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5b 页
宋高僧传卷第七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 唐五台山华严寺志远传(元堪)
释志远。俗姓宋氏。家于汝南。其父早丧。孤
侍孀亲。承颜之礼匪遑晨夕。母常念法华
经精通五卷。远识度明敏孤标卓然。年二十
八辞亲从师。归依荷泽宗风晤解幽旨。经
营僧事联绵六秋。凡诸取给未尝混互。自尔
辞师寻礼复经八年。虽博赡两宗情犹系
滞。闻天台一枝该通妙理。定慧双融解进
于行。十乘境观起自一家。修性三德清凉盛
演因命同辈追游五峰。栖遁林泉履历前
躅。晓六凡四圣之理。了开示悟入之门。百
界千如包罗性相。即遮即照破立同时。依
正圆融凡圣平等。豁开心目物我双亡。仅四
十年阐扬独步。远业精道邈志苦神和。卧不
解衣食非别请。时岁不稔樵炊屡乖。每掬
水漱流将期永日。体有疮疥手不涂摩。
戒检遵修警慎心口。常以四种三昧鍊磨
身心。至于缄札题尺。颇闲辞翰虫篆之美。
每有缁素负才学者异其辩说。或傍搜僻
隐。欲为挫锐。伺之瑕玷。求其胜负。进虽
傲然踞席。退乃踧踖𧹞容。来高我山去随
四悉。洎会昌四年。春秋七十七。僧腊四十
八。忽绝食数朝而说法罔惮。以二月十七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5c 页 T50-0745.png
日诫门人曰。吾自生修进不欺心口。今
获二种果报。卧安觉安而无痛恼。又曰。天
台宗疏务在宣传。法华疏十卷本迹二门三
周记别开近显远玄文十卷五义判释。止观
十卷境观双修。不定顿渐八教粗妙。遮照平
等行解圆明。一多相即一藏文句莹玉摐金。
将践圣阶降兹罕及。礼忏方等必假精
诚。志之永怀副吾之意也。于时龙象云萃
栉比座隅。咸赞希奇同称佛号。慈诲之际
奄至迁灵。风惨云愁山昏水咽。林峦色变徒
属悽伤。阇维日诸子奔驰罔知所诣。虽学
者如林。达其法者唯元堪。即扶风马氏之裔
也。气度冲邃道风素高。盖远倾其解脱之瓶。
注以醍醐之器。可谓一灯之后复然一灯。
及武宗澄汰之际。禀师先旨哀恸累夕。以
其章疏文句秘之屋壁。及宣宗再阐释门。
重葺旧居。取其教部置之影堂。六时经行
俨若前制。法华妙经积岁传唱。摩诃止观久
而敷扬。嗣继之心已极师资之礼也。
*** 唐越州应天山寺希圆传
释希圆。姓张氏。姑苏人也。宗亲豪富。而独舍
家从登戒法。便游讲肆。不滞一方。勤修
三学。良深岁稔尤至博通。时推俊迈因命
讲训。光启中属徐约军乱。孙儒略地吴苑俶
扰。圆由通玄寺附商船避地于甬东。其估
客偕越人也。笃重于圆召居会稽宝林山
寺。形虽ㄠ么性且强干。与时寡合多事宴
默。或问之。则曰。吾逍遥乎无形之场。同师
子游戏耳。景福中于山寺演畅经论。同声
获二种果报。卧安觉安而无痛恼。又曰。天
台宗疏务在宣传。法华疏十卷本迹二门三
周记别开近显远玄文十卷五义判释。止观
十卷境观双修。不定顿渐八教粗妙。遮照平
等行解圆明。一多相即一藏文句莹玉摐金。
将践圣阶降兹罕及。礼忏方等必假精
诚。志之永怀副吾之意也。于时龙象云萃
栉比座隅。咸赞希奇同称佛号。慈诲之际
奄至迁灵。风惨云愁山昏水咽。林峦色变徒
属悽伤。阇维日诸子奔驰罔知所诣。虽学
者如林。达其法者唯元堪。即扶风马氏之裔
也。气度冲邃道风素高。盖远倾其解脱之瓶。
注以醍醐之器。可谓一灯之后复然一灯。
及武宗澄汰之际。禀师先旨哀恸累夕。以
其章疏文句秘之屋壁。及宣宗再阐释门。
重葺旧居。取其教部置之影堂。六时经行
俨若前制。法华妙经积岁传唱。摩诃止观久
而敷扬。嗣继之心已极师资之礼也。
*** 唐越州应天山寺希圆传
释希圆。姓张氏。姑苏人也。宗亲豪富。而独舍
家从登戒法。便游讲肆。不滞一方。勤修
三学。良深岁稔尤至博通。时推俊迈因命
讲训。光启中属徐约军乱。孙儒略地吴苑俶
扰。圆由通玄寺附商船避地于甬东。其估
客偕越人也。笃重于圆召居会稽宝林山
寺。形虽ㄠ么性且强干。与时寡合多事宴
默。或问之。则曰。吾逍遥乎无形之场。同师
子游戏耳。景福中于山寺演畅经论。同声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6a 页 T50-0746.png
相应求法者至。乃著玄中钞数卷。皆当义妙
辞也。恒劝人急修上生之业。且曰。非知之
难行之为难。汝曹勉旃。圆六时礼忏未尝
少缺。居小房即琅琊山顶是山也。传云。从
琅琊台飞来此处。先是屠坊故皆镇于其
下。山之家有井。井有鳗鯠焉。水有应
缩应大江之潮候。甚多灵怪。一云。此处禹
锁浙江蛟蜃之属。其名曰蛆。蛆有双耳其
色苍黄。或缘竹木必风雨至矣。今或出石
窍入僧居沟渠中。见人不惊。握则跳梁如
怒状。唯遍入圆房。圆手执宛转屑就。乃为
之受归戒。令勿作风雹之妖。暨圆终而多
暴风雨也。圆之修习愿见弥勒。一日讲次
屹然坐终于法座。时众闻异香裛孴天乐铮
鏦。或绝或连七日后已。此真上生之證欤。则
乾宁二年四月也。还山之日僧众置祭于寺
门。无何有人茜袍象笏拜跪怆然。𢠵恍之间
杳无踪迹。众莫能测焉。荼毗收舍利七百
馀粒。被四明人赍往新罗国矣。
*** 唐绛州龙兴寺木塔院玄约传
释玄约。姓张氏。正平人也。志韵刚洁幼萌出
尘之心。既谐夙志入州龙兴伽蓝。日诵千
言更无再受。落发之后满足律仪。检察己
心循其戒范。精持止作未尝穿穴。自兹名
节顿高流辈窥仰。数稔之间律论俱赡。遍求
知识探赜玄文。戾止长安崇圣寺。以戒德
之选而预临坛讲。律并俱舍共四十馀遍。
渊静其性研覈靡亏。著俱舍论金华钞二
十卷。为时所贵。而二讲登席可三百馀人。
辞也。恒劝人急修上生之业。且曰。非知之
难行之为难。汝曹勉旃。圆六时礼忏未尝
少缺。居小房即琅琊山顶是山也。传云。从
琅琊台飞来此处。先是屠坊故皆镇于其
下。山之家有井。井有鳗鯠焉。水有应
缩应大江之潮候。甚多灵怪。一云。此处禹
锁浙江蛟蜃之属。其名曰蛆。蛆有双耳其
色苍黄。或缘竹木必风雨至矣。今或出石
窍入僧居沟渠中。见人不惊。握则跳梁如
怒状。唯遍入圆房。圆手执宛转屑就。乃为
之受归戒。令勿作风雹之妖。暨圆终而多
暴风雨也。圆之修习愿见弥勒。一日讲次
屹然坐终于法座。时众闻异香裛孴天乐铮
鏦。或绝或连七日后已。此真上生之證欤。则
乾宁二年四月也。还山之日僧众置祭于寺
门。无何有人茜袍象笏拜跪怆然。𢠵恍之间
杳无踪迹。众莫能测焉。荼毗收舍利七百
馀粒。被四明人赍往新罗国矣。
*** 唐绛州龙兴寺木塔院玄约传
释玄约。姓张氏。正平人也。志韵刚洁幼萌出
尘之心。既谐夙志入州龙兴伽蓝。日诵千
言更无再受。落发之后满足律仪。检察己
心循其戒范。精持止作未尝穿穴。自兹名
节顿高流辈窥仰。数稔之间律论俱赡。遍求
知识探赜玄文。戾止长安崇圣寺。以戒德
之选而预临坛讲。律并俱舍共四十馀遍。
渊静其性研覈靡亏。著俱舍论金华钞二
十卷。为时所贵。而二讲登席可三百馀人。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6b 页 T50-0746.png
皆北面受业焉。传禀门生一百许辈。汾沁之
间奔走学者迨乎老矣。终本院小房。俗寿
七十六。法腊五十六。学法弟子道俗收焚
坑舍利数百粒。构砖浮图于郡城之西焉。
*** 梁滑州明福寺彦晖传
释彦晖。姓孙氏。今东京阳武县人也。佩觿之
岁闻父读金刚般若。瞪目凝听澹然欢喜。又
属家内斋僧磬梵俱作。于帘幕之下合掌
欣然。登年十五随师学法。往太原京兆洛
阳听采忘劳。年满于嵩山少室寺受大戒。
隶习毗尼颇通深趣。次寻经论皆讨玄源。
且曰。为善不同同归乎治。治则戒定慧也。
入圣机械此三治性之极致也。届洛都先达
无不推伏。至乎四部悉仰柔明。临鉴则戚
少欣多。执瓶则荷轻持重。三衣之外。百一
之资量足而供更无馀长。所行慈忍匪事
规求。不畜门徒惟劳自己。勤勤化导默默
进修。是故南燕之人号为佛子。初寄明福
寺讲百法论也。四海英髦风趋波委。恒溢
百馀且多俊迈。精研论席钻仰经宗。其间
硕学兼才故有。分为上下十恶。十恶者若八
伯之号焉。上十恶则洞闲性相高建法幢。
宗因喻三立破无滞。下十恶则学包内外
吟咏风骚击论谈经。声清口捷赞扬梵呗。
表白导宣。盖因题目之分。乃极才能之际。
云恶则倒背之言。乃是极善也。其门弟子为
若此也。晖因明百法二论各讲百许遍。出
弟子一百五十馀人。著钞曰滑台。盛行于
世。以乾化元年秋八月三日。气力薾然而奄
间奔走学者迨乎老矣。终本院小房。俗寿
七十六。法腊五十六。学法弟子道俗收焚
坑舍利数百粒。构砖浮图于郡城之西焉。
*** 梁滑州明福寺彦晖传
释彦晖。姓孙氏。今东京阳武县人也。佩觿之
岁闻父读金刚般若。瞪目凝听澹然欢喜。又
属家内斋僧磬梵俱作。于帘幕之下合掌
欣然。登年十五随师学法。往太原京兆洛
阳听采忘劳。年满于嵩山少室寺受大戒。
隶习毗尼颇通深趣。次寻经论皆讨玄源。
且曰。为善不同同归乎治。治则戒定慧也。
入圣机械此三治性之极致也。届洛都先达
无不推伏。至乎四部悉仰柔明。临鉴则戚
少欣多。执瓶则荷轻持重。三衣之外。百一
之资量足而供更无馀长。所行慈忍匪事
规求。不畜门徒惟劳自己。勤勤化导默默
进修。是故南燕之人号为佛子。初寄明福
寺讲百法论也。四海英髦风趋波委。恒溢
百馀且多俊迈。精研论席钻仰经宗。其间
