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799a 页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 唐馀杭宜丰寺灵一传

释灵一。姓吴氏。广陵人也。神清气和方寸地
虚。与大和元精合其纯粹。年肇九岁僻嫌
朽宅决入梵园。堕息慈之伦禀出家之制。
暨乎始冠受其具足。学习无倦律仪是修。
示见谈笑。欲明解脱。示人文艺以诱世智。
初不计身中有我我中有身。德全道成缘断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799b 页 T50-0799.png
形谢。以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寂灭于
杭州龙兴寺。春秋三十五。凡满十五安居。临
终顾谓弟子行茶毗法树小浮图焉。时左
卫兵参军李纾嘉兴县令李汤左金吾卫兵曹
参军独孤及。相与悼梁木之既坏。虑陵谷之
当迁。后之人礼应真之塔婆。昧应真之德
行。故刻石于武林山东峰之阳也。一家富
货殖。既而削发。推千金之产。悉让诸孤昆
弟。所取者惟纳衣锡杖。自尔叩维扬法慎
师学相部律。造乎微而臻乎极。友善者慧
凝明幽灵祐会稽昙一晋陵义宣同门三益作
者七人也。一咳唾尘境继日经行。宴坐必
择山椒树下。初舍于会稽山南悬溜寺。接
禅者隐空乾靖讨论第一义谛。或游庆云
寺。复居馀抗宜丰寺。寺邻生丹山。门对佳
境囧然独往。暴风偃山正智不动。巨浪沃
日浮囊不飘。于是著法性论以究真谛。此
一之了语也。每禅诵之隙辄赋诗歌事思
入无间兴含飞动。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
文。必能缀之。无愧古人。循循善诱门弟子
受教若良田之纳膏雨焉。一迹不入族姓
之门。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
继安定皇甫曾范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
嶷景陵陆鸿渐为尘外之友。讲德味道朗咏
终日。其终篇必博之以文约之以修。量其
根之上下而授之药焉。一居寺高隅。初无
井泉。一旦呀然而涌喷金砂之溜于庭之左
右。挹之弥清𣂏之无竭。盖精至之感矣。诗
行于世。有选其尤者入间气集焉。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799c 页 T50-0799.png

*** 唐吴郡东虎丘寺齐翰传

释齐翰。字等至。吴兴沈氏之子。高祖陈国子
祭酒。曾祖隋魏州司马。祖考三世不仕。翰绮
岁从父至山寺。蹈高静无尘之躅。恻然有
宿命之知。固请舍家。至天宝八载八月五
日。奉制度配名永定寺。九载十月跻五分
坛。纳形俱戒移名开元。大历中转隶武丘。
皆两州道俗所请从命也。翰道性渊默外则
淡然。迹不近名身不关事。长在一室寂如
无人。岂比夫骈行鼓簧之士哉。颛门相
部义疏精敏罕俦。明法华经。主苏湖戒
坛。每当请首。则今时所谓坛长也。大历十年
入流水念佛道场。是夜西方念中顿现。盖纯
诚之所致也。即以其年终于本院春秋六
十八。法腊二十六。翰遇疾之日谓门弟子
曰。有鹤从空飞下回翔我前。尔曹见乎。必
谢之期。小圣犹病安能免哉。受业门人如隐
戒坛宣兑等与吴兴皎然。结法门昆弟之交。
俱高洁难可轻慕焉。

*** 唐润州招隐寺朗然传

释朗然。俗姓魏。世袭冠冕。其先随东晋南
渡则为南徐人也。开元中入道受业于丹
阳开元寺齐大师。天宝初受具于杭州华严
寺光律师。后徙灵隐寺依远律师通四分
律钞。重禀越州昙一律师精研律部。讲训
生徒四远响应。肃宗至德二年。恩命举移隶
名于慈和寺。上元中刺史韦儇又请为招隐
统领大德。即以其年讲授之暇著古今决十
卷。解释四分律钞。数十万言。繁杂义例条贯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0a 页 T50-0800.png
甚明。大行于世。观其先列古人之义。有所
不安则判断之。故号决也。决中自序。初依
天竺威律师学习。复从远一二师也。凡戒
坛则二十六登。皆为坛席之主。律钞凡二十
八过讲。有馈遗者随丰薄。受而转施悲信
二田。凡于教理披文究义。皆言宿习之力
也。执持戒检斯须不违。大历十二年冬癸
卯。趺坐如常恬然化灭时年五十四。僧腊三
十五。越十三年春辛酉。建塔于山西原。缞
麻之徒泣血千计。高行弟子清浩择言等。请
益弟子御史中丞洪府观察使韦儇。吏部员
外李华。润州刺史韩贲。湖州刺史韦损。御史
大夫刘暹。润州刺史樊冕。皆归心奉信。屯田
员外郎柳识为碑颂焉。

