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感通篇第六之五(正传十三人附见五人)¶ (自动笺注)
宋高僧卷第二十二
宋左街天壽通慧大師
賜紫沙門贊寧奉勅
**感通篇第六之五(正傳十三人附見五人)
***後唐韶州靈樹院如敏
釋如敏
閩人也。
始見安禪師
盛化嶺外
誠多異迹
為人寬綽純篤無故寡言
深憫迷愚率行激勸
劉氏偏[襾(革*月)]番禺
每迎
召敏入請問逆知其來。
同合契。
廣主
奕世奉以周旋時時禮見。
有疑不決直往詢
訪。
敏亦無嫌忌啟發口占然皆准的時謂之
為乞願。
私署知聖大師
初敏以一苦
行為侍者
頗副心意
呼之所由也。
日隨登山脊間。
却之潛令下山
迴顧見敏
入地焉。
苦行草中覆其形。
久伺之乃出
往迎之。
問曰師焉往乎曰吾與山王有舊
邀命言話如是
時或亡者穴地而出。
誡之曰。
所由無宜外說洩吾閑務。
終于
住院
全身不散。
喪塔官供。
今號靈樹禪師
真身塔是歟。
系曰。
靈樹如遇大安
壽臘綿長
出人
限。
疑此亦所聞異辭矣。
***後唐天台山全宰
釋全宰
姓沈氏
錢塘人也。
孩抱之間不喜
葷血
其母累覩善徵
勸投徑山法濟大師
削染。
修禪亭亭高竦不雜風塵
慕十
二頭陀以飾其行。
諺曰宰道者焉。
迨乎諸
參請
石霜禪師印證密加保任
入天
台山闇巖。
以永其志也。
伊巖與寒山子
對峙
魑魅木怪叢萃其間
宰之居
也二十餘年。
鳥革山精讓窟。
出入
鬼神執役
或掃其路或侍其旁。
或代汲
泉或供採菓。
時時人見宰未甞言。
天成
五年徑山禪侶往迎歸鎮國院居。
終于出家
本院焉。
***晉巴東懷濬
釋懷濬者。
不知何許人
其為僧也憨而且
狂。
逆知未兆之事。
其應如神。
乾寧中
無何巴東
濬且能草聖
筆法天然
或於
寺觀店肆壁書佛經道法
以至歌詩鄙俚
詞。
不集其筆端矣。
與之語阿唯而已
人以神聖待之
刺史公患惑眾
獄詰之。
乃以詩通狀
辭意閩川西東
章句靡麗
州將異而釋之。
又詳其旨疑
在海中。
得非杯渡之流乎。
行旅經過必維
舟而謁焉。
辯其上下峽之吉凶貿易求物
利鈍
客子懇祈
唯書三五行。
終不明言
其事微密驗。
荊南大校周崇賓謁之。
書遺
曰。
皇都勘。
爾後入貢王師南討。
遂縶
南府
就戮也。
押牙孫道能謁之。
書字曰。
竹林寺
年物營葬於古竹林寺
也。
皇甫知州
乃畫一人荷杖一女子在
旁。
尋為取民家女。
遭訟錮身入府矣。
昭嗣者。
波斯種也。
幼好藥術隨父謁之。
乃畫道士乘雲提一匏壺書云
指揮使
某牒衙推
穆生後以醫術有効
南平王
從誨令其去道從儒。
簡授攝府衙推
屬王
師伐荊州
濬乃為詩上南平王曰。
馬頭
揚州路
親眷應須洗眼看。
是年高氏
誠於淮海
遂解重圍
其他異跡多此類也。
一日庭前芭蕉葉云。
今日還債業。
縣無更勘窮往來多見殊不介意
為人
所害身首異處
刺史為其茶毘焉。
***晉閬州光國院行遵
釋行遵
福州閩王王氏之仲子
後唐莊宗
位入洛進方物
因留京邸
同光末會明宗
將入。
兵亂相仍
乃自剪飾變服為僧。
竄身
巴蜀
晉開運中
狀貌若七十餘。
然壯力
不衰
或詢其年臘則必杜默
閬中寓光
禪院