硕学兼才故有。分为上下十恶。十恶者若八
伯之号焉。上十恶则洞闲性相高建法幢。
宗因喻三立破无滞。下十恶则学包内外
吟咏风骚击论谈经。声清口捷赞扬梵呗。
表白导宣。盖因题目之分。乃极才能之际。
云恶则倒背之言。乃是极善也。其门弟子为
若此也。晖因明百法二论各讲百许遍。出
弟子一百五十馀人。著钞曰滑台。盛行于
世。以乾化元年秋八月三日。气力薾然而奄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6c 页 T50-0746.png
化矣。春秋七十二法腊五十二。滑人追慕其
德。二众三百馀人奉神柩归葬于阳武县
侧。营小塔焉。
*** 梁东京相国寺归屿传
释归屿。姓湄氏。寿春人也。父元旭知子敏
利授以诗书。诵览记忆弥见过群。从诸子
而窃愿出尘。父母允其频请。乃礼本郡开
元寺道宗律师为力生焉。未及周星念通
法华仁王二经。登于弱冠而全戒足。矜持
三行靡旷四仪。习听新章寺通讲授。后
闻洛京三辅经论盛行。结侣求师。仅于十
载疏通性相精大小乘。名数一支因明一
学。俱舍唯识维摩上生。皆深藏若虚也。复
往南燕就晖公重覆所学。研朱益丹。犹
慨义章未为尽善。乃之今东京相国寺。遂
糅新钞讲训克勤门生领悟。时朱梁后主与
屿丱角同学庠序。狎密情浓隔面年深。即
位半载下诏访之。屿虽知故旧终岁不
言。事不可逃应召方入。帝见悲喜交集。宣
赉丰厚。时属嘉庆节。曾下敕止绝天下荐
僧道恩命。其年独赐屿紫衣。仍号演法大
师。两街威仪迎导至寺。兼敕东塔御容院
为长讲院。时闽帅以圣节进金刚经一藏
绢三百匹。尽赐屿焉。法侣荣之。然睹旧钞
有所不安未极其理。遂搜抉精义于三
载著成二十卷。号曰会要草字写毕进呈。
帝览赏叹。敕令入藏。屿苦辞乃止。如是十
五年中唱导无怠。学徒继荣赡。公相继传
持。至后唐清泰三年十月十日谓门人洪
德。二众三百馀人奉神柩归葬于阳武县
侧。营小塔焉。
*** 梁东京相国寺归屿传
释归屿。姓湄氏。寿春人也。父元旭知子敏
利授以诗书。诵览记忆弥见过群。从诸子
而窃愿出尘。父母允其频请。乃礼本郡开
元寺道宗律师为力生焉。未及周星念通
法华仁王二经。登于弱冠而全戒足。矜持
三行靡旷四仪。习听新章寺通讲授。后
闻洛京三辅经论盛行。结侣求师。仅于十
载疏通性相精大小乘。名数一支因明一
学。俱舍唯识维摩上生。皆深藏若虚也。复
往南燕就晖公重覆所学。研朱益丹。犹
慨义章未为尽善。乃之今东京相国寺。遂
糅新钞讲训克勤门生领悟。时朱梁后主与
屿丱角同学庠序。狎密情浓隔面年深。即
位半载下诏访之。屿虽知故旧终岁不
言。事不可逃应召方入。帝见悲喜交集。宣
赉丰厚。时属嘉庆节。曾下敕止绝天下荐
僧道恩命。其年独赐屿紫衣。仍号演法大
师。两街威仪迎导至寺。兼敕东塔御容院
为长讲院。时闽帅以圣节进金刚经一藏
绢三百匹。尽赐屿焉。法侣荣之。然睹旧钞
有所不安未极其理。遂搜抉精义于三
载著成二十卷。号曰会要草字写毕进呈。
帝览赏叹。敕令入藏。屿苦辞乃止。如是十
五年中唱导无怠。学徒继荣赡。公相继传
持。至后唐清泰三年十月十日谓门人洪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7a 页 T50-0747.png
演曰。余气力惙然无常将至。汝好住修进。
焚香合掌初夜长逝。春秋七十五。僧腊五十
五即以其月十八日。迁塔于京东郊寺庄东
冈焉。
*** 后唐洛阳长水令諲传
释令諲。姓杨氏。陜府阌乡人也。幼而履操回
求出俗。得本邑之师授净名经。年既应法
乃纳戒津。大小乘教兼而学之。于名数法
门染成淳粹。弥陀中观斡及膏腴。声光振
发莫之与京。因游洛南长水。遇归心檀信
构伽蓝。就中讲贯。一论一经。三十载中宣
化计各五十馀遍。日别诵维摩上生以为恒
课。执行持心而绝瑕类。远近宗承若望梅
者得饮焉。以清泰二年乙未岁终于邑寺。
春秋七十一。法腊五十一。其年迁于山麓。
徇西域法火葬获舍利。学人檀越共建塔
焉。
*** 后唐定州开元寺贞辩传
释贞辩。中山人也。少知出尘长誓修学。剋
苦之性人不堪其忧。一志听寻暇则刺血
书经。又针血画立观自在像慈氏像等。尝
因行道困息。有二天女来相挠恼。辩誓之
曰。我心匪石吾以神咒被汝。彼众不容
去。自此道胜魔亦无踪。辩负笈抵太原
城听习。时中山王氏与后唐李氏封境相
接。虞其觇间者。并州城内不容外僧。辩由
此驱出遂于野外古冢间宿。会武皇帝畋
游。冢在围场中。辩固不知方。将入城赴
讲见旌旗骑卒。缩身还入穴中。武皇疑令
焚香合掌初夜长逝。春秋七十五。僧腊五十
五即以其月十八日。迁塔于京东郊寺庄东
冈焉。
*** 后唐洛阳长水令諲传
释令諲。姓杨氏。陜府阌乡人也。幼而履操回
求出俗。得本邑之师授净名经。年既应法
乃纳戒津。大小乘教兼而学之。于名数法
门染成淳粹。弥陀中观斡及膏腴。声光振
发莫之与京。因游洛南长水。遇归心檀信
构伽蓝。就中讲贯。一论一经。三十载中宣
化计各五十馀遍。日别诵维摩上生以为恒
课。执行持心而绝瑕类。远近宗承若望梅
者得饮焉。以清泰二年乙未岁终于邑寺。
春秋七十一。法腊五十一。其年迁于山麓。
徇西域法火葬获舍利。学人檀越共建塔
焉。
*** 后唐定州开元寺贞辩传
释贞辩。中山人也。少知出尘长誓修学。剋
苦之性人不堪其忧。一志听寻暇则刺血
书经。又针血画立观自在像慈氏像等。尝
因行道困息。有二天女来相挠恼。辩誓之
曰。我心匪石吾以神咒被汝。彼众不容
去。自此道胜魔亦无踪。辩负笈抵太原
城听习。时中山王氏与后唐李氏封境相
接。虞其觇间者。并州城内不容外僧。辩由
此驱出遂于野外古冢间宿。会武皇帝畋
游。冢在围场中。辩固不知方。将入城赴
讲见旌旗骑卒。缩身还入穴中。武皇疑令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7b 页 T50-0747.png
擒见问其故。遂验冢中敷草座案砚疏钞
罗布。遂命入府供养。时曹太后深加仰重。
辩诉于太后曰。止以学法为怀。久在王
宫不乐如梏械耳。武皇纵其自由乃成其
业。洎王处直平乃归中山。讲训补故伽蓝
无不谐愿。有妇人陈氏。布发掩地请辩
蹈之撰上生经钞。为学者所贵。时号辩
钞者是。后终于此寺焉。
*** 后唐会稽郡大善寺虚受传
释虚受。嘉禾禦儿人也。纳戒后于上都习
学。内外博通传讲数本大经论不惮宣导。
咸通中累应奉圣节充左街鉴义。辈流孰
不弭伏。及广明中京阙盗据。逃难逦迤抵
越大善寺。同好者命讲涅槃维摩二经。即天
祐年中也。因愤谦雅等师释崇福疏繁略不
中其犹以水济水终无必济焉。遂撰义评
钞十四卷。同光中方毕轴。又因讲俱舍论
疏。有贾曾侍郎序次僧圆晖序。皆著钞解
之。其文富赡昔尝染指知焉。受于涅槃辩
而非略。仍多驳议小远之疏。免为青蝇之
玷。馀则法华百法唯识各有别行义章。受性
且狷急与人不同。畜弟子无一可中。尝自
执爨馔斋食。柴生火灭复吹又熸。怒发汲
水沃之。终日不食而讲焉。及晚年眼昏甚。
登师子座戴竹笠而讲。贵目不闪烁尔。
或讥其慢众。受亦不介意。属武肃王钱氏
按部至越。遂出谒见。王素向风。乃加优礼。
言劳再三。暨乾化中于会稽开元寺度戒。
命之充监坛选练。吴会间行此职者自受
罗布。遂命入府供养。时曹太后深加仰重。
辩诉于太后曰。止以学法为怀。久在王
宫不乐如梏械耳。武皇纵其自由乃成其
业。洎王处直平乃归中山。讲训补故伽蓝
无不谐愿。有妇人陈氏。布发掩地请辩
蹈之撰上生经钞。为学者所贵。时号辩
钞者是。后终于此寺焉。
*** 后唐会稽郡大善寺虚受传
释虚受。嘉禾禦儿人也。纳戒后于上都习
学。内外博通传讲数本大经论不惮宣导。
咸通中累应奉圣节充左街鉴义。辈流孰
不弭伏。及广明中京阙盗据。逃难逦迤抵
越大善寺。同好者命讲涅槃维摩二经。即天
祐年中也。因愤谦雅等师释崇福疏繁略不
中其犹以水济水终无必济焉。遂撰义评
钞十四卷。同光中方毕轴。又因讲俱舍论
疏。有贾曾侍郎序次僧圆晖序。皆著钞解
之。其文富赡昔尝染指知焉。受于涅槃辩
而非略。仍多驳议小远之疏。免为青蝇之
玷。馀则法华百法唯识各有别行义章。受性
且狷急与人不同。畜弟子无一可中。尝自
执爨馔斋食。柴生火灭复吹又熸。怒发汲
水沃之。终日不食而讲焉。及晚年眼昏甚。
登师子座戴竹笠而讲。贵目不闪烁尔。
或讥其慢众。受亦不介意。属武肃王钱氏
按部至越。遂出谒见。王素向风。乃加优礼。
言劳再三。暨乾化中于会稽开元寺度戒。
命之充监坛选练。吴会间行此职者自受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7c 页 T50-0747.png
始也。王表于朝廷荐其紫衣。庄宗制赐行
人赍至营丘。时受讲当上生经疏序。至若
洪钟而虚受。受舍麈柄言曰。某得名无典
实。今后更为虚受。小子识之。及状闻王。王
曰。此僧必无恩命分。何名虚受乎。至同光
乙酉岁。受终迨海舰赍诰牒来。稽其终日
正到青社。果符武肃之言。有文集数卷。述
义章三十馀卷行之于代。
*** 后唐杭州龙兴寺可周传
释可周。俗姓傅。晋陵人也。出家于本部建元
寺。循良厥性切问于勤。友生勉之曰。非其
地树之不生。今豫章经谓之江论谓之海。
胡不往请业乎。周感其开导挈囊达彼。
遇云表法师盛集穷法华慈恩大疏。日就月
将斡运深趣。昭宗初自江西回台越之间。
命其启发。梁乾化二年受杭州龙兴寺召开
