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28b 页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 唐嵩岳破灶堕传
释破灶堕者。不知何许人也。天后之世参
事嵩岳安禅师号老安是欤。通彻禅法逍
遥弗羁。恒理求而不见其前。别涂取而莫
趋其后。尝遇巫氏能与人醮灶祓禳。若汉
武之世李少君以祠灶可以致物同也。凡
其解奏之时。往往见鬼物形兆。闾里迭畏。
传于众多杀少牢以祭之者交午。重其主
灶。乃幡盖拥之秘而罕睹焉。扬子所谓灵
场之威宜夜矣乎。时堕诣之。始劝巫者。终
为神说法已告云。我闻师教决定生天。乃
现其形礼辞且曰。蒙师提耳获益弥深。得
生殊胜天。言讫而隐。其灶即神祠也。随而
瓦解自然破落。非人力也。遐迩惊骇。此师
素不称名。由此全取他名号破灶堕也。
*** 唐嵩岳闲居寺元圭传
释元圭。姓李氏。伊阙人也。禀气英奇宽裕闲
雅。既缘宿习乃誓出家。于永淳二年遂登
满足。乃隶名闲居寺以习毗尼。虽勤无懈
执律唯坚。后悟少林寺禅宗。大通心要深
入玄微。遂卜庐于岳中庞坞。谓其徒仁素
曰。吾始居寺东岭。吾灭汝必塔吾骸于此。
圭安于岩阿。时有峨冠裤褶。部曲繁多轻步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28c 页 T50-082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28.png)
之曰。善来仁者。胡谓而至。曰师宁识我邪。
圭曰。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
识也。对曰。我此岳神也。吾能利害生死于
人。师安得一目我哉。圭曰。汝能生死于人。
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
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空及坏
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
能生死吾邪。岳神稽首再拜曰。我亦聪明
正直于馀神。岂能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
愿授之正戒。令我度世助其威福。圭曰。神
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
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
我身为门弟子。圭辞不获。即为张座焚香
秉炉正机曰。付汝五戒汝能奉持即向曰
能。不能即曰否。神曰。洗耳倾听虚心纳教。
圭曰。汝能不淫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谓此
也。谓无罗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盗乎。神
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曰非谓此也。谓
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神曰能。曰汝能
不杀乎。神曰。政柄在躬焉曰不杀曰。非
谓此也。谓有滥误混疑也。神曰能。曰汝能
不妄乎。神曰。我本正直焉能有妄曰非谓
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神曰能。曰汝能
不遭酒败乎。神曰。力能。圭曰如上是为
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
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
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
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悟。此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29a 页 T50-08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29.png)
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惛也。若能无心于
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
误混疑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惛荒颠
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
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无我
无汝。孰能戒哉。神曰我神通亚佛。圭曰。汝
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
能。神悚然避席。启跪颇恭曰。可得闻乎。曰
