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2b 页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 唐京师大庄严寺威秀传

释威秀。不知何许人也。博达多能讲宣是
务。志存负荷勇而有仪。其于笔语掞张特
推明敏。无何天皇即位。龙朔二年四月十
五日。敕勒僧道咸施俗拜。时则僧徒惶惑
罔知所裁。秀嗟教道之中微。叹君玉之
慢法。乃上表称沙门不合拜。徵引诸史爰
历累朝抑挫。朝才发令夕又改图。皆非远
略也。方引经律论以为量果。词皆婉雅理
必渊明。如云故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
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
也。表上敕百官集中台都议其事。时朝宰
五百三十九人请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
时大帝至六月。敕不拜君而拜父母。寻亦
废止。秀之为法实谓忘身乎。抗表之际当
年四月二十一日也。时京邑僧等二百馀人
往蓬莱宫申表上请。时相谓秀等曰。敕令。
详议拜否未定。可待后集。秀等乃退。于是
大集西明寺。相与谋议。共投启状闻诸达
官贵戚。若救头然。时宣律师上雍州牧沛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2c 页 T50-0812.png
王。启别上荣国太夫人启等秀之批鳞。所谓
以身许法也。

** 唐京兆大兴善寺复礼传

释复礼。京兆人也。俗姓皇甫氏。少出家住兴
善寺。性虚静寡嗜欲。游心内典兼博玄儒。
尤工赋咏善于著述。俗流名士皆仰慕
之。三藏地婆诃罗实叉难陀等译大庄严华
严等经。皆敕召礼令同翻译缀文裁义。实
属斯人。天皇永隆二年辛已因太子文学权
无二述释典稽疑十条。用以问礼。请令释
滞。遂为答之。撰成三卷。名曰十门辩惑论。
宾主酬答剖析稽疑。文出于智府。义在于
心外。如斯答对坚阵难摧。赤幡曳而魔党
降。天鼓鸣而脩罗退。权文学所举稽疑数义
也。于馀则难在礼殊易何邪。盖不知教有
弛张文存权实。谓为矛盾。故行吊伐之师。
如小偏裨须请军门之命。无二既披来
论全释旧疑。乃复书云。续晨凫之足凿混
沌之窍。百年之疑一朝顿尽。永遵觉路长
悟迷源。爇烦恼之薪。餐涅槃之饭。请事斯
语以卒馀年云。此虽一时之解纷。实为万
代之龟鉴也。礼之义学时少比俦。兼有文
集行于代。加复深综玄机特明心契。作真
妄颂问天下学士。击和者数人。当草堂宗
密师铨择臻极。唯清凉澄观得其旨趣。若
卢郎之米粒矣。馀未体礼师之见。故唐之
译务礼为宗匠故惠立谓之译主。译主之名
起于礼矣。妙通五竺融贯三乘。古今所推
世罕伦匹。其论二轴编入藏。酬外难之攻。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3a 页 T50-0813.png
但用此之戈盾也矣。

** 唐京兆魏国寺惠立传

释惠立。本名子立。天皇改为惠立。俗姓赵
氏。天水人也。远祖因官徙寓新平。故为豳
人焉。爰祖及父俱驰高誉。立即隋起居舍人
司隶从事毅之第三子也。生而岐嶷有弃
俗之志。年十五贞观三年出家住豳州昭仁
寺。此寺即破薛举之战场也。立识敏才俊神
清道迈。习林远之高风。有肇融之识量。声
誉闻彻敕召充大慈恩寺翻经大德。次补西
明寺都维那。后授太原寺主。皆降纶旨令
维寺任。天皇之代以其博考儒释雅著篇
章。妙辩云飞益思泉涌。加以直词正色不
惮威严。赴火蹈汤无所屈挠。频召入内。
与黄冠对论。皆惬帝旨。事在别传。立以玄
奘法师求经印度。若无纪述季代罕闻。遂
撰慈恩三藏行传。未成而卒。后广福寺沙门
彦悰续而成之。总十卷。故初题云。沙门惠立
本释彦悰笺是也。立削[葶-丁+呆]云毕虑遗诸美。遂
藏诸地府。世莫得闻。尔后临终令门侍掘
以启之。将出乃即终焉。初立见尚医奉御
吕才妄造释因明图注三卷非斥诸师正义。
立致书责之。其警句有云。奉御于俗事少
闲遂谓真宗可了。何异乎鼷鼠见釜灶之
堪陟乃言昆丘之非难。蛛蝥睹棘林之易
罗亦谓扶桑之可网。不量涯分何殊此
焉。才由兹而寝。太常博士柳宣闻其事息。
乃归信以书檄翻经僧众云。其外禦其侮
释门之季路也。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3b 页 T50-0813.png

** 唐洛京佛授记寺玄嶷传

释玄嶷。俗姓杜氏。幼入玄门才通经法。黄
冠之侣推其明哲。出类逸群号杜又鍊师。
方登极箓为洛都大恒观主。游心七略得
理三玄。道术之流推为纲领。天后心崇大
法扬阐释宗。又悟其食蓼非甘却行远舍
愿。反初服向佛而归。遂恳求剃落。诏许度
之。住佛授记寺。寻为寺都焉。则知在草
为英在禽为雄信。有之矣。续参翻译。悉
彼宗之乖谬。知正教之可凭或问之曰。子
何信佛邪。嶷曰。生死飙疾宜早图之。无令
临衢整辔中流伫枻乎。有若环车望斗
劾鬼求仙。以此用心非究尽也。乃造甄
正论一部。指斥其失令归正真。施设主客
问答。极为省要焉。嶷不知厥终。

