽间。从蛟蚋䗈蛭唼齧虿芥。血流
忍而汗洽。而恒念弥陀佛号。虽巧历者不
能定算数矣。确志冥心未尝少缺。及预
知报尽谓瞻病者曰。山僧多幸得诸天人
次第来迎。藏又言吾瞑目闻往净土聚诸
上善人散花方回此耳。正当舍寿合掌念
佛。安然而终矣。

** 唐汉东山光寺正寿传(慥禅师)

释正寿者。不知何许人也。风仪峻整节概
高强。肩锡曳囊宗师皆谒。然以因缘相扣
附丽有归。于南塔慥禅师门。决开疑网。密
修资益。后寿杜默于随部山寺。人皆不识。
时谯王重福者。中宗次子也。神龙初韦庶人
谮云。与张易之兄弟构成重润之罪。迁均
州刺史。密加防守不听视事。韦后临朝
添兵士捍卫。及韦氏被诛睿宗即位。转集
州刺史未行。然忽忽不乐。而归心于慥禅
师。为其造生藏塔。举高七十尺。极为宏壮。
于时慥师疾已危笃。谯王使问师后孰继高
躅。慥曰。贫道有正寿在。王问。诸僧谁为正
寿。或曰。和尚有弟子在山光迹韬晦。王遣
使召到。寿白慥师曰。喜王为檀越。其塔已
成。某欲为先试得否慥曰。善为否试。是时
寿摄衣合掌入塔敛容瞑目。结加趺坐便
即灭度。全身不散。时号为试塔和尚。谯王
闻已叹嗟终日。曰弟子犹尔。乃别议改图。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5c 页 T50-0855.png
为慥禅师营构焉。

系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寿公先其慥矣。夫
直往者必能径来也。业累弗羁樊笼弗罩。
脱羁开罩生死自由。既然自由已跻果位
矣。俗谛观之寿公出蓝之青也矣。而能乘
心矫迹出其师之前。一日千里。其是之谓
乎。

** 唐五台山善住阁院无染传

释无染者。不委氏族何许人也。从中条山
受业。讲四分律涅槃经因明百法论。善者从
之。恒念华严经。至说诸菩萨住处东北方
金色世界。文殊菩萨与一万圣众。从昔已来
止住其中而演说法。或现老人。或为童子。
近闻佛陀波利自西国来。不倦流沙无辞
雪岭。而寻圣迹。高宗朝至台山思量岭。启
告扣礼乃见老人。即文殊也。利虽云面接
未决心疑。令却往西国取经。诣金刚窟
入文殊境界。于今不回。古德既尔。吾岂无
缘乎。染乃从彼发迹遍访名公。成遇禅宗
穷乎理性。或经法席探彼玄微。以贞元七
年到台山善住阁院。时有僧智頵为台山
十寺都检校守。僧长之初也。遂挂锡栖心誓
不出山。每念文殊化境非凡者之可胜。岂
宜懈怠。冬即采薪供众。夏即跣足登游。春
秋不移二十馀[示*异]。前后七十馀遍。游历诸台
睹化现金桥宝塔钟磬圆光莫穷其际。且
曰。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中有美枞乎。言更
有愈于诸瑞。吾得少未为足也。最后于中
台东忽见一寺。额号福生。内有梵僧数可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6a 页 T50-0856.png
万计。染从头礼拜递互慰劳。见文殊亦僧
也。语染曰。汝于此有缘。当须荷众勿得
唐捐。有愿无行而已。言讫化寺众僧寂无
所睹。染叹而言曰。睹兹灵异岂可徒然。此
危脆身有何久固。乃遵言广兴供施。每设
一百万僧。乃然一指以为记验焉。渐及五
百万数。遐迩委输若海水之入归塘焉。及
千万供毕十指然尽。迨开成中白大众曰。
吾于此山薄有因缘。七十二遍游诸圣迹。
人所不到吾皆至止。又不出兹山已报
深愿。幸莫大焉。奈何衰老今春秋七十四。
夏腊五十五。及存馀喘欲于中台顶上焚
一炷香告辞十方如来一万菩萨。或息我以
死。谁甘相代。况诸人等并是菩萨门人龙王
眷属。莳栽善种得住此山。夙夜精勤[襾/(革*马)]勒
三业。龙华三会共结要期。此时下山勿有
留难。合掌曰珍重而去。众初不喻其意。皆
言早回。染乃但携瓶锡惟爇名香。遂命季
氏赵华将蜡布两端粗麻一束香汁一斗于
中台顶。从旦至暮礼拜焚香。略无暂憩。都
不饮食。念佛虔诚声无间断。已至深更。赵
氏怪其所以。陟彼崔嵬见染不移旧止转
更精专。染谓赵曰。吾有密愿汝与吾助缘
不得相阻。为取蜡布麻油将来缠裹吾身。
于夜半子时要然身供养诸佛。吾若得道
相度汝也。赵氏谏之苦劝不止。将布缠身
披麻灌油。从顶而炼。言曰。将吾灰骨当
须飘散。无使显异。赵氏一从其命略无
移改。从顶而炼至足方仆矣。赵氏叹曰。昔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6b 页 T50-0856.png
闻药王然身。今见上人。奇哉痛哉。后门人
收真骨于梵仙山南起塔。至今在矣。