演。黑白众恒有半千。两浙武肃王钱氏。命
于天宝堂夜为冥司讲经。鬼神现形扈卫。
往往人睹焉。尝有祭铜官祠神巫氏。久请
不下。后附巫曰。吾随从大神去西关天宝
堂听法方回。武肃王闻而郑重。赉周中金
如意并钵紫衣一副。加号精志通明焉。以
天成元年终于观音院本房。初周乾宁四年
戾止台州松山寺。讲疏阙钞。遂依疏节成
五卷。曰评经钞。音训五帖解宣律师法华序
钞一卷。行于浙之左右。弟子相继不绝。
*** 后唐东京相国寺贞诲传
释贞诲。姓包氏。吴郡常熟人也。年始十三出
家于本州龙兴寺。其性沈静分阴是竞。方踰
人赍至营丘。时受讲当上生经疏序。至若
洪钟而虚受。受舍麈柄言曰。某得名无典
实。今后更为虚受。小子识之。及状闻王。王
曰。此僧必无恩命分。何名虚受乎。至同光
乙酉岁。受终迨海舰赍诰牒来。稽其终日
正到青社。果符武肃之言。有文集数卷。述
义章三十馀卷行之于代。
*** 后唐杭州龙兴寺可周传
释可周。俗姓傅。晋陵人也。出家于本部建元
寺。循良厥性切问于勤。友生勉之曰。非其
地树之不生。今豫章经谓之江论谓之海。
胡不往请业乎。周感其开导挈囊达彼。
遇云表法师盛集穷法华慈恩大疏。日就月
将斡运深趣。昭宗初自江西回台越之间。
命其启发。梁乾化二年受杭州龙兴寺召开
演。黑白众恒有半千。两浙武肃王钱氏。命
于天宝堂夜为冥司讲经。鬼神现形扈卫。
往往人睹焉。尝有祭铜官祠神巫氏。久请
不下。后附巫曰。吾随从大神去西关天宝
堂听法方回。武肃王闻而郑重。赉周中金
如意并钵紫衣一副。加号精志通明焉。以
天成元年终于观音院本房。初周乾宁四年
戾止台州松山寺。讲疏阙钞。遂依疏节成
五卷。曰评经钞。音训五帖解宣律师法华序
钞一卷。行于浙之左右。弟子相继不绝。
*** 后唐东京相国寺贞诲传
释贞诲。姓包氏。吴郡常熟人也。年始十三出
家于本州龙兴寺。其性沈静分阴是竞。方踰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8a 页 T50-0748.png
一稔诵彻法华经。如是恒业日周二部。年
十九于扬州择名师受具足法。自尔西之
伊洛北抵晋郊。凡有讲筵下风求益。覈其
经论穷其性相。辈流之间罕齐驰骛。至于
非朋弱友弃背如也。唐天祐元年。至今东京
相国寺。寓舍讲导法华经十许遍。人未归
重。则知奇货之售亦有时焉。及梁氏都于
是京。人物委输。贞明二年会宋州帅孔公。仰
诲风规知其道行。便陈师友之礼舍俸财
置长讲法华经堂于西塔院。从此翕然盛集。
诲旁读大藏教文。二时行道精进罔疲。凡
世伎术百家之言黜于议论之外。诫门徒曰。
异端之说汨乱真心。无记不熏何须习俗。
吾止愿为师子吼不作野犴鸣也。但专
香烛涂扫以内院为息肩之地。至后唐清
泰二年二月十日召弟子五十馀人。自具香
汤澡浴令唱上生。礼佛罄。舍衣资为非
时僧得施半斋僧讫。至十一日望空合掌
云。劳其众圣排空相迎。满百徒侣尔日皆
闻天乐之音。顷刻而卒。俗寿七十三。僧夏五
十四腊。于寺讲贯三十馀年。经讲计三十七
座。览藏经二遍。修弥勒内院业。以其年二
月十八日葬浚郊东寺庄之原。幡幢威仪。缁
白弟子约千馀人会送焉。
*** 后唐洛京长寿寺可止传
释可止。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年甫
十二迥有出俗之心。依悯忠寺法贞律师。年
十五为息慈。辞师往真定习学经论。时大
华严寺有仁楚法师讲因明论。止执卷服
十九于扬州择名师受具足法。自尔西之
伊洛北抵晋郊。凡有讲筵下风求益。覈其
经论穷其性相。辈流之间罕齐驰骛。至于
非朋弱友弃背如也。唐天祐元年。至今东京
相国寺。寓舍讲导法华经十许遍。人未归
重。则知奇货之售亦有时焉。及梁氏都于
是京。人物委输。贞明二年会宋州帅孔公。仰
诲风规知其道行。便陈师友之礼舍俸财
置长讲法华经堂于西塔院。从此翕然盛集。
诲旁读大藏教文。二时行道精进罔疲。凡
世伎术百家之言黜于议论之外。诫门徒曰。
异端之说汨乱真心。无记不熏何须习俗。
吾止愿为师子吼不作野犴鸣也。但专
香烛涂扫以内院为息肩之地。至后唐清
泰二年二月十日召弟子五十馀人。自具香
汤澡浴令唱上生。礼佛罄。舍衣资为非
时僧得施半斋僧讫。至十一日望空合掌
云。劳其众圣排空相迎。满百徒侣尔日皆
闻天乐之音。顷刻而卒。俗寿七十三。僧夏五
十四腊。于寺讲贯三十馀年。经讲计三十七
座。览藏经二遍。修弥勒内院业。以其年二
月十八日葬浚郊东寺庄之原。幡幢威仪。缁
白弟子约千馀人会送焉。
*** 后唐洛京长寿寺可止传
释可止。姓马氏范阳大房山高丘人也。年甫
十二迥有出俗之心。依悯忠寺法贞律师。年
十五为息慈。辞师往真定习学经论。时大
华严寺有仁楚法师讲因明论。止执卷服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8b 页 T50-0748.png
膺三遍。精义入神众推俊迈。有老宿维摩
和尚者。释门之奇士也。问楚师曰。门人秀
拔孰者为先。曰有幽州沙弥者。温故知新
厉精弗懈。于是求见。遂质问胜军比量。随
难应变辞不可屈。维摩曰。后生可畏。契经
所谓虽小不可欺也。遂率力请止开讲恒
阳。缁素无不钦羡焉。迨十九岁抵五台
山求戒。于受前方便感文珠灵光烛身已
而归宁父母及师。于寺敷演。二十三往并
部。习法华经百法论。景福年中至河池。有
请讲因明。后于长安大庄严寺化徒数载。
乾宁三年进诗昭宗。赐紫袈裟。应制内殿。
本道刘仁恭者。据有北门控扼蕃汉。闻止
之名移书召归故乡。其父与师相次物故。
母犹在堂。止持盂乞食以供甘旨。行诵青
龙疏三载。文彻忽有巨蟒见于房。矫首顾
视似有所告。时同院僧居晓博物释子也。
且曰。蛇则目睛不瞬。今其动乎。得非龙也。
止焚香祝之曰。贫道念青龙疏营斋养母。
苟实龙神轸念。希值一檀越。居数日。燕师
家子曰制胜司徒。召申供养。时庄宗遣兵
出飞狐以围之。历乎年载百谷勇贵。止顿
释忧惧。未几燕陷。刘氏父子俘归晋阳。止
避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请于
开元寺安置。逐月供俸。止著顿渐教义钞
一卷见行于代。天成三年戊子王师问罪定
州陷焉。招讨使王晏休得瀛王冯道书令寻
止。既见以车马送至洛京。河南尹秦王从
荣优礼待之。奏署大师号文智焉。于长寿
和尚者。释门之奇士也。问楚师曰。门人秀
拔孰者为先。曰有幽州沙弥者。温故知新
厉精弗懈。于是求见。遂质问胜军比量。随
难应变辞不可屈。维摩曰。后生可畏。契经
所谓虽小不可欺也。遂率力请止开讲恒
阳。缁素无不钦羡焉。迨十九岁抵五台
山求戒。于受前方便感文珠灵光烛身已
而归宁父母及师。于寺敷演。二十三往并
部。习法华经百法论。景福年中至河池。有
请讲因明。后于长安大庄严寺化徒数载。
乾宁三年进诗昭宗。赐紫袈裟。应制内殿。
本道刘仁恭者。据有北门控扼蕃汉。闻止
之名移书召归故乡。其父与师相次物故。
母犹在堂。止持盂乞食以供甘旨。行诵青
龙疏三载。文彻忽有巨蟒见于房。矫首顾
视似有所告。时同院僧居晓博物释子也。
且曰。蛇则目睛不瞬。今其动乎。得非龙也。
止焚香祝之曰。贫道念青龙疏营斋养母。
苟实龙神轸念。希值一檀越。居数日。燕师
家子曰制胜司徒。召申供养。时庄宗遣兵
出飞狐以围之。历乎年载百谷勇贵。止顿
释忧惧。未几燕陷。刘氏父子俘归晋阳。止
避乱中山。节度使王处直素钦名誉。请于
开元寺安置。逐月供俸。止著顿渐教义钞
一卷见行于代。天成三年戊子王师问罪定
州陷焉。招讨使王晏休得瀛王冯道书令寻
止。既见以车马送至洛京。河南尹秦王从
荣优礼待之。奏署大师号文智焉。于长寿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8c 页 T50-0748.png
净土院住持。应顺元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
忽微疾作。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弥陀佛。奄
然而化。俗年七十五。僧腊五十六。闰正月二
日茶毗收遗骨。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
塔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止风神峭拔
戒节孤高。百家子史经目无遗该博之外尤
所长者近体声律诗也。有赠樊川长老诗。
流传人口。在定州日中山与太原互相疑
贰诸侯兼并。王令方欲继好息民。因命僧
斋于庆云寺。会有献白鹊者。王曰。燕人诗
客试为咏题。止即席而成。后句云。不知谁
会喃喃语。必向王前报太平。王欣然。诗人
李洞者。风骨僻异。慕贾阆仙之模式。景福中
在河池相遇。赠止三篇。时宰相孙公渥赵
公凤马公裔孙窦学士梦徵符侍郎蒙李侍郎
详。皆唱予和汝。埙篪韵谐。止顷在长安。
讲罢游终南山逍遥园。是姚秦什法师译经
之地。年代寖深鞠为茂草。且曰。吾为释子
忍不兴乎。奏昭宗乞重修。帝允仍旧赐草
堂寺额。后请樊川净休禅伯。聚徒谈玄矣。
及在洛也讲外长诵金刚经不知纪极。昔
多居终南山崆峒山。故有三山集诗三百五
