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3a 页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 唐五台山法华院神英传

释神英。罔知姓氏。沧州人也。宿缘悟道丱
岁从师。讽诵精勤日夜匪懈。年当应法受
具。后乃枝锡萍游寻访知识。早通玄话兼
擅论经。相次参神会禅师。谓英曰。汝于五
台山有缘速。宜往彼瞻礼文殊兼访遗
迹。既承指授。以开元四年六月中旬到山
瞻礼。于僧厨止泊。一日食毕游于西林。忽
见一院题曰法华。英遂入中见多宝塔一
座。玮晔繁华如法华经说同也。其四门玉石
功德细妙光彩。神工罕测。后面有护国仁王
楼。上有玉石文殊普贤之像。前有三门一十
三间。内门两畔有行宫道场。是文殊普贤仪
仗。三门外状台山十寺。杳然物外观瞻浩荡
神情恍𢠵。英试出院又见众僧。且非恒所
见者。而多诡异。疑豫未决。遂出门东行可
三十步。忽闻闭户铿然。回目视之了无一
物。英乃悲泣曰。此大圣警悟我邪。于此地
必有缘矣。遂于髣髴多宝塔处。结庵而止。
乃发愿曰。我依化院建置一所住持。日居
月诸信施如林归依者众。遂召工匠有高价
者。誓不酬之。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
造功德。细妙光莹功侔所见。其壁乃王府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3b 页 T50-0843.png
友吴道子之迹。六法绝妙为世所尚。此院前
后工毕。因号法华耳。英说法住持。其齐整
若剪裁焉后无疾召门人嘱付而终。春秋
七十五。今坟塔存矣。

*** 唐五台山华严寺牛云传

释牛云。俗姓赵。雁门人也。童蒙之岁有似
神不足。遣入乡校终日不知一字。惟见
僧尼合掌有畏惮之貌。年甫十二。二亲送
往五台华严寺善住阁院。出家礼净觉为
师。每令负薪汲水。时众轻其朴钝。多以
谑浪归之。年满受具益难诵习。及年三十
有六乃言曰。我闻台上恒有文殊现形。我
今跣足而去。傥见文殊惟求聪明学诵经
法耳。时冒寒雪情无退屈。至东台顶见
一老人然火而坐。云问曰。如此雪寒从何
而来。老人曰。吾从川下来。云曰。从何道上
何无屦迹。曰吾雪前来。老人却问云曰。有
何心愿犯雪徒跣而至。岂不苦也。云曰。吾
虽为僧自恨昏钝不能诵念经法。此来欲
求见文殊只乞聪明果报。老人曰。奇哉。又
曰。此处不见文殊更欲何之。云曰。欲上
北台去。老人曰。吾意亦然。曰请师先行。云
乃游遍台顶告别。老人自西而去。薄暮方
到北台。又见老人然火而坐。颇为惊怪。问
曰。适于东台相别。为何先至。老人曰。师不
知要路所以来迟。云虽承此语心乃犹豫。
只此老人莫应文殊也。云乃鸣足礼拜。老
人曰。吾俗人也不应作礼。唯贪设礼情属
不移。良久老人云。休礼。候吾入定观汝前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3c 页 T50-0843.png
身作何行业而昏钝也。老人闭目。倏尔开
颜语云曰。汝前生为牛来。因载藏经今得
为僧。而闇钝耳。汝于龙堂边取一󰑁来。
与汝斸却心头淤肉即明快也。云遂得󰑁
度与。老人曰。汝但闭目。候吾教开即开。因
闭目。次有似当心施󰑁身无痛苦。心乃豁
然。似闇室立于明灯。巨夜悬于圆月也。
云开目。乃见老人现文殊像。语云曰。汝自
后诵念经法历耳无忘。又于华严寺涧东
院大有因缘。无得退转。云乃行悲行泣。接
足而礼。未举头顷不见菩萨矣。云后下
山四支无损。凡曰经典。目所一览辄诵于
口。明年夏五月绕育王塔。行道念经。至更
初乃见一道直光。从北台顶连瑞塔基。久
而不散。于光明中现宝阁一所。前有金牌
题云善住云忆菩萨授记之言。依光中所现
之阁而建置焉。道化施行人咸贵重。于开元
二十三年无疾而终。俗龄六十三。法腊四十
四矣。云名亡上字。承文殊记识本迹为牛。
故时号之焉。