系曰。知彼敌情资乎乡导。或入必争之境。
免书弗地之讥。又犹秉烛霄征。便匪如人
入闇。历闻玄嶷曾寄黄冠熟其本教。及
归释族斥彼妄源。不须四月而试之。已
纳一城之款矣。由是观之。脱有牾逆之者。
则曰。吾当说汝真。斯是之谓欤。

** 唐江陵府法明传

释法明。本荆楚人也。博通经论外善群书
辩给如流戒范坚正。中宗朝入长安游访
诸高达。适遇诏僧道定夺化胡成佛经真
伪。时盛集内殿百官侍听。诸高位龙象抗。
禦黄冠。翻覆未安𦤞[危*瓦]难定明。初不预其
选出场擅美。问道流曰。老子化胡成佛。
老子为作汉语化。为作胡语化。若汉语化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3c 页 T50-0813.png
胡。胡即不解。若胡语化此经到此土便须
翻译未审此经是何年月何朝代。何人诵胡
语何人笔受。时道流绝救无对。明由此公
卿叹赏。则神龙元年也。其年九月十四日下
敕曰。仰所在官吏废此伪经。刻石于洛京
白马寺以示将来。敕曰。朕叨居宝位惟新
阐政。再安宗社展恭禋之大礼。降雷雨之
鸿恩。爰及缁黄兼申惩劝。如闻天下诸道
观皆画化胡成佛变相。僧寺亦画玄元之形。
两教尊容二俱不可。制到后。限十日内并须
除毁。若故留仰。当处官吏科违敕罪。其
化胡经累朝明敕禁断。近知在外仍颇流行。
自今后其诸部化胡经及诸记录。有化胡事
并宜除削。若有蓄者准敕科罪。其月洛京
大恒道观主桓道彦等上表固执。敕批曰。朕
以匪躬忝承丕业。虽抚宁多失。而平恕实
专。矧夫三圣重光玄元统序。岂忘老教偏
意释宗。朕志款还淳情存去伪。理乖事舛
者虽在亲而亦除。义符名当者虽有怨而
必录。顷以万机馀暇略寻三教之文。至于
道德二篇。妙绝希夷之境。天竺有空二谛理
秘真如之谈。莫不敷畅玄门阐扬至赜何
假化胡之伪。方盛老君之宗。义有差违文
无典故。成佛则四人不同。论弟子则多闻
舛互。尹喜既称成佛。已甚凭虚。复云。化作
阿难更成乌合。鬼谷北郭之辈。未践中天。
舍利文殊之伦。妄彰东土。胡汉交杂年代亦
乖。履水而说涅槃。曾无典据。蹈火而谈妙
法。有类俳优。诬诈自彰宁烦缕说。经非老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4a 页 T50-0814.png
君所制。毁之则匪曰孝亏。文是鄙人所谈。
除之则更彰先德。来言虽切理实未安。宜
悉朕怀即断来表。明之口给当代无伦。援
护法门。由之禦侮。恶言不入耳。其是之谓
乎。

系曰。化胡经也二教不平其争多矣。无若
法明一言蔽之。设或凝神抒思。久不可酬。
况复万乘之前孰能卒对。昔杨素见嵩阳观
画化胡。素曰。何不化胡成道而成佛乎。道
士无言。观夫明之垂问义含两意。正为化
胡成佛。旁衅诸天仙言语与人不同。天言
传授诸经是谁辩译。其犹一箭射双凫。又
若一发两豵之谓欤。

** 唐润州石𡉏山神悟传

释神悟。字通性。陇西李氏之子。其先属西晋
版荡。迁家于吴之长水也。世袭儒素幼为
诸生。及冠忽婴恶疾有不可救之状。咎
心补行力将何施。开元中诣溪光律师。请
耆域之方。执门人之礼。师示以遣业之教。
一曰理忏。二曰事忏。此二者圣之所授。行必
有徵。遂于菩提像前。秉不屈之心。爇难捐
之指。于时有异光如月朣胧绀宫。极苦
可以感神明。至精可以动天地。盖人之难
事欤。天宝四年受具足戒。身始披缁。八年
举尤异行名隶于寺。逮其晚节益见苦心。
每置法华道场。九旬入长行礼念。观佛三昧
于斯现前。因语门人曰。夫阴薄日以何伤。
风运空而不动。苟达于妄谁非性也。方结
宇于劳劳山东。中据石𡉏达分仙径。诸猛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4b 页 T50-0814.png
兽驯于禅榻。祥云低于法堂。中夜有山神
现形谓悟曰。弟子即隋故新成侯曹世安。生
为列侯死典南岭。今师至止。愿以此地永
奉经行。言讫隐而不见。故吏部员外李华殿
中侍御史崔益。同谒悟。尝问孔老圣教优
劣。请陈题品。对曰。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
味之者劳而无證。其犹泽朽思华乾池映
月。比其释教夫何远乎。如是往复应答如
流华益拱手无以抗敌。其扦护释门疆场
畴敢侵轶乎。华乃一代之文宗。与萧颖士齐
名。笔语过之。若此之儒孰能抵角也。凡诸
不逞之徒疑经难法者。悟必近取诸身远喻
于物。如理答酬无不垂头搭翼者。十年辛
卯春寝疾加趺坐而逝。享龄六十三。法腊二
十六。阇维之日获舍利五百馀粒。珠颗累累
粲然在瞩门人湛一圆一等主之迁塔焉。