*** 唐越州称心寺大义传

释大义。字元贞。俗姓徐氏。会稽萧山人也。
以天授二年五月五日。特禀神异生而秀
朗。七岁父训之以经典。日可诵数千言。年
十二请诣山阴灵隐寺求师。因习内法开
卷必通。人咸叹之。属中宗正位恩制度人。
都督胡元礼考试经义。格中第一。削染配昭
玄寺。自兹听习旁赡玄儒。开元初从吴郡
圆律师受具。复依本州开元寺深律师学
四分律指训。义因游长安。深公已亡。乃抠
衣法华寺玄俨律师。其俊迈出伦。俨云。于
今传法非子而谁。及称心本寺超律师请
为寺任。开元中丧亲。誓入天台佛陇转藏
经。答劬劳也。天宝中遂筑北坞之室。即支
遁沃州之地也。初梦二梵僧曰。汝居此与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0b 页 T50-0800.png
二十日。至宝应初复梦。曰本期二十日今
满矣。魔贼将至不宜更处。无何海贼袁晁
窃据剡邑至于丹丘。义因与大禹寺迥律
师同诣左溪朗禅师所学止观。而多精达。
前后朝贵归心者相国杜鸿渐。尚书薛兼训
中丞独孤峻。洺州刺史徐峤次徐浩皆宗人
也。以大历已未岁五月终于本院。春秋八
十九。僧腊六十三。殡于寺之北坞旧居。因
造塔焉。义前后戒坛计二十七登。受戒弟子
三万馀人。终时室中闻天乐声验乎生。诵
法华经大涅槃经小大乘戒本。以为口业德
行非归兜率。不往净土未可议其生处
也。

*** 唐常州兴宁寺义宣传

释义宣者。晋陵人也。宿植利根翛然出俗。
不烦师训砥砺厥心。纳法后孜孜律科时
无虚度。玄儒旁综长在篇章。卒问捷给。而
禀延陵恭让之风。雅得毗尼之体。初扬州法
慎传于旧章。淮甸之间推为硕匠。天宝初
宣敛衽抠衣。咨询弥久辈流率服。慎且叹
赏曰。可畏乎。宣讲终南事钞请业于周律
师之庭。考覈尤精。乃著折中记六卷以解
之。盖慊。融济崿胜诸师有所纰谬故也。
使是非各尽其分。人免据宗而阿比。从此
立称耳。毗陵多出名士。僧有三宣慧德义
是欤。时于江都习业。与会稽昙一闽川怀
一庆云灵一同门为朋也。晋陵既有三宣。
慎门复出三一焉。江表资为美谈。宣天宝末
盛行化导。罔究其终。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0c 页 T50-0800.png

系曰。夫名以制义所出无穷。奈何师资踵
武而犯教祖之讳乎。通曰。春秋贵贱不嫌
同号也。或曰。滕齐不敌俱书侯。乃曰。不
嫌同号。号与名岂得例诸。通曰。号大不
嫌。名小岂嫌乎。矧以义宣始为名者。安知
弟子成事于南山之门邪。然出家者必也无
妨。一则姓既以华从梵。咸称释氏。一则西
域无讳。此合从旃。具讳者周人以事鬼
神。夏商无讳明矣。况乎宣师已生兜率。小
为天人大为菩萨。岂宜以鬼神事之。致
令唐初高德胜士往往止存一字名。职由讳
之极矣。属今修撰。乃阙文也。乃知真谛无
讳。俗谛闻似则惧。或曰。今沙门姓既为释。
名复不讳。言我不随俗谛。云何对君主称
臣。莫西域有否。通曰。姓名不对王者。臣
妾表疏合然。昔齐帝问王俭。遂令对见称
名。自汉至唐肃宗朝。始见称臣。由此沿
而不革。良以沙门德薄日就衰微。一往无
复矣。又以法委国王诚难改作。王谓为是
楷定莫移。故佛言。虽非我制诸方为清净
者不得不行也。