汝能㑦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
能。又曰。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结四海
乎。曰不能。圭曰。是为五不能也。又曰。佛能
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
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
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
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谓一期。
众生界本无增减。亘无一人能主有法有
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
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
一切法耳。作用冥现有情前也。若有心有
作。作用必不普周焉。岳神曰。我诚浅昧未
闻空义。愿师授我戒。我当奉行。更何业因
可拘尘界。我愿报慈德效我所能。圭曰。吾
观身无物。观无常法窟块然。更有何欲。神
曰。师必命我为世间事。展我少小神功。使
已发心初发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
目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
自然有非自然者。圭曰。无为是无为是。
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邪。随意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29b 页 T50-08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29.png)
然无树。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
树于东岭乎。神曰。已闻命矣。又陈曰。我必
昏夜风雷摆摇震运。愿师无骇。即郑重作礼
辞去。圭门送。而且观之见仪卫逶迤如王者
之行仗。又复碧霭红霞紫岚皓气间错四散。
幢盖环佩戈戟森森凌高𥧲空杳渺隐没焉。
其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霆电。隆栋壮宇岌
礘将𡉏。定僧瞻动宿鸟声狂。互相敲磕物不
安所。乃谓众僧曰。无怖无怖。神与我契
矣。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
植焉。而圭谓其徒曰。吾殁后无令外知。若
为口实人将妖我也。以开元四年丙辰岁。
嘱累门人若委蜕焉。春秋七十三。遂营塔
于岳之东岭。影堂存于本院后。十二年告成。
县尉许筹追圭之德为记焉。
*** 唐庐江灊山天柱寺惠符传
释惠符。姓戚氏。越州诸暨人也。登其弱冠
勇气过人。角力驰逐无能及者。然其任侠且
厌在家。忽投香严寺矫迹柔心淳淑顿变。
纳法之后练行孤标。每夜沿山据草座安禅
不动。复研寻经论。见潜县之霍山。昔汉武
尝徙南岳之祭于此。极成胜境。其中天柱寺
可以栖神。乃结庵居焉。无几有巨蛇张
口毒火焱焱。符徐语之曰。汝寻宿债吾可
噬也。不然洗身定意。如运业通来为受
戒。斯须弭按蜿蜒而去。果化成人形来求出
家。符为之落发披衣。受讫礼辞而退。后被
告符私度。具以实对辩。符云。若私度有愆甘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29c 页 T50-082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29.png)
流。皆咒之则差。至开元十八年无疾而终。乃
从火葬见骨节相连之状焉。
*** 唐长安西明寺惠安传
释惠安。未详何许人也。神龙中游于京兆。
抑多先见。时唐休璟既立边功。贵盛无比。
安往造焉。曰相公甚美。必有甚恶将有大
祸。且不远数月然可攘去。休璟素知安能
厌胜。诺而拜之。安曰。更无他术但奉一计
耳。岂非注拟官品出乎陶治中。请选一有
才干者用为曹州。因得张君本京官。即日
升之。宫赞相次作守定陶。委之求二犬可
高数尺而神俊者。张君到任锐意精求。得
二犬如其所求。以献之休璟大悦召安视
之。曰极善。后旬馀安却来曰。事在今夕愿
相君严为警备。遂留安宿。是夜休璟坐于
堂之前轩。命左右十数辈。执弧操矢立于
榻之隅。休璟与安共处一榻。至夜分安笑
之曰。相君之祸兔矣。可以就寝。休璟喜而
谢之。遂撤左右俱寝。迨晓安呼休璟可
起矣。问安曰。二犬何所用乎。遂寻其迹
至园中。见一人仆地而卒。视其颈有血
焉。盖为物所啮者。又见二犬在大木下。仰
视之一人袒而匿身。休璟惊且诘之其人泣
而指死者曰。某与彼俱贼也。昨夕偕来欲
害相国。盖遇此二犬。环而且吠。彼为所噬
既殒。某藏匿为地。天网所罗为犬蹲守。今
甘万死。且命缚之。曰此罪固当死。然非某
心也。乃受制于人耳。乃释之。贼拜泣而去。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0a 页 T50-08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0.png)