** 唐金陵钟山元崇传([王*(虍-七+(一/八/八/目))]禅师)

释元崇。俗姓王氏。琅琊临沂人也。晋丕相始
兴文献公子荟之后。自南朝沦废世居句
容。祖祢已来非贤即哲。崇幼而孤秀嶷若断
山。心喻芙蕖形同玉洁。风尘不杂立志夷
简。时年十五奉道辞家。负笈洞天餐霞卧
云。师范陶许精研妙句独證微隐。乃恐至
理未融解脱方阻。因归心释典大畅佛乘。
三教齐驱遘心世表。于是声振吴越缁素
异焉。采访使润州刺史齐平阳公。闻其行
业虚伫久之。适会恩制度人。裒充举首。以
开元末年因从瓦官寺[王*(虍-七+(一/八/八/目))]禅师。咨受心要。
日夜匪懈无忘请益。[王*(虍-七+(一/八/八/目))]公乃揣骨千里骏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4c 页 T50-0814.png
足可知。因授深法。崇灵台虚彻可舍百神。
心鉴高悬尘无私隐。既而声价光远物望所
知。金陵诸德请移所配栖霞寺。春秋逾纪
服勤道务。彝伦有叙时众是瞻。至德初并
谢绝人事。杖锡去郡历于上京。遍奉明师
栖心闲境。罕交俗流。遂入终南经卫藏
至白鹿上蓝田。于辋川得右丞王公维之
别业。松生石上水流松下。王公焚香静室
与崇相遇神交中断。于时天地未泰豺狼构
患。朝贤国宝或在薖轴起居。萧舍人昕与
右丞诸公。并硕学雄才尊儒重道。偶兹一会
抗论弥日。钩深索隐襟期许与。王萧叹曰。
佛法有人不宜轻议也矣。及言旋河洛。
登陟嵩少怀达磨之旨要。得华严之会归。
声价渐高衣冠羡仰。京师名德咸请住持。志
在无为翛然不顾。乃放浪人世追踪道流。
考盘灵踪。遂东适吴越。天台四明清心养
素。数年之后遐想钟山。飞锡旧居考以云
房。道俗咸喜玉反山辉。大历五年刺史南阳
樊公。雅好禅寂。及属县行春。顺风稽首咨
请道要。益加师礼矣。时道俗以为。此寺灵
胜游憩者多。监主护持须选名德。佥议无以
易禅师者。崇频告辞恳苦。众咸再三。事不
获已顺受弥缝其间。总二十年。藉四方之
财。因道化之力。栾栌云构丹雘日新。盖存乎
无为无所不为者也。功成身退安禅高顶。
前后学徒讵可胜计。至大历十二年。示疾言
归。不加药饵。八月二日卒于山院。春秋六
十有五。临终命门人无令封树。弟子如泉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5a 页 T50-0815.png
澄添等奉全师教。以其月八日瘗于摄山
之阳。依岩为窟累石不磨不砻。遵遗诰
也。崇身长六尺。仪表端肃望之俨然。即之
生畏。意密情恕心和行高。天姿龙象生此岐
嶷。享龄非永惜哉。弟子等共建丰碑以纪
化迹。树于寺之门首焉。

** 唐京兆大安国寺利涉传

释利涉者。本西域人也。即大梵婆罗门之种
姓。夙龄疆志机警溢伦。宗党之中推其达
法。欲游震旦结侣东征。至金梭岭遇玄
奘三藏。行次相逢礼求奘度。既而群经众论
凿窍通幽。特尔远尘归乎正道。非奘难其
移转矣奘门贤哲辐凑。涉季孟于光宝之间。
其为人也犹帛高座之放旷。中宗最加钦重。
朝廷卿相感义与游。开元中于安国寺讲
华严经。四众赴堂。迟则无容膝之位矣。檀
施繁炽利动人心。有颖阳人韦玎。垂拱中中
第。调选河中府文学。迁大理评事秘校。见
涉讲筵币帛堆积。就乞选粮所获未厌。表
请释道二教定其胜负。言释道蠹政可除
玄宗诏三教各选一百人。都集内殿。韦玎
先陟高座。挫叶静能及空门思明。例皆辞
屈。涉次登座解疑释结。临敌有馀。与韦
往返百数千言。条绪交乱相次抗之。棼丝自
理正直有归。涉重问韦曰。子先登席可非
主耶。未审主人何姓。玎曰。姓韦。涉将韦字
为韵揭调长吟。偈词曰。我之佛法是无为。
何故今朝得有为。无韦始得三数载。不知此
复是何韦。涉之吟作百官悚然。帝果忆何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5b 页 T50-0815.png
韦之事。凛然变色曰。玎是庶人宗族敢尔轻
懱朕玄元祖教。及凌𨏦释门。玎下殿俯伏待
罪。叩头言。臣非庶人之属。涉贵其钳利
口以解疏狂。奏曰。玎是关外之人。非玄贞
之族类。敕贬象州百姓。赐涉钱绢助造明
教寺。加号明教焉。二教重熙涉之力也。因
著立法幢论一卷。公卿间有言曰。涉公是韦
掾之膏盲也。涉曰。此举也矢在弦上不得
不发。自此京城无不改观。言谈讲者以
涉为最焉。晚节遭其谴谪汉东。寻属宽宥
移徙南阳龙兴寺。时惠忠国师知重涉名。聊
款关相谒曰。纳衣小僧向前某被门徒朝要
连坐于此。适观师当有贵气。可作高道国
德。勿同吾也。乃开箧提衣物令忠师曳
娄。由此襄邓之人皆惊涉如此悬记。忠师
道声又光阐焉。盖涉望重之故也。上元二年
诏忠师入供养。肃宗时入宫起居。太上皇
乃引忠见上皇曰。此人何如利涉。则知涉
才业优长帝王器重。复多著述。大历中西明
寺翻经沙门圆照撰涉传成一十卷。足知
言行之多也矣。