** 唐成都府福感寺定兰传

释定兰。姓杨氏。成都人也。本阛阓间凶恶屠
沽类。天与厥性悔往前非。誓预六和化行
三蜀。当尔时也咸归信焉。造伽蓝一号圣
寿欤。其缘未发。乃藏于佣保中耳。而父母
早亡无资可以追往。每遇讳辰兰悲哭咽
绝。辄裸露入青城山。纵蚊蚋䗈蝇唼咋肤
体。且云。舍内财也用答劬劳。蜀中有黑白
蟆。形如粟。𠯗人口及肉。而少见者。次则
刺血写经。后则炼臂至于拔耳剜目喂
饲鸷鸟猛兽。既而行步非扶导而触物颠
踬。后有异人。掌擎物若珠颗然。内空眦
中。斯须瞻瞩如故。冥告曰。南天王还师眼
珠矣。远近惊骇。常谓人曰。吾闻善戒经中
名为无上施。吾愿勤行速要上果矣。大中
三年。宣宗诏入内供养。仰其感应之故以
优礼奉之。弟子有缘恒执事左右。六年二
月中。又愿焚然肩膊。帝累劝勉。年耆且务
久长修炼。兰不奉诏。遂焚焉而绝。有缘表
请易名建塔。敕谥觉性也。塔号悟真也。
蜀都止呼定兰塔院。于今香火不绝云。

** 唐福州黄檗山建福寺鸿休传(景先)

释鸿休。不知何许人也。神宇标挺玄机斡
运。居闽黄檗山寺。丛萃毳客。示教之外[慌-芒+口]
然怡乐。恒言。宿债须偿。偿尽则何忧何惧。
物我俱逍遥矣。人皆不喻其旨。及广明之际
巢寇充斥。休出寺外脱纳衣于松下磬石之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6c 页 T50-0856.png
上。言曰。誓不污清净之地。而安详引颈待
刃。刃下无血。贼翻惊异罗拜忏悔焉。门弟
子景先阇维其尸。收舍利七颗。囊而宝之。
有笃信者以菽粒如数易之。追之靡及。
遂往筮焉。占之曰。死生贵贱罔分吾卦。在
靡在之失宁失矣。孰知其然也。洎获寘之
于塔。分之七粒缄于琉璃器中。莹然光色
时僧清豁著文作颂纪德焉。

** 唐鄂州岩头院全豁传

释全豁。俗姓柯氏。泉州人也。少而挺秀。器度
宏远而疏略。礼清源谊公为师。往长安造
西明寺照公。与受满足法。即于左街保寿
寺。听寻经律决择纲宗。垂成讲导。振锡
南指。诣武陵德山。药病相应更无疑滞。后
居所邻洞庭。地曰卧龙。乃筑室而投憩焉。
徒侣影随。又居唐年山。山有石岩巉[山*(〦/(坐-土+十))]。立
院号岩头欤。凡所施用皆削繁总兀然而
坐任众围绕。曰汝何不思惟家中有多少
事。实于逆顺之境證得超越之相者。豁值
光启已来中原多事诸侯角立狂贼来剽掠。
众皆回避。豁惟晏如。贼责弗供馈。忿怒俾
挥刃之。曾无惧色。当光启丁未岁夏四月
八日。门人权葬。葬后收焚之。获舍利七七
粒。僖宗赐谥曰清严。塔号出尘。葬事檀越
田咏兄弟率财营构。南岳释玄泰撰碑颂
德。提唱斗峻。时号岩头法道。难其领会
焉。

系曰。休豁二师何临难无苟免乎。通曰。凡
夫之难是菩萨之易。经生累舍。此乌悕哉。昔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7a 页 T50-0857.png
安世高累累偿债。去若拂尘业累才轻。苦
依身尽换坚固之体耳。神仙或从刃殒者。
谓之剑解。况其正修證果之人。观待道理
不以不令终为耻也。