*** 唐五台山清凉寺道义传

释道义。江东衢州人也。开元中至台山于
清凉寺粥院居止。典座普请运柴负重登
高。颇有难色。义将竹鞋一緉转贸人荷担。
因披三事纳衣。东北而行可五里。来于楞
伽山下逢一老僧。其貌古陋引一童子。名
字觉一。老僧前行。童子呼请义东边寺内啜
茶去。乃相随入寺遍礼诸院。见大阁三层
上下九间总如金色闪烁其目。老僧令遣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4a 页 T50-0844.png
义早还所止。山寒难住。唯诺辞出寺。行及
百步回顾唯是山林。乃知化寺也。却回长
安。大历元载具此事由奏宝应元圣文武皇
帝。蒙敕置金阁寺。宣十节度助缘。遂召
盖造都料。一僧名纯陀。为度土木造金阁
一寺。陀元是西域那烂陀寺喜鹊院僧。寺成
后敕赐不空三藏焉。义不测其终。

*** 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

释法照。不知何许人也。大历二年栖止衡
州云峰寺。勤修不懈。于僧堂内粥钵中忽
睹五彩祥云。云内现山寺。寺之东北五十
里已来有山。山下有涧。涧北有石门。入可
五里有寺。金榜题云大圣竹林寺。虽目击
分明而心怀陨穫。他日斋时还于钵中五
色云内现其五台诸寺。尽是金地无有山林
秽恶。纯是池台楼观众宝庄严。文殊一万圣
众而处其中。又现诸佛净国。食毕方灭。心
疑未决。归院问僧。还有曾游五台山已
否。时有嘉延昙晖二师言曾到。言与钵内
所见一皆符合。然尚未得台山消息。暨四
年夏于衡州湖东寺内有高楼台。九旬起
五会念佛道场。六月二日未时。遥见祥云弥
覆台寺。云中有诸楼阁。阁中有数梵僧。各
长丈许。执锡行道。衡州举郭咸见弥陀佛
与文殊普贤一万菩萨俱在此会。其身高
大。见之者皆深泣血设礼。至酉方灭。照其
日晚于道场外遇一老人。告照云。师先发
愿往金色世界奉觐大圣。今何不去。照怪
而答曰。时难路艰何可往也。老人言。但亟去。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4b 页 T50-0844.png
道路固无留难。言讫不见。照惊入道场重
发诚愿。夏满约往前。任是火聚冰何终无退
衄。至八月十三日。于南岳与同志数人惠
然肯来。果无沮碍。则五年四月五日到五台
县遥见佛光寺南数道白光。六日到佛光
寺。果如钵中所见略无差脱。其夜四更见
一道光从北山下来射照。照忙入堂内。乃
问众云此何祥也。吉凶焉在。有僧答言。此
大圣不思议光。常答有缘。照闻已即具威
仪寻光至寺。东北五十里间果有山。山下
有涧。涧北有一石门。见二青衣可年八九
岁。颜貌端正立于门首。一称善财二曰难
陀。相见欢喜问讯设礼。引照入门。向北行
五里已来。见一金门楼。渐至门所乃是一
寺。寺前有大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一如
钵中所见者。方圆可二十里。一百二十院
皆有宝塔庄严。其地纯是黄金。流渠华树充
满其中。照入寺至讲堂中。见文殊在西普
贤在东。各据师子之座。说法之音历历可
听。文殊左右菩萨万馀。普贤亦无数菩萨围
绕。照至二贤前作礼问言。末代凡夫去圣
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
法浩浣。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唯
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
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
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
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
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
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4c 页 T50-0844.png
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
无休息。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
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
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
转。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照顶
为授记别。汝已念佛故不久證无上正等
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
则能速證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
陀。照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又更作礼。礼
已合掌。文殊言。汝可往诣诸菩萨院次第
巡礼。授教已次第瞻礼。遂至七宝果园。其果
才熟其大如碗。便取食之。食已身意泰然。
造大圣前作礼辞退。还见二青衣送至门
外。礼已举头遂失所在。倍增悲感乃立石
记至今存焉。复至四月八日。于华严寺西
楼下安止。洎十三日照与五十馀僧同往
金刚窟。到无著见大圣处。处心礼三十
五佛名。照礼才十遍。忽见其处广博严净琉
璃宫殿。文殊普贤一万菩萨及佛陀波利。居
在一处。照见已惟自庆喜。随众归寺。其夜
三更于华严院西楼上。忽见寺东山半有五
圣灯。其大方尺馀。照咒言。请分百灯归一
畔。便分如愿。重谓分为千炬。言讫便分千
数。行行相对遍于山半。又更独诣金刚窟
所。愿见大圣。三更尽到见梵僧。称是佛陀
波利。引之入圣寺。语在觉救传。至十二月
初。遂于华严寺华严院入念佛道场。绝粒
要期誓生净土。至于七日初夜正念佛时。
又见一梵僧入乎道场。告云。汝所见台山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5a 页 T50-0845.png
境界何故不说。言讫不见。照疑此僧亦拟
不说。翌日申时正念诵次又见一梵僧。年
可八十。乃言照曰。师所见台山灵异。胡不
流布普示众生令使见闻发菩提心获大
利乐乎。照曰。实无心秘蔽圣道恐生疑
谤。故所以不说。僧云。大圣文殊见在此山。
尚招人谤。况汝所见境界。但使众生见闻
之者发菩提心作毒鼓缘耳。照闻斯语便
随忆念录之。时江东释慧从。以大历六年
正月内。与华严寺崇晖明谦等三十馀人。随
照至金刚窟所。亲示般若院立石标记。于
时徒众诚心瞻仰。悲喜未已。遂闻钟声。其
音雅亮节解分明。众皆闻之惊异尤甚。验乎
所见不虚。故书于屋壁。普使见闻同发胜
心共期佛慧。自后照又依所见化竹林寺题
额处建寺一区。庄严精丽便号竹林焉。又
大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照与弟子八人于
东台睹白光数四。次有异云叆叇。云开见
五色通身光。光内有圆光红色文殊乘青
毛师子。众皆明见。乃霏微下雪。及五色圆光
遍于山谷。其同见弟子纯一惟秀归政智远
沙弥惟英优婆塞张希俊等。照后笃巩其心
修鍊无旷。不知其终。绛州兵掾王士詹述
圣寺记云。