** 唐越州焦山大历寺神邕传

释神邕。字道恭。姓蔡氏。东晋太尉谟即度江
祖十五代孙也。因官居于暨阳。邕生于是
邑。母宣氏始娠之际。率多徵异。襁褓中闻
唱经声。必有凝神侧听之貌。丱角聪䎸过
人。年十二辞亲学道。请业于法华寺俊师。
每览孔释二典。一读能诵。同辈者罕不欣
慕。开元二十六年敕度。隶诸暨香严寺名藉。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5c 页 T50-0815.png
依法华寺玄俨师通四分律钞。俨识其志
气。谓人曰。此子数年后。卒为学者之司南
矣。尔其勉之。俨新出辅篇律记。邕抉其膏
腴穷彼衢术。一宗学者少能与其联鏕方
轨焉。性非局促。又从左溪玄朗师习天台
止观禅门法华玄疏梵网经等四教三观等
义。秘犍载启观性知空。爰至五夏果精
敷演。吴会问学者从之。天宝中本邑郭密之
请居法乐寺西坊。恢拓佛舍层阁摩霄。半
澄江影廊宇完备。后乃游问长安居安国
寺。公卿藉其风宇。迫慕者结辙而至。方欲
大阐禅律。倏遇禄山兵乱。东归江湖经历
襄阳。御史中丞庾光先出镇荆南。邀留数月
时给事中窦绍中书舍人苑咸。钻仰弥高俱
受心要。著作郎韦子春。有唐之外臣也。刚气
而赡学与之詶抗。子春折角满座惊服。苑舍
人叹曰。阇梨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时人
以为能言矣。旋居故乡法华寺。殿中侍御
史皇甫曾大理评事张河金吾卫长史严维兵
曹吕渭诸暨长丘丹校书陈允。初赋诗往复。
卢士式为之序引以继支许之游。为邑中
故事。邕修念之外。时缀文句有集十卷。皇
甫曾为序。自至德迄大历中。频受请登坛
度戒。起丹阳洎乎金华。其间释子皆命为
亲教师也。又以县南路通衢婺其中百馀
里殊无伽蓝释侣往来宴息无所邕。愿布
法桥接憩行旅。遂于焦山可以为梵场
也。得邑人骑都尉陈绍钦等。率群信搆净
刹。一纪方乃集事焉。前吏部侍郎徐浩出佐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6a 页 T50-0816.png
明州。以邦国聚落乃白廉使皇甫温。奏赐
额曰大历焉。先是中岳道士吴筠造邪论
数篇斥毁释教。昏蒙者惑之。本道观察使
陈少游请邕决释老二教孰为至道。乃袭
世尊之摄邪见复宝琳之破魔文。爰据城堑
以正制狂。旗鼓才临吴筠覆辙。遂著破倒
翻迷论三卷。东方佛法再兴。实邕之力欤。末
游天台又纂地志两卷。并附于新论矣。邕
廞颐丰角风韵朗拔。前后廉问。皆延置别榻
请为僧统。以加崇揖之礼。贞元四年戊辰岁
十一月十四日遇疾。遗教门人。趺坐端相而
归寂于大历法堂焉。以十二月十四日奉
灵仪于寺北原。遵僧制也。报龄七十九。法
岁五十。明年冬十一月方建塔矣。秘书省校
书郎陆淮为其铭。上首弟子智昂灵澈进明
慧照等。咸露锋颖。禅律互传。至十一年户
部员外郎丘上卿为碑纪德焉。

