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6b 页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 唐资州山北兰若处寂传

释处寂。俗姓周氏。蜀人也。师事宝修禅师。
服勤寡欲与物无竞。雅通玄奥。居山北行
杜多行。天后闻焉。诏入内赐摩纳僧伽梨。
辞乞归山。涉四十年足不到聚落。坐一胡
床宴默不寐。常有虎蹲伏座下。如家畜类。
资民所重。学其道者臻萃。由是颇形奇异。
如无相大师自新罗国将来谒诜禅师。寂
预诫众曰。外来之宾明日当见矣。宜洒扫
以待之。明日果有海东宾至也。开元初新
除太守王晔。本黄冠也。景云中曾立少功
刺于是郡。终于释子苞藏祸心。上任处
分令境内应是。沙门追集。唯寂久不下山。
或劝寂往参免为厉阶。寂谓弟子曰。汝虽
出家犹未识业。吾之未死王晔其如吾何。
迨乎王公上官三日。缁徒毕至。或曰。唯处寂
蔑视藩侯弗来致贺。晔微怒也。屈诸僧升
听坐已。将启怒端问寂违拒之由。愠色悖
兴。僧皆股慄。晔俄然仆地。左右扶掖归宅。
至厅事后屏树如被掴颊之声。禺中气绝。
自此人谓为妄欲加诸道人一至于此。寂
以开元二十二年正月示灭。享年八十七。资
中至今崇仰焉。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6c 页 T50-0836.png

*** 唐代州五台山华严寺无著传

释无著。永嘉人也。识度宽明秉操贞礭。留神
大道约志游方。抵于京师云华寺。就澄观
法师研习华严之教。凡诸经论志极旁通。然
于华藏海终誓遨游。以大历二年入五台
山。肆欲观圣人之境界。五月到华严寺挂
锡。始于堂中啜茶见老僧寝陋据北床。问
曰。子从南方来还赍数珠。请看。著乃躬度
之。回视之间失僧之所。于时神情𢠵恍疑
喜交生。曰昔僧明入此睹石臼木杵。后得
入圣寺获见圣贤。我愿止此其为快乎。
次由般若经楼见吉祥鸟。羽毛茜绚双飞
于顶上。望东北鼓翼而去。明日有白光两
穗入户悠飏。少顷而灭。同房僧法等见而惊
怪。言曰。此何祥也。愿期再现断众生疑。寻
睹光如前。因往金刚窟望中致礼。方坐假
寐。闻叱牛三声云饮水。一翁古貌坏形服
粗短褐曳麻屦。巾裹甚异。著乃迎执其手
问从何来。翁曰。山外求粮。用来居在何地。
云求粮用在台山。翻质著云。师何戾止。答
曰。闻此有金刚窟。故来随喜。翁曰。师困耶。
答曰否。曰既不困惫何辄睡乎。著曰。凡夫
昏沈胡可怪哉。曰师若昏沈可去啜煮荈
乎。翁指东北。见精舍相距数步馀。翁牵牛
前行。著蹑躅而随。至寺门。唤均提三声。童
子[(应-心)/言]唯开阖。年可十四五。垂发齐眉衣褐
襦。牵牛入寺。见其地尽是琉璃。堂舍廊庑
皆耀金色。其间华靡非人间之制度。翁踞
白牙床。指锦墩揖著坐。童子捧二瓯茶。对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7a 页 T50-0837.png
饮毕擎玳瑁器满中酥酪。各赋一匙。著咽
之如有所證。神府明豁悟宿事焉翁曰。师
出家来何营何虑乎。答曰。有修无證。大小
二乘染指而已。曰未知初出家时求何心。著
云。求大乘菩提心。曰师以初心修即得。又
问。齿腊几何。三十一矣。翁云。师之纯淑年三
十八则其福根荄植此地而荣茂欤。且徐
徐下山。好寻道路勿伤厥足。吾年老朽从
山外来困极。欲偃息也。著请寓一宵可乎。
曰不可。缘师有两伴相随。今夜不见师
归。忧愁曷已。此乃师有执情在。著曰。瞿昙
弟子有何执处。虽然有伴不顾恋他。又问。
持三衣否。曰受戒已来持之。曰此是封执
处。著曰。亦有圣教在。若许住宿心念舍
之。脱有强缘佛故听许。曰若依小乘无难
不得舍衣。宜从急护。翁拂襟投袂而作。著
亦趋行。翁曰。听吾宣偈一念净心是菩提。
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究尽碎为尘。一念净
心成正觉。著俯听凝神。谢曰。蒙宣密偈若
饮醍醐。容入智门敢忘指决。丈人可谓知
言铭刻心府。翁唤均提可送师去。临行
拊背曰。好去。著再折腰。与童子骈肩齐步
至金刚窟前问童子。此何伽蓝不悬题额。
童子指金刚窟。反问著云。伊何窟乎。曰先
代相传名金刚窟。童子曰。金刚下有何字。
著惟忖少选曰。金刚下有般若。童子唍尔。
适入者般若寺也。著携童子手揖顾而别。童
子瞠目视著如欲吐辞。著曰。送我可以言
代缟带与玉玦乎。童子遂宣偈㖟云。面上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7b 页 T50-0837.png
无瞋供养具。口里无瞋吐妙香。心里无瞋
是珍宝。无染无垢是真常。偈终恍惚之间童
子及圣寺俱灭。唯见山林土石。悢悢盈怀
歔欷不已。叹曰。绪言馀论若笙镛之末响。
犹在乎耳。谛观山翁立处。有白云冉冉涌
起。去地寻常许。变成五色云霓。上有大圣
乘师子。而诸菩萨围绕。食顷东方白云一段
渐遮菩萨面。群像与云偕灭。著倏见汾州
菩提寺主僧修政等六人。相将还至窟前作
礼。忽闻山石振吼声如霹雳。诸僧奔走。良
久寂无所睹。著遂陈遭遇。六人悔责不见
圣容。咫尺绵邈知罪障之屏翳欤。著遂隐
此山而终。元和中门人文一追述焉。