院徒以律法住持
人不之知遵之
能否
李氏子家命齋。
飲噉之次欻起出
門。
叫噪若有所責。
謂李曰。
今夜有火自
東南至于西北街
隣居備之
是夕果
煨燼無遺
眾聚問其故。
曰昨一婦女衣
紅秉炬而過。
老僧恨追不及耳。
又於趙法
曹家指桃樹下云。
有如許錢不言其數。
趙乃召人。
發之。
畚鍤方興適遇客至。
為家
僮所取。
喧喧之際盡化為青泥
人各爭得
百餘。
圬墁之。
門壁往往而有焉。
遵或
經人塚墓知其家吉凶
至於風角鳥獸
見之間。
預言災福後必契合
故州遠近
預言用為口實
終于晉安玉山緇徒
茶毘焉。
***晉襄州亡名
釋亡名
不知何許人也。
觀方問道不憚
艱辛
勝境名山必約巡訪矣。
天福中至襄
禪院挂錫
一僧循良守法
九旬
足。
其人庠序言多詭激
稱名法本
朝昏
共處
雅相於若久要之法屬焉。
法本云。
出家習學即在鄴都西山竹林寺
寺前有石
柱。
他日有暇必請相訪。
其僧追念前約
尋問
洎至山下村中投一蘭若止宿
彼僧曰。
此去竹林寺近遠
僧乃遙指孤峯
側曰。
彼處是也
古老相傳聖賢所居
地。
但有名存耳。
故無精廬淨舍。
立佛
僧之所也。
僧疑之。
詰旦而往
既覩竹叢
中果有石柱
茫然不知涯涘
僧憶法本
臨別之言。
但扣其柱即見其人。
遂以小杖
擊柱數聲。
乃覺風雲四起咫尺莫窺。
俄爾
樓臺對聳。
身在三門之下逡巡
本自
內而出。
見之甚喜。
南中舊事說襄鄧
土風
引度重門祕殿
領參尊宿
綱任焉。
顧問再三
法本曰。
早年襄陽時禁
足。
曾期相訪。
故及山門也。
尊宿曰善。
可飯
後請出。
在此無座。
言無凡僧位次也。
法本送至三門相別
既而天地昏暗不知
所向
頃之宛在竹叢石柱之側。
餘並莫覩。
其僧出述其事。
罔知伊僧其終焉。
系曰。
竹林何人也。
通曰。
遇仙之士亦
仙之士。
聖寺之遊豈容凡穢。
一則顯聖寺
人間
一則聖僧之參緇伍。
無輕僧寶
凡聖混然
此傳新述於數人。
振古已聞於
幾處。
且如齊武平中釋圓通曾瞻講下
僧病。
僧夏滿病差。
來鄴鼓山竹林寺
事跡略同
此蓋前後聖寺也。
***漢洛陽告成縣狂僧傳(曹和尚)
釋狂僧者。
晉開運中於邑下乞石礦灰。
日夜大小二山中。
行人鄉叟
曰。
要造宮闕
然莫之測也。
謂為風狂
有何准據
如是至數千石封閉甚固。
鄉人不意
此僧絕乎蹤跡
乾祐初
祖既入今東京即位
逾年而崩。
當是
時也詔卜叡陵於大留山下
計慮者云。
甎瓦
數百萬。
此山之內可陶而燒。
其如礦灰烏
可得乎。
俄有里胥曰。
此地元有僧積藏
可數千石
准用應足。
按行使山陵畢用無
孑遺
其僧也非狂由此方證之矣。
鎮州
曹和尚者。
恒陽人也。
不常居處言語
紛。
敗襦穿屨垢面黯膚。
號風散逸之倫
也。
齊趙人皆不測多重旃。
或召食。
食畢
默然而去。
其狀猶不醉而怒歟。
府帥安重
作鎮數年。
軍吏州民例請朝廷立德
政碑。
碑石將樹之日。
其狀屹然
曹和尚
大笑曰。
不得不得
人皆相目失色
主者驅逐
曹猶口不絕聲焉。
至重榮潛萌
不軌秣馬利兵垂將作逆
朝廷討滅
尋毀之。
凡所指斥響答聲也。
不測
終。
***周偽蜀淨眾寺僧緘傳(大慈寺亡名)
僧緘者。
俗名緘也
姓王京兆人