*** 唐苏州开元寺辩秀传

释辩秀。俗姓刘氏。汉楚王交三十一代孙也。
秀幼孤。诸父哀字。礼如教立孝自天生。而
宿植缘深心田欲稔。因请伯氏出家长行。
哀而舍旃。事灵隐谋禅师便能问津。图入
道之意。所闻指训。如凉风入怀。醒然清悟。
天宝四年受戒于东海鉴真大师。传律于会
稽昙一。至德中举高行隶名于吴郡开元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1a 页 T50-0801.png
寺。乾元中下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
七人长讲戒律秀应其数也。顷年于净土
一门不愆于念。尝谓人曰。昔闻西方之行
是有相大乘。此乃蓬心不直非达观之说。何
邪夫出言即性发意皆如。而一色一香无非
中道。况我正念乎。秀坛场一十六番度人孤
制。律枢正持僧纲自肯。湖南北皆宗仰焉。
以建中元年六月十五日寝疾而终。春秋六
十七。法腊三十五。当其逝日。有庭树一本。
枝叶扶疏朝华正敷。而遽萎瘁。其年七月五
日。迁灵龛于武丘西寺松门之右。门人道亮
道该清会。偕绕旃檀之香树也。故观察使韦
元甫李栖筠虢州刺史李纾。御史中丞李道
昌。尽钦慕往德。亦林下之交。霅昼为碑颂
焉。

*** 唐京师安国寺如净传

释如净。不详何许人也。甫参法位。当纳
戒津明练毗尼砥砺名节。时恒讲勖徒侣
云屯。辞笔偕长博达儒典。先是关中行智
首律师四分律疏。魏郡法砺律师著疏别行。
尔时关辅河北各竞宗派。微似参辰。隋末唐
初道宣律师。以首大疏为本。造删补律钞
三卷。稍为会要。行事逗机。贞观已来三辅江
淮岷蜀多传唱之。次装三藏弟子怀素者。
先习钞宗。后委弃宣砺之学。于咸亨年中
别述开四分律记。后号新章欤。至代宗大
历中新章旧疏互相长短。十三年敕。集三宗
律匠。重定二家隆杀。时净推为宗主。语在
圆照传。至建中二年奏二疏并行净之力也。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1b 页 T50-0801.png
盖以国相元公载笃重素公崇其律教。乃
命净为新疏主作传焉。

*** 唐汉州开照寺鉴源传(慧观)

释鉴源者。不知何许人也。素行甄明范围
律道。苾刍表率何莫由斯。后讲华严经号
为胜集。日供千人粥食。其仓箪中米粟才数
百斛。取之不竭。沿夏涉秋未尝告匮。其
冥感如此。其山寺越多徵应。有慧观禅师
见三百馀僧持莲灯凌空而去。历历如流
星焉。开元中崔[八/异]公宁疑其妖妄。躬自入
山宿。预禁山四方面各三十里火光。至第
三夜有百馀支灯现。兼红光可千尺馀。[八/异]
公蹶然作礼叹未曾有。时松间出金色手长
七尺许。有二菩萨黄白金色闪烁。然复庭前
柏树上昼现一灯。其明如日横布玻瓈。山
可三里所。宝珠一颗。圆一丈熠爚可爱。西
岭山门悬大虹桥。桥上梵僧老叟童子间出
有二炬烂然空中。如相迎送交过之状。下
有四菩萨两两偶立放通身光。可高六七
十尺。复见大松林后。忽有寺额篆书三学
字。又灯下垂绣带二条。东林之间夜出金
山。月当于午。金银二色灯列于知铉师坟
侧。韦南康皋每三月就寺设三百菩萨大
斋。菩萨现形捧灯。僧持香灯引挹之。炉在
寺门矣。白中令敏中睹瑞兴立此寺。大中
八年改额曰开照。源律师道化与地俱灵
哉。弟子传讲东川所宗也。

