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5b 页


宋高僧传卷第四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

释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也。尉
迟之先与后魏同起。号尉迟部。如中华之
诸侯国。入华则以部为姓也。魏平东将军说。
六代孙孟都生罗迦。为隋代州西镇将。乃基
祖焉。考讳宗。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江由
县开国公。其鄂国公德则诸父也。唐书有传。
基母裴氏。梦掌月轮吞之。寤而有孕。及乎
盈月诞。弥与群儿弗类。数方诵习神晤精
爽。奘师始因陌上见其眉秀目朗举措疏略
曰将家之种不谬也哉。脱或因缘。相扣度为
弟子。则吾法有寄矣。复念在印度时计回
程次。就尼犍子边。占得卦甚吉。师但东归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5c 页 T50-0725.png
哲资生矣。遂造北门将军微讽之出家。父
曰。伊类粗悍那胜教诏。奘曰。此之器度非
将军不生。非某不识。父虽然诺。基亦强
拒。激勉再三。拜以从命。奋然抗声曰。听我
三事方誓出家。不断情欲荤血过中食
也。奘先以欲勾牵。后今入佛智。佯而肯焉。
行驾累载前之所欲。故关辅语曰三车和尚。
即贞观二十二年也。一基自序云。九岁丁艰
渐疏浮俗。若然者三车之说。乃厚诬也。至
年十七遂预缁林。及乎入法。奉敕为奘师
弟子。始住广福寺。寻奉别敕选聪慧颖脱
者。入大慈恩寺躬事奘师学五竺语。解纷
开结统综条然。闻见者无不叹伏。凡百犍度
跋渠。一览无差。宁劳再忆。年二十五应诏
译经。讲通大小乘教三十馀本。创意留心
勤勤著述。盖切问而近思。其则不远矣。造疏
计可百本。奘所译唯识论。初与昉尚光四
人同受润色执笔捡文纂义。数朝之后基
求退焉。奘问之。对曰。夕梦金容晨趋白
马。虽得法门之糟粕。然失玄源之醇粹。某
不愿立功于参糅。若意成一本。受责则
有所归。奘遂许之。以理遣三贤独委于
基。此乃量材授任也。时随受撰录所闻。讲
周疏毕。无何西明寺测法师亦俊朗之器。于
唯识论讲场得计于阍者赂之以金。潜隐
厥形。听寻联缀亦疏通论旨。犹数座方毕测
于西明寺鸣椎集僧称讲此论。基闻之
惭居其后不胜怅怏。奘勉之曰。测公虽
造疏未达因明。遂为讲陈那之论。基大善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6a 页 T50-0726.png
三支。纵横立破述义命章。前无与比。又云。
请奘师唯为己讲瑜伽论。还被测公同前
盗听先讲。奘曰。五性宗法唯汝流通。他人则
否。后躬游五台山登太行。至西河古佛宇
中宿。梦身在半山岩下有无量人唱苦声。
冥昧之间初不忍闻。徙步陟彼层峰。皆琉
璃色。尽见诸国土。仰望一城。城中有声曰。
住住。咄基公未合到此。斯须二天童自城
出。问曰。汝见山下罪苦众生否。答曰。我闻
声而不见形。童子遂投与剑一镡曰。剖腹
当见矣。基自剖之。腹开有光两道晖映山
下。见无数人受其极苦。时童子入城持纸
二轴及笔投之。捧得而去。及旦惊异未已。
过信夜寺中有光。久而不灭。寻视之数轴
发光者。探之得弥勒上生经。乃忆前梦必
慈氏令我造疏通畅厥理耳。遂援毫次。笔
锋有舍利二七粒而陨。如吴含桃许大。红
色可爱。次零然而下者。状如黄梁粟粒。一
云。行至太原传法。三车自随。前乘经论箱
帙。中乘自御。后乘家妓女仆食馔。于路间
遇一老父。问乘何人。对曰。家属。父曰。知法
甚精。携家属偕。恐不称教基闻之顿悔前
非。翛然独往。老父则文殊菩萨也。此亦卮语
矣。随奘在玉华宫。参译之际三车何处安置
乎。基随处化徒。获益者众。东行博陵有
请讲法华经。遂造大疏焉。及归本寺恒
与翻译旧人往还。屡谒宣律师。宣每有诸
天王使者执事。或冥告杂务。尔日基去方
来。宣怪其迟暮。对曰。适者大乘菩萨在此。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6b 页 T50-0726.png
善神翼从者多。我曹神通为他所制。故尔。
以永淳元年壬午示疾。至十一月十三日。
长往于慈恩寺翻经院。春秋五十一。法腊无
闻。葬于樊村北渠。祔三藏奘师茔陇焉。弟
子哀恸。馀外执绋。会葬黑白之众盈于山
谷。基生常勇进造弥勒像。对其像日诵菩
萨戒一遍。愿生兜率。求其志也。乃发通身
光瑞。烂然可观。复于五台造玉石文殊菩
萨像。写金字般若经毕。亦发神光焉。弟子
相继取基为折中。视之如奘在焉。太和四
年庚戌七月癸酉。迁塔于平原。大安国寺
沙门令俭检校塔亭。徙棺见基齿。有四十
根不断玉如。众弹指言。是佛之一相焉。凡
今天下佛寺图形。号曰百本疏主真高宗大
帝制赞。一云玄宗。然基魁梧堂堂。有桓赳
之气。而慈济之心。诲人不倦。自天然也。其
符彩则项负玉枕。面部宏伟交手十指若
印契焉。名讳上字多出没不同者。为以慈恩
传中云。奘师龙朔三年于玉华宫译大般若
经终笔。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令大乘基
奉表奏闻。请御制序。至十二月七日。通事
舍人冯义宣。由此云。灵基开元录为窥基。
或言乘基非也。彼曰大乘基。盖慧立彦悰。
不全斥故云大乘基。如言不听泰耳。犹
谨遣大乘光奉表同也。今海内呼慈恩法
师焉。