** 唐朗州药山唯俨传

释唯俨。俗姓寒。绛县人也。童龀慷恺敏俊逸
群。年十七从南康事湖阳西山慧照禅师。
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寺希澡律师所。乃曰。
大丈夫当离法自净。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
巾邪。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住药山
焉。一夜明月陟彼崔嵬。大笑一声。声应澧阳
东九十许里。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尽云是
东家。明辰展转寻问迭互推寻直至药山。徒
众云。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自兹振誉遐
迩喧然。元和中李翱为考功员外郎。与李景
俭相善。俭除谏议荐翱自代。及俭获谴。翱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6b 页 T50-0816.png
乃坐此出为朗州刺史。翱闲来谒俨。遂成
警悟。又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
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
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
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邪。俨指天。指净
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
疑冰顿泮。寻有偈云。鍊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相问无馀说。云在青
天水在瓶。又偈。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
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
笑一声。初翱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文会
之交。自相与述古言法六藉。为文黜浮华
尚理致。言为文者韩柳刘焉。吏部常论仲
尼既没诸子异端。故荀孟复之。杨墨之流洗
然遗落。殆周隋之世王道弗兴。故文中子有
作。应在乎诸子左右。唐兴房魏既亡失道
尚华。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残。吾约二三
子同致君复尧舜之道。不可放清言而废
儒纵梵书而猾夏。敢有邪心归释氏者
有渝此盟。无享人爵无永天年先圣明
神是糺是殛。无何翱邂逅于俨顿了本心。
末由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
度使。复遇紫玉禅翁。且增明道趣。著复性
书上下二篇。大抵谓本性明白为六情玷污。
迷而不返今牵复之。犹地雷之复见天地
心矣。即内教之返本还源也。其书露而且
隐。盖而又彰。其文则象系中庸隐而不援释
教。其理则从真舍妄。彰而乃显自心。弗事
言陈唯萌意许也。韩柳览之叹曰。吾道萎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6c 页 T50-0816.png
迟翱且逃矣。俨陶鍊难化护法功多。回是
子之心拔山扛鼎。犹或云易。又相国崔群
常侍温造相继问道俨能开发道意。以大和
二年将欲终告众曰。法堂即颓矣。皆不喻
旨。率人以长木而枝柱之。俨抚掌大笑
云。都未晓吾意。合掌而寂。春秋七十云。

系曰。尝览李文公复性二篇。明佛理不引
佛书。援證而徵取易礼而止。可谓外柔顺而
内刚逆也。故曰。得象而忘言矣。经云。治世
语言皆成正法者。李公有焉。俨公一笑声
彻遐乡。虽未劳目连远寻而易例有诸。隆
墀永叹远壑必盈。道感如然不知其然也。

** 唐京师章信寺崇惠传

释崇惠。姓章氏。抗州人也。稚[禾*(尤-尤+木)]之年见乎
器局。鸷鸟难笼出尘心切。往礼径山国一禅
师为弟子。虽勤禅观多以三密教为恒
务。初于昌化千顷最峰顶。结茅为庵。专诵
佛顶咒数稔。又往盐官硖石东山。卓小尖
头草屋多历年月。复誓志于潜落云寺遁
迹。俄有神白惠曰。师持佛顶少结莎诃
令密语不圆。莎诃者成就义也。今京室佛法
为外教凌轹。其危若缀旒。待师解救耳。惠
趋程西上心亦劳止。择木之故于章信寺挂
锡。则大历初也。三年戊申岁九月二十三日。
太清宫道士史华上奏。请与释宗当代名流。
角佛力道法胜负。于时代宗钦尚空门。异
道愤其偏重。故有是请也。遂于东明观坛
前架刀成梯。史华登蹑如常磴道焉。时缁
伍互相顾望推排且无敢蹑者。惠闻之谒开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7a 页 T50-0817.png
府鱼朝恩。鱼奏请于章信寺庭树梯。横架
锋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东明之梯极为
低下。时朝廷公贵市肆居民。骈足摩肩而
观此举。时惠徒跣登级下层。有如坦路曾
无难色。复蹈烈火手探油汤。仍餐铁叶号
为馎饦。或嚼钉线声犹脆饴。史华怯惧惭
惶掩袂而退。时众弹指叹嗟。声若雷响。帝
遣中官巩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赐紫方袍一
副焉。诏授鸿胪卿。号曰护国三藏。敕移安
国寺居之。自尔声彩发越德望峻高。代宗
闻是国一禅师亲门高足。倍加郑重焉。世
谓为巾子山降魔禅师是也。

系曰。或谓惠公为幻僧欤。通曰。夫于五尘
变现者曰神通。若邪心变五尘事则幻也。
惠公持三密瑜伽护魔法助其正定。履刃
蹈炎斯何足惊乎。夫何幻之有哉。瑜伽论有
诸三神变矣。

** 唐洛阳同德寺无名传

释无名。姓高氏。渤海人也。祖宦今西京。乃
为洛阳人矣。冲孺之龄举措卓异。口不哜
辛血性不狎諠哗。邈矣出尘。故难留滞。
年二十八若瘦雁之出笼。投师习学依随
隶同德寺。及精律藏解一字以无疑闻
有禅宗思千里而请决举领整裘开扃见
路。辞飞笔健思若涌泉。因随师游方访祖
师之遗迹。得会师付授心印会先语诸徒
曰。吾之付法无有名字。因号无名也。自此
志历四方周游五岳。罗浮庐阜双峰𡷗公铝
岭牛头剡溪若耶天台四明罔不询问。风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7b 页 T50-0817.png
格高远神操朗澈。博识者睹貌便伏。僻见者
发言必摧时德宗方纳鲜于叔明令狐峘料
简僧尼事。时名有表直谏并停。寻时鲜于
叔明令狐峘等流南海百姓。至贞元六年往
游五台居无定所。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于
佛光寺。先食讫俨然坐化。春秋七十二。腊四
十三。十一年阇维获舍利一升。泽潞节度使
李抱真。建塔于佛光寺。贞元六年庚午岁也。
或云名著疏解弥陀经焉。