系曰。佛成就三身必居三土。显正依报庄
严故。菩萨未沾国土名。但云住处。修净佛
国因随生佛家。故华严经有菩萨住处品
焉。经云。唯佛一人居净土此下不僣上也。
若八字陀罗尼经云文殊大愿力与佛同境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5b 页 T50-0845.png
界。境界净则说法净。则三土义齐也。问诸经
中佛住王舍城等。可非住处邪。通曰。此义
同名别。或可上得兼下也。又如兜率宫院
是补处净域宝陀落清凉支提等山。皆是菩
萨净识所变刹土也。若然者净土与住处义
同名异耳。如法照入竹林圣寺见文殊净
境也。诸于山岭见老人童子等。则秽土见
圣人。

*** 唐清凉山秘魔岩常遇传

释常遇。俗姓阴。苑阳人也。出家于燕北安集
寺。襟怀洒落道貌清奇。晦迹林泉避脱声
利。大中四年杖锡离燕孤征朔雪。祁冱千
里径涉五峰。诣华严寺菩萨堂瞩文殊睟
容。施右手中指。沃以香膏爇以星焰。光腾
半日怡颜宛然。次遍游圣境终始两期。其所
睹祥瑞不可胜纪。后至西台遇古圣迹
曰秘魔岩。乃文殊降龙之处也。遇稽首之际
忽见轻云金光。烂烂骇目。渐分雉堞方势
如城。咸曰金色世界也。化事毕复问其处。
僧曰。是地古德尝止。国赠金光照大师。名
节孤峻神异不测。载录图记人具尔瞻。遇
悲喜交感久而不已。始结茅兹地涤虑澄
神。入三摩呬多四十九日。鸟排华雨人萃
香云扬袂抠衣归依若市。乃创兴佛庙僧
宇。十有七年不下山顶。日以九会杂华五
部等法。玩味精课不遗寸阴。觉圣力潜通
道出凡境。事或礼问他见莫寻。士向庶归克
念如圣。洎懿皇运末。遇易旧规。或拊掌大
咍。或击石异语。类不轻之海记。同楚客之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5c 页 T50-0845.png
佯狂。及祸发中原寇盗交骋夷撤宫壶銮
辂蒙尘。因省师言。其若合契矣。时属河东
武皇遥向真德就山致信。迨文德元年夏
四月。命宪州刺史马师素传意邀请遇曰。
浮世之宠辱我何累哉。坚拒远徵确乎不拔。
以其年七月十八日召门弟子曰。尔可检
护戒足。好住馀生。吾与汝决矣言讫俨然
蝉蜕。俗岁七十二。僧夏五十一。门人太文等
哀恸哽绝。龙纪初祀四月十八日。阇维获设
利罗凡数十粒。文公坚贮孝思旌建灵塔。
衔哀出入投诣天府。武皇赗赠加等。文武
崇烈及岚宪等州牧守。例刻清俸。俾助良
因建乎坟塔。即以九月二十五日封窆基
𡑞也。