系曰。性相义门至唐方见大备也。奘师为
瑜伽唯识开创之祖。基乃守文述作之宗。唯
祖与宗百世不除之祀也。盖功德被物。广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6c 页 T50-0726.png
矣。大矣。奘苟无基则何祖张其学乎。开天
下人眼目乎。二师立功与言。俱不朽也。然
则基也。鄂公犹子。奘师门生。所谓将家来为
法将。千载一人而已。故书有之。厥父菑厥子
乃肯播。矧能肯穫。其百本疏主之谓欤。

*** 唐京师西明寺道世传

释道世。字玄恽。姓韩氏。厥先伊阙人也。祖代
因官为京兆人焉。生且渥润渐而聪敏。俄
厌众沙思参救蚁。二亲钟爱遏绝其请。久
而遂心。时年十二。于青龙寺出家。从执德
瓶止临欣鉴。律宗研覈书籍钻寻。特慕上
乘融明实性。于时籍甚三辅钦归。显庆年
中。大帝以玄奘师所翻经论。未几诏入内。
及慈恩寺大德。更代行道不替于时。世亦
预其选。及为皇太子造西明寺。爰以英
博召入斯寺。时道宣律师当涂行律。世且
旁敷。同驱五部之车。共导三乘之轨。人莫
我及。道望芬然。复因讲贯之馀。仍览甚深
之藏。以为古今绵代制作多人。虽雅趣佳
辞无足于传记。由是搴文囿之菁华。嗅大
义之瞻卜。以类编录号法苑珠林。总一百
篇。勒成十帙。始从劫量终乎杂记。部类之
前各序别论。令学览之人就门随部捡括
所知。如提纲焉。如举领焉。世之用心周
乎十稔。至总章元年毕轴。兰台郎李俨为
之都序。此文行于天下。又著善恶业报及信
福论。共二十三卷。大小乘禅门观及大乘观。
共十一卷。受戒仪式礼佛仪式共六卷。四分
律讨要五卷。四分律尼钞五卷。金刚经集注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7a 页 T50-0727.png
三卷。十部都一百五十三卷。世颇多著述。未
测其终。名避太宗庙讳多行字耳。故时称
玄恽焉。

*** 唐京兆大慈恩寺普光传

释普光。未知何许人也。明敏为性。爰择其
木。请事三藏奘师。勤恪之心同列靡及。至
于智解可譬循环。闻少證多。奘师默许。末
参传译头角特高。左右三藏之美光有功
焉。初奘嫌古翻俱舍义多缺。然躬得梵本
再译真文。乃密授光多是记忆西印萨婆多
师口义。光因著疏解判。一云。其疏至圆晖
略之为十卷。如汉之有沲欤。又尝随奘往
玉华宫译大般若经。厥功出乎[示*卑]赞也。时
号大乘光。观夫奘自贞观十九年创译记。
麟德元年终于玉华宫。凡二十载。总出大小
乘经律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十
分七八是光笔受。或谓嘉光普光也。若验从
辩机同参译务。即普光是也。