** 唐庐山归宗寺智常传

释智常者。挺拔出伦操履清约。遍参知识
影附南泉。同游大寂之门。乃见江西之道。
元和中驻锡庐山归宗净院。其徒响应其法
风行。无何白乐天贬江州司马。最加钦重。
续以李渤员外元和六年隐嵩少以著作
徵起。杜元颖排之。出为虔州刺史南康
曾未卒岁。迁江州刺史。渤洽闻多识。百家
之书无不该综。号李万卷矣。到郡喜与白
乐天相遇。因言浔阳庐阜山水之最人物贤
哲隐沦。论惠远遗迹。遂述归宗禅师善谈
禅要。李曰。朝廷金榜早晚有嗜菜阿师名
目。白曰。若然则未识食菜阿师欤。白彊劝
游二林。意同见常耳。及到归宗李问曰。教
中有言。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如何芥
子纳得须弥。常曰。人言博士学览万卷书
籍还是否耶。李曰。忝此虚名。常曰。摩踵至
顶只若干尺身万卷书向何处著李俛首无
言。再思称叹。续有东林寺僧神建。讲诸经
论问触目菩提。常略提举。神建不体。乃发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7c 页 T50-0817.png
状讼常示恶境界。时李判区分甚闻诣
理。常有异相目耀重瞳。遂将药熏手。恒
磨错不觉目眦红。号赤眼归宗矣。

系曰。佛理幽邃一言蔽之者。玄解之言。逗
猛利者药妙疾轻之验也。

** 唐杭州千顷山楚南传

释楚南。闽人也。俗姓张氏。爰在髫龄冥然
跪于父母前诉志出家。投开元寺昙蔼师
而受训焉。当授经法目所经睹辄诵于
口。执巾侍盥洒扫应对。颇能谨愿。迨乎冠
岁乃落发焉。诣五台登戒。就赵郡学相
部律。往上都学净名经。一律一经略通宗
旨。则知顿机不甘为渐教缚。遂往芙蓉
山。根性未发。谒黄檗山禅师。问答虽多机
宜顿了。倏值武宗废教。南遂深窜林谷。大
中兴教出遇升平。相裴公休出抚宛陵。请
黄檗出山。南随侍由此。便诣姑苏报恩寺
专行禅定。足不踰阈仅二十馀载。乾符四
年苏州太守周慎嗣。向风请住宝林院。又请
居支硎山。至五年昌化县令徐正元。与紫
溪戍将饶京。同召住千顷慈云院。训示禅
徒之外。唯俨然在定逾月。或浃旬。光启三
年前两浙武肃王钱氏。请下山供施。昭宗闻
其道化赐其鹿胎衣五事。别赍紫衣。文德
六年二月忽双虹贯堂室。二鹿蹶然入寺。法
堂梁折至五月辞众。后于禅床垂两足伸
二臂于膝。奄然而卒。春秋七十。僧腊五十六。
迁塔于院西隅。大顺二年壬子岁二月。宣州
孙儒寇钱唐之封略。兵士发塔见南全身不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8a 页 T50-0818.png
散爪发俱长。悔罪而去。南公平昔著般若
经品颂偈一卷破邪论一卷。以枝梧异宗外
敌见贵于时也。

** 唐南岳七宝台寺玄泰传

释玄泰者。不知何许人也。性掺方正言不
浪施。心静之情义而后动。所居兰若在衡山
之东号七宝台。不衣蚕缕。时谓泰布纳
欤。从见德山禅师豁如自适。誓不立门徒
逍遥求志。而于词笔笔若有神。四方后进
巡礼相见。皆用平怀之礼。尝以衡山之阳多
被山民莫徭辈斩木烧山损害滋甚。泰作
畬山谣。远迩传播达于九重。敕责衡州太
守禁止。岳中兰若由是得存。不为延燎泰
之力也。终年六十五。临逝说偈曰。不用剃
头。不须澡浴。一堆猛炎。千足万足。偈终垂
一足而逝。阇维收舍利袝坚固大师塔左
营小浮图焉。又为象骨偈诸禅祖塔铭歌颂
等。好事者编聚成集而行于代焉。

** 唐京兆福寿寺玄畅传

释玄畅。字申之。俗姓陈氏。宣城人也。畅爰
在弱龄便持异操。戏则聚沙为塔摘叶为
香。年九岁于泾邑水西寺。依清逸上人教
授经法。年十九削发。二十岁往福州兜率戒
坛受具足戒。听掇律科深得宗旨。新缯细
缕一染色佳。而往越中求闻异说。仰京室
西明寺有宣律师旧院多藏毗尼教迹。因
栖惠正律师法席。自入京华渐萌头角。受
京城三学大德益广见闻。方事讲谈遽钟
堙厄则会昌废教矣。时京城法侣颇甚徬徨。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8b 页 T50-0818.png
两街僧录灵宴辩章同推畅为首。上表论谏。
遂著历代帝王录。奏而弗听。由是例从俗
服。宁弛道情。龙蛇伏蛰而待时。玉石同焚
而莫救。殆夫武皇厌代宣宗在天。坏户重
开炎岗息炽。畅于大中中凡遇诞辰入内
谈论。即赐紫袈裟充内外临坛大德。懿宗
钦其宿德蕃锡屡臻。乃奏修加忏悔一万五
千佛名经。又奏请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
皆入藏。畅时充追福院首领。又充总持寺
都维那。寻署上座。畅讲律六十座。度法者
数千人。撰显正记一十卷科六帖名义图三
卷三宝五运三卷。虽祖述旧闻标题新目。
义出意表文济时须。乾符中懿宗简自上
心。特赐师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示灭。俗龄七十九僧腊五十九。弟子赐紫惠
柔大德师遂宗绍。以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
于长安邑高阳乡小梁村。四年丁酉岁尚书
礼部侍郎崔沆与畅交分殊深。著碑述遗
迹焉。