*** 唐真定府普化传

释普化。不知何许人也。秉性殊常且多真
率。作为简放言语不拘。躬事盘山积禅师。
密密指教深入堂奥。诫令保任。而发狂悖。
尝与临济玄公相见。乃对之以之驴鸣。旁
侍无不哂笑。直时歌舞或即悲号。人或接
之。千变万态略无恒度。一日。擎挟棺木。巡
街徇户告辞云。普化明日死去。时视之知
不可訾。赵人相率随送出城东门。而扬言
曰。今日葬不合青乌。经二日出南门。人亦
随送。又曰。明日方吉如是西门北门出而还
返。人烦意怠。一旦坐于郊野如入禅定焉。
禅宗有著述者。以其发言先觉。排普化为
散圣科目中。言非正员也矣。

*** 唐汉州栖贤寺大川传(法烱)

释大川。不知何许人也。沈默自居节操弥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7c 页 T50-0837.png
厉。戒无竁穴言不浪施。于汉州栖贤寺行
四圣种法。克苦既增川也其乐也泄泄。绵竹
之人无夙少率皆宗奉。及乎终也卧于寺
外白衣具床榻相率舁归寺中。务营丧礼。
方当尸举无何双鹿引前若驺导焉。始履
门阈。寺额奋然陨地远近惊叹。又此山灵异
不容粗鄙。有僧深藏者。不谨愿。多所违
犯。神人掷于山下可七里许。唯伤足指。从
此无不悛革守戒者。大历初北山变成黄
金色。上有楼阁菩萨行道。斯须之间万形千
状。川素居此寺与地俱灵。留影供养如事
灵祠焉。次闽城法烱者。未详何许人也。行
头陀法克苦克勤。激劝闽人辞气刚直。闻
海坛练门江内有巨钟。相传云。昔有人往广
州慕铸信鼓。巨舰至此忽值风涛沈溺。每
月望日其潮大至。水退其蒲牢乃出。可容一
人。从中穿过约其周围径一丈馀。大历中
烱欲出此钟。先于开元寺设大会斋。诵咒
令一小僧诣龙宫乞钟。于人世击扣以警
晨昏。小僧见海神曰。我惜以镇海。别与小
珠三颗为信。当尔时小僧有如梦觉。珠在
手焉。