*** 唐京兆大慈恩寺法宝传(胜庄)

释法宝。亦三藏奘师学法之神足也。性灵敏
利最所先焉。奘初译婆沙论毕。宝有疑情。
以非想见惑请益之。奘别以十六字入乎
论中。以遮难辞。宝白奘曰。此二句四句为
梵本有无。奘曰。吾以义意酌情作耳。宝曰。
师岂宜以凡语增加圣言量乎。奘曰。斯言
不行我知之矣。自此炰炰颉颃于奘之门。
至乎六离合释义。俱舍宗以宝为定量矣。
光师往往同迦湿弥罗馀师礼记衍字也。时
光宝二法师若什门之融睿焉。后越精义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7b 页 T50-0727.png
学令问孔胶。长安三年于福先寺京西明寺。
预义净译场。宝与法藏胜庄等。證义。于时
颇露头角。莫之与京欤。

*** 唐京师西明寺圆测传(薄尘灵辩)

释圆测者。未详氏族也。自幼明敏慧解纵
横。三藏奘师为慈恩基师。讲新翻唯识论。
测赂守门者隐听。归则缉缀义章。将欲罢
讲。测于西明寺鸣钟召众。称讲唯识。基
慊其有夺人之心。遂让测讲训。奘讲瑜伽
还同前盗听受之。而亦不后基也。诒高宗
之末天后之初。应义解之选入译经馆。众
皆推挹。及翻大乘显识等经。测充證义与
薄尘灵辩嘉尚攸方其驾。所著唯识疏钞。
详解经论。天下分行焉。

*** 唐京师安国寺元康传

释元康。不详姓氏。贞观中游学京邑。有彭
亨之誉。形拥肿而短。然其性情酋勇闻少解
多。群辈推许。先居山野恒务持诵观音求
加慧解。遂感鹿一首角分八岐厥形绝异。
康见之抚而驯伏。遂豢养之。乘而致远。曾
无倦色。以三论之文荷之于背。又以小轴
系之于尾。曳入上都。意为戏弄。说有之徒
不达空性。我与轻轴碾之令悟真理。又
衣大布曳纳播戴竹笠。笠宽丈有二尺。装
饰诡异人皆骇观。既入京城见一法师盛集
讲经化导。康造其筵近其座。便就所讲义
申问往返数百言。人咸惊康之辩给如此。复
戏法师曰。甘桃不结实。苦李压低枝。讲者
曰。轮王千个子。巷伯勿孙儿。盖讥康之无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7c 页 T50-0727.png
生徒也。康曰。丹之藏者赤。漆之藏者黑。随
汝之赤者非纁绛焉。入汝之黑者非铅墨
焉。举众皆云。辞理涣然。可非垂迹之大士
也。帝闻之喜曰。何代无其人。诏入安国寺
讲此三论。遂造疏解中观之理。别撰玄枢
两卷。总明中百门之宗旨焉。后不测其终。

系曰。康师曳纳播者何。通曰。梵言立播。华
言裹腹衣。亦云抱腹形制如偏袒。一幅才
穿得手。肩袖不宽。著在左边。右边施带。多
贮绵絮。然是禦寒之服。热国则否用此亦圣
开。流于东土则变成色帛。而削幅缀于左
右袖上垂之制曳。然旌表我通赡经论。一
本则曳一支。多则多曳。未知稽古自何人
始乎。今单言播。略立字耳。全非禦寒之
意。翻为我慢之衣。既失元端而多滥作。别
形圣教以俟后贤。此外无施异制以乱大
伦。诗曰。服之不称身之灾也。吁。

*** 唐简州福聚寺靖迈传

释靖迈。梓潼人也。少孺矜持长高志操。特
于经论研覈造微。气性沈厚不妄交结。游
必择方抵于京辅。贞观中属玄奘西回。敕
奉为太穆太后。于京造广福寺。就彼翻译。
所须吏力悉与玄龄商量务令优给。遂召
證义大德谙练大小乘经论为时所尊尚
者。得一十一人迈预其精选。即居慈恩寺
也。同普光寺栖玄广福寺明𤀹会昌寺辩机
终南山丰德寺道宣。同执笔缀文。翻译本
事经七卷。迈后与神昉笔受于玉华宫及慈
恩寺翻经院。皆推适变故得经心矣。后著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8a 页 T50-0728.png
译经图纪四卷。铨序古今经目译人名位单
译重翻疑伪等科。一皆条理见编于藏。开元
中智升。又续其题目焉。