*** 唐成都府永安传

释永安。眉州洪雅人也。身裁么么面色黧皯。
言音鄙恶而识量宽舒。大抵不可赀也。大中
八年三月中诣成都云。造谒府帅白公敏
中。请奏寺额。以其足跋肩舆而至。人皆未
尝见其登圊而旋溺也。故时呼为无漏师。
安置圣寿寺中。且十日白中令俾差僧五
六。昼夜互守之而伺察焉。内外饮食亦略
同常人。而无解衣去二行之意详其十辰
之积。便旋何所。毕不可知司徒白公奏额。
到日便辞归眉郡。判官卢求见之谓为小沙
弥耳。人云此师年已八十馀矣。

系曰。蜀人谓安公为无漏师者非也。夫断
烦恼不复随增。故永无种习。乃称之无漏。
今以饮食之馀归于九孔。安公止二窍不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6a 页 T50-0846.png
流耳。瑜伽云无内逼恼分也然其位次忍住
难知。啜茹如常何缘不流二窍。观夫对法
论中。有清净依止住。食示现依止住食二种。
则罗汉菩萨佛也。若然者安公是示现依止
住食。虽食不食滓秽奚生。必也正名以召
其体哉。

*** 唐衢州灵石寺慧闻传

释慧闻。信安人也。多劝勉檀那以福业为
最。常言未预圣位。于五道中流转。非福
何凭。尝于濲江铸丈八金身像。州未听
许铜何从致。且曰。待大施主。居无何有清
溪县夫妻二人。将嫁资鉴来舍。闻为誓咒
之曰。此鉴鼓铸若当佛心前。乃是夫妻发心
之至也。迨脱摹露像。果然鉴当佛心胸间
矣。又尝往豫章。劝化获黄金数镒。俄遇贼
劫掠。事急遂投金水中曰。虑损君子福田。
请自捞摝舍闻。闻去贼徒泳水求之不得。
及闻到州。金冥然已在其院中。若役人用
匠不避讥嫌。得物见多自提鱼贯彘肩
饲工人焉。又山路虎豹闻或逢之。将杖叩
其脑曰。汝勿害人。吾造功德何不入缘。
明日虎衔野猪投闻前。弭尾而去。凡举事
皆成。归信如流。率多奇异焉。