*** 唐西域难陀传

释难陀者。华言喜也。未详种姓何国人乎。
其为人也诡异不伦恭慢无定。当建中年
中。无何至于岷蜀。时张魏公延赏之任成
都喜自言。我得如幻三昧。尝入水不濡投
火无灼。能变金石化现无穷。初入蜀与
三少尼俱行。或大醉狂歌。或聚众说法。戍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8a 页 T50-0838.png
将深恶之。亟令擒捉。喜被捉随至。乃曰。贫
道寄迹僧门别有药术。因指三尼曰。此皆
妙于歌舞。戍将乃重之。遂留连为置酒肉。
夜宴与之饮唱。乃假襦裤巾栉。三尼各施
粉黛并皆列坐。含睇调笑逸态绝世。饮欲
半酣。喜谓尼曰。可为押衙蹋舞乎。因徐进
对舞曳练回雪。迅起摩趺伎又绝伦。良久
曲终而舞不已。喜乃咄曰。妇女风邪。喜忽起
取戍将刀。众谓酒狂。坐者悉皆惊走遂斫三
尼头。皆踣于地。血及数丈。戍将大惊。呼左
右缚喜。喜笑曰。无草草也。徐举三尼乃
筇竹杖也。血乃向来所饮之酒耳。喜乃却
坐饮宴。别使人断其头钉两耳柱上。皆无
血污。身即坐于席上。酒巡到即泻入断处。
面色亦赤。而口能歌舞手复击掌应节。及宴
散其身自起就柱取头安之。辄无瘢痕。时
时言人吉凶事。多是谜语。过后方悟。成都有
人供养数日。喜忽不欲住。乃闭关留之。喜
即入壁缝中。及牵之渐入唯馀袈裟角。逡
巡不见。来日见壁画僧影。其状如日色。隔
日渐落。经七日空有墨迹。至八日墨迹已
灭。有人早见喜已在彭州界。后终不知所
之。

系曰。难陀之状迹为邪正。邪而自言得如
幻三昧。与无厌足王同。此三昧者即诸佛之
大定也。唯如幻见如幻。不可以言论分境
界矣。四神通有如幻通。能转变外事。故难
陀警觉庸蜀之人多尚鬼道神仙。非此三
昧不足以化难化之俗也。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8b 页 T50-0838.png

*** 唐寿州紫金山玄宗传

释玄宗。姓吴氏。永嘉人也。少时出尘气度宽
裕于本部永定山宝寿院。依常静为师照。
得戒已还诸方游学。抵江陵词朗禅师门。若
真金之就冶焉。决了疑贰。复振锡他行见
紫金山悦可自心。留行禅观。此山先多虎
暴。或噬行商。或伤樵子。避苛政者哭妇
堪哀。从宗卜居哮㘚绝迹。自迩入山者
无惮矣。一日禅徒拥集。见一老父趋及座
前。拜跪勤恪。宗问。子何人耶答云。我本虎
也。在此山中食啖众生。因大师化此冥回
我心得脱业躯。已生天道故来报谢。折旋
之顷了无所见。以大历二年嘱别门徒溘
然化矣。春秋八十六。二月入塔。立碑存焉。

*** 唐袁州阳岐山广敷传

释广敷。俗姓郑。南燕人也。少依京望大德思
浩下承乎法训。登戒毕游嵩少两京。遇神
会禅师大明玄旨。至宜春阳岐山挂锡。是
中峰峦积翠洞穴涉幽。芝菌之苗参于草
奔。敷终日瞑目木食度辰。时有峨冠羽帔
驭鹤骖鸾者。始则乍往倏来。后则登庵造
膝。其仙客所到。必轻云薄雾随步而至。拥
从者天丁力士令远去。对晤谈论移晷。其后
道化既成。于贞元元年三月四日入灭。春秋
九十一云。

系曰。神仙道异谈论岂同乎。通曰。昔小有真
人能谈空理。方诸山神仙建浮图者信崇
佛道止不削染。号在家菩萨。又雪山诸仙
善五明论求度者。同也。然其相似道必须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8c 页 T50-0838.png
甄简。若西域二十谛中五唯量五大与释
氏法名同所计天殊。良难区别哉。

*** 唐邓州乌牙山圆震传

释圆震。姓陈。中山人也。少警悟而尚学。入
庠序研究五经。倏遇云游沙门寓宵。其父
为州衙吏。酷有道心。留是僧供施。震礼奉
其僧。听其谈道颇觉入神。舍儒典披释
经。顿辞所爱往白磁山。礼智幽为师受
教。后遇荷泽禅师得法。隐南阳乌牙山。先
是山中多巨蛇。泽穴有毒龙。乡人患之。
及震居此二物潜踪。曾有一人形服且异。
致拜乃曰。我在此已二百岁。今感无心之
化绝虑之修。吾曹冥感超升。可非师之力
欤。贞元六年终。享龄八十六。弟子奉全身
入塔焉。