少而察
公元857年
辭氣絕群
大中十一年杜審權下對策成
事。
祕書監馮涓同年也。
乾符中巢寇充斥
隨流避亂
渚宮投中。
成汭
攻淮
不利
削髮出家
雷滿荊州
襄州
趙凝攻破之。
梁祖遣高季昌誅滅焉。
江陵
公元925年
遂屬高氏
避地夔峽間。
後唐同光三年
尋訪馮涓已死矣。
遂居淨眾寺
髭髮
皓然面色紅潤逍遙
然人不測情偽
公元955年
華陽進士王處厚者。
乙卯歲於偽蜀落
第。
周顯德二年也。
入寺寫憂竹間
見緘。
緘曰得非王處厚乎。
處厚驚曰。
未甞
相狎
何遽呼耶。
緘曰。
偶知耳遂說本唐文宗
大和初生。
止今一百三十餘載矣。
處厚曰。
公元956年
身跡奚若
子將來之事極明年
而今而後
可知矣。
意言蜀將亡也。
囑令勿洩。
明日
再尋杳沈聲跡。
一日扣關自來云。
暫去
禮峨眉
結夏黑水
方還
緘於案頭
文卷
覽之則處厚府試賦[葶-丁+呆]曰考乎真偽
燭下之文。
多誑乎。
遂探懷抽賦[葶-丁+呆]示
之。
豈非程試真本乎。
處厚驚竦不已
曰。
僕試後偶加潤色
用補燭下倉卒之過
也。
何從得是本也。
緘曰。
非但一賦
君平
生所作之者
皆貯之矣。
明日訪之。
處厚
入寺之北隅。
同謁故太尉豳公杜琮之祠。
坐於西廡下。
有數服色厖雜
堂宇
綴行而出。
降階再拜
緘曰。
新官在此便
庭參
處厚惶懅而作。
緘曰。
此輩將為君
驅策
又何懼乎。
寧知泰山舉君為司命
否。
仍以夙負壯圖未酬前志請候登第
施行
復檢官祿簿見來一牓人數
定。
君亦預其間
斯乃陰注陽受也。
人世
之名食幽府之祿。
此陽注陰受也。
處厚震駭
公元957年
不知所裁。
但問明年及第姓名為誰耶。
緘索紙筆立書一短封與之。
誡之嚴密
之。
脫洩禍不旋踵
須臾吏散。
携手出廟
公元956年
及瞑而去。
罷。
緘來處厚家留一簡
云。
暫還弊廬無復再面也。
後往寺僧堂中
問之。
他適矣。
拆短視之
但書
句。
周成
二王殊名
王居一焉。
百日
為程。
及乎牓出驗之有八士也。
王處厚
與王慎言也。
王居一焉。
惡其百日為程。
厚唯狎同年置酒高會遂性之歡。
由是
荒亂不起
是夜暴亡
同年皆夢。
處厚藍袍
驅殿而行。
驗其策名之榮。
止一百二十日
也。
詳其緘之生於文宗太和初也。
成身
宣宗大中
王處厚遇之已一百三十餘歲也。
次偽王蜀城大慈寺僧亡名
諷誦法華
人樂時至分衛取足而已
身微所
苦有示方藥
伊僧策杖青城大面山
藥㳂溪越險
忽然雲霧四起不知所適
頃見一翁
僧揖之序寒暄何以至此
曰。
為採少藥也。
翁曰。
莊舍不遠
略迂神
足。
得否。
僧曰。
迷方失路願隨居士
少頃
散見一宅陰森既近。
翁曰。
且先報莊主
人矣。
入門覩事非凡調。
問曰。
還齋否。
曰未食。
焚香覺非常欝悖。
請念所業經。
僧朗誦經
誦徹部。
所饋齋饌
大慈寺食物
齋畢青衣竹器香草
薦之。
乃施錢五貫令師市胡餅之費。
翁合
掌送出。
或問云。
孫思邈先生也。
到寺已
經月餘矣。
其錢將入寺。
黃金貨泉也。
氏聞之收金錢
給錢五百貫。
其僧散施
之。
將知仙民恒在名山
嘉州羅目縣有訴
孫山人
賃驢不償直。
追攝問。
小童云。
孫思邈也。
縣令驚怪出錢代償