*** 唐朔方灵武下院无漏传

释无漏。姓金氏。新罗国王第三子也。本土以
其地居嫡长将立储副。而漏幼募延陵之
让。故愿为释迦法王子耳。遂逃附海舰达
于华土。欲游五竺礼佛八塔。既度沙漠
涉于阗已西至葱岭之墟入大伽蓝。其中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6b 页 T50-0846.png
比丘皆不测之僧也。问漏攸往之意。未有
奇节。而诣天竺。僧曰。旧记无名未可辄去。
此有毒龙池可往教化。如其有验方利涉
也。漏依请登池岸。唯见一胡床。乃据而坐。
至夜将艾。霆雷交作。其怪物吐气。蓬勃种
种变现眩曜无恒。漏瞑目不摇。譬如建木
挺拔。岂微风可能倾动邪。持久乃有巨蛇
骧首于膝上。漏悲悯之极为受三归而去。
复作老人形来致谢曰。蒙师度脱义无久
居。吾三日后舍鳞介苦依。得生胜处。此去
南有磐石。是弟子舍形之所。亦望闲预相
寻遗骸可矣。后见长伟而夭矫僵于石上
欤。寺僧咸默许之。又曰。必须愿往天竺者。
此有观音圣像。祷无虚应可祈告之。得吉
祥兆可去勿疑。漏乃立于像前入于禅定。
如是度四十九日。身婴虚肿略无倾倚。旋
有鼠儿犹弹丸许。咋左胫溃。黄色薄脓可
累斗而愈。漏限满获应。群僧语之曰观师化
缘合在唐土。心存化物所利滋多。足倦游
方空加闻见不可强化。师所知乎。漏意其
贤圣之言必无唐发。如是却回临行谓漏
曰。逢兰即住。所还之路山名贺兰。乃冯
前记遂入其中。得曰草谷结茅栖止。无何
安史兵乱两京版荡。玄宗幸蜀。肃宗训兵灵
武。帝屡梦有金色人念宝胜佛于御前。翌
日以梦中事问左右。或对曰。有沙门行迹
不群居于北山。兼恒诵此佛号。肃宗乃宣
徵不起。命朔方副元帅中书令郭子仪亲往
谕之。漏乃爰来。帝视之曰。真梦中人也。迨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6c 页 T50-0846.png
乎羯虏荡平翠华旋复。置之内寺供养。谅乎
猴轻金锁鸟厌雕笼。累上表章愿还旧
隐。帝心眷重答诏迟留。未遂归山。俄云示
灭焉。一日忽于内门右阖之上化成双足。
形不及地者数尺。阍吏上奏。帝乘步辇亲
临其所。得遗表乞归葬旧隐山之下。即时
依可。葬务官供。乃宣卸门扇置之设奠。遣
中使监护。卤簿送导。先是漏行化多由怀远
县。因置廨署。谓之下院丧至此神座不可
辄举。众议移入构别堂宇安之。则上元三
年也。至今真体端然曾无变坏。所卧中禁
户扇。乃当时之现瑞者存焉。

*** 唐杭州灵隐寺宝达传

释宝达者。不知何许人也。遁是名山高乎
道望。号刹利法师。以持密咒为恒务。其院
中有印沙床照佛鉴。往者浙江也。惊涛巨浪
为害实深。其潮大至则激射今湖上诸山
焉。达哀其桑麻之地悉变为江。遂诵咒止
涛神之患。一夜江涛中有伟人。玄冠朱衣导
从甚繁而至。谓达曰。弟子是吴伍员。复仇
雪耻者。非他人也。师慈心为物。员已闻命
矣言讫而灭。明日寺僧怪问。昨夜车马之喧
为谁。具言其事。其冥感神理多此类也。自
尔西岸沙涨弥年。还为百姓殖利。时所推
称翕然敷化。后罔知所终。

系曰。印沙床者何。通曰。有道之士居山必非
宝器。疑其范筑江沙巧成坐榻欤。照佛鉴
者何。通曰。即鉴灯耳。以其陆鸿渐贞元中多
游是山述记。记达师节俭而明心之调度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7a 页 T50-0847.png
也。

*** 唐代州北台山隐峰传(亡名雉鸠和尚)

释隐峰。俗姓邓氏。建州邵武人也。稚岁憨狂
不侚父母之命。出家纳法后往观方。见池
阳南泉禅师令取澡罐。提举相应为愿公
所许焉。终认嗣马禅师耳。峰元和中言游
五台山。路出淮西。属吴元济阻兵违拒王
命官军与贼遇交锋未决胜负。峰曰。我去
解其杀戮。乃掷锡空中飞身冉冉随去。介
两军阵过。战士各观僧飞腾。不觉抽戈匣
刃焉。既而游遍灵迹。忽于金刚窟前倒立
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时议灵穴之前当
舁就爇。屹定如山并力不动。远近瞻睹惊
叹希奇。峰有妹为尼。入五台瞋目咄之
曰。老兄畴昔为不循法律。死且荧惑于人。
时众已知。妹虽骨肉岂敢携贰。请从恒度。
以手轻攘偾然而仆。遂荼毗之收舍利入
塔。号邓隐峰。遗一颂云。独弦琴子为君
弹。松柏长青不怯寒。金矿相和性自别。任
向君前试取看。

系曰。僵尸累足于事一同。立逝坐亡为修
三昧。此者头支厚载履蹈青冥。逆恒理以
难知谅。是人而不测若斯倒置。振古一人。
其妹尼之攘也若屈平为女𡡓之骂焉。如
幻之功善权大矣。或曰。淮西之役唐书胡弗
载隐峰飞锡解阵邪。通曰。小说所传或得
其实。是故春秋一经。五家作传可得同乎。