** 唐吴郡嘉兴法空王寺元慧传

释元慧。俗姓陆氏。晋平原内史机之裔孙也。
父丹文林郎云骑尉温州紏曹慧。即仲子也。
髫龄颖悟长而温润。畏作枯龟思为瘦雁。
以开成二年辞亲。于法空王寺依清进
为弟子。会昌元年往恒阳纳戒法。方习毗
尼。入礼五台。仍观众瑞。二年归宁嘉禾居
建兴寺。立志持三白法讽诵五部曼拿罗。
于臂上爇香炷。五年例遭澄汰权隐白衣。
大中初还入法门。至七年重建法空王寺。
又然香于臂供养报恩山佛牙。次往天台
山度石桥。利有攸往略无忧虞焉。咸通
中随送佛中指骨舍利往凤翔重真寺。炼
左拇指。口诵法华经其指不踰月复生如
故。乾宁三年。偶云乖悆。九月二十八日归
寂于尊胜院。报龄七十八。僧腊五十八。弟子
端肃等奉神座葬之吴会之间。谓为三白
和尚焉。其礼拜诵持不胜其计。如别录
也。

系曰。炼大拇指火尽灰飞。如何于焦炭之
末。骨肉随生不久如故。此与火中莲华同
种而异态耳。何谓三白。通曰。事理二种。一
白饭白水白盐事也。二身不遍触。口诵真
经。意不妄缘。此三明白非黑业也。故亨此
名欤。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7b 页 T50-0857.png

** 唐京兆菩提寺束草师传

释束草师者。无何而至京兆平康坊内菩提
寺。其为人也。形不足而神俊。吟啸自得罕
接时人。且不言名姓。常负束[葶-丁+呆]坐卧于
两廊下。不乐住房舍。或云此头陀行也。经
数年寺内纲任劝其住房。或有诮其狼藉。
曰尔厌我邪。世不堪恋何可长也。其夕遂
以束[葶-丁+呆]焚身。至明唯灰烬耳。且无遗骸。略
尽污涂之臭。又无延燎惊咤之声。计其少
[葶-丁+呆]不能焚此全躯。既无孑遗。然其起三昧
火而自焚也。众皆称叹民多观礼焉。京邑信
士遂塑其灰为僧形。置于佛殿偏傍。世号
束草师。祷祈多应焉。

系曰。处胎经中菩萨禅定摄意入火界三昧。
愚惑众生谓为菩萨遭劫火烧是也。比丘实
未及此。无象此以惑人。如能用少刍[廿/(黑*告)]
能焚巨骸。则可信矣。故书曰。民无胥诪张
为幻。吁哉。

** 唐南岳兰若行明传

释行明。俗姓鲁。吴郡长洲人也。幼从师于本
部。后游方问道。然其耿介轩昂啸傲自放。
初历五台峨嵋礼金色银二世界菩萨。皆
随心应现。由此登天台陟罗浮。入衡岳
游梓潼。属唐季湘之左右割裂。争寻常
而未息。靡有宁岁。于是栖祝融峰下有
终焉之志。止七宝台。与玄泰布纳为交契。
其性之好恶泰亦罔抗其轻重焉。尝谓道
友曰。吾不愿随僧崖焚之于木楼。不欲作
屈原葬之于鱼腹。终誓投躯学萨埵太子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7c 页 T50-0857.png
超多劫而成圣果。可不务乎。屡屡言之都
不之信。忽于林薄间委身虓虎前。争竞食
之。须臾肉尽。时泰公收其残骼焚之而获
舍利。乃撷华酌水为文祭之。辞中明其勇
猛能捐内财。破悭法成檀度未舍已舍当
舍三轮顿空。取大果若俯拾芥焉。

系曰。佛敕比丘施众生食。二世顺益感果
非轻。若其明公成大檀度远悭贪也。成
大勇猛得无畏也。成三轮空无为功德也。
成难舍心净佛土也一掷其躯其利博哉。
譬犹善赏者费少而劝多。其是之谓乎。