*** 唐新罗国顺璟传

释顺璟者。浪郡人也。本土之氏族。东夷之家
系。故难详练。其重译学声教。盖出天然。况
乎因明之学奘师精研付受。华僧尚未多
达。璟之克通。非其宿殖之力。自何而至于
是欤。传得奘师真唯识量。乃立决定相违
不定量。于乾封年中因使臣入贡附至。于
时奘师长往向及二年。其量云。真故极成
色定离眼识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犹
如眼根。良以三藏隐密周防。非大智不明。
璟为宗云。不离于眼识自许初三摄。眼所
不摄故犹如眼识也。如此善成他义。时大
乘基览此作。便见璟所不知。虽然终仰边
僧识见如此。故叹之曰。新罗顺璟法师者。
声振唐蕃学包大小。业崇迦叶。唯执行于
杜多。心务薄拘。恒驰声于少欲。既而蕴艺
西夏。传照东夷。名道日新缁素钦揖。虽彼
龙象不少。海外时称独步。于此量作决
定相违基师念。远国之人有兹利慧搪突
奘师。暗中机发善成三藏之义。惜哉。璟在
本国稍多著述。亦有传来中原者。其所宗
法相大乘了义教也。见华严经中始从发心
便成佛已。乃生谤毁不信。或云。当启手
足命弟子辈。扶掖下地。地则徐裂璟身俄
坠。时现生身陷地狱焉。于今有坑。广袤丈
馀。实坎窞然号顺璟捺落迦也。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8b 页 T50-0728.png

系曰。曲士不可以语道者束其教也。是故
好白者。以黑为污。好黑者以白为污焉璟
怒心尤重。猛利业增。如射箭顷堕在地狱。
列高僧品次起秽以自臭耶。通曰。难信之
法易速谤诮。谤诮岂唯一人乎。俾令众所
知识者直陷三涂。乃知顺璟真显教菩萨也。
况乎赵盾为法受恶。菩萨乃为法亡身。斯
何足怪。君不见尼犍外道一一谤佛。而独
使提婆生陷。后于法华会上受记作佛。静
言思之。

*** 唐京兆大慈恩寺嘉尚传

释嘉尚。未知何许人也。慧性天资瑰奇气
质。篇聚坚守性相克攻。勤在进修务于翻
译。远栖心于奘三藏门。见宗庙之富。窥室
家之好。久稽考瑜伽师地佛地论旨。成唯
识论深得义趣。随奘于玉华宫译大般若
经。充證义缀文。多能杰出。及三藏有疾。
命尚具录所翻经论合七十五部总一千三
百三十五卷。又录俱胝画像一千帧。造十
俱胝像。写经放生然灯令尚宣读。奘合掌
欢喜曰。吾心中愿也。汝代导之得没而无
悔焉。奘卒。著述疏钞出杂集。义门夥多。
天后朝同薄尘灵辩等。预译场證义。功绩
愈繁。尚初侍奘师在玉华宫翻经。至初
会严净佛土品说诸佛菩萨以神通愿力盛
大千界上妙珍宝诸妙香花及意乐所生五
尘妙境供养庄严说法处。与寺主慧德。夜
睹玉华寺内广博严净伎乐盈满。又闻三堂
讲法。明日白奘。欢喜符合。尚不知所终。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8c 页 T50-0728.png

*** 唐淄州慧沼传(大愿尘外)

释慧沼。不知何许人也。少而警慧始预青
衿。依于庠序诵习该通。入法修身不违戒
范。乃被时谚沼阇梨焉。次攻坚于经论善
达翻传。自奘三藏到京。恒窥壸奥。后亲大
乘基师更加精博。及菩提流志于崇福寺
译大宝积经。沼预其选充證义。新罗胜庄
法师执笔。沙门大愿尘外皆一时英秀当代
象龙。于时武平一充使。卢藏用陆景初总
预斯场。中书侍郎崔湜因行香至翻经院。
叹曰。清流尽在此矣。岂应见隔。因奏请乞
同润色新经。初沼證义于义净译场。多所
刊正。讹言舛义。悉从指定无敢踰制后著
诸疏义。号淄州沼也。