** 后唐南岳般舟道场惟劲传

释惟劲。福州长溪人也。节操精苦奉养栖约。
破纳拥身衣无缯纩。号头陀焉。初参雪峰
便探渊府。乾化中入岳住报慈东藏。亦号
三生藏。中见法藏禅师鉴灯。顿了如是广
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因叹曰。先达圣人具
此不思议智慧方便。非小智之所能。又岳道
观中亦设此灯。往因废教时窃移入仙坛
也。有游岳才人达士留题颇多。劲乃叹曰。
卢橘夏熟宁期植在于神都。舜韶齐闻不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8c 页 T50-0818.png
觉顿忘于肉味。嗟其无识不究本端。盗王
氏之青毡以为旧物。认岭南之孔雀以作
家禽。后世安知。于今区别。乃作五字颂。颂
五章。览者知其理事相融灯有所属。属在
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显华严性悔。主伴交
光非道家之器用也。楚王马氏奏赐紫署
宝闻大师。梁开平中也。劲续宝林传盖录
贞元已后禅门祖祖相继源脉者也。别著南
岳高僧传。未知卷数。亦一代禅宗达士文采
可观。后终于岳中也。

系曰。物涉疑似难辄区分。劲公志鉴灯若
遗物重获归家也。后之人必不敢攘物归
家也。故曰。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龟也。

** 周洛京福先寺道丕传

释道丕。长安贵胄里人也。唐之宗室。父从晏
襄宗沿堂五院之首。母许氏。为求其息常
持观音普门品。忽梦神光烛身。因尔妊焉。
及其诞生挺然岐嶷。端雅其质。属籍诸亲异
而爱之如天童子。年始周晬。父将命汾晋。
会军至于霍山没王事。丕虽童稚聚戏终
鲜笑容。七岁忽绝荤膻。每游精舍怡然忘
返。遂白母往保寿寺礼继能法师。尊为轨
范。九岁善梵音礼赞。是岁襄宗幸石门随
师往迎驾。十九岁学通金刚经义。便行讲
贯。又驾迁洛京。长安焚荡。遂背负其母东
征华阴。刘开道作乱。复荷母入华山安止
岩穴。时谷麦勇贵每斗万钱。丕巡村乞食。
自专胎息唯供母食。母问还食未。丕对曰。
向外斋了。恐伤母意。至孝如此。年二十岁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9a 页 T50-0819.png
母曰。汝父霍山亡没战场之地。骨曝霜露。
汝能收取归葬。不亦孝乎。遂辞老亲往霍
邑。立草庵鸠工。集聚白骨昼夜诵经。咒
之曰。古人精诚所感滴血认骨。我今志为
孝子。岂无灵验者乎。傥群骨中有动转者。
即我父之遗骸也。如是一心注想目未轻舍。
数日间果有枯髅。从骨聚中跃出。竞骛丕
前。摇曳良久。丕即躄踊抱持如复生在。赍
归华阴。是夜其母梦夫归舍。明辰骨至。其
孝感声誉日高。至二十七岁遇曜州牧娄继
英招丕住洛阳福先弥勒院。即晋道安翻经
创浴之地也。天祐三年丙寅济阴王赐紫衣。
后唐庄宗署大师曰广智。丕于梁朝后主
后唐庄宗明宗。凡内建香坛。应制谈论多居
元席。及晋迁都今东京天福三年诏入梁
苑。副录左街僧事。与传法阿阇梨昭信大师
俱道貌童颜号二菩萨。是故朝贵士庶多请
养生之术。丕精勤不懈一佛一礼。佛名经法
华金刚仁王上生四经逐一字礼。然其守杜
多之行。分卫时至二弟子随行。开运甲辰岁
为左街僧录。虽临僧务日课修持。相国李
公涛西枢密太傅王公朴翰林承旨陶公谷等
无不倾心归重。至汉乾祐中谢病乞西
归。未允之际。属汉室凌夷。兵火连作恣行
剽掠。丕于廊庑之下倚壁诵念二日纷拿
一无见者。时京城见闻益加钦尚逃归洛
邑。周太祖潜隐所重。广顺元年敕召为左街
僧录。不容陈让还赴东京居于僧任。世宗
尹釐府政。嫌空门繁杂。欲奏沙汰。召丕同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9b 页 T50-0819.png
议时问难交发开喻其情。且曰。僧之清尚必
不露于人前。僧或凶顽而偏游于世上。必
恐正施藨[廿/尤/(ㄠ-ㄙ+(衣-〦))]草和兰茞而芟。方事淘澄金
逐沙泥而荡。大王储明欲照蓄智当行。为
益皇帝邪。为损君亲邪。若益君乎不令
一物失所。若损亲也是坏六和福田。况以
天下初平疮痍未合。乞待后时搜扬未晚。
故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虑其动则麋
烂矣。世宗深然其言。且从停寝。及世宗登
极。丕谓僧曰。吾皇宿昔有志。汝当相警护
持。坚乞解归洛阳。又立礼首楞严经。二年
果敕并毁僧寺并立僧帐。盖限之也。毁教
不深。乃丕之力也。以显德二年乙卯六月八
日微疾。十日令弟子早营粥食云。有首楞
严菩萨众多相迎。令鸣椎俄然而化。春秋
六十七。僧腊四十七。缁素号哭诸寺具威仪
送葬于龙门广化寺之左立石塔焉。未终
之前寺钟无故嘶嗄。表刹龙首忽焉陨坠。僧
澄清梦寺佛殿梁折。极多异兆焉。