*** 唐吴郡双林寺志鸿传

释志鸿。俗姓钱氏。湖州长城下若人。本名俨。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1c 页 T50-0801.png
志鸿字也。少出俗于石门乡寺。则梁静林也。
削染受具讫。往茂苑亲道恒师盛集研覈
精微。时昙清省躬互相切磋。卒成洪绪。然慊
先德释南山钞。商略不均否臧无准。捕蝉
忘后补衮不完。囊括大慈灵崿已下四十馀
师记钞之玄。勒成二十卷。号搜玄录。大历
中华严疏主澄观披寻。乃为序冠于首。然其
解判不无所长。其如科节繁碎是其短也。
春秋一百有八岁。敕署为长寿大师焉。近世
止行其字而已。今双林累遭兵革。加以水
潦碑碣失踪。閟于言行也。吁其俨公氏
族本生。必与南山宣律师相同。亦为美事
矣。

*** 唐京兆安国寺乘如传

释乘如。未详氏族。精研律部颇善讲宣。绳
准缁徒罔不循则。代宗朝翻经如预其任。
应左右街临坛度人弟子千数。先是五众
身亡衣资什具悉入官库。然历累朝曷由釐
革。如乃援引诸律。出家比丘生随得利死利
归僧。言其来往来无物也。比丘贪畜自兹
而𡞞者职由于此。今若归官例同籍没。前
世遗事阙人举扬。今属文明乞循律法断
其轻重。大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敕下。今
后僧亡物随入僧。仍班告中书门牒。天下
宜依。如之律匠非上训二众而已。抑亦奋
内众之遗事立功不朽。如公是乎。终西明
安国二寺上座。有文集三卷。圆照鸠聚流布
焉。

*** 唐襄州辩觉寺清江传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2a 页 T50-0802.png

释清江。会稽人也。不详氏族。幼悟幻泡身
拘羁鞅。因入精舍便恋空门。父母沮劝建
乎难拔。礼昙一律主为亲教师。讽诵经法
寓目俱通。长者品量之曰。释门千里驹也。
于浙阳天竺戒坛求法。与同学清源从守
直和尚下为弟子。还听习一公相疏并南山
律钞。间岁精义入神举皆通畅。而善篇章。
儒家笔语体高辞典。又擅一隅之美。时少伦
儗。其褊懆之性不与人类。尝于一公少因
不足。亦有舍和尚之讥。由是游方服勤。凡
云律筵无不预者。自责己曰。天下行半少
有如我本师者。还会稽。一公犹老。当其
僧大集时。击木唱某再投和尚摄受。时一
公诟骂。江雨泪而忏悔曰。前念无知后心有
悟。望和尚大慈施与欢喜。苟不许收则越
人不可以强售章甫也。一公悯其数四求
哀。乃曰。为汝含垢。遂为师资如初。江有
禅观之学。大历八年于汝濆遇忠国师。因
弟子说自。忠曰。此律师是和尚乡人。乃
欣然相会寻往南阳。再谒国师密传心要
焉。

系曰。江尝为七夕诗。或谓之四背中一背
也。通曰。诗人兴咏用意不伦。慧休怨别。陆
机牵牛星。屈原湘夫人。岂为色邪。皆当时寓
言兴类而已。若然者言火则焚口。说食则
疗饥也矣。江之舍师后乃扬师之美。反权
合道也。实为此诗警世无常引令入佛
智焉。其故何也。详江遇忠国师大明玄理
无以域中小乘法拘之哉。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2b 页 T50-0802.png

*** 唐会稽云门寺灵澈传

释灵澈。不知何许人也。禀气贞良执操无
革。而吟咏性情尤见所长。居越溪云门寺。
成立之岁为文之誉袭远。讲贯无倦生徒戾
止如阛阓焉。故秘书郎严维刘隋州长卿
前殿中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论心皆如胶
固。分声唱和名散四陬。澈游吴兴与杼山
昼师一见为林下之游。互相击节。昼与书
上包佶中丞盛标拣其警句最所重者归
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
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唯有湖水无行
路句。此僧诸作皆妙。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
弃笔砚。伏冀中丞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
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贤勤王。辄以非
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时也。然澈
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
安远。复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
归。至于玄言道理应接靡滞。风月之间亦
足以助君子之高兴也。其为同曹所重也
如此。昼又赍诗附澈去见。佶礼遇非轻。又
权德舆闻澈之誉。书问昼公。回简极笔称
之。建中贞元已来。江表谚曰。越之澈洞冰
雪。可谓一代胜士。与杭标霅昼分鼎足矣。
不测其终。