*** 唐京兆大慈恩寺彦悰传

释彦悰。未知何许人也。贞观之末观光上
京。求法于三藏法师之门。然其才不迨光
宝。遍长缀习学耳。于玄儒之业颇见精
微。辞笔之能殊超流辈。有魏国西寺沙门慧
立。性气炰炰。以护法为己任。著传五卷。专
记三藏自贞观中一行盛化及西域所历
夷险等。号慈恩传。盖取寺题也。及削[葶-丁+呆]云
毕。虑遗诸美。遂藏于地穴。至疾亟命门
徒掘土出之而卒。其本数年流散他所。搜
购乃获。弟子等命悰。排次之。序引之。或文
未允。或事稍亏。重更伸明。曰笺述是也。乃
象郑司农笺毛之诂训也。或有调之。曰子
与隋彦悰相去几何。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虽长卿慕蔺心宗慕于玉宗。故有以也。诗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9a 页 T50-0729.png
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自许亦颜之士也。
或人许焉。悰不知终所。

*** 唐新罗国义湘传

释义湘。俗姓朴。鸡林府人也。生且英奇。长而
出离。逍遥入道性分天然。年临弱冠闻唐
土教宗鼎盛。与元晓法师同志西游。行至
本国海门唐州界。计求巨舰。将越沧波。倏
于中涂遭其苦雨。遂依道旁土龛间隐身。
所以避飘湿焉。迨乎明旦相视。乃古坟骸
骨旁也。天犹霢霂地且泥涂。尺寸难前逗留
不进。又寄埏甓之中。夜之未央俄有鬼物
为怪。晓公叹曰。前之寓宿谓土龛而且安。
此夜留宵托鬼乡而多崇。则知心生故种
种法生。心灭故龛坟不二。又三界唯心万法
唯识。心外无法胡用别求。我不入唐。却携
囊返国。湘乃只影孤征誓死无退。以总章
二年附商船达登州岸。分卫到一信士家。
见湘容色挺拔留连门下既久。有少女丽
服靓妆。名曰善妙。巧媚诲之。湘之心石不
可转也。女调不见答。顿发道心。于前矢
大愿言。生生世世归命和尚。习学大乘成
就大事。弟子必为檀越供给资缘。湘乃径
趋长安终南山智俨三藏所。综习华严经。时
康藏国师为同学也。所谓知微知章有伦
有要。德瓶云满。藏海嬉游。乃议回程传法
开诱。复至文登旧檀越家。谢其数稔供施。
便慕商船逡巡解缆。其女善妙。预为湘办
集法服并诸什器可盈箧笥。运临海岸湘船
已远。其女咒之曰。我本实心供养法师。愿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9b 页 T50-0729.png
是衣箧跳入前船。言讫投箧于骇浪。有顷
疾风吹之若鸿毛耳。遥望径跳入船矣。其
女复誓之。我愿是身化为大龙。扶翼舳舻
到国传法。于是攘袂投身于海。将知愿力
难屈至诚感神。果然伸形。夭矫或跃。蜿
蜒其舟底。宁达于彼岸。湘入国之后遍历
山川。于驹尘百济风马牛不相及地。曰此
中地灵山秀真转法轮之所。无何权宗异部
聚徒可半千众矣。湘默作是念。大华严教
非福善之地不可兴焉。时善妙龙恒随作
护。潜知此念。乃现大神变于虚空中。化成
巨石。纵广一里盖于伽蓝之顶。作将堕不
堕之状。群僧惊骇罔知攸趣。四面奔散。湘
遂入寺中敷阐斯经。冬阳夏阴。不召自至
者多矣。国王钦重以田庄奴仆施之。湘言
于王曰。我法平等高下共均贵贱同揆。涅槃
经八不净财。何庄田之有。何奴仆之为。贫道
以法界为家。以盂耕待稔。法身慧命藉
此而生矣。湘讲树开花谈丛结果。登堂睹
奥者。则智通表训梵体道身等数人。皆啄巨
㲉飞出迦留罗鸟焉。湘贵如说行。讲宣之
外精勤修练。庄严刹海靡惮暄凉。又常
行义净洗秽法。不用巾帨。立期乾燥而止。
持三法衣瓶钵之馀。曾无他物。凡弟子请
益不敢造次。伺其怡寂而后启发。湘乃随
疑解滞必无滓核。自是已来云游不定称
可我心卓锡而居。学侣蜂屯。或执笔书绅
怀铅札叶。抄如结集录似载言。如是义门
随弟子为目。如云道身章是也。或以处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29c 页 T50-0729.png
为名如云锥穴问答等。数章疏皆明华严
性海毗卢遮那无边契经义例也。湘终于本
国。塔亦存焉。号海东华严初祖也。