十篇。盛行于时。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见师
之道焉。
*** 汉太原崇福寺巨岷传
释巨岷。姓任氏。西河人也。父游于艺而贲
丘园。母王氏戒受八关心归三宝。从妊岷
也更好善缘。复求福利而生令子。及生年
甫七岁志气敦笃。暂见佛像注仰欣然。父母
忽微疾作。召弟子助吾往生念弥陀佛。奄
然而化。俗年七十五。僧腊五十六。闰正月二
日茶毗收遗骨。至清泰二年四月八日建
塔于龙门山广化寺之东南隅。止风神峭拔
戒节孤高。百家子史经目无遗该博之外尤
所长者近体声律诗也。有赠樊川长老诗。
流传人口。在定州日中山与太原互相疑
贰诸侯兼并。王令方欲继好息民。因命僧
斋于庆云寺。会有献白鹊者。王曰。燕人诗
客试为咏题。止即席而成。后句云。不知谁
会喃喃语。必向王前报太平。王欣然。诗人
李洞者。风骨僻异。慕贾阆仙之模式。景福中
在河池相遇。赠止三篇。时宰相孙公渥赵
公凤马公裔孙窦学士梦徵符侍郎蒙李侍郎
详。皆唱予和汝。埙篪韵谐。止顷在长安。
讲罢游终南山逍遥园。是姚秦什法师译经
之地。年代寖深鞠为茂草。且曰。吾为释子
忍不兴乎。奏昭宗乞重修。帝允仍旧赐草
堂寺额。后请樊川净休禅伯。聚徒谈玄矣。
及在洛也讲外长诵金刚经不知纪极。昔
多居终南山崆峒山。故有三山集诗三百五
十篇。盛行于时。弟子修文修智修行微见师
之道焉。
*** 汉太原崇福寺巨岷传
释巨岷。姓任氏。西河人也。父游于艺而贲
丘园。母王氏戒受八关心归三宝。从妊岷
也更好善缘。复求福利而生令子。及生年
甫七岁志气敦笃。暂见佛像注仰欣然。父母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9a 页 T50-0749.png
知有宿因。或携入寺意欲忘归。至本郡净
心院见宣远论师。志恋其房泣求摄受。二
亲知不能阻其愿。咸皆可之。年十岁诵终
法华维摩二经。日持十卷更无间隔。如执
琉璃之器。其舒徐恣制若老成焉。迨圆满
足便习尸罗。克通开制之科。恒照欣戚之
鉴。自尔大乘理趣经论精穷得其师门。则并
部永和三学也。俾夜作昼。窗案是临不暇
诸他。除研习义章修六事二因也。于大般
涅槃经兼因明论。末年逾切。又传输金论尽
屏馀缘。各讲十遍。仍求辅亮博览群书。得
义最精。又扬具美。寻禀纶言住城内天王
院。与弟子俱供亿不亏传持无替。乾祐元
年汉祖以龙潜晋土之日。便仰岷名。特降
庭臣赐紫衣号圆智大师。续有诏宣住崇
福寺讲堂院。仍充管内僧正。经年而变法
于晋。检策僧徒如风偃草。至乾祐二年十
一月五日无疾而终。于时四众含悲一城恋
德。俗龄九十三。法腊五十四。乃遵西域茶
毗礼。多投香水。或执幡花。黑白之众盈郊。
黯䨴之云蔽日。未容火灭。皆捧宝瓶待
盛梁粟之形。同见熏修之体。时得舍利者
随自因缘。或多或小。别得遗骨具表奏闻。
汉主敕葬于西山天龙寺。凡事官供。起石
塔敕谥号曰达识焉。
*** 汉棣州开元寺恒超传
释恒起。姓冯氏。范阳人也。祖父不仕。世修
儒道。而家富巨万。超生而聪慧。居童稚群
不贪戏弄。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风骚。辞
心院见宣远论师。志恋其房泣求摄受。二
亲知不能阻其愿。咸皆可之。年十岁诵终
法华维摩二经。日持十卷更无间隔。如执
琉璃之器。其舒徐恣制若老成焉。迨圆满
足便习尸罗。克通开制之科。恒照欣戚之
鉴。自尔大乘理趣经论精穷得其师门。则并
部永和三学也。俾夜作昼。窗案是临不暇
诸他。除研习义章修六事二因也。于大般
涅槃经兼因明论。末年逾切。又传输金论尽
屏馀缘。各讲十遍。仍求辅亮博览群书。得
义最精。又扬具美。寻禀纶言住城内天王
院。与弟子俱供亿不亏传持无替。乾祐元
年汉祖以龙潜晋土之日。便仰岷名。特降
庭臣赐紫衣号圆智大师。续有诏宣住崇
福寺讲堂院。仍充管内僧正。经年而变法
于晋。检策僧徒如风偃草。至乾祐二年十
一月五日无疾而终。于时四众含悲一城恋
德。俗龄九十三。法腊五十四。乃遵西域茶
毗礼。多投香水。或执幡花。黑白之众盈郊。
黯䨴之云蔽日。未容火灭。皆捧宝瓶待
盛梁粟之形。同见熏修之体。时得舍利者
随自因缘。或多或小。别得遗骨具表奏闻。
汉主敕葬于西山天龙寺。凡事官供。起石
塔敕谥号曰达识焉。
*** 汉棣州开元寺恒超传
释恒起。姓冯氏。范阳人也。祖父不仕。世修
儒道。而家富巨万。超生而聪慧。居童稚群
不贪戏弄。年十五早通六籍尤善风骚。辞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9b 页 T50-0749.png
调新奇播流人口。忽一日因阅佛经洗然开
悟。乃叹曰。人生富贵喻等幻泡。唯有真乘
可登运载。遂投驻跸寺出俗。未周三祀
方议进修昼夜不疲。而属师亡。亦遵释氏
丧仪。守礼无怠。孝悌之名燕人所美。梁乾
化三年往五台山受木叉戒。由是陟遐自
迩。切问近思。俄徵伐木之章。且狎或人之
友。结契远求名匠。阻两河间。兵未罢路不
通。南则梁祖。北则庄宗。抗衡于轻重之前。
逐鹿在存亡之际。当是时也。超止于本州
魏博并汾之间。学大小乘经律论。计七本讲
通思于雍洛。梁宋名师杳然隔绝。虽然巡历
非远宏畅殊精。瓶满见知翼飞名字。是故
并部息尘中山贞辩夫二人者。言行俱臻證
修有位。一见超叹曰。义龙之头角悉完备
矣。待飞奋而为霖雨焉。其为硕德题目
多此类也。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超曰。此
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遂止开元伽蓝东北
隅。置院讲诸经论。二十馀年宣导。各三十
馀遍。节操高迈举措舒徐。缁素见之无不
怯惧。声无叱咤语不夸奢。自然而然。且非
威势凌𨏦之所得也。前后州牧往来使臣。向
誉钦风修名执刺。相礼重者止令童子。辞
以讲贯罕曾接对。初有所慊终伏其高。齐
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造其门以诘难。
诸公一睹超容傍听议论。参乎子史證以
教宗。或问因明。超答以诗一首。辞新理妙
皆悉叹降。时郡守李君素重高风。欲飞章
举赐紫衣。超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虚著
悟。乃叹曰。人生富贵喻等幻泡。唯有真乘
可登运载。遂投驻跸寺出俗。未周三祀
方议进修昼夜不疲。而属师亡。亦遵释氏
丧仪。守礼无怠。孝悌之名燕人所美。梁乾
化三年往五台山受木叉戒。由是陟遐自
迩。切问近思。俄徵伐木之章。且狎或人之
友。结契远求名匠。阻两河间。兵未罢路不
通。南则梁祖。北则庄宗。抗衡于轻重之前。
逐鹿在存亡之际。当是时也。超止于本州
魏博并汾之间。学大小乘经律论。计七本讲
通思于雍洛。梁宋名师杳然隔绝。虽然巡历
非远宏畅殊精。瓶满见知翼飞名字。是故
并部息尘中山贞辩夫二人者。言行俱臻證
修有位。一见超叹曰。义龙之头角悉完备
矣。待飞奋而为霖雨焉。其为硕德题目
多此类也。龙德二年挂锡于无棣。超曰。此
则全齐旧壤邹鲁善邻。遂止开元伽蓝东北
隅。置院讲诸经论。二十馀年宣导。各三十
馀遍。节操高迈举措舒徐。缁素见之无不
怯惧。声无叱咤语不夸奢。自然而然。且非
威势凌𨏦之所得也。前后州牧往来使臣。向
誉钦风修名执刺。相礼重者止令童子。辞
以讲贯罕曾接对。初有所慊终伏其高。齐
鲁之间造秀不远数百里。造其门以诘难。
诸公一睹超容傍听议论。参乎子史證以
教宗。或问因明。超答以诗一首。辞新理妙
皆悉叹降。时郡守李君素重高风。欲飞章
举赐紫衣。超闻惊愕遂命笔为诗云。虚著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49c 页 T50-0749.png
褐衣老。浮杯道不成。誓传经论死。不染
利名生。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他时
随范蠡。一棹五湖清。李君复令人劝勉愿
结因缘。超确乎不拔。且曰。而其复尔则吾
在卢龙塞外矣。郡将闻而止。又相国瀛王凭
道闻其名知是乡关宗人。先遗其书。序以
归向之意。超曰。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剋志
修行。本期弥勒知名。不谓浪传于宰衡之
耳也。于吾何益。门人敦喻。不得已而答书。
具陈出家之人岂得以虚名薄利而留心乎。
瀛王益加郑重。表闻汉祖。遂就赐紫衣。自
此忽忽不乐。以乾祐二年仲春三日微疾。
数辰而终于本院。院众咸闻天乐沸空。乃
升兜率之明證也。春秋七十三。僧腊三十
五。门人洞徵与学徒百馀人持心丧。倾城
士庶僧尼会送城外。具茶毗礼收舍利二
百馀颗。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起塔以
葬之。瀛王未知。别奏赐师号曰德正。乃
刊敕文于石塔焉。
*** 汉洛京法林院僧照传
释僧照。姓张氏。范阳人也。年十四出家投悯
忠寺。聪晤绝俦神仪伟秀初受经偈日诵
数千百言。目所览者过于宿习。吐论知见
有老成之风。遂度为沙弥。受具已来历于
再闰。暗诵经典已踰六大部矣。即最胜王