系曰。周武灭佛法。隋开皇辛亥岁太府丞赵
文昌入冥见邕受对。寄语文帝拔救。周世
宗澄汰毁私邑勒立僧帐。故说大渐招其恶
报。或有入冥见之。并赞成厥事者同居负
处。略同周武。未知是乎。

论曰。九重所以成深严。七礼其能捍忧
患。高墉峻垒加校尉而守之。犀革兕皮介
将军而战者。君既安所臣亦建功。犹释门
之外侮忽来得法将之中权斯敌。使其大道
丧而重复玄刚绝而又张。我有仲由恶言不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19c 页 T50-0819.png
入。外禦其侮不可暂亡也。嗟乎真教东传
累更年纪。受其艰否屈指可寻。法系有
为四相以之迁贸。明虽无损。一轮以之蚀
侵桓楚无端。效奔得时而变法。德舆伊始
欺孤馀力而责僧。赖远公之致书。因朝达
之抗疏。只成暴政空鲠人情。元魏怀邪周
邕尚辩。昙始乃呈其诡迹。道安盛奋其辞
锋。是待秦坑能逃汉律。始安二德疑其住寿
应真。出没其形扶危拯溺者矣。秀也钟其
厄运愤此反常。上笺若攻垒之先登。为法
偶犯颜而不死。复礼答权文学难词蔚成
解判。惠立斥吕奉御图注免横窥𨵦。两面
俱通。玄嶷造乎甄正。一场贾勇。法明定其
化胡。答孔老于李华。名儒慑伏。挫是非于
韦氏。辩势酋强。邕也掩徐独记于天台。俨
也令李成书于复性。其或角史华之术。因
蹑刀梯。谏德宗之非。乃停沙汰。申答而惊
李潡。作谣而占衡山。破邪之论可宗。鉴灯
之颂归我。以前诸德超世卓然。式遏寇雠
阋墙禦侮。言其薄者则发愤忘食。殊弗防
其反汗。其如皋原纵火。兰艾之臭同焚。树
木摧风。鸾鸱之巢共覆者。其唯会昌灭虐
我法之谓乎。从汉至唐凡经数厄。钟厄爰
甚莫甚武宗焉。初有道士赵归真者。授帝
留年之术。宠遇无比。每一对扬。排毁释氏。
宜尽除之。盖以归真曾于敬宗朝出入宫
掖势若探汤。及其祸缠暴弑自然事体如
浆。京邑诸僧竞生诮谤。归真痛切心骨何
日忘之。还遇武皇因缘狎昵署为两街教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20a 页 T50-0820.png
授先生。时谏官抗疏宰臣李德裕屡言。归真
惧其动摇。奏迎罗浮邓元起南岳刘玄靖
入。帝谓神仙坐致由是共为椅角同毁释
门。意报僧讥诮之雠耳。众轻覆车群噪惊
蛰。须弥𦤞[危*瓦]困其劫尽之风。有顶低摧。倚
其宿舂之杵。讵云终否。当有复时。大中行
废教之诛。会昌非后天之老。吁咄哉。归真奇
秘之术今古所无。何邪。能寄喜怒于天子之
心。虽王晋安期俱弗如也。尔时玄畅法宝
大师也。纳两街之请操一割之刀。纂辑古
今搜扬经史。成其别录上其表笺逆龙
鳞之手已伸。探虎穴之心且勇。膏盲之疾。
圭刀之散何施。混浊之河。铢两之胶谩解。如
皆畏震所谓坐看。畅公手拓不周山。不免
共工之触折也。凡今缁伍无纵毁讥。毁讥
小人也。及罹祸毒君子受之。亦犹城门火
而池鱼死也。傥云周武不落于阿鼻归真
自登于仙籍。宣宗诛之已塞责矣。是故比
丘但自观身行。莫伺玄门。非干己事。又
以空门染习如然无斗四支而伤具体。各
是圣人设教无相夺伦。如此行时名真护
法也。老氏云。六亲不和则有孝子。如无孝
子之名。信六亲大和也。已上诸公皆家中有
竞号咷谏乎。因得善父母之名欤。今我传
家止劝将来。二教和同弗望后生。学其讦
直。险在其中矣。为君不取。然则临机可
用相事当行。必任弛张勿为胶柱。然后
知时名为大法师也。传又云乎。相时而动
无累后人。其斯之谓欤。
护法篇第五(正传十八人附见一人)¶ 第 820b 页 T50-0820.png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