*** 唐扬州慧照寺省躬传

释省躬。睦州桐庐人也。为童强识。耆宿呼语
怪其志大而言高。每厌樊笼。忽投圣德寺
慕道从师。敕恩得度。性灵天发于毗尼道。
学如温习。复择名师得姑苏开元道恒师。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2c 页 T50-0802.png
恒曰。甚矣吾得躬也。门人日益亲。及乎探
颐精微愈征愈远。时有击论互指为迷者
必请见。躬为其判之。坐分曲直。谚曰。义
尽省躬。言到躬义无不尽也其博综律乘
捍禦师门也若此。恒曰。自吾有躬也恶言
不闻矣。躬避席叶拱而对曰。某不佞也。仰
师之道。若采扶桑以啖𧔞蚕。所患者未
能呕繁丝以报主耳。恒曰。视子吐园客
五色丝。可供黼绣之资。言太谦矣。晚赴维
扬之召。广训徒焉。然其满口雌黄品藻否
臧古今之义。生徒明敏者各录之。都加润色
号顺正记。十卷行之。复著分轻重物仪别
行沿袭十三章门。条例外加近世现有物之
重轻。颇为要用。躬复高儒学作碑颂越多。
以其曾化邪沟。故呼淮南记主。自号清冷
山沙门焉。

*** 唐吴郡包山神皓传(维亮)

释神皓。字恒度。姓徐氏。八代祖摛齐竟陵王
西邸学士。子陵梁尚书左仆射。其文与庚
子山齐名。迨陈国亡。因佐吴邑。遂家姑
苏。皓乃为吴郡人也。天性耿洁风韵朗迈。
幼负脱俗之姿。寻依钱塘龙泉道场一公出
家。天宝六年降版诏精择真行一州许
度三人。皓居荐首。因隶僧籍于包山福愿
道场。初进具于兴大师。次通律钞于昙一。
后士讲律钞。五升坛场遂乘舟归包山。使
野叟诛茅山童扫石。逍遥栖息旋增修屋
宇。乾元元祀有诏天下二十七寺。各奏大德
七人长讲戒律。因请住开元寺。欲果其愿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3a 页 T50-0803.png
且惧简书。遂僶俛从命。奉戒弟子开州刺史
陆向前给事中严[况-口+公]服道弟子礼部侍郎刘太
真前大理评事张象钦风弟子前廉史亚相李
栖筠。请纲任海隅。一邑缁伍三变至于道。
末年工于圆宗。别置西方法社。诵法华经
九千馀部。贞元六年十月开元寺遇疾至十
二月顾嘱弟子维亮曰。我弃世后可归洞
庭故山置塔。说法而终。是夜琉璃色天星
霣如雨。西方兆眹密现于前。春秋七十五。
僧腊四十三。门人维亮。有文有道独步当
时。执师之丧不以證而废教也。传法弟子
道超灵俊道浚道棱维让维诚。皆一时英迈。
霅昼为坟塔碑颂美云。

*** 唐京师安国寺藏用传

释藏用。不详何许人也。从其拔俗依栖嵩
山空公为师。及乎年当应法。即于汾川炬
律师所受上品形俱法。登诣洛中业公讲
肄研覈律文。循其奥妙无所不臻。洎闻
有禅观之学。遂登庐陟霍涉汉泛湘。望
双峰之丛林。又归开法京辇。道既精粹训且
均敷。蔼然为物楷模。向风宗重。当建中中。
已全三十许腊。寻应诏充临坛首席。相继
度弟子越多。及居东城化塔。乃代宗之邸
第也。推用主其纲任。苾刍至息慈。皆遵畏
爱焉。席熊延客挥麈开谈。指衡山石也
有以识前身。传曹溪钵也有以知后际。是
以门多长者之辙。室满度人之筹。益物良
深坐镇雅俗。贞元中左司正郎王鋗南台崔
公继和之如是数公将议标题。兵部正郎程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3b 页 T50-0803.png
浩作都序。职方正郎知制诰吴通微书之。四
年戊辰岁也。用公长于律学急护任持。为
上都之表则也。