*** 唐池州九华山化城寺地藏传

释地藏。姓金氏。新罗国王之支属也。慈心而
貌恶。颖悟天然。七尺成躯。顶耸奇骨。特高
才力可敌十夫。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
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于时落发涉海
舍舟而徒。振锡观方。邂逅至池阳。睹九子
山焉。心甚乐之。乃径造其峰得谷中之地。
面阳而宽平。其土黑壤其泉滑甘。岩栖涧汲
趣尔度日。藏尝为毒螫端坐无念。俄有美
妇人作礼馈药云。小儿无知愿出泉以补
过。言讫不见。视坐左右间潗㵫然。时谓
为九子山神为涌泉资用也。其山天宝中李
白游此。号为九华焉。俗传山神妇女也。其
峰多冒云雾罕曾露顶欤。藏素愿持四大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9a 页 T50-0839.png
部经。遂下山至南陵。有信士为缮写。得以
归山。至德年初有诸葛节。率村父自麓登
高。深极无人。云日鲜明。居唯藏孤。然闭目
石室。其房有折足鼎。鼎中白土和少米烹
而食之。郡老惊叹曰。和尚如斯苦行。我曹
山下列居之咎耳。相与同构禅宇。不累载
而成大伽蓝。建中初张公严典是邦。仰藏
之高风因移旧额。奏置寺焉。本国闻之率
以渡海相寻。其徒且多无以资岁。藏乃发
石得土。其色青白不碜如面而供众食。其
众请法以资神。不以食而养命。南方号为
枯槁众。莫不宗仰。龙潭之侧有白墡硎。取
之无尽。以贞元十九年夏。忽召众告别。罔
知攸往。但闻山呜石陨扣钟嘶嗄。如趺而
灭。春秋九十九。其尸坐于函中。洎三稔开
将入塔。颜貌如生。举舁之动骨节。若撼
金锁焉。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是藏宴坐之地
也。时徵士右拾遗费冠卿序事存焉。大中中
僧应物亦纪其德哉。

*** 唐婺州金华山神暄传

释神暄俗姓留建阳人也。幼而沈静非问不
言。客游婺女入开元寺。志愿出家焉。无
何本郡太守入寺访其师。见暄神彩朗练。
太守善相人也。顾之数四。且曰。是子真出
尘之器。异日承受深法千众围绕。必超上
果非凡气也。乃诵七佛俱胝神咒昏晓不
绝。纳戒毕于金华山北洞百家岩有石穴
暄居中止息。不构庵室作露地头陀。复无
床榻。然有神人吐紫色云气。而高覆之。遐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9b 页 T50-0839.png
望冉冉犹独柱观焉。其神人时来问道。拱
手白暄曰。赤松洞之东峰有林泉卓异。师
可居之否。暄随请往住数年。越多徵瑞。贞
元二年遇志贤禅师问暄。如此持诵魔事
必生。欲灭魔怨须识身本。身本既真无魔
无佛。豁然开悟理事俱成。神咒功倍。元和八
年范扬中丞知仰遣使赍乳香毡罽器皿
施暄。并回施现前大众。次中书舍人王仲。
请于大云寺为众受菩萨戒。十二载平昌
孟简尚书。自会稽甄请不赴。八月俄回旧
山人莫详测。倏云示灭。春秋七十六。弟子
建塔焉。一云。暄在金华山北多寒少阳。神
人问曰。师须何物。曰吾在山之阴苦于凛
冽神曰。小事耳。至夜闻暄阗之声。明旦见
一小峰移矣。

*** 唐澧州开元寺道行传

释道行。姓杨。桂阳人也。自生已来神府聪利
肌体冰雪如也。年甫十二心誓慕道。于南岳
般若道场受学。于钟陵求诀。自默證法
号自在三昧。由此布纳蒲鞋用资残息而
已。就澧阳西南伐木为室。方丈而居。虎豹
多伏于床榻之间。后有赍材殖为营堂
宇。曾未浃旬一皆周具。视之寂无人焉。始
知鬼神舍材输力也。太守苦召居州治开
元寺。未久元和十五年终。年六十九。焚舍
利建塔焉。