其人居山
下。
及出縣路見孫公取錢二百以授之。
曰吾元伺汝於此
何遽怪乎。
得金錢僧不
知其終所。
***周杭州湖光院師簡
釋師簡
姓趙氏
丹丘人也。
弗循戒範放肆
恬然
擁破納衣多誦詞偈。
懸記杭越
災福
初無信者驗猶合符
一行景淳
地理得徑門。
常言
泰山辯相塚得
術。
無取焉。
為人山相塚。
吉凶
其言。
居無定所
多遊族姓家。
腹飢
便求
雞肉餐。
此外美酒啜數杯而去。
初無言
謝。
長於勒書大字題牌
寺觀門額書成
相之。
吉凶隨言。
久近驗之。
居杭西湖
院。
無疾而終
有行客自長沙市中。
見携
話舊
寄言崇壽院主。
汝先負錢若干
今放汝。
眠床芻薦下層有紙裹肉脯屑。
必應腐敗
為棄之。
院僧依言果然見之。
寫貌供養
簡曾言。
尖頭已後火化去。
公元958年
州南塔戊午歲天火爇之。
應言無爽矣。
***宋明州乾符寺王羅漢
王羅漢者。
不測之僧也。
酷嗜彘肉
出言
風狂
後亦多驗云。
甞嚗衣有盜者。
將欲
搴之。
低頭佯睡。
有物人就之乞終無吝
色。
開寶初年六月內忽坐終。
三日後漆
布之。
忽聞兩頰鳴咤聲。
皆云潰爛
夜寄
夢與數人曰。
布漆我昏悶。
如何開焉。
明日
漆工剝起。
肉色紅白有圓粒舍利墮落
收而供養
至今肉身存于本寺。
僧正贊寧
作碑紀異。
漢南國王錢氏
私易名為密修
神化尊者
***宋潭州延壽宗合傳(道因)
釋宗合
閩越人也。
遊嶽泛湘以求知識焉。
其為僧也介立寡慾群居終日
唯笑而已
南楚之人且多信重
後居延壽院。
諫議
夫賈公玼判軍府
之往謁見
言話不接
輿人議曰。
得道之人豈入恒量度中耶。
賈乃
堅請文殊院住持
爾日登座聊舉禪要
而散。
明日告眾曰。
有故暫出
諸賢不宜
難。
裝束行脚狀。
彭䗍黃州驛前。
屹然立終。
遐邇奔競觀禮
馬鋪使臣為營
公元969年
喪務造塔於立終處。
開寶二年也。
今號真
身院是歟。
澠池大安寺釋道因
不知
許人也。
遊處澠池瀍㵎之間。
自言。
出家人
守儉則少于人。
畜類同行
則無是
盈耳
甞養一烏出入起臥不相忘捨。
每食以鐵鉢就火而炊。
麋熟與犬同食
或前或後。
行止奇異人莫能測。
一旦僧亡犬
坐斃
大安寺塑其像而肉身兩存
開寶
中也。
洛下崇信。
香華滿龕焉。
***宋卬州大邑靈鷲山寺點點師
點點師者。
不知何許人也。
孟氏廣政中
隱卬南大邑山寺
多遊[邱-丘+(序-予+墨)]肆中。
雖事削染
恒若風狂
與人接必指點而言。
故目是
稱焉。
有命齋食者。
酒肉不間率以為常
俚人亦不之厭也。
日之夕矣乃市黃白麻紙
筆墨寘懷袖以歸。
行數里。
沈酣而至瞑矣。
所居之室雖有外戶且無四壁
入後闔扉
不得造。
隣僧小童躡足伺之。
秉燭
箕踞紙筆於前訶責大書
莫曉其文字
往往咄嗟決斷處置
久之明闇間熟視
爍若有人森列
狀如曹吏
則襦裳非世
服飾
觀者怖懼而退。
詰旦微詢其事。
怒而弗
答。
居數載卬。
笮之人咸神異之後
不知
終。
系曰。
點點師而能劾鬼。
別無高潔生物
善。
亦與古人判冥司事者同邪。
通曰。
所作
在心
不從正道中生
則與五斗米道
同。
不從有心符禁中起
則感鬼神歸信
驅策之耳。
故善戒經云。
若須神通應感