又汉州开化寺释亡名。先因入寺见瑞应交
现。遂誓舍身剋苦为期。忽于殿中焚香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7b 页 T50-0847.png
次。俄睹地屋皆为琉璃色。有菩萨乘五色
云。下庭中曰。汝极坚至必当得道。吾求證
汝。亡名叩头礼拜。斯须不见。寺僧至云。学
院内皆变琉璃色。叹嗟不已。其僧复勤节
行焉。

又邓州有僧亡名。年且衰朽游行穰邓州
间。日食二雉鸠。僧俗共非之。老僧终无避
回。尝馔羞之次有贫士求餐。分其二足与
之食。食讫老僧盥漱双鸠从口而出。一则能
行。一则匍匐在地贫士惊怪亦吐其饭其鸠
二足复全。其僧实不食此禽。自尔众人崇
重号曰南阳雉鸠和尚也。有叹之曰。昔青
城山香阇黎饮酒啖肴。然后吐出鸡羊肉。
皆化作本形。飞鸣而入坑穴中同也。

*** 唐兴元府梁山寺上座亡名传

释亡名者。不知何许人也。居褒城西数十
里。号中梁山。数峰回负翠碧凝空。处于厥
中。行终诡异言语不常。恒见者弗惊。乍亲
者可怪。平常酷嗜酒而食肉。粗重公行。又
纲任众事且多折中。僧亦畏焉。号为上座。
时群缁。伍一皆仿习。唯此无惧。上座察知而
兴叹曰。未住净心地何敢逆行。逆行非诸
人境界。且世云。金以火试。待吾一日一时
试过。开成中忽作大饼招集徒众曰。与汝
曹游尸陀林去。盖城外山野多坟冢。人所
弃尸于此。故云也。上座踞地舒饼。裹腐
烂死尸向口便啖。俊快之状颇嘉。同游诸僧
皆掩鼻唾地而走。上座大叫曰。汝等能喂
此肉。方可喂他肉也已。自此缁徒警悟化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7c 页 T50-0847.png
成精苦焉。远近归信。时右仆射柳仲郢任
梁府。亲往礼重。终时云年可八九十。真影存
于山寺。至今梁益三辅间止呼为兴元上座
云。奇踪异迹不少。未极详焉。

系曰。上座始则尔之教矣。后则民胥效矣。曾
不知果證之人。逆化于物终作佛事。用警
未萌。故若归其实。乃对法论中诸大威德菩
萨示现食力住故也。如有妄云得果此例
而行。则如何野干鸣拟学师子吼者乎。

*** 唐太原崇福寺文爽传

释文爽。不详姓氏何许人也。早解尘缨抉
开爱网。从师问道。天然不睡。纵困惫之极
亦唯趺坐。此行长坐头陀也。后独栖丘陇
间。霖雨浃旬旁无童侍。有蛇入爽手中蟠
屈。时有人召斋。彼怪至时不赴。主重来
请。见蛇惊惧失声。蛇乃徐徐而下。固命往
食。爽辞过中不食。终夕翌日有狼。呀张
其口。奋跃欲噬咋之状者三。爽悯其饥火
所熬。复自念曰。秽囊无吝施汝一餐。愿疾
成坚固之身。汝受吾施同归善会。斯须狼
乃弭耳而退。及乎卒日。空中钟磬交响。迟
久方息。门徒乡人聚送殡之。尔日有幡数
十口。蔽空前导。异香普熏。举众悲叹。如失
恃怙焉。

*** 唐福州保福寺本净传

释本净者。未详何许人也。道气高抗人睹
肃然。响闽岭多禅宗知识。故历参之。闻长
溪县霍童山多神仙洞府。乃经中所谓天冠
菩萨领徒侣居此说华严性海法。采樵者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8a 页 T50-0848.png
多闻天乐异香鸟兽之瑞。然山中不容凡
恶。故多被斥逐。净入山结茅为室。有石
穴谓之毒窟。净居于穴侧。其龙夭矫而出
变现无恒。遂呼召之而驯扰焉。又诸猛虎
横路为害采樵者不敢深入。净抚其头。诫
约丁宁弭耳而去。尝清宵有九人冠帻裤褶
称寄宿。尽纳诸庵内。明旦告辞。偕化为鹤。
鸣唳空中而去。净罔知其终也。