*** 唐徐州安丰山怀空传

释怀空。姓梁氏阆州人也。幼适本州耆阇山
广福院削染。得戒之后游方慕学。于大寂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39c 页 T50-0839.png
禅法洗然明畅。后至彭城安丰山挂锡。宴
默不数载间成大伽蓝。尝有一僧乘空而
至。绕垣墙不息。或蹑莲华或时履地。人
或瞻睹。数日之后礼辞空。且曰。我三五稔
却来依附。言讫不见。空以兴元元年灭度。
春秋八十八。长庆元年二月方迁入塔云。

*** 唐洛京慧林寺圆观传

释圆观。不知何许人也。居于洛宅。率性疏
简或勤梵学。而好治生获田园之利。时谓
之空门猗顿也。此外施为绝异。且通音律。
大历末与李源为忘形之友源父憕居守。
天宝末陷于贼中。遂将家业舍入洛城北
慧林寺。即憕之别墅也。以为公用无尽财也。
但日给一器。随僧众饮食而已。如此三年。
源好服食。忽约观游蜀青城峨眉等山洞
求药。观欲游长安由斜谷路。李欲自荆
入峡。争此二途。半年未决。李曰。吾已不
事王侯。行不愿历两京道矣。观曰。行无
固必请从子命。遂自荆上峡行次南浦。泊
舟见数妇女绦达锦珰负罂而汲。观俛首
而泣曰。某不欲经此者恐见此妇人也。李
曰。自上峡来此徒不少。奚独泣为观曰。其
孕妇王氏者是某托身之所也。已逾三载尚
未解㝃。唯以吾未来故。今既见矣。命有所
归。释氏所谓循环者也。请君用符咒遣其
速生。且少留行舟葬吾山谷。其家浴儿时
亦望君访临。若相顾一笑。是识认君也。后
十二。年当中秋月夜。专于钱塘天竺寺外。
乃是与君相见之期也。李追悔此之一行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0a 页 T50-0840.png
致观到此哀恸殆绝。召孕妇告以其事。妇
人喜跃还。顷之亲族毕集。以枯鱼浊酒馈
于水滨。李往授符水。观具其沐浴新其衣
装。观其死矣孕妇生焉。李三日往看新儿。襁
抱就明果致一笑。李泣具告王氏。王氏厚
葬观。明日李回棹归慧林寺。询问弟子方
知已理命矣李常念杭州之约。至期到天
竺山寺。其夜桂魄皎然。忽闻葛洪井畔有牧
童歌竹枝者。乘牛扣角。双髻短衣。徐至寺
前。乃观也。李趋拜曰。观公健否。曰李公真信
士。我与君殊途。慎勿相近。君俗缘未尽但
且勤修。不堕即遂相见。李无由序语。望之
潸然。观又歌竹枝。杳袅前去。词切调高莫
知所谓。叹曰。真得道之僧也。咫尺悬隔圣
凡路殊。谅有之乎初源忿父遇害贼庭。时
方八岁为群贼所虏。流浪南北展转人家。
凡六七年归于近亲。代宗闻之授河府掾。
源遂绝酒肉不婚娶。不役童仆。常依慧林
寺寓一室。随僧斋食。先命穴其野以备终
制。时时往眠其间。至于荣辱是非一皆均
等也。时相国李公德裕表荐之。遂授谏议大
夫。于时源已年八十馀矣。抗表不起。二年
而卒。长庆二年也。

系曰。圆观未死。先寄胎者。闻必不信何耶。
违诸圣教也。尝闻闽尼多许。族姓家妇女为
儿。云便来也。及终有以朱题髀。当日有
家生子。身有赤文便来二字焉。此类亦多。
庄子所谓曲士不可与语道者。束于教也。
其或竺乾异计有教未来。佛或别会曾谈。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0b 页 T50-0840.png
见有我宗自许。若然者未可定执已行之
教矣。其如观也果證高深。同智论中多种
不思议也。心思言议千里难追矣。

*** 唐江州庐山五老峰法藏传

释法藏。俗姓周氏。南康人也。稚龄爽俊始研
寻史籍。而于医方明得其工巧。同支法存
之妙用焉。有门僧卧疾。几云不救。藏切
脉处方。信宿平复。其僧多接谈玄。自尔萌
出尘之意。年已长矣。恳辞亲投本郡平田山
宝积院从愿师下。受教纳戒。后游谒大寂
禅师。言喻若石之投水。翛然北下庐山登
五老峰。爱其灵异独止寒林。釆橡栗掬溪
涧。聊延形气而止数年有二仙乘云而来。
终日谈论。或留宵宿。或经月不来。或继日
而至。他人有见者旁说不同。及乎学僧臻
萃全无踪迹。又一日告辞藏云。且归山去
师当好住。由是道且馨香檀越共营一院。
宝历中示灭。年八十二。其年三月四日入
塔云。