度為示神足
莊嚴論中。
菩薩神通變化
而為戲喜。
又或此是辟支行位人也。
故論云。
獨覺依彼。
村落乞食
以身濟度
不以
言。
示現種種神通境界
為令誹謗歸向
故。
***宋天台山智者禪院行滿
釋行滿者。
萬州南浦人也。
羇貫成童厥性明
點。
篤辭所親求為佛子
受戒方畢。
重湖
禪道隆盛石霜之門濟濟多士
遂往求解
諸禪師棄代滿往豫章法席
既得
安然
次聞天台靈聖之跡。
由是結束遊之。
華頂峯智者院知眾僧茶竈
見人
懌。
居幾十載未覩其慍色
一土床。
空其
下燒糞掃而煖之。
每日脫衣就床。
則蚤𧒢
蟄蜇焉唼之。
餧飼得所
還著衣如故
或人潛捫其衣。
蚤[蝨-十+虫]寂無蹤矣。
先是居房
檻外
巨松橫枝之上寄生小樹。
每遇滿
出坐也。
寄生木必嫋嫋而側。
時謂此樹作
茶頭也。
不信者專伺滿出。
紛紛然。
滿去則屹立亭亭更無動搖
雖隨眾食量
少分而止四十年內人未見便溺
以開寶
中預向人說。
當行令眾僧念文殊
號相助
默焉坐化
春秋年可八十餘。
滿多
偈頌唱道焉。
***宋魏府卯齋院法圓傳(鑛師李通玄)
釋法圓
俗姓郝
真定元氏人也宿殖之緣出
公元931年
無滯
後唐長興二年本府觀音院勤勤
誦習
師與落髮
間歲滿足戒。
後策枝負
巡禮諸方
至韶山挂錫大藏經焉。
公元946年
晉開運三載却來本生地寓天王院
來年
契丹犯闕
戎王耶律德光
迴至常山欒城
而死。
永康王兀谷代為蕃國之主。
旋軍
鎮州董戎。
北返留酋長麻答耶律解里
守于下京
常山也。
晉之臣寮兵士在斯
矣。
漢兒將帥謀逐醜虜
其計未決兩分
巷。
漢人在蕃之中者。
蕃人先發少長
屠戮之。
天王院八僧殊死
圓預其數也。
其時見殺者尤眾。
初圓引頸兩受刃。
如擊
木石
然圓呼曰。
猛乞一劍
身首異處
暮圓如夢中忽覩晚照
亦微悟被戮。
之自謂。
死已冥寞亦見日月
逡巡一臂
試捫其頭。
乃覺如故
再三疑之不敢搖動
慮其分落也。
又謂血凝所綴。
重捫之遶頸有
痕縫。
如線許大
終身如此
城中逐出
蕃部稍定。
傍人扶起詰朝歸院。
院僧方將
食粥。
見圓謂為鬼物
一皆奔散
遲久
其實
喜言再生
遠邇觀禮且歎希奇
山之人競陳供施。
自後復往諸方居無
定所
周顯德中大名府成安縣卯齋
公元973年
溫尋藏教。
開寶六年忽謂眾曰。
人生
虛幻何能久長
極則遷。
生死涅槃必無少
別。
不數日長逝
黑白之眾若喪所親
及送就茶毘日。
舍利之皁粒
焉。
春秋七十四。
法臘五十一。
范魯公質
問圓厥由。
深加鄭重
再詢履行
大藏經
兩過披讀矣。
福州楞伽寺鑛師者。
海壇
戍卒之子
厥初母氏懷娠冥然不喜葷胾。
洎乎誕育岐嶷異常不嚌魚肉
年及八歲
甘嗜野菜
鉏斸種者。
即言殺傷物命
家厨亨燀毛鱗
則手掬沙灰投于爨鑊
貴其不食
自言。
開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
多說未萌事後契合
便請出家因披法
服。
頂有香氣如爇沈檀
號為聖僧
侍御
皇甫政留後
請入府署
作肉䭔子
百數
唯一是素者。
盤器交錯悉陳于前。
驗其凡聖耳。
鑛臨筵徑拈素者啖之。
餘者
手拂而作。
皇甫部曲一皆驚歎
每出