手矣。安曰。此相国之福。岂所能为哉。又休
璟表弟卢轸在荆门。有术士告之曰。君将
有灾。当求善禳厌者。或能免矣。轸知安奇
术清行为时所重。致书于休璟。安即与一
书曰。事在其中耳。及书达江陵而轸已
卒。其家开其书。徒一幅空纸焉。殊无一字
休璟益重之。后数年遁去罔知所之。
*** 唐西域安静传(徐果师)
释安静。本西域人也。开元十五年振锡东游
至定陶。直问丁居士何在。乡人报之曰。终
已三载葬在郊外。且曰。是人也乃在家菩萨。
专勤梵行尝礼事嵩山普寂禅师云。已得
甚深法。将终合掌加趺而坐。俨然而绝。曹城
诸寺院钟磬不击自鸣也。静至坟所躬自发
之。时五色云气腾喷而上。遂取其骨皆金
色。连环若锁。可五丈许。铿然响亮。擐杖头
而行。别树塔重葬。众咸惊叹。少顷静瞥然灭
没焉。
系曰。有情遗骼引因践果也。凡夫身中。节
不相至。十地菩萨骨节解盘龙相结。佛则全
身舍利焉。今丁居士骨有钩锁形。则超凡
夫未阶十在此乃八臂那罗延身。骨节头
相钩是欤。證居士力量及此矣。譬若出金
之砂之谓浑不可谓为砂也。含玉之石之
谓璞不可谓为石也矣。
次又成都府大云寺有徐果师者。混物韬
光。人罕详测。或入三昧不失律仪。或示
狂痴语事多中。先为卫元嵩。是难测之士。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0b 页 T50-08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0.png)
也师通称也此亦彊练志公之伦类矣不知
其终云。
*** 唐福州钟山如一传
释如一。不知何许人也。开元末为僧典床
座。俄有僧遍身疮疥。衣服[糸*监]缕巡绕寺中。
僧众睹之无不厌恶。唯一见而𢡞焉。延
入常住别堂。安置度夏。夏末辞去。一问去
何所。答曰。归庵中。又问。庵在何也。只在大
乘寺东。一曰。某日前方自彼来勿见庵处。
曰不信但来相访。某两日后专来。一遂往。果
见前僧在岩口相候。因携手入一精舍。楼
阁森耸殿堂交错。且非人间景物。三日遣一
公下山。回首见悉是岩石方知圣寺耳。一
由是倍力修进愿预圣流云。
*** 唐西域亡名传
释天竺亡名。未详何印度人也。其貌恶陋。
缠乾陀色缦条衣。穿革屣曳铁锡。化行于
京辇。当韦南康皋之生也。才三日其家召
僧斋。此僧不速自来。其日僧必历寺连名
请至。韦氏家僮患其长一人甚怒之以弊
席坐于庭中。既而斋毕。韦氏令乳母负婴
儿出。意请众僧祝愿焉。梵僧先从座起。摄
衣升阶视之曰。别久无恙乎。婴儿若有喜
色相认之意。众皆异之。韦君曰。此子才生三
日。吾师何言别久也梵僧曰。此非檀越所
知也。韦君固问之。梵僧曰。此子乃诸葛亮
之后身耳。武候鼎国时为蜀丞相君所知
也。缘蜀人受其赐且久。今降生于世。将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0c 页 T50-083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0.png)
子为善友。既知其生于君门。吾不远而来。
此子作剑南节度二十年。官极贵中书令太
尉。此外非我所知也。父然之。因以武子为
字。又单字武也。张镒出为凤翔陇州节度。
奏皋权知陇州。及镒为李楚琳所杀。牛云
光请皋为帅。朱泚不得已用皋为凤翔
帅。德宗置奉义军节以旌之。续加礼部尚
书。兴元中驾还京。徵为左金吾卫将军。贞
元元年为成都尹代张延赏。到任和南蛮。
并战功封南康郡王。顺宗即位进太尉。南
康在任二十一年。末涂甚崇释氏。恒持数
珠诵佛名。所养鹦鹉教令念经。及死焚
之有舍利焉。皋又归心南宗禅道。学心法
于净众寺神会禅师。在蜀富贵僭差重赋敛。
时议非之。然合梵僧悬记焉。
*** 唐京兆抱玉传
释抱玉者。行业高奇人事罕接。每言来事
如目击焉。见释子大光。而诲之曰。汝诵经
宜高揭法音彻诸天倾听。必得神人辅
翼。后皆符其记莂。京邑归信千计。每夕独
处一室阖扉撤烛。尝有僧于门隙间窥
其所以。见玉口中出庆云。华彩可爱。后
年可九十许而终。终时方大暑而尸无萎
败。宰臣第五琦与玉相善。及终临丧颇哀。
琦以香乳灌其口。随有祥光自口而出。晃
然四照。琦愈奇之。琦乾元二年十月贬忠州
刺史。宝应初入为太子宾客。至京尹玉皆
预言。荣贵轗𨎺相半。皆如其言。刻意归信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1a 页 T50-08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1.png)
*** 唐虢州阌乡阿足师传
释阿足师者。莫详出处形质痴浊精神瞢
然。时有所言靡不先觉。虽居无定所多
寓阌乡。以其踵法云公之尘躅。憧憧往来
争路礼谒。檀施山积曾无顾瞻。人有隐忧
身婴所苦。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时陜州
有富家翁张臻者。产业且多财货增溢。少子
息臻恒惧钱帛身后无嗣。后产男。既愚且
惷。手足拳挛语言謇涩。唯嗜饮食殆与平
人有异。口如溪[坚-臣+(虍-七+(一/谷))]终日无厌。年可十七。
父母钟爱纵其须索。迎医求药不远千里。
数十年后家业罄穷。或有谓其臻曰。阿足
师其实宝志之流。何不敷布腹心求救其
疾。乃夫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告其拯拔。