*** 唐湖州八圣道寺真乘传

释真乘。姓沈氏。德清人也。厥父玄望孝廉举
调兖州司马。母氏妊乘有神光异气之祥。
识者言。沈氏必大其阀阅。暨诞生也瑰伟。
长与宗族诸子杂处。若群草中之琪树焉。总
丱之后。司马以文学喻之令修官业。且愀
然如有不得已之色。居处玩戏则以佛像
班布。父观其宿习果请出家。属颜鲁公许
试经得度。时已暗诵五百纸。比令口讽一
无差跌。大见褒异。落发配住八圣道寺得
戒。后于通玄寺常进师所综习毗尼。进公
见其俊迈也。诫同门曰。乘虽少龄不可
以伯仲齿之。后西上京师云华寺学法华
天台疏义。大著声望。又章信寺众僧辟其讲
发。醉千日者。一听而自醒。迷终身者。暂闻
而永悟。经宗律柄兼讲无亏。籍甚缁行炟
赫京邑。贞元十一年功德使梁大夫。以德宗
亟幸安国寺。奏乘移隶以备应对。充供奉
大德数焉。时本师无滞。亦以道业实蒙恩
渥。奏举乘为国祈福无滞。忽梦乘捧一白
莲华南去。无何乘果疾乞归田闾。敕允。既
还乡里。本郡守李公锜田公敦浙东率薛公
戒。或踵门而劝登法座。或驰简而延莅戒
坛。乘迫以法缘悉所勉强。以是八为律学
座主。四为临坛正员。凡训授度人。或巾屦
结缘。一无所受。游五台山礼文殊圣容。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3c 页 T50-0803.png
所见瑞相不可胜言。后在护国寺礼佛名
经一百周。忏法之馀。撰法华经解疏记十
卷。以元和十五年冬十月示疾而终于本
寺。乘精于律法长于演说。以长庆二年十
月十三日。焚身于韶村西隅。遵遗命也。万
年县尉王甄为碑述德焉。

*** 唐杭州灵隐山道标传

释道标。富阳人也。俗姓秦氏。其远祖与羸同
姓。世为汧陇大族。及晋东渡衣冠随之。后
为杭人也。其高曾至王父。皆沿以儒素不
甘为吏。故州里尊奉之。标生则孤明。长而
深趣。老而坚固。盖良善之因有自来矣。年
七岁时神清气茂不杂凡童。倏有大沙门
手摩其顶曰。此孺子目秀如青莲。得非我
释氏之威凤乎。苟能舍家必有善称。不然
乘云霓薄天汉。吾不可得而知也。父允
其请。遂为灵隐山白云峰海和尚弟子。妙
高之上唯日月是丽。娑竭之宫固云雷斯蓄。
至德二年诏白衣通佛经七百纸者。命为
比丘。标首中其选。即日得度。蒙配天竺寺
焉。永泰初受具品于灵光寺顗律师。登以护
戒严谨为时所推毗奈多罗之言罔不该
贯。凡度人戒计六坛为众紏绳。经一十二
载。置田亩岁收万斛。置无尽财与众共
之。贞元中以寺务克丰。我宜宴息。乃择高
爽得西岭之下。葺茅为堂。不干人事。用
养浩气焉。标经行之外尤练诗章。辞体古
健比之潘刘。当时吴兴有昼。会稽有灵澈。
相与詶唱递作笙簧。故人谚云。霅之昼能清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4a 页 T50-0804.png
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每飞章
寓韵。竹夕华时。彼三上人当四面之敌。所
以辞林乐府常釆其声诗。由是右庶子姑臧
李公益书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西还京
师有以誇耀。又景陵子陆羽云。夫日月云
霞为天标。山川草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
德标。居闲趣寂为道标。名实两全品藻斯
当。尔后声价轶于公卿间。故与之深者有
相国李公吉甫大司空严公绶。右仆射韩公
皋。礼部侍郎吕公渭。滑毫节制卢公群。襄阳
节制孟公简。同州刺史李公敷。凤翔尹孙公
璹。浙东廉使贾公全中书舍人白公居易。隋
州刺史刘公长卿。户部侍朗丘公丹。外郎裴
枢。秘阁严维。小谏朱放越。廉问薛戎夕。拜卢
元辅。常州释元浩。润州释南容。金华释乾辅。
吴门释光严。上都释智崇等。并心交尘外
分契林中。万境在空驱之为射御。五峰满
眼立之为疆场。文雄而再鼓不衰。神王
而一战自胜者也。以长庆三年示有微疾。
六月七日归灭于所居兰若。至冬十月三
日葬于旧山春秋八十有四。法腊五十八。
弟子如玢如𧦬行俭省言常俭智猷日超等。
皆得师之法。仿仰不遑。空围绕于栴檀恨
满盈于石室。至今杭民谓之西岭和尚矣。
开成五年中郑素卿录德行刊碑颂。立于
天竺山之东墟存焉。