*** 唐成都府法聚寺法江传(兴善寺异僧)

释法江者。江东人也。来游岷蜀居于法聚
寺。寺即隋蜀王秀之造也。寺内有仁寿中文
帝树舍利塔。江以慈悯为怀。多逆知其来
言无少误。尝在房中谓门人曰。外有万馀
人尽戴帽形且挛[足*雚]。从吾乞救。汝速出寺
外求之不见人物。弟子怪师之言何其倒
乱。徙倚之间有数十人。荷檐竹器中螺子
至。江曰。此之是欤。命取钱赎之投于水中
矣。

又长安大兴善寺本隋舍卫寺也。至唐先天
中火灾殿宇荡然。唯遗基耳。明庆中东明观
道士李荣者。本巴西人也。好事薄徒多与
释子争竞优劣。荣来玄都观。因率黄冠指
其灰烬而嘲之曰。道善何曾善。言兴且不
兴。如来烧赤尽唯有一群僧。僧中有愤其
异宗讥诮者。急慕劝重新缔构复广于前。十
二亩之地。化缘虽日盈千万计未能成。僧
众搔首躇蹰。未知何理克成。忽有一僧。衣
服粗弊形容憔悴。负一破囊入缘言。速了
佛殿步骤而去。启视之则黄金也。校耒之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8b 页 T50-0848.png
一千两矣。时人奇之。由此檀施日繁。殿速
成矣。

*** 唐彭州九陇茶笼山罗僧传

释罗僧者。蜀圣寺。中得果位人也。尝寝疾
于五台山。同会僧人俱不测也。而瞻视之
曾无怠慢。将及九旬而病愈。临诀之际曰。
深感所苦而烦看视。今遂平复由师之力。
我住在剑外九陇郡之茶笼山尔。异日游
方无忘相访也。暮岁而至蜀。历访群峰
遍讯老樵辈。且曰。未尝闻兹山名。乃叹曰。
噫病禅之妄也。将回遇山童曰。某是彼岩
之聚沙者。即前导而去。俄睹殿塔俨空房
廊环肃。果值昔之卧病者。迎门叙故。日将
暮矣。而谓之曰。兹寺非得漏尽通不能
至此。尔以我宿缘一谐遘止。言寄宵乎。斯
为未可尔。其克勤修證至此胡难。乃命旧
童送师归去。其僧回望但见岩壁峭峻杉桧
莽苍而已。则开成中也。时悟达国师知玄著
传之次。得僧可思尤闲地理。命为玄作他
日安茔兆之地。得景丹前峰。其山若雉堞
状。虽高低起伏而中砥平。俄有里人耆老
曰。古相传云。茶笼山矣。

*** 唐明州奉化县契此传

释契此者。不详氏族。或云四明人也。形裁
腲鮾蹙頞皤腹。言语无恒寝卧随处。常以
杖荷布囊入廛肆。见物则乞至于醯酱鱼
𦵔才接入口。分少许入囊。号为长汀子
布袋师也。曾于雪中卧而身上无雪。人以
此奇之。有偈云。弥勒真弥勒时人皆不识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8c 页 T50-0848.png
等句。人言。慈氏垂迹也。又于大桥上立。或
问和尚在此何为。曰我在此觅人。常就人
乞啜。其店则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
示人吉凶必现相表兆。亢阳即曳高齿木
屐。市桥上竖膝而眠。水潦则系湿草屦。人
以此验知。以天复中终于奉川。乡邑共埋
之。后有他州见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
间多图画其像焉。