** 晋太原永和三学院息尘传

释息尘。姓杨氏。并州人也。父迁贸有无营
利而已。其母氏尝梦人服装伟丽称寄宵
宿。便觉娠妊。生而有异童稚不群。每闻钟
呗之音凝神侧耳。年方十二因梦金人瑰
奇之状。引之入精庐。明旦告白二亲恳求
出家。未允之前泣而不食。父母悯其天然
情何厌塞。遂曲顺之。即投草堂院从师诵
净名经菩萨戒。达宵不寐。将周一祀。舍本
讽通。年当十七便听习维摩讲席。粗知大
义。及乎弱冠乃圆上品。执持律范曾无缺
然。年二十三文义斡通。于崇福寺宗感法师
胜集传授。复学因明唯识不亏敷演。学徒
颖脱者数人。崇福寺辩才大师从式最为高
足。于天祐二年。李氏奄有河东。武皇帝请
居大安寺净土院。四事供养。专览藏教修
鍊上生业。设无遮大斋前后五会。尘尝以
身饲狼虎入山谷中。其兽近嗅而奔走。又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8a 页 T50-0858.png
于林薄裸体以啖蚊虻。乃游仙岩岳寺养
道栖神。复看大藏经。匝设斋然一指伸
其报庆。彼寺有圣观音菩萨像。长烛七灯
香华供献。后被诸生就请下山。城内传扬
大论。四序无辍。逐月设沐浴。临河就沼投
饲水族。以己哒嚫旋赎羽毛。沈潜高明以
遂生性。或施牢狱人食。或赈惠贫乏。或捐
幡盖于净明金藏二塔。后唐长兴二年众请
于大安国寺后。建三学院一所。供待四方
听众。时又讲华严新经。传授于崇福寺继晖
法师。由是三年不出院门。一字一礼华严
经。一遍字字礼大佛名经。共一百二十卷。复
炼一指。前后计然五指。时晋高祖潜跃晋
阳。最多钦重。洎乎龙飞尘每入洛京朝觐
必延内殿。从容锡赉颇丰。帝赐紫服并懿
号。固让方俞。尘闻凤翔府法门寺有佛中指
骨节真身。乃辞帝往岐阳瞻礼。睹其希奇。
又然一指。尘之双手唯存二指耳。续于天
柱寺。就楚伦法师学俱舍论。方经数日。微
有疾生。至七月二十七日辰时枕肱而逝。
俗年六十三。腊四十四。平常唯衣大布不
蓄盈长。六时礼佛未曾少缺。陇坻之间闻
其示灭。黑白二众具威仪送。焚之得舍利
数百粒弟子以灵骨归于太原。晋祖敕葬
于晋水之西山。小塔至今存焉。

系曰。尘师捐舍讵能愈其精进乎。脱落浮
荣岂能胜其义解乎。若然者不可以一名
名矣。厥犹瞻卜华焉。色黄而矣。则真金
谢其色。香芬而远则牛头愧其香。多名生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8b 页 T50-0858.png
乎一体者。其尘公欤。

** 晋天台山平田寺道育传

释道育。新罗国人也。本国姓氏未所详练。
自唐景福壬子岁来游于天台。迟回而挂
锡于平田寺众堂中。慈爱接物。然终不舍
岛夷。言音。恒持一钵受食。食讫略经行。而
常坐胁不著席。日中洒扫殿廊料理常住
得残羡之食。虽色恶气变收贮于器斋时
自食与僧供湢浴煎茶。遇薪木中蠢蠢乃
置之远地。护生偏切。所服皆大布纳。其
重难荷。每至夏首秋末。日昳乃裸露胸背
䏶腨云。饲蚊蚋虻蛭杂色虫。螫齧至于血
流于地。如是行之四十馀载未尝少废。凡
对晤宾客止云伊伊二字。殊不通华语。然
其会认人意且无差脱。顶发垂白眉亦尨
焉。身出绀赤色舍利。有如珠颗。人或求之
随意皆获。至晋天福三年戊戌岁十月十日。
终于僧堂中。揣其年八十馀耳。寺僧[臼/丌]上
山后焚之。灰中得舍利不可胜数。或有
得巨骨者。后唐清泰二年曾游石梁。回与
育同宿堂内。时春煦亦烧榾柮柴以自熏
灼。口中唠唠通夜不辍。或云。凡供养罗汉
大斋日育则不食。人或见迎罗汉。时问何
不去殿内受供。口云伊伊去。或云饲虫。
时见群虎嗅之盘桓而去矣。

** 晋江州庐山香积庵景超传

释景超。不知何许人也。素持戒范若护
浮囊。性惟矢直言不面从。及乎游方役足
选胜栖身。至于庐峰便有息行之意。惟诵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8c 页 T50-0858.png
法华鞠为恒务。九江之人且多景仰。尝礼
华严经一字拜之。计已二遍。乃烧一指为
灯供养。庆礼经周矣。次礼法华经同前。
身肤内隐隐出舍利。磊落圆莹。或有求者。坐
席行地拾之无算。天福中卒于庵中。今坟
塔在乎庐阜。游者致礼嗟叹而已。