*** 唐衡岳寺昙清传

释昙清。未详何许人也。幼持边幅罔或
迷方。以谨昏呶究穷佛旨。乃负笈来吴北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4b 页 T50-0804.png
院道恒宗师法会。与省躬犹滕薛之前后也。
旋留南岳化徒。适会元和中阆州龙与寺
结界。时义嵩讲素新疏杰出辈流。因云。僧
祇律云。齐七树相去。尔所作羯磨者名善
作羯磨。准此四面皆取六十三步等。如是
自然界约令作法界上僧。须尽集时清遂
广徵难。如是往返经州涉省。下两街新旧
章南山三宗共定夺。嵩公亏理。时故相令狐
楚犹为礼部外郎判转。牒据两街传律断
昙清义为正。天下声唱。勇执纪纲清能干
城矣。后著记号显宗焉。

系曰。清公南山宗崛起别峰。人咸景仰。与
嵩悟二公遇于必争之地。清果得俊。矧夫
阆苑也僻用律文三隅不反。既成图状。学
者流传致其嵩公如填海底。至大中中玄
畅公荐加褒贬贬嵩。之转沈尾闾中矣。

*** 唐京师西明寺圆照传(利言)

释圆照。姓张氏。京兆蓝田人也。年方十岁笃
愿依西明寺景云律师。云亦一方匠手四部
归心。照当应法乃受近圆。谨愿执持如怀
宝器寻究经论访问师承。维摩法华因明
唯识涅槃中观华严新经。或深入堂皇或略
从染指。仍旁求于儒墨。兼擅美于风骚。律
藏珠珍专探日用。后则霜坛秉法雁序度
人。洎乎开元年中。敕选名德僧参其译务。
照始预焉至代宗大历十三年。承诏两街临
坛大德一十四人。齐至安国寺定夺新旧两
疏是非。盖以二宗俱盛。两壮必争被擒翻
利于渔人。互击定伤于师足。既频言竞。多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4c 页 T50-0804.png
达帝聪。有敕令将二本律疏定行一家者。
时照等序奏云。按四分律部主。梵云昙无德。
秦言法藏。自姚秦弘始五年壬寅岁。罽宾
三藏佛陀耶舍。秦言觉明。讽出梵文。沙门
竺佛念听而笔受。成四十五卷。至十一年岁
次戊申。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于长
安中寺重雠校。殆十四年辛亥译毕。沙门慧
辩等笔受。成六十二卷。后有魏朝道覆律
师。于法聪讲下纂成疏六卷。北齐慧光律
师造疏二本。次道云律师修疏九卷。次道晖
撰疏七卷。隋朝法愿裁疏十卷。自唐平一
天下也。四方昌阜三宝增明。有智首律师
述疏二十一卷。次慧满律师造疏二十卷。事
各一时流通绝矣。当武德元年戊寅岁。有相
州日光寺法砺律师制疏。至九年丙戌岁
成十卷。宗依成实论。今称旧疏是也。洎高
宗天皇大帝咸享元年岁在庚午。有西太原
寺怀素律师。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宗依根
本一切有部大毗婆沙俱舍等论。称新章疏
是也。至我皇帝受佛付嘱钦尚释门。信重
大乘遵承密教。见两疏传授各擅颛门学
者如林。执见殊异数兴诤论。圣慈悯念务
息其源。使水乳无乖一味和合。时遣内给
事李宪诚。宣敕勾当京城诸寺观功德使镇
军大将军刘崇训。宣敕云。四分律旧疏新疏。
宜令临坛大德如净等于安国寺律院佥
定一本流行。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俱集
安国寺。遣中官赵凤诠敕尚食局索一千
二百六十人斋食并果实解斋粥一事。已上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5a 页 T50-0805.png
应副。即于安国寺供僧慧彻如净等十四
人。并一供送充九十日斋食。用茶二十五
丳藤纸笔墨。充大德如净等佥定律疏用。
兼问诸大德各得好在否。又敕安国寺三
纲。佥定律疏院一切僧俗辄不得入。违者录
名奏来云。其时天长寺昙邃。净住寺崇睿。西
明寺道邃兴泚。本寺宝意神朗智钊超侪。崇
福寺超證。荐福寺如净。青龙寺惟干。章信寺
希照。保寿寺慧彻圆照。共奉表谢。答诏云。
师等道著依经功超自觉。承雪宫之旨奥。
为火宅之凉飔。四分律仪三乘扃键。须归
总会永息多门。一国三公谁执其咎。初机
眩曜迷复孔多。爰命有司婢供资费。所烦