*** 唐京兆大慈恩寺义忠传

释义忠。姓尹氏。潞府襄垣人也。年始九岁宿
殖之性志愿出家。得淄州沼阇梨为师。若
凤巢中之生鹓雏也。少秉奇操慧解不伦。
沼授与大涅槃经。时十三岁矣相次诵彻四
十卷。众皆惊骇。号空门奇童也。二十登戒
学四分律义理淹通。旁习十二门论。二本
即当讲演。沼师知是千里之骏。学恐失时。
闻长安基师新造疏章门生填委声振天下。
乃师资相将同就基之讲肆。未极五年。又
通二经五论。则法华无垢称及百法因明俱
舍成唯识唯识道等也。由兹开奖弟子繁多。
讲树别茂于枝修。义门旁开于关窍。乃著
成唯识论纂要。成唯识论钞三十卷。法华经
钞二十卷。无垢称经钞二十卷。百法论疏。最
为要当。移解二无我归后。是以掩慈恩之
繁。于今盛行勿过忠本。所谓列群玉贯众
花。王装琼树之林。花缀蜀机之锦。辈流首
伏声彩悠飏。况基师正照于太阳。忠也旁衔
于龙烛。四方美誉千里归心者不可胜算
矣。传持靡怠。仅五十馀年。计讲诸教七十
许遍。至年七十二。忽起怀土之心。归于昭
义。示同初夏诵戒行道。每一坐时。面向西
北。仰视兜率天宫。冥心内院。愿舍寿时得
见天主。永离凡浊终得转依。一日晨兴澡
洗讫。整肃容仪望空礼拜。如有哀告之状。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30a 页 T50-0730.png
少顷结加趺坐。嘱付流通教法之意毕。忽
异香满室彩云垂空。忠合掌仰视曰。秽弱比
丘何烦大圣躬来引接。言尽而化。乡人道俗
建塔供养。全身不坏。至今河东乡里高冈
存焉。

*** 唐新罗国黄龙寺元晓传(大安)

释元晓。姓薛氏。东海湘州人也。丱䰂之年惠
然入法。随师禀业游处无恒。勇击义围雄
横文阵。仡仡然桓桓然。进无前却。盖三学之
淹通。彼土谓为万人之敌。精义入神为若
此也。尝与湘法师入唐。慕奘三藏慈恩之
门。厥缘既差息心游往。无何发言狂悖示迹
乖疏。同居士入酒肆倡家。若志公持金刀
铁锡。或制疏以讲杂华。或抚琴以乐祠宇。
或闾阎寓宿。或山水坐禅。任意随机都无
定检。时国王置百座仁王经大会遍搜硕
德。本州以名望举进之。诸德恶其为人。谮
王不纳。居无何。王之夫人脑婴痈肿。医工
绝验。王及王子臣属祷请山川灵祠无所
不至。有巫觋言曰。苟遣人往他国求药。
是疾方瘳。王乃发使泛海入唐募其医术。
溟涨之中忽见一翁。由波涛跃出登舟。邀
使人入海睹宫殿严丽。见龙王王名钤海。
谓使者曰。汝国夫人是青帝第三女也。我宫
中先有金刚三昧经。乃二觉圆通示菩萨行
也。今托仗夫人之病为增上缘。欲附此经
出彼国流布耳。于是将三十来纸。重沓散
经付授使人。复曰。此经渡海中恐罹魔事。
王令持刀裂使人腨肠而内于中。用蜡纸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30b 页 T50-0730.png
缠縢以药傅之。其腨如故。龙王言。可令大
安圣者铨次缀缝请元晓法师造疏讲释
之。夫人疾愈无疑。假使雪山阿伽陀药力亦
不过是。龙王送出海面。遂登舟归国。时王
闻而欢喜。乃先召大安圣者黏次焉。大安者
不测之人也。形服特异恒在市[邱-丘+(序-予+墨)]。击铜钵
唱言大安大安之声。故号之也。王命安。安
云。但将经来不愿入王宫阈。安得经排来
成八品。皆合佛意。安曰。速将付元晓讲。馀
人则否。晓受斯经正在本生湘州也。谓使
人曰。此经以本始二觉为宗。为我备角
乘将案几。在两角之间。置其笔砚。始终于
牛车造疏成五卷。王请剋日于黄龙寺敷
演。时有薄徒窃盗新疏。以事白王。延于
三日。重录成三卷。号为略疏。洎乎王臣道
俗云拥法堂。晓乃宣吐有仪解纷可则。称
扬弹指声沸于空。晓复昌言曰。昔日采百
椽时虽不预会。今朝横一栋处唯我独能。
时诸名德俯颜惭色伏膺忏悔焉。初晓示迹
无恒化人不定。或掷盘而救众。或噀水
而扑焚。或数处现形。或六方告灭。亦杯渡
志公之伦欤。其于解性览无不明矣。疏有
广略二本。俱行本土。略本流入中华。后有
翻经三藏。改之为论焉。