阿足瞑目久之。谓臻曰。汝冤未散尚须数
年。悯汝勤拳为汝除去。即令选日于河上
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领引其男赴
于道场。时众知阿足奇异。观者如堵。少选
指呼壮夫三数辈。叱曳其子令投诸河。随
急流而逝。臻且哀且惊莫测其由。阿足语
臻曰。为汝除灾讫。良久其子忽于流数十
步外耸身水面。戟手骂其父母曰。与尔冤
仇。宿世缘业。赖逢圣者遽此解纷。傥或不
然未期毕日。挺身高呼。辞理分明都无痴
浊之状。须臾沈水不知其他。阿足由兹传
播。归信之人如就市焉。所行化导皆此类
矣。盖大历建中中也。殆德宗贞元十二年丙
子。敕谥为大圆禅师。至今陜虢之间犹崇重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1b 页 T50-08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1.png)
*** 唐天台山封干师传(木𣹟师寒山子拾得)
释封干师者。本居天台山国清寺也。剪发齐
眉布裘拥质。身量可七尺馀。人或借问。止
对曰随时二字而已更无他语。乐独舂谷。
役同城旦。应副斋炊。尝乘虎直入松门。众
僧惊惧。口唱唱道歌。时众方皆崇重。及终
后于先天年中在京兆行化。非恒人之常
调。士庶见之无不倾礼。以其蹑万回师之
后。微亦相类。风狂之相过之。言则多中。先
是国清寺僧厨中有二苦行。曰寒山子。曰
拾得。多于僧厨执爨。爨讫二人晤语。潜听
者多不体解。亦甚颠狂糺合相亲。盖同类相
求耳。时闾丘胤出牧丹丘。将议巾车。苦
头疼羌甚。医工寡效。邂逅干造云。某自天
台来谒使君。且告之患。干曰。君何虑乎。便
索净器吮水喷之。斯须觉体中颇佳。闾丘
异之。乃请干一言定此行之吉凶。曰到任
记谒文殊。闾丘曰。此菩萨何在。曰国清寺厨
执爨洗器者是。及入山寺。问曰。此寺曾有
封干禅师。曰有。院在何所。寒山拾得复是何
人。时僧道翘对曰。封干旧院即经藏后。今阒
无人。止有虎豹。时来此哮吼耳。寒拾二人
见在僧厨执役。闾丘入干房。唯见虎迹纵
横。又问干在此有何行业。曰唯事舂谷供
僧粥食。夜则唱歌讽诵不辍。如是再三叹
嗟。乃入厨见二人烧柴木有围炉之状。闾
丘拜之。二人连声咄吒。后执闾丘手亵之
若婴孺呵呵不已。行曰封干饶舌。自此二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1c 页 T50-083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1.png)
入五台巡礼。逢一老翁。问曰。莫是文殊
否。翁曰。岂可有二文殊。干礼之未起。恍然
失之。
次有木𣹟师者。多游京邑市廛间。亦类封
干。人莫轻测。封丰二字出没不同。韦述吏
官作封疆之封。闾丘序三贤作丰稔之丰。未
知孰是。
寒山子者。世谓为贫子。风狂之士弗可恒
度推之。隐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
暗二岩。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以为定止。
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
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
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而去。或廊下徐行。或
时叫噪凌人。或望空曼骂。寺僧不耐以杖
逼逐。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
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或发辞
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初闾丘入寺访问
寒山。沙门道翘对曰。此人狂病。本居寒岩
间。好吟词偈言语不常。或臧或否终不可
知。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相聚言说不
可详悉。寺僧见太守拜之。惊曰。大官何礼
风狂夫耶。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复往
寒岩谒问。并送衣裳药物。而高声倡言曰。
贼我贼退。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复曰。报
汝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
无踪迹。乃令僧道翘寻共遗物。唯于林间
缀叶书词颂。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得
二百馀首。今编成一集人多讽诵。后曹山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2a 页 T50-08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2.png)
族越民唯呼为寒山子。至有庭际何所有。
白云抱幽石句。历然雅体。今岩下有石亭