笔削伫见裁成。所谢知悉。其日品官杨崇
一。宣敕荐福温国两寺三纲与净土院检校
僧等。严饰道场命僧行道。用五十四人。起
今月一日转经礼佛六时行道至来年二月
一日散。其设斋食料一事已上。令所司祇
供。宜各精诚。问师等好在。及解道场。中官
李宪诚宣敕语温国寺转念道场四分律临
坛大德等。释门三学以心印相传。无上菩提
以戒法为根本。道场毕日即宜赴大安国
寺楷定律疏十道流行。至二月八日敕检
校道场大德昙邃飞锡等。道场定取十日散。
设斋外各赐绢帛。其十四人律师并令赴安
国寺修疏。程才品用各得其宜。众推如净
慧彻同笔削润色。圆照笔受。正字宝意纂文
佥定。超侪笔受。其崇睿已下九人證义。共议
篇题云。敕佥定四分律疏卷第一。京城临坛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5b 页 T50-0805.png
大德。某等奉诏定。以此为题也。照为首唱
诸公和之。其间厥义非长若农夫之去草。
其义合理犹海客之采珠。可谓名解毗尼
不看他面。俄属德宗即位。改元建中。其年
五月疏草毕。六月望敕圆照。依国子学大历
新定字样抄写进本。至十二月十二日。送
祠部进新佥定疏十卷。仍乞新旧两疏许
以并行从学者所好。敕宜依。照务其搜集
专彼研寻。著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十卷。
集景云先天开元天宝诰制三卷。肃宗代宗
制旨碑表集共二卷。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隋传法高僧信行禅师碑表集三卷。两寺上
座乘如集三卷。佥定律疏一行制表集三卷。
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纪三卷。大乘理趣
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三教法王存没年
代本记三卷。上卷明佛。中道。下儒也。翻经
大德翰林待诏光宅寺利言集二卷。再修释
迦佛法王。本记一卷。佛现八相身利益人天
成正觉记一卷。判方等道场欲受近圆沙弥
忏悔灭罪辩瑞相记一卷。五部律翻译年代
传授人记一卷。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无
忧王寺佛骨塔记三卷传法三学大德碑记集
十五卷。建中兴元贞元制旨释门表奏记二
卷。御题章信寺诗太子百寮奉和集三卷。贞
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照自序云。伏以开元
十八年岁在庚午沙门智升修撰释教录。
洎乎甲戌经六十五年中间三藏翻经藏内
并无收管。恐年代𡩻远人。疑伪经又先圣
大历七年许编入。制文犹在。时帝敕宜依。至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5c 页 T50-0805.png
今江表多集此集中经而施用焉。照于律
道颇有功多。肃代二朝尤为杰立。累朝应
奉赐紫充临坛两街十望大德内供奉检校
鸿胪少卿。食封一百户。后终于别院。春秋八
十二。法腊五十八云。

系曰。刊正二宗会归一见。庶几知有定分
不横驰求。何以诸师却请双行。不其感欤。
通曰。是此举也。则元载所请。帝乃曰俞。究
其始因乃新章也。挟力轮摧相部。独存于
我专利于人。亦犹纪昌俄遇飞卫并其箭
术成我材官御大辂而废其椎轮得火
生而焚其木母。窃量诸德微愤不平。故奏双
行。同不佥定则何异乎眼头生目。匪成
三点之伊。必须声后知音方验一夔之足。
因排法砺三本生焉。旧有南山四家出矣。
又如东汉季也。灭一跋扈生四强臣。初止
政出一门。末云赂归四贵。若然者骈拇悬
瘤虽多无用。然则吾善用多矣。大集经云。
如是诸见不妨诸佛法界及大涅槃。依之
修行皆得解脱。此通方之大解也哉。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三人)¶ 第 806a 页 T50-080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