系曰。藏隐五老峰。时二仙来终日谈论者何。
通曰。昔刘向辑列仙云。若干人见于内典
欤。又裴周桐柏三真人弟子。各半学佛法可
非来问道乎。诗中草虫之应阜螽同也。

*** 唐洛阳香山寺鉴空传

释鉴空。俗姓齐。吴郡人也。少小苦贫虽勤
于学而寡记持。壮岁为诗不多靡丽。常困
游吴楚间。已四五年矣。干谒侯伯所润无
几。钱或盈贯则必病生。用罄方差。元和初
游钱塘属其荒俭。乃议求餐于天竺寺。至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0c 页 T50-0840.png
孤山寺西馁甚不前。因临流雪涕悲吟数
声。俄有梵僧临流而坐。顾空笑曰。法师秀
才旅游滋味足未。空曰。旅游滋味则已足矣。
法师之呼一何乖谬。盖以空未为僧时名君
房也。梵僧曰。子不忆讲法华经于同德寺
乎。空曰。生身已四十五岁矣。盘桓吴楚间
未尝涉京口。又何洛中之说。僧曰。子应为
饥火所烧不暇忆故事。遂探囊出一枣。
大如拳许。曰此吾国所产。食之者。上智知
过去未来事。下智止于知前生事耳。空饥
极食枣。掬泉饮之。忽欠呻枕石而寝。顷刻
乃悟。忆讲经于同德寺如昨日焉。因增涕
泣问僧曰。震和尚安在。曰专精未至再为
蜀僧矣。今则断攀缘也。神上人安在。曰前
愿未满。悟法师焉在。曰岂不记香山石像
前戏发大愿乎。若不證无上菩提。必愿为
赳赳贵臣。昨闻已得大将军矣。当时云水五
人唯吾得解脱。独汝为冻馁之士也。空泣
曰。某四十许年日唯一餐。三十馀年拥一褐。
浮俗之事决断根源。何期福不完乎坐于饥
冻。僧曰。由师子座上广说异端。使学空之
人心生疑惑。戒珠曾缺膻气微存。声浑响清
终不可致。质伛影曲报应宜然。空曰。为之
奈何。僧曰。今日之事吾无计矣。他生之事
警于吾子焉乃探钵囊取一鉴。背面皆莹
彻。谓空曰。要知贵贱之分脩短之期佛法
兴赞吾道盛衰。宜一鉴焉。空览照久之。谢
曰。报应之事荣枯之理。谨知之矣。僧收鉴
入囊。遂挈而去。行十馀步旋失所在。空是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1a 页 T50-0841.png
夕投灵隐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周游名山
愈高苦节。大和元年诣洛阳。于龙门天竺
寺遇河东柳珵。亲说厥由向珵。珵闻空之
说事皆不常。且甚奇之。空曰。我生世七十
有七。僧腊三十二。持钵乞食尚九年在世。吾
舍世之日佛法其衰乎。珵诘之。默然无答。
乃索[示*呈]笔砚题数行于经藏北垣而去。曰
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拿。牛虎相
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

系曰。食梵僧之枣而知宿命者。与茹雪山
之药解诸国言音同也。览鉴而知吉凶者。
与窥图澄涂麻掌同也。食枣临鉴岂偶然
耶。非常人之遇也。其空公题谶而答塞柳
珵之问。验在会昌之毁教矣。时武宗。勒僧
尼反俗。计二十万七千馀人。坼寺并兰若
共四万七千有奇。故云兴一沙衰恒河沙。
兔在罝犬仍拿言残害之甚。乙丑毁法丙寅
厌代。佛法喻宝檀之树终不绝其华蘤芬
馥。故云也。苟非异人何以藏往考来之若
是乎。