大悲维摩法华等经。傍加听寻经论十数年
间。深文伏义蓝出青矣天祐中游方南下。爰
届中山。元戎王处直请住法华寺。相次易帅
请之。太傅陇西公连表荐赐紫方袍加至
利名生。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他时
随范蠡。一棹五湖清。李君复令人劝勉愿
结因缘。超确乎不拔。且曰。而其复尔则吾
在卢龙塞外矣。郡将闻而止。又相国瀛王凭
道闻其名知是乡关宗人。先遗其书。序以
归向之意。超曰。贫道闲人早舍父母剋志
修行。本期弥勒知名。不谓浪传于宰衡之
耳也。于吾何益。门人敦喻。不得已而答书。
具陈出家之人岂得以虚名薄利而留心乎。
瀛王益加郑重。表闻汉祖。遂就赐紫衣。自
此忽忽不乐。以乾祐二年仲春三日微疾。
数辰而终于本院。院众咸闻天乐沸空。乃
升兜率之明證也。春秋七十三。僧腊三十
五。门人洞徵与学徒百馀人持心丧。倾城
士庶僧尼会送城外。具茶毗礼收舍利二
百馀颗。分施之外缄五十颗于本院。起塔以
葬之。瀛王未知。别奏赐师号曰德正。乃
刊敕文于石塔焉。
*** 汉洛京法林院僧照传
释僧照。姓张氏。范阳人也。年十四出家投悯
忠寺。聪晤绝俦神仪伟秀初受经偈日诵
数千百言。目所览者过于宿习。吐论知见
有老成之风。遂度为沙弥。受具已来历于
再闰。暗诵经典已踰六大部矣。即最胜王
大悲维摩法华等经。傍加听寻经论十数年
间。深文伏义蓝出青矣天祐中游方南下。爰
届中山。元戎王处直请住法华寺。相次易帅
请之。太傅陇西公连表荐赐紫方袍加至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0a 页 T50-0750.png
真大师。次则扶风马公。请为僧正。非所好
也。及抵洛阳有命开法华经讲止法林
院。况乎都阙浩穰象龙辐凑。及照之唱导翕
如于下风伏膺矣。以乾祐元年三月二十六
日示灭于讲院。春秋七十。僧腊五十。四众
号慕。侍中李公倾易定。曾为外护复守洛
宅。饰终丧礼悉以资奉。粤四月三日迁神于
城南行茶毗法。收舍利红润可数百粒。
济阳丁公为保釐之簉职。为树塔于广化之
寺南冈。照平昔讲凡七十馀座。勤勤为法门
生颇多。宰臣马公孙最所钦重。前后赠诗仅
数十首。洛中为美谈矣。
*** 汉洛阳天宫寺从隐传(梦江)
释从隐。姓刘氏。洛阳三乡人也。丱年敏慧誓
欲出尘。二亲既听。乃投本邑竹阁院。依师
诵习陶练灵府。寻于嵩阳受戒毕。就长水
听采才历数年。克通百法中观弥陀三经论
焉而諲师年老。深许隐之博达性相。后于
洛布金院赴请敷演至后唐清泰中諲付
讲座日为众三登法席。夏中长晷览藏经
一袟精进苦节人无与比。乾祐二年正月示
疾而终。俗寿五十三。僧腊三十二。乃依天
竺法火化。收合真体圆净堪爱。门人树塔
至今存焉。次有长水县县泉院释梦江者。
姓杨氏。本邑人也。神彩洒落超拔凡态。遂
愿出家恒诵仁王般若。进具后讲百法论。
清泰中龙门广化寺请为众开演。遇帝幸其
寺宣问。妙辩天逸悦可上心。时于御前赐
紫袈裟。确乎不受。训导二十馀年。讲罢行道
也。及抵洛阳有命开法华经讲止法林
院。况乎都阙浩穰象龙辐凑。及照之唱导翕
如于下风伏膺矣。以乾祐元年三月二十六
日示灭于讲院。春秋七十。僧腊五十。四众
号慕。侍中李公倾易定。曾为外护复守洛
宅。饰终丧礼悉以资奉。粤四月三日迁神于
城南行茶毗法。收舍利红润可数百粒。
济阳丁公为保釐之簉职。为树塔于广化之
寺南冈。照平昔讲凡七十馀座。勤勤为法门
生颇多。宰臣马公孙最所钦重。前后赠诗仅
数十首。洛中为美谈矣。
*** 汉洛阳天宫寺从隐传(梦江)
释从隐。姓刘氏。洛阳三乡人也。丱年敏慧誓
欲出尘。二亲既听。乃投本邑竹阁院。依师
诵习陶练灵府。寻于嵩阳受戒毕。就长水
听采才历数年。克通百法中观弥陀三经论
焉而諲师年老。深许隐之博达性相。后于
洛布金院赴请敷演至后唐清泰中諲付
讲座日为众三登法席。夏中长晷览藏经
一袟精进苦节人无与比。乾祐二年正月示
疾而终。俗寿五十三。僧腊三十二。乃依天
竺法火化。收合真体圆净堪爱。门人树塔
至今存焉。次有长水县县泉院释梦江者。
姓杨氏。本邑人也。神彩洒落超拔凡态。遂
愿出家恒诵仁王般若。进具后讲百法论。
清泰中龙门广化寺请为众开演。遇帝幸其
寺宣问。妙辩天逸悦可上心。时于御前赐
紫袈裟。确乎不受。训导二十馀年。讲罢行道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0b 页 T50-0750.png
礼佛。日唯一食。慈忍于物。罕逢愠色。周显
德三年疾终。缁素悲慕为其建塔矣。
*** 汉杭州龙兴寺宗季传
释宗季者。俗姓俞临安人也。稚齿瑰伟心志
刚直。尝天震邻家树。季随僵仆。有姊尼抱
就膝。视之曰。此非震死且有生候。至夜
未央苏而复作。遂劝令出家。事欣平寺僧。
后往衢州投巨信论师学名数论。文义淹
详且难诎伏。锋芒如也。迨回杭龙兴寺召
讲。时僧正蕴让给慧纵横两面之敌也。与闾
丘方远先生江东罗隐为莫逆之交也。见而
申问。季作二百语詶之。让正赏叹。遂请开
讲四十馀年。出弟子七八百人。汉乾祐戊申
岁。疾终于本房。初季讲次。遇一异人。作胡
语问西域未来之经论。一众惊然。季眇
二目。曾夜行感神光。引之常览古师之述
作。曰可俯而窥也。遂撰永新钞释般若心
经晖理钞解上生经弥勒成佛经疏钞补猷钞
阙诸别行义章。可数十卷。并行于世。季道
行孤僻性情方正。寡言语气貌高迈。誓不
趋俗舍。暨老恳请亦罕赴白衣家。居唯屡
空衎然自任。而孜孜手不释卷。乐道向终。
至今此宗越多。弟子讲导不泯焉。
*** 周魏府观音院智佺传
释智佺。姓张氏。铜台永济人也。九岁于邺都
临清王舍城寺事师。暨受具戒身器挺然
八尺面色玉如。行步若舒雁。言音如扣钟。
人望之凛然。佥曰。美丈夫也。恒诵诸经昼
三夜三礼佛无阙。本师知其法器。遣往滑
德三年疾终。缁素悲慕为其建塔矣。
*** 汉杭州龙兴寺宗季传
释宗季者。俗姓俞临安人也。稚齿瑰伟心志
刚直。尝天震邻家树。季随僵仆。有姊尼抱
就膝。视之曰。此非震死且有生候。至夜
未央苏而复作。遂劝令出家。事欣平寺僧。
后往衢州投巨信论师学名数论。文义淹
详且难诎伏。锋芒如也。迨回杭龙兴寺召
讲。时僧正蕴让给慧纵横两面之敌也。与闾
丘方远先生江东罗隐为莫逆之交也。见而
申问。季作二百语詶之。让正赏叹。遂请开
讲四十馀年。出弟子七八百人。汉乾祐戊申
岁。疾终于本房。初季讲次。遇一异人。作胡
语问西域未来之经论。一众惊然。季眇
二目。曾夜行感神光。引之常览古师之述
作。曰可俯而窥也。遂撰永新钞释般若心
经晖理钞解上生经弥勒成佛经疏钞补猷钞
阙诸别行义章。可数十卷。并行于世。季道
行孤僻性情方正。寡言语气貌高迈。誓不
趋俗舍。暨老恳请亦罕赴白衣家。居唯屡
空衎然自任。而孜孜手不释卷。乐道向终。
至今此宗越多。弟子讲导不泯焉。
*** 周魏府观音院智佺传
释智佺。姓张氏。铜台永济人也。九岁于邺都
临清王舍城寺事师。暨受具戒身器挺然
八尺面色玉如。行步若舒雁。言音如扣钟。
人望之凛然。佥曰。美丈夫也。恒诵诸经昼
三夜三礼佛无阙。本师知其法器。遣往滑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0c 页 T50-0750.png
台。抵明福寺就晖师讲肆。期月顿见诸法
体用。喜不自任。时晖之门生炮勇炰干者数
十员。皆出佺之下。徇睢阳人请讲。未久又
今东京。遇信士舍宅为万岁百法院。由此
洛京陈许徐宿维青琴台咸乐请其敷演。自
鸠聚檀嚫。前后饭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
三家。同建观音院命居之。佺敏利之性天
资。初终讲百法论可百许遍。登法座多不
临文。悬述辩给。后三过览大藏经以辅见
知。其诵讽经咒也。尝闻户外阒然有弹指
声者。感鬼神赞叹欤。魏帅陈君思让。笃志
归依。表荐紫衣师号曰归政。殆临八十一
而剋意学欧王书体。仅入能妙。或问之。曰
吾习来生字耳。显德五年年八十三。呼弟
子奉晏等嘱累令造木舆一所敛送阇维。
至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终。奉木塔举高
三丈馀。纵燎时有白鹤哀鸣紫云旋覆。收
拾舍利建塔缄焉。
*** 宋秀州灵光寺皓端传
释皓端。姓张氏。嘉禾人也。九岁舍家入灵
光精舍。师授经法如温旧业焉。年登弱
冠受形俱无表。于四明阿育王寺遇希觉
律师盛扬南山律。端则一听旋有通明义门
无壅。寻投金华云法师学名数一支并法
华经。后受吴兴缁伍所请讲论焉。两浙武
肃王钱氏。召于王府罗汉寺演训。复令于
真身塔寺宣导。于时有台教师玄烛者。彼
宗号为第十祖。端依附之果了一心三观。
遂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由是两宗法要
体用。喜不自任。时晖之门生炮勇炰干者数
十员。皆出佺之下。徇睢阳人请讲。未久又
今东京。遇信士舍宅为万岁百法院。由此
洛京陈许徐宿维青琴台咸乐请其敷演。自
鸠聚檀嚫。前后饭僧三十万。天雄军戴张郭
三家。同建观音院命居之。佺敏利之性天
资。初终讲百法论可百许遍。登法座多不
临文。悬述辩给。后三过览大藏经以辅见
知。其诵讽经咒也。尝闻户外阒然有弹指
声者。感鬼神赞叹欤。魏帅陈君思让。笃志