眾人圍遶
自言。
壽止十三當定歸滅。
是果終。
遂於寺前火化傾城士女哭泣
輪王樹浮圖焉。
復次唐開元中太原東北
李通玄者。
言是唐之帝胄
不知何王院
之子孫。
輕乎輕冕尚彼林泉
舉動之間不
量度
身長七尺餘。
形貌紫色眉長過目
髭鬢如畫髮紺螺旋
紅潤密緻
戴樺
皮冠大布縫掖之制。
腰不束帶足不躡
履。
無皴皸之患。
無垢汗之侵。
自得靡所拘絆
該博古今洞精儒釋
發于辭氣若鏗巨鐘。
傾心華藏未始
懷。
每覽諸家疏義繁衍學者窮年無功
公元719年
取。
開元七年春齎新華嚴經
曳笻自定襄
而至并部盂縣西南同頴大賢高山
奴家
止於偏房中。
論演華嚴
出戶
幾于三載
高與隣里怪而不測
每日
十顆柏葉一枚
無所其後移於南
谷馬古佛堂側。
小土閑處宴息焉。
氏供餅亦至。
甞齎其論并經往韓氏莊。
冠蓋村也。
中路一虎
玄見之撫其背。
所負經論搭載去土龕中
其虎弭耳而去。
其處無泉可汲用。
暴風雨老松去。
百尺餘成池。
約深丈許。
其味香甘
至今
長者泉。
里人多因愆陽臨之祈雨
或多
應焉。
又造論之時室無脂燭
每夜秉翰於口
兩角白色光。
長尺餘。
炳然通照
以為
矣。
自到土龕俄有二女子衣貲布
以白
布為慘頭。
韶顏都雅饋食一奩于龕前。
之而已。
凡經五載至於紙墨供送無虧
及論成亡矣。
所造論四十卷
總括八十卷
經之文義
決疑四卷
綰十會果因之玄
要。
列五十三位之法門
一日鄉人聚飲酒之
次。
玄來謂之。
曰汝等好住吾今去矣鄉人
謂為他適
乃曰。
吾終矣。
悲泣戀慕
至土龕。
去住常也。
鄉人下坡
迴顧其處
雲霧昏暗
至子時儼然坐亡龕中
色光
公元730年
從頂出上太虛
開元十八年暮春二十
八日也。
報齡九十六。
達旦數人登山見其
龕室內。
蛇虺填滿莫得而前。
相與啟告蛇虺
交散。
耆少追感結輿迎于大山之北。
甃石
為城。
而葬之。
福山逝多林蘭方山
也。
葬日有二斑鹿雙白鶴雜類鳥獸
若悲
公元774年
戀之狀焉。
大曆九年六月內有僧廣超。
蘭若收論二本
書生就山繕寫
將入汾
川流行。
其論由茲而盛。
至大中中。
閩越
志寧將論注於經下。
一百二十卷
論有
會釋七卷不入注文
亦寫附於初也。
宋乾
公元787年
丁卯歲
閩僧惠研重更條理立名華嚴
合論
行於世人貴重焉。
系曰。
北齊內侍劉謙之隨王子入臺山
身。
謙之七日行道
感復丈夫相。
冥悟華嚴
義。
乃造論六百卷
久亡。
至李長者化行
晉土。
神變無方
率由以此身而為說法
也。
或曰
李論中加乎十會。
經且闕焉
依梵
字生解可非迷名耶何長者說法之有。
曰。
會理有宜俟後到之經。
所解南無言
中虛也。
此配法觀心也。
若知觸物皆心
了心性。
故經云。
一切即心自性
則成
就慧身不由他悟。
乃心如如平等
無礙也觀李之判教該博
可不華言
耶。
甞聞幽州僧惠明鳩諸偽經華嚴論同
焚者。
法門不相入耳
偽經可爇。
論難
焚。
伊非小聖境界也。
亦猶楊墨之說與儒
相違行方外者復憎孔孟
水火相惡未始
有極
苟問通人分曹並進無相奪倫哉。
論曰。
丹成轉數。
服則登仙
慧鍊功夫驗之
果證。
若或名未標於籙籍
未合於經
烏以經舉此身出過凡世
徒秖眩曜肉眼
驚忙猿心