系曰。言遗身者。必委弃全躯如萨埵王子
是欤。今以指为灯以肱擎炷。何预斯例。
莫过幸否。通曰。炼指断肱是遗身之加行
也。况复像末尤成难事。其犹守少分之廉
隅入循吏传同也。

** 晋凤翔府法门寺志通传

释志通。俗姓张氏。右扶风著姓家之子也。早
知遣世克务净门。选礼名师登于上品。诸
方讲肆遍略留心。后唐之季兵革相寻。自此
驾已东巡薄游洛下。遇嚩日啰三藏行瑜
伽教法。通礼事之。乃欲陟天台罗浮。遂辞
三藏曰。吾此求翻译。属中原多事。子议南
征奈何路梗何。通曰。泛天堑其如我何。
三藏曰。苟去吴会间。可付之梵夹。或缘会
传译。通曰。已闻命矣。以天福四年己亥岁
天王锡命于吴越。遂附海舰达浙中。时文
穆王钱氏奉朝廷之故。具威仪乐部迎通
入府庭供养。于真身塔寺安置。施赉丰腆。
通请往天台山。由是登赤城陟华顶。既而
于智者道场挂锡。因览西方净土灵瑞传。
变行回心愿生彼土。生常不背西坐。山中
有招手石者。昔智顗梦其石上有僧临海
上举手相招召之状。顗入天台见其僧名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9a 页 T50-0859.png
定光耳轮耸上过顶。亦不测之神僧也。乃
相见乃问顗曰。还记得相招致否。顗曰。唯
此石峻峙顾下无地。通登此投身愿速生
净土。奋躯而堕一大树中。枝软干柔若有
人扶接焉。殊无少损。乃再叩榼投之。落
于岩下蒙茸草上。微有少伤。迟久苏矣。众
僧谓为豺虎所啖。及见其犹殗殜然。舁就
本道场。初通去不白众。遂分人各路寻觅。
至螺溪民村有巫者。言事多验或就问焉。
神曰。伊僧在西南方。现有金铠神扶卫不
死。我到彼。神气尽矣。固难近也。皆符协神
言。后往越州法华山。默修净业。将欲化去。
所止房地生白色物如傅粉焉。未几坐禅
床而终。迁座阇维有五色烟覆于顶上。法
华川中咸闻异香焉。

系曰。昔薄拘罗有五不死。今通公二不死。昔
法充投千仞香炉峰而不亡。通且同矣。得
非天龙负翼不损一毛乎。而能延彼连持
色心未断者。何俾其增修净土业耳。

** 晋朔方灵武永福寺道舟传

释道舟。姓管氏。朔方回乐人也。髫年聪雅
庠序有仪。虽诵诗书乐闻释典。决志出
家于龙兴寺孔雀王院。爰得戒珠渐圆心
月。吟哦呗赞嘹亮可听。乃率信士造永兴
寺。功成不宰。辞灵帅韩公洙入贺兰山白
草谷。立要持念感枯泉重涌有灵蛇游泳
于中。遂陟法台谈讲也。道俗蜂屯檀施山
积。赞唱音响可遏行云。犷悍之人若鸱鸮
之革韵。乃刺血昼大悲千手眼立像。属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9b 页 T50-0859.png
其亢阳则绝食瞑目。要期雨之通济方议
充肠。中和二年闻关辅扰攘。乃于城南念定
院塔下。断左肱焚之供养大悲像。愿倒冒
干戈中原塞上早见弭兵。言毕迅雷风烈洪
澍焉。又尝截左耳为民祈雨。复断食七日
请雪皆如其愿。至于番洛无不祇畏。以
天福六年辛丑岁二月六日。其夜未央结加
趺坐。留累门人方毕而绝。享龄七十有八。
遗骸不散如入禅定遂加漆纻焉。建隆中
郭忠恕者。博览群籍小学尤长。篆隶为能
多事凌轹。因过投于北裔。询舟前烈著碑
颂焉。

** 汉洛京广爱寺洪真传

释洪真。姓淳于氏。滑州酸枣人也。幼悟尘
劳决求出离。介然之性云鹤相高。师授法
华经随文生解。铠甲精进伏其恚忿。或沾
檀施回面舍旃。诵法华经约一万部诣
朝门表乞焚全躯供养佛塔。帝命弗俞
时。政出多门。或谮云惑众。或言不利国家。
下敕严阻。真叹曰。善根殖浅魔障尤强。莫
余敢止。遂退广爱寺罄舍衣盂作非时施。
愿毕当年无疾坐灭。经数日颜貌如生。迁
就茶毗。唯舌根不坏益更鲜红。时众观之
叹希有事。春秋五十二伊洛之问重之如
在。