*** 唐邺都开元寺智[(工*刀)/言]传

释智[(工*刀)/言]。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英伟长勤梵
学。凡诸经论一听入神。其所讲宣也音辩
浏亮。每临台座自谓超绝。所患者听众无
几。虞其以水传器。器器不空繄我独无。乃
辜佛意。遂负箱帙遍历名山以询智者。末
至衡岳寺憩息月馀。尝于寺闲斋。独自寻
绎疏义。复自咎责曰。所解义理莫违圣意
乎。况思兀然。偶举首见老僧振锡而入
曰。师读何经论穷何义理。[(工*刀)/言]疑其名岳之
内车辙原中罗汉混凡曾何可测。乃自述本
缘。因加悔责。又曰。傥蒙贤达指南请受甘
心。钤口结舌不复开演矣。老僧笑曰。师识
至广岂不知此义。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
人。况其初心乎。师只是与众生无缘耳。[(工*刀)/言]
曰。岂终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试为尔结缘。
遂问[(工*刀)/言]。今有几赀粮耶。[(工*刀)/言]曰。自北徂南。
裂裳裹足。已经万里。所赍皆罄竭矣。见受
持九条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
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饼油食之调。[(工*刀)/言]如
言作之。约数十人食遂相与至垌野之中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9a 页 T50-0849.png
散掇饼饵。焚香长跪。咒曰。今日食我施者。
愿当来之世与我为法属。我当教之得至
菩提。言讫乌鸟乱下啄拾地上。蝼蚁蝇蚃莫
徵其数。老僧曰。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
席。今且周游未宜讲说也。言讫而去[(工*刀)/言]由
是精进道力不倦研摩。义味滋多。志在传
授。至二十年。却归河比。盛化邺中。听众
盈千数人。皆年二十已来。其老者无二三
人焉。

系曰。中有末位变定难移。今世所修必招
当果。今智[(工*刀)/言]依异僧之教。令二十年后待
听徒。一如其言。如此则当生修当生果。故
弗诬矣。诗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将知永
寿之人河清屡见矣。

*** 唐凤翔府宁师传

释宁师者。岐阳人也。亡其名。时以姓呼之
耳。往来无恒止出处如常僧。昭宗即位初
年。居山寺中。忽暴终安卧。体暖忽忽如烂
寝焉。僧徒环守不敢殡敛。三日而苏。众惊
奔问之曰。我为冥司追摄。初见一判官。云
和尚寿在而无禄。乃召吏语之与检覆。吏
曰。只有乾荷叶三石。因令注于簿。又命一
人引之巡历观游。去乃入一门见数殿。各
有榜于是徙步至一殿署云李克用。于牖
间。窥有一黑龙眇一目。中立铁柱连锁絷
维之。次一殿署曰朱全忠。乃青鞟白额虎锁
系如初而前有食啖人血狼藉之状。次署
曰王建。黄金床上卧一白兔焉。次署曰李
茂贞。具冠冕如王者。左右数侍女焉。次署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9b 页 T50-0849.png
曰杨行密。窗牖痹黑不能细瞻。问使者曰。
此诸怪状者何邪。曰将来王者也。旁厢数殿
望之黯黯。使者不容引去还至本所。判官
厅事谓使者曰。好送师回。但多转念功德
经。宁问曰。孰是功德经曰。金刚般若是欤。此
经冥间济拔功力无比。及乎稣醒。四顾久
之。乃述前事。闻者骇然遂闻于官。后岐帅
怪宏迂而妄。都不之信。厥后茂贞果封秦
王。李克用枉滥杀戮号独眼龙也。朱氏革
于唐命。残害安忍傅翼择肉。非虎而何。蜀
王建属兔阻兵自固。天祐丁卯僣伪号以
金饰床也。诸皆符合。宁自此每断中。唯荷
叶汤而已。其诸食馔逆口不餐。秦陇之人往
往请宁入冥预言吉凶。更无蹉跌。或请斋
争办净池嫩荷。号为入冥和尚。终于岐下。

系曰。入冥之说与梦略同。穆王将化人欢
宴。秦穆得上帝剪鹑。形在人间神游上界。
前言既发后事必然。是知六候八徵谅非虚
也。宁师入冥。与后唐马珣见天符下以
潞王为天子无异。宁所见殿中物象题榜
终符其述。谓之为梦想。梦想有徵。谓之
为神游。神游不谬。将知觉梦惟一。明昧有
殊。如摄论云。如梦等觉时一切处唯有识
也。有若古莽国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为实
以觉为妄。若然者觉之所为为梦之先兆
也。而取实于梦中。真实也。梦觉反用其犹
一欤。宁师非妄者。果梁革唐命。二李王杨
皆与天子抗衡。诸殿远望者得非馀割据
群雄偏[襾/(革*月)]者乎。所食荷叶与隋僧法庆同。
感通篇第六之四(正传十八人附见三人)¶ 第 849c 页 T50-0849.png
故幽冥等录中康何德次李山龙入冥而返
说事。皆验焉经云犹如睡梦人知一切诸
物有身不移本处是也。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