*** 唐广州罗浮山道行传

释道行。姓梅氏。会稽人也。父为越州衙吏。
行弱龄知书。比成造秀。有僧分卫。行接之
谈道颇精禅观。遂求出家。至四明山保寿
院智幽所。禀训进修。拾薪汲水。后游南岳
闻江西大寂道化。往亲附焉。思养圣胎。见
罗浮奇异。高三千丈。有七十石室七十二长
溪。仙人仙禽玉树朱草生于上半入海中。
行居于石室默尔安禅。然或山精水怪往往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1b 页 T50-0841.png
惊鸣。行视之蔑如也。有老人容貌端正衣
冠华楚。再拜稽颡云。我居此中仅二百载。
今因师住冥感匪躬。逍遥脱苦归人趣受
乐矣。其感物多此类也。宝历九载疾终。春
秋九十五。其年九月十八日入塔焉。

*** 唐潞州普满传

释普满者。未知何许人也。于汾晋间所为
率意不拘僧体。或歌或哭莫喻其旨。以言
斥事往必有徵。故时人以强练万回待之。
或入稽胡激劝修善。至有罢弋猎者。建中
初于潞州佛舍中题诗数篇而亡去。所记
者云。此水连泾水。双朱血满川。青牛将赤
虎。还号太平年。题后人莫能知。至朱泚为
泾源。叛徒推拥驾幸奉天。干时天下徵兵
关辅贼据围逼连战。人方解悟。此水者泚也。
泾水者泾州来兵始乱也。双朱泚与滔也。青
牛者兴元元年乙丑。乙木青也。丑牛也。其年
改元贞元。至二年丙寅。丙火赤也。寅虎也。
至是贼始平。故曰还号太平年也。

*** 唐江陵府些些传(食油师)

释些些师。又名青者。盖是不与人交狎。口
自言些些。故号之矣。德宗朝于渚宫游。衣
服零落状极憨痴。而善歌河满子。纵肆所
为故无定检。尝遇醉伍伯。伯于涂中辱
之。抑令唱歌。些便扬音揭调。词中皆讦
伍伯从前阴私恶迹人所未闻事。伍伯惭
惶。旁听之者知是圣僧。拜跪悔过焉。贞元
初多入市肆。聚群小随逐。楚人以兴笑本
矣。后不测其终。次有僧憨狂游行无度。每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1c 页 T50-0841.png
断中唯食麻油几升。如见巨器盛施之则
喜。荆渚一家特召啜麻膏。是日又在湖南
斋。分身应供号食油师焉。

系曰。些之声为商为羽耶。通曰。传家釆录
其例有二。一则按文不音。二则口授知韵。
今得些者按文也。若楚词声馀则苏个切
也。若山东言少则写邪切焉。此师荆楚间事
也。其二音以听来教。些名同鸟兽之自呼
也。

*** 唐吴郡义师传(證智荐福寺老僧)

释义师者。不知何许人也。状类风狂语言
倒乱。贞元初巡吴苑乞丐。事多先觉。人以
此疑之。市肆中百姓屋数间。义师辄操斧
斫剂其檐。禁之不止。其人素知其神异。礼
白之曰。弟子藉此生活无坏我屋。回顾曰。
汝惜乎。投斧而去。其夜市火连延而燎。唯
所截檐屋数间存焉。好止废寺中。无冬夏
常积聚坏幡盖木佛像。悉代薪炭。又于煨
火烧炙鲤鱼。而多跳跃灰坌弥漫。抚掌大
笑。不具匕箸而食。面垢不󱚠。󱚠之辄阴
雨。吴人以为占候。及将死也饮灰汁数十
斛。乃念佛而坐。士庶观之。满七日而死。时
盛暑色不变支不摧。百姓舁出郊外焚之。
又京兆安国寺僧。事迹不常。熟地而烧木
佛。所言人事必无虚发。此亦不测之僧也。
复次京师永寿寺释证智。不详生族。贞元中
于京寺多发神异。而众罔知。或昼在张渎
兰若治田。夜归寺中。其兰若在汉阴金州。
相距京甸七百里焉。时号智禅师。此之长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2a 页 T50-0842.png
足安法云公也。皆能致远于瞬息间。道家谓
之缩地脉而能陟遐矣。若于色尘作神变。
虽远而近也。次荐福寺老僧。专务诵持罕
有间缺。言未兆事来如目击。大和初相国
韦公处厚好重空门。逐月别召名德僧食。
老僧见韦新登庸曰。大奇相公得如此好
灭度处。人皆不喻。后因奏对于文宗御前。
疾作僵仆殿阶。及扶舁出殿前。气已绝矣。
方验老僧言死在内殿中。故云好灭度处。
即开成中也。后不知其终。