** 周钱塘报恩寺慧明传

释慧明。俗姓蒋。钱塘人也。研覈三学渐入
精微。后登闽越殆至临川。礼文益禅师深
符正理。悟先所宗不免生灭情见。后回浙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59c 页 T50-0859.png
隐天台白沙立草寮。有雪峰长庆之风。到
者皆崩角摧锋。谓明为魔说。汉乾祐中自
山出时。翠岩参公率诸禅伯。于僧主思宪
院定其臧否。明之口给无能挫衄。寻汉南国
王钱氏造大报恩寺。请以住持。假号圆通普
照禅师。然行玄沙正眼非明曷能致此。显
德中卒。时酷暑俾欲葬之。有弟子永安曰。
知师唯我也。请焚之得舍利五色。一皆圆
净。初明炼指为灯。于天台供养。后相继
烧三指而勤持课。胁疏衽席。时说法焉。性
且刚直言多忤物。是其所短也。

** 周晋州慈云寺普静传

释普静。姓茹氏。晋州洪洞人也。少出家于本
郡惠澄法师。暗诵诸经明持秘咒。思升白
品愿剪青螺。既下方坛而循律检。往礼
凤翔法门寺真身。乃于睢阳听涉。赴龙兴
寺讲训徒侣。若鳣鲔之宗蛟龙焉。又允琴
台请转梵轮。安而能迁复于陈蔡曹亳宿
泗。各随缘奖导。回于今东京扬化。善者从
之。晋天福癸卯岁。心之怀土还复故乡。遂
断食发愿。愿舍千身速登正觉。至周显
德二年。遇请真身入寺。遂陈状于州牧杨
君愿焚躯供养。杨君允其意。乃往广胜寺。
倾州民人。或献之香果。或引以幡华。或泣
泪相随。或呗声前导。至四月八日。真身塔前
广发大愿曰。愿焚千身。今千中之一也。徐
入柴庵自分火炬。时则烟飞惨色香霭愁
云。举众叹嗟群黎悲泣享寿六十有九。弟子
等收合馀烬供养焉。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60a 页 T50-0860.png

** 宋衡阳大圣寺守贤传

释守贤。姓丘氏。泉州永春人也。少而聪达渊
懿沈厚。誓投吉祥院从师披剪焉。后游学
栖云门禅师道场明了心决。趋彼衡阳众
推说法。纳衣练若之人。若百州之会于朝夕
池矣。贤不衣缯纩布衣皮裤而已。度伏腊
必无更易。胁不著席。唯坐藤床瞑目通宵。
除有问者。随其启发雍容自持。乾德中告
众曰。吾有债愿未酬心终不了。明日入南
窑山投身饲虎。弟子辈去寻见双胫皮裤
缠且存耳。收阇维之得舍利无数。报龄七
十四。今小浮图藏遗体焉。

** 宋天台山般若寺师蕴传

释师蕴。金华人也。厥性真率不好封植。遇
事属情有多讦直。梁龙德中与德韶禅师
结侣遐征。游访名师胜境。至于北代清凉
山冥心巡礼。后登苍梧野陟祝融峰。然韶
师或随或否。回于浙来还栖息韶师法会。
其为人也稠人广众往往滑稽。有好戏噱
者则狎之胶漆如也。故高达之者置之于度
外矣。唯韶师默而识之。谓人曰。蕴公痴狂
吾不测其边际焉。因有疾求僧作忏悔文。
诵经及密咒。各论几百藏为度。方知其密
持之不懈。尝谓道友曰。吾生无益于人欲
投宴坐峰不然石梁下。所愿早预贤圣之
俦也。其道友多沮其计。以开宝六年七月
内无疾坐终。如入禅定。时炎蒸停尸二
七日。身无欹侧窍无气秽。及迁神座就
寺之东隅阇维。煨烬中收舍利外舌根不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60b 页 T50-0860.png
坏。灰寒拾之如红芙蕖色。柔软可怜。或曰。
伊僧别无奇异。此物偶存。乃重燔爇其舌。
随同火色。迟久还如莲叶。遂议结小塔于
寺中缄藏。后有不信者。重烧锻凡数十过
矣。蕴生不言姓氏年齿。人以貌取之。则年
八十馀矣。