亭而立。号幽石焉。
拾得者。封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
仍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
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
封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
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
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
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
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
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
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
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
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
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
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
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
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
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
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
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
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
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
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
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
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系曰。按封干先天中游遨京室。知闾丘寒山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2b 页 T50-08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2.png)
丘武臣也。是唐初人。闾丘序记三人不言
年代使人闷焉。复赐绯乃文资也。夫如是
乃有二同姓名闾丘也。又大沩祐公于宪
宗朝遇寒山子指其泐潭。仍逢拾得于国
清。知三人是唐季叶时犹存。夫封干也天台
没而京兆出。寒拾也先天在而元和逢。为年
寿弥长耶。为隐显不恒耶。易象有之。小狐
汔济。其此之谓乎。
*** 唐成都净众寺无相传(智诜禅师)
释无相。本新罗国人也。是彼土王第三子。于
本国正朔年月生。于群南寺落发登戒。以
开元十六年泛东溟至于中国到京。玄宗
召见隶于禅定寺。后入蜀资中谒智诜禅
师。有处寂者。异人也。则天曾召入宫赐磨
纳九条衣。事必悬知且无差跌。相未至之
前。寂曰。外来之宾明当见矣。汝曹宜洒扫
以待。间一日果至。寂公与号曰无相。中夜
授与摩纳衣。如是入深溪谷岩下坐禅。有
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近身甚急毛手
入其袖。其冷如冰扪摸至腹。相殊不倾动。
每入定多是五日为度。忽雪深有二猛兽
来。相自洗拭裸卧其前。愿以身施其食。二
兽从头至足嗅匝而去。往往夜间坐床下搦
虎须毛。既而山居稍久衣破发长。猎者疑是
异兽将射之复止。后来入城市。昼在冢
间夜坐树下。真行杜多之行也。人渐见重。
为构精舍于乱墓前。长史章仇兼琼来礼谒
之属明皇违难入蜀。迎相入内殿供礼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2c 页 T50-083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2.png)
命徒二十馀人曳之。徒近相身一皆战慄
心神俱失。顷之大风卒起沙石飞飏直入厅
事。飘帘卷幕。杨翌叩头拜伏踹而不敢语。
忏毕风止。奉送旧所。由是遂劝檀越造净
众大慈菩提宁国等寺。外邑兰若钟塔不可
悉数。先居净众本院。后号松溪是欤。相至
成都也。忽有一力士称舍力伐柴供僧厨
用。相之弟本国新为王矣。惧其却回其位危
殆将遣刺客来屠之。相已冥知矣。忽日