系曰。海龙之宫自何而有经本耶。通曰。经
云。龙王宫殿中有七宝塔。诸佛所说。诸深
义别有七宝箧满中盛之。谓十二因缘总持
三昧等。良以此经合行世间。复显大安晓公
神异。乃使夫人之疾为起教之大端者也。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30c 页 T50-0730.png

*** 周京兆崇福寺神楷(明恂)

神楷。姓郭氏。太原人也。即汉末林宗之后。
世袭冠裳。后随父宦于秦为京兆人也。昆
弟六人。楷居其季。幼而聪敏立志弗群。不
乐浮荣誓求剪落。礼明恂法师为弟子。
即大乘恂也。洎乎年满受具。于经论义理
大小该通。耳闻口诵譬鲜氎之易染。遂讲
摄大乘俱舍等论。颖晤辈流罕有齐驾。后
因讲净名经。见古师判处喟然叹曰。美则
美矣。未尽善也。乃于安陆白赵山撰疏。一
云在越州剡石城寺。述作素有巧性。于剡
溪南岩之下映水塑貌今有池已涸矣岩下
石隙缝间幽暗。然中有木棺者云是楷殡于
此。游人下窥历历皆睹。又言。楷因慈恩西明
等寺度公者出家及翻经论敕诸道高行
才学僧并赴京师。遂应诏而入。配居崇业
寺。至天后朝方行其疏。后卒于此寺。弟子
迁塔于南逍遥园焉。实大乘基之法门犹子
也。

系曰。楷师遗迹何京兆剡溪二处孰是。令人
疑惑。若两家之俱见葪训焉。此乃古人名
显于四方。因子孙南北徙迁追念先宗。遂
有侨置焉如晋氏渡江衣冠之家多立祖
先之遗迹同也。若然者剡则是楷。曾游历之
地也。

*** 周京兆广福寺会隐传

释会隐。不详何许人也。精明之气绰有盈
馀。处于等夷若鸡群之见鹤也。天皇朝慎
选高学名德。隐膺斯选。麟德二年敕北门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31a 页 T50-0731.png
西龙门修书所。同与西明寺玄则等一十人。
于一切经中略出精义玄文三十卷。号禅林
要钞。书成奏呈。敕藏秘阁。隐亦尝预翻译。
玄则颇闻著述。高宗朝。斯为龙象之最焉。

*** 周虎丘山寺僧瑗传

释僧瑗。字辩空。姓郁氏高平昌邑人也。姬水
疏源狼亭袭庆。鲁相继昌侯之业。历载弥
光。少傅纂尚书之风。清尘不昧。瑗夙殖奇
颖。早擅嘉祥。母赵氏娠孕之日。侧侍圣贤
浮空游乐。及年六岁随母入舍利塔见圣
僧像。欣然跳跃状若旧交。因启母出家。母
以其尚幼抑而未许。至年十三方遂其志。
依虎丘寺慧严法师为弟子。谦揖之操出
自生知。辩慧之能业称上首。以龙朔二年
奉敕剃剪。冥符所应还隶此山。暨严公长
往。乃依慧诩禅师受具足戒。听常乐寺聪
法师三论。甚深无相。疑滞豁除。方便解脱。怡
然独悟。因智从心證。遂诣江宁融禅师求
学心法。摄念坐禅众魔斯伏。勤行精进猛兽
恒驯。是以名称普闻声光八绝。旗亭趋利削
迹无践。冬夏不易常披一纳。或滴水以充
于夕渴。或数粒将济于朝饥。或风雪凛凛礼
诵无替于六时。或炎暑爞爞经行不亏于
少选。称扬叹羡容色湛如。毁辱诃骂欢喜而
受。每荫以长松。属思鸿远。清泉独坐映定
水以彫文。虚室高栖蔼禅枝而荡虑。撰武
丘名僧苑一卷注郁子两卷文集三卷。盖道
俗之仪表。人物之师范焉。永昌元年十二月
二十日。见身有疾谓弟子曰。吾闻尸所到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31b 页 T50-0731.png
处便为秽恶。出就别方乃称离罪尔。门弟
子等迎止于通波亭北静志庄。忽闻异香从
空而下。瑗遗训勤切正观叮咛。灭后可依
外国法。言讫合掌而终。春秋五十有一。缁素
奔恸咸悲眼灭。弟子僧义立及雉山县尉檀
信等。同遵师旨如法阇维。收其舍利。于寺
建塔。勒铭于所。