归依。表荐紫衣师号曰归政。殆临八十一
而剋意学欧王书体。仅入能妙。或问之。曰
吾习来生字耳。显德五年年八十三。呼弟
子奉晏等嘱累令造木舆一所敛送阇维。
至其年十一月十一日奄终。奉木塔举高
三丈馀。纵燎时有白鹤哀鸣紫云旋覆。收
拾舍利建塔缄焉。
*** 宋秀州灵光寺皓端传
释皓端。姓张氏。嘉禾人也。九岁舍家入灵
光精舍。师授经法如温旧业焉。年登弱
冠受形俱无表。于四明阿育王寺遇希觉
律师盛扬南山律。端则一听旋有通明义门
无壅。寻投金华云法师学名数一支并法
华经。后受吴兴缁伍所请讲论焉。两浙武
肃王钱氏。召于王府罗汉寺演训。复令于
真身塔寺宣导。于时有台教师玄烛者。彼
宗号为第十祖。端依附之果了一心三观。
遂撰金光明经随文释十卷。由是两宗法要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1a 页 T50-0751.png
一径路通。忠献王钱氏借赐紫衣。别署大
德号崇法焉。后誓约不出寺门。慕远公之
不渡虎溪也。高尚其事。仅二十馀年。身无
长衣口无丰味。居不施关坐唯一榻。以建
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灭于本房。容貌犹
生。三日焚之于城西。得舍利于煨烬之末。
俗年七十二。僧腊五十二。凡著述传录记赞
七十许卷。学得其门者止八十馀人。端性耿
介言无苟且。一坐之间不谈世论。唯以佛
法为己务。可谓傅翼之象王矣。秘书监钱
昱尝典秀郡。躬睹端之标格。为著行录焉。
*** 宋东京天清寺傅章传
释傅章。俗姓彭氏。开封东明人也。厥父諲即
邑甸之上农也。尘务之外正见不回。恒读佛
经悬解诠旨。母邢氏尝梦入法宇手探道
器。因而娠焉。与父知怀非常之子。指腹誓
令出俗。年甫十一。乃礼本邑唯识师秘公
为师。一见异之。初授净名仁王法华三经。
及削发去周罗。随秘公游五台礼文殊
应迹之地。其年受具。为息慈日便于浚郊
清朗法师座下听习法华经。后于睢阳道雅
法师重温前业。寻学唯识于本师。颇揭厉
于义津法水。又亲附副僧录通慧。因明且臻
其极章。日诵三经兼二戒本。讲贯训徒向二
十载。未尝少辍。广顺中左街僧录广智大师。
荐闻于周高祖赐紫方袍。大宋乾德二年左
街僧录道深。荐于太祖神德皇帝赐师号
曰义明。俄示疾而终于本院。春秋五十五。
法岁三十六。未绝之前命笔作偈警世。而
德号崇法焉。后誓约不出寺门。慕远公之
不渡虎溪也。高尚其事。仅二十馀年。身无
长衣口无丰味。居不施关坐唯一榻。以建
隆二年三月十八日坐灭于本房。容貌犹
生。三日焚之于城西。得舍利于煨烬之末。
俗年七十二。僧腊五十二。凡著述传录记赞
七十许卷。学得其门者止八十馀人。端性耿
介言无苟且。一坐之间不谈世论。唯以佛
法为己务。可谓傅翼之象王矣。秘书监钱
昱尝典秀郡。躬睹端之标格。为著行录焉。
*** 宋东京天清寺傅章传
释傅章。俗姓彭氏。开封东明人也。厥父諲即
邑甸之上农也。尘务之外正见不回。恒读佛
经悬解诠旨。母邢氏尝梦入法宇手探道
器。因而娠焉。与父知怀非常之子。指腹誓
令出俗。年甫十一。乃礼本邑唯识师秘公
为师。一见异之。初授净名仁王法华三经。
及削发去周罗。随秘公游五台礼文殊
应迹之地。其年受具。为息慈日便于浚郊
清朗法师座下听习法华经。后于睢阳道雅
法师重温前业。寻学唯识于本师。颇揭厉
于义津法水。又亲附副僧录通慧。因明且臻
其极章。日诵三经兼二戒本。讲贯训徒向二
十载。未尝少辍。广顺中左街僧录广智大师。
荐闻于周高祖赐紫方袍。大宋乾德二年左
街僧录道深。荐于太祖神德皇帝赐师号
曰义明。俄示疾而终于本院。春秋五十五。
法岁三十六。未绝之前命笔作偈警世。而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1b 页 T50-0751.png
赠诸朋执矣。所度弟子一十五人。以其年
十一月十六日。卜京之南原用茶毗之法。
薪尽火灭得舌且不灰。众叹戒德。门人檀
信共立塔焉。则开宝五年也。先是厥父恒
务法华经。终后焚之亦舌不坏。子父同验
实为罕有。相国寺清慧大师彝炳为塔铭
焉。
*** 宋并州崇福寺佛山院继伦传
释继伦。姓曹氏。晋阳人也。弱齿而壮其志
勇其心。决求出家。本师授法华经日念三
纸。时惊宿习慧察过人。登戒之后至年二十
一。学通法华经义理幽赜。唯识因明二论一
览能讲。由是著述其钞。至今河东盛行。三
讲恒一百五十馀徒从其道训。又撰法华钞
三卷。其为人也慈忍成性戒范坚强。人望
之而心服。以刘氏据有并汾酷重其道。署
号法宝录右街僧事。宽猛相参无敢违拒。
以伪汉己已岁冬十月示疾。心祈口述愿
生知足天。终后顶热半日方冷。则开宝二年
也。享年五十一。阇维毕淘获舍利。远近
取供养焉。
*** 宋齐州开元寺义楚传(修进省伦)
释义楚。俗姓裴氏。祖相州安阳人也。楚七岁
来省历下临坛大德修进。因为出家师也。
进乃楚之诸父也。季父省伦居香严院。进也
诵观音普门支经向十万遍。立礼法华经。
字字各拜拜且彻部焉。伦则青丘主宰。禅居
诵大悲佛顶俱一亿遍。楚执柯伐木。熏习
相资。登此近圆。勤学不懈。敏慧夙成。俱舍
十一月十六日。卜京之南原用茶毗之法。
薪尽火灭得舌且不灰。众叹戒德。门人檀
信共立塔焉。则开宝五年也。先是厥父恒
务法华经。终后焚之亦舌不坏。子父同验
实为罕有。相国寺清慧大师彝炳为塔铭
焉。
*** 宋并州崇福寺佛山院继伦传
释继伦。姓曹氏。晋阳人也。弱齿而壮其志
勇其心。决求出家。本师授法华经日念三
纸。时惊宿习慧察过人。登戒之后至年二十
一。学通法华经义理幽赜。唯识因明二论一
览能讲。由是著述其钞。至今河东盛行。三
讲恒一百五十馀徒从其道训。又撰法华钞
三卷。其为人也慈忍成性戒范坚强。人望
之而心服。以刘氏据有并汾酷重其道。署
号法宝录右街僧事。宽猛相参无敢违拒。
以伪汉己已岁冬十月示疾。心祈口述愿
生知足天。终后顶热半日方冷。则开宝二年
也。享年五十一。阇维毕淘获舍利。远近
取供养焉。
*** 宋齐州开元寺义楚传(修进省伦)
释义楚。俗姓裴氏。祖相州安阳人也。楚七岁
来省历下临坛大德修进。因为出家师也。
进乃楚之诸父也。季父省伦居香严院。进也
诵观音普门支经向十万遍。立礼法华经。
字字各拜拜且彻部焉。伦则青丘主宰。禅居
诵大悲佛顶俱一亿遍。楚执柯伐木。熏习
相资。登此近圆。勤学不懈。敏慧夙成。俱舍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1c 页 T50-0751.png
一宗造微臻极。遂传讲圆晖疏十许遍。后
该览大藏三遍。乃慨儒家为佛教之文而
多谬解解既谬欤事多误用。拟白乐天六
帖。纂释氏义理文章。庶事群品以类相从。
建其门目总括大纲。计五十部。随事别列
四百四十门。始从法王利见部终师子兽类
部。其间物类检括周旋。令供笔之时必无
告乏矣。一十年中孜孜罔倦。起晋开运二
年至显德元年毕进呈。世宗敕付史馆。赐
紫衣仍加号明教大师。以开宝中终于龙
兴伽蓝。俗寿七十四。法腊五十四。楚始谋此
作。随得便书。裒多益寡。日居月诸郁成编
录。忽因本院门古石上有六帖二字天然
分明。睹此灵符乃知宿定。搜今斡古笔不
停缀。时枢密相国王公朴。为楚作序冠于
编首。今行于寰海矣。初楚著述心亦劳止。
而双目丧明。医工莫疗。遂冥心忏过。虑
删碎教文裁量差脱。如是虔虔更无间息。
再岁还明。人谓其徵感焉。
*** 宋杭州慈光院晤恩传
释晤恩。字修己。姑苏常熟人也。姓路。母张氏
尝梦梵僧入其家而妊焉。及稚孺见沙门
相必起迎迟。年十三闻诵弥陀经。遂求出
家。亲党饶爱再三沮之。乃投破山兴福寺受
训。后唐长兴中受满分戒。登往昆山慧聚
寺学南山律。晋天福初从槜李皓端师听
习经论。悬解之性天然。时辈辄难抗敌。后
微闻天台三观六即之说。冥符意解。汉开运
中造钱唐慈光院志因师。讲贯弥年通达法
该览大藏三遍。乃慨儒家为佛教之文而
多谬解解既谬欤事多误用。拟白乐天六
帖。纂释氏义理文章。庶事群品以类相从。
建其门目总括大纲。计五十部。随事别列
四百四十门。始从法王利见部终师子兽类
部。其间物类检括周旋。令供笔之时必无
告乏矣。一十年中孜孜罔倦。起晋开运二
年至显德元年毕进呈。世宗敕付史馆。赐
紫衣仍加号明教大师。以开宝中终于龙
兴伽蓝。俗寿七十四。法腊五十四。楚始谋此
作。随得便书。裒多益寡。日居月诸郁成编
录。忽因本院门古石上有六帖二字天然
分明。睹此灵符乃知宿定。搜今斡古笔不
停缀。时枢密相国王公朴。为楚作序冠于
编首。今行于寰海矣。初楚著述心亦劳止。
而双目丧明。医工莫疗。遂冥心忏过。虑
删碎教文裁量差脱。如是虔虔更无间息。
再岁还明。人谓其徵感焉。
*** 宋杭州慈光院晤恩传
释晤恩。字修己。姑苏常熟人也。姓路。母张氏
尝梦梵僧入其家而妊焉。及稚孺见沙门
相必起迎迟。年十三闻诵弥陀经。遂求出
家。亲党饶爱再三沮之。乃投破山兴福寺受
训。后唐长兴中受满分戒。登往昆山慧聚
寺学南山律。晋天福初从槜李皓端师听
习经论。悬解之性天然。时辈辄难抗敌。后
微闻天台三观六即之说。冥符意解。汉开运
中造钱唐慈光院志因师。讲贯弥年通达法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2a 页 T50-0752.png