供柴贤者暂来谓之曰。今夜有客曰灼然。
又曰。莫伤佛子。至夜薪者持刀挟席。坐
禅座之侧。逡巡觉壁上似有物下。遂跃起
以刀一挥。巨胡身首分于地矣。后门素有
巨坈。乃曳去瘗之。复以土拌灭其迹而去。
质明相令召伐柴者谢之。已不见矣。尝
指其浮图前柏曰。此树与塔齐寺当毁矣。
至会昌废毁。树正与塔等。又言。寺前二小
池。左羹右饭。斋施时少则令淘浚之。果来
供设。其神异多此类也。以至德元年建午月
十九日无疾示灭。春秋七十七。临终或问
之曰。何人可继住持乎。乃索笔书百数字。
皆隐不可知。谐而叶韵。记莂八九十年事。
验无差失。先是武宗废教。成都止留大慈
一寺。净众例从除毁。其寺巨钟乃移入大
慈矣。洎乎宣宗中兴释氏。其钟却还净众。
以其钟大隔江。计功两日方到。明日方欲
为斋辰。去迎取巳时已至。推挽之势直若
飞焉。咸怪神速非人力之所致也。原其相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3a 页 T50-08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3.png)
以巾旋拭。有染指者。其汗颇咸。乃知相之
神力自曳钟也。变异如此。一何伟哉。后号
东海大师塔焉。乾元三年资州刺史韩汯
撰碑。至开成中李商隐作梓州四證堂碑。
推相为一證也。
*** 唐扬州西灵塔寺怀信传
释怀信者。居处广陵别无奇迹。会昌三年
癸亥岁。武宗为赵归真排毁释门。将欲堙
灭教法。有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四明。旅
泊之宵梦中如泛海焉。回顾见塔一所东
度。见是淮南西灵寺塔。其塔峻峙制度校胡
太后永宁塔少分耳。其塔第三层见信凭栏
与隐之交谈。且曰。暂送塔过东海。旬日而
还。数日隐之归扬州。即往谒信。信曰。记得
海上相见时否。隐之了然省悟。后数日天火
焚塔俱尽。白雨倾澍。傍有草堂一无所
损。由是观之。东海人见永宁塔不谬矣。
系曰。塔焚皆云往东海。海岂纳煨烬耶。通
曰。五行为物。亦七大性可弗周遍法界乎。
顺则相生逆则相害。虽逆顺各时。与法界
同。其分齐證知唯有识耳。且天仙鬼物与人
相反。殊胜诸天则定果宫殿。神仙则附物变
化鬼神则歆其食气质碍之流火化则得受
用也。凡塔刹严丽多被鬼神取旃。海若川
侯亦非人也。如陈重云殿天火焚。东海人时
见殿影焉。又近马氏霸湖南。末年天册阁
为天火焚。朗州守此夜闻空中呵喝言。回
避天册阁来也。云中腾沸若千万人舁荷重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3b 页 T50-08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3.png)
信亦不可测之僧也。
*** 唐陜府辛七师传
释辛七师者。不显出家之号。时姓氏行次呼
之既熟人耳。更无别召体焉。实陜人也。始
为儿时。甚闻谨肃不尝狎弄。少即老成。其
父为陜郡守。观七师之作为谓其母曰。是
子非常儿孺。善宜护养之。年甫十岁迥知
佛法可以宗尚。凡经卷冥然分其此华此梵。
都不缘师教。及钟荼蓼陟屺之痛愈深。
虽亲属劝勉益加柴毁。先是郡城南有瓦
窑七所。一日哀号之际发狂遁去。其家僮辈
蹑迹寻之。见其入窑灶中端坐。身有奇
光灿若金色。家僮惊就问无言。惧而徒步。
次窥一窑复见七师同前相状。如是历遍
七窑。一一见其端坐发光。是以陜服之人重
之若神。遇之罗拜焉。
*** 唐京师大安国寺和和传
释和和者。莫详氏族本生。其为僧也狂而
不乱愚而有知。罔测其由。发言多中。时
号为圣。安国寺中居住出入无拘捡。见本
寺修营殿阁未就。有越国公主降荣阳
郑万钧。虽琴瑟相谐而数年无子。和因至
公主家。钧焚香洒扫以待之。主拜跪归向。
钧祈告之曰。某自叨选尚愿得一子为
嗣。唯师能致之乎。和曰。易耳。但遗我三千
疋绢。主当诞二男。钧勤重如听佛语。出绢
如所求施之。和取付修寺殿阁功德主。乃
曰。主有娠矣。吾令二天人下为公主作儿。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3c 页 T50-083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3.png)
羞耳。吾俾其同年而前后诞之。果如其言。
岁初年末各生之矣。长曰潜耀。次曰晦明。
皆美丈夫后博涉成事焉。京邑之间传扬沸
渭。量其位地不可轻议哉。
*** 唐扬州孝感寺广陵大师传
释广陵大师者。维扬人也。不言法名。淮海
之间竞呼广陵大师也。形质寝陋性多桀黠。
真率之状与屠沽辈相类。止沙门形异耳。好
嗜酒啖肉。常衣繐裘。厚重可知。盛暑亦不
暂脱。蚤虱聚其上。侨寓孝感寺。独一室每夕
阖扉而寝。率以为常。或狂悖性发则屠犬
彘。日聚恶少斗驱。或醉卧道傍。扬民以是
恶之。贞元中有一少壮。素以力闻。尝一日
少壮与人赌博。大师大怒以手击碎博局。
少壮笑曰。騃儿何敢逆壮士耶。大师且骂而
唾其面。于是索少壮。斗击。观者围匝千数。
少壮为大师所困。迸道而逃自此人方知
有神力焉。亦于稠人广众中自负其力。往
往入阛阓间剽夺人钱帛。市人皆畏其勇
而莫敢拒。后有一耆年僧。召大师诫敕之
曰。汝胡不谨守戒法。奈何食酒肉屠犬豕。
彊抄市人钱物。又与无赖子弟斗竞。不律
仪甚。岂是僧人本事耶。一旦众所不容。执
见官吏桉法治之。何处逃隐。且深累佛法。
大师怒色对之曰。蝇蚋徒喋膻腥。尔安知
鸿鹄之志乎。然则我道非尔所知也。且我