*** 唐会稽山妙喜寺印宗传

释印宗。姓印氏。吴郡人也。母刘氏始娠。邻家
咸见一沙门端雅徐步入印舍。白刘曰愿为
子焉。母梦同此。再三陈让不克。父梦有馈
栴檀香木童子。跪授付刘。刘顿厌荤膻。俗
间食味隔在唇吻之外。及生而长。从师诵
通经典。末最精讲者涅槃经。咸亨元年在京
都盛扬道化。上元中敕入大爱敬寺居。辞
不赴请。于蕲春东山忍大师咨受禅法。复
于番禺遇慧能禅师。问答之间深诣玄理
还乡地。刺史王胄礼重殊伦。请置戒坛。命
宗度人。可数千百。续敕召入内。乃造慈氏
大像。所著心要集。起梁至唐。天下诸达者
语言总录焉。又奉敕江东诸寺院天柱报恩
各置戒坛度人。又纂百家诸儒士三教文
意表明佛法者。重结集之。手笔逾高著述
流布。至先天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示终。嘱
循轮王法葬之。年八十七。会稽王师乾立
塔铭焉。

*** 唐太原府崇福寺宗哲传

释宗哲。西河平遥人也。稚岁而有奇相聪颖
天资。既寻师范砥节饰躬。属玄奘三藏新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31c 页 T50-0731.png
翻诸经论。哲就其门请益无替。凡几周星。
备穷诸典。若指于掌。于奘门下号为得
意哲犹隋慧布之题目焉。后因讲唱厥义
日新。时谓之为法江。哲曰。为吾谢此品藻
焉。殊不知法海在乎大原矣。所指者盖
浮丘为沧溟也。哲悯学者不达其意。而师
悖哉。乃著义例。寰海之内莫不企羡。其如
说佛位三事喻中。沼法师言。三点三目强
分上下。胜劣配属太成巧诬。哲云。三事俱
得。然无名师品量。退而省之。哲其得矣。号
之得意。岂虚也乎。沼师所以成馀师之说也。

*** 唐洛京佛授记寺德感传

释德感。姓侯氏。太原人也。仪容瑰丽学业精
赡。众典服勤于瑜伽论特振声彩。天皇大
帝徵为翻经大德。又与胜庄大仪等同参
义净译场。对[改-己+易]受赐言谢浏亮。帝悦寻授封
昌平县开国公累井田至三千户。帝为赞
曰。河汾之宝。山岳之英。早祛俗累。夙解尘
缨。缁门仰德。绀宇驰声。式亚龙树。爰齐马
鸣。为时君之所贵为若此也。御制风行缁
伍荣之。后充河南佛授记寺都维那。晚升
寺任中外肃然。终年六十馀。著义门行于
世。如其七方便人回心渐顿悟义。与湛法
师。为勍敌耳。故交绥而退焉。

*** 唐太原崇福寺浮丘传

释浮丘。姓张氏。太原人也。挺然奇表慧悟绝
伦。于瑜伽论差成精博。旁综群书言分
雅俗。四方学者争造其门。然讷于宣剖敏
于通解。深藏若虚。庸庸品类多所不知。于
义解篇第二之一(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七人)¶ 第 732a 页 T50-0732.png
时哲公露其头角。博闻强识之者惧其抵触。
岂况请馀乎。哲惟神伏丘之义学。故谓为法
海焉。享年七十馀。终于所居。然未闻其有
所著述矣。
宋高僧传卷第四