华光明经止观论。咸洞玄微。寻施覆述。出
弟子相次角立。雍熙三年八月朔日。恩于中
夜睹白光自井而出明灭不恒。谓门人
曰。吾报龄极于此矣。乃绝粒禁言一心念
佛。次梦拥纳沙门执金垆焚香三绕其室。
自言祖师灌顶来此相迎。汝当去矣。梦觉
呼弟子至。犹闻异香。至二十五日为弟子
说止观旨归及观心义。辰时端坐面西而化。
享年七十五。僧腊五十五。其夜院僧有兴文
偃等。皆闻空中丝竹嘹亮。而无鼗鼓且多
铃铎。渐久渐远依稀西去。迨九月九日依
西域法焚获舍利青白。圆粒无算。恩平时
谨重一食。不离衣钵不畜财宝。卧必右胁
坐必加趺。弟子辈设堂居亦同今之禅室。
立制严峻日别亲视。明相方许净人施粥。曾
有晚饮薯蓣汤者。即时摈出黉堂。每一
布萨。则潸洒不止。盖思其大集满洲之言
耳。偏诲人以弥陀净业救生死事。受教得
生感祥可见者往往有之。凡与人言不问
贤不肖。悉示以一乘圆意。或怪不逗机者。
乃曰。与作毒鼓之缘耳。不喜杂交游。
不好言世俗事。虽大人豪族。未尝辄问名
居。况迂趋其门乎。先是天台宗教会昌毁
废文义残缺。谈妙之辞没名不显。恩寻绎
十妙之始终。研覈五重之旨趣。讲大玄义文
句止观二十馀周。解行兼明目足双运。使法
华大旨全美流于代者。恩之力也。又慊昔
人科节与荆溪记不相符顺。因著玄义文
句止观金光明金[镙-糸+拱]论科总三十五帖。见行
弟子相次角立。雍熙三年八月朔日。恩于中
夜睹白光自井而出明灭不恒。谓门人
曰。吾报龄极于此矣。乃绝粒禁言一心念
佛。次梦拥纳沙门执金垆焚香三绕其室。
自言祖师灌顶来此相迎。汝当去矣。梦觉
呼弟子至。犹闻异香。至二十五日为弟子
说止观旨归及观心义。辰时端坐面西而化。
享年七十五。僧腊五十五。其夜院僧有兴文
偃等。皆闻空中丝竹嘹亮。而无鼗鼓且多
铃铎。渐久渐远依稀西去。迨九月九日依
西域法焚获舍利青白。圆粒无算。恩平时
谨重一食。不离衣钵不畜财宝。卧必右胁
坐必加趺。弟子辈设堂居亦同今之禅室。
立制严峻日别亲视。明相方许净人施粥。曾
有晚饮薯蓣汤者。即时摈出黉堂。每一
布萨。则潸洒不止。盖思其大集满洲之言
耳。偏诲人以弥陀净业救生死事。受教得
生感祥可见者往往有之。凡与人言不问
贤不肖。悉示以一乘圆意。或怪不逗机者。
乃曰。与作毒鼓之缘耳。不喜杂交游。
不好言世俗事。虽大人豪族。未尝辄问名
居。况迂趋其门乎。先是天台宗教会昌毁
废文义残缺。谈妙之辞没名不显。恩寻绎
十妙之始终。研覈五重之旨趣。讲大玄义文
句止观二十馀周。解行兼明目足双运。使法
华大旨全美流于代者。恩之力也。又慊昔
人科节与荆溪记不相符顺。因著玄义文
句止观金光明金[镙-糸+拱]论科总三十五帖。见行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2b 页 T50-0752.png
于世。吁河汉中有鱼溯流而上者何。潜泳
有所取故。恩公不宽乘戒。而出弟子十有
七人。求解而行行耳。
*** 宋天台山螺溪传教院义寂传
释义寂。字常照。姓胡氏。温州永嘉人也。母妊
娠公白不喜荤血。生乃首蒙紫帽而诞焉。
幼启二亲坚求去俗。旋入开元伽蓝。师授
法华经期月而彻。寺之耆老称叹希有。受具
已往会稽学南山钞。既通律义。乃造天台
山研寻止观。其所易解犹河南一遍照也。
先是智者教迹远则安史兵残。近则会昌焚
毁。零编断简本折枝摧。传者何凭。端正甚
学。寂思鸠集也。适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
而已。后款告韶禅师。嘱人泛舟于日本国
购获仅足。由是博闻多识。微寂此宗学者几
握半珠为家宝欤。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
相继讲训。今许王钱氏在两浙日。累请开
演。私署净光大师并紫方袍。辞让不却受
而不称。及兴螺溪道场。四方学侣雾拥云
屯。太平兴国五年朝廷条贯缁伍经业。寂从
山入州治寺。寺东楼安置。楼近大山。夜梦
刹柱陷没于地。意颇恶之。自徙于西偏僧房。
其夜春雨甚山崩楼𡉏。人咸谓寂先见同修
报得之眼焉。因受黄岩邑人请。乘舟泛江
放生讲流水长者品。至海门灵石。是智者
冬居道场也。劝人修寺塑像。入缘者繁沓。
今上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也。
诸官同命受菩萨戒。雍熙初永安县请于光
明寺受戒。古殿像隳腹中获发愿辞。即唐
有所取故。恩公不宽乘戒。而出弟子十有
七人。求解而行行耳。
*** 宋天台山螺溪传教院义寂传
释义寂。字常照。姓胡氏。温州永嘉人也。母妊
娠公白不喜荤血。生乃首蒙紫帽而诞焉。
幼启二亲坚求去俗。旋入开元伽蓝。师授
法华经期月而彻。寺之耆老称叹希有。受具
已往会稽学南山钞。既通律义。乃造天台
山研寻止观。其所易解犹河南一遍照也。
先是智者教迹远则安史兵残。近则会昌焚
毁。零编断简本折枝摧。传者何凭。端正甚
学。寂思鸠集也。适金华古藏中得净名疏
而已。后款告韶禅师。嘱人泛舟于日本国
购获仅足。由是博闻多识。微寂此宗学者几
握半珠为家宝欤。遂于佛陇道场国清寺
相继讲训。今许王钱氏在两浙日。累请开
演。私署净光大师并紫方袍。辞让不却受
而不称。及兴螺溪道场。四方学侣雾拥云
屯。太平兴国五年朝廷条贯缁伍经业。寂从
山入州治寺。寺东楼安置。楼近大山。夜梦
刹柱陷没于地。意颇恶之。自徙于西偏僧房。
其夜春雨甚山崩楼𡉏。人咸谓寂先见同修
报得之眼焉。因受黄岩邑人请。乘舟泛江
放生讲流水长者品。至海门灵石。是智者
冬居道场也。劝人修寺塑像。入缘者繁沓。
今上遣高品卫绍钦入山重建寿昌寺也。
诸官同命受菩萨戒。雍熙初永安县请于光
明寺受戒。古殿像隳腹中获发愿辞。即唐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2c 页 T50-0752.png
咸通六年沙门希皎施戒。劝七乡人装塑
尊像。愿舍报为男子。童真出家常布褐传
法利乐众生云。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四
年临海缙云永康东阳诸邑请其施戒。九月
寂至自太末。十月寝疾本院方丈。十一月
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祭奠应缘俗礼
者非吾弟子也。即窆于方丈树小塔焉。享
年六十九。法腊五十矣。四方传法弟子见星
而舍者数百人。寂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共
二十许座。光明净名梵网等经。止观金[镙-糸+拱]等
论。法界还源等观禅源诠永嘉集各数遍。所
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数卷。自
智者捐世。六代传法湛然师之后。二百馀龄
寂受遗寄。最克负荷。其如炎蒸讲贯而无汗
之沾洽。曾不久听而胜解佛乘。每一谈扬
则摐金玉应召羽商和。彼九旬说妙相去几
何。又尝寓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寺。上方
有宝庄严幢座。题曰文殊台。设枑梐阑隔。
求入无由。俄睹观音菩萨从堂徐出以手
攘却行马低迂相接。斯须觉已与观音身
泯合不分。因而惊寤。自是之来乐说无尽
矣。或曰。入普门智乘利物悲。上合佛觉證
无上故。下合众生凡同体故。开则群灵混
成一法。得是心者非观音而谁欤。是以讲
谈也。施戒也。自瓯越之乡迨三天子障。民
多咈戾俗尚畋猎受寂之训也咸食椹革
音。说法之功所谓善建。由是堂室间可见
者。曰澄彧。曰宝翔。曰义通。及乎台之民
庶曾受戒法迎真相。来州治开元寺祭飨。
尊像。愿舍报为男子。童真出家常布褐传
法利乐众生云。观者皆意寂之前身也。四
年临海缙云永康东阳诸邑请其施戒。九月
寂至自太末。十月寝疾本院方丈。十一月
四日嘱诫门人不许哭泣。祭奠应缘俗礼
者非吾弟子也。即窆于方丈树小塔焉。享
年六十九。法腊五十矣。四方传法弟子见星
而舍者数百人。寂平素讲法华经并玄义共
二十许座。光明净名梵网等经。止观金[镙-糸+拱]等
论。法界还源等观禅源诠永嘉集各数遍。所
著止观义例法华十妙不二门科节数卷。自
智者捐世。六代传法湛然师之后。二百馀龄
寂受遗寄。最克负荷。其如炎蒸讲贯而无汗
之沾洽。曾不久听而胜解佛乘。每一谈扬
则摐金玉应召羽商和。彼九旬说妙相去几
何。又尝寓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寺。上方
有宝庄严幢座。题曰文殊台。设枑梐阑隔。
求入无由。俄睹观音菩萨从堂徐出以手
攘却行马低迂相接。斯须觉已与观音身
泯合不分。因而惊寤。自是之来乐说无尽
矣。或曰。入普门智乘利物悲。上合佛觉證
无上故。下合众生凡同体故。开则群灵混
成一法。得是心者非观音而谁欤。是以讲
谈也。施戒也。自瓯越之乡迨三天子障。民
多咈戾俗尚畋猎受寂之训也咸食椹革
音。说法之功所谓善建。由是堂室间可见
者。曰澄彧。曰宝翔。曰义通。及乎台之民
庶曾受戒法迎真相。来州治开元寺祭飨。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3a 页 T50-0753.png