清中混外者。岂同尔龌龊无大度乎。耆年
且不能屈后一日自外来归入室闭户。有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4a 页 T50-08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4.png)
间晃朗照物洞然。观者惊报少顷寺僧奔至
瞻礼称叹。或有忏悔曾谤之者。或有弹指
赞咏之者。明日群僧伺候大师出。焚香致
礼。及开户瞑目如入禅定。已长往矣。自
此广陵人写貌供养。号之为大师焉。
*** 唐南岳山明瓒传
释明瓒者。未知氏族生缘。初游方诣嵩山。
普寂盛行禅法。瓒往从焉。然则默證寂之心
契。人罕推重。寻于衡岩闲居。众僧营作我
则晏如。纵被诋诃殊无愧耻。时目之懒瓒
也。一说伊僧差越等夷。或随众斋餐。或以
瓦釜煮土而食。云是弥陀佛应身。未知何
證验之。一云好食僧之残食。故残也(残上声呼)或
随逐之则时出言语皆契佛理。事迹难知。
天宝初至南岳寺执役。尽专一寺之上。夜
止群牛之下。曾无倦也。如是经二十年。相
国邺公李泌。避崔李之害隐南岳。而潜察
瓒所为。曰非常人也。听其中宵梵呗响彻
山谷。李公情颇知音能辩休戚。谓瓒曰。经
音悽怆而后喜悦。必谪堕之人时将去矣。候
中夜李公潜往谒焉。望席门自赞而拜瓒。
大诟仰空而唾曰。是将贼我。李愈加郑重。
唯拜而已。瓒正发牛粪火出芋啖之良久乃
曰。可以席地。取所啖芋之半以授焉。李跪
捧尽食而谢。谓李公曰。慎勿多言。领取十
年宰相。李拜而退。居一月刺史祭岳修道
路极严忽中夜风雷而一峰颓下。其缘山蹬
道为大石所拦。乃以数牛縻绊而挽之。又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4b 页 T50-08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4.png)
更无他术。瓒曰。奚用如许繁为。我始去之。
众皆大笑。瓒遂履石而动。忽转盘而下。声
若震雷。山路既开。众僧礼而踊跃。一郡呼
为至圣。太守奉如神明。瓒悄然乃怀去意。
寺外虎豹忽尔成群。日有杀伤无由禁止。
瓒曰。授我一小箠为尔驱除。众曰。大石犹
可推虎豹当易制。遂与之荆梃。皆蹑后以
观之。出门见一虎衔之而去。瓒既去矣。虎
亦绝踪矣。李邺公于天宝末肃宗北巡至
灵武即位。遣使访召。会泌自嵩颖奔赴行
在所。帝喜用之俾掌枢务权逾宰相判广
平王府司马事。肃宗曰。卿为朕师友。今父子
三人资卿道义。寻为崔圆李辅国害其能。泌
惧乞游衡岳。诏许之。绝粒数年。遂见瓒
焉。后终居相位。一如瓒之悬记矣。敕谥大
明禅师。塔存岳中云。
*** 唐简州慈云寺待驾传(怀一)
释待驾。俗姓王氏。金水县人也。冲孺出家作
为诡异。其父立名待驾。当天宝末也。练行
精进时号头陀。及玄宗巡幸。果自诣府剃
䰂为僧。至是待驾得度。其言信矣。驾去
县邑二十里开径芟茅独居山顶。后成一
寺。此山绝多灵迹。初名石城。迨明皇至剑
门山。神见形迎驾。称姓李氏。敕赐与玄孙
之称。后陟武担东台远望。祥云紫气盘结
空界。问左右曰。此何处对曰。名城山。乃悟
山神扈卫之意。遂改云顶为慈云寺也。驾
后卒干此寺。又福州楞伽寺释怀一。景龙中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4c 页 T50-083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4.png)
济用。方拱手而去。忽山禽击斗于地。一异
之命工穴。深尺馀甘泉沸涌。此后伏腊而
无加耗。寺中每有休咎。必暂减耗。候以知
之。风俗谓之灵泉焉。以永泰二年归寂。弟
子超悟奏乞代宗题寺额。上首曰智恒。次
行弼。越州刺史皇甫政为碑纪德。襄州节
度使于頔书焉。
*** 唐福州爱同寺怀道传(智恒)
释怀道。迈德高情慈忍济物。思乎达法恒
尔游方。凡遇通人卑礼求益。及还乡之
日礼佛勤劬。收举坐具获珠一颗后置于
文殊塑像额心安之。其珠圆莹且异蚌胎。又
冥然降舍利骨。寻分于南涧塔中。洎至德
二年。令弟子僧常持法华经不舍昼夜。俄
有白氎袈裟一领降于塔中。不知其来。此
盖道修练之心感于冥理也。后滑台守李邕
著碑文并书。相次智恒继居法华院。即怀一
弟子也。道行与师相埒。卒后礼部侍郎刘太
真作碑颂。褚长文书。次有超悟行弼。皆名
望相齐化于闽俗。无不重焉。
*** 唐升州庄严寺惠忠传(圆寂)
释惠忠。俗姓王。润州上元人也。初在母孕。
忽遇异僧谓曰。所生贵子当为天人矣。诞
育已来不食荤腥。有异常童。禀性敦厚。年
二十三以经业见度。即神龙元年也。遂配
庄严寺。志节高简为时辈所推。闻牛头山
威禅师。袭达磨踪得佛法印。遂造山礼谒。
威见忠乃曰。山主来矣。因为说法顿悟上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5a 页 T50-08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5.png)
付法传灯。并委山门之事。遂出廛聚。忠即
继踵兹峰夙夜精励。常头陀山泽。饮泉藉
草一食延时。每用一铛。众味同煮。用毕悬
于树杪。方复绳。床晏坐终日如杌。衣不易
时寒暑一纳。积四十年。遂彰灵应非一。州
牧明贤频诣山礼谒。再请至郡施化道俗。
天宝初年始出止庄严。忠以为梁朝旧寺庄
严最盛。今已岁古凋残。兴怀修葺。遂于殿
东拟创法堂。先有古木鹊巢其顶。工人将
欲伐之。忠曰。且止待鹊移去始当伐之。