** 宋杭州真身宝塔寺绍岩传

释绍岩。俗姓刘。雍州人也。母张氏始娠梦寤
甚奇。及生也神姿瑰伟。至长也器度宏深。
七岁苦求出家于高安禅师。十八进具于怀
晖律师。凡百经书览同温习。自是游诸方
圣迹。洎入吴会栖息天台四明山。与德韶
禅师共决疑滞于临川益公。遂于钱塘湖水
心寺挂锡。恒讽持法华经无昼夜。俄感陆
地庭间生莲华。举城人瞻瞩。岩亟命搴而
蹂之。以建隆二年辛酉。经愿云满誓同药
王。焚身以供养。时汉南国王钱氏。笃重归
心苦留乃止。寻潜遁投身曹娥江。用饲鱼
腹。会有渔者拯之。云有神人扶足求溺
弗可。衣敷水面而惊涛迅激。岩如坐宝台。
然。水火二缘俱为未济。恒怏惋其怀。乃于
越法华山安置。续召于杭塔寺造上方净
院以居之。开宝四年七月有疾不求药石。
作偈累篇示门徒曰。吾诵经二万部。决以
安养为期。跏趺坐亡。享龄七十三。法腊五
十五。丧事官供茶毗于龙井山。获舍利无
算。遗骨若玉莹然。遂收合作石函寘于影
堂。大宁军节度使赠太师孙承祐为碑纪
述焉。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60c 页 T50-0860.png

** 宋天台山文辇传

释文辇。永嘉郡平阳人也。邂逅求师受业于
金华。纳具足律仪毕翘勤笃励。三乘之学一
皆染渐。因往缙云明昭禅师法会。不事繁
云。扬眴之间决了无滞。末遇天台山德韶禅
翁唱宗一大师之道。辇复谛受无疑。不为
异缘牵转。故三十载随韶师听其进否。尝
谓人曰。悟入之缘犹蠖屈之于叶也。食黄
则身黄。食苍则身苍。其屈伸之状无变。吾
初见明昭乃若是。今学玄沙又如是。此所
谓殊涂而同归。今更取佛言为定量之。乃
览大藏经三周遍。自是已来逍遥无滞。以
太平兴国三年。忽自操其斧。言伐其檀。巧
结玲珑重攒。若题凑焉。号曰浮图。中开
户入内趺坐。自持火炬。誓之曰。以此残
喘焚之供养十方佛诸圣贤。言讫发焰亘
空。其烟五色旋转氤氲。犹闻诵经之声。须
臾始绝观者号哭。灰寒收舍利不知颗数。
春秋八十四。初辇尝谓善建寺僧说。吾死已
无占伽蓝可食之地。弗如自焚供养。望诸
贤此时聚柴𧂐下念佛助我往生。只此相
烦耳。今善建寺中累石为小塔焉。

系曰。小乘教以自杀犯重戒前诸方便罪。
是以无敢操炬就燎者。然自杀二例。一畏
杀。须结兰吉。二愿往生。强猛之心命终身
往。兰吉可能作碍邪。复次大心一发百年闇
室一灯能破。何罪之有。是故行人无以小
道而拘大根者乎。