皆缟素哀泣。天为之变惨。其慈摄之所感。知
州郑公元龟为诗悲悼焉。
论曰。玄默垂文圣人俯察。河𨿅之流有告。
图书之法作程。禹受斯符乃为经纬。本六
十馀字。训第表明号洪范。以开章得彝伦
而逌叙帝王之法粲然可观。祖述之家翕尔
宗此。我之佛道可弗然耶。教自西传若龟
马之文乍辩。声由此盛如夏商之美惟扬。及
其讲训相资签笺互出。因分异辙各竞颛
门。施巧智之莫京。致慧心之悬合。宜乎。
得正信者必开正眼。见正道者必事正修。
倒本前因则以决择为主。原夫能诠之教
喻图书也。所诠之理喻训第也。经容纬入。
纬变经存。令表显之名言从体义之相杂。
唯识佥推于护法成即司南。婆沙奄有于馀
师说同衍字。良以各迷己见皆未极成。正
不正之说恢张。玄又玄之谈崛起。大抵无名
相法作名相说。非如色法影质易寻。名色
交加喜生迷竞。又以言存一意义止一途。
随情取舍之时未为允当。随转理门之处
盖涉无文。加复教有弛张意关详略。讨寻
者非英明而莫悟。承领者非行位而那知。
在人亡书以教为折中。故论中以四种徵
理。理则难隐。一观待。二作用。三法尔。四證
成。用斯道理义岂惑乎。譬如甲氏背人而
去。有二三子相问曰。彼去者谁耶。一云乙
也。一云丙也。此俱未是。彼有识人云甲也。
回面视之是甲非乙。由其不识遂有多名。
识者一呼应声而至。亲得自体不涉异缘。
州郑公元龟为诗悲悼焉。
论曰。玄默垂文圣人俯察。河𨿅之流有告。
图书之法作程。禹受斯符乃为经纬。本六
十馀字。训第表明号洪范。以开章得彝伦
而逌叙帝王之法粲然可观。祖述之家翕尔
宗此。我之佛道可弗然耶。教自西传若龟
马之文乍辩。声由此盛如夏商之美惟扬。及
其讲训相资签笺互出。因分异辙各竞颛
门。施巧智之莫京。致慧心之悬合。宜乎。
得正信者必开正眼。见正道者必事正修。
倒本前因则以决择为主。原夫能诠之教
喻图书也。所诠之理喻训第也。经容纬入。
纬变经存。令表显之名言从体义之相杂。
唯识佥推于护法成即司南。婆沙奄有于馀
师说同衍字。良以各迷己见皆未极成。正
不正之说恢张。玄又玄之谈崛起。大抵无名
相法作名相说。非如色法影质易寻。名色
交加喜生迷竞。又以言存一意义止一途。
随情取舍之时未为允当。随转理门之处
盖涉无文。加复教有弛张意关详略。讨寻
者非英明而莫悟。承领者非行位而那知。
在人亡书以教为折中。故论中以四种徵
理。理则难隐。一观待。二作用。三法尔。四證
成。用斯道理义岂惑乎。譬如甲氏背人而
去。有二三子相问曰。彼去者谁耶。一云乙
也。一云丙也。此俱未是。彼有识人云甲也。
回面视之是甲非乙。由其不识遂有多名。
识者一呼应声而至。亲得自体不涉异缘。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3b 页 T50-0753.png
故曰精义无二也。因义生解解必虚通。除
其执情令生正解断其迷执。执情断故所
执便遣。既能生解则断障。二重断染。依他
清净。依他圆成。故得二胜果焉。不然者认
相似法堕恶取空。曳曲木于稠林。泛胶舟
于苦海。又不可胜道也。瑜伽论中契经体
有二。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
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也。夫以能化之教
已翻。所诠之理难悟。苟非宿慧安喻经心。
宿慧当多世之熏方能生起。经心乃大雄之
意。岂易寻求。谚所谓老见事长。佛已三祇
之扬历。多言或中。法从诸圣之同宣。岂得
以夏虫共论其凌澌。井鱼互谈其渤澥。此
诚不可也。必须近佛菩萨。善慧法师四无碍
居游戏之中。八辩音演自他之利。秖如天
亲大士。将世尊之一言。中道圆宗成诸法之
五位。如龙带涓滴而起为雨望苗稼而施。
又同命包作纬于春秋凿度为资于大易。
此皆善其通变能其揣摩。以利根而教钝
根。以正见而诱邪见。都称为摩诃般特伽
也。西域蒲塞冶家子以为裘。此方俊才鬻乳
人而加水。成裘则易。以日见而留心。免水
则难以传来而隔手。昔以讲人论法造疏
寻宗。用成实法数之名。补大乘阙员之义。
其有解法名目随人见知。未融六释之端。
何暇三隅之反。至若黎邪是报非报化人有
心无心。和合怖数之徒。闻熏灭不灭等。百
有馀科。并三藏四含之盘根。大小两宗之钤
键。先贤之所不决。令哲之所共疑。但谓阙
其执情令生正解断其迷执。执情断故所
执便遣。既能生解则断障。二重断染。依他
清净。依他圆成。故得二胜果焉。不然者认
相似法堕恶取空。曳曲木于稠林。泛胶舟
于苦海。又不可胜道也。瑜伽论中契经体
有二。一文二义。文是所依。义是能依。如是
二种总名一切所知境界也。夫以能化之教
已翻。所诠之理难悟。苟非宿慧安喻经心。
宿慧当多世之熏方能生起。经心乃大雄之
意。岂易寻求。谚所谓老见事长。佛已三祇
之扬历。多言或中。法从诸圣之同宣。岂得
以夏虫共论其凌澌。井鱼互谈其渤澥。此
诚不可也。必须近佛菩萨。善慧法师四无碍
居游戏之中。八辩音演自他之利。秖如天
亲大士。将世尊之一言。中道圆宗成诸法之
五位。如龙带涓滴而起为雨望苗稼而施。
又同命包作纬于春秋凿度为资于大易。
此皆善其通变能其揣摩。以利根而教钝
根。以正见而诱邪见。都称为摩诃般特伽
也。西域蒲塞冶家子以为裘。此方俊才鬻乳
人而加水。成裘则易。以日见而留心。免水
则难以传来而隔手。昔以讲人论法造疏
寻宗。用成实法数之名。补大乘阙员之义。
其有解法名目随人见知。未融六释之端。
何暇三隅之反。至若黎邪是报非报化人有
心无心。和合怖数之徒。闻熏灭不灭等。百
有馀科。并三藏四含之盘根。大小两宗之钤
键。先贤之所不决。令哲之所共疑。但谓阙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3c 页 T50-0753.png
如所知成障。及乎奘师西复梵本东传。富
瑜伽之宝林开唯识之渊府。摩诃衍足杀三
摩明。名数均著作之家。立破定是非之量。
深山大泽必生龙蛇。有大乘基为其高足。
不缘宿习多见生知。谓之义天。则明星有
烂。谓之理窟。则善闭无关。堂堂合周髀之
仪。轧轧应昆崙之轴。有经皆讲。无疏不成。
权奇百本之名。控压四人之圣。复次光也宝
也测乎沼乎。章句之学颇长。释签之理何富。
世茂珠林迈编图纪璟附量度于鲸海。尚
缀文荣于玉华。究三论极乎瑗康。穷方等
归乎楷景。观公撰集华严命章。解相入之
连环。且无难色。通绝行之断阁。故立易功。
法藏从性海而游。智升自名流而出。伟欤。
一行所作通神。实僧相之法王。乃人形之菩
萨。忠氤琳甫贲秀诜真。俱参译判经。尽开
荒辟土。于烁宗密。美乎湛然。悟达全才彻公
令范。可以副人之求备哉。馀诸上士擅美
殊方。落落英翘互有长短。矧以佛之说经。申
经者论。经由论显。论待疏通。疏总义章。义
从师述。况以隔罗縠者见犹未尽。大遍
知者知方得全。射侯之矢易疏。诊脉之求难
中。若非亲證亲说得自体之分明。载驱戴
驰妄他求之晻暧。如摄异门。分差别之相
难知。故智论中。吾灭度后所有撰集者皆
为论藏摄也俱作导师指迷人之归路。悉
衔明烛照暗室之绩工。动戒足以行之
入定门而安矣。盖缠克断智慧成功。咸从。
生死之河尽度涅槃之岸。此始可与言从
瑜伽之宝林开唯识之渊府。摩诃衍足杀三
摩明。名数均著作之家。立破定是非之量。
深山大泽必生龙蛇。有大乘基为其高足。
不缘宿习多见生知。谓之义天。则明星有
烂。谓之理窟。则善闭无关。堂堂合周髀之
仪。轧轧应昆崙之轴。有经皆讲。无疏不成。
权奇百本之名。控压四人之圣。复次光也宝
也测乎沼乎。章句之学颇长。释签之理何富。
世茂珠林迈编图纪璟附量度于鲸海。尚
缀文荣于玉华。究三论极乎瑗康。穷方等
归乎楷景。观公撰集华严命章。解相入之
连环。且无难色。通绝行之断阁。故立易功。
法藏从性海而游。智升自名流而出。伟欤。
一行所作通神。实僧相之法王。乃人形之菩
萨。忠氤琳甫贲秀诜真。俱参译判经。尽开
荒辟土。于烁宗密。美乎湛然。悟达全才彻公
令范。可以副人之求备哉。馀诸上士擅美
殊方。落落英翘互有长短。矧以佛之说经。申
经者论。经由论显。论待疏通。疏总义章。义
从师述。况以隔罗縠者见犹未尽。大遍
知者知方得全。射侯之矢易疏。诊脉之求难
中。若非亲證亲说得自体之分明。载驱戴
驰妄他求之晻暧。如摄异门。分差别之相
难知。故智论中。吾灭度后所有撰集者皆
为论藏摄也俱作导师指迷人之归路。悉
衔明烛照暗室之绩工。动戒足以行之
入定门而安矣。盖缠克断智慧成功。咸从。
生死之河尽度涅槃之岸。此始可与言从
义解篇第二之四(正传二十三人附见四人)¶ 第 754a 页 T50-0754.png
闻且思思至而修證大圆寂者。过此以往
未知执名滞义。问欲何为。故曰。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既有所用则舍筌蹄而直造佛
地。此则深于其道者也。
宋高僧传卷第七
未知执名滞义。问欲何为。故曰。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既有所用则舍筌蹄而直造佛
地。此则深于其道者也。
宋高僧传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