因至树祝曰。此地造堂当速移去。言毕其
鹊竞衔柴迁寓他树合郭道俗观者如堵。
莫不叹异。又立基未定忽有二神人为
上其处。因乃定焉。虽汲引无废神旷不
挠。四方之侣相依日至。以大历三年。山门
石室前有忠挂衣藤。是岁盛夏忽然枯悴。灵
芝仙菌且不复生。至九月忠演法高座。无
故水出绕座而转。至四年六月十五日集
众布萨。至晚乃命侍者剃发浴躯。是夜瑞
云覆刹天乐闻空。十六朝怡然坐化。时风雨
震荡树木摧折。和州延祚寺僧徒。其夕咸见
白虹直东西贯于山中。鸟兽哀鸣林壑岩
间。哭声数日方止。岳牧韦公损闻而哀怆。遣
使赠赙。并令上元令刘君备威仪送归山。
于时炎蒸。至七月七天降雨绝凉。八日神
柩出纤尘不飞。又有群鹤徘徊舆上。送至
山门。瘗后数日坟内放光照于山林。五年
春依外国法茶毗。获舍利不可胜计。圆细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5b 页 T50-08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5.png)
咸于焚身处煨烬中至求。凡百千人。皆得
舍利。故知法身圆应感物无穷。圣力潜通光
腾千古。门人起木塔。春秋八十七矣。身逾
七尺。霜眉径寸仪容殊伟燕𪁟龙腮神气孤。
拔。色如金聚。含光玉润若梵僧。所居帐帏
弗张蚊蚋不犯。曾居兰若幽栖松竹深邃。
尝有虎鹿并各产子驯绕入室曾无惧色。
开元二十七年上元令。长孙遂初脱略异闻。
躬造山询验。及到山半猛虎当路瓟吼。遂
乃惊怖莫知所为。忠闻出林晓喻。虎因
寝声伏于林中。遂恐慑合掌礼谢而回。忠又
向吴郡具戒院中。有凌霄藤盛夏萎悴。人拟
伐之。威大师曰。勿剪惠忠还日其藤更生。
人不之信。及秋忠还其藤重茂矣。又昔有
供僧谷仓在庄。夜有张盗来窃之。虎乃吼
唤逐之。盗弃负器而逃。其类夥多良难骤
述。忠著见性序及行路难。精旨妙密盛行
干世。又邺中释圆寂。氏族生地俱不可寻。
初从嵩山见老安禅师。道契相符莫测涯
岸。以高宗咸亨二年生计终岁。已一百有
奇年矣。襄州节度使严绶倾心供养。亦号无
生和尚焉。
*** 唐洛京天宫寺惠秀传
释惠秀。俗姓李氏。今东京陈留人也。出离尘
垢慕尚逍遥。初以戒律饰躬。后以禅定
为务。于荆郢之地参问祖师。既了安然。回
依洛邑天宫寺也。属则天频幸神都。而秀
道声闻于后听。屡诏入礼重。其于悬记未然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5c 页 T50-083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5.png)
翕然归向。忽诫禅院弟子令灭灯烛。有白
秀曰。长明灯可留。亦令灭之。因说火灾难
测不可不备云尝有寺家不备火烛。佛
殿被焚。又有一寺钟楼遭爇。又有一寺经
藏煨烬。殊可痛惜。时众不喻其旨。至夜遗
火佛殿钟楼经藏三所悉成灰炭。方知秀预
知垂警。又玄宗在潞邸时。曾与诸王俱诣
问法。从容留施一笛。玄宗出去。秀召弟子
曰。谨掌此笛。后有要时当献上也。及受
睿宗传禅。弟子达磨等方悟其言。取笛以
进。帝悦先知回赐丰厚。秀偶示微疾。告诫
门人。奄然归寂。享年一百岁。燕国公张说素
所归心送瘗龙门山。道俗数千人奔会悲悼
焉。
*** 唐成都郫县法定寺惟忠传
释惟忠。少孺为僧励精自行。在乎群等莫
不宗焉。出家法定寺。本是后汉永平中佛
法始流中国。便有置德净伽蓝。神光屡现。
至宋释惠持。自庐阜辞远公法兄誓化岷
蜀。属谯纵不道。令数辈操刃欲屠持。持乃
弹指其众惊奔僵仆。隋开皇四年改名法
定焉。寺有弥勒圣像。唐武德中忽有枯查
沿江而至。夜发光明。因雕作像首。贞观中
窦轨为长吏剑门。佛首光见引达于府。窦
公令人迎取。数百人亦不能胜。乃令祝之
任欲何往遂言。可就法定否。乃一人能举。
窦遂造佛身。长史高士廉盖殿以安之。后
有僧汎爱树其浮图。而获一巨蟹。身足二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6a 页 T50-08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6.png)
圣佛前。立见灾祸矣。忠于天宝中于寺愈
加精苦。无何塔为霆震拔其塔心柱出
外。忽有小木承代之意。众咸怪之。罔测厥
由。忠乃叩搕于圣弥勒像。告诉天龙合加
畏重。何辄震击夺塔心柱邪。是知庶女叫而
雷击景公台。诚有所感。一日迅雷烈风。还
同前震。覆睹之乃龙神送旧柱安置如故。
当其易柱阴云四合。有四神人以身扶翼。
立与塔齐。忠之感物也若此。会昌坼寺之
前。舍利七粒出相轮上。白光满空向西飞
去蜀。皆所自睹。将倒之时。赤光见于半天
焉。又此寺有大枣树。将毁寺之年其树枯
瘁。及大中再置其枣重乐也。忠后终寺。
系曰。教法兴替得非数乎。数算已定晷刻弗
移。如其会昌之前舍利预飞枣树先瘁。是。
知。当替数之彊。兴数必弱。兴不胜其替矣
大中之兴。替不胜其兴矣。若不为四相之
迁。非系兴替之数也。教法是有为之法。讵
免迁流者乎。吁。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八人)¶ 第 836b 页 T50-083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r0054/buddhist/T50-083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