** 宋临淮普照王寺怀德传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61a 页 T50-0861.png

释怀德。本江南人也。髫年离俗谨愿饰身。
诵通法华经得度。自尔虽登讲肆终以诵
持为专务。晚游泗上礼僧伽塔像。属今上
遣高品李神福赍幡华上供。并感应舍利
至葬于新塔下基深窟中。德遂誓焚躯供
养。先罄舍衣囊供身之物。斋僧一中。然后
自衣纸服身缠油蜡礼辞僧众。手持双烛
登柴𧂐中。发火诵经。观者莫不挥涕。德
至火炽熛高。其身聊侧。犹微闻诵经之声。
一城之人无不悲悼者。淘汰舍利甚多。乃
太平兴国八年四月八日也。使臣回奏。上为
之动容焉。论曰。界系之牢不无我所。浮生
之命连在色身。皆自贵而轻他。悉己多而彼
少。而增靳固。但长悭贪。若骊龙之吝珠。
犹𤛆牛之爱尾。孔惜翠羽麝护香脐也。其
如儒氏彝伦孔门徽典。以己私之饥体曰
父母之发肤。不敢毁伤恒知保慎。复有好
自标遇三年不见于门生。且事尊严一坐
不垂于堂庑。及乎心游方外教脱域中。或
大善之克成。非小愆之能绊。许友以死杀
身成仁。渐契不拘将邻直道。至有黜礼
乐薄忠信去健羡饮淳和。乃有洗耳辞
荣抱石沈水。与儒则一倍相反。于释则分
寸相邻佛乃为物捐躯利生损命。与其不
拔胫毛为利也。伏腊殊时。与其惜父母之
亲体也。参辰各见如此乃验教之深浅行之
是非。譬犹出泉货而既多入息利而不少。
我世尊因地也。初唯减口次则脱身。车服
越共弊之心。象马过借人之乘。辍食菜之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61b 页 T50-0861.png
地判受封之成。用若拂尘舍犹脱屣。复次
唼肤待饫剜自副求。或指然一灯。或身均
百脔。救羸虚之虎。化长伟之鱼。因超劫归
弥勒之前。先成佛享释迦之位。皆从旋习始
外财而终内财。及熟善根变难舍而成
易舍。夫辍外财外财难舍。难舍凡夫也。捐
内财内财易弃。易弃菩萨也。须知三世
诸佛同赞此门。是真实修。是第一施。岂不
见僧崖菩萨安详陟于柴楼。大志道人慷恺
焚其腕骨。人皆难色。彼有易容。盖累世之
曾为。致今生之又舍。舍而复舍。估七宝以
非珍。空而又空。以三轮之绝轨。乘兹度
岸。是曰真归。得金刚坚固之身。留玉粒驮
都之应。今之录也。藏则当乎炎暑裸喂蚊
虻。寿则试其浮图坐中圆寂。定兰感天王
而还眼。鸿休拒大盗以偿冤。明饲兽而破
悭。超然灯而烬指。加其舌根不坏身溺不
沈。入薪塔而。自焚露赤躯而受咋。以前诸
德也。念业异熟为所依趣。知身是幻幻体
何凭。悟质如沤沤形暂起。幻从心造假伪
相寻。沤散水澄浮沈互有。是故大圣几生所
计。小乘润生尽期。贵息苦依思除我倒。
非谓视同糠秕观若尘炱。譬之寄习学于
茅庐附弯弧于土[(土*乃)/木]。为选登云之路。为求
出塞之功。然后赐宅一区门罗八戟。方云
贵土始利封侯。以其乳哺之囊转得那罗
之器。亦复如是或曰。用斯声教化我中华。
得非韩吏部所患非杨即墨而况加其佛
乎。攻乎异端斯害孔炽。对曰。正谈仁义则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61c 页 T50-0861.png
道德相悬。正说苦空则忠信可薄。还借韩
之譬况。坐井窥天非天之咎。孔门大旨未
能知生焉能知死。庄子曰。劳我以生息我
以死。若观鼓盆而歌似知不死焉。二教
曾不言人死神明不灭。随其善恶业缘受
报。故有好丑。若由业因也。是用将粗易
细以弱商强售苋陆之脆形。博华鬘之珍
服。既熏当种而起现行。生胜已生报强前
报。刳肉眼而招佛眼。割凡躯而贸金躯。
尼拘之子至微。荫车之形不少。是为真语。
非谓食言。菩萨利他适足以学。或曰。夫行
然鍊。善人则不疑。其有不善之人。惯尝刲
割。谓疼痛。为诙谐。堪受凌迟。谓炙炮为
戏剧。或敩人而偶作。或诳世而强为。此则
栽何善根。自求辛螫耳。对曰。虽则顽民喜
忍恶少耐伤。且经念以然烧。或浅诚而喂
饲。冥招善报。已种良因。以浮泛心得浮泛
报。昔有女子戏披袈裟。婆罗门醉著法服。
其缘会遇道果终成也。或曰。义净传译重累
再三。今勿然炼。伊人亲游西域备熟方
宜。至乎教乘罔不详究。不许毁伤何邪。
对曰。此专缚阿笈摩之教。安能沮坏摩诃衍
法耶。设或略舍内财决定当圆檀度。故庄
严论云。若能施自身命则为希有。成菩萨
檀度也。将知四轮出世十善行时。有道则
尧下足淳民。奉孝则曾家生令子。我圣上
践祚之四载。两浙进阿育王盛释迦佛舍
利塔。初于滋福殿供养。后迎入内道场。屡
现奇瑞。八年二月望诏于开宝寺树木浮
遗身篇第七(正传二十二人附见二人)¶ 第 862a 页 T50-0862.png
图仅登于尺。先藏是塔于深甃中。此日放
神光亘烛天壤。时黑白众中有炼顶指
者。有然香炷者。宣赐物有差。苟非大权菩
萨大福天王。安能激劝下民而捐身宝者
乎。直令此地螺髻见而珍宝成。还觉其时鹫
峰净而土田变。范云缀史纪数色之徵祥。王
劭编文书几州之葬塔。隋分舍利。唐瘗真
身。比乎我朝。田陇与铁围争其疆畔耳。
此篇所载。成传开宗。令能忍难忍之人
既亡若在。使舍身受身之者虽死犹生。图
五芝于草木之前。列四瑞于鳞毛之表。诗曰。
仪刑文王。万邦作式者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