*** 唐唐州云秀山神鉴传

释神鉴。姓韩氏。浔阳人也。稚岁淳静而不
杂群童。父为齐安掾。且归心释氏。尝于廨
署陈像设。命僧徒赞呗扬音。法乐俱作。鉴
则喜色盈颜。随僧不舍求愿出家。父母无
计阻之。潜投东林寺贞素律师下修学。后
讲通大涅槃经义。乃南格豫章参大寂禅
师。续于怀安西北山居焉是山先是猛兽旁
午率多作害。从鉴居之虎灾弭息。远近称
之。忽有戴平[巾*贵]男子。望法座致礼勤重。
倏尔无踪。七日后有冠裳宛异者。于方丈
前升空宣言曰。此大师者真法宝也。开人
天眼目故来报之。其徒闻见知鉴道高。会
昌四年入灭。八月十五日藏之于塔。凡得道
之人。地神报空神。展转至于有顶。于斯见
矣。

*** 唐天台山国清寺清观传(物外)

释清观。字明中。临海人也。姓屈氏。初诞弥手
足指间有幕蹼属相著焉。佛经所谓网漫相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2b 页 T50-0842.png
也。迨为童孺神俊挺然。乃有出尘之志。遂
诣国清寺投元璋律师执侍瓶钵。非父母
不沮之。若迦楼罗鸟啄几万重围矣。年十
八纳形俱法。良由善根深植悟解天然。台
岭教文洞明三观。兼得深定神异通感皆
莫我知少览百家弥通三教。仍善属文长
于诗笔。凡其邦伯輶轩皆响风造谒。观则持
重若严君焉。见则畏伏。秖就几杖以待贵
士。或施财宝皆回入常住。罄无私畜。或曰。
贵人所施皆充别施。何不己用耶。对曰。恨
未能舍头目。况世财乎。大中初天下寺刹
中兴。观入京请大钟归寺鸣击。并重悬敕
额。则集贤院学士柳公权书题也。柳复有诗
序送其东归。复请藏经归寺。大中癸酉江
表荐饥殍踣相望。观遂并粮食施之。又山
僧物外度荒。自入室禅定。谓弟子曰。汝如
不死至禾黍熟时。当以磬引我出。果如其
言。明岁方从定起矣。一旦溪南人命观斋
食。可去寺二十里馀。其夜溪涧泛溢无人
可渡。谓观不来。顷刻而至且无淹湿。作用
可知也。人皆异之。远近瞻礼日别盈满。喧
扰可厌。乃逃往翠屏山兰若独栖。续天台
山众列请为僧正。乃佯狂隐晦。州牧杜雄遂
奏昭宗宣赐紫衣。观闻之若愁思不乐。后
无疾而终焉。

*** 唐洪州黄檗山希运传

释希运。闽人也。年及就傅乡校推其慧利。
乃割爱投高安黄檗山寺出家。迨成长也
身量减王商裁一尺所。额间隆起号为肉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2c 页 T50-0842.png
珠。然倜傥不羁人莫轻测。而乃观方入天
台。偶逢一僧偕行。言笑自若。运偷窥之。其
目时闪烁烂然射人。相比而行。截路巨溪
泛泛涌溢。如是捐笠倚杖而止。其僧督运
渡去。乃强激发之曰。师要渡自渡。言讫其
僧褰衣蹑波若履平陆。曾无沾湿。已到他
岸矣。回顾招手曰渡来。运戟手呵曰。咄自了
汉。早知必斯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
所不及。纵能伤我只取辱焉。少顷不见。运
𢠵恍自失。及薄游京阙分卫及一家门。屏
树之后闻一姥曰。太无厌乎。运曰。主不慁
宾何无厌之有。姥召入施食讫。姥曰。五障
之身忝尝礼惠忠国师来。劝师可往寻百
丈山禅师。所惜巍巍乎堂堂乎。真大乘器也。
运念受二过记莂攸同。乃还洪井见海禅
师。开了心趣声价弥高。徇命居黄檗精舍。
升平相裴公休钦重躬谒。有诗赠焉。曾传达
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
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
里香华结胜因。愿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
法付何人。则裴相得法出运之门。以大中
中终于所住寺。敕谥断际禅师。塔名广业。
语录而行于世。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正传二十二人附见四人)¶ 第 843a 页 T50-084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