所謂釋氏之儔高下異爾。
亦乃譬
同群象也。
牙能觝觸善卷舒。
力却九牛
奔過駟馬矣。
別有阿耨池岸香醉山陰象。
則鼓雙翼飛騰
用七支而巧便
與夫海
山之象百倍絕倫
厥號藹羅伐拏。
象中龍
也。
諒知沙門有所感通斯之謂歟。
若夫
感所通。
修行力至必有天神給侍是也
能通所感。
則我施神變現示於他是也
所俱感通三乘極果
無不感通也。
昔梁
慧皎為傳創立神異一科
此唯該攝究極
聖賢也。
資次徵祥階降奇特
當收不
盡。
固有缺然
及乎宣師不相沿襲
乃釐革
感通
蓋取諸感而遂通通智性
修則
感歟果乃通也。
覈斯理長無不包括
亦猶
班固增加九流變書為志同也。
復譬聖人
重卦不亦愈於始畫者乎。
然則前不仰觀
俯察可變通此非宣師之能據嘉祥
例而能矣。
夫室靜生虛白
心靜神通
儒玄所能我道奚若
引發靜慮自在現前
法不喧囂萬緣都泯。
智門開處六通由是
焉。
動相滅時五眼附茲照矣。
目連運用彰何
第一之名。
那律觀瞻有是半頭之見迷盧入
芥子
海水噏於毫端
不思議時凡夫之心
口兩喪神通生處諸佛之境界一如
復次
教法中以信解修證為准的至若譯經傳法
生信也。
解習禪悟解也。
明律護法修行也。
神異感通果證也。
孰言像末無行果乎。
多分說也。
秖如檀特刻杖表侯景之西
歸。
河禿指天文襄南面光師入安樂
之行弟子三昧之門。
泗上僧伽十九類身
應現
萬迴尊者五千餘里之往來。
諸方
有其異名
此剎彌觀其奇迹
拘定態莫
檢恒形。
願海起身
元惟智積。
自意
生而分質。
素是康僧。
岸覩菩薩迎生
致秦襄之就食
留年不測示跡無方
或揚
化於數朝。
或受齡於三百。
或令竈祠而墮。
得御笛而迴。
珪戒嶽神安救唐相。
或漉
龍兒而至。
或擎銷骨而征。
入聖寺門認諸
葛亮
神光出口
怪物沈河
豐干識其
文殊
無相免其任俠
夢送浮圖渡海
分窰窟以安禪
或放毫相之光。
或令公主
之誕。
或獲珠之爍爍
或擾虎之耽耽
或記
宰臣
或移巢鵲。
壽過百歲身隱五臺
或讖
草書
或求聽眾
隱形留影
或見母而
便生。
或題異辭。
或語虓獸。
記韋公之滅度
驚張瀆之夜歸
不濡其服而渡溪。
不泄
其穢而恒食。
倒立而死。
或直吐其鳩。
身首異處而還連。
半年坐亡復起
若以
法輪啟迪
多作沙門之形。
設如異迹化成
或作老叟之貌(寒山拾得)瘡痍可惡疥癘堪嫌。
逆逜於恒流。
譸張於下類。
伊皆難測
孰曰易知。
將逆取順之由。
反權合道之意
耳。
或曰
感通之說近怪乎。
對曰。
怪則怪矣。
人倫之外也。
近人情之怪。
反常
道之徒歟。
此之怪也。
非心所測。
非口所
宣。
能至其涯畔矣。
神仙鬼物皆怪者也。
仙則修鍊成怪。
鬼則自然為怪。
佛法中之怪
則異於是
何耶。
經生劫依正法而修。
自然無漏果位中之運用也。
知此怪正
怪也。
人情則謂之怪。
在諸聖則謂之
通。
感而遂通。
故目篇也。
故智論云。
禪定
力服智慧藥。
得其力已遂化眾生
復置世
界於一毛
海水五味
故曰緣法
境。
唯寂乃照。
始驗佛門龍象代一生出
攝諸不慚愧也矣。
宋高僧卷第二十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